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不及物動詞使動用法

不及物動詞使動用法

不及物動詞使動用法

下列句中含有不及物動詞使動用法的是( )

C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使動用法,名詞作狀語,動詞強用作名詞和意動用法是什麼

使動用法

(一)不及物動詞使動:

主語所代表的人物並不施行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這個動詞。

結構:A+動詞+B,譯法:A使B施行動作。

例句:

A.

1. 莊公寤生,驚姜氏。 驚:使……吃驚。

2. 焉用亡鄭以陪鄰。 亡:使……滅亡。

3. 闕秦以利晉。 闕:使……(土地)虧損。

4. 項伯殺人,臣活之。 活:使……活。

5. 既來之,則安之。 來:使……來。

6. 可燒而走之。 走:使……跑。

7. 止血靈。 止:使……停止。

B.

1. (沛公)從百餘騎。 從:zòng使……跟隨

2. 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食:sì使……吃。 見:xiàn使……現。

3. 中國隊大敗美國隊。 敗:使……打敗仗。

4. 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

《華之殺羊食七》

驚心動魄: 生死肉骨: 滴水穿石: 驚世駭俗:

驚天動地: 山有小口,才通人:

(二)形容詞使動用法:

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或狀態。

例句:

1. 富國強兵:

2. 強兵足食:

3. 豐衣足食: 豐、足:使……豐足。

4. 安邦定國: 安、定:使……安定。

5. 無案牘之勞形: 勞:使……勞累。

6. 良藥苦口利於病: 苦:使……苦。

7.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懷:使……懷念。

安老懷少: 安:使……安逸。

8. 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尊:使……尊貴。

9.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使……穩固。

10.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使……受苦、受累、受窮。

(三)名詞使動用法:(少見)

名詞先用如動詞,再使賓語具有此行為。

例:A.

1. 汗牛充棟 汗:使……出汗。

2. 汗馬功勞

3. 生死肉骨 肉:使……長肉。

4.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王:wàng,使……做王。

B.

1. 齊威王欲將孫臏 將:任命……為將。

意動用法

(一)名詞意動:

把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物。

譯:把……當做。

例:

1. 幕天席地: 2. 草菅人命: 3. 魚肉百姓: 4. 千金一刻:

5. 友風而子雨: 6. 稍稍賓客其父: 7. 孟嘗君客我:

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越國以鄙遠:

(二)形容詞意動:

主觀上認為他具有這種性質或狀態。認為……形。

1. 不恥下問 2. 是古非今 3. 口是心非 4. 重男輕女 重文輕理

5. 厚此薄彼 6. 不遠萬里 7. 邑人奇之 8. 漁人甚異之

使動、意動的區別

A. 例:

判斷:當行動已成為事實,便構成使動。

當其為心感受,規劃想法時,並不意味著形成客觀事實,因此為意動用法。

B. 依據主賓關係判斷:

例:

一般來說,使動句敘述的是一種既成的或將成為事實的客觀事實,它側重於客觀行動;意動句敘述的則常常是一種主觀認識,這種主觀認識可以是事實,也可以不是事實。總之,意動句更側重於心理意念的感受。

名詞用如狀語

(一)普通名詞作狀語:

1. 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狀態:(像……一樣)

(有的動作行為不易給人鮮明的印象,於是就藉助所表示的事物動作特徵,而比喻另外一個動作行為的方式狀態。)

例:席捲天下 席:像席子一樣

包舉宇內 包:像包袱皮一樣

雲集響應 雲:像雲一樣;響:像迴音一樣

翼蔽沸公 翼:像翅膀一樣

擴充套件:狼奔豕突 計折蛇行 土崩瓦解 雷厲風行 風起雲湧 灰飛煙滅 狼吞虎嚥 風馳電掣 風起雲散

例:豕人立而啼 其一犬坐於前 狐鳴呼曰 老人兒啼

2. 表示對待人的態度 (像對待……一樣)

(常在“待”“畜”“事”等動詞前,表示採取對待此名詞狀語的表示的人或物,那種態度)

例: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像對待兄長一樣)

齊物田忌善而客待之 (像對待客人一樣)

今而君之犬馬畜級 (像對待……來畜養孔級)

人皆得人隸使之

3. 表示動作行為憑藉的工具(用……於……)

