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別人對自己好心生怨氣是什麼理論

別人對自己好心生怨氣是什麼理論

別人對自己好心生怨氣是什麼理論

別人對自己好心生怨氣和自我認知偏差理論相關。自我認知偏差是指人們在理解自己和周圍事物時,出現了一些偏差和失真,使得個體的知覺、判斷、思考和行為出現了偏差和錯誤。具體來說,當個體有一定的自卑心理、缺乏主觀能動性或者扭曲的價值觀念時,往往會對別人的善意產生懷疑和敵意,認為別人的幫助和關心是出於不良動機,或者認為別人對自己的期望過高、給自己施加了不合理的壓力,產生了負面情緒和反感情緒。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別人對我好,我卻會反感他,這是什麼心理啊

應該是社交恐懼症。你這不是反感吧,應該是潛意識裡對社交的恐懼,當你意識到這一點,你就有了克服它的資本。多跟人接觸,強迫自己去關心別人,這也是“崩潰療法”或者“極限療法”,多跟人接觸,接觸得多了。再慢慢接觸身邊的那麼幾個人。就會發現容易很多

怨氣重,從心理學上對映什麼?

任何一種行為,背後所折射出來的,都是人格。這類人以自居受害的消極人格為多

這類人總感覺到無助和無望,它最大的特點在於總是感嘆,抱怨和懊悔當下的處境,並認為這種處境永遠不會發生改變。在人際關係中,當一個人在潛意識中將自己置於“受害者”或者“弱者”的地位時,就會經常產生被別人“”的感覺,自然,也就產生了對他人的很多怨恨的情緒。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程度不同的自居受害人格,最典型的例子是:我們總是認為是別人“惹”了自己生氣。換言之,是別人做了某事,做得不對,“傷害”了我們,所以我們才感覺到憤怒或者委屈。

當一個人這樣想的時候,其實就將自己置身於受害者或者弱者的地位了,這種思維邏輯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逃避責任:我的情緒不由我自己來負責,而是由“你”來負責,因為“你”惹了我,所以,“你”必須道歉,否則我就會一直生氣....

一個人不能也不願意為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買單,而將這種責任推卸到他人那裡,本質上是一種依賴的心理,自然也算不上人格的人,這樣的人,一般怨氣十足,因為他們總是無法獲得心理上的滿足——畢竟,依靠別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這件事,實現起來太難了。

如果深入剖析主要有這麼幾種心理:

一、怨氣重是一種為自己開脫的心理,是一種不想承擔責任的心理把所有的責任和解決不了的問題,都推向別人或者歸咎於某種原因,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心理,怨天怨地怨別人,就是自己沒有問題。

二、怨氣重是一種轉移問題的心理,把包袱甩給別人問題不在我這裡,這個問題我就不用管了,而是應該別人為之負責,應該別人來解決,總之和自己沒有關係。

三、不願意客觀面對問題,是一種逃避的心理面對產生的問題,不能正確評價,從而也就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和解決。總是在錯誤的認知裡面來回折騰,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

四、是一種寬以待己,嚴以律人的心理既然都是別人的錯誤,別人的原因,或者是天意,總是能為自己犯下的錯誤合理的找到理由。所以當發生事情的時候,就不用多內疚,不用多慚愧,自己最先原諒自己。而對待別人,就不一樣了,因為錯都在他們身上。

五、讓自己處於一種看起來很弱很無辜的狀態,希望別人多同情自己,多關注自己都是別人或者命運的原因,導致自己今天的不幸福,不走運,那麼既然都是你們的錯誤,自己內心就覺得自己很可憐,就會自怨自艾,而且也希望多獲取別人對自己的重視和關心。

六、為自己的不努力,不成功,為自己現在出現的一切問題找藉口不是自己的原因導致現在的自己貧困,導致的的,導致的自己的失敗,導致自己的單身,導致自己的一事無成,都是現實所迫或者別人造成的。

總之,怨氣重是一種負面的心理,當把一切問題甩給別人的時候,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只會怨氣越來越重。

放下怨恨,直面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為什麼別人稍微對自己好一點,就恨不得把心掏給對方?

