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炒茶溫度需要多少

炒茶溫度需要多少

炒茶溫度需要多少

茶葉在炒制時需將鍋溫控制在270~320℃,葉面溫度控制在70~85℃,不論是手工還是機械殺青,再將鮮葉放入熱鍋中時均要發出“滋滋”的響聲,並要求每分鐘不少於40次的均勻翻炒,一般在20~30分鐘後即可出鍋。

炒茶溫度因茶葉種類、炒制方式和個人喜好而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普洱茶炒制溫度在200-220攝氏度左右,綠茶和白茶則在100-140攝氏度之間。

但是,茶葉在炒制過程中需要經過多次溫度的調整和控制,以達到最佳的炒制效果。

因此,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經過多次嘗試,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炒茶溫度。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炒茶的溫度一般是多少

炒茶的溫度一般是150-180℃。炒茶分生鍋、二青鍋、熟鍋,三鍋相連,序貫操作。炒茶鍋用普通板鍋,砌成三鍋相連的炒茶灶,鍋呈25-30度傾斜。炒茶掃把用毛竹紮成,長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徑約10釐米。

  茶葉源於中國,茶葉最早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但從春秋後期就被人們作為菜食,在西漢中期發展為藥用,西漢後期才發展為宮廷高階飲料,普及民間作為普通飲料那是西晉以後的事。發現最早人工種植茶葉的遺蹟在浙江餘姚的田螺山遺址,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飲茶始於中國。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依據品種和製作方式以及產品外形分成六大類。依據季節採製可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種毛茶或精製茶葉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為花茶、緊壓茶、萃取茶、藥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飲料等。

炒茶步驟是什麼?

炒茶主要分為生鍋,二青鍋,熟鍋三個步驟組成的。

1、首先是生鍋,用普通的飯鍋,然後鍋呈現25-30度的傾斜,再用毛竹紮成炒茶的掃把,將大概100g的茶量投入到鍋中,然後用炒茶掃把,將茶葉在鍋中高速旋轉,生鍋炒茶的溫度儘量保持在180-200度之間。

2、第二步是二青鍋,也就是對茶葉進行持續的殺青以及初步的揉捻成條狀的工作,鍋內的溫度會比生鍋的時候略低,使用炒茶掃把在鍋內旋轉的同時,利用鍋中的摩擦力,一邊炒茶,一邊開始將茶葉初步揉搓成條狀,然後再將條狀的茶葉,放入到熟鍋中。

3、第三步是熟鍋,第二步結束以後,將條狀的茶葉放入到熟鍋中,鍋中的溫度保持在130-150度之間,茶葉這個時候已經變得非常柔軟,這時候要對茶葉進行溫柔地旋轉和抖動,這時候茶葉的香味就逐漸散發出來了。

喝茶的禁忌

1、過濃不飲:濃茶會使人體的“興奮性”過度增高,會對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等造成不利影響。有心血管疾病者在飲用濃茶後可能會出現心跳過速、心律不齊的現象,易造成病情反覆。

2、睡前不飲:這一點對於新茶客尤為重要。很多人睡前飲茶後,入睡會變得非常困難,甚至嚴重影響次日的精神狀態,有神經衰弱或失眠症的人要特別注意。

3、餐前不飲:進餐前或進餐中少量飲茶並無大礙,但若大量飲茶或飲用過濃的茶,則會影響很多常量元素(如鈣等)微量元素(如鐵、鋅等)的吸收。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喝牛奶或其他奶製品時,不要同時飲茶。因為茶葉中的茶鹼和丹寧酸會和奶製品中的鈣元素結合成不溶解於水的鈣鹽,並排出體外,使奶製品的營養價值大為降低。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喝茶8大禁忌你知道幾個 一天喝茶的3個最佳時間

