当前位置:生活全书馆 >

综合知识

> 暴室是什么地方

暴室是什么地方

暴室是什么地方

暴室是指宫廷内的织作之所。

古代衣物是用植物水果等的浆汁染色,故衣物染完色后,需要暴晒,因此被称为暴室。

暴,即曝,为染品晒干之意。

宫中妇女有病及皇后、贵人有罪,都幽禁于此室,因亦称暴室狱。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暴室通常指的是一种具有封闭空间且缺乏适当通风和安全设施的地方。

它可以是指监狱中的囚室,也可以是指被关押的人被拘禁或囚禁的地方。

暴室的条件通常非常恶劣,人们可能会在其中受到身体或精神上的虐待。

这种地方可能违反了基本的人权和法律规定,而被用于惩罚、压制或迫使人们承认罪行。

在汉代犯了罪的女子一般都会去一个地方它就是——永巷

永巷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巷,专门是宫女们,嫔妃们住的地方,后来它出名了,因为死在里面的人物都太出名了。

从此永巷掖廷成了关押女囚犯的地方。

接下来就带大家看看有何人死在永巷中。

第一位:戚姬,戚夫人。

刘邦生前最宠爱的女人,刘邦最后想把戚姬的儿子刘如意立成太子,遭到大臣反对后才为成功。

公元前195年,刘邦死,而后太子无能,吕后掌权,吕是个嫉妒、心狠、手黑的女人,对于戚姬,她早就耿耿于怀了,只是刘邦活着她只能冷冷看着,现在她要报复了。

吕后先是下令将其关押于永巷,不是亮吗?先把头发剃掉 ,可是戚姬还能翩翩起舞,再去掉手足,戚姬的眼睛还很明亮、耳朵还很灵敏,在挖其眼睛,刺聋耳朵,但是戚姬唱的歌声也很美妙。

由于在狱中思儿过度,戚夫人就创作了一首“春米歌”。

谁知道这首原本思儿的歌曲,又拉开了悲剧的序幕。

在灌其哑药,使其不能说话。

并把戚夫人关押在终日不见阳光的窟室内,折磨至死。

戚夫人遭此酷刑,就连吕后的儿子惠帝都认为:这不是人做的事。

作为一个女人是何其的歹毒,这等女人哪怕千刀万剐尤不能平其气。

这个永巷从此成为一个杀人的魔巷

展开剩余43%

第二位:钩弋(汉代念也)夫人。

汉武帝末期,将其儿子刘弗陵立为太子,另一方面又将地将钩弋夫人关入掖廷诏狱。

事后,大臣们很不能接受,武帝说;“子幼母壮,独居一处,岂不淫乎?”就这样,钩弋夫人死在监狱。

试想,如果当时刘邦也这样除掉吕后,还会发生这些事吗?当然,除了永巷还有暴室。

暴室是拘禁惩罚有罪的宫女、皇后、贵人的地方。

她们受惩罚后,主要是为皇家制衣做被。

由于漂染的纱布都要暴晒,故取名“暴室”。

暴室在古代是干什么的?

暴室——最早的意思是宫中晾晒丝织品的地方。暴,在这里是“曝”的通假字,曝晒之意。

÷

“暴室者,掖庭主织作染练之署,故谓之暴室,取暴晒为名耳。或云薄室者,薄亦暴也。今俗语亦云薄晒。”——(颜师古注汉书)

后来变成了官署名,属掖庭令,主织作染练。宫中妇人有疾病及后妃之有罪者亦居此室。——成为事实上的宫廷监狱

《后汉书·皇后纪下·桓帝邓皇后》:“八年,诏废后,送暴室,以忧死。”

李贤 注引《汉官仪》:“暴室在掖庭内,丞一人,主宫中妇人疾病者。其皇后、贵人有罪,亦就此室也。”

《晋书·赵王伦传》:“收 吴太妃 、 赵粲 及 韩寿 妻 贾午 等,付暴室考竟。”

暴室是怎么惩罚罪人的

暴室是关押犯罪的宫女、皇后、嫔妃

暴室,汉代官署名,属掖庭令管,其职责是织作染练,故取暴晒为名。

犯罪的的宫女、皇后、嫔妃在这里受到惩罚后,被降为奴婢,为皇家做一些针线活。

原本,暴室是暴晒漂染纱布的地方,并不是实施暴力的地方。

暴室是指什么?

即染坊。暴,即曝,为染品晒干之意,宫中工厂之一。

汉代官署名

汉代官署名,属掖庭令管,其职责是织作染练,故取暴晒为名。宫中妇女有病及 皇后、贵人有罪,都幽禁于此室,因亦称暴室狱。《汉书.宣帝纪》:“孝宣皇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良绨、皇孙、 王夫人皆遇害......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时掖庭令 张贺尝事戾太子,思顾旧恩,哀曾孙,奉养甚谨,以私钱供给教书。既壮,为取暴室 啬夫许广汉女。”《后汉书.皇后传.灵帝宋皇后》:“后无庞而 居正位,后宫幸姬众,共谮毁。初,中常侍王甫枉诛勃海王悝及妃宋氏,妃即后之姑也。甫恐后怨之,乃与 太中大夫程阿共构言皇后挟左道祝诅,帝信之。光和元年,遂策收玺绶。后自致暴室,以忧死。”后亦泛指宫廷内的织作之所。宋苏辙《学士院端午贴子.皇太后阁》诗之三:“蚕宫罢采撷,暴室献朱黄。”

