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地球來源

地球來源

地球來源

地球是由星雲分化而來的。一開始,它只是一些宇宙固體微粒的聚合體。在運動的過程中,它不斷吸附四周的宇宙微粒,最後才凝聚成了一個球體。地球所處的地球環境是指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環境,可以從巨集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理解。巨集觀層面上是指地球在天體系統中所處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微觀層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陽系中所處的位置。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地球怎麼形成的,從哪裡來?

地球是由氣體、塵埃、冰粒等各種物質堆積而成,並不斷自轉,不斷吸納、聚集著周邊的其它物質,最終才形成的地球。

地球起源於一片巨大氫分子云的吸積坍縮後剩下的由氣體、冰粒、塵埃形成的直徑為一至十千米的塊狀物。組成原生地球的物質的直徑大約為10–20密爾,這些物質經過1000至2000萬年的生長,最終形成原生地球。

早期的地球:

初生的地球表面是由岩漿組成的“海洋”,而並非現在認知的水。太古宙起地球表面開始冷卻凝固,形成堅硬的岩石,火山爆發所釋放的氣體形成了次生大氣。

最初的大氣可能由水汽、二氧化碳、氮組成,水汽的蒸發加速了地表的冷卻,待到充分冷卻後,暴雨連續下了成千上萬年,雨水灌滿了盆地,形成了海洋。暴雨在減少空氣中水汽含量的同時,也洗去了大氣中的很多二氧化碳。此外,小行星、原行星和彗星上的水和冰也對是水的來源之一。

地球的起源是什麼?

地球大約形成於45億多年前,這顆岩石行星最初只是漂浮在太空裡的塵埃,這些塵埃源自於巨大古老的恆星在壽命終止時的大爆炸。 

地球自形成以來也可以劃分為5個"代",從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還進一步劃分為若干"紀",如古生代從遠到近劃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

這就是地球歷史時期的最粗略的劃分,稱之為"地質年代",不同的地質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徵。

距今24億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經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圈。

擴充套件資料:

因為地球氣候從亙古到現在都有發生巨大變化並且這種變化將繼續演進,很難把地球氣候概括。地球上與天氣和氣候有關的自然災害包括龍捲風、颱風、洪水、乾旱等。

兩極地氣候被兩個溫度相差並非很大的區域分隔開來:赤道附近寬廣的熱帶氣候和稍高緯度上的帶氣候,降水模式在不同地區也差異巨大,降水量從一年幾米到一年少於一毫米的地區都有。

地球總面積約為5.10072億平方千米,其中約29.2%(1.4894億平方千米)是陸地,其餘70.8%(3.61132億平方千米)是水。

地球是從哪來的??

46億年前地球誕生,地球演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為地球圈層形成時期,其時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

2、第二階段為太古宙、元古宙時期,其時限距今4200-543Ma。

3、第三階段為顯生宙時期,其時限由543Ma至今。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擴充套件資料:

地質時期:

在地球演化過程中,發生一些天文與地質事件,將事件的時間段叫做地質時期。

在各地質時期,在與地球相關的宇宙空間及太陽系和地球所發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殼運動、地層、岩石、構造、古生物、古地磁、冰川、古氣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記錄。在不同的地質時期,地質作用不同,特徵不同。

將地球歷史劃分為:地球形成時期、地殼形成時期、進入太陽系前時期、進入太陽系時期、地月系形成時期、新生時期,

地球的成長:

穩定的成長到現代和在早期的歷史中快速的成長。研究顯示第二種學說比較可能,早期的地殼是快速成長的,隨後跟著長期穩定的地區。在時間尺度上的最後數億年間,表面不斷的重塑自己,持續的形成和。

在表面遷徙的,偶爾會結成超。大約在7.5億年前,已知最早的一個超羅迪尼亞開始,稍後又在6億至5.4億年時合併成潘諾西亞,最後是1.8億年前開始的盤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地球

標籤: 地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enkrv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