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絲綢之路茶葉貿易

絲綢之路茶葉貿易

絲綢之路茶葉貿易

絲綢之路茶葉貿易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當時,中國的茶葉是最為著名的商品之一,而中亞地區和阿拉伯地區需求旺盛。在絲綢之路上,茶葉貿易成為了一項重要的商業活動,許多商人利用這條通商之路將茶葉運輸到亞洲各地。

茶葉的貿易使得絲綢之路變得更為繁榮,並促進了中亞和西亞地區的茶文化的發展。茶葉也成為了一種跨文化的聯絡方式,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貿易。

隨著時間的推移,茶葉貿易變得更加多樣化和國際化。今天,茶葉始終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飲品之一,並且全球茶葉貿易已從絲綢之路擴充套件到了世界各地。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絲綢之路對我國茶文化的影響

我國茶 文化 從絲綢之路傳播到西方,逐漸形成西方的茶文化。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絲綢之路對我國茶文化的影響,一起來看看。

絲綢之路對我國茶文化的影響

  首先,絲綢之路是中國與西方世界相互瞭解的最早視窗之一。

  絲綢之路開通後,中國的絲織品在歐洲享有盛譽,特別是在羅馬帝國,將中國的絲織品當作珍貴物品,稱中國為“絲國”;當年羅馬共和國執政官愷撒曾穿著絲袍出現在劇場,轟動一時,後來穿中國絲袍成為羅馬上層的社會風尚。

  中國的西漢和東漢時期,處於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國封建社會初步繁榮階段,早已創造出儒教、長城、秦始皇陵等至今有世界影響的文化成就;當時的歐洲正是羅馬帝國時代,處於奴隸制社會鼎盛階段,歷史上記載的是愷撒大帝和屋大維的 故事 、__的故事;中國文化影響了東亞許多國家和地區,羅馬文化也影響了歐洲和地中海地區,當時東方和西方兩大文明地區缺乏的就是相互瞭解、相互交往和相互吸收,所以通往中國的絲綢之路在世界文化交往的歷史上是有非常的意義的事件,遠比新航路開闢早1500年。

  其次,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西域少數民族接受先進文化、瞭解外部世界的通道。

  漢族的鑄鐵、開渠、鑿井技術和絲織品以及金屬工具傳到西域,極大地促進了西域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第三,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之一。

  中國古代的世界壯舉有長城、秦始皇陵、大運河、敦煌莫高窟,舉世公認,遊客如梭;比較起來,絲綢之路完全可以列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的壯舉,因為它表現了中國人向世界開放的前瞻性。其次,歐洲與中國沒有往來,古代的中國人也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即使到了後來的清朝,中國觀念影響下的朝鮮有一幅《世界地圖》,將中國作為中心佔據全圖,周圍是一圈大海、再一圈堤壩,海洋中用不計其數的小長方條表示許多島嶼包括日本以及許多根本無法知道的“小人國”、“女人國”等,直到鴉片戰爭時,中國的皇帝還自認為中國是“天朝上國”,鬧出了許多笑話。可是,早在鴉片戰爭以前大約2000年的西漢,中國人就在為絲綢之路的開通作大量準備了。

  茶文化海上絲綢之路的傳播歷史

   飲茶 盛行於中國,但在東西方彼此聯絡不暢的漫長時間裡,西方世界的人們對此聞所未聞。至近代,有關飲茶的資訊隨著資本主義海外貿易的拓展,經過歐洲航海家打通的東方航路進入到歐洲,一時間飲茶在歐洲盛行開來。

