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全书馆 >

综合知识

> 浅聊一下是什么意思

浅聊一下是什么意思

浅聊一下是什么意思

浅聊一下的意思是随便说几句,不过分深入地聊某个话题。浅聊主要包括日常询问、朋友亲人间的聊天,与之相对的是深聊。深聊指的是能够和对方进行比较深入、知心的聊天,对某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浅聊一下的意思是随便说几句,不过分深入地聊某个话题。

浅聊主要包括日常询问、朋友亲人间的聊天,与之相对的是深聊。

深聊指的是能够和对方进行比较深入、知心的聊天,对某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浅聊一下是指进行一次不太深入、比较轻松的交谈或讨论。

它强调的是交流内容的轻松和简单,通常不会涉及太过复杂或深入的主题。

这种方式的交谈可以是友好的、随意的或者是初次接触时的简单交流,一般用于建立互相了解的基础,或者是在不需要太多深入探讨的场合下进行的对话。

生活中我们都听说过“浅谈一下”“浅尝一下”,这里的“浅”指程度浅、不深入,带有书面语体的特点。

“浅×一下”的意思其实就是“稍微×一下”,这种说法之所以能在网上走红,主要是因为营造出了一种纡尊降贵的戏谑感。

例如:“听说这部电视剧很不错,我浅看一下。

”“浅问一下,有没有推荐的笔记本电脑?”“录了新学的歌,浅发一下。

”“出门浅感受一下阳光。

可能在文章中看到诀别这个词语,或者在与人交流等情况中听到了这个词语,但是可能不是很了解这个词语的具体意思,那么浅聊一下是什么意思呢?

1、浅聊一下的意思是随便说几句,不过分深入地聊某个话题。

2、浅聊主要包括日常询问、朋友亲人间的聊天,与之相对的是深聊。深聊指的是能够和对方进行比较深入、知心的聊天,对某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浅聊一下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了。

其他比较有用的内容推荐2:

浅聊一下的意思是随便说几句,不过分深入地聊某个话题。浅聊主要包括日常询问、朋友亲人间的聊天,与之相对的是深聊。深聊指的是能够和对方进行比较深入、知心的聊天,对某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浅聊一下是什么意思

浅聊一下的意思是随便说几句,不过分深入地聊某个话题。浅聊主要包括日常询问、朋友亲人间的聊天,与之相对的是深聊。深聊指的是能够和对方进行比较深入、知心的聊天,对某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浅聊一下的意思是随便说几句,不过分深入地聊某个话题。浅聊主要包括日常询问、朋友亲人间的聊天,与之相对的是深聊。深聊指的是能够和对方进行比较深入、知心的聊天,对某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交浅聊深是什么意思

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 后用“交浅言深”指对没有深交的人进行深谈。

浅聊一下社区工作的定义与目标

以前的书籍比较简洁,所以尽管是繁体字,我依然喜欢慢慢看。

什么是社区工作?

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及社区工作。

相对于个案工作及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较迟才获确认为社会工作的一种介入方法。

我看的这本书是一九九四年出版的,我感觉专家说的太早了,直到现在我感觉还不是太被认可,有的时候一起开会,那些专业的社工们总是会用质疑的眼光看着我们,你们怎么也来开会?

因疫情防控,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看到社区这个“社会”里,社区工作人员的巨大工作量,影响力以及工作人员的能量,还有就是在社区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个人层面,社区层面,社会层面……也就是整个的从微观到宏观的各层面,不可预见的各种问题,将来工作中可能的广阔前景,社区工作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专业角度的视线对社区要求越来越高。

平凡工作真英雄,在这一年工作中显现的社区工作重要性,工作的发展方向,工作更高的要求等等都对社区工作有了更专业的要求。

因为学习,所以又对社区工作进行了重新的学习和梳理。

每个事物诞生的最初都是从小处、某焦点或一个社会热点而开始的,在很早很早以前,最初的社区工作主要着重于补救性危机介入,那个时候只重视改变或改善个人及 家庭的生活条件。一开始的时候,工作方法了只确认了个案工作及小组工作的手法。

一九六二年,美国的社工教育课程委员会正式认可社区工作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确认是希望拓宽社会工作的分析角度,跳出微观的层面,补充危机介入方法的不足,最后能使服务对象的问题能全面得到处理及解决。

当时的服务对象还被称之当事人,随着专业发展,这个名词也改变了,称为服务对象,我觉得这个词很好,当事人老是感觉会偏到法律界面,比较生硬,服务对象这个词听起来更舒服点。

由于社区工作在最初的发展是经常协助低下阶层争取权益,所以那时候会有好多人会认为这个工作与社会运动有关,跟专业一点不靠。所以一直有人在讨论社区工作与社会工作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关系。

当初对社区工作的定义是这样说的:大体而言,社区工作可被看作一个社工专业,这个专业内的一些工作,目的就是为了争取居民权益,提倡社会公义及公平。此外,建立互助合作,互相关怀及群策群力的社区也是社区工作的目标。

从社区工作开始的最初,它就是一个向阳的工作,多少年来,社区工作的目标一直是以这个为基础的,初心和最初的使命始终没变。

为什么社区工作会被认可为社会工作的一种方法呢,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社区工作被认为是社会工作的一种方法之一,其实是反映出两者有很多互通而一致的基本价值观,而且社区工作的手法已不局限应用于贫困地区,而是广泛给运用于不同服务的介入手法。

二、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当中一种比较特定的服务,香港是社区工作发展较好的地方,在五六十年代,大量移民进入香港,便开始推行社区工作服务,设立社区中心,培养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以及互助合作的精神。社区工作者在这些贫乏地区进行服务,推广公识,协助居用社区资源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社区工作者又协助居民建立邻舍关系,鼓励互相照顾,以期达致和谐的社区。

最近几天一直在阅读其他文,可是今天想休息下,来读读专业的书籍,给自己打打气,工作和生活都是一地鸡毛,周六的这一天跑来跑去,累的心酸,这时候需要打鸡血针给自己鼓鼓气……

浅聊艾灸

今天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聊一下现在比较热的艾灸,首先是艾灸的定义,对艾条燃烧的烟的说明,艾灸的作用,艾灸的操作,艾灸的适应证,艾灸的种类,艾灸过程中身体的反应,艾灸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一。艾灸的定义和作用:

艾灸艾灸,艾是什么意思,一个草头,下面一把叉,叉就是人的手,艾是什么,艾就是古人拿着这把草就可以治很多种病的东西!有两个药是百药之王,一个是桂,一个就是艾!从这个造字就可以看出古人对于这个艾的药用作用的肯定!!

第二,艾,下面的叉也是兵器的意思,兵者,不详之器,但也是安定之器!!维护国家安定靠政权,靠兵力,而维护人体安定,古人讲,第一靠丹药,这里讲的丹是指的内丹,第二就是靠的艾灸。第三才是靠的其它调理,包括自己的心态以及其它的药物及其它锻炼,所以,艾这个字还有着安的意思,可以治理安定疾病!

