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巴黎聖母院在哪個國家

巴黎聖母院在哪個國家

巴黎聖母院在哪個國家

巴黎聖母院(法語: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又名巴黎聖母主教座堂、巴黎聖母院大教堂,位於法蘭西共和國首都巴黎市中心城區,地處塞納河中央西堤島上,與巴黎市政廳和盧浮宮隔河相望,為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築;始建於1163年3月24日(羅馬教皇亞歷山大三世四年),是基督教支派天主教巴黎總教區主教座堂、法國首都最悠久和最具象徵意義的紀念碑之一、歐洲最著名的哥特式大教。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位於塞納河畔、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築。

相傳最初這裡有兩座大教堂,一個是聖坦尼大教堂,另一個是聖母瑪利亞教堂。

巴黎聖母院在法國,是巴黎最有代表性的歷史古蹟、觀光名勝與宗教場所。

在聖母院門口外的聖母院廣場中,有個原點紀念物,是法國丈量全國各地裡程時所使用的起測點,具有屬於法國文化中心點的象徵意義。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巴黎聖母院位於法國。

巴黎聖母院在哪個國家

巴黎聖母院位於法蘭西共和國首都巴黎市中心城區,地處塞納河西堤島上,它是哥特式的建築,是教支派天主教巴黎總教區主教座堂,法國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蹟和世界遺產之一,法國及歐洲文學文化地標建築。

巴黎聖母院平面為長形馬蹄哥特式拉丁十字形制,總長約121米,總寬約40米,總高達130米,總佔地面積達4830.95平方米,西立面置有兩座鐘塔,高約69米,內部共有五個縱艙,包括一箇中艙與兩側各兩個的翼艙,十字的頂部是祭壇,十字長翼是聖母院長方形主殿,東端是聖壇,後為半圓形的外牆,橫廳兩個盡段都有開門,旁置小塔。

巴黎聖母院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義上的哥特式教堂,建築本體的雕刻藝術和繪畫藝術及堂內珍藏的大量藝術珍品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蜚聲中外的世界聲譽,是巴黎及法國的象徵,世界主流宗教教聖地。

巴黎聖母院在哪國家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教堂建築,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聖母院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屬哥特式建築形式,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特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

巴黎聖母院教堂所在地:法國巴黎,西岱島(Cite)的東南端

建築師:尚.德.謝耶(Jean de Chelles)、皮耶.德.蒙特厄依(Pierre de Montreuil)、尚.哈維(Jean Ravy )、維優雷.勒.杜克(Viollet-le-Duc)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風格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徵。它矗立在塞納河畔,位於整個巴黎城的中心。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該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築風格,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巴黎聖母院為歐洲早期哥特式建築和雕刻藝術的代表,它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築。集宗教、文化、建築藝術於一身的,原為紀念羅馬主神朱庇特而建造,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成為巴黎聖母院早期教的教堂。哥特式,原是從哥特民族中演化過來的,指的是北方野蠻民族,含有貶義。但後來也就失去了它的褒貶性,變成了當時一種文化的名稱了。哥特式建築特徵最重要的就在高直二字,所以也有人稱這種建築為高直式。哥特式教堂的平面形狀好像一個拉丁十字。十字的頂部是祭壇,前面的十字長翼是一個長方形的大廳,供眾多的信徒做禮拜用。教堂的頂部採用一排連續的尖拱,顯得細瘦而空透。教堂的正面往往放一對鐘塔。哥特式教堂的造型既空靈輕巧,又符合變化與統一、比例與尺度、節奏與韻律等建築美法則,具有很強的美感。

巴黎聖母院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是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在它之前,教堂建築大多數笨重粗俗,沉重的拱頂、粗矮的柱子、厚實的牆壁、陰暗的空間,使人感到壓抑。巴黎聖母院衝破了舊的束縛,創造一種全新的輕巧的骨架券,這種結構使拱頂變輕了,空間升高了,光線充足了。這種獨特的建築風格很快在歐洲傳播開來。