  根據現有文獻,威尼斯作家拉馬歇為歐洲人最早記述飲茶者,他於16世紀中葉撰寫了著作《中國茶》與《航海旅行記》,其中涉及中國的飲茶習俗,包括了茶的產地、飲用 方法 、主要功效等內容。不過,拉馬歇並未親身見聞乃至飲茶,資訊來源為來訪的西亞商人,歐洲人早期親身見聞乃至飲茶者還是遊學中國的傳教士。在新航路開闢的鼓舞下,歐洲天主教傳教士沿著航海家們打通的東方航線東來中國。葡萄牙傳教士加斯柏爾·達·克路士曾在廣州居住,回國後出版的《中國志》即記述道:“如有賓客造訪,體面人家習常做法為敬現一種稱之為茶(Cha)的熱水,裝在瓷質杯中,置於精緻盤上,熱水帶有紅色,藥味很重,他們時常飲用,這是用略帶苦澀味道的草製成的。”此後,義大利傳教士路易斯·艾美達、西班牙傳教士胡安·門多薩、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都曾記述過飲茶習俗,葡萄牙傳教士曾德昭還特別注意到飲茶禮儀:“主人給賓客安排適合其身份之座位……落座後立刻端來茶這種飲料,按先後次序依次遞送。在有些省份,頻頻上茶乃表示敬意,但在杭州省則不然,如果上第三次茶,則為暗示客人是告辭的時候了。”

  傳教士不斷將飲茶資訊傳回歐洲,同時抑或稍晚,其他歐洲人士亦接觸到飲茶並給以簡單記述。比如曾為葡萄牙船隻工作的荷蘭水手達克與林思豪登即記述過東方茶葉與茶水,荷蘭東印度公司菲利普斯·包道斯對飲茶亦有所述及,認為“飲茶不僅使那些有此嗜好的亞洲居民有效地抵禦了多種疾病,同樣也可以為荷蘭人所用”。

  藉助於地理大發現時代所開闢的全球通網路的歷史機緣,少數歐洲人士逐漸瞭解到飲茶資訊並將其介紹到歐洲,而歐洲各國東來很大程度上則是基於商業目的,茶葉很自然地被納入到購置商品之列。

  茶葉貿易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進行

  儘管葡萄牙人在地理大發現中佔風氣之先,但在東西方貿易中主要關注點為傳統商品香料,“茶被看作是一種精細而非凡的事物,是一種極好的稀罕物,是一種美味的飲品,但它並沒有成為貿易中的固定商品”。出於競爭需要,荷蘭人“在第二次航行到中國的時候,他們攜帶了存貯良好的幹鼠尾草,用它交換中國人的茶葉”,荷蘭人由此真正開啟了中西茶貿易。

  英國人隨著葡萄牙與荷蘭的腳步東來,至17世紀上半期已經從印度到日本建立起了系列商館,此時英國主要從班達姆、蘇拉特與馬德拉斯等地購茶,但對此並不滿足,進而藉助鄭氏集團所控制的臺灣等地開啟了對華直接貿易,伴隨這一過程,購茶數量迅猛增長,英國在中西茶貿易中逐漸佔據主導性地位。為了保證海上茶葉貿易,英國人對航運問題頗為重視。從運輸路線來看,英國商船從英倫出發向南行進,繞過好望角,然後或者直接穿越巽他海峽到達中國,或者到達印度後穿越馬六甲海峽抵達中國。茶葉需經過長途海運才能抵達歐洲,英國東印度公司給以特別保護,“將茶放在船中溫度最低的部位;對於存在船艙中的貨物,在天氣良好的時候一有機會就要開啟艙口,使其能夠通氣”。這些舉措均意在保證茶葉的品質。

  除了荷蘭與英國之外,法國、丹麥、瑞典、挪威、普魯士、西班牙、奧地利、義大利、葡萄牙都曾經加入購茶的行列,載有巨量茶葉的著名沉船“哥德堡號”即是歷史的明證。茶葉已經成為中西貿易中的關鍵性商品,海上絲綢之路此時瀰漫著令歐洲人著迷的茶香。