汉朝女监酷刑:戚夫人被断手足挖眼睛折磨死

 汉朝女监酷刑:戚夫人被断手足挖眼睛折磨死

  追根溯源,中国的监狱起源于夏代的丛棘,亦称“棘丛”。棘,植物名,亦称“酸枣树”,多生于山中和野外,开绿色小花,叶呈椭圆形,茎上多尖刺,秋后枝干老化,尖刺更加坚硬锐利。为了惩罚战俘和奴隶,奴隶主就到山上砍来山枣树,编成围墙,将囚犯困人丝棘之中,“系用徽墨,(置)于丛棘。”到了商代监狱逐渐发展为“牢”。《说文解字》译为“牢,闲养牛马圈也”,也就是为了防止奴隶脱身,奴隶主将奴隶用绳索起来,圈于“牢”内,不使脱逃,后又发展为“画地为牢”。意为画地为圈,坐圈为牢。传说周文王会推算八卦,犯人不能越圈。这只适用普通罪犯,对重要人物,则另行关押。周文王就是被囚禁于河南汤阴姜里城的,现已成为旅游区。周代的监狱多称作“圜土”,“筑土表墙,其形圜也”。也作囹圄,意为令囚犯闭门思过,改恶为善。春秋战国时代将监狱称之为“狴犴”。“狴”、“犴”是两种传说中的兽名,因在牢门上常画它们的形状,故将监狱称之为“狴犴”。其实,“狴犴”是牢狱一种,且多为石室。越王勾践就是被囚于吴国的狴犴——石室。秦代的监狱逐步分为狱和地方狱,李斯和赵高均囚于成阳狱。

  经过风雨的洗涤,岁月的锤炼,历史的演义,监狱到了汉代逐步炼成,也就是说将囚禁罪犯的场所逐渐称之为“狱”,是从汉代开始的;把囚犯细化、分类是从汉代开始的;把监狱的设置、管理,以及对囚犯的惩罚和劳作提到议事日程是从汉代开始的。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郡县普遍设狱,且名目繁多,全国约有两千所监狱,仅京城直属监狱就达26座,主要囚禁将相大臣、郡县主官、宫中嫔妃、无赖、凶犯、强盗等。除了监狱规格、、管理在汉代得到了发展之外,汉代的治狱策略也逐步成形,如“优礼长吏”,即狱卒不得辱骂、殴打有罪;“颂系”,意宽容,即对老年犯和孕妇犯不得上刑;“呼囚录囚”,即囚犯感觉冤枉可以上述;还有“病给医药”、“听妻入狱”、“纵囚归家”、“孕妇缓刑”等,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监狱的基础。

  廷尉监狱 囚禁犯监狱

  “廷,平也,治狱贵干,古以为号。”,“尉”,是武官的名称,因武官与狱官共制,故称刑狱之官为“尉”。廷尉诏狱,是廷尉按皇帝旨意管理的监狱,主要囚禁将相大臣、皇亲国戚。

  汉代名将周勃曾率兵击败项羽,屡立战功,又与陈平合谋诛杀诸吕,立刘恒为帝。但在他归隐后有人告他谋反,文帝将其逮捕,关押于京城廷尉诏狱。周勃一生,为人诚实,缺少文化,面对冷墙铁壁,一筹莫展。后在狱卒的点拨下,才敢传书薄太后,并让自己的儿媳、文帝的公主作证,才幸免一死,官复原职。老周虽逃过了牢狱之灾,但小周亚夫却未能幸免,终因“谋反之罪”,重蹈覆辙,被关押于廷尉诏狱,后绝食身亡。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诏狱之风更是愈刮愈烈,凡政见不同,图谋不轨的都被下狱。其中,绝大部分为皇帝亲手交办案件,关押人数达七万余人。除了廷尉诏狱外,还有上林诏狱、若卢诏狱、司空诏狱等。淮南王刘安与中郎伍谋反被人告发后,被囚于上林诏狱。

  永巷掖廷 单独关押女犯的监狱

  如果追溯中国女犯监狱之最,当属永巷。永巷是宫内一条狭长的小巷,起初是宫内供宫女、嫔妃所在的地方。后来,随着宫廷战争的深入,永巷就成了单独关押宫中女性犯罪者的监狱。在永巷众多被关押的女囚中,最有名气的也是受到最深的当属刘邦的爱妃——戚夫人。

  戚夫人貌美如花,能歌善舞,为人随和,深受刘邦喜爱。刘邦死后,戚夫人受到前所未有的。吕后先是下令将其关押于永巷,剔去秀发,戴上脚镣,穿上囚服,罚之春米。由于思儿过度,戚夫人就创作了一首“春米歌”。谁知道这首原本思儿的歌曲,又拉开了悲剧的序幕。吕后狠毒的下令,处死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又将戚夫人废为“人彘”,断其手足,挖去眼睛,药熏其耳,药其哑,并把戚夫人关押在终日不见阳光的窟室内,折磨至死。戚夫人遭此酷刑,就连吕后的儿子惠帝都认为:这不是人做的事。

  汉代的掖廷邵狱在管理上逐步规范,并设置了专管女犯监狱的官置——掖廷令。掖廷邵狱名为关押犯罪者,其实大都是斗争、宫廷之争的牺牲品。甚至,是含冤入狱。李陵抗击匈奴失败后,其家人全部入狱,他母亲被囚于保宫狱。

  汉武帝末期,一方面将钩弋夫人的儿子立为太子,另一方面又无缘无故地将钩弋夫人关入掖廷诏狱。事后,大臣不解,武帝道出了原由。“子幼母壮,独居一处,岂不淫乎?”就这样,钩弋夫人在监狱里不明不白地了却余生。

  在汉代,女犯监狱除了永巷、保宫之外,还有暴室,属掖廷令。暴室是拘禁惩罚有罪的宫女、皇后、贵人的地方。她们受惩罚后,主要是为皇家制衣做被。由于漂染的纱布都要暴晒,故取名“暴室”。

