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三山五園的主體部分是什麼

三山五園的主體部分是什麼

三山五園的主體部分是什麼

三山五園沒有主體部分。

三山五園,是對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園林為代表的歷史文化遺產的統稱。

三山是指萬壽山、香山、玉泉山,五園是指清漪園(北京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和圓明園。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三山五園是指中國古代皇家園林的一種佈局形式。

其中,三山指的是一座大山和兩座小山,分別位於皇家園林的中央和兩側;五園則指的是五個不同風格的園林。

主體部分是指這個佈局中的核心區域,通常是大山所在的位置。

這個區域常常被設計為一個精美的花園或者宮殿,作為皇家園林的重要景點和中心地帶。

三山五園沒有主體部分,三山五園是個統稱。

三山五園,是對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園林為代表的歷史文化遺產的統稱。

三山是指萬壽山、香山、玉泉山,五園是指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和圓明園。

三山五園地區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的兩大重點區域之一,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和大運河文化帶交匯的重要文化資源富集地,是傳統歷史文化與新興文化交融的複合型地區,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功能相疊加的重點地區。

三山五園藝術中心終於在海淀公園拔地而起。

該專案是由海淀區文化和旅遊局組織實施、北京城建集團承建的“十四五”時期重大文化建設工程,也是海淀區政府以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建立為契機,緊密圍繞“四個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突出“一村三山五園”,突出文物與城市更新、文化科技融合的重點專案。

專案位於海淀公園西北角、緊鄰中關村會議中心,規劃用地面積0.92公頃,建築面積2.12萬平方米,地下四層、地上區域性二層,總投資超4億元。

姜國芳的畫作三山五園中被作為主體部分的是什麼

姜國芳的三山五園沒有主體部分,三山五園是個統稱。

三山五園,是對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園林為代表的歷史文化遺產的統稱。三山是指萬壽山、香山、玉泉山,五園是指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和圓明園。

自遼、金以來,北京西郊即為風景名勝之區,西山以東層巒疊嶂,湖泊羅列,泉水充沛,山水襯映,具有江南水鄉的山水自然景觀。因此,歷代王朝皆在此地營建行宮別苑。乾隆時為增加玉河水量以滿足京城用水需要,同時為防洪及發展西郊水稻生產,而大規模整治西山水系。

三山五園地區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的兩大重點區域之一,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和大運河文化帶交匯的重要文化資源富集地,是傳統歷史文化與新興文化交融的複合型地區,是全國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功能相疊加的重點地區。

2021年4月《北京海淀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在海淀區官網公佈。

北京的三山五園指的是什麼?

北京的“三山五園”指的是:三山—萬壽山、香山、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別建有靜明園、靜宜園、頤和園,以及附近的暢春園和圓明園。

1、萬壽山為燕山餘脈,高58.59米,海拔108.94米。前臨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的乳母助聖夫人羅氏在山前建園靜寺,清初,曾作宮廷養馬的草料場。

2、香山公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始建於金代,佔地面積160餘公頃,主峰香爐峰(俗稱鬼見愁),海拔557米。園內文物古蹟眾多,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園林。

3、玉泉山,位於頤和園西,五六裡。這座六峰連綴、逶迤南北的玉泉山,是西山東麓的支脈,在“山之陽”,它最突出的地方是“土紋隱起,作蒼龍鱗,沙痕石隙,隨地皆泉。

4、靜明園是位於中國北京的一個園林,位於頤和園西側,玉泉山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靜宜園位於北京西北郊的香山。全園結構沿山坡而下,是一座完全的山地園,分為三部分,即內垣、外垣、別垣。內垣在東南部的半山坡的山麓地段,是主要景點和建築薈萃之地,包括宮廷區和古剎香山寺、洪光寺兩座大型寺廟,其間散佈著瓔珞巖等自然景觀。外垣是香山的高山區,面積廣闊,散佈著十五處景點,大多為欣賞自然風光之最佳處和因景而構的小園林建築。別垣是在靜宜園北部的一區,包括有昭廟和正凝堂兩組建築。內垣的西北區黃櫨成片,每至深秋,層林盡染,觀西山紅葉成為靜宜園的重要景觀。

6、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里,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儲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7、暢春園是清朝皇家園林,位於北京海淀區,圓明園南,北京大學西。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偉修建的“清華園”。園內有前湖、後湖、挹海堂、清雅亭、聽水音、花聚亭等山水建築。根據明朝筆記史料推測,該園佔地1200畝左右,被稱為“京師第一名園”。明朝滅亡後,園址荒廢。

8、圓明園,又稱為圓明三園、夏宮,是清朝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坐落在北京西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還有許多小園,分佈在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周圍。園中面積340多公頃,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一百五十餘景,有“萬園之園”之稱。

三山五園指的是什麼 三山五園指的是啥

1、三山是香山,萬壽山,玉泉山,五園是指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圓明園。

2、歷代王朝皆在此地營建行宮別苑。乾隆時為增加玉河水量以滿足京城用水需要,同時為防洪及發展西郊水稻生產,而大規模整治西山水系。

3、在全盛時期,自海淀鎮至香山,分佈著靜宜園、靜明園、清漪園、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暢春園、西花園、熙春園、鏡春園、淑春園、鳴鶴園、朗潤園、弘雅園等九十多處皇家離宮御苑與賜園,園林連綿二十餘里,蔚為壯觀。

簡述什麼是三山五園

三山五園是北京西郊一帶皇家行宮苑囿的總稱,是從康熙朝至乾隆朝陸續修建起來的。

一、三山五園簡述

1、三山五園是北京西郊一帶皇家行宮苑囿的總稱,是從康熙朝至乾隆朝陸續修建起來的。自遼、金以來,北京西郊即為風景名勝之區,西山以東層巒疊嶂,湖泊羅列,泉水充沛,山水襯映,具有江南水鄉的山水自然景觀。

2、乾隆時為增加玉河水量以滿足京城用水需要,同時為防洪及發展西郊水稻生產,而大規模整治西山水系。河湖水系的改善為進一步開拓西郊風景園林建設打下基礎。

3、三山五園始建於清康熙時期,興盛於乾隆時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焚燬。

二、三山五園名稱來源

三山:是指萬壽山、香山和玉泉山。五園:清漪園(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此外還有附近的暢春園和圓明園,統稱五園。

三山五園指的是什麼

三山五園是北京的一處著名園林景區,大家都知道因為北京的地理位置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在都很特殊。是中國腹地中心,歷代的王朝都城都選擇在北京立都建朝,北京現在就是名副其實的古都,遺留很多嘆為驚止的古建築古文化,而三山五園更是其中的代表。三山五園最早建立是在清朝年間,在康熙皇帝那一朝達到頂峰,康熙王朝大家都清楚是歷史上最繁華的朝代,所有的經濟以及建設達到了前朝歷代無法達到的高度。

