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1000字大學生散文 把大一的生活寫成散文怎麼寫

1000字大學生散文 把大一的生活寫成散文怎麼寫

1.1000字大學生散文

為了幾十虛擬分而寫篇散文,不大現實吧:) 還是轉幾篇給你看看吧 青青校園,生活多姿多彩;動漫年代,激情波瀾壯闊。

把大一的生活寫成散文怎麼寫 1000字大學生散文

不再怪異,綠蔭下,涼椅上,一對對親密的戀人相擁相吻;無需驚訝,舞臺上,操場上,一場場精彩的節目彼起彼伏;不要羨慕,自修室,圖書館,一個個勤奮的身影,廢寢忘食。這一切在大學校園裡司空見慣。

年輕的時代,青春的生命,在優美淡雅的大學校園裡跳動,我們可以感受無處不在的動感,體會校園生活紛紛秒秒的精彩。 大學,一個相對中國小開放自由的校園,在每一個不輕意間都會上演一場精彩,一張有過故事的書桌,一個擁有風景的窗臺,一片孕育浪漫的草坪,一句相當經典的話語……都是校園生活的一段剪影。

在大學校園裡,我們可以無所顧忌地追求時髦,可以充分的享受甜蜜浪漫的愛情,可以勤奮於書本之間,搏擊理想的天空,當然我們還可以同時享有這些,一箭多雕。因為年輕,生命格外敏感;因為年輕,生活更加精彩。

但是校園裡還有另類的風景。 (一) 書桌上的愛情觀 愛情,是大學校園生活的一段主旋律。

有人說戀愛是大學生的必修課,也有人說戀愛是大學生的選修課,尚且不談該屬何課。愛情的產生是人類生理髮育的必然趨勢。

大學生正值青春年少,渴望愛情,追求浪漫,於是間,校園裡茫茫人群中洋溢著愛的氣息。 愛情,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在圖書館的某張書桌上,透露出筆者們的思想心跡,幾句淡淡的話語折射出他們的愛情觀 ——“我很愛她,可是她並不愛我,為此我選擇放棄!” ——“同學!就這樣放棄自己所愛的人嗎?” ——“你這是愛她嗎?愛就不要輕言放棄!” ——“愛一個人就是要讓她幸福,要相信自己能給她幸福,所以你不應該放棄。”

我不想去描繪戀人們花前月下,甜言蜜語,也無權暢談大學生愛情的是非,只想透過以上的幾句話,感受筆者們的愛情觀念。一個訴說失戀痛處的同學,大膽的書寫了自己的選擇;幾個熱心的讀者客觀的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當那個同學再次坐在那張桌前,看著上面補充的話語時,會有何感想呢?這張桌是他發洩的物件,雖然方式並不文明,也不雅觀,但是。或許讓他有所收益。

書桌上的愛情觀告訴我們:課桌文化在不雅文字間折射著大學生生活的內心世界,或許這會是課桌文化的一份益處。 (二) 異常壯觀的備考期 考試是學生無法逃避的現實,是老師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手段,也是大學生最忙碌的終點。

或許,大學生是學生階段的特殊體,考試也就相對的特殊化了。 大學生的自由讓考試周顯得異常痛苦,尤其是那些抱著“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心態的同學,考試周就是“黑色星期五”。

平常逃課,自由散漫慣了,一到考試就不得不讓全身每一根神經緊張起來,演繹著異常壯觀的,雄渾的備考期。 大學裡的考試大部分集中在學期末的二週內,除考試外沒有正常的上課內容,故空閒時間則成了最佳的“臨時抱佛腳”期,而圖書館,課室樓,校園裡的每個角落都成了奮鬥的戰場,抱書的身影,埋頭奮筆疾書的壯舉,隨時隨地皆可見。

為了在圖書館自修室擁有一席之地。不惜早早地離開溫暖的被窩,趕在他人之前尋找最佳奮戰點;為了多看幾道題多記幾個知識點,不惜抱書邊走邊看,以至以身撞物卻不覺痛;為了有好一點的成績,兩天兩夜不合眼,通宵達旦為考試。

每個同學抱著不同的目的,演繹著異樣精彩的備考期。 圖書館爆滿的忙碌身影,自修室濃烈的學習氣息,校園裡空前盛況的學習氛圍,告訴我們:一種異樣的精彩,一份不尋常的辛苦,一段耐人尋味的日子。

後記 精彩的大學生活裡,充斥著方方面面的特殊化,異樣性。大學生活的自由,讓飛翔的空間更廣,價值的透點更亮,怪異的精彩更鮮明! 紀伯倫的組歌的賞析 《浪之歌》賞析 這是一篇借物抒懷之作,也是紀伯倫著名散文詩篇之一。