  茶樹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播

  茶葉在歐洲受到社會各界的極大歡迎,宣傳者認為它“質地溫和,冬夏皆宜,飲用茶有益於衛生,利於身體健康,擁有延年益壽的功效”。隨著中西方茶貿易的迅猛增長,他們並不甘心於被動買賣,而是處心積慮引種茶樹,海上絲綢之路也成為了茶樹對外傳播的通道。

  早在隋唐時期,日本僧侶即通過海路將茶籽攜往日本並 種植 成功,與之相類,少數歐洲人士亦開始予以嘗試。17世紀晚期,服務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德國博物學家安德烈·克雷耶從日本引入茶樹,種植在巴達維亞的住宅中作為裝飾植物,這是目前所知歐洲人較早的種茶嘗試。延至18世紀初期,隨著茶葉貿易重要性的提升,荷蘭東印度公司董事會決定引種中國茶籽,但荷屬東印度對此不甚積極,此事不了了之。

  因為英國人在茶葉貿易中的地位極為重要,所以對茶樹種植問題更為重視。1780年,少量茶籽被英國東印度公司從廣州經海路運到了加爾各答,陸軍中校羅伯特·凱德將其中一部分種在了私人植物園中,這是印度首次種植茶樹。馬戛爾尼使團訪華之時,英國東印度公司請馬戛爾尼關注茶樹種植,使團在返程中經過產茶區,馬戛爾尼趁機“出資向鄉人購其數株”,認為“果能栽培得法,地方官悉心提倡,則不出數十年,印度之茶葉必能著聞於世也”。馬戛爾尼還攜帶了茶籽,其中一部分在加爾各答的植物園中成功發芽。

  因為英國東印度公期壟斷對華貿易,在英國國內越來越引發不滿,最終英國議會於1834年取消了特權,它再也無法壟斷對華貿易,公司開始大力支援茶葉種植事業,於1834年組織了茶葉委員會,先後委派G.J.戈登和植物學家羅伯特·福瓊開展相關工作。戈登和福瓊遠渡重洋數次來華,不僅瞭解了茶區的分佈、觀察了茶樹的種植與茶葉加工,蒐集了茶樹與茶籽,而且還招聘了有 經驗 的茶工,通過上海與香港將其帶到了印度。英國人的不懈努力為印度製茶業的興起奠定了基礎,中國茶葉在世界上的壟斷性地位隨之成為明日黃花。

  茶文化的歷史

  1.說起茶的發現,人們會自然地想到神農嘗百草的 傳說 ,然而把茶作為飲料、作為一種精神享受,真正有歷史記載的還應該從西漢算起, 王褒《僮約》中“烹茶盡具”、武陽買茶和記載,充分證明了當時飲茶風俗的形成和茶葉市場的存在。東晉常璩在《華陽國志.巴志》中記述了巴蜀地共的很多共梧甚至把茶作為貢品。 魏晉南北朝時一些有識之士“以茶養謙”巳成風氣,如晉吳興太守 陸納已養成只招待茶水的習慣,客來敬茶這也許是最好的例證。

  2.唐代是歷史上比較興旺的朝代,陸羽《茶徑》系統 總結 了唐代及其發前的茶葉生產、飲用的經驗,也提出了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陸羽及其同時代的一些文人,都非常重視飲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規範,而且非常講究飲茶用具和 煮茶的藝術,可以說中國的茶道、茶藝從此產生。當時比屋皆飲的民間茶俗,乃至豪華隆重的皇室宮廷茶宴,以及文人的茶詩詞與茶書畫,都是茶文化形成與發展的集中表現。

  3.到了宋代,茶葉生產進一步發展,飲茶更加普及,作為貢品的建州龍團鳳餅更是花樣翻新。 宋徽宗皇帝趙佶著《大觀茶論》,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親自寫茶書的皇帝。跟隨其後的不少文人雅士也紛紛寫詩 作茶畫。同時飲茶藝術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點茶”技藝進一步規範,“ 鬥茶”之風盛行,佛門茶事興旺,飲茶技藝也隨著佛教的傳播而迅速走也國門傳至海內外。