三山五園地處山巒湖泊,當時的康熙帝為了解決京城整體的供水問題,開始大肆整改水利,西邊的環境正好符合,三山五園便在那個時候成形。三山是現在的香山、萬壽山、玉泉山,這三山再被開發出來的時候發現地理位置極佳,這裡就變成了皇家專用地,有修建避暑山莊、皇家寺廟等,有五園就是在三山基礎修建的5所連建行宮,有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圓明園這五園。但是在清朝末年八國聯軍闖入中國導致這些文化遺產變成了殘垣斷壁,這是國人最大的損失。

圓明園三山五園是什麼

圓明園含有三園: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

三山五園是北京皇家園林的總稱

三山:萬壽山,香山,玉泉山

五園:靜宜園,靜名園,圓明園,暢春園,頤和園

北京三山五園名稱分別是什麼

北京三山五園名稱分別是指萬壽山、香山、玉泉山、清漪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圓明園。三山五園是北京西郊一帶的皇家行宮苑囿的總稱,是從康熙朝至乾隆朝陸陸續續修建起來的。

三山五園“買賣街”循跡

香山買賣街復原圖

蘇州街店鋪

蘇州街

同樂園買賣街舊址

香山買賣街遺址

戶力平

2021年底,以 歷史 上“圓明園買賣街”為藍本的“拾光買賣街”開街了。

所謂“買賣街”,也稱“宮市”,是清代皇家園林中仿照民間街景興建的商業街。 歷史 上“三山五園”地區曾有過七條買賣街,分佈於暢春園、圓明園、靜宜園和頤和園。那這些買賣街具體位置何在?曾有怎樣的繁華?而今又有哪些遺蹟可尋呢?

歷史 溯源

買賣街與蘇州街有別 建築之格局有所不同

其實,所謂的“買賣街”,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業街,而是清代皇家園林中營造的一種特殊的世俗鬧市,也就是供皇帝和後宮妃嬪們感受民間生活而逛街行樂的場所。街上的店鋪、商號、茶肆、客棧大多依照民間井市的樣式構建,可謂應有盡有,使人真好像置身於繁華的井市之中。

通常將乾隆皇帝南巡,即乾隆十六年(1751年)前,以北方傳統市肆格局為主興建的商業街稱為“買賣街”。而將乾隆皇帝南巡後仿照江南蘇州市肆格局興建的商業街稱為“蘇州街”,也泛稱“買賣街”。

御園中為什麼要設買賣街呢?其說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因皇帝每次出行,老百姓都得迴避,店鋪關門,不見街市景緻。在皇家園林中設個買賣街,皇帝可以體會些民間鬧市的生活意趣;二是長期生活在禁苑的后妃宮眷、阿哥公主們幾乎與世隔絕,有了買賣街,他們才能有機會感受一下老百姓逛廟會、趕集市的樂趣。

蘇州街,即仿照江南姑蘇街市,在北京皇家園林中修建的街市。據考,蘇州街的原型是古代蘇州城西北部的山塘街。“三山五園”地區的蘇州街,均建於乾隆十六年,即弘曆下江南之後。

買賣街“開街”的時間並不固定,每次“開街”多是帝后駐蹕之時。開市時兩個太監抬著一面大銅鑼,沿街而行,一邊敲一邊喊“開市囉”,各家店鋪的“掌櫃子”聽到鑼聲立即“開門迎客”,繁鬧一時。“閉市”時則是太監抬著大銅鑼,再次沿街而行,一邊走一邊敲鑼喊“閉市囉”,“商家”聽到鑼聲及叫喊聲便紛紛“閉市打烊”。

嘉慶時期,由於財政不斷吃緊,嘉慶帝下旨罷去了“三山五園”中買賣街的商業活動。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焚燬圓明園等西郊御苑時,這些買賣街多被毀壞,此後逐漸消失。

暢春園

買賣街仿照江南市肆風格 蘇州街大致走向尚可尋找

北京清代皇家園林中最早設定的買賣街,當屬暢春園買賣街,其大致位置在今天海淀 體育 中心南部。按照清代暢春園復原圖所標註的範圍,我尋到當年暢春園南宮門所處的位置,但除了高樓大廈外,沒有任何蹤跡可尋。

暢春園是清廷入關後興建的第一座園林。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南巡歸來後,對江南景緻頗為青睞,故在西郊海淀鎮西北部明神宗外祖父李偉的清華園(非今清華大學之清華園)舊址上,仿江南山水景緻營建,歷時6年告竣,被譽為“京師第一名園”。

據清《日下舊聞考》記載:在暢春園西路北端“集鳳軒後河橋西為閘口門,閘口北設隨牆,小西門北一帶構延樓自西至東北角上下共八十有四楹”,其中包括雅玩齋等。從建築形式和名稱上推斷出這是一條典型的京城市井風格的街市店鋪。《暢春園史話》稱:“暢春園是1684年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歸來後啟建。其西路買賣街有玩芳齋、買賣街、無逸齋、菜園、關帝廟、娘娘廟、凝春堂、蕊珠院等景點。”因暢春園消失年代久遠,已無法考證這條買賣街的建築規模,甚至連大致的位置也無法確定。

由此沿北四環路東行不遠,便來到海淀橋。向南而行,便看到“蘇州街”的路標。查閱一下隨身攜帶的清末地圖,大致能看出位於暢春園南宮門外蘇州街的走向。

據《暢春園史話》記載:“(萬壽寺)之西路北設關門內有長衢列肆,北達暢春園為萬壽街,居人稱為蘇州街。”而《三山五園考略》則記載:“(萬壽寺)寺西城關為萬壽街,俗稱蘇州街,兩行列肆,全仿吳中(蘇州)。舊傳太后喜蘇州風景,建此仿之。”

由此可知,這條蘇州街建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是乾隆皇帝為崇慶皇太后慶祝七十壽辰而建,規模最大,原長三裡,到了乾隆末年已經擴充套件到十幾里長。建築風格上,是仿照江南市肆風格而建,所以稱“蘇州街”。“街市有酒樓、方亭、平臺、更樓、花臺、廟宇、村莊土房,山上種植松柏,並添築灰土牆九百丈,在萬壽寺西側設關門。”清代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魏之琇曾到此尋遊,並賦《蘇州街》詩:“樓館青紅百貨俱,水村山郭似姑蘇。小人近市真堪美,翻作人間大隱圖。”