聖母院是哪個國家的?拜託各位了 3Q

巴黎聖母院(Cathedral of Notre Dame,Paris) 法國天主教大教堂。位於巴黎塞納河中城島的東端,始建於1163年,1320年落成。該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築風格,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 巴黎聖母院坐落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西岱島上,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聖母院的正外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莊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曆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中的巴黎人民將其誤認作他們痛恨的法國國王的形象而將它們搗毀。但是後來,雕像又重新被複原並放回原位。“長廊”上面為部分,兩側為兩個巨大的石質中櫺窗子,中間一個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其直徑約10米,建於1220—1225年。供奉著聖母聖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教堂內部極為樸素,幾乎沒有什麼裝飾。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講臺上。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聖歌和悲壯的樂曲。 曾經有許多重大的典禮在這裡舉行,例如宣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讚美詩,又如197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的葬禮等。巴黎聖母院是一座石頭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被譽為一級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下面的照片是什麼建築?它在哪個國家?

法國的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  ,正式名稱巴黎聖母主教座堂,位於法蘭西共和國首都巴黎市中心城區,地處塞納河西堤島上,與巴黎市政廳和盧浮宮隔河相望,為哥特式教教堂建築

巴黎聖母院為什麼被雨果比喻為“石頭的交響樂”?

巴黎聖母院是島法國,它也是教區大教堂天主教,巴黎與雨果《石頭交響曲》相比,舊歷史建築的每一側,每塊石頭都不只是我們的歷史佩奇也是科學和藝術史的一頁,這座建築巨集偉的石頭交響曲被稱為固體音樂。

巴黎聖母院建於1163年至1250年,是島法國哥特式教堂建築群的重要代表中的哥特式建築,該建築群由巴黎於1163年成立。大主教莫里斯·德薩利決定整個教堂始建於1345年,歷時180多年。

巴黎聖母院是哥特式教堂教,它是在市中心塞納河發現的古老巴黎的象徵。它的狀態和歷史價值無可比擬,是歷史上最輝煌的建築之一。這座教堂以其哥特式建築,祭壇,迴廊,門窗的雕塑和繪畫以及13至17世紀的眾多藝術寶藏而聞名。儘管它是一棟宗教建築,但它反映了人們改善生活的智慧,探索和渴望。

巴黎聖母院是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一切都由石頭製成,具有模稜兩可和威嚴的特徵,整座建築莊嚴而和諧。在巴黎巴黎聖母院,雨果將其與“石頭交響曲”進行比較。在拱門的二樓,兩側各有兩個巨大的石門窗,中間是彩色玻璃。

在裝飾方面,圓形和矩形形狀的彩色玻璃設計更具吸引力,但其中之一是最有吸引力的,在中間是聖母和嬰兒,在兩側都有天使雕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雙方的雕像分別是亞當和夏娃,巴黎人們擔心德國人們會把它拿走,所以他們把它藏起來了。

請問巴黎聖母院是專門供奉聖母瑪麗亞的嗎?

巴黎聖母院

1.法國名勝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坐落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西岱島上,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聖母院的正外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莊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曆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中的巴黎人民將其誤認作他們痛恨的法國國王的形象而將它們搗毀。但是後來,雕像又重新被複原並放回原位。“長廊”上面為部分,兩側為兩個巨大的石質中櫺窗子,中間一個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其直徑約10米,建於1220—1225年。供奉著聖母聖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教堂內部極為樸素,幾乎沒有什麼裝飾。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講臺上。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聖歌和悲壯的樂曲。

曾經有許多重大的典禮在這裡舉行,例如宣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讚美詩,又如197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的葬禮等。巴黎聖母院是一座石頭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被譽為一級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2.雨果小說《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吉卜賽女郎愛斯美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小說《巴黎聖母院》藝術地再現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歷史真實,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為奸壓迫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鬥爭。小說中的反叛者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和麵容醜陋的殘疾人加西莫多是作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而人們在副主教富洛婁和貴族軍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則是殘酷、空虛的心靈和罪惡的情慾。作者將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動豐富的戲劇性場面有機地連綴起來,使這部小說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小說浪漫主義色彩濃烈,且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它是運用浪漫主義對照原則的藝術範本。小說的發表,使雨果的名聲更加遠揚。

【故事梗概】

1月6日是西文傳統的愚人節。1482年的這一天,整個巴黎城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人們從四面八方向舊城區湧去。聚集在通往司法宮的幾條路上的群眾尤其多,這裡正在進行“愚人之王”的選舉,選舉的規則是誰長得最醜陋、誰笑得最怪最難看誰就有望當選。

