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描寫鳥叫聲的優美句子 怎麼寫鳥鳴生動形象

描寫鳥叫聲的優美句子 怎麼寫鳥鳴生動形象

1.描寫鳥叫聲的優美句子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怎麼寫鳥鳴生動形象 描寫鳥叫聲的優美句子

《詩經•周南•關雎》關關:雌雄二鳥相互和答的鳴聲。雎(jū)鳩(jiū):水鳥,喜捕食魚類,雌雄的情意專一。

洲:水中陸地。這是《詩經》第一篇作品的起句。

寫雎鳩和鳴。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詩經•鄭風•風雨》晦:昏暗。已:止。

由於風雨交加,天昏地暗,雄雞以為天還未亮,仍啼叫不住。後人往往比喻為黑暗中的呼聲不絕。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 《詩經•邶風•燕燕》頡(xié):上飛。

頏(háng):下飛。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

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詩經•小雅•伐木》丁丁:伐木之聲。

嚶嚶:鳥和鳴之聲。幽:深。

遷:升。喬:高。

以伐木起興,描寫鳥兒飛遷求伴。詩句被後人用於對求友、求上進、求寓所、求升遷的祝賀和鼓勵。

“喬遷”一詞源於此。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

《詩經•小雅•鶴鳴》九皋(gāo):很深的沼澤。寫深澤的鶴聲可直衝上天,比喻正義之聲是掩蓋不住的。

●王雎鼓翼,鶬鶊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 漢•張衡《歸田賦》王雎(jū):鳥名,雎鳩。

鶬鶊:黃鶯。頡頏(xié háng):鳥兒上下翻飛的樣子。

關關嚶嚶:鳥的鳴聲。生動地描繪了雎鳩和黃鶯飛翔的動態和悲鳴的聲音。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三國•魏•曹操《短歌行》匝(zá):周,圈。

依:棲、攀。寫良禽擇木而棲,比喻賢人良才當擇主而事。

體現作者渴望招賢納士,以實現統一天下的偉大抱負。 ●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晉•陶淵明《讀山海經》欣:高興。託:依託、棲宿。

廬:茅廬、住所。以鳥之愛巢,比己之愛廬,表現田園生活的閒適。

●望雲慚高鳥,臨水愧游魚。 晉•陶淵明《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一首》仰望和俯視禽魚,自己感到慚愧。

當官要違反自己的意願,而鳥魚卻能自由自在地生活,這反映了詩人歸隱思想。 ●早知半路應相失,不如從來本獨飛。

南朝•樑•蕭綱《夜望單飛雁》應:會。這是孤雁在總結生活經驗,認為應求其獨立,頗有哲理。

●雨雪霏霏雀勞利,長觜飽滿短觜飢。 南朝•樑•《雀勞利歌辭》霏霏:大而密的樣子。

勞利:覓食的噪聲。觜:即“嘴”。

比喻在困難的環境下,有權勢、會鑽營的人可飽腹肥腸;反之則挨凍受餓。 ●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

北朝•北周•庚信《春賦》囀:鳥的啼鳴聲。用鳥囀和花飛來傳達春天的資訊,形象生動。

●願逐三秋雁,年年一度秋。 唐•盧照鄰《昭君怨》逐:追逐、跟隨。

一度秋:一年一度的秋歸。極言昭君因見雁飛而思鄉的強烈感情。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唐•駱賓王《詠鵝》項:指鵝的長頸。全詩僅十多個字,已把鵝群戲水時的神態聲色都逼真地描繪出來。

●高飛憑力致,巧囀任天姿。 唐•祖詠《汝墳秋同仙州王長史翰聞百舌鳥》致:達到。

囀:鳥的啼鳴聲。任:聽任。

天姿:天資。捕捉人們不經意的鳥雀飛囀的自然現象,暗寓事業的成功有賴於實踐和天資相結合的深邃的道理。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唐•王維《送梓州李使君》壑(hè):山溝。

杜鵑:鳥名。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唐•王維《積雨輞川莊作》漠漠:密佈的樣子。陰陰:幽暗的樣子。