嘉慶末年,萬壽寺廟會期間,皇帝准許鄉民在蘇州街自由設市,蘇州街由禁地逐漸變成公共市場,但部分建築尚存。咸豐十年這條蘇州街與圓明園等皇家御園一起被毀,此後沿著該街的大致走向形成一條鄉間大道。北起海淀鎮,南至萬壽寺,長十餘里。

我沿著蘇州街一路向南,只見街的東側為中關村西區的高樓大廈,西側有些臨街店鋪。不多時來到地鐵10號線蘇州街站,該站因地處蘇州街中段得名。沿著路標所指示的方向,繼續向南走,經過人民大學西門、萬泉莊橋,再向南不遠,便來到蘇州橋。這裡本稱三義廟,因修建三環路時在此建橋,且位於蘇州街故道上,故稱蘇州橋,地鐵16號線在此設蘇州橋站。

由此再向南,沿著西三環輔路而行,走了30多分鐘,便來到萬壽寺的西側,按史籍記載,這裡是當年蘇州街的南端。一路上走走停停,除了路口處可看到“蘇州街”路標外,當年蘇州街的景緻已無蹤跡。

圓明園

兩條買賣街均已無蹤 只有趣聞軼事在流傳

圓明園內曾有兩條買賣街,史籍中有所記載。

從圓明園遺址公園東南門入園,一路向北,走過一座石橋,便來到牡丹觀賞區,其北側是圓明三園之一的長春園含經堂。按照清代圓明園所繪製的地圖,我走到乾隆年間在含經堂東側所置買賣街的位置。

據《圓明園滄桑》記載:含經堂建築群於乾隆十二年(1747年)已大致建成。其街景是按照京城街市修建的,因弘曆第一次南巡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所以對江南姑蘇的街市景象還沒有直觀的瞭解,故當時修建的買賣街,沒有太多的姑蘇街市元素。

這條買賣街為單面長排臨水的鋪面房,東西走向,長約120米,有店鋪數十家,以小飯館居多,可謂是“小吃一條街”。據傳當時有飯鋪28家,其中含經堂東側的鋪面房共有10座40間,各具風味。

在此尋訪了十幾分鍾,沒有見到當年街市的遺蹟,於是向一位老人打探,沒想到老人竟對這個買賣街有所瞭解。原來他是圓明園東北面的正白旗人。他說含經堂買賣街就在眼前這個河堤西側,臨水而建。據傳,乾隆皇帝最喜歡逛這條買賣街,因為有許多御膳房裡沒有的民間風味小吃。而街上餐館掌櫃的和夥計都是開街前,臨時從京城裡各酒家選來的嗓門洪亮、口齒伶俐的角色充當。每當乾隆聖駕經過這裡,就能聽見“店小二”高聲報菜名兒、掌櫃的噼裡啪啦打算盤的聲音,盡顯生意興隆之景緻。道光年間買賣街逐漸荒廢,咸豐十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被焚燬,如今已無蹤跡。

道別了老人,我沿著林蔭路向西而行,繞過福海南側,再向北一轉,就來到圓明園同樂園舊址。這裡曾有一條買賣街,是“三山五園”中最早修建的蘇式商業街,因緊鄰同樂園而稱同樂園買賣街。

有學者考證,同樂園買賣街至遲在乾隆九年(1744年)的《圓明園四十景圖》上已經出現。也有學者考證,這條蘇州街建於乾隆二十六年以後,即乾隆南巡之後。《南巡祕記》記載:蘇州街“乃闢圓明園之東偏仿蘇杭列廛形式建築,為市街,以資買賣。每年新歲半月間,為尤盛,此園取名同樂,在福海之東,絕似蘇州觀前街及金陵三山街、杭州大街等處景象,其間肆廛鱗次櫛比”。《圓明園史略考》則稱:“(乾隆)二十六年春二月,帝奉太后西巡,幸五臺山。三月至正定閱兵,至平陽澱行獵還京師。……又於同樂園設買賣街。”

這條蘇州街主體為南北向,中間有河流過,河上架設雙木板踏跺橋,名雙橋,長街由此被分為雙橋南街和北街,向北延至舍衛城南則形成基本對稱的東西二街,共同組成街市格局。其中南北街總長超過130米,東西街則很短,但街巷為筆直的通衢。

該街一年只開三次,即元旦、端午、中秋三大節。開市時,各商店大門敞開,貨架櫥窗上擺滿了各種商品,門類齊全,琳琅滿目。由太監裝扮成店主、遊商、夥計、居民、驛卒、推車伕、挑夫、小販、攤主,以及說書的、耍雜技的藝人,划拳行令的酒鬼,喝茶聊天的文人,儼然如井市街景。

據傳有一年金秋,乾隆傳旨,八月十二日賜近臣在這條買賣街上的“聽雅軒”看承應戲《霓裳獻壽》。眾臣一聽就明白了,這哪兒是請我們聽戲呀,是讓我們進獻壽禮,因為八月十三日是乾隆的壽日,即“萬壽節”。到了八月十二日,眾臣早早來到戲樓,將自備的壽禮一一奉上,乾隆是龍顏大悅。

只可惜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焚燬圓明園時,這條蘇州街也隨之被毀。

在此尋訪,未見街市遺蹟,卻看到一塊路牌上寫著“同樂園買賣街”字樣。走進一看,上面以中英兩種文字簡單介紹了同樂園買賣街,還附有一幅清代同樂園買賣街景緻圖。按照路標所知,我來到這條買賣街北端的舍衛城舊址,但只有基址。此處也有一塊路牌,清晰地標註著買賣街所處的位置。於是向一位園林工人打探同樂園買賣街的具體位置,他說就在眼前這條南北走向道路偏西一點兒。

靜宜園

建築規模最小的買賣街 店鋪基址清晰可尋

靜宜園,即今香山公園,元明時已闢為宮苑,清代康熙皇帝在前朝舊行宮基礎上改建成香山行宮。乾隆皇帝即位後加以拓展,建成大大小小的園林景觀80餘處,並賜名“靜宜園”。

尋訪靜宜園買賣街,幸有一位在香山公園工作的朋友相伴。我們從東宮門入園,隨後向左而行,沿著山路走過靜翠湖、翠微亭,便走近香山寺。

朋友介紹說,靜宜園買賣街處於該寺山門前兩道牌樓之間,是西郊“三山五園”中建築規模最小的買賣街,長不足百米。街上設有山神廟、財神廟、龍王廟及福壽齋、馨遠齋、萬興號、鑑古齋、天馥齋、廣源號、萬順號等十多家商鋪。因地處山腳下,更有山村野趣,所以頗受乾隆皇帝的青睞,駐蹕靜宜園時,便令“開街”,隨後帶著嬪妃以“逛街”為樂。