當大家把幸運的愚人之王帶出來時,驚奇和讚賞到了最高點。只見他長著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獨眼,駝背,跛子,身體的高度和寬度差不多,下部是方方的,兩腿從前面看,好像是兩把鐮刀,刀柄同刀柄相連起來。在他的種種畸形裡,卻有一種不容懷疑的堅定、嚴肅、勇敢的態度,他就是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加西莫多,人們給他穿戴上用硬紙板做的王冠和道袍,把他抬上繪有花紋的轎子向格雷弗時廣場走去。

在格雷弗廣場上,靠街頭賣藝為生的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帶著小羊加里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不少圍觀的群眾,不時贏得人們的掌聲和叫好聲,愛斯梅拉達正在一張隨便鋪在她腳下的波斯地毯上跳舞,她輕捷、飄逸、快樂,所有圍觀的人都目不轉睛,大張著嘴,被眼前燦爛的景象迷住了。在密集的人群中,有一箇中年人雖不引人注目但與眾不同。他一雙貪婪的眼睛直盯著愛斯梅拉達,嘴裡卻在發出冷漠的幾乎無人能聽得見的咒語,那神情著實令人望而生畏。此人就是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格德·富洛婁。

富洛婁向來清心寡慾,迴避一切世俗的享樂。但今晚看到翩翩起舞的愛斯梅拉達,卻立即為她那無雙的姿色所傾倒。他身上潛伏的淫慾像一頭沉睡多年的野獸突然猛醒使他完全失去了自制力。雖然他懂得若不加以收斂必將陷入極其可怕的深淵,但似乎是無法抗拒的。他分明看到眼前擺著兩條路供他選擇:或者不惜一切代價佔有她:或者置她於死地,以求自己靈魂的安寧。此時,第一種選擇佔了上風。

在廣場一角的荷蘭塔內,女修士居第爾因自己的女兒在15年前被吉卜賽人搶走,正用一種虔誠的、憎惡的聲音呵斥愛斯梅拉達快走,愛斯梅拉達深為副主教和女修士的詛咒感到驚駭和不安。

當愚人之友會的會員抬著加西莫多來到廣場時,一下子成了人們注目的新熱點。眾愚人擋住蜂擁過來的群眾奮力保衛自己的愚人王,而當得意洋洋的加西莫多一眼見到富洛婁時卻又溫順得像一頭羔羊。原來在16年前,身為畸形兒的加西莫多被人遺棄在巴黎聖母院的門前,副主教出於憐憫之心收養了他,併為他取名加西莫多。加西莫多慚慚懂事,對富洛婁大人感恩戴德,惟命是從。

傍晚時分,愚人節聯歡已過,人們漸漸散去。愛斯梅拉達帶著她心愛的小山羊離開了節日廣場,行至廣場旁的小巷,授命於富洛婁的加西莫多準備劫持愛斯梅拉達,愛斯梅拉達奮力反抗,高聲呼救。就在這時,國王的近衛弓箭隊隊長弗比思帶領他的士兵途經附近,聞訊趕到,解救了愛斯梅拉達,擒獲了加西莫多。愛斯梅拉達被弗比思英俊的容貌和解救她的恩德所打動,問過了這位年輕軍官的尊姓大名後,便飛快地跑回了流浪人和乞丐們的聚集地——“奇蹟王朝”。

“奇蹟王朝”是一個非常大的廣場,居住著下層人民,他們中有法國人、西班牙人、義大利人、德國人,他們有不同的宗教信仰,白天是乞丐,晚上是小偷。這是一個奇幻的世界,是一個地獄的詩的境界。愛斯梅拉達在這裡具有很大的魔力,她回來時,男女乞丐都溫柔地排列著,他們凶狠的臉色因為見到她而開朗了。此時,該王朝的乞丐王克洛潘正在審判誤入這裡的窮詩人甘果瓦。按“王朝”的法律,甘果瓦將被絞死,除非有人願意嫁給他。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甘果瓦性命難保。善良美麗的愛斯梅拉達出人意料地站了出來,宣佈願意與此人結為夫妻,這樣甘果瓦免除一死。

