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插花娘孃的來歷

插花娘孃的來歷

插花娘孃的來歷

簡介:《插花姑娘》,是浙、閩一帶流傳已久的民間故事,是浙江景寧本地三女神之一。講述一個美麗的畲族姑娘,山歌唱得特別動聽,她最愛把鮮花插在頭上,因此老百姓都稱她為“插花姑娘”。一個財主被她的美貌所吸引,起了非分之心。萬般無奈之下,姑娘妥善安排好父母生活,在前往財主家途中跳崖自盡。從此,姑娘跳崖的那座山上花兒開得格外豔麗。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插花的來歷

起源:插花起源於佛教中的供花。

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

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

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

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盤、盆等容器裡,而不是栽在這些容器中。

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葉,均不帶根,只是植物體上的一部分,並且不是隨便亂插的。

而是根據一定的構思來選材,遵循一定的創作法則,插成一個優美的形體(造型),藉此表達一種主題,傳遞一種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後賞心悅目,獲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

擴充套件資料

藝術造詣

插花既不是單純的各種花材的組合,現代藝術插花不過分要求花材的種類和數量的搭配,但十分強調每種花材的色調、姿態和神韻之美。

用一種花材構圖,也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

不同的構圖以及與不同花材花器的組合,達到的效果則是完全不同的,這也就是藝術插花的表現力。

藝術插花最講究的是作品的意境,而對花材和花器的選擇幾乎沒有。

插花構圖注重立體感和空間感,要留空白,以給人想象的餘地。

藝術插花通過搭配組合,可以把非常不起眼的材料組織成具有高雅情趣的藝術品。

這也是插花的魅力所在。

一件好的作品之所以有較高的藝術魅力和生命力,是由於作者能捕捉自然界最美的瞬間,進行藝術加工。

既不是自然美的重複,也不是對他人作品的模仿,而是經過作者精心創作,具有獨特個性和表現力的作品。

藝術插花的作者,須善於觀察自然,敏銳地捕捉自然界花卉植物最美瞬間,積累花卉的形象,注意熟悉花卉的豐富語彙,具備一定的美學理論基礎知識,熟悉繪畫音樂,這樣才能不斷地創作出真善美的作品。

畲族有什麼優美的民間故事嗎?有的話,越多越好,謝謝了。

1.畲族的史詩《盤古歌》 中國畲族的民間神話古歌。又名《盤瓠王歌》、《高皇歌》、《祖公歌》。流傳於浙江省南部和福建省東部的畲族聚居區,是一部有關畲族起源的帶有原始圖騰崇拜觀念的韻文體神話作品。其情節大意是:上古時代,高辛皇帝掌管人間,皇后患耳疾三年,從中取出一條似蠶的蟲子,放在盤子裡三晝夜,竟變成一條周身五色斑斕的龍犬。高辛皇帝很喜愛這條龍犬,取名為"盤瓠"。一次,番王發兵來犯,高辛王在無奈之時,張榜求將,並許諾凡能退敵者可娶三公主為妻,並可得皇位。盤瓠聞訊而去,將番王頭顱咬下帶回,並大敗敵兵。高辛皇帝因盤瓠是隻犬,而不忍心把女兒嫁與。有臣子獻計:將盤瓠放在金鐘內七晝夜,可使之變形。誰知只到第六天,皇后心急而打開了金鐘,盤瓠只得了人身卻沒有使犬頭變形。三公主為不使父皇失信,與盤瓠結了婚,生了三男一女。後來,三男分別姓了羅、藍、雷三姓,女兒姓了鍾姓。他們的後代,便是後世其中絕大多數人姓羅、藍、雷、鍾四種姓氏的畲族。在畲族地區,還流傳有題為《麟豹王歌》的神話古歌,其內容與《盤王歌》略有差異。

2.《插花姑娘》講述了從前有一個畲族姑娘非常美麗,唱起山歌特別動聽,她最愛把鮮花插在頭上,因此百姓們都稱她為“插花姑娘”。一名財主被她的美麗吸引,起了非分之心,在萬般無耐之下,姑娘沉著穩定,妥善安排好父母生活,在前往財主家途中的懸崖上自盡。從此,姑娘跳崖的那座山上花兒開得格外豔麗。據當地村民反映,這座山就在裕溪鄉和象溪鎮靖居口附近,在山頂上,至今留有插花殿,裡面還有一幅插花娘娘圖。插花姑娘的動人故事感人至深,在象溪鎮、裕溪鄉、板橋鄉一帶代代相傳。

