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茶聖陸羽生平簡介

茶聖陸羽生平簡介

茶聖陸羽生平簡介

茶聖陸羽(733年—804年),字伯和,號半齋,唐代茶學家、著名茶文化傳承人。河北蒲縣人。

陸羽7歲隨父親移居浙江山區,自幼好學,20歲左右隨父做生意到福建,碰巧遇到了“禪茶時代”的興起,因而深入研究茶道,對茶道技藝和茶道文化有了較高的認識和體會,成為首屈一指的茶藝大師。

陸羽在《茶經》中不僅討論了茶的功效、品質、採製、品鑑、泡製、儲存等方面,還提出了茶的道德教化、文化意義和社會影響等問題,使茶和茶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獨樹一幟的一部分。

陸羽在禪宗影響下,將茶道融入禪的修行中,很早就提出“七味即有涯,用法無盡法”的思想,即認為茶的品質各有不同,但泡茶的方法和技巧是無窮盡的。

陸羽還將古代的論語、詩詞、典故、史書、佛經、道德經、易經之類的文化精華,結合茶道進行教化,提出了“茶不僅是茶,還有悟禪的功夫”等思想,使中國茶文化繼承發展至今。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聖陸羽簡介 茶聖陸羽的故事

  茶聖陸羽

  陸羽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自從有了陸羽,才有了茶這個字,陸羽是茶鼻祖。下面我們詳細瞭解陸羽其人,以及陸羽的故事。

  茶聖陸羽簡介

  陸羽本是一個棄嬰,後被禪師收養,因為禪師酷愛茶所以陸羽從小就對茶藝之術很是精通。陸羽精於茶道,親生實踐,將一生對於茶的研究編纂成書,供後人收藏和研究。陸羽開啟了一個茶時代,對茶文化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陸羽不僅在茶上的貢獻很大,在文學上的成就也很高,詩歌辭賦樣樣精通,但是歷史上對於其留存的詩歌作品很少。其最大的貢獻並流傳至今的要數茶文化了。   陸羽於733年出生在湖北,他是一個棄嬰。一個深秋的早上,一位禪師在西郊的石橋旁邊發現了陸羽,尚在襁褓中的陸羽被凍的發抖,旁邊的一群大雁護著這個嬰兒,這位禪師就把陸羽抱回去收養。禪師將這個棄嬰交給了一位儒士收養,養父養母為這個棄嬰取名,並且和他們的女兒一起生活,到7歲的時候李家舉家遷徙,陸羽再次回到寺中生活。   一改以前的曾用名,取名叫做陸羽,常年侍奉於禪師身邊。因為深受禪師的影響,陸羽耳濡目染對茶藝之術特別擅長和精通。12歲那年,陸羽離開寺廟,開始了自己的社會生活,在戲班裡演過戲,編過曲,後來去學習,19歲學成歸來。   陸羽鑽研茶道,隱居各地,耗時多年終於完成了著作《茶經》,陸羽的開始,茶時代的開始,陸羽開創了一個以茶時代。

  茶聖陸羽的故事

  喜歡品茶之人都知道陸羽,陸羽開創了茶時代,而陸羽的孩提時代確是一個憂傷的故事。陸羽本是一個無名無姓之人,他是一個棄嬰,被隨意丟棄在西郊的一個小石橋下。深秋的早上,一位禪師發現了這個小嬰兒,於是將其抱回寺廟中。此後這個禪師將這個棄嬰交給了李家照顧,李家是一個儒士,對這個棄嬰視如己出,對其待遇和自己的女兒一樣對待,就這個過了七八個歲月,但是李家舉家遷徙回老家,於是陸羽又回到了寺廟中。   回到寺廟後,禪師為其占卜取名陸羽,禪師發現陸羽根基深厚,於是想著重栽培陸羽。小紀的陸羽學習佛理,但是他的興趣卻在詩人創作上。禪師還喜歡品茶,對茶方面的造詣很高,陸羽常年跟隨陸羽,對茶藝之術很是精通。禪師喝過陸羽為其泡製的茶後喝其他人的茶就如喝水無異,足以看出陸羽在茶方面的成就有多高了。   陸羽還被召入宮,為皇帝服務,在宮中當老師培養茶師,但是淡泊名利的陸羽沒多久就離開了宮中開始了自己的事業。