艾的第三重意思,那就是爱!古人送别友人,常常有三种草为最上等的考虑,第一就是兰草,希望对方愉快。也希望对方像君子一般,安于生活,于友情则希望君子之间淡于水,淡于兰。第二就是萱草,也叫忘忧草,这寓意就很明显了。第三就是送艾草,希望对方能健康,这哪样东西都代表着友人内心深处的爱,艾做为药来用并没有见于中医最早的药物经典,也就是没有见于神农本草经,而作为药来用,首次提到它的就是南北朝时期我们著名的道医陶弘景先生所著的名医别录,但古人早不认识艾吗???不是这样的,诗经里有对艾的描述,尔雅里也有,诗经里叫它为艾,尔雅里叫它为艾草,名医别录里叫它为医草,本草纲目里叫它为黄草。而最有名的艾就是湖北的蕲艾,还有就是河南的南阳艾。我们的圣人讲,七年之病,求之三年之艾,这真是够深刻的了。很多病是针之不到,药之不达的,必须灸之,但灸是灸,艾灸是艾灸,艾灸只是诸多灸法中的一种,也绝不是现在大家认为拿着手里这么一晃就叫艾灸,现在大家操作的只能叫艾烤。真正的灸法是用艾绒搓成麦粒大小,这叫一壮,然后紧贴皮肤放着,用线香来点火,一壮接一壮的灸,直到皮肤潮红为度,或者要做疤痕灸的就直接让这艾柱燃完。

艾灸从这两个字的表面意思来看就是用艾条来灸,灸字本义是“久”的意思,后来发展为灸,有烧的意思,所以艾灸的定义就是用火久久的烤,艾灸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加热,一个是有针对的穴位,进一步来说,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的一种疗法。它是通过激发经气,来调整人体紊乱的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叶禀天地之阳气以生,所以味苦微温,热则大热,可升可降,其气芳烈,纯阳之草!!!艾做为药来讲,有着五大经典功效,第一就是温经止血,第二就是散寒止痛,第三是调经安胎,第四是除湿止痒,但其实艾灸的作用起码有十几种,但是实际上总结一下艾灸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温阳,它所有的功效都是在温阳的基础上产生的,比如说行气通络,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拔毒泻热,这样的防病保健,还有延年益寿,美容等等,都是在温阳的基础上产生的。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艾灸是王道,针灸是仙道,用药是霸道”,由此可以看出,艾灸是最温和的,也是我们最推崇的一种疗法,所以今天才专门来讲这个艾灸的话题。

二.对艾条燃烧的烟的说明:

先简单说下有烟艾条跟无烟艾条的功效差别,顾名思义,有烟艾条就是燃烧会产生烟雾的艾条;而无烟艾条就是燃烧不会产生烟雾的艾条。当然这样的解释相对显得粗糙,下面从三个方面具体详细说明一下它们之间的区别:1、有烟艾条跟无烟艾条的制作区别:有烟艾条的主要制作原料是艾绒,艾草处理得到艾绒,用纸卷艾绒就制作成了艾条。无烟艾条其实是艾碳,制作成艾碳主要是为了防止出现太大的烟雾。2、有烟艾条跟无烟艾条的功效区别:它们的作用都是用于温经散寒,所以在点燃艾条施灸的时候,他们是一致的,往往无烟艾条燃烧的时间长,但火力不旺。而有烟艾条燃烧的时间短,火力旺,尤其特别说明的是这个艾烟也是一种药气,是无毒性的!其实对人体本身就有治疗作用,这个烟对人体的治疗作用和现在的雾霾对身体的伤害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成分不同。说到烟,再多啰嗦几句,现在你不管到哪个医院,中医院也好,西医院也罢,都是用艾灸来消毒了,家里有艾烟是好事,会少很多呼吸道疾病,中国古人就是用艾灸来消炎的,这种烟的作用是无烟艾条永远达不到的。3、有烟艾条跟无烟艾条的烟雾区别:其实上面已经说过了,有烟艾条会比无烟艾条燃烧产生的烟大;但是无烟艾条并非真的无烟,只是相对有烟艾条而言要少很多,所以就被认为是无烟艾条。这里要说的是:无烟艾条和有烟艾条各有特点,主要要看使用地方,比如脸上,鼻孔附近的一些穴位,有烟艾条会对鼻子等呼吸器官产生刺激,这些地方无烟艾条就会比有烟艾条好得多。

三.艾灸的操作:

一般我们大家普遍都认为艾灸就是拿个点燃的艾条在那里对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温热的过程,其实真的没有这么简单,它在操作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第一个就是我们艾灸时一定要自己用手拿着去灸,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艾灸的目的就是为了养生保健或者治疗疾病,我们只有自己自己用手拿着去灸的时候,你才是全神贯注的,你的心才是静的,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治病,我们中医治疗疾病不管是哪一种疗法,都是讲究人神合一的,所以这是艾灸时拿灸具没有办法代替的一个功效。当然,在特殊情况下,比如身体确有不便,或者偶尔时间很赶,是可以暂时考虑一下用灸具,除此之外,你还是要使用手持艾条全神贯注的来艾灸,这样疗效是最好的。

四.艾灸的适应证:

虽然我们很推崇这个疗法,但绝对也不能把这个疗法给妖魔化了,认为它什么病都能治,能包治百病,不是这样的,它也有他的适应证的,举个例子,如果因风寒暑湿燥火引起的经络不通就不能全部用艾灸来治疗,其中的暑邪,火邪,燥邪引起的经络不通是绝对不能用艾灸来治疗的,否则是火上浇油,比如夏天中暑了,如果还做艾灸,绝对是不舒服的,这就说明它还有它的不足之处的,不是所有风寒暑湿燥火都能治的,风寒湿是可以治的,但是暑燥火是绝对不能用艾灸来治疗的,否则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那么多其他的比如针灸,中药,刮痧,拔罐,拍打等疗法,比如说中暑,历来最经典最传统的治法就是刮痧,或者在委中,在尺泽放一点血,这中暑立刻就好了,这个时候你做艾灸就是悲剧了。所以我们要根据疾病的不同情况来选择相对应的最有效最安全的不同治疗方法。

那么接下来就要聊一下艾灸的适应证,它有三个,第一就是体质虚弱的,气血虚弱的人,第二个是阳虚有陈寒的人,第三个具有火郁证的人,说到火郁,需要说明一点,艾灸绝对不可以清热的,艾灸虽然用来治疗热证是可以的,绝对不是治疗真正的实热证的,实热证用艾灸会越来越厉害的,这种热只能是火郁的情况下,用因势利导的方法把这个郁火用一个东西把它散开的意思而不是说的直接清热的意思,有往外透散开的意思,也就是以热引热的意思。

五.艾灸的种类:

艾灸的分类很多,我们只了解一下比较常用的即可。一般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无癜痕灸和有癜痕灸,还有隔物灸,另外就是现在应用的电子灸,其中隔物灸有隔姜,隔盐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