據傳,有一天,乾隆皇帝帶著最疼愛的固倫和孝公主(十公主)來到買賣街。乾隆進了一家茶館,品茶觀景,公主走進一家古玩店,相中了一對瑪瑙手鐲,便花十兩銀子買了下來。不多時,乾隆與公主碰了面,看到她手上戴著的手鐲便問是什麼貨色、多少錢買的。公主如實說了。對珠寶玉器頗有研究的乾隆看了看手鐲,斷定這是假貨,便找到那家古玩店。“掌櫃的”一見聖上駕到,慌忙跪在了地上,說這對手鐲不是什麼瑪瑙,是三日之前在御園外花五紋銀買的一對普通玉手鐲,帶進來想在買賣街上賺幾個錢,沒想到被公主買走了。乾隆皇帝聞聽又氣又恨,厲聲呵道:“以次充好,欺客詐財,實屬可惡!”遂令人將太監假扮的這個“掌櫃”重打四十大板後轟出靜宜園。

可惜靜宜園於咸豐年間遭到英法聯軍浩劫,大部分建築被毀,買賣街也未能倖免,蕩然無存。

說話間,來到路邊豎立著的一處山石前,上刻“香山寺買賣街”幾個字,下面是文字介紹,再下面是買賣街復原圖,標註著每一家店鋪的名稱及山神廟、龍王廟的位置。

朋友介紹說,這是幾年前復建香山寺以後,按照 歷史 原貌,複製了這幅買賣街分佈圖,從中可以看出當年商鋪所處的具體位置及店鋪字號名稱。

由此往前,是一座高大的牌坊,上書“京師之冠”四個大字。朋友指著牌坊左右的一處處平臺介紹說,這些就是當年買賣街店鋪的基址,可以看出每個店鋪面積的大小。

穿過牌坊,多處店鋪的基址清晰可見。其中一處基址旁的石頭上刻著“慶春樓遺址”幾個字。另外兩塊石頭上刻著“山神廟”和“龍王廟”,不用說,因是兩處廟宇所處的位置。

朋友還介紹說,而今香山公園東宮門外仍有稱“買賣街”的街巷,長約一里,是從靜宜園內“買賣街”演化而來,形成於時期,為香山兩條文化街之一。

頤和園

後溪河蘇州街得以復建

萬字河蘇州街舊址可尋

頤和園,初稱“清漪園”,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被英法聯軍焚燬。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稱“頤和園”。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1902年大體恢復修建了主要建築。

清漪園時期有兩條蘇州街。一條位於萬壽山後河兩岸,全名為萬壽買賣街鋪面房,也稱萬壽買賣街、後溪河蘇州街,俗稱蘇州街。一條位於萬壽山西麓石舫北側,稱西所買賣街或萬字河蘇州街,又稱小蘇州街。

從頤和園北宮門入園,前行幾十米,是一座三孔石橋。站在石上向左右觀看,蘇州街的景緻盡收眼底。

這條買賣街以正對北宮門的三孔石橋為中心,橫貫東西,是一條模仿蘇州水鄉城鎮建造的“兩河夾一街”形式的宮廷商肆,長約270米,曲折蜿蜒的湖兩岸上,70餘座200餘間鋪面鱗次櫛比,以河當街、以岸做市,別有景緻。

該街從乾隆時建成,存在了近百年時間。咸豐十年所有鋪面建築都被英法聯軍焚燬,留下的只是頹垣斷壁。光緒年間曾兩次修復御園,但因財力不足沒有修復。一直到1983年,以恢復清漪園時期景觀為目的,歷時4年進行復建,大致恢復了清代的建築格局。1990年9月對外開放。

從售票處進入蘇州街,我沿著西南側蜿蜒的湖岸,按順時針方向而行。第一家店鋪名為蘭馨樓,由此向西,依次為恆升號、集錦樓、怡古齋、登雲齋、細香鋪、瓷器店、吐雲號等店鋪。

行至最西段,走過一座吊橋,來到河的北側,第一家店鋪名為恆泰號,由此向東,依次為官車鋪、輻輳號、川菜鋪、百味館、元吉樓等。

從石橋下穿過,來到河的東北側,第一家店鋪名為玩古齋,由此向東,依次為妙化齋、織布所、如雲號、菸袋鋪、皮貨莊等。轉到東北角,再往東走,有風箏鋪、老針鋪、三義厚、日升號等。走過一座吊橋,就來到河的東南側,有音器鋪、同順和、顏料鋪、集彩齋、糖點鋪、採芝樓等店鋪。

在蘇州街上走了一大圈,最吸引我的是古色古香的字號牌匾和楹聯,頗有藝術性。而與幾位“掌櫃子”攀談中,瞭解了不少有關這條買賣街的軼聞趣事。

離開後溪河蘇州街,我向西而行,前去探尋位於萬壽山西麓的萬字河蘇州街。

半個小時之後,我來到石舫北側,這裡西臨萬字河和西所,乾隆年間仿照江南水街的形式,以“前街後河”佈局,興建了一條買賣街,又稱小蘇州街。其規模雖比不上北宮門內後溪河買賣街,但其以西山、西堤秀色為背景,也算得上獨得奇妙。

該街曾有店鋪20餘家,據傳乾隆皇帝乘龍舟暢遊昆明湖後,便到此逛街。可惜這條商業街於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燬。慈禧重修御園時因財力不足僅修復了個別建築,這條買賣街沒有復建。

尋遊於此,雖已沒了昔日街市的景象,但仔細觀察,會發現其東側仍有店鋪的景緻,像是在舊基址上興建的,附近還留有五聖祠、延清賞樓、小有天、斜門殿、穿堂殿、宿雲簷、大船塢等建築。

供圖/戶力平

關於園明園的資料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也叫圓明三園。[1] 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有“萬園之園”之稱。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來這裡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也稱“夏宮”.

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康熙48年),最初是康熙賜給胤禛的。1722年雍正即位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儲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皇帝在位期間除對圓明園進行區域性增建、改建之外,還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併入了萬春園。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朝,對綺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

圓明園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正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這兩個強盜一個叫英吉利,一個叫法蘭西.

