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柳宗元牛賦的鑑賞

柳宗元牛賦的鑑賞

柳宗元牛賦的鑑賞

《牛賦》是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後,被貶柳州的十年之間的感憤之作。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柳宗元·牛賦》文章鑑賞

《柳宗元·牛賦》文章鑑賞

若①知牛乎?牛之為物,魁形②巨首。垂耳抱角③,毛革疏厚,牟④然而鳴,黃鐘⑤滿脰⑥,牴觸隆曦⑦,日耕百畝,往來修直,植乃禾黍⑧。自種自斂,服箱⑨以走,輸入官倉,已不適口⑩。富窮飽飢,功用不有;陷泥蹶塊{11},常在草野。人不慚愧,利滿天下。皮角見用,肩尻{12}莫保;或穿緘縢{13},或實{14}俎豆{15},由是觀之,物無逾者。

不如羸驢,服逐駑馬。曲意{16}隨勢,不擇處所。不耕不駕,藿菽{17}自與。騰踏康莊,出入輕舉。喜則齊鼻,怒則奮躑。當道長鳴,聞者驚闢{18}。善識門戶,終身不惕。

牛雖有功,於已何益?命有好醜,非若能力。慎勿怨尤,以受多福!

【注】

①若:你。②魁形:體形魁梧。③抱角:牛頭兩角相對彎曲,形如環抱。④牟:同“哞”,牛之嗚叫聲。⑤黃鐘:形容牛叫聲。⑥脰(dòu豆):脖子,這裡指牛的喉嚨。⑦隆曦(xī稀):烈日。⑧往來修直:往來耕地,翻出的壟溝又長又直。禾黍,泛指農作物。⑨服箱:拉車。服,“負”的假借字。箱,車廂。⑩不適口:即吃不飽。適,到。一作滿足講。{11}蹶(jué決)塊:倒在地上。{12}肩尻(kāo考):指全身骨肉。肩,指前腿部分。尻, *** 。{13}緘縢(jiānténg尖藤):繩索。{14}實:充實,引申為盛。{15}俎(zǔ組)豆:古代祭祀時盛祭品的器皿。{16}曲意:盡意,挖空心思。{17}藿菽(huòshū獲叔):豆葉和豆子,這裡泛指上等飼料。{18}驚闢:嚇得避開了。闢,同“避”。

賦,古代一種文體,多用鋪陳排比之手法狀物、抒情。這篇小賦是柳宗元被貶謫永州期間的作品。永貞革新失敗之後,柳宗元及其同道都備受排擠打擊,有的被貶謫荒,有的甚至被害致死,但他對自己事業的信念仍然堅守不渝。

《牛賦》就是一篇體物言志、託物寄情之作。柳宗元把自己比做牛,把那些趨炎附勢的小人比做“羸驢”。認為像他這樣的人,勤勤懇懇做了許多有利於天下的事,卻得不到好報;而那班趨炎附勢的小人,不勞無功,無益於世,卻因為善於鑽營取巧享受厚祿,通過這一形象對比抨擊了當時不合理的用人制度,抒發了自己強烈的不滿情緒。

在這篇抒情小賦中,柳宗元緊緊抓住牛的特徵,形神兼備地描繪了牛的形象,情深意切地頌揚了牛的精神。賦開頭六句“牛之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黃鐘滿脰”勾畫了牛的外觀聲貌,乃至皮角骨肉,成功刻畫出一頭牛任勞任怨的奉獻形象,開篇點題,直衝牛而來。

緊接著就對牛的外形進行了描述:體魁頭大,兩耳下垂,兩角合抱,毛疏皮厚,叫時聲音洪亮,僅用了16個字就在讀者的心中樹立了牛高大、矯健、憨厚、魁偉的形象。接下來寫牛勤奮耕作,它頭頂烈日,揹負著沉重的犁耙默默無聞地耕耘著土地,然後農人種下莊稼。從播種到收穫,都離不開牛的辛勤勞動。收得的糧食,送入官倉,養活百姓,窮的富了,飢者飽了,牛對人類可謂功德無量。然而牛不圖享受,只習慣於在田地荒野中腳踏泥濘的土塊。寥寥數語,就把牛勤勤懇懇、默默貢獻的品德描繪得活靈活現。牛“利滿天下”,還表現在它渾身上下都是寶,一切都為人所用。它的皮和角,肩和臀,用途極廣,或作食品,或作繩索,或作器物,或作供品,真乃“由是觀之,物無逾者”。對牛的高貴品質,給與了極高的評價。

賦的後一半筆鋒一轉,羸驢“曲意隨勢”“不耕不駕”,反而坐享其成。尤其第三段落,只有6句,24個字,卻句句力匹千鈞。“牛雖有功,於己何益”,這一憤激的反語,對牛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時強烈地為牛抱打不平。“命有好醜,非若能力。”牛與驢的天壤之別,這是命運使然,決不是能力所能改變的。既然如此,就只好“慎勿怨尤,以受多福”了。

一百多字的《牛賦》,把牛“日耕百畝”的獻身精神和“利滿天下”的無量功績刻畫得入木三分;把驢“不耕不駕”的懶散傲慢和“善識門戶”的投機鑽營揭露得淋漓盡致,寫盡了趨炎附勢的小人飛揚跋扈的模樣。牛與驢的對比,相互襯托,使牛的形象顯得更加魁偉,更加高尚,造成強烈的相反相成的效果。