在以上的分类中,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说一下,首先说一下化脓灸,化脓灸不是说把艾柱放在身体上,贴着身体点燃就可以了,没有那么简单的,首先艾柱不能太大了,要小一点,越小越好,米粒大小是最好的,另外艾柱下面要涂一层姜汁,要粘住艾柱,要不那么大的艾柱,身体稍微一动就倒了,会烫伤皮肤的,然后快灭的时候火很烫的时候就把它拿掉。把艾柱放到皮肤上时,艾柱是不能烧完的,如果等烧完再拿艾柱,皮肤就会烫伤的。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二个就是隔盐灸,但我不是太赞成大家都隔盐灸,特别是有些人给小孩子做隔盐灸,很容易烫伤,就是把盐放到肚脐眼里,哪怕隔一层姜也容易烫伤,我的中医老师自己改良了一种方法,就是把艾绒用白酒泡一下,把这个用白酒泡过的艾绒放到肚脐眼里,然后灸,效果很好。因为隔盐灸它要求是很严格的,要求你的心思要绝对的静的情况下才能做,如果你做的不好,那个盐在里面熔化了你还不知道,这时它里面就很烫,有时你自己还没有感觉到烫,其实已经烫伤了,所以做隔盐灸,还是不做为好。虽然隔盐灸的功效很好,但是很不安全。这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六。艾灸过程中身体的反应:

艾灸过程中身体会出现一些反应,比如痒的问题,还有水泡的问题。痒其实是一件好事,艾灸和拔罐一样,出现的痒是往外排寒和排风的一个表现,但是绝对不能说去大椎放血,刮痧,在痒时刮痧是很不好的,因为艾灸是偏补的,刮痧是偏泻的,所以不能这样操作,艾灸和刮痧是不能在一起操作的,痒就痒,痒了就好了,它往外散就好了,如果非要去放个血,刮个痧,反而适得其反。

第二个在艾灸过程中有的会出现水泡,泡的问题其实是很好解决的,它和拔罐是不同的,拔罐是有挤压,而且会损伤局部的皮肤才会起泡,拔罐起的泡和这个艾灸起的泡是不同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中医经常讲的腠理就是说的毛孔,艾灸时候的部位是温温的,那个寒邪,阴邪,风邪,它只能从毛孔出来,它绝对不会形成水泡,水泡是烫伤以后产生的水肿,如果你已经把皮肤烫伤了,把这个基层烫伤了,所以它才会形成水泡,要不它只会从毛孔里出来,也就是说从腠理出来。我们很多人艾灸时候会不觉得热,也隔的很远,但是有时火候是不好控制的,你自己时远时近的,你都不知道的,烫的时候你就走开了,只是大部分时间不烫而已,其实那个时候你已经烫伤了。有的皮肤一看就是烫伤的,因为皮肤是泛红的,红的很不均匀,证明火力也是很不均匀的,所以就是烫伤,也许当时偶尔离的近的时候并不是很痛的,但是过段时间就会起个泡。一般出现了水泡,直接挑了就可以。

七.艾灸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这里需要注意的说六点,第一就是艾灸也有补泻的,我们平常这样操作的都是补法,只有一种情况下是泻法,就是边灸边用嘴巴吹艾灸的地方,这就是泻法。第二个就是现在太多的人都强调的,基本上所有做艾灸的人都这么讲,就是关元,足三里天天灸,天天灸,这是绝对不行的,另外灸不上头,除非真正的阳虚厉害,气虚下陷,子宫下垂可以灸。过敏性鼻炎都可以灸。再有就是晚上,初一,十能灸,特别是十五,月满无补,人的气血在那个时候也是最旺盛的,这个时候是不能补的,补了就会出问题的,另外中医讲过的,一定是有人神禁忌的,这个时候你的神在那个地方,那个点你是不能扰它的,所以一定要讲究这些的,哪天不能灸,自己心里要有数的。还有一般都要在白天艾灸,最好是上午阳气生发的时候艾灸效果是最好的,除非有特殊的紧急情况必须要晚上艾灸的才可以晚上艾灸,其他情况都要白天艾灸。

第三个就是常说的若要胃里安,三里常不干,足三里是个很好的保健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年纪都能灸,中医传统的认识都是30岁以下不能灸足三里,不是说足三里补的作用不存在,而是说30岁以下灸足三里容易损伤一个人的视力,尤其是小孩子不要给他灸足三里。

第四个就是另外艾灸以后要引火归元,最后要灸一下涌泉。

第五个就是不宜在过饥、过饱、酒醉、大恐、大怒、大渴时施灸。

第六个就是灸后的调养。施灸一般无不适感,但有人出现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感觉,一般不需处理,可以稍喝水,清淡饮食,静心调养。

第七个就是在施灸结束后,一定完全将火熄灭,避免发生火灾。艾条最好不要截断,那样很浪费,熄灭的办法最好不要用水,不然下回使用要等很久。有一种既安全又省事的方法:找一个适合灸条大小的空的小酒瓶,想熄灭艾条时,把艾条燃烧的部分直接放入瓶口,两分钟很快就熄灭,下回想接着用的时候也很好点燃。方的瓶子不会滚动,也很稳。所以很安全。如果用完觉得不好灭火的直接拿剪刀把有火的那一点给剪了就可以,一点点被剪的还能烧的就让它在房子里,或者放在厕所里燃就可以。

最后强调的也是艾灸事先必须做到的:1。要有好的艾条;2。要弄懂十二经络的走向;3,选一个局部坚持艾灸。

所以说了这么多有关艾条的知识,最关键的还是在有好的艾条的前提下,遵医嘱,坚持做艾灸,只有长期坚持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在中国全然用灸法治病的医家没几个,而在日本,有很多著名的灸法家,人家就用艾灸可以治疗很多疾病。现在中国讲究环保了,今天那么多汽车尾气不去追究,那么多工厂不去追究,做个艾灸产生的烟就是环境污染了,孰不知人家日本每年都有艾灸日!我们是很推崇灸法的,老百姓对中医的印象只有一个,那就是恐怖的苦的黑药水,其实中医几千年来,疗法多种多样,药剂也不少,哪里只有药能治病,多的是方法,只是我们不会不了解罢了。有的观点,说中药都是毒药,让我们感觉到深深的痛苦,最新的考古发现,在甘肃,又出来了一个遗址,可以把中国的文明史往前移三千年!!也就是说中国已经告别了一个说自己五千年文明史古国了,我们至少有着八千年的文明史。西医西药到中国不到两百年历史,在这之前的八千年,是什么在保障着中国人的身体健康??是什么在保障着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就是中医中药!而我们中医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系统掌握及运用中医的各种疗法,治病也绝不限于哪一科,人是一个整体,在多种疗法中,我自己唯独喜爱灸法。针是仙道,药是霸道,唯独灸是王道!!!这是我的一点点愤怒。

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比例最高的是日本,很多人说和日本人长年吃深海鱼有关,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这和日本很好的中医氛围分不开,人家每个人都知道要做艾灸的,日本很多药直接做成颗粒,方便老百姓服用,而在中国,随便你这个方再有效,没有关系,你申请不到商标的,根本注册不了的。