第二天,格雷弗廣場上搭起了臨時刑臺。昨天還是愚人王的加西莫多今天卻跪在轉盤上任人鞭笞。富洛婁路經此地,目睹此景,他當然知道加西莫多因為什麼才落到這種地步,但為了保全自己的身份,他竟無動於衷,聽之任之。加西莫多看見了人叢中的富洛婁,他心中一喜,但是這個當年收養他的義父卻慌忙逃避了他的目光。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加西莫多口渴難忍,他憤怒的吼叫:“給我水喝!”圍觀者不但無人理睬,反倒是一片戲弄與咒罵聲。

3,電影《巴黎聖母院》

導演:

讓·德拉努瓦 Jean Delannoy

主演:

安東尼·甘 Anthony Quinn

吉娜·勞洛勃麗吉達 Gina Lollobrigida

型別:劇情 / 恐怖

更多中文片名:

鐘樓怪人

更多外文片名:

Gobbo di Notre Dame, Il

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

片長:115分鐘

國家/地區:法國 / 義大利

對白語言:法語

發行公司:Allied Artists Pictures Corpor

上映日期:1956年12月19日 法國

劇情梗概:美麗善良的吉普賽姑娘埃斯米拉達白天靠跳舞賣藝為生,晚上則和一群自稱“乞丐王國”的窮苦人居住在一起。埃斯特拉達的美貌傾國傾城,卻給她引來了殺身之禍。

國王衛隊的隊長菲比斯原本已有未婚妻,卻垂涎於埃斯米拉達的美色,騙取了她的芳心。就在菲比斯和埃斯米拉達在旅館幽會時,突然菲比斯被一個神祕的黑衣人刺傷。由於黑衣人沒有被找到,旅館老闆的供詞又對埃斯米拉達非常不利,在法庭上,埃斯米拉達受刑後招供,承認是她想殺害菲比斯。埃斯米拉達因此被判絞刑。

其實那個隱藏在黑暗角落裡的黑衣人是巴黎聖母院的神父弗羅拉。他孤僻刻薄,表面上是個對女人厭惡的忠誠的教徒,內心卻一直燃燒著熊熊烈火,渴望得到美麗的埃斯米拉達,是他在看到埃斯米拉達和菲比斯約會時無法控制自己的嫉妒,刺傷了菲比斯。

在埃斯米拉達被送往絞刑架的路上,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將她救下帶入聖母院避難。卡西莫多外表醜陋無比,從小被弗羅拉神父收養。但他心地善良,並真心地愛著埃斯米拉達。在聖母院中,卡西莫多就是埃斯米拉達的守護神。

國王的衛隊開始進攻聖母院捉拿埃斯米拉達,卡斯莫多誓死保護。但他一個人的力量必定有限,埃斯米拉達被亂箭射死。卡西莫多看到她的屍體被拉走,悲痛欲絕,他把真正的凶手——弗羅拉神父從聖母院的頂層扔了下去。

卡西莫多找到放置埃斯米拉達屍體的地方,緊緊地抱著自己心愛的姑娘。多年後,人們發現了兩具纏繞在一起屍骨,當人們想要將他們分離時,這兩具屍骨頓時化作了灰塵消失得無影無蹤。

本片根據法國大文豪維克多爾果名著《巴黎聖母院》改編。醜聾人卡利摩多被巴黎聖母院的神父羅德收養,做撞鐘人,外貌正經的克羅德神父自從遇見美麗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後,被其美色所誘而神魂顛倒,指使卡利摩多強行擄走愛斯梅拉達,途中被非必斯騎兵上尉隊長所救,愛斯梅拉達因而愛上了非必斯。但非必斯生性風流,被懷恨在心的克羅德刺殺。並嫁禍於愛斯梅拉達,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時,卡利摩多將愛斯梅拉達救走並藏身於聖母院中,乞丐群眾為救愛斯梅拉達而衝入教堂,誤與卡利摩多大戰,愛斯梅拉達被由克羅德帶領的軍隊衝入聖母院所殺,最後卡利摩多憤然將克羅德從教堂頂樓摔落地下,最後卡利摩多撫著愛斯梅拉達的屍體殉情。