  4.明清時代散葉茶迅速發展,多茶類的結構逐步形成,飲茶方法也從點茶發展成泡茶,而且泡茶用具也越來越講究,工藝精巧的紫砂壺、蓋碗瓷器茶具等也應運而生。客來敬茶、以茶待客風氣更為普及,都市茶館林立,利用茶館休閒、談生意已是平常事,茶館文化 教育 得到發展。

猜你感興趣:

1. 茶文化對中國的影響

2. 茶文化對中國的影響

3. 關於茶文化的實踐報告論文

4. 我國茶文化發展出現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5. 茶文化對古代中國經濟影響

6. 日常生活對茶文化的影響

7. 茶文化的傳播與影響是什麼

什麼是海上絲綢之路茶葉?

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商品包括絲綢、陶瓷、茶葉等,這種茶葉稱為海上絲綢之路茶葉。

2000多年前,漢武帝平定南越,在沿北部灣地區成立合浦郡,並以合浦郡為出發點開闢溝通中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北海位於北部灣畔,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始發港、也是最靠近外國的始發港,原產於廣西北海市六湖邊大廉山上的六湖古茶,隨海絲船隊揚帆遠航,成為海上絲綢之路茶葉,也是中國最早的外銷茶,被稱為海絲古茶。

海絲古茶是海絲文化的符號,現在是廣西北海五大旅遊特產之一。

中國出口茶葉貿易背景

中國有著悠久的製茶品茶歷史,中國茶葉對外貿易同樣 也有著 1500 餘年歷史。我們知道著名的貿易通道有絲綢之 路,明代時期的鄭和七下西洋也使茶葉遠播世界。最早的茶 葉對外貿易可以在追溯到公元 475 年,在公元 475 年到公元 1644 年的這一千餘年裡,茶葉對外貿易主要是以物易茶為 主。 最早記錄中國茶葉對外貿易的時間是在公元 473 年至 公元 476 年間,由土耳其商人來我國西北邊境以物易茶。 唐 肅宗至德元年(公元 756 年)至千年元年,在蒙古的回紇地 區驅馬茶市,開創了茶馬交易的先河。以後中國茶葉通過海、 陸“絲綢之路”輸往西亞和中東地區,東方輸往朝鮮、日本。 明代 (1368-1644) 是中國 古典 茶葉向 近代多 種茶類 發展 的開 始時期,為清初以來大規模地開展茶葉國際貿易提供了商品 基礎。鄭和七次組率船隊,出使南亞

檢視更多

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茶是如何成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茶成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的過程:

1、中國先民從發現開發到從事茶葉生產的工作,經歷了漫長的時間,距今大約有6000多年。中國在不同時期所經歷的自查方法自查的方式都是不同的。同時這也可以反映出中國茶文化的歷史特徵。唐宋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為茶葉的繁榮提供了適宜的條件。特別是漢代的絲綢之路,這個時候的海上之路連線了中蒙俄的萬里茶路。茶葉在這個時候走出了國門,開闢了新的航道。茶葉由海運運輸到歐洲,成為當時上流社會的時髦用品。由於內在經濟的需求,從而促使了茶葉成為了世界貿易主要的商品。在17世紀到19世紀之間,中國的茶葉幾乎壟斷了整個世界。

2、受到影響最大的是日本列島,他們先後移植了中國茶。形成了日本茶道。隨著南方茶葉的文化,逐漸向南亞等地區開闢新的航道。茶葉幾乎傳遍了世界,不僅如此,還在當地生根發芽,不僅受到這些國家的飲食文化影響,而且對人們的生活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比如在衍生出來的茶文化當中就有一個下午茶文化習俗,使英國社會風氣也會隨之變化。

3、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珍品。他深深的積澱在中國人民的心中。茶文化始終體現著中國人獨特的智慧,蘊含著中國人思想的內涵。茶文化所體現出來的是平衡恰到好處以及感恩。不僅強調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更強調的是不同文明之間的和諧。在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國家中求同存異。跨越時間跨越國度追求茶文化所追求的美人之美。用友誼合作的態度,共享美好的生活。