讀完《浪之歌》,透過浪花、海岸這些形象,我們不禁想起了詩人自己,想起他對祖國熾熱而苦苦的戀情。熟悉詩人的人都知道,他的祖國——處於封建主義、殖民主義統治下的黎巴嫩——給予他的並不是很多。

遠在他少年時代,為了生存,他同家人不得不背井離鄉,不遠萬里來到美國求生。後來,立志報國的詩人,又被“莫須有”地遭到放逐。

在自己的國土上,連立足之地也沒有,不得不長期旅居異國,身老他鄉。然而,這種因貧窮和統治階級的罪惡而造成的與故土的別離,不僅沒有淡化他對祖國的思戀,冷卻他熾熱的赤子深情。

相反,他愛之更深,思之也更切,他除將海外流離的阿拉伯作家組織起來,共同為祖國獨立和自由民主而抗爭呼號,還常常在自己的詩作裡,對祖國寄寓深厚的戀情。《浪之歌》便是這類詩歌的代表作。

他藉助海浪與海岸這對熱戀形象,曲折表達了他對祖國忠貞不渝的情感和火熱的衷腸。 詩中的海浪形象是極為感人的。

她對情侶海岸一往情深,愛的熱烈,愛的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許下忠誠的誓願;傍晚,她又為愛情唱著祈禱的詩篇。

潮漲時,她熱情洋溢,緊緊與情人擁抱;潮退了,她難捨難分,依戀地撲倒在情侶的腳下。面對她這誠摯熾烈的情愛,海岸是異常。

2.散文怎麼寫

凡文以意為主”。

散文的“意”是存在於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獲得它,必須依靠我們對生活的深入觀察、感受、理解。

因此,散文立意只要從生活實際出 發,憑著鮮明的感受,鋒銳的觀察能力,同人民同時代共同跳動的脈博,深厚的感情,豐富 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會感到我們生活中洋溢著的詩意。這詩意,就是使我們心靈受到觸 動的東西,使我們眼睛豁然開朗的東西,思想突然昇華的東西,感情更為純潔的東西,它就 詩的靈感。

我們要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趕緊捕捉住它。因為這裡面有心靈的顫動,思想的 閃光。

劉白羽說:“哪怕是微弱的閃耀也比沒有閃耀要好,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這才是文 學。” 譬如,一個作家去看茶花,品種繁多,美不勝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勞動創造的。是誰白天黑夜、積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澆著花,象 撫育自己兒女一樣撫育著花秧,終於培養出這樣絕色的好花?應該感謝那為我們美化生活的 人。”

這就是思想的閃耀,作家十分寶貴它,就及時把這個意思記下來。後來,他聽一位花 匠介紹一種茶花說:“這叫童子面,花期遲,剛開啟骨朵,開起來顏色深紅,倒是最好看的。”

並沒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記住這種茶花的名稱的。過了一會,恰巧一群小孩也來看茶花,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見孩子們一個個仰著鮮紅的小臉,甜蜜蜜地笑著,唧唧喳喳叫個 不休,心靈猛然一顫,不禁脫口說出:“童子麵茶花開了。”

而花匠聽了這話省悟後說:“真 的呢,再沒有比這種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這話使得一個念頭突然跳出他的腦海,他說:“我得到一幅畫的構思。

如果用最濃最豔的硃紅畫一大朵含露乍開的童子麵茶花,豈不正可 以象徵著祖國的面貌?”於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寫成一篇文情並茂的散文 《茶花賦》。這個作家就楊朔。

而讀者、評論者通過閱讀就可以悟出作家寫此文的立意:歌 頌如花的祖國,歌頌美化祖國的勞動人民。 (二)善於構思 構思是寫作者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提煉 的過程。

寫作者要在構思中為散文的思想內容尋找儘量完美的藝術形式,使思想性與藝術性 達到和諧的統一。因此,構思要解決立意、選材、創造意境、確定體裁、基本手法、佈局謀 篇等問題。

這裡著重講講確定體裁、尋找線索、創造意境三個問題。 第一、確定體裁。

散文的體裁靈活多樣。我們有了一個好的意思(思想),並且選取了 表現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麼就要考慮:是寫成書信體,還是寫成日記體?是寫成隨 筆,還是寫成偶感?是寫成遊記,還是寫成回憶錄?是寫成序或跋,還是寫成讀後感?確定 具體體裁的原則是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