這個問題涉及到人際關係中的重要心理理論:依戀理論。依戀理論指出,人們在早期的親密關係中會建立起對於依戀物件的情感依賴,這種依賴體現在渴望得到對方的關愛與支援。如果我們覺得自己的依戀物件對我們不太冷淡或不夠關心,就會觸發我們的需要性-安全性衝突,可能會削弱我們的心理安全感。

在生活中,當我們感受到別人對我們有好感或關心的時候,會讓我們產生一種安全感和滿足感,這是因為我們的依戀需要得到了滿足。因此,我們會希望和這個人建立更深層次的關係,以此滿足我們的依戀需求。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過度依賴他人會導致情緒波動過大,對情感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我們對別人的好感產生依戀的同時,也應該保持一份性,學會在自己的力量和資源內滿足依賴。

別人對自己好時總感覺有壓力是什麼心理?

很多時候,自己的至親對自己好,大多數人都不以為然,並把這種愛當成理所當然,自然不會有非常大的壓力。比如父母和戀人、好朋友對自己的好。

不喜歡別人對自己太好是種什麼樣的心理?

這種人就是比較的,他們既不喜歡別人對自己特別好,也不喜歡自己對別人特別好,不喜歡幫助別人,也不喜歡別人來麻煩他,那麼別人對他特別好的話,他就有一種心理負擔,你越對他好的,他的心理負擔就會越重。如果別人對她特別好,她就會感覺欠著別人人情一樣,心裡就過得不是特別踏實,如果她只是自己一個人的話,隨心所欲一點,自己會感覺更加的自由,也許在他們內心深處覺得別人對他好,遲早回來索取。

別人稍微對你好點就掏心掏肺,不好的時候,就恨之入骨,這種人是種什麼性格?

你不懂得守著底線,而是說你是一個比較善良的人,才會這樣的別人對你好,你就會掏心掏肺的也對別人好,這也證明你是一個真性情的人,是一個比較直白的人,而且是一個敢恨敢愛的人,才會有這種表現的,別人對你什麼樣,你就會更加對別人好,這樣的人都是知恩圖報的人,而且她的性格也是特別溫和的,人才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否則的話,一個性如烈火的人,或者一個小肚雞腸的人是不會這樣的

怨氣是怎麼產生的

怨氣是一種人身上的“汙濁”之氣,是由不好的情緒和不好的事纏繞在你心頭而產生的一種氣場,這種氣場會影響人的行為、讓你看起來憤怒、墮落、沒有上進心,還會讓你待人處事失去客觀的態度、鑽牛角尖。

怨氣實際就是一種怨和恨交織出來的心情。把自己的處境都埋怨於周圍的人和事,久而久之產生出恨意,所以怨氣就是怨恨的意思,那麼怨氣是怎麼產生的呢?小編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

1、自命清高,卻能力不足。

自命清高,則意味著對自己的定位不足,沒認清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能力不足,則代表了做事能力有限,失敗的可能性很高。

大家可以想想,如果擁有這種心態的人,不產生怨氣才怪;自命清高認為自己什麼都行,但是幹事的時候啥也成不了,久而久之就開始胡思亂想,懷疑是某個人或者某些事甚至某些讓自己失敗的,讓自己鬱郁不得志的;

他們從來不反思自己是否存在問題,老是埋怨別人、埋怨環境,就是不埋怨自己。

2、自尊心太強,太把自己當回事。

自尊心太強的人往往特別容易受到傷害,而且特別容易鑽牛角尖,分析事情不客觀;太把自己當回事,就不會把別人看在眼裡。受到傷害的時候就埋怨別人,但是還不說出來,直接停止跟他們交往,怨氣沖天。

有句話說的很好:往往容易憤怒、幽怨的人都是的人、膽小的人,遇到事忍氣吞聲,但是又氣不過,還發洩不出來,長此以往就形成了怨氣,看這也不對那也不爽,心事重重,怨氣滿滿。

為什麼別人對自己好會有壓力呢?

因為這個人不是你喜歡的人,並且對你的好帶有目的性,或者說是想追求你又或許說只想和你成為什麼什麼樣的朋友,但是這些都是你不太想的,甚至說他對你好,你沒辦法對他好,所以就會覺得別人對你的好是負擔。

現在的人為什麼都會有一股怨氣

怨氣,怨恨的情緒,我在天音心理學習的時候瞭解到,憤怒的情緒,並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告訴你,現在你面對的事情,讓你覺得很生氣,因為你感覺到了攻擊。換另一個角度來說,生氣和恐懼是一種自我保護,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保護自己遠離傷害,如果一個連憤怒都沒有的人,如何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裡呢?但是為啥情緒會對我們有這麼大的影響,第一是我們覺得他不好,想要排斥他,我們就像一個氣球,情緒就是空氣,我們不斷地往裡面打氣,卻不懂的放氣,就會越來越鼓。怨氣,一方面是來源於別人,無法達到自己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對自己的不滿,有可能是氣自己不能維護自己的權利,有可能是因為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全能感的喪失。但是更多時候的我們,是不會去思考怨恨背後的內容,不懂得調節這種情緒,才會越陷越深。

怨氣深重是一種病

怨是心病

怨氣真不是個好東西,存在心裡自己難過,顯露在外旁人難受。有個整天怨天尤人面目陰沉的爛人在身邊,就像一盤美味裡吃出個蛆蟲一樣,真真讓人反胃!