陸羽主要事蹟 陸羽人物生平 陸羽軼事典故簡介

  中文名:陸羽

  別 名:陸疾、陸鴻漸、陸季疵

  國 籍:中國(唐朝)

  民 族:漢族

  出生地:竟陵(今湖北天門)

  出生日期:公元733年

  逝世日期:公元804年

  職 業:茶學專家

  主要成就:編纂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

  代表作品:《茶經》《陸羽自傳》《謔談》

  自 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

  尊 號:茶聖,茶仙,茶神

   陸羽——將茶文化引入中華文化的一代茶聖

  陸羽(733—804),字鴻漸,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江南各地,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著。《全唐文》中撰載有《陸羽自傳》。曾編寫過《謔談》三卷。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為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陸羽一生鄙夷權貴,不重財富,酷愛自然,堅持正義。《全唐詩》載有陸羽的一首歌,正體現了他的品質:“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陸羽之後,才有茶字,也才有茶學。茶文化更是體現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茶來自草木,因人而獲得獨特價值。確切地說,茶是因為陸羽擺脫自然束縛獲得解放,一舉成為華夏的飲食和精神縮影。

陸羽主要生活在唐什麼時期

陸羽主要生活在中唐時期。

陸羽(733—804),字鴻漸,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苕溪(今浙江湖州),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著。《全唐文》中撰載有《陸羽自傳》,曾編寫過《謔談》三卷。

擴充套件資料

陸羽的主要成就:

1、撰寫了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陸羽經過長期的實地考察、親身實踐和博覽群書,全面、科學地總結了前人植茶製茶的經驗,系統地歸納了人們飲茶的方式、方法,並融入自己的研究心得,把中國文化的精粹內涵注入茶的飲用過程中,推出了博大精深的茶學百科全書《茶經》。

2、陸羽《茶經》極大地促進了茶業生產與發展。

3、陸羽《茶經》是中國茶道的奠基和茶文化的發軔,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

4、為後代茶人樹立精行儉德的榜樣。

茶聖陸羽是唐朝哪個時期的,他的生平事蹟?

陸羽(733年-804年),字鴻漸;漢族,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於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江南各地,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 《全唐文》有《陸羽自傳》。

據《新唐書》記載:陸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復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諸水濱,畜之。既長,以《易》自筮,得《蹇》之《漸》,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乃以陸為氏,名而字之。

幼時,其師教以旁行書,答曰:“終鮮兄弟,而絕後嗣,得為孝乎?”師怒,使執糞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潛以竹畫牛背為字。得張衡《南都賦》,不能讀,危坐效群兒囁嚅若成誦狀,師拘之,令剃草莽。當其記文字,懵懵若有遺,過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嘆曰:“歲月往矣,奈何不知書!”嗚咽不自勝,因亡去,匿為優人,作詼諧數千言。天寶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師,太守李齊物見,異之,授以書,遂廬火門山。貌侻陋,口吃而辯。聞人善,若在己,見有過者,規切至忤人。朋友燕處,意有所行輒去,人疑其多嗔。與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隱苕溪,自稱桑苧翁,闔門著書。或獨行野中,誦詩擊木,裴回不得意,或慟哭而歸,故時謂今接輿也。久之,詔拜羽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職。貞元末,卒。

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時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煬突間,祀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論復廣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臨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執器前,季卿為再舉杯。至江南,又有薦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為禮,羽愧之,更著《毀茶論》。其後尚茶成風,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