滿族生活在東北黑龍江流域。17世紀中葉,奪取中國政權,建立了清朝,由於清朝統治者入關以前在東北過著遊牧生活,氣候涼爽。入關後,他們對北京盛夏乾燥炎熱的氣候很不適應。清朝皇帝感到那裡呆板憋悶,特別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發生過火災後,為了防火,砌了高高的宮牆。[2] 皇宮裡院院相套,再加上溪溝水流過於平緩,幾乎成了死水,這使得皇帝們有些厭倦深囿高牆的宮廷生活。於是,從康熙初年,便開始修建園林,這種修建工程延續了二百多年。[2]

國恥(4張)

北京的西郊,有連綿不斷的西山秀峰:玉泉山、萬壽山、萬泉莊、北海等

圓明園景點(20張)

多種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窪處匯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東順山勢注入昆明湖,成為西郊最大的水面。這裡開墾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風景區。早在遼代,封建帝王就選中這裡建造了玉泉山行宮,到了明代,這裡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遊人,於是一些達官貴人就佔據田園營建別墅,大片土地被一塊塊佔去。到了明萬曆年間,明皇親武清侯李偉在這裡大興土木,首先建造了規模巨集偉,號稱“京國第一名園”的清華園(故址在北京大學西牆外)。嗣後米萬鍾又在清華園東牆外導引湖水,闢治了幽雅秀麗的“勺園”,取“海淀一勺”的意思。空曠郊野,出現了亭臺樓榭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成為京郊名噪一時的園林薈集之地。到了清朝,皇帝也同樣看中了西郊這塊絕好的造園之地。開始大規模地興建園林。[2]

圓明園的位置在掛甲屯的北面,距暢春園約一里多路,即今北京大學的北邊,清華大學以西。康熙時代的圓明園,裡面有前湖、後湖等,其內建有“牡丹臺”、“天然圖畫”等園景。當圓明園還是一座藩賜園的時候,規模是不能超過皇帝的暢春園的,所以建景不多,名聲也不大,遠遠比不上暢春園。可後來隨著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太平盛世到來,在其60多年陸續擴建中,終於成為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巨集偉的皇家園林。[2]

圓明園的總設計師名叫雷金玉,他是在修建紫禁城時被康熙看中但在實際建造中大多還是皇帝的看法,不論是康熙、雍正還是乾隆都親自指導,因此雷金玉異常欣喜。並創造了“燙板”的模型方法。而卻被咸豐毀於一旦。[2]

建設時期

圓明園主要興建於康熙末年和雍正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將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里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3]

”圓明園“,這一名稱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康熙皇帝御書三字匾牌,就懸掛在圓明殿的門上方。對這個"圓明"雍正皇帝有個解釋,說“圓明”二字的含義是: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人也。”意思是說,“圓”是指個人品質階級的理想標準。[4-5]

雍正二年(1724年),圓明園的擴建工程正式開始。這年正月,雍正帝奏準由內務府派員前往熱河圍場一帶採伐林木。自此之後,凡大內、西苑及三山五園營建所用木料,大部分來自圍場。雍正三年(1725年)7月,內務府再委派商人於長生採辦圓明園所需石料。雍正帝有硃批雲:“於長生備石之事稍有耽擱,即將其議罪。”可以看出他建園的急迫心情。[5]

雍正時期的圓明園擴建工程大體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將中軸線向南延伸,在賜園的南面修建宮廷區,嚴格仿照紫禁城中軸對稱的形式,包括新闢的大宮門,還有左右外朝房和內閣各府各衙門的值房,這裡日後成為皇帝在圓明園主政的主要建築群。第二部分,將原賜園向北、東、西三面拓展,構建曲水島渚,增設亭榭樓閣,這部分構成了後來乾隆帝御題“四十景”的主體(其中至少有三十三景於雍正在位期間完工)。第三部分,修建福海及其周圍配置的建築組群。[5]

擴建後的圓明園,佔地面積達到3000畝左右。每個景區內,既有莊嚴巨集偉的宮殿,也有使人感覺輕鬆靈巧的樓閣亭臺與迴廊曲橋,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點綴其中。在雍正朝時期,圓明園的格局基本完成。[5]

鼎盛時期

乾隆帝繼位後,在圓明園內調整了園林的景觀,增添

圓 明 園 鳥 瞰[6]

了建築組群,並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這三座園林,均屬於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圓明三園。

清朝中期在園內相繼又有多處增建和改建。該園的主要園林風景群,有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7] 以及紫碧山房、藻園、若帆之閣、文源閣等處。當時懸掛匾額的主要園林建築約達600座,實為古今中外皇家園林之冠。[3]

綺春園

綺春園早期曾是清怡親王允祥的與御賜花園,名為“交輝園”。到乾隆中期該園又改賜給大學士傅恆,易名“春和園”。乾隆三

遠贏觀復原圖

十四年(1769)春和園歸入圓明園,正式定名為“綺春園”。那時的範圍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慶四年和十六年,該園的西部又先後並進來兩處賜園,一是成親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莊敬和碩公主的含暉園。經大規模修繕和改建、增建之後,該園始具千畝規模,成為清帝園居的主要園林之一。至此,圓明三園處於全盛時期。嘉慶先有“綺春園三十景”詩,後又陸續新成20多景,當時比較著名的園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齋、涵秋館、生冬室、四宜書屋、春澤齋、鳳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煙雨樓、含暉樓、澄心堂、暢和堂、湛清軒、招涼榭、凌虛亭等近30處。懸掛匾額的園林建築有百餘座。綺春園宮門,建成於嘉慶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圓明園大宮門和長春園二宮門晚建半個多世紀,亦稱“新宮門”,一直沿用下來。自道光初年起,該園東路的敷春堂一帶經改建後,作為奉養皇太后的地方;但園西路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豐皇帝的園居範圍。該園1860年被毀後,在同治年間試圖重修時,改稱萬春園。[3]

長春園

長春園南部以大型的水景為主體,整體佈置疏朗開朗,疏密得當。園門為

圓明園全景[8]

長春園宮門,五楹,門外左右各有銅麒麟一隻(現僅存一隻,陳列於頤和園仁壽殿前)。其南建影壁一座。入門為澹懷堂,九楹,捲棚歇山頂,前有月臺丹陛,東西配殿五楹。正殿之北為河岸,建方亭一座,有廊與正殿相通。亭西為長春橋,十孔。過橋向北,經山口,即為園核心心建築——含經堂建築群。含經堂前設牌樓三座,兩面為八字影壁。入門為五楹含經堂,是乾隆帝吟經之所。再北為淳化軒(圓明三園中最巨集大的建築,有《淳化閣帖》摹版),蘊真齋。出後門為“得勝蓋”敞廳,乾隆二十四年,乾隆帝在此獲知平定大小和卓之役而建為紀念。此外還有涵光室、理心樓、味腴書屋。東牆外買賣街等建築。含經堂建築群規模富麗巨集大,佈局參考紫禁城寧壽宮,是乾隆計劃退位後常居的住所。

