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萬夫趑趄 重返三國現場:劍閣

萬夫趑趄 重返三國現場:劍閣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重返三國現場:劍閣,萬夫趑趄

詩仙李白穿行蜀道,過劍閣而嘆息,觸景生情,吟出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蜀道難》。劍閣的險峻也由此名聲大噪。

李白並不是第一個題詠劍閣的詩人。早在晉太康初年,張載至蜀地探望父親,路過劍閣,有感於地勢險要,寫下《劍閣銘》,其中有句“一人荷戟,萬夫趑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同時感嘆國家的存亡“興實在德,險亦難恃”。這幾句都是李白《蜀道難》的靈感來源。彼時距離蜀漢的滅亡不過二十年左右,張載來到劍閣之下,回想起並不久遠的歷史,感觸自然最為深切。

劍閣到底有多險,紙面上講得再多也沒有用,只有你走到了那一座座如寶劍一般直入雲霄的山嶺之下,腳踏蜿蜒曲折的古蜀道,仰望那座被山石相挾的關城時,你才能真正體會到那些長途跋涉而來的遠征者的絕望之情。

“一人荷戟,萬夫趑趄”的第一次歷史實踐,正是蜀將姜維與魏將鍾會的那場驚心動魄的劍閣攻防戰。蜀漢舉國的生死存亡,都賭在了這座雄關之上。

蜀漢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國實際掌權人司馬昭派遣徵西將軍鄧艾、鎮西將軍鍾會、雍州刺史諸葛緒兵分三路,發起滅蜀之戰。當時蜀大將軍姜維為避禍,屯兵沓中(今甘肅舟曲,與漢中相距較遠。鍾會趁其不備,統兵十餘萬入漢中,並順利地突破了陽安關,奪取關城。漢中一失,蜀漢門戶洞開,姜維不得不與廖化、張翼、董厥合兵,退往劍閣防守。

從漢中入巴蜀,依然有群山峻嶺阻隔,主要通路有兩條,一條是米倉道,可往巴中,另一條是金牛道。據傳,秦惠文王時,秦國送蜀王一頭可以屙金子的神牛,蜀王徵召五名大力士開山破路,從關中將金牛帶往蜀中,沒想到秦軍尾隨其後,踏著這條路一舉滅了蜀國,從此這條道就稱為金牛道。

金牛道自漢中沔陽(今勉縣始,出陽平關,途徑關城、劍閣、涪縣、綿竹、雒縣直至成都,這是千百年來南下入蜀的唯一通途,後來民國修川陝公路,解放後修寶成鐵路,以及如今的西成高鐵,基本都是沿著這條道路。鍾會想要像當年秦惠文王那樣完成滅蜀大業,非走此道不可,而劍閣,正是扼守在金牛道的咽喉要衝之上。

劍閣所在的山脈是龍門山脈的支脈劍門山,全長約70多公里,最高峰海拔約1200米。山脈其中有一處出現斷裂,由72座像劍一般矗立的山峰組成。兩山之間出現寬約20米的豁口,其狀如門,故曰劍門。諸葛亮為相時,在此“鑿石架空,為飛樑閣道,以通行旅”,又於豁口處砌石為門,置閣尉,設戍守,從而有了天下奇險的劍閣。劍閣所處的隘口北高南低,北坡十分陡峭,南坡則相對平緩,因此守城方據於關上可居高臨下阻擊敵人,而從北面而來的攻城者卻需要攀登峭壁再攻城,且沒有展開兵力的空間,難度可想而知。

正是在劍閣,姜維僅依靠三萬人就抵擋住鍾會十餘萬大軍的猛攻,相持日久,魏軍糧草不濟,士氣低落,鍾會不得不寫信給姜維,勸其投降,但姜維置之不理。縱使智謀超群的鐘會,面對易守難攻的劍閣也無計可施,甚至已經與眾將商議撤軍事宜。可惜天不佑蜀漢,鄧艾率軍深入山林,鑿山開路,出人意料地沿陰平小道直插江油,繞過了劍閣,直逼成都。後主劉禪不戰而降,蜀漢終於滅亡。訊息傳到姜維軍營,將士們恨恨地拔刀砍石,發洩心中的鬱氣。

劍閣雖險,但拯救不了一個主弱國疑、江河日下的蜀漢。三十多年後,李特(後來成為十六國成漢奠基人跟隨流民自漢中入蜀,路過劍閣,仰望關城,坐在地上長嘆了口氣說“劉禪有如此之地而面縛於人,豈非庸才邪!”