炒茶溫度320度是不是太高了

有點高。

鐵鍋殺青,一般要求鐵鍋溫度在260℃至320℃之間,溫度太高,容易炒焦,溫度太低,達不到破壞酶類活性的目的。

炒茶,是通過高溫,破壞茶葉中的酶類活性,制止了茶葉繼續氧化的可能,從外觀上看到的,是葉子沒有變紅。

茶山炒茶的正確做法 炒茶的步驟

1、炒茶分生鍋、二青鍋、熟鍋,三鍋相連,序貫操作。炒茶鍋用普通板鍋,砌成三鍋相連的炒茶灶,鍋呈25-30度傾斜。炒茶掃把用毛竹紮成,長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徑約10釐米。

2、當地茶農概括為三句話:“第一鍋滿鍋旋,第二鍋帶把勁,第三鍋鑽把子。”生鍋主要起殺青作用,鍋溫180-200℃,投葉量0.25-0.5公斤,葉量多少視鍋溫和操作技術水平而定。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鍋中旋轉炒拌,葉子跟著旋轉翻動,均勻受熱失水,要轉得快,用力勻,結合抖散茶葉,時間約1-2分鐘。待葉質柔軟,葉色暗綠,即可掃入第二鍋內。二青鍋主要起繼續殺青和初步揉條的作用,鍋溫比生鍋略低。因茶與鍋壁的摩擦力比較大,用力應比生鍋大,所以要“帶把勁”,使葉子隨著炒茶掃帚在鍋內旋轉,開始搓捲成條,同時要結合抖散茶團,透發熱氣。

3、當葉片皺縮成條,茶汁粘著葉面,有粘手感,即可掃入熟鍋。熟鍋主要起進一步做細茶條的作用,鍋溫比二青鍋更低,約130-150℃。此時葉子已經比較柔軟,用炒茶掃帚旋炒幾下,葉子即鑽到把內竹枝內,有利於做條,稍稍抖動,葉子則又散落到鍋裡。這樣反覆操作,使葉子吞吐於竹帚內外,把殺青失水和搓揉成條巧妙地結合起來。這與炒青綠茶先殺青後揉捻的製茶技術顯然不同,既可以利用溼熱條件下葉子較柔軟,可塑性好的機會,促進粗老葉成條,又可以克服冷揉進斷梗、碎片、露筋等弊病。炒至條索緊細,發出茶香,約三四成幹,即可出鍋。炒茶

4、炒後立即進行初烘,用小烘籃炭火烘焙。溫度120℃左右,投葉量2.0—2.5公斤,高溫快烘。2-3分鐘翻烘一次,烘至七八成幹,有刺手感、茶梗能折斷,即為適度,下烘堆積。

5、堆積是黃變的主要過程。將初烘葉趁熱裝簍,稍加壓緊,高約1米,置於高溫乾燥的烘房內,時間長短與鮮葉老嫩、茶坯含水量有關, 一般5-7天。待葉色變黃,香氣透露,即為適度。目前堆積過程一般在茶葉收購站時行,收購的黃大茶,先拉毛火,烘到九成幹,而後堆積悶黃。

6、烘焙是利用高溫進一步進色香味的變化,以形成黃大茶特有的品質特徵。採用櫟炭明火高溫烘焙,溫度130-150℃,每大烘籃投葉12公斤左右。和瓜片拉老火相似,由二人抬烘籃,僅烘幾秒鐘就翻動一次。火功要高,時間要足,色香味才能達到充分發展。侍烘到茶梗一折即斷,梗心呈菊花狀,口嚼酥脆,焦香顯露,茶梗金黃,葉色黃褐起霜即為適度。時間約40-60分鐘。下烘後趁熱踩簍包裝。