  汉桓帝好色,除三宫外,博采宫女六千余人。对此,皇后不满,后受许贵人挑拨,桓帝废了皇后,打人暴室,郁郁而死。

  蚕室 处罚宫刑囚犯的监狱

  蚕室,本意是养蚕的地方,但为什么把这样悠闲之地与可怕的监狱联系在一起呢?因为原本蚕室怕风,受了宫刑的人也怕风,也需要像蚕室一样避风取暖,故把蚕室演义为监狱。

  在汉代,设有蚕室署,负责处理宫刑囚犯的管理。受到宫刑的罪犯,即“丈夫割其势、女子闭子宫”。这种刑罚在汉之前已有,但设置部门进行管理,并单独对此类囚犯进行处罚关押,还尚属首次。

  从刑罚的角度上来看,宫刑是仅次于死刑的一种刑罚,但从肉体上和精神上来说将是一种莫大的摧残和耻辱。很多此类囚犯宁愿接受死刑,也不接受宫刑,但有些囚犯为了事业、前途或者家庭,也会接受。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因为败将李陵进言而激怒武帝,将其逮捕,判为死刑。若按当时法律,钱可折罪,可以免去司马迁死刑或接受宫刑,但司马迁没钱,好在“皇恩浩荡”,司马迁没钱也未受到死刑,而是改判为“宫刑”。就这样,为了《史记》,司马迁还是忍辱负重,在蚕室完成了令人称颂的鸿篇巨作《史记》。

  居室北军 关押将军及侍卫人员的监狱

  居室,汉代署名少府,设狱。主要关押部队将领,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员。汉武帝时,灌夫将军因得罪丞相田蚧而囚于居室。

  北军是汉代守卫京城的工兵,主要负责长乐宫的警卫。由于守候任务繁重,且地理位置重要,故在军内设狱,称之“北军狱”,关押有罪的军人或在上书中有忤逆皇上的,“军交公共汽车、人满北军”。司马迁的外孙杨恽,曾任平通侯,迁中郎将,平日为人率直,很有文才,但也有几分骄奢,且爱有意找他人过错,甚至陷害。于是,满朝上下,对之很是厌恶,告发之声屡屡不断,后判关押北军狱,按罪当斩,但皇上念其才华,免去了他的官职。贬为平民百姓。

  失去官爵的杨恽理应洁身自好,但他凭着自家产业和政界的关系网,不断地会宾客,捞钱财,炫耀自己。于是,有人告他无悔过之意,并造成了天上的日食。皇上听后,非常恼怒,下令将杨恽再次关入北军狱。后在抄家时,又发现杨恽给他人的书信,有大不敬之意。随之,皇上下令斩首。其他与杨恽较好的一律免官治罪。

  虎穴地牢 惩治地痞无赖的地方监狱

  虎穴,是地牢的一种,筑于地下,也就是在地下挖个洞穴,方深多数丈,在出口处有一石板覆盖,洞口有人看守。洞内通风能力和生活条件极差。因其形像虎口,故名“虎穴”,属于长安县的一个地方监狱,也称“长安狱”。凡在虎穴接受惩罚的罪犯大都是“站着进来,躺着出去”。社会人士对“虎牢”也是谈之变色,近之腿软。

  汉成帝永始、元廷年间,皇上不理朝政,长安城内狼烟四起,打家劫舍,十分沉沦,犯罪者屡禁不绝,且胆大妄为,一些亡命之徒把杀官吏当作儿戏。他们备有红色、黑色、白色三种弹丸,让人伸手去摸。摸着红色的,去杀武官;摸着黑色的去杀文官;摸着白色的,如果杀手反被官吏杀了,就去主持丧事。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不得不将尹赏调到京城任职。尹赏一上任就修筑了一座地牢,取名“虎穴”。然后根据群众举报,将那些有劣迹、没户籍、穿奇装异服、持刀携凶器之徒,全部捕捉下狱。尹赏亲自一一过堂,除个别无罪释放外,大部分犯罪者被囚禁虎穴内。由于人多拥挤,通风条件差,大多数囚犯都闷死于牢内。这件事在当时震撼很大,治安状况立即明显好转。

 

  在汉代,地牢多为地方监狱,由个别郡县设置,主要是为了惩罚那些流氓、无赖,杀人放火,拦路抢劫,恶贯满盈的囚犯。地牢关押条件简陋,但囚犯难以逃脱。由于牢内黑暗,通风不畅,空气污浊,押犯拥挤,生活不保,很多囚犯性命难保。因此,所有犯罪者都对地牢不寒而栗,唯恐落入。

西汉汉武帝时期 宫女和太监干杂役的地方叫啥?汉武帝的贴身太监是谁?还有关押犯人的地方叫啥?清朝雍正时

掖庭,暴室(这是犯错的地方)

比较吊的--郭舍人(这是真的)他帮皇帝乳母求情来着,杨得意(就一狗监,不过青史留名,皇帝喜欢他)好像大部分小说里都是他当贴身太监的,江充,这个大家都认识哈,春陀(神剧专属,不知来历)

宫里的掖庭狱

宫外的廷尉署

慎刑司是清朝的木有错不过是宫里面的追问没有天牢啥的吧 春陀是贴身太监?还是叫做宦官?

追答汉朝没有什么太监。都叫宦官,但是两个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太监清朝专用的。天牢啊,廷尉署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廷尉署是当官专属,平民的估计就什么监狱之类的。

古时候的监狱有多少种?一旦进去还能活着出来吗?