絲綢之路以絲綢貿易而聞名,路上的主要商品又是什麼?-趣歷史網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自然是以絲綢貿易而聞名。那麼絲綢之路上還有其他什麼重要的貨物?絲綢之路的主要商品是什麼呢?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絲綢之路的主要商品一直都不是絲綢。之所以從19世紀開始的歷史學家,將其稱為絲綢之路,主要是因為絲綢一度是貿易清單中最較知名的奢侈品,在古典時期的歐洲具有標誌性意義。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絲綢之路並不是隨著絲綢貿易而產生的一條貿易通道。相反,從上古開始就是一條歐亞地區的國際性走廊。除了商品交換和軍事衝突外,這條路線也是民族遷徙的主要捷徑。

而絲綢在張騫出使西域前,就已經被出口到了西亞和地中海等地。甚至可能在張騫的時代之前,就已經不是東亞獨有的手工藝產品了。

現在考古學家已經發現,西域南部的重要城邦于闐,至少在公元1世紀時候就有了自己的絲織產業。當地人不僅可以在自己的作坊里加工進口的生絲,還有自己的養蠶基地,自己出產生絲。

隨著時間的發展,類似的產區也逐步向西擴散。經過中亞河中地區的城市--到波斯北部的裡海沿岸地區--在到希臘本土--義大利半島--西班牙和法國的,幾乎充滿了歐亞。其中的大部分地方,在大航海時代盛世來臨前,就已經完成了產業升級。

所以,至少從公元1世紀開始,絲綢的獨一無二性就已經開始降低了。 6世紀歐洲人,開始在希臘建立自己的絲綢產業。之前他們的作坊主要是加工進口生絲,之後也有了的完整生成鏈。

絲綢就更加不是頂級國際貿易品了。古典時代的羅馬皇帝,以穿絲綢服飾而驚為天人。但這種事情在此後是再也看不到了。

與此同時,很多其他更具有持續性的商品,一直在絲綢之路上活躍著。比如從唐宋時期開始對外出口的茶葉。由於在當時東亞本身產量也有限的,而且不容易保質保鮮,所以被製造成類似今天磚茶一類的茶磚。通過外商的馬隊和駝隊,送到中亞、西亞和俄羅斯。

奴隸

這種貿易的結果就是今天的伊朗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都嗜茶如命,幾乎每天都要喝上幾次。俄羅斯也成為了歐洲第一個喜好喝茶的民族。這種內陸茶葉貿易,一直到19世紀的天津條約簽訂後,才被從海上來的俄羅斯商船替代。絲綢在那個時候早就不再有此地位。

另一種經久不衰的商品就是奴隸。遠在近代的歐洲人和中世紀的阿拉伯人學會用船進行黑奴、白奴貿易前,中亞的商人就在絲綢之路上進行著類似的事情。

大量的戰俘和掠奪人口,會被販賣到其他地方。當地也成為了歷史上各奴隸部隊的起源地。粟特城市和商隊都會購買奴隸去組織武裝,成為了後來阿拉伯帝國、各突厥系勢力、馬穆魯克人和奧斯曼同類型部隊的始祖。

香料

當然,我們不能忽略一種非常重要的商品--香料。作為絲綢之路起點之一的東亞,除了最低級別的糖外,沒法生產其他很多種類的香料。這類貨物都要從馬魯古群島生產、裝貨,先運到印度等地,再分流到西亞和中亞的次級市場。但海運在這種貿易中所佔據的份額,就遠比陸地效率要高。薩珊波斯人就曾經壟斷過這條路線,後來阿拉伯人取而代之,一直到歐洲人在近代將其壟斷為止。