囀:啼唱。寫久雨後的鄉村自然景色,廣闊無際的水田上邊,白鷺展翅飛翔;濃廕庇日的夏林深處,黃鸝宛轉歌唱。

形象生動,色彩鮮明,對偶工整。 ●入春解作千般語,拂曙能先百鳥啼。

唐•王維《聽百舌鳥》千般語:各種鳴叫。拂曙:拂曉。

●孤飛一片雪,百里見秋毫。 唐•李白《觀放白鷹》秋毫:禽鳥在秋天長出的新的細毛。

形容在一片清白之中最易明察,哪怕是最微小的事物。這兩句也可視為某種藝術表現手法。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唐•杜甫《秋興八首》碧梧:梧桐。

地面上可見鸚鵡啄剩的米粒,梧桐上可見棲息的鳳凰。形容當時長安物產的豐盛,景物的美麗。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唐•杜甫《絕句》寫春日田野風光。

富有生機活力,動態逼真;黃、綠、白、青相間,色彩鮮明。 ●高堂見生鶻,颯爽動秋骨。

唐•杜甫《畫鶻行》鶻(hú):鳥名,隼屬動物的舊稱。青黑色,多鳴叫。

秋骨:鶻至秋而善擊。此以英姿颯爽的生鶻,以引起下文對畫鶻的描寫。

●願分竹實及螻蟻,盡使鴟梟相怒號。 唐•杜甫《朱鳳行》竹實:鳳的食料。

及:給。螻蟻:螻蛄、螞蟻。

鴟(chī)梟(xiāo):兩種鷹類的飛禽。讚揚朱鳳愛有幼小動物,不畏凶惡勢力的精神。

●寒花隱亂草,宿鳥擇深枝。 唐•杜甫《薄暮》寫自然界中喜陰暗幽深的生物,可用於比喻人的性格和處境。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然。 唐•杜甫《絕句二首》逾:愈、更。

然:燃,這裡指紅似火燒。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唐•杜甫《江村》堂上:又作“堂前”、“樑上”都是一個意思。描寫燕鷗的閒情野趣,表現出恬靜幽雅的江村景象,襯托出詩人的淡泊寧靜的心境。

●春水初生乳燕飛,黃蜂小尾撲花歸。 唐•李賀《南園》初生:開始上漲。

描繪作者家鄉的動人春色。 ●雄雞一聲天下白。

唐•李賀《致酒行》白:發亮。“雄雞一聲”每被後人當作新時代催生者的聲音。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2.請你依據《鳥鳴澗》的詩意,寫一段話,描繪出一幅春季月夜山景圖

寫空靈閒靜的環境和心境,主人公用他全部的心神去細細地啼聽花落鳥鳴的天籟,他的內心寧靜淡泊,但又富於幽雅情致。靜到極處的自然在詩人筆下有聲有色,生意盎然。月出無聲,而山鳥驚飛,這是動靜相襯的藝術佳境。《而庵說唐詩》:"右丞精於禪理,其詩皆合聖教。"《唐詩箋註》:"閒事閒情,妙以閒人領此閒趣。"《詩法易簡錄》:"鳥鳴,動機也;澗,狹境也。而先著'夜靜春山空'五字於其前,然後點出鳥鳴澗來,便覺有一種空曠寂靜景象,因鳥鳴而愈顯者,流露於筆墨之外。一片化機,非復人力可到。"

關於這首詩中的桂花,頗有些分歧意見。一種解釋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此處所寫的當是春日開花的一種。另一種意見認為文藝創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傳說王維畫的《袁安臥雪圖》,在雪中還有碧綠的芭蕉,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事物,在文藝創作中是允許的。不過,這首詩是王維題友人所居的《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之一。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景,接近於風景寫生,而不同於一般的寫意畫,因此,以解釋為山中此時實有的春桂為妥。