【生平】  據《新唐書》和《唐才子傳》記載,陸羽因其相貌醜陋而成為棄兒,被遺棄於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那時的陸羽才3歲,不知其父母是何許人,後被竟陵龍蓋寺住持僧智積禪師在當地西湖之濱拾得。在湖北天門縣西門外西湖之濱被當地龍蓋寺和尚積公禪師收養。《陸文學自傳》是陸羽於二十九歲時為自己寫的小傳,可信度較高。他在自傳中寫道:“字鴻漸,不知何許人,有仲宣、孟陽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積公以《易經》自筮,為孩子取名,佔得“漸”卦,卦辭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於是按卦詞給他定姓為“陸”,取名為“羽”,以“鴻漸”為字;或有另一種說法,陸羽姓名的取得也頗有意識,據說陸羽年長後以《易》自況,佔得《漸》卦,卦辭雲:“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吉。”其意為鴻雁飛於天上,四方皆是通途,兩羽翩翩而動,動作隊伍整齊有序,可供效法,為吉兆。按此卦義,當時還沒有姓名的陸羽自定姓為“陸”,取名“羽”,又以“鴻漸”為字。這彷彿諭示著:本為凡賤,實為天驕;來自父母,竟如天降。陸羽在黃卷青燈、鐘聲梵音中學文識字,習誦佛經,還學會煮茶等事務。雖處佛門淨土,日聞梵音,但陸羽並不願皈依佛法,削髮為僧。

九歲時,有一次智積禪師要他抄經唸佛,陸羽卻問:“釋氏弟子,生無兄弟,死無後嗣。儒家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家人能稱有孝嗎?”並公然稱:“羽將授孔聖之文。”住持聞言,頗為惱怒,就用繁重的“賤務”懲罰他,迫他悔悟回頭。陸羽被派去“掃寺地,結僧廁,踐泥汙牆,負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陸羽並不因此氣餒屈服,求知反而更加強烈。他無紙學字,以竹劃牛背為書,偶得張衡《南都賦》,雖並不識其字,卻危坐展卷,唸唸有詞。積公知道後,恐其浸染外典,失教日曠,又把他禁閉寺中,令芟剪卉莽,還派年長者管束。

眨眼三年,陸羽12歲,覺得寺中日月難渡。乘人不備,逃出龍蓋寺,到了一個戲班子裡學演戲,作了優伶。他雖其貌不揚,又有些口吃,但卻幽默機智,演丑角極為成功,後來還編寫了三卷笑話書{謔談)。

俗話說,吉人自有天相,陸羽亦不例外。唐天寶五年,竟陵太守李齊物在一次州人聚飲中,看到了陸羽出眾的表演,十分欣賞他的才華和抱負,當即贈以詩書,並修書推薦他到隱居於火門山的鄒夫子那裡學習。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禮部郎中崔國輔貶為竟陵司馬。是年,陸羽揖別鄒夫子下山。崔與羽相識,兩人常一起出遊,品茶鑑水,談詩論文。天寶十五年陸羽為考察茶事,出遊巴山峽川。行前,崔國輔以白驢、烏犁牛及文槐書函相贈。一路之上,他逢山駐馬採茶,遇泉下鞍晶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訪,筆不暇錄,錦囊滿獲。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陸羽來到升州(今江蘇南京),寄居棲霞寺,鑽研茶事。次年,旅居丹陽。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陸羽從棲霞山麓來到苕溪(今浙江吳興),隱居山間,閩門著述{茶經)。期間常身披紗巾短褐,腳著蘑鞋,獨行野中,深入農家,採茶覓泉,評茶品水,或誦經吟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遲疑徘徊,每每至日黑興盡,方號泣而歸,時人稱謂今之“楚狂接輿’。

唐代宗曾詔拜羽為太子文學,又徒太常寺大祝,但都未就職。

茶聖陸羽是唐朝哪個時期的,他的生平事蹟

茶聖陸羽

陸羽(733-804年),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他一生嗜茶,精於茶道,所著《茶經》為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聖”。

陸羽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是個被遺棄的孤兒。唐朝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三歲的陸羽被遺棄,竟陵龍蓋寺住持僧智積禪師在西湖邊拾得,抱回寺裡。禪師以《易》自筮,

為孩子取名,佔得《漸》卦,卦辭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於是按卦詞給他定姓為 “陸”,取名為“羽”,以“鴻漸”為字。