所以,絲綢之路的主要商品一直不是絲綢。茶葉、奴隸和香料都佔據更大的貿易份額,同時在國際市場上更為持久。而其他一些貨物諸如新式的武器、優質的戰馬、食鹽、玻璃製品和毛紡織品等,也比絲綢在這條貿易通道上的表現要好的多。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為什麼唐朝在絲綢之路上沒有向國外出口茶葉

根據史料記載,最早的茶葉出口是在漢代,相傳漢武帝時曾派使者出使印度半島,所帶的物品中除黃金、錦帛外還有茶葉。通過專家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興起於漢代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當年主要是以南海為中心,起點主要是廣州,出口的主要商品有絲綢、瓷器、茶葉和銅鐵器四大宗,這也表明茶葉已經開始做出口商品,這是我國茶葉作為商品出口最早的記載了。隨後,在南北朝時齊武帝永明年間,中國茶葉隨出口的絲綢、瓷器傳到了土耳其。唐順宗永貞元年,日本最澄禪師回國,將中國的茶籽帶回日本。隨後,茶葉從中國不斷傳往世界各地,使許多國家開始種茶,並且有了飲茶的習慣。

唐代茶的對外貿易是通過“茶馬古道”實現的。

"茶馬互市"起源於唐、宋時期,是中國西部歷史上漢藏民族間一種傳統的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為中心內容的貿易往來。茶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區與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商業貿易的主要形式,實際上是朝廷在西部遊牧民族中尚不具備徵稅條件的地區實行的一種財政措施。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茶文化是怎麼傳播到世界的?

中國的確是茶葉的故鄉,茶文化是通過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流向世界的。

中國是茶之故鄉

中國有著悠久的茶葉飲用史和文化史,最早關於茶的歷史要追溯到神農嘗百草,將茶入藥作為藥引。到了周武王伐紂時期,茶葉作為貢品和祭品,再到西漢時期,茶葉則轉換為商品。作為茶之故鄉,中國對於茶葉的種植遍佈幾個省區,包括安徽、廈門、江西等。

絲綢之路讓茶葉傳向歐洲

茶葉在100多年前被一個叫李希霍芬的德國人在經過七次考察之後確定要將其成為貢品帶回歐洲。漢朝時期對歐洲地區開闢了絲綢之路,通過這條絲綢之路,中國獨有的特產被傳向歐洲,其中就包括茶葉。1606年,荷蘭人第一次將茶葉輸往歐洲,在此後100多年的時間裡,茶葉開始陸續成為輸往歐洲的重要商品。

中英貿易,讓茶葉成為主要商品

1716年,茶葉成為中英貿易之間的重要商品。英國和中國在廣州商岸,運回了3000擔茶葉,英國也成為中國對外最大的茶葉貿易國。道一期20年之後,歐洲的茶葉消費開始出現迅速的增長,茶葉也成為東方貿易公司最為重要且盈利最大的專案之一。西方人普遍認為,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好的飲料,那就是茶。到18世紀,英國對於茶葉開始徵收奢侈品重稅,將茶葉的價值又向上翻了一倍。

中國是茶葉的種植之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之地。中國對於茶葉的炒制技術是非常保密的,所以引起了西方人極大的好奇,因為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原因,茶葉開始陸續的向西方輸送,讓世界品嚐到了來自中國的神奇飲料。中國的茶文化隨著世界交流的開啟而陸續傳播到西方國家。

萬里茶路被譽為草原絲綢之路對嗎

萬里茶路的起點為武夷山下梅村,全長達5150公里,其中中國境內從福建武夷山區至中俄邊境的買賣城恰克圖約4500公里。山西商人在武夷山茶區採購的茶葉,就地加工成茶磚,水運到“茶葉港”漢口,再經漢水運至襄樊和河南唐河、杜旗。上岸由騾馬馱運北上,經洛陽,過黃河,越晉城、長治、太原、大同、張家口、歸化(今呼和浩特),再改用駝隊穿越1000多公里的荒原沙漠,最後抵達邊境口岸恰克圖交易。俄商再販運至伊爾庫次克、烏拉爾、秋明,直至遙遠的彼得堡和莫斯科。