例: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朱亥樵殺晉鄙 刀斫之

臣請劍斬之 口諫筆伐 目見耳聞 取而稿葬 得佳者籠養之

4. 表示動作行為依據的情勢或道理:(按照)

例:失期,法皆斬(《陳涉世家》)(按照法律)

予分當解決(文天祥)(按情理應當自殺)

義不容辭 理所當然 至於,理固宜然

5. 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處所(在……)

例:卒廷見相如 童子隅坐而執濁 班門弄斧 家喻戶曉 風餐露宿

草行露宿 道芷陽而間行(從小路) 廟禮之

(二)方位名詞作狀語:

(方位名詞作狀語一般表示動作行為的發展趨向)

例:南來北往(從南來,向北往) 內立法度(在國內)

外連橫而鬥諸侯(對國外)

擴充套件:裡應外合 左顧右盼 前仰後合 東奔西跑 前俯後仰

東倒西歪 南取、西舉、東割、北收 北築長城(在北部)

雨澤下注

(三)時間名詞作狀語;

1. 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在……)

例:冬,晉滅虢 夜縋而出 乃夜馳之沛公軍 曉行夜宿 白日做夢

2. 表示動作行為的頻率(為……)

(此用法多是用在“日”“月”“歲”等詞中)

例:君學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良庖歲更刀,族庖月更刀

日夜望將軍至

3. 表示情況逐漸發展(一……地,一……又)

例:蒸蒸日上 江河日下 日積月累 日新月異 日削月割,以趨於亡

數(量)詞作狀語

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三顧茅廬 四通八達 百思不解

一見鍾情 一見如故 一反常態

動詞作狀語

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為表達中心語服務的。

1. 用連詞“而”或“以”來表示修飾關係。

例:執刃而立 登高而招 而望矣 棄甲曳兵而走

2. 根據語意來判斷:

例:兒懼,啼告母 永之人爭奔走焉

名詞活用為動詞

1. 名+代

(代詞一般不受名詞的修飾,而經常用於動詞的賓語)

例:驢不勝怒,蹄之 用蹄子踢

從左右,皆肘之 用胳膊肘碰

公子怒,欲鞭之 用鞭子打他

見白書,乃鑽火燭之 用火把照

父曰:“履我” 穿上鞋

買五人之函之 用木匣裝

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 命名

2. 名+名

(當兩名詞關係不是聯合,偏正或同位時,其中一個用如動詞)

例:大楚興,陳勝王 稱王

許子冠乎 戴帽子

使天而雨珠 下

雨麥於岐山之陽 下

衣素衣而出 穿

(有時可構成動補關係,此時後一名詞多為方位名詞)

例:沛公軍霸上 駐紮(在)

欲王關中 (在關中)稱王

晉軍函陵

3. 副+名

(名詞一般不受副詞修飾,副詞是經常修飾動詞的)

例:既而彌月不雨 不(下)雨

晉靈用網捕來)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 (住所住)

館:修理客人住的地方

8. 名+者

例:趙王之子孫侯者 (侯爵封侯)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雉兔者往焉 (打雞獵兔的人)

9. 連詞“而”前後的名詞在一定條件下用如動詞

例: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臣:使……臣服 都:定都

不耕而食,不蠶而衣 蠶:養蠶 衣:穿衣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 縉紳:做官

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西:向西進軍

去今之墓而葬焉

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

緹騎按劍而前

進城梯而下之 梯:放上梯子 下:使動

(當這個名詞前雖無動詞,但可以和“而”後動詞構成主謂關係時,不為動詞,如“人而無信”。所以只有當“而”前的名詞既非主語又非賓語時,此名詞才用如動詞)

意動看參考資料 點網址

參考資料:http://hi.baidu.com/wmnet/blog/item/0e57b002a3a41f783812bb66.html

古代漢語中,關於不及物動詞使動用法,說法正確的是

如下:

1.判斷句是根據謂語的性質進行句子分類得出的一種句型,所謂判斷句一般是用名詞或名詞性片語作謂語的句子,對事物的屬性作出判斷,即某事物是什麼,或不是什麼。

2.古代漢語判斷句和現代漢語不同,一般不用判斷動詞“是”,而在謂語後面加語氣詞“也”幫助判斷。

3.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幾種形式:

1)“主+謂+也”,如:此王業也。

2)“主+者+謂+也”,如:陳勝者,陽城人也。

3)“主+者+謂”,如:兵者,凶器。

4)“主+謂”,如:兵,凶器。

5)“主+副+謂+(也)”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6)“主+謂+賓”,如:“餘為伯倏。”

4.有些判斷句主謂語在邏輯上並不構成判斷關係,而是:

1)表比喻。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2)表因果關係。如: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表達方式

1.主動句: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達動作行為的發出者,即施事者,如我讀書。

2.被動句: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達動作行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如杯子打破了。

3.古代漢語被動句的型別:

(1)“於”(“乎”)字句。

及物動詞+於+施事者 如:楚懷王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省略“於”字,動+施事者。如:大樹不夭斤斧,物無害者。

“於”字句經常用於主動與被動對比的複句裡。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2)“為”字句。

為+施事者+及物動詞。如:(吾子)今為赤帝子斬之。

“為+及物動詞。如: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3)“見”字句。

見+及物動詞。如:人皆以見侮為辱。

見+及物動詞+於+施事者。如:昔者彌子瑕見愛於衛君。

南北朝後,“見+動詞(主動句)”表示“對我怎樣”,如“慈父見背”(慈父背棄我),不是被動句。

使動用法什麼意思

使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的意思,即此時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出的,而是由賓語發出的。實際上,它是以動賓的結構方式表達了兼語式的內容。使動用法中的謂語動詞,有的是由名詞、形容詞活用來的。由於原來的詞類不同,活用作使動之後,它們所表示的語法意義也不完全相同。

動詞和它的賓語不是一般的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產生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一般說來,被活用為使動的動詞,多數是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用於使動後,後面就帶有賓語。翻譯時要採用兼語式的形式。

名詞用作使動詞,是指這個名詞帶了賓語,並且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變成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譯時要採用兼語式的形式。

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後,如果使得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和狀態,那麼這個形容詞則活用為使動詞。

高三語文必修文言文詞類活用:使動用法

使動用法

使動用法,是指“動詞具有‘使賓語怎麼樣’的意思。”①使動用法中的謂語動詞本來就是動詞,有的是由形容詞、名詞變來的。由於原來的詞類不同,活用作使動的時候,它們所表示的語法意義也不完全相同。”

一、動詞的使動用法

所謂動詞的使動用法,顧名思義,就是“主語所代表的人物並不實行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而是賓語所代表的事物實行這個動作。”②在古代漢語中,不及物動詞常有使動用法。例:

1、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師》)亡,使……滅亡。

2、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過秦論》)

亡,使……滅亡。

3、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滕王閣序》)屈,使……委屈;竄,使……逃竄。

4、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六國論》)

卻,使……退卻。

5、近以鍾罄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石鐘山記》)鳴,使……鳴叫。

6、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

(《病梅館記》)復,使……恢復;全,使……保全。

7、寧許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傳》)負,使……承擔。

8、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廉頗藺相如傳》)

歸,使……回去。

9、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鴻門宴》)

從,使……跟從。

10、欲闢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齊桓晉文之事》)朝,使……朝見。

11、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

活,使……活下來。

12、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伶官傳序》)

興,使……興盛;亡,使……滅亡。

二、名詞的使動用法

所謂名詞的使動用法,就是③“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1、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滕王閣序》)

下,使……放下來。

2、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鴻門宴》)王,使……做大王。

三、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所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就是④“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或狀態”。例:

1、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磨厲之於義。

(《勾踐滅吳》)潔,使……潔淨;美,使……美麗;飽,使……溫飽。

2、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過秦論》)

弱,使……削弱。

3、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過秦論》)

弱,使……變弱。

4、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於諸侯。(《齊桓晉文之事》)危,使……危險。

5、臣請完璧歸趙。(《廉頗藺相如傳》)

完,使……完整無缺。

6、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觸龍說趙太后》)

尊,使……尊貴。

7、昔者夫差恥吾君於諸侯之國。(《勾踐滅吳》)

恥,使……受恥辱。

8、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

(《報任安書》)辱,使……受辱。

標籤: 動用 及物動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g64o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