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愚公移山的愚怎麼寫

愚公移山的愚怎麼寫

1. 愚公移山的愚的意思

愚公移山中,愚公為人名,沒有具體的意思。

愚公移山的愚怎麼寫

愚公移山,古代寓言:北山有個老人叫愚公,年近九十。屋前有太行、王屋 二山阻礙出入,他決心把它們剷平。村裡的老人智叟認為這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後有孫子,子子孫孫永無窮盡,而山不會加高,為什麼會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天帝受到感動,便派誇娥氏二子把山揹走。見《列子·湯問》。後用為知難而進,有志竟成的典故。解釋: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恆心,堅持不懈,不怕困難。迎難而上,不退縮。典故:愚公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認為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又何必擔心挖不平呢?”後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搬走兩座山。比喻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語法:主謂式;作主語、定語、賓語;含褒義。造句:在現代化建設中,我們要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詞性:形容詞,褒義詞。近義詞:鍥而不捨、持之以恆、始終不渝、堅持不懈、精衛填海、百折不撓、百折不回反義詞:虎頭蛇尾、有頭無尾、有始無終、半途而廢、一蹶不振《列子·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堅定信心和頑強毅力,說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難,堅持鬥爭,定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這對人們有很大的啟發。

2. 愚公移山的愚和智作文六百字

《愚公移山》一文,出自《列子·湯問篇》.說的是:愚公嫌太行、王屋二山,“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扣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回他:“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少年時,讀此文,深為愚公精神所感動.時至今日,愚公精神固然還感動著我,但他那處事的方法,竊以為不可取.愚公之所以要移山,無非是那山擋了自家出入的路.於是,問題就出來了.問題有二:一是當初為何要在這建屋;一是為何只想到移山,想不到移家.愚公年九十,那山乃開天闢地時就存在,顯然不止九十年.傍山依水,擇地而居,本是常識.天涯何處無芳草,哪裡黃土不埋人,為啥就非要在這居住呢?假如,建屋一事乃愚公所為,他本就犯了錯;假如,建屋一事乃愚公祖上所為,他祖上就犯了錯.既是錯,就該改.自己錯了不改,是執迷不悟;守著祖上的錯不改,是墨守成規.愚公也意識到錯了,只是他把這錯怪在了這山上,而沒落在自己身上.於是,他要移山,要用山的“錯”,來證明自己或祖上的“對”.所以,他怪山擋路,不怪己建屋,來個“責山不責己”.事實是清晰的.山是客觀存在的,選擇在此居住是主觀的.不按客觀規律辦事,自然要受到懲罰.受到懲罰時,不重新審時度勢,一味地主觀行事,那必然是要受到更大的懲罰。

3. 愚公移山的續寫怎麼寫

自從老愚公一家人開始搬山以來,已匆匆過了數十年,他的兒子愚老公繼承了父親的志願,繼續搬山,而老愚公的孫子愚小公卻總想用科學的力量把這兩座大山給搬走。

一天,愚小公放學回家,老愚公對他說:“孫兒啊,你也老大不小的了!也該幫著家裡搬山啦!”愚小公一聽,可不樂意了,就反駁道:“爺,您和我爸思想都太迂腐了,現在都已經是高科技時代了,您不能總用老眼光看問題,如果這樣搬下去,恐怕幾百年也搬不完吧!我想去北京學點兒知識,用科學的力量來搬動這座大山!”愚老公聽了,生氣地說:“什麼,你說我和你爺爺愚腐?今天,我買了一雙鞋,可是太小,於是我就把腳指頭剁了,最後終於穿上了。這是多麼聰明的做法呀!你還說我迂腐?再說了,那科啥學,它的勁再大,能頂上咱全家的勁?好了,別胡思亂想了,趕快睡吧!”愚小公拗不過他倆,在一個晚上,趁著他們睡覺時逃走了。

第二天,愚老公醒來,見桌上有一封信,上面寫著:老爺、老爹,我去東方北京的科技組了,對於我的不辭而別,希望你們能諒解。愚老公看了,把信讀給老愚公聽,老愚公大怒:“什麼,他去啥可雞組了?你快去騎咱家那頭老毛驢把他追回來!”愚老公聽了,說:“爹啊,咱家那頭老毛驢快生小毛驢了,去不了啊!”老愚公大罵道:“說你傻,你還真傻,你就不會等它生了小毛驢再去追?真是不喝腦白金,頭腦缺根筋!”