其实,古代的监狱源自夏朝的丛棘。这种植物生长在野外或山林之中,丛棘上长着红色的小花,叶子是椭圆形的,树干上有很多尖刺,让人碰不得。秋天老化后,尖刺会变得非常坚硬。

当时,人们为了惩罚战俘和奴隶,会到山上砍伐这种丛棘,把它们编成围墙,将惩罚的对象困在“围墙”里。文献“系用徽墨,于丛棘”就可以体现出这种情况。

商朝时期,人们开始发展出“牢”来取代原先落后的丛棘。《说文解字》中提到,“牢”不仅是圈养牛马的圈子,还是围困奴隶的牢笼。主人家为了防止奴隶逃跑,会将绳索绑在奴隶身上,并将绳索固定在圈子里,让奴隶受困于此。

“廷尉诏狱”,是廷尉按照皇帝的意思办事,囚禁犯人。这里关押的犯人比较特殊,他们不是朝廷大臣,就是皇亲国戚。“廷”是治理牢狱的人,“尉”是武将的称呼,将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治理牢狱的武官。随刘邦打天下的周勃,曾经领着将士攻打项羽,战胜了这个不可一世的将军。后来,他与陈平合作,诛杀了很多吕姓,拥立汉文帝上位,使得国家重新得到了安稳。

但是,等到他退休后,却有人举报他谋反。汉文帝信了,将其逮捕入狱,就关押在京城的廷尉诏狱。

周勃为人老实,又没有文化,当他面对牢狱的四壁时,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他原以为自己会冤死在牢狱中,幸好当时的狱卒愿意帮忙,给他支招。在狱卒的帮助下,周勃顺利将书信寄给了太后,还动员了自己的家人,让他们为自己求情,最终,保住了性命。之后,周勃官复原职,逃过一劫。

可是,他的后人周亚夫却没有那么幸运,他因“谋反之罪”入狱,最后,绝食而死。史料记载,汉武帝时期,“廷尉诏狱”的风气十分兴盛,只要是政见不同的人,或者意图谋反的人,都会被关押进去。这里面,绝大多数的案子都是皇帝亲手督办的,涉及的大臣有七万人之多。

其实,那个时候,除了“廷尉诏狱”之外,还有“上林诏狱”、“若卢诏狱”、“司空诏狱”等。当时,淮南王刘安因为谋反之事被揭发,关进了“上林诏狱”。

古时,关押女犯人的监狱,最有名的当属“永巷”。

永巷原来只是一条狭长的巷子,供宫女、嫔妃居住。后来,永巷发展成了关押宫里女性罪犯的场所,被称为女子监狱。在永巷里,关押过汉高祖刘邦心爱的妻子戚夫人。刘邦死后,她受到的是最严重的。相传,戚夫人貌美如花、能歌善舞,深得刘邦的喜欢。可是,这种喜欢却招来了吕后的嫉恨。

刘邦死后,吕后掌握大权,她对戚夫人实施了惨无人道的。吕后将戚夫人关在永巷里,将她的头发全部剃光,手脚戴上锁链,被罚去弄舂米。在这个过程中,戚夫人很想念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于是,做了一首《舂米歌》: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可是,这首歌没有给她带来好运,带来的却是无休止的噩梦。

之后,吕后不仅残忍地杀害了戚夫人的儿子,还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戚夫人的耳朵、眼睛、手脚、喉咙全部被废,变成了一个没有任何反应的生物,被关押在见不到阳光的地窖里最终死去。戚夫人所承受的痛苦,连吕后的儿子都看不下去了,觉得这不是人做的事情。

此外,汉朝时期,还有专门管制女囚犯的规矩——掖庭令。

掖庭令关押的罪犯,很多都是朝廷上斗争、宫廷斗争的牺牲品,有些是罪有应得,有些是含冤入狱。李陵奉命抗击匈奴,结果失败了,他的家人都被投入牢狱之中,而他的母亲就关在了保宫狱。

汉武帝时期,钩弋夫人儿子被立为太子,而钩弋夫人却被关进了掖庭诏狱。这件事情让很多大臣都不理解,但是,汉武帝却说出了原因。原来,汉武帝害怕自己死后,钩弋夫人会成为第二个吕后,于是,就处置了钩弋夫人,就为让大汉王朝永远都是刘家的。

汉朝时期,宫廷关押女囚犯的地方除了永巷、保宫以外,还有“暴室”,这些都是掖庭令的范畴。暴室是关押犯罪的宫女、皇后、嫔妃,她们在这里受到惩罚后,被降为奴婢,为皇家做一些针线活。原本,暴室是暴晒漂染纱布的地方,并不是实施暴力的地方。

蚕室,本来是养蚕的地方,那么,为何会跟牢狱联系在一起呢?

原来,蚕室是封闭的,蚕比较怕风,而受了宫刑的人也怕风,他们只能待在像蚕室这样密不透风的地方,于是,人们便把“蚕室”比喻成监狱。在汉朝,宫内就设有蚕室,专门用于处置受过宫刑的囚犯。宫刑是什么刑罚呢?即“丈夫割其势、女子闭子宫”。汉朝以前,国家设置了专职部门管理宫刑囚犯。

从刑罚的严重程度上来看,宫刑的惩罚仅次于死刑,不仅从肉体上更从精神上摧毁了一个人。很多囚犯宁愿接受死刑,也不愿意接受宫刑,因为,这是一种莫大的耻辱。但是,也有一些囚犯不得不接受,因为,他们得活下来,为了家人活下来。

史学家司马迁,为他人说情惹怒了汉武帝,被关了起来,判处死刑。当时的法律允许交钱抵罪,最终,司马迁免除死刑,降为宫刑。可是,司马迁没有钱财可以支付,只能承担死刑。还好,皇帝“网开一面”,减轻了惩罚,只对其实施宫刑。而司马迁为了自己的大作,只能忍辱偷生,接受了这个决定。

宫刑后,司马迁在蚕室里,完成了他的史诗巨作《史记》。

北军是守卫皇城的士兵,负责长乐宫的守卫。有时也会关押一些犯人,比如:获罪的军人、忤逆皇帝的大臣等。

由于,守卫任务艰巨,他们不能擅离职守,于是,就地建立牢狱,关押这些犯人,称之为“北军狱”。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就尝过北军狱的滋味。杨恽官至中郎将,为人率直,却有些骄奢,喜欢指出他人的过错,使得他人脸面无光。因此,朝廷大臣都不怎么喜欢他,经常向皇帝告发他一些不好的事情。