含經堂西為思永齋,建工字殿十七楹。思永齋前建小有天園。思永齋北為海嶽開襟,是湖面上建造的雙層圓形石臺,上有殿宇三層。海嶽開襟之東隔水為仙人承露臺,臺南為茜園,以石取勝,建有茜園八景。乾隆帝自杭州運來的南宋德壽宮遺石“青蓮朵”亦陳列於此。含經堂之東為玉玲瓏館、鶴安齋、映清齋、茹園、鑑園等景點,園東北角為獅子林(仿蘇州獅子林),園北有法慧寺、多寶琉璃塔、寶相寺、澤蘭堂等建築。再北即為西洋樓景區。

長春園西洋樓景區

清帝為了追求多方面的樂趣,在長春園北界還引進了一區歐式園林建築,俗稱“西洋樓”,由諧奇趣、線法橋、萬花陣、養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和線法牆等十餘個建築和庭園組成。於乾隆十二年(1747年)開始籌劃,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傳教士郎世寧、蔣友仁、王致誠等設計指導,中國匠師建造。建築形式是歐洲文藝復興後期“巴洛克”風格,造園形式為“勒諾特”風格。但在造園和建築裝飾方面也吸取了中國不少傳統手法。建築材料多用漢白玉石,石面精雕細刻,屋頂覆琉璃瓦。西洋樓的主體,其實就是人工噴泉,時稱“水法”。特點是數量多、氣勢大、構思奇恃。主要形成諧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處大型噴泉群。[3]

西洋樓景區整個佔地面積不起過圓明三園總佔地面積的百分之二,只是一個很小的區域性而已。但它卻是成片仿建歐式園林的一次成功嘗試。這在東西方園林交流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曾在歐洲引起強烈反響。一位目睹過它的西歐傳教士讚譽西洋樓:集美景佳趣於一處,凡人們所能幻想到的、巨集偉而奇特的噴泉應有盡有,其中最大者,可以與凡爾賽宮及聖克堂的噴泉並駕齊驅。這位傳教士的結論是:圓明園者,中國之凡爾賽宮。[9] [3]

遭遇浩劫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在沙皇和美國的支援配合下,聯合發動了新的侵華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1860年10月6日傍晚,侵略軍闖入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儘快接受議和條件,英、法聯軍洗劫兩天後,向城內開進。[9]

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法軍司令孟託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崙三世),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夥衝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9]

圓明園可搶的東西實在太多。據一個英軍目擊者稱,在整個法軍營帳內滿堆著很多裝潢異常華麗的各色鐘錶,在士兵的帳篷周圍,到處都是綢緞和刺繡品。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國二等帶兵官,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9]

英法侵略者究竟搶走了圓明園多少寶物,由於園內的陳設什物

長春園遠贏觀遺址(20張)

及其帳目都一併被搶毀一空,所以已永遠無法說清。以下資料或許可藉以管中窺豹。清室史料表明,圓明園內當時僅陳列和庫存的歐洲各式大小鐘表即達441件,劫後倖存的只有一件大鐘。事後查繳被土匪搶走和侵略軍“委棄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達1197件,這充其量只不過是園內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據當時《泰晤士報》一則通訊稱:“據估計,被劫掠和被破壞的財產,總值超過600萬鎊”。實際上,被英法侵略軍搶走和破壞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實屬無價之寶。這摧殘人類文化的滔天大罪,實在令人髮指!

據參與的目擊過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記者描述:

軍官和士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攫取財寶,從四面八方湧進圓明園,縱情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他們為了搶奪財寶,互相毆打,甚至發生過械鬥。因為園內珍寶太多,他們一時不知該拿何物為好,有的搬走景泰藍瓷瓶,有的貪戀繡花長袍,有的挑選高階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鐘。有的揹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往外衣寬大的口袋裡裝進金條和金葉;有的半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裡放滿了紅藍寶石、珍珠和水晶石等珠寶;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有一處廂房裡有堆積如山的高階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個英官從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廟裡掠得一個金佛像,可值1200英鎊。一個法官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物。法軍總司令孟託邦的兒子掠得的財寶可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輛馬車。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軍二等帶兵官,一次即從園內竊得二座金佛塔(均為三層,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寶,找了7名壯夫替他搬運回軍營。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被他們糟踏了的東西更不計其數。有幾間房子充滿綢緞服裝,衣服被從箱子拖出來扔了一地,人走進屋裡,幾乎可遮沒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傢俱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燭臺開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

當1860年10月9日,法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的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瘡痍。[9]

1860年10月11日英軍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英國全權代表詹姆士·布魯斯以清曾將巴夏禮等囚於圓明園為藉口,將焚燬圓明園列入議和先決條件。命令米切爾中將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餘人直趨圓明園,縱火焚燒。這場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9]

藍麗娜國畫《圓明園》[10]

正當清對侵略者屈膝退讓,答應接受全部“議和”條件,擇日簽約時,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格蘭特,為了給其侵華行為留下“赫然嚴厲”的印象,使清“惕然震驚”,竟藉口其清逮捕公使和劣待戰俘,悍然下令火燒圓明園。[9]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軍衝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天三夜不滅,煙雲籠罩北京城,久久不散。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傑作被一齊付之一炬。事後據清室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築倖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几案均盡遭劫掠。自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也遭到焚燬。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英國侵略軍燒燬安佑宮時,因他們來得突然,主事太監又反鎖著安佑宮的大門,所以,當時有太監、宮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燒死在安佑宮。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的暴行。[9]

圓明園的滄桑[11]

圓明園陷入一片火海的時候,額爾金得意忘形地宣稱:“此舉將使中國與歐洲惕然震驚,其效遠非萬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這種行徑看作了不起的業績,而全世界的正直人們卻為這野蠻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洗劫,另一個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著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這段話代表著千百萬正直人的心聲。[9]

火燒圓明園,這是人們說慣了的一個提法。其實,火燒圓明園的真正概念,不僅是火燒圓明園,而是火燒京西皇家三山五園。焚燬的範圍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 這三山五園是: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9]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本意是將其夷為平地,但是由於圓明園的面積太大,景點分散,而且水域遼闊,一些偏僻之處和水中景點倖免於難。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園內尚存有建築13處。如,圓明園的蓬萊瑤臺、武陵春色、藏舟塢,萬春園的大宮門、正覺寺等。 [9]

當圓明園還在熊熊燃燒之時,奉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忻全部承諾了侵略者的一切條件。不久即分別與英、法、俄諸國交換了《天津條約》文字,簽訂了《北京條約》。[9]