陸羽學文識字,習誦佛經,還學會煮茶。但他不願皈依佛門,削髮為僧。九歲那年,有一次智積禪師要他抄經唸佛,他卻反問:“釋氏弟子,生無兄弟,死無後嗣。儒家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家人能稱有孝嗎?”並稱:“羽將授孔聖之文。”禪師對他藐視尊長的態度非常生氣,就用繁重的“賤務”磨鍊他,要他“掃寺地,潔僧廁,踐泥汙牆,負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來迫他悔悟回頭。但陸羽不但不氣餒屈服,反而求知慾更強。他無紙學字,以竹劃牛背為書,偶得張衡《南都賦》,雖不識其字,卻危坐展卷,唸唸有詞。十二歲那年,他乘人不備,逃出龍蓋寺,到一個戲班裡學演戲,作了優伶。

唐天寶五年〈公元746年〉,竟陵太守李齊物在一次聚飲中,看到陸羽出眾的表演,十分欣賞他的才華和抱負,當即贈以詩書,並推薦他到隱居於火門山的鄒夫子那裡學習。天寶十一年,禮部郎中崔國輔被貶為竟陵司馬。陸羽揖別鄒夫子下山與崔相識,兩人常一起出遊,品茶鑑水,談詩論文。兩年後,陸羽為考察茶事出遊,一路之上,逢山駐馬採茶,遇泉下鞍品水,收穫極大。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陸羽來到升州(今江蘇南京),寄居棲霞寺,鑽研茶事。後來,陸羽到苕溪〈今浙江吳興〉,隱居山間,閉門著述《茶經》。這段時間,他常身披紗巾短褐,腳著藤鞋,獨行野中,深入農家,採茶覓泉,評茶品水,或誦經吟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遲疑徘徊,每每至日黑興盡,方號泣而歸,被人稱謂“楚狂接輿”。陸羽一生鄙夷權貴,不重錢財,酷愛自然,堅持正義。

陸羽的晚年是在哪裡渡過的呢?在江南,他選擇了我國東南地區文化古城,美麗的江南水鄉蘇州。這裡風景秀麗,向有"江南丘壑之表"、"吳中第一名勝"之譽,且有清泉可品,有丘陵之地可以種茶。可以說,這是陸羽為其晚年休閒所選擇的最佳寓居地了。

陸羽評論當地的虎丘山上的石泉清寒甘美,譽之為"天下第五泉"。在此期間,陸羽還深入研究了水質對種茶的影響,用虎丘泉水栽培蘇州散茶,探索出一整套栽培、採製方法。 相傳,陸羽在蘇州研究泉品、茶葉的訊息再次傳進了京城,德宗皇帝得悉後,就把陸羽召進宮去,要他烹茶。皇帝品飲之後,大加讚賞,封他為"茶聖"。這也就是陸羽"茶聖"美名的由來吧。

陸羽是誰?他有什麼傳為佳話的事蹟?