大家看怨字的組成結構是上夗下心。夗字本意身體彎曲的樣子,心可表示心理心意,合起來就是心理扭曲了意思,妥妥的心理啊!

怨氣是心理不正常後產生的一種負面情緒。愛怨人是一種人生病態,心理病變!是病就必須得治!大家再看,夗像不像死字去了一橫。這就是說人有了心病,如果不治,最多再差一線就會死人的。要麼怨氣存在心裡無法釋懷,把自己憋屈死。要麼忍無可忍心理,爆發以後毀滅他人。當然這是戲說不能認真。

怨有兩種

世間有千百種人,千百種人有萬千種事。無奈人間坎坷,世事多舛,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常十之。事不隨心往往怨氣橫生,是故有無窮無盡百千萬億種種尤怨之氣。

尤怨之事看似繁多無數,其實只有兩種。正怨或邪怨、君子之怨或小人之怨。該是你怨的你才怨,這是正怨,君子之怨。不該你怨的還要怨,這是邪怨,小人之怨。

含辛茹苦的父母尤怨子不孝、孫不肖。赤膽忠心的志士尤怨主、君昏庸。樂善好施之士尤怨忘恩負義、恩將仇報之人。這就是正怨,君子之怨。君子所怨理所當然。自私自利的子女尤怨父母保守或。好吃懶做之輩總是怨恨社會不公。眼高手低之輩總是怨恨領導眼瞎。索取形成慣性的人,總是怨恨他人無情。無知愚蠢的人總是尤怨他人的冷落。這就是邪怨,小人之怨。小人所怨違情悖理。正怨為情、為理、為道義,邪怨只為利。君子也怨,事改、事止則怨止。小人常怨,事改、事過、事止而怨不止。世間多小人而君子罕見,所以怨氣沖天者,多是小人!

怨之所生

唐朝人縱橫家趙蕤在他的著作《長短經》中說,“凡人之所怨,不怨於疏,必怨於親”。並通過孟子和高子論詩,晉惠公受秦三施而不報,說明至恩必有至怨。

親生怨。孟子舉了個很有代表意義的例子。他說,越國人張弓射我,不中,我會和人笑談說道這個事。我親兄弟張弓射我,不中,我和他人說起來就涕淚橫流,泣不成聲。都是被人張弓射箭,結果也一樣都沒射中,表現差異如此之大,沒什麼其他原因,親人而已。該親近的人不親近,人們就會心生尤怨,如果不怨,說明不親。可是現在好多人總是反著來。父母把你養大備嘗艱辛,稍稍有點不如意,就蹙眉頓足乃至粗聲惡氣。外人已經惡意顯露明白,也能忍氣吞聲。若有三言兩語好話,未必真心,更是銘記在心!

恩生怨。民間有句話說,“升米養個恩人,鬥米養個仇人”。有相當比例的人,你越對他無私付出,他越對你求全責備。義工叢飛一生短短的37年,資助過183位貧困兒童,切實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有的人甚至成了大學老師。可是在他病重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去看望過,哪怕一個問候的電話都沒有。倒是有個家長打過一個電話。卻是責備叢飛怎麼快上學了還沒給打過錢來,不守信用!在得知叢飛得了胃癌時,沒說一句安慰,反而問什麼時候就好了能繼續打錢。人能無情無義至此!沒有誰對他心懷感激,說起叢飛,受過資助的人,要麼諱莫如深,要麼說他別有所圖。演員孫儷資助過一個學生高中四年。上大學以後內心膨脹,談物件、換手機、打遊戲,頻繁和孫儷母女倆開口要錢。在孫儷決定停止資助讓他自強自立時,該學生居然歪曲事實,寫長信向記者曝光。我坐車時給別人讓個座位,別人都得說聲謝謝,這可是切切實實改變了他們的命運,回報的卻是詆譭和漠然。