譬如到蘇州旅遊之後,你感到要向父母 報告一下自己的遊蹤和觀感,你就可以寫成書信;你在遊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動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寫隨筆、漫錄;你在遊玩虎丘、獅子林、寒山寺、西園、留園等地之後,覺得寒山 寺的鐘特別吸引人,並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寫成如《社稷壇抒情》那樣詩意濃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舊地重遊,吃到蘇州某種土特產而憶起往事,則可以偏重於回憶,寫成《小米 的回憶》那樣的回憶式的散文……總之,要根據立意內容來確定表現形式--具體的體裁。 第二、尋找線索。

散文的材料應該是很“散”的,每一個材料都是一顆珍珠,但這些珍 珠互相之間有內在的聯絡,我們寫作者要尋找一根線,用筆作針,將這些散亂的珍珠穿起來, 成為一串光彩奪目的珠圈、項鍊。那末,有哪些東西可以作為線索呢? 一是感情線索。

我們的感情在生活中發生變化,如由厭惡到喜愛,或從喜歡到厭惡,就 可以用這條感情的線索把一些似乎沒有關聯的材料聯結起來。如楊朔寫《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線索,才把兒時記憶、從化療養、荔枝樹林、蘇軾詩詞、喜嘗蜂蜜、參觀蜂場、讚揚蜜 蜂、農民勞動和夜晚夢蜂等事串連起來的。

二是事物線索。如曹靖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發揚延安時期“小米加步 槍”的艱苦奮鬥精神,就蒐羅記憶中有關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發生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下的事件組合在一起。

許多託物詠志的散文也是以物為線索的,如茅盾的《白楊禮讚》。 三是人物線索。

如寫某一個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活動,可以用這個人物作為線 索串連起來,也可以用另一個人物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物、不同內容的事物串連 起來。這個人物還可以是寫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緒線索。如面對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鶩趨八極,心遊萬仞”,“觀古今於 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

就能通過聯想與想象,把有關的 材料組織在一起,表達原定的主題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楊朔的《海市》、賈平凹的《醜 石》等。

五是景物線索。“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通過景物描寫,在寫景中融進寫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天山景物記》、《西湖即景》。

六是行動線索。如遊記以遊程行蹤為線索。

劉白羽寫《長江三日》就以遊程為主線來寫, 當然,全文。

3.怎樣把一篇文章改成散文形式

散文的寫作方法

首先,必須明確一個散文寫作觀念,即散文的唯一內容和物件是作者的感情體驗。有了散文的內在結構——感情體驗,只要再明確外在結構的核心就可以寫好散文。外在結構的核心是細節。散文和小說一樣,建立在細節的描寫和敘述的基礎上,但細節的排列組合方式不同。可以說,小說組合細節是“以盤盛珠”,而散文則是“以線穿珠”。小說的“盤”是一個社會的橫切面,具備衝突,各種階層、力量的人物或隱或顯,而細節只能在這樣的“盤”中有機地展開。散文的“線”,就是感情體驗,或多或少,隨手拈來,任情揮灑——以感情體驗的表現為準。由此,我們說散文(應稱藝術散文),是最自由的文體,散漫如水,手法靈活。

只要弄清這些,寫真實自我及由此生髮的個性口語、感情體驗和細節描寫,就掌握了散文寫作的要領,什麼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認識都不必過於拘謹地學習,其他文體理論知識和寫作基礎理論都會講到。

散文主要分為記敘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傳統的不明確的說法)兩種。

4.散文怎樣寫

散文的取材十分廣泛,

人間萬像、宇宙萬物、各色人等、巨集觀微觀無不涉及,而這些材料一旦出現在文章中,就立即刻上了作者的主觀感悟,代表著作者的人生經驗、觀點感受。所以,同樣的材料,不同的作者所看到的內涵是不同的。這裡,我們把散文的取材叫“形”,把作者的感悟叫“神”。

散文的文體特點就是:

形散神聚。即所有的材料經過作者巧妙的構思聯想,這些看似無關聯或關聯不緊密的材料(形散),但它們都指向同一主旨。這就是散文形散神聚的好處,可以讓文章活潑靈動,變化多端。 散文的寫法較其他文體更活潑自由,不拘一格。常見的方式是抒情,即使是記敘,也是帶有強烈感情的。散文常把記敘、抒情、議論等融為一體,夾敘夾議。散文的結構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在材料選取上,一般運用聯想手法。

總體來看,

抒情的散文有時氣勢磅礴,有時低吟輕唱;記敘的散文如詩如畫,曲徑通幽;議論的散文情真意切,精彩紛呈……但是不管作者怎樣安排文字,怎樣組織材料,歸根結底還是為了表達他對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悟。 入筆細微,以小見大。一般的散文寫作,我們可以從細小的方面入筆,做到以少勝多,以小見大。實際上,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涕一笑;事物中的一枚葉片、一粒沙土……都可以體現出大的主題。對於一個有心人來說,這些小的事物同樣可以寫出好的文章。 夾敘夾議,感情真實。不論何種感情,都要真實的表現出作者的狀況。散文因為有對生活和事物的感悟,就得有夾敘夾議的的表達方式。