陸羽(733一804),字鴻漸,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因著 《茶經》而名揚四海,被譽為“茶聖”、“茶宗”、“茶祖”、“茶 仙”、”茶神”。他出身於一個貧困的家庭。自幼好學,唐天寶十一 年(752)出巴山,涉峽州,考察茶事,結識不少社會名流。22歲,陸 羽潛心於茶事研究和著述。至乾元三年(760),開始隱居湖州苕溪一 帶蒐集採茶、製茶、飲茶的資料,四年後,他根據32州調查資料,寫 成《茶經》初稿。其後,在大量讀書,翻閱資料的基礎上,《茶經》 才被修訂成書,出版於建中元年(780)。《茶經》的內容十分豐富, 在七千餘字的著作中,凡栽茶、採茶、製茶、飲茶等各方面的事宜都 寫到了。他寫工具和器皿的運用,不僅說明了技術問題,而且也說明 了文化的演變和區別。 作者在寫《茶經》的過程中,還十分重視長興顧渚山紫筍茶。他 將該地紫筍茶與別的茶種進行比較,說:“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 ,芽者次。”紫筍一名遂由此而得。陸羽向常州太守李棲筠推薦紫筍 茶為上品茶,可作貢茶入貢;常州大守以宜興茶貢額不足,遂令長( 興)宜(興)共同交納入貢。後經朝廷規定。山陽(湖州所轄長興縣 )山陰(常州所轄宜興縣)會集起來,一起入貢。每年立春後45日, 吳(吳興,今湖州)、常(常州)兩州刺吏在宜、長兩縣交界的懸腳 嶺境會亭相聚,有歌有舞,人們像過節日一樣。有白居易的詩為證: ”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盤下中分兩州界,燈前合作一 家春。青娥遞舞應爭妙,紫筍齊嘗各鬥新。自嘆花時北窗下。蒲黃酒 對病眠人。”湖州刺史杜牧《題茶山》詩,歌頌:“山實東吳秀,茶 稱瑞草魁”。東吳地區的山水,首推顧渚秀麗;此山所出貢茶,自然 優於他處,當為“瑞草”之冠!詩人還有一首《人茶山下題水口草市 絕句》,直接寫到長興縣水口鄉,那是產、制紫筍茶的地方。 晚唐詩人皮日休的《茶人》,開頭就寫:“生於顧渚山,老在漫 石塢”,說茶人生在顧渚山,老在顧渚山,終身生活在這因生產貢茶 而聞名的地方。 陸羽在顧渚山一帶寫《茶經》,在貢茶院監製紫筍茶,提高了顧 淆紫筍茶的知名度。紫筍茶不僅唐時被列為貢茶,並歷經宋、元、明 ;然至明朝,貢額大大減少,至清初名茶漸次失傳。 解放後對紫筍茶的試製得到成功,並逐步有了發展。陸羽把湖州 、長興看作第二故鄉,湖、長人民也忘不了一代茶祖陸羽。湖州市早 就開設了陸羽茶館,水口鄉顧渚山麓也建造了陸羽山莊,陸羽茶莊。 重建忘歸亭。重拓金沙泉。眼看清澈的山泉汨汨長流,遙想陸羽當年 聚集山僧野老品茗於此,我們今天在這裡飲茶,也是人間一大快事呀 !(呂晴飛)