徹底毀滅

當英法聯軍的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夥衝上前去搶劫,惡狼般地吞噬著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時[9] ,就有無數的土匪參與了打劫。能拿走的統統拿走,拿不動的用車或者牲口拉,實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壞!那群沒人性的英法聯軍選擇最貴重的東西搶劫,土匪掠奪剩餘的精華,小民則撿拾委棄於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園太監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錢物品很快被搜淨了,有人又把希望寄託在散落、埋沒於塵土中的細碎寶物上,他們操起掃帚和簸箕,在園中道路上飛沙揚塵,守園的太監官兵將他們稱為“篩土賊”,時有諺曰:“篩土,篩土,一輩子不受苦”。[12]

同治年間(1862年——1875年),同治帝準備修復

圓明園舍衛城遺址

圓明園,供慈禧太后居住。曾試圖擇要重修。當時擬修範圍為20餘處共3000多間殿宇,主要集中在圓明園前朝區、後湖區和西部、北部一帶,以及萬春園宮門區、敷春堂口清夏堂等處。但開工不到10個月因財力枯竭停修。此後,慈禧太后雖然修了頤和園,但並未完全放棄修復圓明園。

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西郊諸園再遭劫掠。這一次,清對圓明園已完全失去了控制,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已不再滿足於搶劫洋人劫餘的財富,他們把園內火劫之餘的零星分散的建築、木橋的柱子、樁子鋸斷,用大繩拉倒,園內大小樹木也被濫伐殆盡。當時清河鎮上木材堆積如山,交易繁忙,而園內則炭廠林立,樹枝、樹根全被燒成木炭。[12] 使圓明園的建築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

此外也有一部分圓明園遺物被安放於公共場所,如長春園門銅麒麟、安佑宮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後於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頤和園;安佑宮華表、石麒麟、西洋樓線法橋和翻尾石魚、梅石碑、蒔花碑、文源閣碑被分別移至燕京大學和北京圖書館舊館;蘭亭碑和“青蓮朵”等珍貴太湖石於1915年移往中山公園;長春園大東門石獅子及基座移至正陽門和新華門。西洋樓遺址的漢白玉及磚瓦也多被軍閥官僚運走,或被各家石作坊買去,就地改刻為其他石料。1928年大水法遺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綏遠陣亡將士碑。日佔時期,園內部分遺址在“獎勵農業”的口號下被平山填湖,改為水田。[9]

其後,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巧取豪奪,初期走馬燈一樣更迭的軍閥,都把圓明園作為取之不盡的建築材料場,溥儀時期的檔案留下了不少無奈的記錄:“軍人押車每日10餘大車拉運園中太湖石。”實際上,拆賣的情況遠比檔案中記載的嚴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圓明園屬鳴春園與鏡春園的木材,王懷慶拆毀園中安佑宮大牆及西洋樓石料。從此,圓明園廢墟凡能作建築材料的東西,從地面的方磚、屋瓦、牆磚、石條,及地下的木釘、木樁、銅管道等全被搜淨,斷斷續續拉了20多年!後人稱此為圓明園火劫之後的“石劫”。[9] [12]

至此,圓明園已經過了火劫、木劫和石劫,圓明園建築、林木、磚石皆已蕩然無存.宣統末年,當地旗人已在園內的宮殿舊址上築屋,昔日的皇家園林麥壠相望。1940年以後的日寇佔領時期,北京糧食緊張,於是獎勵開荒。從這時起,農戶陸續入園平山填湖,開田種稻。圓明園這處在清初盛世歷經150餘年苦心經營的湖山之勝,面目全非。[9] [12]

遺址保護及整修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先後將其列為公園用地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徵收了園內旱地、進行了大規模植樹綠化。在十年中,遺址雖然遭到過

圓明園風景(20張)

一些破壞,但它畢竟被保住了:整個圓明園的水系山形和萬園之園的園林格局依然存在,近半數的土地成為綠化地帶。十幾萬株樹木蔚然成林,多數建築基址尚可找到,數十處假山疊石仍然可見,西洋樓遺址的石雕殘跡頗引人注目。[9] [13]

1976年正式成立圓明園管理處之後,遺址保護、園林綠化有明顯進展,西洋樓一帶得到區域性清理和整理,整個遺址東半部的園林道路、園杯設施從無到有,逐年有所改善,來園憑弔遊覽者有大幅度增加,圓明園園史展覽館,自1979年11月舉辦,其中十分之一為中國小生參觀。[9]

1983年,經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明確把圓明園規劃為遺址公園。同年,北京市撥出專款,修復了長春園的東北南三面2300米虎皮石圍牆。在北京市和海淀區及圓明園學會等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援下,1984年9月圓明園管理處與海淀鄉園內農民實現了聯合,採取民

圓明園遺韻(7張)

辦公助形式,依靠社會備方面力量,共同開發建設遺址公園。從而使遺址保護整修工作邁出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首期工程是整修福海,1984年12月1日破土動工,歷時7個月蓄水放船。1985年孟冬接著整修綺春園山形水系,至次年初夏完成。這兩期工程均以挖湖補山為主,並修建園路橋涵和園林服務設施,清整古建基址,進行綠化美化。兩年動土方40萬立方米,使ll0公頃範圍的山形水系基本恢復原貌,其中水面55公頃。福海中心蓬島瑤臺東島的"瀛海仙山"亭和西島庭院,綺春園的新宮門,以及西洋樓的歐式迷宮(萬花陣),均已在原址按照原樣修復。後又經兩年整修提高,遺址公園初具規模,於1988年6月29日,正式向社會售票開放。園內遊人已超過1000萬。[9] [13]

由國家與園內農合建園這一形式,經數年過渡,全面開闢遺址公園的

圓明園之長春園(15張)

條件漸趨成熟。按照首都建設總體規劃的要求,為加快遺址公園建設步伐,於1990年和1993年分兩批正式辦理了遺址公園全部佔地的徵用手續,將園內原以土地謀生的農民轉為非農業人口,並安置其勞動力從事園林建設。這就為在圓明三園範圍內全面建設遺址公園、保護文物古蹟創造了全新的條件。爭取恢復原樣。[9]

2002年12月13日,北京圓明園正覺寺修繕工程正式招標。正覺寺曾是清代皇室成員的御用佛寺,由於地處綺春園牆外,才成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唯一倖免的古建築。此次修繕的範圍包括山門、文殊亭、東西五佛殿、東西配殿、西轉角房等,修繕面積共計990平方米,2003年10月1日前完成。[13]