最终,皇帝生气了,便将他关到了北军狱。杨恽本该斩首,可是,皇帝念及他的才华,决定只是罢官,降为庶民。可是,杨恽却不知悔改,利用自己的财产和原来在政坛的关系,经常向宾客们炫耀自己,还利用这些关系捞钱。终于,他又被告发了。皇帝生气了,将杨恽再次被关到了北军狱。

之后,杨家被抄,他的书信被翻了出来,内容多为忤逆皇帝之言。最终,皇帝下令处决了他。

“虎穴”属于地牢的一种,建在地下。建造时,地下会挖很多洞口,洞穴深数尺,出口处有一块石板盖着,还有人看守,且洞穴的通风和条件非常差。因为,洞口长得像老虎的血盆大口,所以,被称为“虎穴”。而且,它还是长安城的一个地方监狱,又被称为“长安狱”。

进入虎穴的囚犯几乎都是“站着进入躺着出来”,所以,这是个令人无比恐惧的牢狱场所。虎穴是尹赏修建的,他的目的就是惩治那些危害社会的顽固之徒。尹赏会根据民众的举报,将那些没有户籍、持刀器、有劣迹的人一一逮捕后,全部关押起来。为了避免冤案,尹赏会一一审理这些案件。

由于,虎穴内人多拥挤、通风效果很差,因此,很多的囚犯都被闷死了。之后,这个事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都不敢作恶了,社会治安马上就变好了。汉朝时期,地牢均是地方的监狱,由郡县设置,专门惩罚那些地痞流氓、无赖、杀人放火者、拦路抢劫者和恶贯满盈者。

而且,地牢条件很差,通风不行,关押在里面简直就是受死罪。于是,这种惩罚让很多人不寒而栗,自然不敢去触犯法律了。

锦绣未央中暴室是什么意思

宫中妇女有病及皇后、贵人有罪,都幽禁于此室,因亦称暴室狱

汉宣帝喝酒吗?

喝酒,有记载!

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8年1月10日),原名刘病已,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8年1月10日在位),他是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

一、幼逢不幸

征和二年,汉武帝刘彻出行,来到甘泉宫,不久就生病了,江充趁机蛊惑刘彻,说他是因为有人行巫蛊之术而病。于是刘彻让江充进行调查。江充和太子刘据不和,想要趁机扳倒太子,于是他借调查巫蛊的机会,联合韩说、苏文等人诬陷刘据,得刘据起兵反抗,后汉武帝派兵。太子兵败后自杀,最终刘据一家老老小小均遇害或自杀,只有刘病已这个尚在襁褓中的皇曾孙幸免于难,被收监入狱。

巫蛊之祸案发后,丙吉(邴吉)被征召到京城长安,武帝诏令丙吉到郡邸狱追查巫蛊的事。丙吉心里知道太子之罪并无实凭,皇曾孙被收监更是无辜,便让女囚胡组、郭征卿住在宽敞干净的房间哺育刘病已。病已曾几次病危,都是丙吉让乳母用医药救活。正是由于他幼年多病,所以取了“病已”这个名字。

后元二年(前87年),武帝病重,望气之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便派使者分别登记监狱中关押的人,不分轻重一律都杀掉。内谒者令郭穰夜晚到郡邸狱,丙吉闭门拒绝使者进入,说:“皇曾孙在,别的人无辜杀死都不可,何况皇上的亲曾孙?”双方相持到天明,郭穰不能进去,于是回去报告武帝,并丙吉。武帝也醒悟了,说:“这是上天让他这么做。”于是大赦天下,刘病已得以出狱,这时他不满五岁。

汉武帝临终前曾留下一道遗诏——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掖庭也就是中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且将他写入皇家宗谱,这也是对刘病已身份的认可。此时掖庭令张贺因曾是太子刘据的家吏,怀念刘据的旧恩,同情刘病已,就对刘病已体贴入微,还用私人的钱供给刘病已读书。

而暴室主事小吏许广汉有一女名叫许平君,年十四五岁,本应是内者令欧侯氏的儿媳,要出嫁时欧侯氏的儿子却死了。她的母亲为她求人占卜,说她将会大贵,妻子听后,大喜。许广汉的上司掖庭令张贺听说这件事后,就请许广汉喝酒。酒酣耳热之际,和许广汉说给他的女儿找了个好人家,就是皇曾孙刘病已。并且说这个人出身皇家,再不济也还能当个关内侯。许广汉趁着酒劲就答应了。第二天醒来后,许广汉和妻子提起这个事儿,妻子大怒,嫌弃刘病已是罪人之后。许广汉听后也有点后悔。张贺听闻,便以自己家财为聘礼,为刘病已操办婚礼,娶许平君为妻。14岁的许平君就这样嫁给了16岁的皇曾孙刘病已。次年生子刘奭。

刘病已年少时向东海人澓中翁学习《诗经》,他学问好又好学,又喜欢游侠,斗鸡走马,广为交结朋友。他虽养于掖庭,却常常出行宫外。他屡次在长安诸陵、三辅之间游历,常流连于莲勺县的盐池一带,尤其喜欢跑到其祖父刘据博望苑以南的杜县、鄠县一带地方,去光顾杜、鄠两县之间的下杜城。这些游历生活让刘病已深切体会了民间疾苦,也因此学会辨别闾里奸邪,探查吏治得失。