再者,我个人为什么推崇灸法,就是因为现在人的病难治,难在哪,难在心里乱,我们经常说清静经好要背下来,为的就是要让人静下来,人静下来,心静下来,这气血就静下来了,就像水一样,只有它静下来,它该清的就会清,该浊的它自己就分出来了,病了的人气血乱的很,只有静下来,气血静下来,它自己就把病给治好了,但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很多人说我也知道要静,但就是静不下来,那怎么办呢?做艾灸啊,而且最好是用手拿着灸,抛开手机,抛开电脑,抛开一切,就是手拿着这个燃烧着的灸条,你去感觉它给你带来的温暖,而且你在灸的过程中只要稍用心,其实就是静的状态,就是打坐的状态。曾国藩讲他一辈子得益于一件事,就是不管再忙,每天早中晚都要静坐十五分钟,现在的人多半没有这样的功夫,而且要忙于各种工作,各种应酬,闲下来了也是低着头,摸着手机,其实当你坚持用手拿起灸条对准你的穴位施灸时,其实你的病已经好了一半了,因为这个时候你花了心思来与自己沟通,这个时候你的心思为自己而花,不为别人。

现在的人都很聪明,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看透,就是不懂自己,不知道自己,看不透自己,其实是与自己的沟通少了。而艾灸就是这么一个让大家与自己沟通的好的桥梁,而灸字本身为久火,就是坚持用阳光用温暖自己,以阳引阳,振奋阳气,身体自然就好,至于具体哪个病灸哪,这是医生的事,不是随便就灸的,所以医生只要给人开灸条就会开穴位处方,你只有灸这个穴位才是能让你的气血调理到最好的状态。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讲没有时间灸,晚上能不能灸,绝对不能灸,晚上灸,死得早!!一定是白天!最好是早上。对于那些经常说没有时间来养生的人,我想其实就是太懒了,我也想说,那么想睡,早死三年随便睡,你早起来一个小时不就有时间灸了?凡是这种讲自己没有时间养生的人,都是没有去看过那些深患巨大病痛的人,你看看那些人的求生,也许你们就找到早起,找到坚持做艾灸以及其它养生项目的动力了。

之所以聊这么多,是因为大家能对艾灸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希望这个疗法可以帮到大家,这不是一个什么野鸡办法,是最纯正最原始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最后,用一句话来结束,谁灸谁知道,希望大家能从中受益,坚持艾灸,只是希望更多的人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生生之德!

                                本文由“hanhan721202账号”发布,2017年11月20日

相亲见面到底该怎样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和相亲对象第一次见面,你可以说你希望展现真实,但你不能不需要技巧,这能更成功的帮你打开一段关系。下面就来教教你吧!

第一次相亲该如何打扮

第一次相亲要说不看外貌打扮一定是假的,尤其对于男人这种视觉动物来说,相亲对象的外在形象是否吸引他,直接决定了之后与你的对话热情程度。你可以说你就是这样随性,不想刻意打扮。但你至少先用外在形象这张名片成功吸引到他再说,先把美丽的一面拿出来,吸引对方,然后再决定生死。

女人第一次相亲在穿衣打扮时,穿衣服并非越越好,虽然吸引人,但同时也会给对方留下轻浮的感觉。因为,男人过来相亲也是来挑老婆的,谁愿意找一个喜欢招蜂引蝶的女人做老婆呢?化妆时化淡妆就可以了,男人都喜欢更自然些的女人。男人第一次相亲在穿衣打扮方面,给对方整洁干净的印象就好。

第一次相亲该如何聊天

首先,第一次相亲见到对方时,可以先大方地介绍自己并向对方问好,可以化解掉初次相见的部分陌生感。如果你是男人,你可以很绅士地伸出手与女方握手表示友好。无论哪种问候方式,切记见面时不要表现得很沉闷,保持良好的气氛有助于双方作进一步的了解。

简单的向对方问好之后,接下来可以借今天的天气、交通、新闻等作为话题与对方进入浅聊天阶段。比如,你可以细心地询问来的时候挤不挤;交通是否方便;今天天气怎么样之类的。当然浅聊不是一味的发问,而是要与对方产生互动。如果略显尴尬的话,你可以建议点一些饮料,来短暂转移。而且也能够创造更多的话题。

毕竟咱们是抱着相亲找对象的目的来的,所以浅聊的部分尽量把握一个度。掌握由浅入深的时机,比如你可以先询问关于上班的公司、岗位等等,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打开行业信息的话题。但是要注意,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如果行业信息你是很了解的,那你可以大方与对方分享你的观点。如果你不懂,那么你可以虚心地请教对方。不要自以为是。

第一次相亲虽然建议由浅入深的聊天,但最好不要问过于私人的问题,应该停留在表面的话题。给对方留个好印象是第一次相亲的关键,对方觉得你还不错,那么你们自然会有更多地接触和交流机会,千万不能操之过急。用力过猛的沟通智慧让还没开始的关系,在襁褓中枯萎。

第一次相亲该避免的聊天方式

不要以“以前我……”开头来谈自己的个人往事

拿自己过去不当回事是最让女生反感的,如果对方问起,你要小心回答,但千万不要编故事。多说未来的话题,省点故事保留一点神秘的感觉。

不要谈钱的话题

钱是很现实的问题,一开始就谈钱未免太早,让对方觉得你很拜金,太过现实等。所以,可以聊聊彼此的事业,但切记不要谈有多少钱,房产等。

不要一上来就抱怨诉苦

对方空出时间和你约会,是想有一个美好的开始,享受愉快的约会氛围,而不是要接受一堆情绪垃圾,这无疑是自毁形象。

不要急着提结婚条件和要求

对于一个感情第一的人来说比较忌讳一上来就谈结婚条件什么的,约会归约会,给双方一些风花雪月的机会,时机成熟,这些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不要轻易把对方和别人作比较

不要引起他的不平衡感或怀疑等不好的情绪,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全部的爱和关注。不要把前人带到现在,让你的每一次恋爱都是完整,崭新的吧。

不要说“你究竟相过几次亲”之类的话题

未婚男女在相亲是最忌讳被提问的就是这个问题。约会也不例外,不要怎你谈过几次恋爱等等。这是隐私问题,不要让她觉的不安,不舒服。

浅聊一下当妈妈之后的改变-

我是同龄人之中比较早当妈妈的。25岁生下宝宝,因为我老公比我大7岁,加之各种原因吧,促成了我英年早婚的结果[捂脸]

怀孕是在20年疫情的时候,因为疫情严重,学校5月份才开学,也导致了很多同事并没有见过我大肚子的样子。怀孕期间,我没有拍孕妇照,因为觉得别人还在享受单身时光,我却大了肚子,并且笨重的身体让我觉得自己真是非常难看(后来想想看当时太幼稚了),其实也是当时并没有做好准备适应妈妈这个角色吧,导致我怀孕没有几张大肚子照片,也没有发任何社交的信息。