安吉怎樣炒茶。炒茶溫度怎麼調

首先,將採摘來的茶葉清理一遍,把躲藏在裡面的小蟲子、碎屑清理乾淨,採摘茶葉時最好選擇這種“一芯一葉”的,味道更好,更清香。洗乾淨鍋,燒熱後,就可以把茶葉倒進去。大鍋受熱面積大,茶葉不會堆成一堆,另外,柴火灶好控制火候。然後小火,不停地用手翻炒。動作要稍微快些,不然茶葉會燒焦。用手炒更靈活,而且不能戴一次性手套,所以,在炒茶前一定要把手洗乾淨。控制火候,就這樣不停地翻炒。注意不要燙傷手。十多分鐘之後,可以一邊翻炒,一邊用手揉搓,這樣可以使葉子的更好地捲縮。一個小時左右炒至這個顏色時,就要加快翻炒的速度,再過四十分鐘左右,當茶葉炒至這個顏色時,就差不多可以出鍋了。出鍋時,用報紙墊著盛在容器裡。攤涼。第二天就可以泡著喝了。生鍋炒茶的溫度儘量保持在180-200度之間。

炒茶分生鍋、二青鍋、熟鍋,三鍋相連,序貫操作。炒茶鍋用普通板鍋,砌成三鍋相連的炒茶灶,鍋呈25-30度傾斜。炒茶掃把用毛竹紮成,長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徑約10釐米。

滾筒炒茶機需要多高溫度

一般溫度控制在240度左右。

槽式殺青機的槽體溫度一般控制在150~200度之間,轉速在14r/min左右,一個小時大概可以加工350公斤的鮮葉。

手工炒茶的製作方法

手工炒茶的製作方法如下:

1、炒茶葉的時候一定要準備無油無水的鐵鍋,平時家中炒菜口經沾過油的鍋是不能用來炒茶葉的,因為如果鍋中有油脂殘留,就會影響茶葉的質量。把鍋放在火上,火開到最大,把鍋加熱到200度左右,再把準備好的茶葉放到鍋中快速的翻炒。

2、新鮮茶葉入鍋後能聽到呲呲啦啦的聲音,在翻炒過程中要讓每一個茶葉都用高溫煸炒一下,翻炒時可以用木製的鍋鏟,也可以在手上帶上棉線的手套,用手快速翻動,這樣炒出的茶葉口感才會好。

3、茶葉在鍋中翻炒2-3分鐘以後就要直接出鍋,這時茶葉就會變軟,而且茶香十分濃郁,出鍋後的茶葉要儘快攤量,防止因高溫把茶葉燜到變色。出鍋以後的茶葉還要儘快用手揉捏,只有這樣才能把茶葉中的汁液揉捏出來。

4、揉臉完成以後要讓茶葉重新入過,這時鐵鍋的溫度要控制在80-90度之間,然後把茶葉入鍋慢慢翻炒,大約三四十分鐘就能把茶葉炒幹這時鮮嫩的茶葉就已經炒出鍋以後降溫就能用來泡水喝。

製茶的禁忌:

1、茶葉殺青後忌立即揉捻。因為在殺青過後茶葉中的含水量明顯提高,如果馬上進行揉捻,茶葉中的茶汁很容易被擠出,讓成茶失去應有的色澤,使其變成暗黑色。

2、茶葉烘焙忌用炭火加籠烘形式。這種傳統的烘焙方式在科技不發達的過去適用,但它烤出的茶葉常常帶有木炭味的異味。如今製茶最好使用烘乾機烘茶,烘乾機不帶異味能夠有利於製出色香味較好的綠茶,同時還可以節約能源。

新鮮茶葉怎麼炒茶好吃 自己摘的茶葉怎麼炒

1、自己摘的新鮮茶葉是不能直接炒的,應該先把採摘回來的新鮮茶葉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攤開晾晒,大約尾吊6小時左右,中途要翻動3~5次,使茶葉變軟,這時的茶葉才會慢慢散發出香味兒,隨後才能入鍋炒。

2、炒茶葉的時候一定要準備無油無水的鐵鍋,平時家中炒菜已經沾過油的鍋是不能用來炒茶葉的,因為如果鍋中有油脂殘留,就會影響茶葉的質量。把鍋放在火上,火開到最大,把鍋加熱到200度左右,再把準備好的茶葉放到鍋中快速的翻炒。