《牛賦》的可貴效果,不僅在於思想蘊意的光華,更在於藝術形象的成功塑造。無論是刻畫牛,還是描述驢,作者都抓住了事物的特徵,細緻入微,到了形神畢現的地步,以至於託物言志水到渠成,絲毫沒有牽強附會之感,文筆簡練而含義深遠。

後人評論

章士釗:“子厚為文,善於持喻,然其妙處,在分寸不溢,一出口即如人意之所欲言,凡吾謂此賦為叔文寫照以此。”

柳宗元《牛賦》譯文

原文:

若知牛乎?牛之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牟然而鳴,黃鐘滿觴,牴觸隆曦,日耕百畝,往來修直,植乃禾黍。自種自斂,服箱以走,輸入官倉,已不適口。富窮飽飢,功用不有;陷泥蹶塊,常在草野。人不慚愧,利滿天下。皮角見用,肩尻莫保;或穿緘滕,或實俎豆,由是觀之,物無逾者。

不如羸驢,服逐駑馬;曲意隨勢,不擇處所,不耕不駕,藿菽自與;騰踏康莊,出入輕舉。喜則齊鼻,怒則奮躑;當道長鳴,聞者驚闢,善識門戶,終身不惕。

牛雖有功,於已何益!命有好醜,非若能力;慎勿怨尤,以受多福!

《牛賦》是柳宗元在永州時所作。在這篇賦裡,柳宗元把自己比作牛,把那些趨炎附勢的小人比作瘦驢。認為像他這樣的人,勤勤懇懇,辛辛苦苦,做了許多有利於天下的事,卻得不到好報;而那班趨炎附勢的小人,不勞無功,無益於世,卻因為善於鑽營取巧享受厚祿,通過這一形象對比抨擊了當時不合理的用人制度,抒發了自己強烈的不滿情緒。

蘇軾《書柳子厚牛賦後》原文翻譯註釋與鑑賞

嶺外俗皆恬殺牛,而海南為甚。客自高、化載牛渡海,百尾一舟,遇風不順,渴飢相倚以死者無數。牛登舟皆哀鳴出涕,既至海南,耕者與屠者常相半。病不飲藥,但殺牛以禱,富者至殺十數牛。死者不復雲,幸而不死,即歸德於巫。以巫為醫,以牛為藥,間有飲藥者,巫輒雲神怒,病不可復治,親戚皆為卻藥,禁醫不得入門,人牛皆死而後已。地產沉水香,香必以牛易之黎,黎人得牛皆以祭鬼,無亂者。中國人以沉水香供佛燎帝求福,此皆燒牛肉也,何福之能得?哀哉!

餘莫能救,故書柳子厚《牛賦》以遺瓊州僧道贇,使以曉喻其鄉人之有知者,庶幾其少衰乎!

庚辰三月十五日記。

 

———《東坡後集》

 

【文章鑑賞】

〔注〕 柳子厚: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字子厚。《牛賦》是柳宗元被貶永州後感憤而作的。賦裡以牛自喻,謂牛有耕墾之勞,雖有功於世而無益於己。蘇軾這一“書後”卻非取柳賦的本意,而是借其中所述牛的辛勞及耕墾之功來發表自己的見解,希望海南人不再因迷信活動而濫殺牛。嶺外:指五嶺以南直到海邊的廣大地區,包括今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高、化:宋代的高州、化州,即今廣東的茂名市、高州市、化州市地。“耕者”句:被驅往耕田與被屠宰的牛常常各佔一半。 黎:海南省的土著少數民族。中國:古代常稱漢族活動的中原地區為中國。瓊州:治所在今海口市瓊山區南。

 

長期擔任地方官的蘇軾,到過很多地方,有機會接觸到社會的下層,因而能深悉現實的種種弊端和人民的疾苦。因此,他很重視農業,在各地任上,曾就力所能及實行過興修水利、減輕農民負擔、開倉賑濟、推行秧馬等善政,以促進農業生產,改善農民的處境。當他從惠州再遠貶海南島時,已經62歲,耄年投荒,自忖此去難有生還之望,臨行時,“子孫慟哭於江邊,已為死別;魑魅逢迎於海上,寧許生還?”景況之悲悽可想。但他到任之後,關心民間疾苦之情,依然如故。他目睹當地人民把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耕牛屠宰以祭神“治病”,不免痛心,覺得這一陋俗既無補於病者,又嚴重地減少了農業的耕作畜力,其後果必然是“人牛皆死而後已”。因而寫了這篇題跋,目的在勸諭人們要相信醫藥,不可迷信巫祝。當時蘇軾在這海角窮荒之地,居處不寧,自顧不暇,卻仍關注老百姓的切身問題,亦足見其為人了。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島僻處海外,中原人士除任官或貶謫者外,鮮有到此的。典籍中也較少有關海南的風俗文物的記載。這篇題跋能把當地的風習記述下來,無疑是一份值得重視的資料。

書柳子厚牛賦後的介紹

《書柳子厚牛賦後》,蘇軾作。柳宗元作《牛賦》把自己比作牛,把那些趨炎附勢的小人比作瘦驢。認為自己勤勤懇懇,辛辛苦苦,做了許多有利於天下的事,卻得不到好報;而那班趨炎附勢的小人,不勞無功,無益於世,卻因為善於鑽營取巧享受厚祿。蘇軾在柳宗元《牛賦》後面作後記,慨嘆不能救牛,柳子厚寫《牛賦》來送給瓊州的僧人道贇,好讓他告訴有良知的鄉人,許會為牛的減少而悲哀。

標籤: 牛賦 柳宗元 鑑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4lpgz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