但是随着宝宝成长,我也渐渐适应了妈妈的角色,或者是我也和宝宝共成长。

首先,自然是耐心更多啦,这都是在给宝宝喂奶、换尿布、陪她读书、玩 游戏 等等中磨练出来的。宝宝比较像我小时候的样子,所以我经常在想,是不是我小时候也会这么淘气。我小时候没有很多玩具,也没有家长的耐心陪伴,所以在养育宝宝的过程当中,也是在治愈自己的童年吧。

再有,心怀感恩。只有自己当了爸爸妈妈之后,体会了养育孩子的辛苦之后,才能更加感恩自己的父母。有了宝宝之后,我第一个更加理解了妈妈的不容易。妈妈生我比较早,那时候的她,自己也才是个孩子啊,可是她选择留下了我,别人还在上学,她却被困在了家里,面对哭啼的婴孩、洗不完的尿布、柴米油盐只能无可奈何。直到我当了妈妈,妈妈又帮我一起照顾宝宝,她说,她吃过的苦,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再吃一遍。随着宝宝长大,我更加心疼妈妈,也更加努力对妈妈好,让她不要为自己年轻冲动生下孩子而后悔。

不仅感恩自己的妈妈,更理解了当妈妈的不容易,因而生活当中也多了些共情的能力。比如工作中多帮一些家中临时有困难的同事,对于一些举手之劳,也少了一些抱怨。毕竟,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都希望有人能帮助一下自己,希望自己多多积累善行,为孩子和父母带来福报吧。

我是一名教师,当了妈妈以后,更是影响甚大。以前总是对淘气的孩子、行为怪异的孩子一味批评。当了妈妈以后对学生更多了关心吧,会去关心他们的家庭情况,会对学生更多的鼓励,也会对不负责任的家长更多的无奈。希望自己作为老师能对学生产生一些正面的影响吧。

总之,有了宝宝以后,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也是我成长的一个阶段。参与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的很神奇,尤其她有着你爱的人的影子,还有你小时候的模样。也是有了她,让你对生活更加积极向上,内心充满责任感。或许以后我们终将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但是一个拥有你相似的模样、身体里带着你的基因的人继续在这个世界上书写新的故事,也是很美妙的事情。

金无足赤,车无完车,浅聊一下我的爱车缤越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的车子当然也是一样,几万的小车到几千万的豪车都会有人吐槽,完美的车不存在,只有相对来说比较好的车,我的缤越并不是一款十全十美的车,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物超所值的东西,即便是有些瑕疵,也是瑕不掩瑜。 从去年提车到现在也有八个月的时间了,小越越几乎日日与我相伴。无论是烈日骄阳、还是暴风骤雨,小越越不离不弃任劳任怨给我带来舒适凉爽和满满的安全感。 所谓日久见人心,车子也是如此。相处久了,越来越熟悉,优缺点也就更加凸显出来了。就此浅聊一下个人感受,不喜勿喷。

外观内饰这些一眼就能看到,而且每个人的审美不同,我就不多说了,反正对我来说缤越的外观我是爱了~ 说说动力和油耗吧~1.5T的轻混动力,8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绩,可以说是非常优秀了!基本上每次红绿灯只要我是第一个车,总是能把别的车甩出一大截。这还是正常模式下,如果开了运动模式更猛!对了,缤越有三种驾驶模式,经济、舒适、和运动,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路况,堵车就经济,日常就舒适,想嗨一下,就运动,满足我的各种需求。 开了这八个月的时间,这款车我真的没什么好挑剔的,动力强,油耗低,群里还有大神开到6个油,真的是膜拜!咱没那个技术,但油耗也就7个多点,可以说是很低的了。买车前唯一担心的一点,三缸的稳定性也随着用车的深入基本忘记了,说实话你感觉不到它和四缸的区别,怠速的时候是优点抖动,但是好像这个价位的车子即使是四缸怠速也优点抖吧,而且抖动也并不明显,不刻意去感受,根本感觉不到。不过我的用车时间并不久,过个三年五年也许会抖,但是谁知道呢,反正现在开着舒服就行了。

外观就很漂亮

侧面的颜值很高

我喜欢银色的缤越,路上很少见,白色红色的比较多。

漂亮的中网

尾部的造型也很棒

车内的USB接口充电很快

电动座椅

全景天窗

欢迎阜阳车友评论~

麻烦帮我分析一下这款佛珠手串的油性、密度、色泽、料质都怎么样,价格属于多少?

浅聊一下,分析谈不上。看着还不错,应该是55的珠子。油性不错,但是表层有点污,应该是储藏不当,或者一些不干净的汗水寝进去了。密度没法通过图表判断除非高清图,或者现实中看纹,手掂重量等方法判定。材质就是一般的紫檀。因为你的一些珠子有比较深的纹痕,上等的珠子是一定不会出现的。买的渠道好的话800以内搞定。买的渠道不好的话1300元--2000,。

咱们浅聊一下必达3D人脸大屏智能锁F3Pro X可好?

有了它我再也不担心大包小包往家里拎东西没人开门了,3D人脸识别真是秒开门,猫眼摄像头超大广角,连上手机app可以实时查看门口情况,有人逗留就会自动抓拍,影像还能上传到云端呢。

浅聊一个多世纪以来设计的角色变迁[长篇小论]

写在前面

      大概是去年10月,一次有幸受邀,作为演讲者在线下分享了关于现代设计史的演讲。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约摸6个小时的时间,跟大家浅谈了从1850年代工艺美术运动到1970年代后现代主义、跨越一个世纪的设计发展历史,结合了自己的理解和积累分享了这些历史背后相应的设计理论。整个过程和大家一起重新梳理了设计史的发展脉络,也有源可溯地讲解了每个历史片段发生的人、事、物。

      事后听者获益而去,但自己却觉得略有不足,问题不是出在演讲的这100年,这些内容既成事实、无可厚非,而是讲到1990年代之后的戛然而止,最近这20年其实是万事俱变的,设计方面更不用说,肯定是有很多谈资,但如果去翻看现在市面上有关现代设计史的书籍或出版物,却多以“2000年左右数字化时代”或直接以“1990年代后设计进入多元化时代”草草收笔。其中当然也有缘由,史论是现在对过去的历史和理论的记载,当下瞬息万变,很多都没站稳脚跟抑或还在实践加以验证阶段,难下结论,更不要说铭文记载了。

      不过,我自己想,近几年设计不管之于人类社会还是商业世界,她的变化是历历在目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确确实实活在这场发生的历史中,一起经历着变革和发展。所以我想承接过去的那些既成历史和理论,将故事顺延到当下,从一个宏观的、浅显的角度串联起这一个多世纪(大约从1880-今)设计角色的变迁。

      写给自己看,也是分享给同道人,我始终认为能够清晰地认识过去,才能更清晰地认识当下,自己做的设计、为什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做的价值何在、担当的角色是什么等等。

      我们现在会经常听到一个词叫 “设计创新” ( Design innovation ) ,说创新要靠设计,设计用来创新。那为什么要创新?从全人类的角度,为了文明发展、社会进步;从国家的角度,为了可持续发展;从企业的角度,为了有竞争力,和持久的生命力等等,不言而喻。但设计在创新上,甚至能成为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背后一定有它的原因和发展的过程,所以在讲设计角色变迁之前,可以试着以“创新”作为切入点。