3.在畲族民間文學中,有關民族始祖盤瓠的神話作品異常地引人注意,這一題材的作品既有韻文體的神話古歌《盤古歌》和《麟豹王歌》,也有散文體的神話《高辛與龍王》和《三公主》等,這些在內容上大同小異的作品,講述了畲族祖公龍麟因在爭戰中建立奇功而娶高辛皇帝的三公主為妻並繁衍出畲族後代的故事。畲族的敘事民歌,還有《末朝歌》、《元朝十八帝》、《災荒歌》等,在內容上涉及到封建王朝的興衰和民間的災異事變等重要題材。"小說歌",是畲族民間文學中的一種特殊的形式,多是由近兩個世紀以來畲族中懂漢語的歌手將漢族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的敘事歌,如《西遊記》、《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等,也有以本民族的歷史故事為內容編寫的"小說歌"作品,如《鍾良別》、《鍾景祺》、《藍佃王》等。畲族的民歌也被稱作"山歌"或"雜歌",可以用來達到敘事、說理、詠物、抒情等多方面的目的,其中包括"勞動歌"、"情歌"、"風俗歌"、"時政歌"等門類,藝術上有語言質樸明快、音韻和諧悅耳的特點。畲族民間傳說的代表性作品,有《阿郎和媛蓮》、《天眼重開》、《黃藤鐲和毛竹筒》等。而流傳於畲族地區的民間故事《賣炭》、《石牛》、《拾元寶》等,則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道德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隨著畲族作家文學的出現,畲族文學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插花童子是誰身邊的童子

王母娘娘。插花童子是指就是女童子,準確的說就是“童女”,因為“童子”是指男的。在中國傳統故事中,插花童子是玉皇大帝分配到王母娘娘的,插花童子就是給王母娘娘身邊插花的小仙女、小仙童。

東西巖的史料傳說

明代何鏜稱:“海內稱十八洞天……惟青田石門為最勝,縉雲仙都為最奇,而穹窿崛起,怪偉環峙,莫過於定宣邑之東西巖。”那年,詩人江南靖士遊東西巖留下一段趣話。相傳其由彎曲狹窄的巖逢斜階好不容易攀上東巖頂,見風光新奇,脫口詠《東巖》道:“赤崮千尋曲裂通,山風扶我入蒼穹。雲生日月雙池上,身在人神兩戒中。”及下東巖,經清風亭步至西巖邊,希望登西巖頂看看,地主見日已掛西,出於安全考慮,坦率說道:“太陽不高了,恐時間不夠。”接著介紹了西巖頂上一些自然和人文景觀。對江南靖士說:“此景區名東西巖,君上過東巖,有詩;西巖未上,幸亦為吟一首,何如?。”江南靖士笑道:“請聽。”便詠《西巖》雲:“東家贊景頂端優,矗告黃昏不導遊。巖腳清風來綠谷,扶搖欲上鼓鐘樓。”大家不禁齊笑,遊山的疲勞也不覺得了。

東西巖以雄偉壯觀的懸崖絕壁、峽谷風光,星羅棋佈的古洞石室,民族風情為特色。景區有玉甑巖、十宇峽、清風峽、將軍巖、卓筆峰、水簾洞天、穿身洞、七女峰、石樑飛虹、桃花洞、劍劈石、赤石樓、西明洞等景點。景區內有馬尾松、杉木、木荷、香樟、泡桐、板栗、柿子、楊梅、油茶、杜鵑、山植等花木及大片竹林,風光秀麗,景色宜人,引人入勝,令人流連忘返。

東西巖風景區不僅以其奇偉怪險的自然風景和樸實淳厚的畲家風情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而且還因為它流傳著許許多多的傳說故事。這些傳說故事使東西巖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底蘊,也給前來觀光的遊客帶去了豐富的文化大餐。遊客可以一邊欣賞優美的自然風光,一邊可以聆聽動人的傳說故事。故事大體上圍繞呂洞賓的故事而展開,大到整個東西巖的來源,小到具體的岩石,都可見呂洞賓的行跡。諸如呂洞賓劈山除妖、蝙蝠洞的故事等;另外還有插花娘孃的故事,牛鼻洞的故事等等。這些傳說故事和自然風光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共同構成了獨一無二的東西巖景區。

標籤: 來歷 插花 娘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mqkxw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