圓明園

2園林特色編輯

概況

圓明園佔地350多公頃,其中水面面積約140公頃,圓明園的陸上建築面積比故宮還多一萬平方米,水域面積又等於一個頤和園,總面積等於8.5個紫禁城。[14-15]

圓明園周圍連綿10公里,由圓明園、綺春園、長春園組成,而以圓明園最大,故統 稱圓明園(亦稱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屬園,分佈在圓明園的東、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靜明園、清漪園(後來的頤和園就是在此基礎上建造起來的)等,全園面積合計5000多畝。[3]

圓明園不僅彙集了江南若干名園勝景,還創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園林建築,集當時古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園中有金碧輝煌的宮殿,有玲瓏剔透的樓閣亭臺;有象徵熱鬧街市 的“買賣街”,有象徵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蘇州獅子林的風景名勝;還有仿照古代詩人、畫家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等。可以說,圓明園是中國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人民建築藝術和文化的典範。不僅如此,圓明園內還珍藏了無數的各種式樣的無價之寶,極為 罕見的歷史典籍和豐富珍貴的歷史文物,如歷代書畫、金銀珠寶、宋元瓷器等,堪稱人類文化的寶庫之一,也可以這樣說,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館。[1]

水主題元素

圓明園的園林造景多以水為主題,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圓明園後湖景區,環繞後湖構築九個小島,是全國疆域《禹貢》“九州”之象徵。各個島上建置

圓明園

的小園或風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頗有登岳陽樓一覽洞庭湖之勝概,“垂虹駕湖,婉蜒百尺,修欄夾翼,中為廣亭。紋倒影,滉漾楣檻間,凌空俯瞰,一碧萬頃”。西岸的坦坦蕩蕩,酷似杭州玉泉觀魚,俗稱金魚池"鑿池為魚樂國,池周舍下,錦鱗數千頭。"圓明園西部的萬方安和,房屋建於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涼,遙望彼岸奇花纈若綺繡。雍正皇帝喜歡在此居住。圓明園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澤)水法引水入室,轉動風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風群籟動,山鳥一聲鳴。”乾隆皇帝喜歡在此消暑。長春園西湖中的海嶽開襟,在白玉石圓形巨臺上建有三層殿宇,遠遠望去好似海市蜃樓一般。[16]

京西尋勝:香山、北京植物園、櫻桃溝,150多萬株植物的專類園

香山公園是世界知名的風景區。從金代起這裡就營建了皇家寺廟。清代的乾隆帝更是在這裡大修園林,取名“靜宜園”,成為西郊皇家苑囿“三山”(香山、萬壽山、玉泉山)“五園”(一種說法是靜宜園、靜明園、清漪園、暢春園和圓明園,清漪園後來改名頤和園)中的一山一園。

這“三山五園”中,除了暢春園大部分已經改為北京大學的住宅區,靜明園和其中的玉泉山不對公眾開放外,香山(靜宜園)、顧和園(含萬壽山)和圓明園都是北京最負盛名的景點。也正因為如此,年年有大量遊客前往香山,在春季的觀花時節和秋末的觀紅葉時節,園裡更是被擠得水洩不通。

要親近大自然,香山多數時候可不是個好地方。相比之下,和香山離得不遠的北京植物園要好多了。

1956年正式成立的北京植物園,主體位於“小西山”腳下的一片臺地,曾經是南辛村等幾個村莊的農田。從頤和園到香山的香山路穿園而過,把園區分隔成路北的“北植”和路南的“南植”兩部分。

“北植”面積較大,達400公頃,包含有臥佛寺、櫻桃溝、黃葉村(曹雪芹紀念館)、梁啟超墓等知名景點,又栽培了眾多的園藝植物,適合所有公眾參觀;

“南植”面積較小,不到100公頃,主要供科學研究之用,適合有植物學專業知識的公眾參觀。

北京植物園有好幾個大門,其中位於香山路上的植物園正門和臥佛寺景區正門是最顯著的。從臥佛寺景區正門入內,只見一條寬闊的大道近乎筆直地向北,直通臥佛寺前門。

路兩邊分佈著月季園、碧桃園、牡丹園、丁香園、海園、宿根花卉園、木蘭園等眾多的專類園,再加上位於園內其他地方的梅園、集秀園(竹園)等,基本涵蓋了中國北方最廣泛種植的主要園藝植物。

在這條大道中段是一個廣場,廣場北邊2000年正式開放的展覽溫室“萬生苑”。“萬生苑”佔地面積6500平方米,栽植了眾多的熱帶植物,足以讓北方遊客在此一睹南國風光。

在北京植物園中還有面積很大的樹木專類園,引種栽培了槭樹、白蠟樹、楊柳、鬆杉等許多園林樹種。把所有這些栽的植物合計起來,北京植物園總共種植了1萬多個品種、150多萬株植物,不愧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植物園。

從臥佛寺向西,經過集秀園,就到達櫻桃溝。根據功能的不同,北京植物園可以分為植物展覽區、科研區、名勝古蹟區和自然保護區四個部分,櫻桃溝是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它本是“小西山”的一道溝谷,因從明代起在此種植了眾多的櫻桃樹而得名。

溝中原有山泉潺潺流淌,但是由於地下水位下降,從20世紀90年代起山泉即已枯竭,景區只得抽水回灌,營造出人工的“山泉”。

溝中還修建了寬大的棧道,多少降低了周邊風景的自然性。儘管如此,這裡仍不失為一處充滿野趣的景點。

在櫻桃溝溝口,是一片繁茂的水杉林。看上去這片高大的水杉林似乎得有上百年的 歷史 ,但實際上是1975年才栽培在這裡的。

不僅如此,在櫻桃溝中還能見到不少低海拔山區陰溼處的植物,蠍子草就是其一。

這種草在香山上也有大量生長,葉子邊緣有粗大的牙齒,看上去就有點令人生畏。如果不慎接觸到它莖葉上的螫毛,就會被螫毛裡所含的汁液蜇到,敏感的人立刻會起紅疹,並感到刺痛。這也是它得名“蠍子草”的原因。

#北京生態地圖#

【延伸閱讀】請點選:

華夏土著變“海歸”,北京南苑麋鹿苑,演繹麋鹿失而復得傳奇故事

滄桑遺址煥生機, 歷史 文化名園圓明園,北京海淀區生態變遷的縮影

盤山公路修到妙峰山頂,為何還有很多人徒步上山?原來跟慈禧相關

長城與古鎮結合的完美風景:一步三眼井兩步三座廟琉璃影壁靠大道

標籤: 五園 三山 主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3lg1y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