這部雨果名著曾被多次搬上銀幕,其中1939年的美國版被廣泛認為是最佳版本,其中的德國表現主義佈景尤其值得稱道。純潔美麗的吉普賽女郎艾斯美拉達,和“乞丐王國”的人一起,到處賣藝行乞。一次,為了救流浪詩人甘果瓦,她嫁給了他。國王的衛隊長菲比斯是個,他騙取了艾斯美拉達的愛情。就在他們約會時,一個黑衣人將菲比斯刺傷。艾斯美拉達作為嫌疑犯被送上法庭,並判處絞刑。奇醜無比的巴黎聖母院的撞鐘老人卡西莫多將她救了出來,並帶進教堂避難,卡西莫多一直深愛著她。在一次混亂中,艾斯美拉達被國王衛隊 的亂箭射死,悲痛欲絕的卡西莫多轉身將真正的殺人凶手也就是弗洛洛神父,從聖母院的頂樓扔了下去。之後與艾斯美拉達的屍體緊緊地抱在一起,一起化為了塵土。

法國標誌性建築巴黎聖母院,當初人們建立它的目的是什麼?

巴黎聖母院也許是巴黎最有名的建築之一了,這座800年的偉大建築,最近前幾個月大火再度成為世界新聞的焦點。

聖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原意“我們的女士”,這位女士不是指別人,正是意指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聖母院大教堂並不是在它位址上的第一棟宗教性建築,根據教堂地底下挖掘出來的一些文物,該地點被作為宗教用途的歷史,可以回溯到羅馬的提庇留大帝(Emperor Tiberius)時代,在西堤島的東半部上可能建有一座用來祭祀羅馬與高盧神祇的神殿。

在神殿向教堂的演變過程中聖母院的舊址有著曲折的歷史,4世紀時是一座用來祭拜聖史蒂芬的教教堂,6世紀時又成為一座羅馬式教堂,而這座教堂有12塊基石取自原先羅馬神殿的遺址。也有說法認為大教堂是在墨洛溫王朝(Mérovingiens)的希爾德貝爾特一世(Childebert I)在528年時,以先前已經存在的教堂為基礎進一步改建。

到了路易七世時期,原有的羅馬教堂已經破爛不堪。最終在1160年被選任為巴黎主教的莫里斯·德·蘇利(Maurice de Sully)決定在這個地方建造一座可以和聖坦尼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St. Etienne)媲美的巨集偉教堂。

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在1345年建成,建築總高度約超過130米,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座完全哥特式的教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也是巴黎歷史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古蹟[3] 。該教堂曾經是全歐洲工匠組織和教育組織集會的地方。因為這些歷史淵源,巴黎最著名的索邦大學(Sorbonne),便坐落於此。

巴黎聖母院在哪個街區

巴黎聖母院位於第一區

巴黎聖母院是座什麼樣的建築?它擁有過什麼歷史?

巴黎聖母院被燒了,有人痛心,有人竅笑,說什麼的都有,不過巴黎聖母院遭遇火災,確實是建築史和文化史的一大損失。

雨果的代表作《巴黎聖母院》,在文學上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從法國的城市文明上來說,巴黎聖母院所在的西岱島是巴黎的原點和起點,而巴黎是城市史、文化史、藝術史繞不開的一個城市!

巴黎聖母院的歷史

巴黎聖母院是巴黎的象徵,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建築,起源於法國的國王路易七世想要建設一座標誌性建築,來突出巴黎作為法國的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的地位。聖母院作為巴黎最核心島嶼上的主要教堂,成為了首選。

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路易七世是個有雄心壯志的人,喜歡搞事,跟聖神羅馬帝國的皇帝一起,搞了一場第二次十字軍東征,當時王后埃莉諾還勸他不要東征,路易七世聽不進去結果敗興而歸,失敗後路易七世把氣撒在王后身上,說咱們這麼多年了你怎麼生不出一個孩子,離婚吧!離婚後,王后埃莉諾嫁給了安茹伯爵,過了兩年後,安茹伯爵居然成了英國國王,就是亨利二世,埃莉諾又成了王后,而且嫁給安茹伯爵後,五年生了四個孩子。把路易七世氣的啊,就向亨利二世宣戰,打了兩次都沒打過人家。