茶王陸羽生平事蹟

陸羽(733年-804年),字鴻漸;漢族,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於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江南各地,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著。《全唐文》有《陸羽自傳》。 當然是他在茶學或茶業方面對我國和世界文化所作出的偉大貢獻。這一點,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也一直是後人對陸羽研究、介紹的主要方面。由於大家對陸羽這些方面的貢獻並不陌生,因此,本文所討論的主要是講他茶學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學術成就。   陸羽之被尊為“茶聖”或我們現在所說的茶葉專家,基本上是他逝世以後的事情。在他生前,他雖然以嗜茶、精茶和《茶經》一書就名播社會或已有“茶仙”的戲稱,但在時人中,他還不是以茶人而是以文人出現和受到推崇的。這是因為其時茶葉雖在《茶經》問世以後已形成為一門的學問,但時屬初創,其影響和地位,無法和古老的文學相比。其次,《茶經》一書,是撰於陸羽在文壇上已嶄露頭角之後,即陸羽在茶學上的造詣,是在他成為著名的文人達士以後才顯露出來的,是第二位的成就。   《茶經》的成書年代,現在的說法很多,筆者是從萬國鼎撰於公元“758年左右”①說。天寶五年李齊物貶官竟陵時,陸羽還身在伶界,被李齊物發現後,才棄伶到“火門山鄒夫子墅”讀書。但至十一年崔國輔謫任竟陵司馬時,陸羽便學成名遂,文冠一邑了。據記載,崔國輔到竟陵以後,與陸羽“遊處凡三年”,“謔談永日”,並把他們唱和的詩還彙刊成集。崔國輔其人據載,在貶竟陵前一年,杜甫獻《三大禮賦》,唐玄宗奇其才,詔試文章,命崔國輔、於休烈為試文之官。崔國輔以詩詞尤其是以古詩見長。《河嶽英靈集》載:崔國輔的詩“婉孌清楚,深宜諷詠,樂府短章,古人不及也。”①陸羽與崔國輔遊處三年,不但名聲由崔而更加顯要,同時也從崔國輔身上,顯然進一步學到了不少學問。陸羽不但在撰寫《茶經》以前,就以文人著名,就是在《茶經》風譽全國以後,以至在陸羽的後期或晚年,他還是以文人稱著於世。如權德輿所記,他從信州(今江西上饒)移居洪州(今南昌)時,“凡所至之邦,必千騎郊勞,五漿先辣”;後來由南昌赴湖南時,“不憚徵路遙,定緣賓禮重。新知折柳贈,舊侶乘籃送”②。所到一處,每離一地,都得到群眾和友朋的隆重迎送。社會上所以對陸羽有這樣禮遇,如權德輿所說,不是因為他茶學上的貢獻,而是他“詞藝卓異,為當時聞人”③,在文學上的地位使然。所以,從上面的種種情況來看,陸羽在生前和死後,似乎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形象。如果說他死後,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為《茶經》所掩”,成為茶業的一個偶像的話,那麼,在生前,相反,他在茶學方面的成就,是為文學所掩,他是以“詞藝卓異”聞人的。   陸羽生前和高僧名士為友,在文壇上是活躍和有地位的。但可能他受當時社會上某些名士“不名一行,不滯一方”的思想影響,他對文學和對茶葉的態度也一樣,喜好但不偏一。所以,反映在學問上,他不囿於一業,而是涉獵很廣,博學多能。   過去筆者根據陸羽一生的活動和著述,曾提出陸羽不但是一位茶葉專家,他同時還是一位著名的詩人、音韻和國小專家、書法家、演員、劇作家、史學家、傳記作家、旅遊和地理學家①。   如果我們籠統稱陸羽是一位歷史學家,除去他編著過《江表四姓譜》、《南北人物誌》、《吳興歷官志》和《吳興刺史記》等一些史學著作外,他還是一位考古或文物鑑賞家。據皎然在《蘭亭石橋柱贊》的序文中稱,大曆八年(773)春天,盧幼平奉詔祭會稽山,邀陸羽等同往山陰(今浙江紹興),發現古臥石一塊,經陸羽鑑定,系“晉永和中蘭亭廢橋柱”。為什麼請陸羽鑑定,陸羽為什麼有這麼多知識?皎然說得很清楚:“生(陸羽)好古者,與吾同志。”①再如我們稱陸羽是一位地理學家,細分,他還可以說是一位研究山水和編寫地方誌專家。如獨孤及刺常州時,無錫縣令為整修惠山名勝,“有客竟陵羽,多識名山大川”,②還特意請了陸羽當“顧問”。說明陸羽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對地理尤其是對山水是有研究的。陸羽在流寓浙西期間,為湖州、無錫、蘇州和杭州,曾編寫了《吳興記》、《吳興圖經》、《慧山記》、《虎丘山記》、《靈隱天竺二寺記》、《武林山記》等多種地誌和山志,說明他對方誌的學問也是很感興趣和極有研究的。   茶經   三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唐陸羽撰。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桑苧翁,復州竟陵人。上元初,隱於苕溪。詔拜太子文學,又徙太常寺太祝,並不就職。貞元初卒。事蹟具《唐書·隱逸傳》。稱羽嗜茶,著經三篇。《藝文志》載之小說家,作三卷,與今本同。陳師道《後山集》有《茶經》序曰:陸羽《茶經》,《家書》一卷,畢氏、王氏書三卷,張氏書四卷,內、外書十有一卷,其文繁簡不同。王、畢氏書繁雜,意其舊本。張書簡明,與家書合,而多脫誤。家書近古,可考正。曰七之事以下,其文乃合三書以成之,錄為二篇,藏於家。此本三卷,其王氏、畢氏之書歟?抑《後山集》傳寫多訛,誤三篇為二篇也。其書分十類,曰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其曰具者,皆採製之用;其曰器者,皆煎飲之用,故二者異部。其曰圖者,乃謂統上九類,寫以絹素張之,非別有圖。其類十,其文實九也。言茶者莫精於羽,其文亦樸雅有古意。七之事所引多古書,如司馬相如凡將篇一條三十八字,為他書所無,亦旁資考辨之一端矣。---出《四庫總目提要》

茶聖陸羽是什麼朝代的人 茶聖陸羽所屬的朝代

1、茶聖陸羽是唐朝人。

2、陸羽(約733—約804),字鴻漸,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唐代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