  “萬里茶路”是晉商明末清初開闢的從武夷山下梅到俄羅斯恰克圖的茶葉貿易路線,總長5000多公里,縱貫祖國南北方,是與“絲綢之路”齊名的一條重要國際貿易通道。這是一條湮沒已久的古代商路,是一段曾經輝煌的國際商業傳奇。中國的茶文化就是通過此道傳遍世界各地的。

  說到萬里茶路的起源,不得不說到俄羅斯人對喝茶的愛好。俄羅斯人對喝茶的習俗要追溯三百多年前,從中國的武夷茶說起。1638年,一位貴族從蒙古商人手中換得兩大桶武夷山的茶葉,作為禮物送給了沙皇。沙皇品嚐之後如獲至寶,於是,武夷茶的大名在上流社會中迅速傳播開來。在遙遠的俄羅斯,有這樣一句諺語:“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這種用來煮茶的茶炊是每一個俄羅斯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器具。

  17-18世紀,海路不暢通,絲綢之路不穩定,對華貿易卻因草原茶葉之路有了保障,中俄《恰克圖條約》的簽署,為武夷茶更好更快捷地運送到俄羅斯創造有利條件,南北兩大家族晉商常家和下梅鄒家在武夷山下梅共同打造財富神話。晉商在武夷山茶區採購的茶葉,先經水路運到“茶葉港”漢口,再經漢水運至襄樊和河南唐河,在有南船北馬之稱的中原商業重鎮社旗上岸,由騾馬馱運北上,經洛陽,過黃河,越晉城、長治、太原、大同、張家口至歸化城(今呼和浩特),然後改用駝隊穿越1000多公里的荒原萬里茶路大連通沙漠,最終抵達恰克圖同俄羅斯商人進行國際交易。

茶葉是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嗎

茶葉並不是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物品,它實際上是中國本土的特產。茶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史前時期,而絲綢之路是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4世紀的貿易網路,主要用於連線中國和歐亞的經濟和文化交流。絲綢、瓷器、香料等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商品,而茶葉在中國境內就已經廣泛種植和消費。雖然茶葉後來也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了其他國家,但它最初並非通過絲綢之路進入中國。

海絲古茶有什麼歷史文化?

海絲古茶就是海上絲綢之路古茶,這種茶的歷史文化就是海上絲綢之路文化。

海絲古茶又稱六湖古茶,原產於廣西北海六湖邊的大廉山上,2000前,這種茶和絲綢、陶瓷等經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始發港(古合浦港)揚帆起航,成為海上絲綢之路外銷茶,因此被稱為海絲古茶。

海上絲綢之路航程漫長,海絲船員靠喝茶補充維生素來度過漫長的航程,船員主要喝生、紅、熟、銀四種茶,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象徵四季平安,稱為海絲四道茶。海絲四道茶,又稱北海四道茶,是深受旅客歡迎的北海地區尊貴茶禮。

北海銀茶是海絲四道茶的第四道茶,是一種白茶,因茶芽潔白如銀,北海有銀灘,所以被稱為北海銀茶,和銀灘並稱“北海雙銀”。這種茶以銀為名,被稱為發財之茶,當地居民在新婚、入宅、添丁、公司營業、節日喜慶時喜歡收藏北海銀茶,作為傳家之寶、鎮宅之寶、鎮店之寶。

清·光緒十六年,慈禧太后曾飲海絲古茶、北海銀茶,並賜匾“富貴長春”,因此該茶又被稱為富貴長春茶。

北海一帶流傳有南海小龍女“一箱銀茶一箱銀”的傳說。

海絲古茶主要有六湖古茶和梅嶂山茶。梅嶂山茶產於廣西海絲古茶大廉山茶葉基地,有北海綠茶、回甘王、北海紅茶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1lge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