二、权臣霍光

讲到这里,我们先介绍一下霍光。

霍光的父亲名叫霍仲孺,公元前141年前后,以县中小吏身份被派到平阳侯家服役,和府中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病。后霍仲孺回家后另娶妻子生下霍光。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拜骠骑将军之职,在出击匈奴的途中,与霍仲孺父子相见。霍去病替霍仲孺大量购买田地房屋和奴婢后离去。霍去病出征凯旋后又再次拜访霍仲孺,并将异母弟弟霍光一起带到长安照顾。霍光当时年仅十多岁,在霍去病的帮助下,先任郎官,随后迁任各曹官、侍中等。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去世。霍光升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职位,侍奉汉武帝左右,前后出入宫禁二十多年,未曾犯一次错误。因此,得到汉武帝的信任。

征和二年(前91年),太子刘据被江充以巫蛊之祸死后,汉武帝决定立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为储君。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临终之时明确指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辅佐时年八岁的汉昭帝。

三、意外被霍光迎立为帝

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他没有儿子。霍光迎立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即位,但二十七日之后就以淫乱无道的理由报请上官太后废除了他。

时任太仆的杜延年,他的儿子杜佗素与刘病已相友善,杜延年知刘病已品德好,劝霍光、张安世立其为帝。这时丙吉也奏霍光说,“我私下里访听老百姓的议论,了解到当时为官的那些宗室诸侯,在民间都没有什么名声。而遵奉武帝遗诏所供养的名叫病已的武帝的曾孙,如今他已十岁,精通经术,有很高的才能,行止安闲而气节操守平和”。

霍光便同群臣商议后决定从民间迎接刘病已(后改名刘询)继承帝位。这就是汉宣帝。刘病已从出生以来一直得到贵人的相助,包括丙吉、张贺等人,不知是先人的荫泽还是他自己的运气。

四、故剑情深,立许平君为后

刘询的结发妻子许平君也被接入宫中,封为许婕妤。而此时,大司马霍光尚有一个小女儿霍成君未出嫁,大臣们倾向于立她为皇后。刘询早就料到许平君出身低微,做皇后会有重重阻碍。于是,他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诏书,他说:“在我贫微之时,很喜欢一把古剑,现在我是十分地想念它啊,众位爱卿有没有办法帮我把它找回来呢?”大臣们揣测上意后,很快便知道了汉宣帝想要表达的意思,于是他们联合奏请立当许平君为皇后,霍光之女霍成君为婕妤。这即是著名的典故——故剑情深。

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一道诏书了。贫贱不相离,富贵亦相知。当上一国之君后,刘询并没有忘记自己落难民间时娶的糟糠之妻许平君。这道浪漫的诏书,见证的是一位犯官之女与一位帝王最平和温情也是最旷古绝今的爱。当时的刘病已并没有什么实权,朝政被霍光把持,但他仍然敢为自己的妻子应得的后位争取,不得不说刘病已确是个好丈夫。

这里介绍一下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许广汉年轻时跟随昌邑王刘贺一起去长安朝见汉武帝。汉武帝出游,从长安到甘泉宫,许广汉是随驾人员之一,误取别人的马鞍放到自己的马背上,事情发觉,执法者将其定为盗窃,当处死刑,有诏令死刑犯可以选宫刑,于是许广汉便做了宦者丞。后来始元七年(公元前80年),上官桀谋反,许广汉参与搜索部分罪犯。上官桀在宫中的公馆内有绳索,长有数尺,可用以人的有数千根,用箱柜封存着,许广汉搜索未得,其他官吏却搜索到了,许广汉因搜捕不力犯罪判刑,送到掖庭听差,后来做了暴室啬夫。暴室就是幽禁宫中犯了罪的皇后、妃子和宫女的地方,暴室啬夫就是看官暴室的小头目。所以说许平君父亲许广汉前半生是挺憋屈的,而且跟司马迁一样遭受了宫刑。霍光对于许平君被立为皇后没有反对,但以许皇后父亲许广汉受过宫刑的缘故,反对汉宣帝依照汉朝惯例封后父为列侯。

五、霍光大权在握,汉宣帝隐忍克制。

从后元二年(前87年)汉昭帝即位起,至刘贺在位短暂的27天,再到宣帝刘询即位之初,朝政几乎全部掌握在霍光手里。霍光把持国家的权柄,生杀予夺。昭帝时的廷尉李种、王平,左冯翊贾胜胡以及丞相车千秋的女婿少府徐仁都因冒犯霍光的意旨被下狱处死。小户人家子弟乐成因受霍光宠爱,官至九卿,爵为列侯。百官以下只事奉霍光的家奴冯子都、王子方等人,根本不把丞相放在眼里。

此外,霍光的儿子霍禹以及霍光哥哥的孙子霍云都是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任奉车都尉、侍中,掌握胡、越兵权;霍光的两个女婿分别是长乐、未央宫的卫尉,掌管整个皇宫的警卫;霍光兄弟的女婿及外孙都有资格参加朝会,担当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的官职。霍氏党派亲族连成一体,盘根错节地占据了朝廷。

宣帝在民间时就听说并知晓霍氏尊贵强盛。他一即位,就明显感觉到了朝廷内部来自霍光集团的压力,在他登基之日谒见高庙时,霍光陪同他乘车前往,他觉得心里很害怕,如芒刺在背。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霍光骖乘,宣帝就安逸自在,感到非常安全亲近。这也是成语“芒刺在背”的由来。

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宣帝心里明白,自己初即位,仅凭皇帝之称不能与霍光相抗衡,只有保持最大的克制,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寻求有利时机,才能夺回属于自己的最高统治权。所以即位伊始,当霍光辅政以来首次表示要还政于帝时,宣帝回绝了,他明确表示非常信任霍光,欣赏霍光的才能。请霍光继续主持朝政,并当众宣布,事无大小,先报请霍光,然后再奏知他本人。事后他还专门下诏褒奖霍光的援立之功,益封七千户。每次上朝,宣帝都给予霍光以极高的礼遇。宣帝的这一系列行为对于消除霍光对他的猜忌和提防。