      罗伯托·维甘提 ( Roberto Verganti ) ,创新管理权威专家、米兰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与设计学院教授,把创新分为三大模式: 技术主导型的式创新、市场拉动型的渐进式创新和设计驱动式创新。 这是三种并存的创新模式,但其实三者在历史时间轴上是有先后出现或成为主流的顺序的,其中设计驱动的创新也只是从上世纪90年代之后开始逐渐成熟,显然现在大家都知道设计不管在人类文明、社会创新还是商业世界的重要性,但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它也是经历了犹如“从奴隶到将军”的角斗士式的发展变迁。

      不同的历史阶段,时代对设计的态度和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想要清晰地理解设计角色变化的原因,就必须结合我们这一个多世纪的时代特征变化及其所对应人的需求变化来讲。

一、原始资本积累的时代,设计无人问津(1880s-1910s)

      从1850年代到1910年代,那是个技术当道的时代,将技术产品化就能开拓市场、创造需求。爱迪生 ( 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 ) 一生专利1000多项,发明2000多项,他的商业头脑比他作为科学家的形象更被后人传颂。并且可以看到,当时的创始人不是有工科背景的,如特斯拉 ( Nikola Tesla, 1856-1943 ) 、爱迪生,就是拉拢科学家的资本家,如洛克菲勒 ( John Davison Rockefeller, 1839-1937 ) 、威斯汀豪斯 ( George Westinghouse, 1846-1914 ) ,因为通过科技他们能率先看到可能,并能够实现出来,来改变世界,这不就是技术主导型的式创新吗,那为什么说设计在那时无人问津。

      要知道在那时候,人们关注的是诸如爱迪生和特斯拉的直流电和交流电之争,能摆脱煤油灯用上电灯,已是大众想都不敢想的新潮玩意儿了,谁会去在乎灯泡或灯罩的“设计”,不是直接以工业成品的形态成型,就是生硬套上传统装饰风格作罢。发明家定义了新产品的功能,形态或设计自然以技术的可行性为导向,谁都不知道一个新发明应该以什么样的设计问世,这种尴尬早在1851年第一届英国工业博览会上就已暴露,所有的工业品都被生搬硬套上了传统艺术化的装饰,你能否想象一个火车头的烟囱上安有一个天使的雕塑,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那不是现代意义上所谓的设计,而是装饰,很生硬。那也是手工业时代转向工业时代,上层建筑思维上的滞后和守旧,这是正常的。

      那回过头来,当时的设计师自然也无力可施,甚至连设计师这一个社会职业工种都未能成型和职业化。问题太多了,没人能搞清楚面临新的时代,应该怎么做设计,没有实践成功的经验,怎么授业解惑,就不能教学生,所以当时的一切设计不但谈不上有任何角色作用,而且是处在多方实践、找出符合现代设计法则的状态。后来我们知道了包豪斯,为什么即便不是设计专业的人,都知道包豪斯,因为大家都讲,太出名了,为什么这么出名,因为它的历史地位,它真正意义上确立了现代设计的教育体系和思想,通过前人的实验和实践,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理念,告诉大家今后应该怎么设计东西,设计符合现代的东西,倡导功能主义,什么叫功能主义,考虑如何通过设计最清晰快速地传达给使用者它的功能是什么,怎么用的,一切以功能至上,这个理念对于新型品类层出不穷的当时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不要烟囱头上的天使,要形态去追随功能,这个东西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一目了然。

      不光是这样,工业时代下大规模批量化、标准化生产也要求设计要考虑怎么和技术结合,使其不管在技术上、还是成本控制上都可行,早在1907年德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设计奠基者之一的彼得·贝伦斯 ( Peter Behrens,1868-1940 ) ,就已经为德国AEG公司设计了标准化的水壶,两两组合可以搭配出多种款式的、低成本的经典设计。

      直到后来,工业设计师 ( Instrial designer ) 这个专有名词在1919年美国的西奈儿 ( Joseph Sinel,1889-1975 ) 事务所第一次得到运用,也是从英国开始实行工业设计师登记制度开始,才逐渐确立了工业设计职业化的社会地位。

二、以产定销的时代,设计一次足矣(1910s-1925s)

      以产定销的年代,量是王道,我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生产出最多的产品,就能降低足够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就是我们说的效率。但与此同时,产品却没有给大众更多的选择权,市面就福特T型车一种车型,一样的黑色,亨利·福特 ( Henry Ford,1863-1947 ) 本人曾经讲过“T型车就是黑色的,消费者可以自己为他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开句玩笑话,有种因为市场占有量我最大,所以我有恃无恐的无赖感觉。这也是那个时代的另一个特征,就是自上而下的企业模式,自产自销、统购统销,供应端来决定需求端,我提供什么大众就用什么,打的就是刚需,能比马更快、你又买得起,你就无他可选。所以在这种单一品类求量、行业竞争稀薄、寡头掌权的状态下,设计要做的工作就一次足矣,频率不会高,虽然比起过去纯技术导向的时代要略有角色作用,但设计师还未成为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面。

      但反过来讲,这里面为下一个时代中设计能够破土而出、得到蓬勃发展埋下了重要的种子。怎么讲,这个时代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批量化、标准化生产,别的不说,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生产成本降低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结果就是直接促使产品价格降低,大众第一次可以自掏腰包买得起工业生产的生活用品。这是个了不起的质变,要知道“设计”这个词在过去是皇室或社会上层社会才能专享的,给你定制或专门设计餐具、服装、家具等等,那都是穷苦大众无法享有的待遇,甚至你去看今天在法国,一条牛仔裤上的标贴如果印有Designed by某某设计师,穿着它就有种为自己量身定制的品质感,设计师在那里是明星,受人追捧。但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第一次将这种观念转变为了“为大众而设计”,如果狭义地讲市场即消费者,消费者即大众,你有了群众基础和逐渐庞大的消费端(需求端),那作为生产服务性行业的“设计”(供应端)能不得到发展吗?