日子一年年過去了,愚小公已經成為了科學界的權威人物。一天,愚小公帶著五個他自己發明的機器人回到了老家,要幫爺爺和爸爸搬山。老愚公和愚老公不相信這幾個人機器人能在短時間內把山搬走,在搬山那天,他們也都來看了。只見那五個機器人揮動著有力的機械手,毫不費力地就把大山穩穩地給抬了起來。老愚公一邊看一邊驚歎道:“它吃螞蟻大力丸二號了?咋這麼有勁!孫兒啊,你趕快讓它們停下來,累壞了可咋整啊!”愚小公回答道:“爺爺,您放心吧!它們不會累壞的!”只過了一會兒,那五個機器人就把山全部給搬走了。事後,老愚公和愚老公一起發出感嘆:“還是科學的力量大啊!”

4. 愚公移山中,怎樣說明愚公真的很愚

首先,愚公的決心和堅定的信念是不容置疑的,不可否定的,這需要大家學習。

不過,任何行動都要建立在可行,有利的基礎之上。憑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愚公的做法顯然是不科學的,是不可能實現的,即使實現了,也要花費巨大的人力資源,這造成的不便真是有點“顧此失彼”了。我認為愚公應靈活些,選擇價值更大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應選擇無法完成、“弊”大於利的方法。

總而言之,“愚公”的做法有立也有弊,我們應該辯證地對待。

還有一點,文中說“山不加增”也是錯誤的,根據自然界的規律,山並不是不會變化,而是一個長期的不停地運動,有可能高,有可能矮。

5. “愚公移山”愚不愚作文

愚公移山到底愚不愚呢?我覺得,愚公很愚。

站在當時的立場來看,愚公把山移走,讓大家獲得方便,這一點是好的,當時的老百姓一定非常高興。所以,愚公是不愚的。

可是,那是在當時,如果換一種角度來看,站在現在的角度來討論這件事的話,那愚公一定是很愚!站在現在的角度,愚公實際上還做了壞事。愚公那裡四面環山,愚公要移山,那有山,山上就會有一些動物、植物!愚公把山移走了,那山上住的那些小動物住在哪裡呢?小動物們不是無家可歸,然後死了嗎?如果,愚公移走的那座山上有一些已經活了幾百年的參天大樹,愚公把山移走了,他不是在破壞大自然,破壞這些大樹嗎?現在,很多人都在蒐集活了很久的大樹,愚公把山移走了,那上面的大樹,怎麼辦呢?愚公私自把山移走了,破壞了這座山,如果愚公不把山移走,說不定現在,那座山就成為了一個名勝古蹟呢!愚公還是一個很自私的人。

他自己想把大山移走,他還要管著他的子子孫孫一起把大山移走,不是浪費子子孫孫的前途嗎?愚公不只是一個很自私的人,還是一個不肯開動腦筋的人。愚公他當初,為什麼非要把大山移走呢?他把大山移走,浪費自己的時間啊!雖然可以造福社會,但是,如果他在地下開一個隧道呢?挖一個隧道用的時間,一定比把大山移走的時間要少得多,還造福了後代,沒有浪費後代的前途!愚公這樣做,真是不應該,應該受到譴責,不應該受到嘉獎。

6. 愚公移山愚不愚

愚公要移山,不是頭腦一時發熱,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確。“懲北山之塞,出入之迂”,說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懲,苦。這裡是意動用法。塞,閉塞,堵塞,指阻礙交通。迂,繞遠道兒。全句是說苦於北山擋道,出來進去要繞遠,很不方便。這句話說的不止是愚公一人的體會,而是所有“面山而居”的人們的共同感受。因此,愚公“聚室而謀”,立即得到熱烈的贊同。這是從消極方面說的。從積極方面說,對於搬掉兩座山會給人們帶來什麼好處,愚公心中也是有數的。“指通豫南,直達漢陰”,說的就是移山之利。這裡的“指通”“直達”都有筆直地來往的意思,與上文“塞”“迂”相對應。可見愚公對移山的利害關係,早已考慮再三了。其次,對於山能夠移走這一點,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他在批駁智叟的一段話裡,就說得十分清楚。這段話是用“頂針”的修辭方法寫的,一句頂著一句,層層緊扣,充分說明子子孫孫綿延不絕的道理。最後用“無窮匱也”做結束,肯定了人力的無窮無盡,很有說服力。接著用“而”字一轉,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會“更增高”。這樣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結論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這說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對人力和自然的發展變化關係的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由此可見,愚公在移山的整個過程中站得高、看得遠,考慮問題十分周密,駁斥智叟有理有據。像這樣可敬的老人,誰還能相信他是“笨老頭”呢?

標籤: 愚公移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p53v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