5.散文應該怎麼寫

散文基於社會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觸,注意描寫客觀生活觸發下思想情感的波動和片斷。

散文格式:大體有紀實性(直抒式)、想象式、哲理式和象徵式四大類。

1、紀實性(直抒式) 即“意在象表”,比較外露。比如寫景抒情、敘事抒情等。或者說是心靈感受外部世界基本上是原原本本的,是什麼就在心靈投影什麼,很少變化。直抒胸臆的散文詩通常用此種方式。

2、想象式 指的是散文詩作者感受外部世界時,往往浮想聯翩,由此及彼,由具像到抽象。

3.表述某一個哲理 這種散文詩和其他散文詩的區別是它有理性直接和間接地介入,以新的哲理髮現和表述為特點。寫作是為了表述某一個哲理為目的。

4、象徵式 是通過物象與心意在某象徵物中若即若離的吻合來暗示詩意。

擴充套件資料:

散文鑑賞應注意以下幾點:

1.讀散文要識得“文眼”。“文眼”的設定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並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注意散文表現手法的特點。散文常常託物寄意,對所寫的事物作細緻的描繪和精心的刻畫。讀文章就要抓住“形”,由“形”見“神”,深入體會文章內容。

3.注意展開聯想,領會文章的神韻

4.品味散文的語言。好散文語言凝練、優美,又自由靈活,接近口語。優美的散文,更是富於哲理、詩情、畫意。

5.領會作品的內涵。閱讀散文就要進行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的想像、聯想和補充。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散文

6.散文改怎麼寫

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明確並把握中心,用心去感受體會。

散文中,“我”居重要地位,並非必須以第一人稱去描寫,而是要突出“自我”,張揚個性,表達出自己真實情感或者意見及主張。散文也是一種虛實結合,因實出虛的藝術,要以客觀外物鋪開心靈之路。

總之,處處有情,有性靈之美。一)精於立意 “凡文以意為主”。

散文的“意”是存在於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獲得它,必須依靠我們對生活的深入觀察、感受、理解。

因此,散文立意只要從生活實際出 發,憑著鮮明的感受,鋒銳的觀察能力,同人民同時代共同跳動的脈博,深厚的感情,豐富 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會感到我們生活中洋溢著的詩意。這詩意,就是使我們心靈受到觸 動的東西,使我們眼睛豁然開朗的東西,思想突然昇華的東西,感情更為純潔的東西,它就 詩的靈感。

我們要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趕緊捕捉住它。因為這裡面有心靈的顫動,思想的 閃光。

劉白羽說:“哪怕是微弱的閃耀也比沒有閃耀要好,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這才是文 學。” 譬如,一個作家去看茶花,品種繁多,美不勝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勞動創造的。是誰白天黑夜、積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澆著花,象 撫育自己兒女一樣撫育著花秧,終於培養出這樣絕色的好花?應該感謝那為我們美化生活的 人。”

這就是思想的閃耀,作家十分寶貴它,就及時把這個意思記下來。後來,他聽一位花 匠介紹一種茶花說:“這叫童子面,花期遲,剛開啟骨朵,開起來顏色深紅,倒是最好看的。”

並沒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記住這種茶花的名稱的。過了一會,恰巧一群小孩也來看茶花,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見孩子們一個個仰著鮮紅的小臉,甜蜜蜜地笑著,唧唧喳喳叫個 不休,心靈猛然一顫,不禁脫口說出:“童子麵茶花開了。”

而花匠聽了這話省悟後說:“真 的呢,再沒有比這種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這話使得一個念頭突然跳出他的腦海,他說:“我得到一幅畫的構思。

如果用最濃最豔的硃紅畫一大朵含露乍開的童子麵茶花,豈不正可 以象徵著祖國的面貌?”於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寫成一篇文情並茂的散文 《茶花賦》。這個作家就楊朔。

而讀者、評論者通過閱讀就可以悟出作家寫此文的立意:歌 頌如花的祖國,歌頌美化祖國的勞動人民。 (二)善於構思 構思是寫作者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提煉 的過程。

寫作者要在構思中為散文的思想內容尋找儘量完美的藝術形式,使思想性與藝術性 達到和諧的統一。因此,構思要解決立意、選材、創造意境、確定體裁、基本手法、佈局謀 篇等問題。

這裡著重講講確定體裁、尋找線索、創造意境三個問題。 第一、確定體裁。

散文的體裁靈活多樣。我們有了一個好的意思(思想),並且選取了 表現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麼就要考慮:是寫成書信體,還是寫成日記體?是寫成隨 筆,還是寫成偶感?是寫成遊記,還是寫成回憶錄?是寫成序或跋,還是寫成讀後感?確定 具體體裁的原則是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