桂樹枝葉繁茂,而花瓣細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間,並不容易覺察。因此,開頭“人閒”二字不能輕易看過。“人閒”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閒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詩人能發現這種“落”,或僅憑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觸覺,或憑聲響,或憑花瓣飄墜時所發出的一絲絲芬芳。總之,“落”所能影響於人的因素是很細微的。而當這種細微的因素,竟能被從周圍世界中明顯地感覺出來的時候,詩人則又不禁要為這夜晚的靜謐和由靜謐格外顯示出來的空寂而驚歎了。這裡,詩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環境氣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在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裡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竟使山鳥驚覺起來。鳥驚,當然是由於它們已習慣於山谷的靜默,似乎連月出也帶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後景象頓時發生變化,亦可想見。所謂“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我們聯想的。但王維所處的是盛唐時期,不同於建安時代的兵荒馬亂,連鳥獸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維的“月出驚山鳥”,大背景是安定統一的盛唐社會,鳥雖驚,但決不是“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它們並不飛離春澗,甚至根本沒有起飛,只是在林木間偶而發出叫聲。“時鳴春澗中”,它們與其說是“驚”,不如說是對月出感到新鮮。因而,如果對照曹操的《短歌行》,我們在王維這首詩中,倒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裡,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這首詩也是這樣。但詩中所寫的卻是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這是因為事物矛盾著的雙方,總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條件下,動之所以能夠發生,或者能夠為人們所注意,正是以靜為前提的。“鳥鳴山更幽”,這裡面是包含著藝術辯證法的。

3.鳥鳴澗的賞析要怎麼寫

【賞析1】

這首五言小詩主要描繪深山幽谷夜晚寂靜的情景,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心情。

詩在藝術上的最大特點就是以動襯靜,寓靜於動。“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二句寫出了一種靜謐恬美的意境:寂靜的山谷中,人跡罕至,只有春桂在無聲地飄落;夜半更深,萬籟俱寂,似空無一物。接下詩人又寫出了更有詩意的一幕:“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由於山中太幽靜了,因此,當一輪明月突然升起,皎潔銀輝灑向這夜幕籠罩的空谷時,竟然驚動了山中的鳥兒,於是在幽谷溪邊鳴叫起來。這叫聲似乎一時打破了山中的寧靜,但它又讓人感到空曠的山中更加幽靜沉寂。王籍曾寫過這樣的詩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維這首小詩與此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細品味,王籍詩句不免給人以說理的感覺,哲理意蘊十足,但缺乏形象生動的描繪,而這首詩卻寫得形象逼真,生動自然,情趣無限。詩中雖然寫的花落、月出、鳥鳴,但是“這些動的景物,即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唐詩鑑賞辭典》),可見還是後來居上。

【賞析2】

關於這首詩中的桂花,頗有些分歧意見。一種解釋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此處所寫的當是春日開花的一種。另一種意見認為文藝創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傳說王維畫的《袁安臥雪圖》,在雪中還有碧綠的芭蕉,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事物,在文藝創作中是允許的。不過,這首詩是王維題友人所居的《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之一。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景,接近於風景寫生,而不同於一般的寫意畫,因此,以解釋為山中此時實有的春桂為妥。

桂樹枝葉繁茂,而花瓣細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間,並不容易覺察。因此,開頭“人閒”二字不能輕易看過。“人閒”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閒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詩人能發現這種“落”,或僅憑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觸覺,或憑聲響,或憑花瓣飄墜時所發出的一絲絲芬芳。總之,“落”所能影響於人的因素是很細微的。而當這種細微的因素,竟能被從周圍世界中明顯地感覺出來的時候,詩人則又不禁要為這夜晚的靜謐和由靜謐格外顯示出來的空寂而驚歎了。這裡,詩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環境氣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在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裡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竟使山鳥驚覺起來。鳥驚,當然是由於它們已習慣於山谷的靜默,似乎連月出也帶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後景象頓時發生變化,亦可想見。所謂“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我們聯想的。但王維所處的是盛唐時期,不同於建安時代的兵荒馬亂,連鳥獸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維的“月出驚山鳥”,大背景是安定統一的盛唐社會,鳥雖驚,但決不是“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它們並不飛離春澗,甚至根本沒有起飛,只是在林木間偶而發出叫聲。“時鳴春澗中”,它們與其說是“驚”,不如說是對月出感到新鮮。因而,如果對照曹操的《短歌行》,我們在王維這首詩中,倒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裡,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這首詩也是這樣。但詩中所寫的卻是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這是因為事物矛盾著的雙方,總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條件下,動之所以能夠發生,或者能夠為人們所注意,正是以靜為前提的。“鳥鳴山更幽”,這裡面是包含著藝術辯證法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3ye3l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