3、陸羽生性詼諧,與女詩人李季蘭、詩僧皎然交厚。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唐朝上元初年(760年),陸羽隱居苕溪(今浙江湖州),撰《茶經》三卷,對茶的性狀、品質、產地、種植、採製、烹飲、器具等皆有論述。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

陸羽簡介:撰有茶經舊時被視為茶神

陸羽陸羽,唐學者。字鴻漸,自稱桑苧翁,又號東岡子,復州竟陵人。性格幽默詼諧,閉門著書,不願為官。一度曾為伶工。與女詩人李季蘭、僧皎然頗友好。以嗜茶著名,並對茶道有精深研究,撰有茶經,舊時被視為茶神。又能詩,但傳世者僅數首

陸羽的家世現已無從考證,傳說他幼小時被父母遺棄,是一僧人把他收養的,他長大後,不想當和尚就逃離了寺廟

離開了寺廟,陸羽漫無目的的走在大街上,這時他看到很多人圍著看熱鬧,走近一看,人圍里正玩雜技:吞刀吐火,扛鼎走索,劈磚鑽碗,鑽圈馴獸看得人眼花繚亂。這些功夫,令他興奮不已,簡直著了魔。陸羽被這夥雜耍藝人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們走到哪裡,陸羽就跟到哪裡,完全忘記了自己是一個逃出寺院無家可歸的人

等到天黑了,小陸羽向戲班的班頭哭訴自己無家可歸,想隨雜耍戲班學藝,戲班十分同情他,便收留了他。從此,陸羽成了雜耍戲班中的一員,走街串巷,四處奔波,風餐露宿

陸羽演技漸漸成熟了。演戲之餘,他熟讀前人傳下的指令碼,慢慢地自己開始學著編指令碼寫唱詞。他先後寫了謔談三篇,寫了教坊錄,對戲劇作過一番研究和探討。他很快在同行中脫穎而出,成了級的人物

天寶五年春天,竟陵郡的們為給新任太守接風洗塵,命陸羽所在的戲班為他們表演戲劇。那天,陸羽的演技,贏得陣陣喝彩聲,很受觀眾的喜歡

演出完畢後,新任太守親自召見了陸羽,賞賜他一些詩書,還給了他一個說書的書場,陸羽在說書攢了一些錢後到火門山拜鄒墅為師學習

鄒墅,是位飽學經書的老夫子,才華橫溢,情操高潔,一生隱居不仕,名望極高

火門山緊連龍尾山。陸羽來到火門山鄒墅居處後,便潛心向鄒墅學習。在誦讀詩書之餘,他常常到山上去採擷野茶,為鄒墅烹製。對於陸羽的煮茶技藝,鄒夫子十分賞識。火門山下有一眼山泉,泉水清澈,水質甘甜。陸羽用此泉水煮出來的茶,馨香醇厚。鄒墅讚不絕口。有了鄒墅的鼓勵與支援,陸羽對茶事的興趣更濃了,他除了實踐之外,還進一步加以考察和研究

五年以後,陸羽告別鄒墅,開始了考察茶事的旅程

陸羽先抵達義陽,到車雲山、震雷山、雲霧山、天雲山、脊雲山、黑龍潭、白龍潭等茶葉產區訪問茶農,瞭解茶葉製作工藝、山區的土質以及天氣的狀況。他對於茶樹的一芽二葉,白毫鋒苗,都要親口品嚐,然後採集一部分製成標本儲存

陸羽接著又到光州、舒州、黃州、泰州和淮南各地茶區去考察那裡的製茶工藝。第二年春天,陸羽又興致勃勃地登上了巴山,採集了茶樹標本,併為提高茶葉產量和質量想出了許多辦法

至德二年,陸羽渡江南下,遍訪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沿途考察茶樹的生長環境和生產情況,蒐集了大量關於採茶、製茶的工藝

廬山種茶歷史悠久,東晉時,廬山已遍種茶樹。到了,廬山茶葉已遠近聞名。奇秀甲天下的廬山茶濃醇鮮甘,滋味清爽,是上等的好茶。在五老峰下,陸羽品嚐了它

拜別廬山,陸羽又慕名拜訪了名重江南的湖州詩僧皎然,並和他經下了深厚的友誼

皎然,俗姓謝,字清晝,湖州人,是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的十世孫。生卒年不詳,生活於上元、貞元年間。皎然曾遊歷三江五嶽,遍訪古剎名寺,學識淵博