譬如到蘇州旅遊之後,你感到要向父母 報告一下自己的遊蹤和觀感,你就可以寫成書信;你在遊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動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寫隨筆、漫錄;你在遊玩虎丘、獅子林、寒山寺、西園、留園等地之後,覺得寒山 寺的鐘特別吸引人,並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寫成如《社稷壇抒情》那樣詩意濃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舊地重遊,吃到蘇州某種土特產而憶起往事,則可以偏重於回憶,寫成《小米 的回憶》那樣的回憶式的散文……總之,要根據立意內容來確定表現形式--具體的體裁。 第二、尋找線索。

散文的材料應該是很“散”的,每一個材料都是一顆珍珠,但這些珍 珠互相之間有內在的聯絡,我們寫作者要尋找一根線,用筆作針,將這些散亂的珍珠穿起來, 成為一串光彩奪目的珠圈、項鍊。那末,有哪些東西可以作為線索呢? 一是感情線索。

我們的感情在生活中發生變化,如由厭惡到喜愛,或從喜歡到厭惡,就 可以用這條感情的線索把一些似乎沒有關聯的材料聯結起來。如楊朔寫《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線索,才把兒時記憶、從化療養、荔枝樹林、蘇軾詩詞、喜嘗蜂蜜、參觀蜂場、讚揚蜜 蜂、農民勞動和夜晚夢蜂等事串連起來的。

二是事物線索。如曹靖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發揚延安時期“小米加步 槍”的艱苦奮鬥精神,就蒐羅記憶中有關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發生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下的事件組合在一起。

許多託物詠志的散文也是以物為線索的,如茅盾的《白楊禮讚》。 三是人物線索。

如寫某一個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活動,可以用這個人物作為線 索串連起來,也可以用另一個人物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物、不同內容的事物串連 起來。這個人物還可以是寫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緒線索。如面對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鶩趨八極,心遊萬仞”,“觀古今於 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

就能通過聯想與想象,把有關的 材料組織在一起,。

7.怎麼寫散文

一、精於立意 “凡文以意為主”。

散文的“意”是存在於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獲得它,必須依靠我們對生活的深入觀察、感受、理解。

因此,散文立意只要從生活實際出 發,憑著鮮明的感受,鋒銳的觀察能力,同人民同時代共同跳動的脈博,深厚的感情,豐富 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會感到我們生活中洋溢著的詩意。這詩意,就是使我們心靈受到觸 動的東西,使我們眼睛豁然開朗的東西,思想突然昇華的東西,感情更為純潔的東西,它就 詩的靈感。

我們要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趕緊捕捉住它。因為這裡面有心靈的顫動,思想的 閃光。

劉白羽說:“哪怕是微弱的閃耀也比沒有閃耀要好,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這才是文 學。”(《早晨的太陽》序) 譬如,一個作家去看茶花,品種繁多,美不勝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勞動創造的。是誰白天黑夜、積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澆著花,象 撫育自己兒女一樣撫育著花秧,終於培養出這樣絕色的好花?應該感謝那為我們美化生活的 人。”

這就是思想的閃耀,作家十分寶貴它,就及時把這個意思記下來。後來,他聽一位花 匠介紹一種茶花說:“這叫童子面,花期遲,剛開啟骨朵,開起來顏色深紅,倒是最好看的。”

並沒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記住這種茶花的名稱的。過了一會,恰巧一群小孩也來看茶花,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見孩子們一個個仰著鮮紅的小臉,甜蜜蜜地笑著,唧唧喳喳叫個 不休,心靈猛然一顫,不禁脫口說出:“童子麵茶花開了。”

而花匠聽了這話省悟後說:“真 的呢,再沒有比這種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這話使得一個念頭突然跳出他的腦海,他說:“我得到一幅畫的構思。

如果用最濃最豔的硃紅畫一大朵含露乍開的童子麵茶花,豈不正可 以象徵著祖國的面貌?”於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寫成一篇文情並茂的散文 《茶花賦》。這個作家就楊朔。

而讀者、評論者通過閱讀就可以悟出作家寫此文的立意:歌 頌如花的祖國,歌頌美化祖國的勞動人民。 二、善於構思 構思是寫作者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提煉 的過程。

寫作者要在構思中為散文的思想內容尋找儘量完美的藝術形式,使思想性與藝術性 達到和諧的統一。因此,構思要解決立意、選材、創造意境、確定體裁、基本手法、佈局謀 篇等問題。