唐以後,劍閣又被稱為劍門關,每逢天下大亂,必有人割據巴蜀以窺天下,劍門關則屢屢成為蜀中政權的咽喉要塞,亦屢屢淪為埋骨的戰場。然而,儘管戰亂紛擾,但劍門關始終保持著一個神奇的紀錄,就是在冷兵器時代上百次戰爭中,從未被正面攻克過。如公元965年宋滅後蜀之戰,宋軍分兵繞小徑至劍門關之南,南北夾擊才突破了關隘。

劍門關因為地理位置之重要,在歷史上被屢次拆除,又被屢次修復。比如隋朝初年,隋文帝楊堅就曾下詔稱“巴蜀險阻,人好為亂,於是更開平道,毀劍閣之路,立銘垂誡焉。”明清時的劍門關一度雄偉壯觀,但隨著1936年國民政府修建川陝公路,劍門關成了“攔路虎”,遭到徹底拆除。因而長達半個多世紀,劍門關只見關口,不見關城。1992年,四川省劍閣縣出資復建了劍門關關城,但新的劍門關命途多舛,先是2006年2月一場火災,將關上木質建築嚴重損毀。2008年汶川地震,劍門關又遭重創,成為危樓。

2009年,劍門關景區投資4億進行災後重建,按照歷史原貌復原了明清時期的劍門關關城,也就是我們如今在劍門關景區內看到的這座劍門關。關城立於兩山之間,氣勢雄壯,上有雙層關樓,懸掛“天下雄關”“眼底長安”牌匾,關樓內以浮雕的方式,展示劍門關經歷的歷次戰事,以及曾在此鎮守的武將與留下詩句的文人。關城之下,還有諸葛亮、劉備、姜維等三國人物的塑像。雖然關城已非歷史原跡,但走在群山之間,依稀可以聽到當年的鼓角爭鳴之聲。

劍門蜀道遺址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劍門關是其子項之一。劍門關景區位於四川省劍閣縣東南108國道東側,西成高鐵開通後在劍閣縣亦設有劍門關站,方便遊客前往。劍門關景區遊覽面積很大,設計有三條遊覽線“河谷徒步線”由北門至南門,基本沿河谷前行,比較平緩,與三國有關的歷史文化景點,如劍門關關樓、鍾會營壘、望關橋等都在這條線上。而“半山絕壁觀光線”“山頂鳥道體驗線”則要登山深行,可乘索道,滑索,攀爬一些較為險峻的山路,親身感受蜀道的艱辛。

值得一提的是,姜維雖然最終沒能拯救蜀漢,但他川中百姓心中一直有著崇高的地位。劍閣民眾為紀念姜維,在當地建有姜維衣冠冢。原墓址位於關內金牛古道旁(今劍門關鎮醫院門口南側,1936年修川陝公路將墓冢遷至大劍溪對岸(今景區停車場處,2010年遷至景區內靠近南門處,並修建了一座平襄侯祠,讓三國迷們在遊覽劍門關的同時,也能憑弔這位蜀漢最後的守護神。

更神奇的是,在劍門關樓西側的峭壁上,有一處山石酷似一尊巨大的人臉肖像,遠望過去,眉毛、眼睛、鼻子都清晰可見,當地傳說,姜維死後魂歸劍門關,化作這一面山石,從此永恆地凝視與守護著這座天下名關。

相關人物

魏國:曹操、郭嘉、曹丕、曹植、賈詡、司馬懿、張遼、徐晃、典韋、許攸、荀彧、夏侯淵、荀攸、許褚、司馬昭、夏侯惇、曹爽、張郃、程昱、于禁、曹仁、楊修、鄧艾、馬岱、曹真

蜀國:  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劉禪、黃忠、馬超、姜維、魏延、劉封、關平、馬謖、龐統、徐庶、樂進、黃月英、蔣琬、糜芳

吳國:孫策、孫權、周瑜、陸遜、太史慈、甘寧、小喬、孫尚香、呂蒙、魯肅、大喬、周泰、顧雍、丁奉、黃蓋、諸葛瑾、張昭、淩統

其他:呂布、貂蟬、董卓、劉表、袁術、水鏡先生、陳宮、張角、袁紹、公孫瓚

每回主要內容簡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節:官渡之戰、舌戰群儒、煮酒論英雄、溫酒斬華雄、桃園結義、夷陵之戰、千里走單騎、華容道釋曹、三顧茅廬、三分歸晉、遺恨五丈原、趙雲救阿斗、赤壁之戰、許褚鬥馬超、草船借箭、空城計、火燒赤壁、橫槊賦詩、楊修之死、智激周瑜、張飛威鎮長板橋、刮骨療毒、關羽敗走麥城、關羽單刀赴會、三氣周瑜、七擒孟獲、

每回原文及解析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微信搜尋公眾號【杯茶讀書(bcbeicha)】關注後,在對話方塊傳送人名,獲取相應的人物分析,如:諸葛亮。回覆回目,獲取相應回目的內容簡介、分析及讀後感,如:三國演義1。其他更多的回覆關鍵詞等你探索,如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儒林外史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oweyr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