皎然當時住在湖州南郊的杼山妙喜寺,是妙喜寺主持

妙喜寺四周木樹參天,茶林遍山,環境幽雅。陸羽在妙喜寺居住期間,常外出尋訪山寺茶區,同皎然烹茶論詩,作詩談畫,過著悠閒的生活

不久,陸羽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在湖州城郊將軍山麓的苕溪旁,蓋了一間房子,從此便定居下來

寶應二年,陸羽又到蘇州,隨皎然看望了貶謫南巴後北歸蘇州的劉長卿。劉長卿很會寫詩,皎然與他有文字之交。陸羽、皎然和劉長卿,在蘇州一起遊歷了虎丘。在虎丘,陸羽品嚐了清潤甘甜的觀音泉,並題寫了天下第五泉五個大字

清明時節,陸羽為弄清錢塘的茶葉品質,專程遊覽了美麗的西子湖,品嚐了龍井茶,虎跑泉的好茶好水,並記下了當時杭州茶葉的製作過程

無錫惠山上的泉水無色透明,含礦物質少,水質優良。煮茶後色澤明亮,滋味鮮甘。陸羽品嚐後,譽此為天下第二泉。此後,天下第二泉之名為歷代文士名流所公認。當地人為紀念陸羽,在泉上建了一座陸子祠堂

貞元八年,年屆花甲的陸羽又千里迢迢來到湖州的青塘另業,看望好友皎然,重遊他往日去過的舊地。除此而外,便是閉門著書,他先後寫成了茶經、吳興歷官記和湖州刺史記等

貞元二十年冬天,茶聖陸羽在湖州的青塘別業去世,終年71歲

陸羽一生足跡遍佈大江南北,著茶經,吟詩文,為中國的茶文化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前往妙峰寺陸羽墳前去憑弔他,尊奉他為茶聖。

陸羽主要經歷是什麼

陸羽是一個被遺棄的孤兒。三歲時,陸羽三歲的時候,被竟陵龍蓋寺主持僧智積禪師在當地西湖之濱拾得,取名陸羽。在龍蓋寺,陸羽不僅學會了讀書,還學會了泡茶。然而,陸羽不願意皈依佛教,也不願意剪頭髮當和尚。

十二歲那年,陸羽意外地從龍蓋寺逃出來,到一個劇團學習表演。儘管陸羽外表不好,還有些口吃,但陸羽幽默風趣。然後非常成功地扮演了一個小丑。後來,陸羽寫了三卷笑話書《對話》。

唐天寶五年(公元746年),竟陵太守李齊物在一次國宴上看到了陸羽的傑出表現,非常欣賞陸羽的才華和抱負,並修書推薦陸羽到隱居於火門山的鄒夫子那裡學習。後來,經常和一個好朋友(崔國輔)一起旅行,品嚐茶和水,談論詩歌和論文。

唐肅宗乾元年(公元758年),陸羽來到盛州(今南京)學習茶事。

唐上元年(公元760年),隱居山中,闔門著述《茶經》。

擴充套件資料:

主要成就:

陸羽的《茶經》由三卷十章七千多字組成。它們是:卷一,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卷二,四之器;卷三,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它是對唐代及唐代以前茶葉科學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這是陸羽茶葉生產經驗的結晶。

陸羽在獲得了茶葉生產的第一手資料後,還翻閱了大量書籍,收集了大量的茶葉生產經驗。茶經應運而生,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為當時的人們所學習和珍藏。

在《茶經》中,陸羽首先發現了許多名茶,除了描述了茶區的分佈、茶的生長、種植、採摘、製造和品嚐之外。例如,浙江長城(今長興縣)的顧渚紫筍茶,被陸羽評為優等品,然後被列為貢品茶;義興郡(今江蘇宜興)的陽羨茶,則由陸羽直接推薦。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陸羽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茶聖

標籤: 陸羽 生平 茶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0lm8r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