這裡著重講講確定體裁、尋找線索、創造意境三個問題。 第一、確定體裁。

散文的體裁靈活多樣。我們有了一個好的意思(思想),並且選取了 表現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麼就要考慮:是寫成書信體,還是寫成日記體?是寫成隨 筆,還是寫成偶感?是寫成遊記,還是寫成回憶錄?是寫成序或跋,還是寫成讀後感?確定 具體體裁的原則是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

譬如到蘇州旅遊之後,你感到要向父母 報告一下自己的遊蹤和觀感,你就可以寫成書信;你在遊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動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寫隨筆、漫錄;你在遊玩虎丘、獅子林、寒山寺、西園、留園等地之後,覺得寒山 寺的鐘特別吸引人,並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寫成如《社稷壇抒情》那樣詩意濃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舊地重遊,吃到蘇州某種土特產而憶起往事,則可以偏重於回憶,寫成《小米 的回憶》那樣的回憶式的散文……總之,要根據立意內容來確定表現形式——具體的體裁。 第二、尋找線索。

散文的材料應該是很“散”的,每一個材料都是一顆珍珠,但這些珍 珠互相之間有內在的聯絡,我們寫作者要尋找一根線,用筆作針,將這些散亂的珍珠穿起來, 成為一串光彩奪目的珠圈、項鍊。那末,有哪些東西可以作為線索呢? 一是感情線索。

我們的感情在生活中發生變化,如由厭惡到喜愛,或從喜歡到厭惡,就 可以用這條感情的線索把一些似乎沒有關聯的材料聯結起來。如楊朔寫《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線索,才把兒時記憶、從化療養、荔枝樹林、蘇軾詩詞、喜嘗蜂蜜、參觀蜂場、讚揚蜜 蜂、農民勞動和夜晚夢蜂等事串連起來的。

二是事物線索。如曹靖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發揚延安時期“小米加步 槍”的艱苦奮鬥精神,就蒐羅記憶中有關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發生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下的事件組合在一起。

許多託物詠志的散文也是以物為線索的,如冰心的《櫻花贊》。 三是人物線索。

如寫某一個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活動,可以用這個人物作為線 索串連起來,也可以用另一個人物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物、不同內容的事物串連 起來。這個人物還可以是寫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緒線索。如面對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鶩趨八極,心遊萬仞”,“觀古今於 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

就能通過聯想與想象,把有關的 材料組織在一起,表達原定的主題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楊朔的《海市》、賈平凹的《醜 石》等。

五是景物線索。“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通過景物描寫,在寫景中融進寫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天山景物記》、《西湖即景》。

六是行動線索。如遊記以遊程行蹤為線索。

劉白羽寫《長江三。

8.大一生活感言~

第一篇:大一生活感言(一)——獻給所有大一的孩子們 時間匆匆不等人,如今大四了,突然明白了很多,也突然覺得應該留下點什麼。

有很多東西錯過了才知道。所以為了避免讓後來的孩子們走彎路,我在此談談我的感受: 1,多瞭解資訊。

資訊社會獲取資訊至關重要。這裡的資訊包括很多東西,包括學校的規章制度,大學的生活情況,以便自己分清主次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獲取資訊的途徑有很多,比如學校的論壇,一般大學都會有論壇,聽聽大家在學校的一些故事想法,還有到達學校之後主動地與學姐學長接觸,而社團也算是一個很好的地方,讓你獲得更多的資訊,學長們都是過來人,明白的相對比較多,還有網上的很多關於大學生的生活等等都能給你啟示。總之你要明白,進入大學的第一年,你最關鍵的是熟悉環境, 2,千萬不要補考。

從我的經歷來講,我感觸最深的是大一時的茫然,使得我補考了一科,現在才知道這件事情對我後來的生活有著多大的影響,因為補考過所以你會扣很高的智育分,從而導致你與獎學金擦肩而過,從而也不能儘早獲得推優的資格;因為補考你不能申請雙學位;因為補考你不能順利保研,即使後來你的成績很好很好;因為補考你會不能順利的獲得應該的榮譽,因為你給輔導員找你茬的藉口;因為補考你在部門可能就沒有晉升的機會……總之,補考帶給了我們一連串的問題,如果早知如此,當初就應該努力了,因為也僅僅只差了三分。3,多看書。

進入大學,如果你不能確定自己要幹什麼,比較忙從的話,書是很不錯的選擇,你可以專門看關於大學生涯的一些書,關於大學生必須要做的一些事呀,也許書不是很好,但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特別推薦一本《剪裁人生》挺不錯的,從中你可以看學到很多。還有很多的好書我之後會單獨拿出來推薦。