三、多样化竞争时代,设计开始展露商业价值(1925s-1939s)

      从没有需求到被创造需求,再到逐渐扩大需求的阶段,可以讲历史开始进入到“市场拉动型的渐进式创新”阶段,这一切也是建立在生产技术成熟、商业竞争多样化的前提上。显然这个阶段随着同一领域里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再靠单一多量以低价销售的模式已经失去优势、难以立足了,敏锐的企业家不得不想出快速迭代的方法来抢占市场,图则故事中的通用公司就是所谓渐进式创新最典型的代表(后来的代表是诺基亚手机,最夸张一年70几款手机问世),一份有计划的废止制度:有计划地汽车的使用寿命;有计划地设计不同的色彩和样式;有计划地用新功能(性能)替代旧功能(性能)。这种制度最后落实要靠谁,研发部门、设计部门、设计师,所以会有通用汽车的色彩计划部门,会有设计师哈利·厄尔 ( Harley Earl,1893-1969 ) 和老板斯隆 ( Alfred P. Sloan,1875-1966 ) 的强强联手,亨利·福特的“不和设计师打交道”在这个时代已不再有强硬的理由了。市场需要个性化,设计担当的角色也就自然比“一次足矣”要更重要。可以这么讲,在商业蓬勃发展的推动下,设计逐渐成为商业推手,更多的以商业为导向的执行角色输出自己的价值。

      但同时,我们知道,这也是人类开始从燃料蒸汽时代进入石油经济时代的阶段,石油给了人们太多的信心,用之不竭,取之不尽。但像通用这种有计划地废止制度,却是以消耗资源、消耗资金、消耗能源作为代价的,我们说传统的产品设计产出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实物,量产这些产品都要使用和消费资源,一份石油、一份木材。当然一份需求换一份供给,这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就是由于追求利益的不断提高生产率、商业推波助澜下的过度消费和虚高需求,使得从总体看,供给开始大于需求,一家三口需要三辆车,每过几年还需要换(后来的手机就更不用说了),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产能过剩”,接踵而至的就是1929年-1939年全球金融危机,泡沫破裂,华尔街黑色星期四,股价一落千丈,人们为疯狂地投资工业化而买单(当然这里面有诸多因素,也非本文重点,在此也不作展开)。

     但不管怎么讲,二战(1939-1945年)之前的这个阶段正是预示着设计黄金时代的开始。

四、大消费商品经济时代,设计迎来黄金年代(1945s-1970s)

      这是一个战后百废待兴、一路高奏凯歌的时代;一个以石油为基础的商品经济达到空前高度的时代;一个以阿波罗上天为例,人类征服自然的心理前所未有严重膨胀的时代;也是一个属于设计的黄金年代。

      像雷蒙德·罗威 ( Raymond Fernand Loewy,1893-1986 ) 这种明星设计师,小到口红、可口可乐玻璃瓶,大到宾西法尼火车头、航天飞机,可以说无不涉足,俨然成为商业兑现价值、获取旺盛竞争力的重要推手。商业得益于设计,同时,设计也因商业而发展。比如芬兰著名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 ( Alvar Aalto,1898-1976 ) ,他是怎么为人熟知、能达到今天设计史中所描述的地位的。自身的设计思想和实践固然很重要,但当时他也是乘上了商业快车:当时他设计的曲木座椅被劳伦斯·洛克菲勒 ( Laurance Rockefeller,1910-2004 ) 赏识,在曼哈顿为其开了一家专卖门店,没想到受到美国民众热捧,从此将北欧设计和它的人文主义及有机功能主义带到了美国,掀起了北欧设计热潮,之后就是1954年的北欧设计全美巡展,一举奠定历史地位,直接影响了诸如埃罗·沙里宁 ( Eero Saarinen,1910-1961 ) 、查尔斯·伊姆斯 ( Charles Eames,1907-1978 ) 等一批美国本土设计师。这里有个很有趣的小细节,还记得最初我们在讲技术主导创新的年代时,有提到当时还在石油界打拼的老洛克菲勒依赖科技和技术,靠提炼原油获得可燃清洁煤油,奠定了一代基业,而今他的孙子却把目光投向设计界,可见远瞩的“赚钱”家族也知道设计之于这个时代乃至未来的重要性。

      同时,中产阶级人群逐渐庞大、大众消费能力逐渐提升(指以美国为主的西方世界),大众具有更多的选择权以及话语权。

      我们今天讲一个词叫“产品免疫力”,在互联网产品里如果用户对一个产品,因其难用受到困扰或体验不佳未能满足需求,会分分钟弃之不用,从手机上删除,再也不在网页上打开等等,也就是抛弃产品和服务的成本极低,致使那些产品服务供应、品牌商们,不得不老是把用户为王、用户体验挂在嘴边,把用户当宝一样供着。其实在大消费时代的这个阶段,已经出现了这种现象,市场调研、用户调研在企业里已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产品服务供应、品牌商们要想尽办法去迎合大众的需求和口味,让他们对自己的品牌有黏度,市场导向趋于顶峰。同时,设计作为生产服务者向甲方提供专业技能服务的这种合作关系,也已逐渐商品化、市场化、规范化,那个年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设计事务所、明星设计师、设计佳话。

      但这个过程中,上一代就已经开始累积的能源负担和资源消耗,在这个时代达到了阈值,所有人沉浸在大消费时代带来的物质享乐中,直到1970年代维克托·帕帕纳克 ( Victor Joseph Papanek,1923-1998 ) 的一本《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敲醒了肆意挥霍、纸醉金迷的人类世界。能源在枯竭,经济模式必须转型,设计也必须承担起社会和环境责任。由此开始,基于商品经济快速崛起的设计浪潮开始转向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阶段。

五、服务体验经济当代,设计成为核心战略(1970s-今)

      需求饱和、能源不足以再像过去一样挥霍的情况下,种种新思想产生(就像100年前第一次工业的时代一样),以可持续能源与互联网结合的第三次理念开始,我们听到了共享经济、零边际成本、协同创新等等,这所有的改变都是一种从追求存量到追求增量的转变过程,也就是成本、资源就这么多,如何不再增加更多资源的投入和消耗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世界进入后石油经济时代,一切以控制资源成本,重构资源创造新价值为基础。粗放的商品经济转向集约的体验经济,设计悄然站在了战略高地上。

      我们来从设计教育和思想的落实中寻找解释:近年来崛起了服务设计,掀起了设计思维的热潮。为什么这个所谓的体验经济时代这么渴求服务设计和设计思维,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解释:比如过去商品时代,你要剪头发,自己去店里面买剪刀,多少人要剪,就有多少把剪刀要卖出去,购买的是剪刀,买的是用它剪头发的功能,典型的存量经济。再后来有了理发店,你不用再自己买剪刀,直接去理发店,有专门的理发师替你剪头发,这个时候你购买的是服务,不是产品。相较前者,同一把剪刀现在可以反复使用,提供多次的服务,而且作为消费者不用为不剪头发时,剪刀被搁置的多余时间而买单,典型的增量经济,服务经济。

      再到现在,理发店都能提供剪发这个服务,分出个孰优孰劣就要提升服务给消费者的体验了。我们讲体验有个很重要的成分是在满足消费者要求的服务需求之上,还能提供其出乎意料的优质和流畅服务。从入门、接待、等候、提供剪发、到结账最后出门整个过程,现在甚至是还没去门店,线上就能预定好理发师、预约时间、剪发的要求、提供的咖啡品类、线上结账、剪完头发的叫车服务等等,这一切的一切还是过去只需要设计一把剪刀这么简单吗?人们为此买的单,其中的价值也远超一把剪刀,而是整个服务体验所带来的增溢价值。