3、新鮮茶葉入鍋後能聽到呲呲啦啦的聲音,在翻炒過程中要讓每一個茶葉都用高溫煸炒一下,翻炒時可以用木製的鍋鏟,也可以在手上帶上棉線的手套,用手快速翻動,這樣炒出的茶葉口感才會好。

4、茶葉在鍋中翻炒2~3分鐘以後就要直接出鍋,這時茶葉就會變軟,而且茶香十分濃郁,出鍋後的茶葉要儘快攤量,防止因高溫把茶葉燜到變色。出鍋以後的茶葉還要儘快用手揉捏,只有這樣才能把茶葉中的汁液揉捏出來。

5、揉臉完成以後是需要讓茶葉重新入過,這時鐵鍋的溫度要控制在80~90度之間,然後把茶葉入鍋慢慢翻炒,大約三四十分鐘就能把茶葉炒幹這時鮮嫩的茶葉就已經炒出鍋以後降溫就能用來泡水喝。

手工茶葉製作過程炒茶教程

以下是手工茶葉製作過程炒茶的步驟:

採摘嫩葉:首先,需要採摘嫩葉。一般來說,春天和夏天是茶葉採摘的最佳季節,當嫩葉長到足夠成熟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採摘。

晾晒葉子:採摘回來的葉子需要被晾晒一段時間,通常需要晒乾大約四至六個小時。

炒葉:將晒乾後的茶葉放入鍋中,將鍋加熱到適當的溫度(一般在150℃左右),然後翻動茶葉。炒制的時間不宜過長,通常10到15分鐘左右即可。

揉捻茶葉:炒制結束後,將茶葉放在竹子籃子裡進行揉捻,這樣有利於茶葉形成細長的形態,並有助於提高茶香。

烘乾茶葉:揉捻之後,需要將茶葉再次晾晒並烘乾,這樣能夠讓茶葉更加乾燥,保持新鮮度。

分級包裝:最後一步便是按照不同的等級來分揀茶葉,然後進行包裝封裝。

簡易炒茶

從安徽回來,帶了3兩新鮮的茶葉,當地人叫做“活草”,打算自己動手炒一炒。因為日常事務繁忙,放了4、5天才有時間炒。因為時間久了,很多葉子尖兒乾枯了,揀選葉子費了很長時間。挑了一小半,實在是沒有耐心了,於是打算製作兩個“品級”的茶葉。

這是實驗性質的第一批。用的是一點都沒有揀選的葉子。因為量少,空氣炸鍋120度5分鐘就可以了。泡出來的茶如下圖:

可以看出葉子的瑕疵很多,好在不影響味道。因此用此方法又炒了一批。

還試了試用炒鍋。畢竟原來在旅遊景區,表演炒茶的都是用大鐵鍋嘛,一定也是可以的。

事實證明也是成功的。這是炒鍋炒出來的未揀選的茶葉:

有了經驗,接下來就來炒揀選過的茶葉吧!由於是昨天夜裡揀選的,又放了冰箱一天,也已經不再完美了,但是就這麼著吧,是我一個一個葉子挑選和處理的,不能再來一次,著實太耗時間啦。看看“活”的葉子:

依然用高科技省力氣的空氣炸鍋哈哈。第一批量少,125度8分鐘,出來是這樣:

剩下大約3/5的葉子,一股腦放進空氣炸鍋,125度10分鐘之後,仍然沒有乾透,於是白羊座的我,把溫度調到130度,再來2分鐘,ok啦,就炒好了。畢竟百度來的霍山黃芽是需要120-130度的溫度嘛。

我這簡易炒茶,相當於是把殺青和毛火一步完成了。當然之後的燜黃、足火、揀剔就不做啦。所以我做的只是炒幹而已,茶葉本身的清香,就已經很讓人愉悅了。看看成品茶吧:

是不是還挺像樣的?在京東下單了包裝袋,明天晚上可以包裝好了送給小夥伴啦。

補充一下第二泡:

味道很不錯呢!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en8yl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