在找不到做什麼事情的時候,看書,看盡量多的書,你會在後來明白,也許我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但是看書讓我比其他人瞭解更多,多了一個資本,更加的專業。而且看書本事就是對我們的學習成長都有幫助的事情。

4,儘早做職業生涯規劃。人有了目標才能有行動。

所以多看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書,讓你對認識自我,定位自我等有一個大致的認識,以便你能夠按照自己的目標自己的步驟來安排大學生活。我個人是非常贊同大家提早作出一個職業生涯規劃的,也許大一時做出來的還不是很完善,但隨著不斷的成長,你可以不斷地去改進,從而讓你走得更清晰。

對照我和一個有做職業生涯規劃的朋友,我覺得他大學過得更充實。雖然我在不斷地成長中也獲得很多,但是這不是一個系統的成長,他的目標更明確,將來他要考研,所以他在專業上花費了更多的時間,而且他從進入大學開始就有個一個大致的規劃,他在大二就開始著手複習考研,到了大四他已經很自信地認為自己沒有問題了,很佩服他的毅力。

我想這跟他個人的性格有關,但更多的是他有目標,他及早地確立的生涯規劃。5,管理好你的人脈資本。

到了大學,其實真的就是進入了一個小社會,當然是一個相對比較單純的社會。你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人,學會如何與這些人交往就變得至關重要,不過無論是什麼樣的人,有幾點是共通的,第一是,絕對尊重任何人,不管別人怎麼樣,這是你的原則,尊重他人;第二,待人真誠,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表面一套背地裡一套,只會讓人家討厭你,做人要問心無愧,不要把別人當傻子;第三,你可以優秀,但不要通過打壓別人,你要讓人家心服口服,很多人會很功利,很看重一些榮譽,所以會以貶低別人抬高自己,或者使用一些技巧,這種人即使做得很好,但不得人心;第四,珍惜身邊的人,有些人屬於不知好歹型,身邊的人對他的好,他可以熟視無睹,不要做這樣的人,自己宿舍的人,自己班上的人都要認真對待,因為緣分相聚,不容易啊,在此基礎上,你可以結交一些你認為不錯的人,當然千萬記住人要有知己,泛泛之交要有,但知己最重要;第五,寬容大度,也許別人不待見你,沒有關係,你也要正常對待別人,也許別人的所作所為所言有意或無意傷害到你,沒有關係,你好好做你自己,不要在乎太多;第六,以禮待人,但是不要太過,自然最好,不管是什麼時候,禮貌待人都是必要的,禮貌並不是見外,這是大家必須要明白的,但是禮貌不能過,要自然流露,不要給人刻意之感;第六,經常微笑,人可以不漂亮,可以不富有,但是不可以不微笑,經常對身邊的人微笑,讓他們也被你感染,一直認為自然的微笑最迷人了;第七,換位思考。

這一點可能是很難做到的,因為我們人與人的不同經歷造就了不同的個體,我們是思想是差別很打的,我們無法做到完全地換位,但是你必須要有這樣的意識,也許不能做到完美,但是你在盡力去做,有時候你會做的很好,處理得讓人滿意,並且你在幫人家解困時可以贏得別人更多的信任……還有很多,大家自己去慢慢體會,慢慢去琢磨,人要自己學會成長。 我的大學生活,我最自豪的是我和同學關係都很好,特別是男生們,和他們的關係很清楚,也很好,這是很難得到,宿舍的女孩子也對我很好,呵呵,這是我的幸運,我覺得。

9.怎樣寫散文

散文文體應當是精悍的散文的文體,首先應當是精悍的。

我們從浩繁的論述散文特點的文字裡,可以得出一個共同的結論:散文是一種最精悍的文學體裁。所以,僅從形式上著眼,散文的精悍,同文體的精悍是合二而一的。

散文文體的精悍,主要來自三方面:一是反映生活的集中。前面已經講過,“集中在一點上”,“尖銳地”反映事物,是散文的突出特徵之一。

一篇散文,總是力求把一件事物、一種感受的最精彩的一點寫出來。最忌材料的龐雜、冗漫。

儘管有時旁徵博引,說古論今,但其材料也是經過了精心剪裁取捨的。如周作人的《山中雜記》,無論從取材,還是從行文上看,乍讀都給人以支離、繁雜的感覺,但仔細一讀,就會發現其“雜”中有“精”,似散漫而未嘗無伏線。

每一章文字,皆有一統一的主旨和情調。 二是語言的精確。

我們說,散文的語言既要簡煉,又要暢達,簡煉與暢達統一的基礎就是準確。沒有語言的精確,狀一物,寫一事,費辭甚多,尚不能達情盡意,又何談文體的精悍!楊朔的文體,是眾所公認的短小精悍,乾淨利落的。