      你有理由把价码抬高,消费者也愿意为量身定制感买单,自然设计者的价值和角色地位也要远比一个单纯的理发剪刀设计师要来的重要。他需要对消费者综合调研、发现他们的需求,他们要什么,甚至他们不知道要什么,都要想清楚,设计整个服务流程,需要对接哪些供应商(比如刚刚讲到叫车服务或咖啡服务,需要有合作的利益相关者),甚至是商业模式(要知道,现在很多顶尖设计院校在教学学生服务设计的同时,还要求制定商业计划,也就是经济上有没有可持续性),需要用什么品牌来包装整个这一流程等等。这些都是当下设计师的业务范畴,也是众多设计院校培养综合型设计人才的要求标准。

      所以通过这个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罗德岛的两个设计毕业生能合伙搞出个Airbnb,动摇整个酒店行业。要知道过去你讲设计师创业,多半都是像雷蒙德·罗威那个年代一样,开一间设计事务所,做出个人品牌也算是很了不起了,现在居然能够在非设计领域立足,其实里面的原因看清楚了,就很简单。大消费时代的经济结构是自上而下的,设计师之于商业世界的地位也很清楚, 就是个执行者的角色,是市场部策划案下的落实者,设计事务所的价值就是卖你提供的专业技能服务,这种状态是割裂的、生硬的合作关系。还是拿雷蒙德·罗威来讲,今天美国冰点 (Coldspot) 冰箱公司请你来设计冰箱,你就只设计冰箱,价值的兑现就是你提交可量产的图纸方案的那一刻,公司的决策、市场怎么运作等等都和你没关系。所以我们刚才也讲到,这时的公司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业绩取决于销售,产品研发和设计的地位自然就低。

      后来家喻户晓的苹果公司,以产品为导向的企业,过去哪有一个CEO特地搞个产品发布会,还亲自讲解这个产品怎么用,价值在哪里,当然现在是司空见惯了。这就是设计在一家公司起到战略风向的体现,“科技和人文”分叉路口下站的不止是乔布斯,还有设计。

      所以为什么苹果会在董事会设立CDO ( Chief Design Officer ) 首席设计官;会有设计师VP ( Vice President ) 副总裁;KPCB (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and Byers ) 会邀请前罗德岛设计学院院长担任设计合伙人;罗永浩称锤子科技是一家“设计驱动的公司”;国际知名咨询策划公司麦肯锡会收购设计公司;Airbnb的两个不懂商业的设计小伙还能运营公司等等。

      对当下及未来的商业世界来说,产品是核心,产品服务谁,人。所以以人为本的设计自然能占鳌头,担当“过去不曾有过的”主要角色。不懂管理可以聘请经理人,不懂商业可以找合伙人,但与过去不同的是决定这个公司能够走下去的,不再只是Business man了,而更需要这帮懂用户的、懂需求的、有洞悉力而且有执行力的设计者。

      这就是我们说的“设计驱动的创新”。如果我们说技术是创造 ( Create ) ,讲的是可行性;商业是运作 ( Ship ) ,讲的是(经济上的)可持续性;那决定你技术该创造什么,商业从而运作什么的那个角色就是设计。其实这三者的关系一直互相紧密的关联着,只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三者的权重及角色会发生转变。从当下一些现象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角色分配逐渐成为未来的架构方向。别的不讲,就说有着先锋试验作用的高校教育:200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办由商学院、工程学院和设计学院三院合并的D.School ( Hasso Plattner Institute of Design ) ;2010年芬兰阿尔托大学由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赫尔辛基理工大学和赫尔辛基经济学院合并而成;2012年帕森斯设计学院  ( 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 )  推出战略设计与管理方向的硕士学位项目等等,不胜枚举。

小结

      其实讲了这么多,设计角色发展的命运其实始终在和需求的辩证关系上,归根结底,就是需求导向的。

      按马斯洛需求效应,人终究是要经历这个过程的:身无分文的时候想活下来最重要、衣食住行基本满足即可,没有选择的余地和奢望(生理需求),大多第三世界经历着;然后能过上温饱的日子了,闲钱也是挤不出多少,能有的都想着存到银行,购买的能是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也是很知足了(安全需求),想过去几年中国的消费市场就是以这种性价比思维导向的,淘宝和小米借势得以发展,你要那个时候谈设计(或以工业设计为例),抄袭现象不足为奇,为什么,不是没有志气,也不是不知道中国要有本土设计的愿景,而是迫于现实,成本放在那里,自己投入研发比起快速借鉴国外已成熟的方案,哪个更划算,不言自明,很凄凉,也是阵痛期,不得不经历;再到现在人们愿意在保证基本需求能被满足的基础上,去购买和享用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光从日常消费来看,撇去中国现在畸形的房地产市场给广大中产阶级施加的压力不讲),你同样去喝咖啡,总愿意去环境更好的、服务更周到的,因为你不会像过去一样去盘算、拮据地去喝咖啡,所以这个时候生活已经从物质生活向品质生活转变了,那自然设计有的放矢的空间就大了,市场有倾向性的需求,供应端就会得到良性的发展,设计的从业者就会越来越多,追求的出品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当然成本还是逃不掉,但比起薄利多销、稀薄的盈利空间,现在人们愿意为好设计买单,说白了也就是营造了高毛利的可能,这部分利润就能提升设计师被聘请的自身价值,不再以廉价挂牌。同样设计教育作为先锋角色也会朝这个活力市场输送更好的人才资源,我们讲一个国家的设计好还是不好,归根结底还是看人,这个国家出来设计师累死累活、仅凭理想残念,以抄袭苟活,还得不到认可,这个国家的设计能好吗?

      当然从物质生活到品质生活,之后就是贤明生活。就是当你有了自由的选择权、稳定的物质生活质量以及精神世界之后,人就会呈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北欧的福利国家,像丹麦,人人都买得起车,为什么还要骑自行车,因为这种选择已经超脱了经济束缚,完全是一种精神和健康生活的追求,甚至夹带着摆脱自我的社会责任意识,他们选择这种出行方式很多是考虑到这个国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对于广大处于水生火热的我们来说,要达到这个境界,若不是思想觉悟极高或看破红尘,哪个会不免俗地多买几辆车先了个个人知足,更别提什么责任意识了。所以这里的贤明生活离我们还有段距离,毕竟发展是有过程的,是要时间的,当然到时候设计自然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并且承担更大的责任。

      最后,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作为设计从业人员,你现在在做什么,清楚自己做的设计它所产生的价值何在,自己担任的角色在你的企业或者产品的重要性怎样,是否闲来无事也会站在老板或产品经理的角度考虑产品或服务的未来发展走向,还是工匠依旧、着眼手中,做好执行角色(前后两种角色都有价值,无倾侧之意)。我想不管答案是什么样的,有一点最重要,就是清楚地认识过去和当下,才能在未来更明白地做设计。

     作为同行,一起共勉。

*推荐和参考

1. History出品纪录片《谁建造了美国 The man who built the America》

2. 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

3. 罗伯托·维甘提《第三种创新:设计驱动式创新如何缔造新的竞争法则 Design-Driven Innovation》

4. 何人可 《工业设计史》

标签: 浅聊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shqsg.com/zh-my/zonghezhishi/xm0n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