六、许皇后被霍光之妻霍显所害

而霍光的继室霍显对女儿没有成为皇后不满,却又想不出办法。第二年,许皇后要临产时生病了。女医生淳于衍和霍家关系亲密,淳于衍的丈夫赏是掖庭户卫,对淳于衍说:“你去向霍夫人辞行,替我讨个安池监的职位。”淳于衍就对霍显讲了。霍显于是摒退左右,对淳于衍说: “少夫求我件事,我也有事求少夫,将军一向喜爱小女儿成君,希望她能够显贵,想麻烦少夫。”淳于衍说:“这是什么意思?”霍显说:“女人分娩是一件大事,九死一生。现在皇后就要分娩了,可以藉此机会投进毒药除掉她,成君也就能做皇后了。若你愿意出力办成这件事,我愿和少夫你共享富贵。”淳于衍说:“药是由众位太医共同配成的,又要别人先尝过,怎么能下毒呢?”霍显说:“这就要看少夫你的本事了。大将军掌管天下,谁敢说他什么?危急时我会保护你的,就怕你没这个意思。”淳于衍沉思了半天,说:“愿意尽力去做。”

淳于衍将附子捣成粉末,带进长定宫。皇后生产之后,淳于衍取出附子搀和在太医的药丸中,服侍皇后吃下去。没有多久皇后就死了,年仅19岁。后来有人上书,控告那些医生给皇后治病时无用,汉宣帝就下诏将他们关进监狱。霍显害怕事情败露,就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霍光,并且说:“既然已经错办了这事,你就想法子别让官吏问淳于衍了。”霍光听后惊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然后他去奏请皇上,想说服皇上相信许皇后之所以去世,是她自身体质虚弱的缘故,不要再追究淳于衍的责任了。许平君死后,谥号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

霍皇后的母亲霍显,派淳于衍暗地里害死许皇后之后,就为成君做出嫁的衣服,准备进宫的用具,劝霍光把女儿送进宫去,果然一年后霍成君被册立为皇后。

许平君被毒死后,霍成君如愿的走进了椒房殿,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汉宣帝对于霍成君也做到了专房独宠,这种待遇甚至是许平君都没有享受到的。但后世评论这段史实时,多偏向于汉宣帝刘彻此举,不过是畏于霍氏集团的强大,时机未到的隐忍。而这一判断最有力的证据就是霍成君虽然有专房之宠,但始终没有生下一个孩子。

又过了一年,宣帝册立许皇后的儿子为太子,封昌成君许广汉为平恩侯。霍显非常恼怒,吃不下饭,甚至吐了血,说: “这是在民间时生的孩子,怎么能立为太子呢?要是皇后生了儿子,反而只能做王吗!”她又指使霍皇后去毒害太子。皇后屡次召见太子赐给他食物,但保姆总是先去品尝,皇后暗藏毒药却无法使用。

七、霍光死后,东窗事发霍氏一族被灭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汉宣帝与上官太后一同到场治丧,将之与萧何相比,以皇帝级别的葬仪葬于茂陵。其葬礼上,有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等葬具,以缊辌车,黄屋送葬,谥号“宣成”。但是霍显犹嫌不够气派,将霍光生前自己安排的坟墓规格扩大。据传,霍显品行不端、不守妇德。霍家的家奴冯子都在霍光生前很受霍光宠信,没想到霍光一死,霍显竟与他私通淫乱。在当时流传甚广的一首著名乐府诗《羽林郎》中便有如下诗句:“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霍光去世后,刘询开始亲理朝政,逐渐将权力收到自己手中,他深知霍家的权势极大,于是他开始一步步剥夺霍家的实权。汉宣帝接连将霍家的子弟、亲戚调往边境驻守,并裁撤他们的一部分兵权,让自己的亲信来担任相应职务,把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由于他逐渐将霍家的权力剥夺殆尽,霍家人开始警觉并恐慌。他们深知自家的恶行已经积重难返,于是决定铤而走险,妄图发动政变废掉汉宣帝以自立。但此时汉宣帝的羽翼已经丰满。

地节四年七月,霍显毒杀许平君之事泄露,霍显便与儿子大司马、博陆侯霍禹,霍家子弟冠阳侯霍云、乐平侯霍山、诸女婿度辽将军范明友,长信少府邓广汉、中郎将任胜、骑都尉赵平,长安男子冯殷等阴谋造反。事情败露后霍光的儿子霍禹被腰斩,霍云、霍山自杀,霍家一族遭到满门抄斩。至此,霍光妻子显及儿子,侄子,女婿等家人除女婿金赏因告发谋反一事被赦免外,全部被杀或者自杀,长安城中有数千家人家被牵连族灭。霍家族灭以后,霍光之墓未被株连,依旧陪葬茂陵。

同年八月初一日,汉宣帝派有关赐命令给霍成君,说她居心不良而失道,生性狠毒,持毒药与其母霍显同谋要暗害太子刘奭,无人母之恩,不能奉宗庙祭服,不可以承担皇后大位。于是废黜霍成君的皇后之位,收缴皇后玺绶,将其迁往上林苑的昭台宫居住。十二年后,汉宣帝再度下令将其迁往云林馆居住,霍成君结果自杀而死。

俗话说,娶妻不贤毁三代。班固:“ 阴妻(显)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之祸。死才三年,宗族诛夷,哀哉!”说的便是霍显。

