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魏縣歷史簡介

魏縣歷史簡介

1、新築之戰:戰場在舊魏縣南20裡,周定王九年(公元前589年),衛穆公命孫良夫等四將伐齊,在新築(古城,在今舊魏縣南20裡處)與齊軍相遇,衛軍大敗,大夫仲孫於奚(魏縣人)引軍相救,殺退齊軍。衛穆公今其功高,決定賞以城池,仲孫於溪堅持不受,請求禮樂、馬纓以朝。孔子聽此事,嘆曰:“惜也,不如多餐之邑。”

魏縣歷史簡介

2、破釜沉舟:在今境洹水南岸一帶為破釜之地。據《縣誌》記載,公元前207年,項羽破釜北上,敗秦大將章邯於鉅鹿,消滅了秦軍部隊,創下了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3、大戰白龍潭:戰場在泊村西,舊魏縣城北,寺上村南,多種《魏縣誌》有載。唐乾寧三年(896年)4月,李克用發兵進攻洹水羅弘信。殺樑軍萬餘人。10月,與樑軍戰於白龍潭,樑兵大敗,朱全忠復派葛從周救援,自率大軍屯於洹水路(今舊魏縣),李克用方退兵。

4、御駕親征:宋鹹平二年(999年),遼主耶律隆緒大舉南犯。宋真宗御駕親征,行至大徐村(今回隆鎮),遼兵已大掠而去,宋真宗從此返回,村名遂改為回龍,後演變為回隆。

5、紅槍會戰奉軍:1927年4月,紅槍會以為老師報仇,反苛捐雜稅為口號,集合大名、肥鄉、廣平、成安、臨漳等縣會徒包圍魏縣城,與奉軍大戰於東關。奉軍軍長張心源率部馳援,被紅槍會殺死在東關外,奉軍騎兵團被殲。6月21日,奉軍進行報復,在德政村槍殺了120多名紅槍會員和群眾及省參議員史老明等。

6、五·二六反“掃蕩”:1943年5月26日,日軍糾集邯鄲、安陽、大名等21個縣的近萬名日偽軍,對八路軍冀南根據地中心魏縣、漳河縣發動了鐵壁合圍大“掃蕩”,企圖消滅八路軍根據地抗日主力部隊和黨政機關。八路軍反“掃蕩”部隊主力是八路軍一二九師七旅二十團,冀南軍分割槽司令部,分割槽基本團,路南支隊,魏縣、漳河縣大隊等,總兵力4000餘人。這次反“掃蕩”中,共斃、傷日偽軍近千人,八路軍十幾名團職領導幹部和數百名抗日戰士壯烈犧牲。 冀南牛介:產於魏縣。其體長大於體高,為役用牛的良好體型,產肉效能亦高,牛皮可製革,用於加工皮鞋、皮箱等。

7、鴨梨:是魏縣土特產。魏縣鴨梨種植始於三國魏文帝年間,北宋已有面積栽培。

8、南關餄餎:據考隋代已開始出現在攤點上,是魏縣一道名食。傳說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密曾吃過魏縣恰恪,對此讚不絕口。民國35年(1946),國際救濟總會三人小組來魏縣,縣長白佩珩曾用鉿鉻宴請客人。

9、嶽莊瓦盆:產生於清嘉慶年問。除在魏縣廣銷之外,在大名、成安、廣平、臨漳等縣也有大量銷售。

10、賢孝門雞毛扇:產生於明末,祖傳手藝。此產品不僅在魏縣縣享有盛名,還遠銷河南、山東、山西、北京、天津、內蒙及東北三省。

11、草帽辮:用草帽辮精製的草帽、提籃和其它裝飾品,不僅國人,外國人也喜歡。

12、西照河村大豆醬:祖傳手藝。為城鄉人民蒸包子、熬菜,炒食的主要佐料之一。

13、回隆鎮燒酒:又叫“隆酒”。據說在清代曾做過宮內御酒。

14、康疃白蘿蔔:皮薄,肉嫩,味道甜辣,個頭大,素有“銀娃娃”之稱。它既能炒 熟菜,又能醃鹹菜,還是包水餃、蒸大包的好材料。白蘿蔔在秋收之後,能儲存到下年四、五月間,仍鮮嫩不變質。

15、郭家堂村大蔥:也叫“雞腿蔥”,脖子粗,嫩肥長,是農民的普通調味品,不論炒菜、拌冷盤、包水餃、蒸大包都離不開大蔥。

16、仕望集油條:炸得透落,鹽、鹼、礬適量,內筋外焦,為當地人看望親朋的常用禮物。

17、院堡集白麵燒餅:圓形,外粘芝麻,刀切花邊,個頭大,層多,油、鹽、花椒 粉佐料齊全,吃著焦、酥、脆。

18、大白桃:它是製作果脯和糖水罐頭的好原料,遠銷北京,天津和全國各地。

19、傅夾河手工掛麵:傳統手藝。掛麵的原料是小麥麵粉和一定數量的碎鹽。

20、魏縣瓜簍:個大皮薄,藥效好,稱為“糖瓜簍”,屬特產之一。

標籤: 魏縣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ovk0g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