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憫農憫農的古詩怎麼寫

憫農憫農的古詩怎麼寫

1. 古詩憫農咋寫

憫農

憫農憫農的古詩怎麼寫

chú hé rì dāng wǔ

鋤 禾 日 當 午 ,

hàn dī hé xià tǔ

李紳像汗 滴 禾 下 土 。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

誰 知 盤 中 餐 ,

lì lì jiē xīn kǔ

粒 粒 皆 辛 苦 。

憫農

chūn zhònɡ yī lì sù ,

春 種 一 粒 粟 ,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

秋 收 萬 顆 子 。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

四 海 無 閒 田 ,

nónɡ fū yóu è sǐ 。

農 夫 猶 餓 死 。

憫農

lǒng shàng fú lí ér ,

壟 上 扶犁兒 ,

shǒu zhòng fù cháng jī 。

手 種 腹長 飢 。

chuāng xià zhī suō nǚ ,

窗 下 織 梭 女 ,

shǒu zhī shēn wú yī 。

手 織 身 無 衣 。

wǒ yuàn yān zhào shū ,

我 願 燕 趙 姝 ,

huà wéi mó nǚ zī 。

化 為 嫫 女 姿 。

yí xiào bù zhí qián ,

一 笑 不 值 錢 ,

zì rán jiā ɡuó féi 。

自 然 家 國 肥 。

2. 用古詩憫農寫作文

憫農1: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憫農2: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詩一開頭,就來了個特寫對準農田一角連續攝下:“春種”、“秋收”兩組鏡頭。春日裡,農夫滿懷希望的播下一粒粒谷種,十月秋風裡,又揮汗割收沉甸甸、飽鼓鼓的金黃穀穗。詩人運用對句以“一粒粟”變成“萬顆籽”喜人收穫景象,表現的是農田巨大豐收。然而作者寫目的並不是著眼於收成,是要喚起讀者聯想:時令推移、農活更換-----是讓我們體會農民累月勞動的辛勤。

“四海無閒田;”接著作者由特寫的近鏡頭“點”俯瞰攝取的豐收面貌圖片後,把攝相頭拉開,特寫大鏡頭,對準“面”進行鳥瞰,那就是:“四海(耕種範圍廣)無閒田(土地利用率高)------再度強調了豐收的盛況。我們可以合理想象:“一粒”能夠收穫“萬籽”,四海之內遍地黃澄澄的穀穗,能夠收穫多少個“萬籽”啊。

這樣好的收成,如此辛勤的勞作,農夫門應該過一種足食無憂的生活吧.豐收以後應該能夠改變勞動者的悲苦命運吧?可是得來卻是:“農夫猶餓死。”------這就是那些眾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人門得來的最後結果.這一出人預料的結句,就似一聲雷鳴,使人魂飛魄散,驚起無限的思緒:從春種一粒到秋收萬籽,勞動者需要多少血汗才得以實現?四海田無閒需要多少勞動者的繁重勞動?可是為什麼農夫卻落了個餓死的結局?這麼好的收成年景尚且還餓死人,那麼大荒之年,農夫命運又該如何?不禁讓人不寒而慄.這些問題作者留下來讓讀者自己去想象去思索.去探究.去找答案.詩人就是通過這種含蓄而餘味永久的詩篇,暴露農夫門的無盡痛苦,寄寓作者對於農人深沉”憫農”心.

第二首一開頭又是一個特寫鏡頭:”鋤禾日當午”作者精心勾勒了一個”鋤禾”特寫場景.要說鋤禾應該是農人在普通不過的農活,問題是作者安排在”日當午”的特定環境裡,這就和一般意義上的農活不同了.鋤禾一般是在盛夏,至今在我們的農村還流傳著”夏鋤三伏”的說法.可是我們的鋤禾不一定是在日當午.你看盛夏赤日炎炎,猶如火燒,且還是在當午,那種酷暑和酷熱之苦真讓我們感到了焦灼難耐.渾身著火.

作者獨具匠心加重濃墨描寫農夫耕作苦:”汗滴禾下土”。對”汗”揮灑筆墨,就抓住了最有典型的事物,產生了有包孕的藝術片段感染效果.汗說明了天氣的酷熱,惟有大量的汗水才足以說明農夫耕耘之辛苦.作者是如何描述汗水之多呢?汗水滴滴達達撒滴在禾苗,而且撒落到了泥土之中.

吟讀詩行,細品詩句,掩卷長思,一副〔盛夏正午農夫鋤禾圖〕躍然眼前:我們彷彿看到了農夫們在烈日驕陽下汗水滾滾順眼而傾,滴到禾上又滾入地下,農夫捨命耕作的悽苦情景;我們感到了”赤日炎炎似火燒”的境地,感到了農夫們承受的那種痛苦的煎熬.

詩人再也按耐不住,從內心深處迸發出一腔憤怒和不平:”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發出了一聲呼喊,你們誰人知道盤中的一顆一粒,是農夫們心血和汗水得來的啊!”誰知”二字,問得讓人感到悲憤沉鬱,大有理直氣壯,大義凜然之感.問出了腐朽統治者對民生疾苦的無知,包含著對於統治者寄生蟲的無情揭露,對於不恤民情的統治者憤怒控訴,寄寓了作者對低層農民的深深同情!

標籤: 農憫 古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4ywz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