本始三年(前71年),许皇后被毒杀。地节四年(前66年),霍皇后被废。元康二年(前64年)选王氏为皇后,封后父王奉光为邛成侯。王氏是汉宣帝登基前的朋友王奉光的女儿,因为五次订婚而五次未婚夫都在成婚前病死,有谣传说她“命中尅夫”。宣帝看在王奉光份上,选王氏入宫为婕妤,免得她嫁不出去。后宣帝为了让太子刘奭(许平君所生)能有人照顾,挑选宫中“后宫素谨慎而无子者”,选了王氏为皇后。汉宣帝一生都未宠爱过她。她的角色,与其说是宣帝的妻子,不如说是太子的养母。王氏一生无宠无子,她是汉宣帝为了许平君的儿子刘奭特意挑选的保姆,目的是弥补刘奭缺失的母爱。王氏的尊荣全是她的养子汉成帝刘奭给予的,她把一个女人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养子刘奭的身上,不能争权也无法争宠,反而平平安安地度过了她的晚年。

就这样,汉宣帝不仅为许皇后报了仇,还真正将朝政大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西汉由此进入一个“中兴时代”,汉宣帝也因此名垂青史。

八、一代明君

汉武帝在位期间汉朝基本上没有中断过对外征战,仅对匈奴的大规模战役就多达数十次,连年的征战不仅将文景之治所留下来的底蕴消耗殆尽,连国家财政都入不敷出。

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死后亲政,地节四年(前66年)以大司马霍禹谋反,废霍皇后,彻底清除霍氏势力。他施政“以霸王道杂之”,对内,致力于整顿吏治,强化皇权,任用熟悉法令的文法吏,以刑名考核臣下;设置治书侍御史和廷尉平,审核量刑轻重;废除某些苛法,维律正常行使;招抚,假民公田,设置常平仓,蠲免和削减租赋,以此安定民生,恢复生产;于甘露三年(前51年)下诏召集诸儒讲论五经异同,亲自称制临决。经济恢复到了“文景之治”的水平。对外,因匈奴内乱,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消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设置西域都护,政令自此颁于西域,在法律上奠定了统治西域的基础。

黄龙元年十二月甲戌(前48年1月10日),刘询因病崩于未央宫。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统治期间,汉朝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综合国力最为强盛,史称孝宣中兴。

九、南园遗爱

宣帝过世后,新皇帝遵照遗嘱,将其葬在杜陵,也就是南园。西汉十一座帝陵,大多都在渭水北岸,只有杜陵和文帝刘恒的霸陵在南岸。为什么宣帝要做出这种选择?

汉宣帝刘询一生共有三位皇后,第一位皇后即恭哀皇后许平君;第二位皇后即霍皇后霍成君;第三位皇后即孝宣皇后王氏。其中许皇后和王皇后均与汉宣帝合葬在杜陵,而霍皇后则因有罪被葬在今陕西西安蓝田县。南园,即今陕西西安东南的杜陵。汉宣帝在少年时,就非常喜欢在杜陵游玩,成家以后,更是带着妻子一道,在杜陵的各处,都留下了足迹。因此他即帝位后,遂在此地建陵。许平君死后,宣帝把她葬在了这里。二十多年后,宣帝自己也长眠于此。因此人称为“南园遗爱”。

宋代夜厅院是什么地方

应该是“掖庭院”之误。

掖庭,汉初以前叫“永巷”,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名掖庭,隶属于少府,设掖庭令管理,下属有掖庭丞,员八人。掖庭掌管皇宫宫女及供御用的杂务,兼管宫中的诏狱,由宦官出任掖庭丞管理。掖庭丞侍从在皇帝左右,权势颇重。西汉时,掖庭的属官有掖庭护卫、掖庭狱丞、少内啬夫、暴室丞、暴室啬夫等。东汉沿置,秩六百石,名义上隶少府,有左、右丞、暴室丞各一人,掌皇宫贵人、采女事务。

魏、晋时改隶属于光禄勋,废除由宦官出任的成制,改任用士人。北齐恢复任用宦官,隶长秋寺。隋初置掖庭令二员,正八品,为掖庭局的长官,隶内侍省。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局为署,隶长秋监。唐朝复为内侍省掖庭官,仍任用宦官,员二人,从七品下,掌宫人名籍、宫中女工之事。宋代基本沿袭唐代设置。金朝掖庭之事改隶卫尉司,掖庭令仅主正九品,掌皇后宫中事务。

希望能够帮到您!

牢狱的历史中还被叫做什么?谢谢。

夏代 称“棘丛”

“系用徽墨,(置)于丛棘。”

到了商代监狱逐渐发展为“牢”。

《说文解字》译为“牢,闲养牛马圈也”

周代的监狱多称作“圜土”,“筑土表墙,其形圜也”。也作囹圄,意为令囚犯闭门思过,改恶为善。

春秋战国时代将监狱称之为 “狴犴”。

“狴”、“犴”是两种传说中的兽名,因在牢门上常画它们的形状,故将监狱称之为“狴犴”。

监狱到了汉代逐步炼成,也就是说将囚禁罪犯的场所逐渐称之为“狱”,是从汉代开始的

廷尉诏狱,是廷尉按皇帝旨意管理的监狱,主要囚禁将相大臣、皇亲国戚。

汉武帝时,诏狱之风更是愈刮愈烈,凡政见不同,图谋不轨的都被下狱。除了廷尉诏狱外,还有上林诏狱、若卢诏狱、司空诏狱等。

永巷掖廷——单独关押女犯的监狱

在汉代,女犯监狱除了永巷、保宫之外,还有暴室,属掖廷令。暴室是拘禁惩罚有罪的宫女、皇后、贵人的地方。她们受惩罚后,主要是为皇家制衣做被。由于漂染的纱布都要暴晒,故取名“暴室”。

蚕室——处罚宫刑囚犯的监狱

居室——北军关押将军及侍卫人员的监狱

虎穴地牢——惩治地痞无赖的地方监狱

标签: 暴室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shqsg.com/zh-my/zonghezhishi/9lw8w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