秦穆公和晉惠公,姐夫和小舅子兩人終於鬧掰了。三戰三敗後晉國敗退到韓地。晉惠公讓韓簡子探視秦軍動向,韓簡子回報說,秦軍人數沒我們多,鬥志卻倍於我們。惠公問,這是怎麼事?韓簡說,老大您落魄逃亡在外的時候,是秦國資助了我們。您回國就位的時候,害怕已經作亂殺了兩位君主一位大夫的裡克他們,是秦國派軍隊護送保證您的安全。結果您站穩腳跟就把秦伯放了鴿子,答應給他的什麼也沒給。去年我們饑荒的時候和秦國借糧,人家給我們運糧的船在河上連綿不絕;今年秦國饑荒和我們借糧,我們不僅不借給還想乘機攻擊他們。秦對我們的恩情可以說很大了,我們有負秦國的可以說也很深了,秦國上下怨氣可謂很大了。秦人心懷怨氣而來,鬥志昂揚。士氣何止倍於我們”。

對別人施恩,無恩可施後,別人往往會心生怨恨。別人受我大恩,不知回報,我也會心生尤怨。由此可見,怨生於恩,大恩必有大怨!

《世說新語.賢媛品裡有個“趙母嫁女”的典故。女兒出嫁將要離開時,趙母吩咐女兒,此去夫家一定不要做好事。女兒說那我做惡事嗎?趙母說,好事尚且不可做,豈能做惡事!有書呆子解釋為女人善嫉,不可表現過於優秀遭人詆譭。不能說沒有道理,但顯然理解太過膚淺直白。難道不是擔心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嗎?難道不是擔心得來容易,所以等閒視之!難道不是避免慣出其他人毛病,讓別人只知索取不知回報?當然,我們不能低估古人智慧,也許人家看清了,礙於斯文不能說透。

善良的人應該慎思謹記!

慎勿輕施於人,輕施捨則物不貴,貴亦不貴,自作賤而已。

慎勿輕許於人,善求人者必寡恩,恩亦不恩,自招禍而已。

慎勿輕信於人,輕諾人者必少信,不與委蛇,自取辱而已。

慎勿厚望於人,施恩圖報害大,過於借人錢財以渡難關,而後執契追討。

慎勿受無故施,施恩而忘者少,猶如漁夫深潭垂餌待魚,先予後取而已。受餌而不脫則己死,受餌而後脫則人怨。

自私的貪婪的人應該深思自省,非所怨,勿怨,強怨,自傷取死之道。

化解怨氣

怨氣傷人太重,要能化解才行。關於化解怨氣,沒有比佛家更擅長的了。它是從根子上心性上解決的。可是佛家精華核心對智慧要求是很高的。當然儒家的仁恕之道浩然之風,道家的無為之道清虛之風,耶教的堅信之道博愛犧牲之風都可以。只是各教典籍繁雜,良莠不齊,世俗之人難免眼花繚亂難得要旨。再次各教廣泛傳播中又世人多有誤解,心有偏見不能信解受持。

清末民初我國有個善人叫王鳳儀的。這位善人博採三教,立《化性談》之說,開講病治病的性理療病之法,對化怨有深入細緻解說。語言淺顯易懂,娓娓道來,好似街頭坊間閒人閒話,卻有大道至簡、大雅似俗的意味。有空讀讀聽聽頗有進益。

王鳳儀說人是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性的。和佛家五戒、道家五元、儒家五常本質一樣。怨氣與土性密切相關。土性分真土(陽土)和陰土。真土性人,有道根,信因果,能容人化怨,能生萬物。陰土性人,疑心重,好怨人,能欺人記仇。他還說:“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裡越難過,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禍,不是苦海是什麼?”“君子求己,小人求人。君子無德怨自修,小人有過怨他人。嘴裡不怨心裡怨,越怨心裡越難過,怨氣有毒,存在心裡,不但難受,還會生病,等於是自己服毒藥。”“怨人傷脾,膨悶脹飽、腹痛吐瀉、虛弱氣短。”“人若能自省。自然不往外怨。你能,不怨不能的;你會,不怨不會的,明白對面的人的道,就不怨人了。”

欣賞一首古詩

棠棣[先秦] 詩經

棠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求嘆。

兄弟鬩於牆,外御其務,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儐爾籩豆,飲酒之飫,兄弟既具,和樂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樂且湛。

宜爾家室,樂爾妻帑,是究是圖,亶其然乎。

標籤: 怨氣 好心 理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lwp1l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