不如意的路易七世在1160年的時候娶了第三任妻子,然後把巴黎主教莫里斯·德·蘇利喊來,要求主教建造一座可媲美聖坦尼大教堂的教堂,至於建造聖母院真正的目的不得而知。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到了1345年整座教堂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巴黎聖母院建成後,在很長一段時間並沒有成為法國重要典禮舉辦的教堂,只有一些其他的與皇室相關的慶典放在巴黎聖母院,而皇室最重要的加冕禮放在蘭斯大教堂,國王葬禮放在聖丹尼斯大教堂。

直到1637年,巴黎聖母院因為王室子嗣的問題,一躍成為法國最重要的教堂。1637年,路易十三與安妮王后已經結婚22年了,但是還沒有子嗣,沒有子嗣對於王室來說是一個災難,再沒有子嗣波旁王朝該怎麼辦?路易十三急得不得了。就在這個時候,來了一個叫菲亞克雷的修道士,跟國王說聖母給他託夢了,聖母跟他說將降神蹟於國王夫婦,條件就是王后要向巴黎聖母院敬獻祈禱詩,王后當時就同意了,於是就命菲亞克雷負責祈禱事宜,隔年2月份,王后還真的懷孕了。

路易十三這個高興勁就甭提了,這下聖母顯靈,應該要表示一下,於是就釋出了《誓願詔書》,決定將法蘭西奉獻給聖母,1638年9月,王后誕下一名男嬰,這男嬰就是大名鼎鼎的路易十四。自此以後,每年的聖母節,巴黎大主教都會在聖母院舉行盛大的彌撒,皇室越來越多的活動也在這裡舉行!巴黎聖母院成了法國最重要的教堂。

此後巴黎聖母院與法國國家緊密在一起,不僅僅只是一個宗教標誌。在教堂裡舉行過拿破崙的加冕儀式,第一世界大戰霞飛、福煦兩位元帥的國家葬禮,第二次世界大戰巴黎解放慶典,還有戴高樂和密特朗兩位總統的追思彌撒!

巴黎聖母院是哥特教堂建築

巴黎聖母院是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哥特和巴洛克一樣,誕生之時並沒有名字,最早使用這個名稱的是米開朗基羅的學生喬奇奧·瓦薩里。對於義大利人來說,哥特是一個蠻族的代名詞,很難被自居正統的義大利人看上。

人們想到哥特式,就是它曾經的譯名:高直式。確實是最直觀、最簡單,垂直向上,渴望在高度上接近上帝。

巴黎聖母院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是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它的正外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莊嚴雄偉。其最上面是兩座鐘樓,裡面放著兩大鐘和八個小鐘,中段是窗,中間一個大玫瑰窗,兩側是各有兩個窗戶,在這一段窗戶前放置了三組雕塑,在這一組雕塑下,整齊放置著28個猶太國王的雕像。最底層就是三個華麗的門洞,三個門洞上都有華麗的雕塑組群!

其實在一百多年前,法國大的時候,巴黎聖母院就遭遇過大劫,拆大門,割神仙頭,誤將“國王廊”上的猶太國王當成巴黎人民痛恨的法國國王,將這些雕像搗毀,瞎改小禮堂門楣,大肆破壞,那時候的巴黎聖母院已經廢了。到了1844年,在勒杜克的修復下,巴黎聖母院才得到了重生,嚴格意義上來講,現在的巴黎聖母院已經不是原來的巴黎聖母院了!

當然,面對巴黎聖母院被燒一事,其實我們中國人是複雜的!

巴黎聖母院是什麼風格的建築?

巴黎聖母院屬於哥特式建築。

它是哥特教堂最傑出的代表作之一。巴黎聖母院不僅是法國的宗教中心,更可以說是國家的象徵。巴黎聖母院教堂的頂部採用了一排連續的尖拱,顯得細瘦而空透。巴黎聖母院全部採用了石材來建造。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石頭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被譽為一級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價值意義

巴黎聖母院是歐洲早期哥特式建築的傑出代表、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義上的哥特式教堂,建築本體的雕刻藝術和繪畫藝術及堂內珍藏的大量藝術珍品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是巴黎人、法國人的重要精神寄託。

文物保護

1862年,巴黎聖母院被法國曆史古蹟委員會列入法國遺產紀念碑清單。

1968年,法國文化安德烈·馬爾羅發起了對巴黎文物建築的清潔運動,對巴黎聖母院進行了立面清洗及加固。

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巴黎聖母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lwev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