顯然這是同他語言上的精確、簡煉分不開的。試以他對散文《海市》開頭幾句的加工修改為例:初稿是:我的故鄉蓬萊是座偎山抱海的古城,景緻卻不錯。

不是小,倒也有點小小的。特別是城北丹崖山陡亂壁上的那座凌空欲飛的蓬萊閣,更有氣勢。

你走到閣上,倚著欄杆一望,只望見海天茫茫、那種空明清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五臟六腑洗得於乾淨淨。 經過三次修改,(一、二兩次修改稿的文字在此從略),最後定稿發表時的文字是這樣的:我的故鄉蓬萊是個偎山抱海的古城,城不大,風景卻別緻。

特別是城北丹崖山峭壁上那座凌空欲飛的蓬萊閣,更有氣勢。你倚在閣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臟六腑洗得乾乾淨淨。

通過兩稿比較,可以看出:兩處較多的、重要的改動是: (1)將初稿中的文字:“景緻卻不錯。不是小,倒也有點小小的”刪去,改寫成:“城不大,風景卻別緻”。

由原來的十五個字,錘鍊作七個字。文字減少了大半,而對蓬萊古城特點的描寫,卻更加準確而突出了。

(2)將初稿中的“你走到閣上,倚著欄杆一望”,改為“你倚在閣上”,既交待出觀景的地點,又寫出觀景者悠然自得的情趣;而將那“一望”的動作留給下文:“一望那海天茫茫……”這就寫出了那種放眼遠望的開闊氣勢;又將“空明清碧”改為“空明澄碧”,而“清”作“澄”,不僅詞義更加精確,而且讀起來也感到音調更加鏗鏘和諧了。 不難看出:初稿的文字不夠準確、簡煉;定稿的文字,則十分簡潔,故其文體也顯得短小精悍了。

三是表意的透徹。透徹,這是更深刻的精確。

散文的狀物寫景,表情達意,不只要求一般的清晰、準確,而且還總是力求做到非常的強勁、透徹。所寫的內容,不光使人一目瞭然,而且還要有“力透七札”之感。

這種透徹,也就是老舍說的“一針見血”地把事物寫出來的功夫。讀透徹的描寫,會使人感到有著“剝去一層”的明晰,古人云:“剝去一層,方有至理可言”,猶如“鑿開頑璞,方始見玉”。

散文家的文字,不論是抒情、描寫或議論,都應當有這種開璞見玉的透徹。 透徹同真正的含蓄並不矛盾。

真正的含蓄,可以說是透徹的極致,是透徹的一種“變形”的表現。批評家們認為:藝術上的“朦朧”,是一種“深奧之明白”;“幽默”,實在是一種非凡的“機智”;“反語”,正是把真相看穿的產物。

總之,上面所說的“集中”、“精確”、‘“透徹”,乃為文體精悍的三要求。 散文文體應當是清新的美好的文體給予讀者的感覺,總是十分清新的。

就象鄭振擇所描述的那樣:譬若清新的朝曙,皎潔的夜月,翠綠的森林,澄明的碧湖,今天看他是如此的可愛,明天看他也是如此的可愛,今年看他是如此的美麗,明年乃至無數年之後看他,也固是如此的美麗。…… 如何得此清新之文體呢?主要途徑有二: 一是洗去陳詞濫調。

一篇散文,如果文字中夾雜一些陳詞濫調,就象是皎潔的夜月被雲彩遮掩,澄碧的湖面漂著一些紙屑、油垢,其皎月。碧湖給人的清新之感,便消失了。

二是不斷創造新的形式和文體。鄭振擇在《新與舊》一文裡,著重談的就是新形式的創造。

他說:我們稱某某體的文藝為新的文藝,乃是說,這種文體是新鮮的,是尚待大作家去運用他的,他的聲是清新的,他的形是特異的,可以使厭見厭聞陳腐文體的人,心神為之一爽,並不是說所有這種新的某某體的作品都是好的。 他的文章裡,還批判了所謂“舊皮袋裝新酒”的觀點,他說:“我們要知道舊的形式既已棄敝而使人厭倦,即使有天才極高的人,有意境極高的想象,而一放在舊形式中,亦覺的拘束掣肘,蒙上了一層枯腐的灰色塵,把意境和文才都毀壞無遺”。

清新的文體,常使人耳目為之一新,精神為之一爽,具有引人人勝的魁力和長久的生命力。那些散文名字的文體,之所以使人“可愛”,甚至有不少人爭相模仿,其原因就在它是“清新”的,不僅在語言文字上,務去陳詞濫調,而且在構思上,結構上,描寫手法上,……都有自己的創新。

當前,我們散文創作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文體。

標籤: 散文 寫成 大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1yl5z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