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安徽茶文化創新大賽

安徽茶文化創新大賽

安徽茶文化創新大賽

安徽茶文化創新大賽是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的大型活動,旨在推廣和發展安徽茶文化,鼓勵社會各界參與茶文化創新和推廣。

大賽設定了多種獎項,包括最佳茶葉種植獎、最佳茶文化創意獎、最佳茶品包裝設計獎、最佳茶文化傳播獎等,鼓勵參賽者在茶文化創新方面發揮創意和實踐能力,提升茶文化的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此外,大賽還將組織茶藝表演、茶文化講座、茶文化展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為茶文化愛好者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加強茶文化在社會中的傳播和推廣。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活動策劃

活動策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為了進一步推動我校推進我校學習型組織的建設,促進學科間的交流與合作,為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搭建一個切磋教藝、展示才能的平臺,經學校研究決定舉辦“青年教師 青春風采”的主題活動,組織開展第屆“玉泉杯”青年教師好課賽暨“聽課周”活動。

  二、組織機構

  (一)活動領導小組

  組 長:

  組 員:

  (二)學科評審組成員:

  文科組 組長:

  評委:

  三、活動步驟

  1、活動準備階段

  時 間:4月28日——5月9日(第11-12周)

  活動內容:

  ①確定活動領導小組 ②確定評委會成員,制定賽課的評選方法;

  ③教研組內組織青年教師報名,確定開課課題和備課;

  ④落實和統計教研組青年教師開課課題、時間及地點; ⑤制訂“聽課周”活動要求。

  2、活動實施操作階段

  時 間:5月12日——5月16日(第13周)

  活動內容:

  ①青年教師開課,參與相關評比活動;

  ②評委分組聽課、評課,收集資料和資訊,進行評價;

  ③全體教師互相聽課。

  3、活動總結表彰階段

  時 間:5月19日—5月23日(第14周)

  活動內容:

  ①召開評委會和活動領導小組會議,確定獲獎名單;

  ②進行獲獎教師的資料收集整理,充實校園網內容。

  ③召開活動總結表彰會。

  四、活動具體要求

  1、賽制:

  校35週歲以下青年教師以教研組推薦的方式,進行賽課活動。各教研組上報學校參加人數佔組內青年教師人數的30%。由教研組長會同備課組長共同負責組織和協調。

  2、開課教師:

  ①凡35歲以下青年教師人人積極參與。

  ②由教研組按照3:1的比例

  ③參賽人員賽前須提供一份簡案;

  ④賽後根據評委組反饋意見,撰寫一份教學案例(包括課後反思),否則不參加評獎。

  3、教研組:

  ①在教研組內認真動員,做好報名工作;

  ②組織備課組教師幫助參賽教師認真備課;

  ③課後組織本組教師進行評議,教研組長代表評委組反饋意見; ④組織好本組教師認YCB圓弧齒輪泵

  4、全校教師:

  在“聽課周”期間,每人須聽課3節以上。提倡學科間相互聽課,教務處安排人員負責統計,發放評課表,並在課後收回評課表。

  五、評比方法

  1、根據學校制定的新的課堂增壓燃油泵教學評價表(試行)進行打分。評價表由學校統一印製。

  2、計算方法:評委的綜合打分並進行排序。

  3、獎項及名額:

  每組一等獎兩名 二等獎四名 三等獎六名。

  4、獎品:發放證書及實物獎勵。

活動策劃 篇2

   引言 :著名作家宗璞在《風廬茶事》中寫道:“飲茶要諦應在那隻限一杯的‘品’,從咂摸滋味中蔓延出一種氣氛。成為‘文化’,成為‘道’,都少不了一種捕捉不著的東西。而那捕捉不著,又是從實際中來的。”一杯香茗在手,觀其色而知蒼生萬物,品其味而曉人世沉浮。茶,反映的是中華文明的風采,向世人展示的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植根於的是五千年的文化底蘊,闡釋的是國人的心境,意喻的是與世無爭,剛柔相濟的高風亮節。茶,猶顯“古君子之風範”,盡顯道之美。此乃,茶――傳統文化底蘊之所在,之所依。

   一、大賽目的

  治學如藝茶,品茶亦如品味多彩的人生。在這匆忙的校園、匆忙的季節裡,我們準備了這場茶事,在茶香中,感悟治學之道法自然,內省求真,提升我們大學生的自身氣質、內在修養。具體內容為:

  1、弘揚茶文化,使喜歡茶藝的人更加了解和接近茶藝;

  2、傳播茶知識,使茶更廣泛的引起人們的關注,進而去學習和了解茶文化及茶之保健功效等方面的知識;

  3、將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組合展示,提升大家的民族認識及自豪感。

  4、建立優良學風,使廣大同學認識到知識不僅僅來源於課堂,繼而形成自學,愛學的好風氣。從而提升同學們的綜合素質。

   二、活動意義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從神農氏採得第一片茶葉以來,古今中外已形成了燦爛且各具特色的茶文化。中華文明之所以綿延五千年而不絕,保持了文化的主體性,關鍵在於一種積澱,一種承載物,一種文化的素養,一種文明的傳承,更是一種有容乃大的民族容納與創新的精神。國家繁榮昌盛則文化興,國家衰弱則文化衰,中華文明對外影響雖不夠強烈,但傳統文化卻醞釀著新的魅力的展示與復興。一片小小的茶葉,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

  “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文化”,才是先進文化,起首的便是“民族的”。茶以及由此衍及的天人合一,以人為本的茶文化深深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之中,構成了“民族的”的首要件。茶中蘊有的穩而不驕,美而不收的“古君子之風”,在品茶人一逐一言,沏茶人一招一式中達到“和而不同”之境。

  此活動以茶文化為主軸,其他民族文化為輔,將各時期各民族茶文化綜合展示。為同學們展示茶文化的“和而不同”之境。

   三、參賽物件

  山東農業大學全體學生(男女皆可)

   四、活動形式

  活動決賽以晚會形式進行,全場穿插各種茶文化知識,形成以茶文化為主題,民族文化展示(國畫、書法、民族器樂演奏、日本茶道、太極拳、民族舞蹈、武術、國粹、)、背景音樂烘托為輔助,茶藝表演為亮點的獨特的茶文化體系。讓參賽者真正瞭解淵遠的茶文化,體味茶文化的精髓,讓觀眾嘉賓極盡耳目之娛,真正享受到一次茶文化的視聽盛宴。

   五、活動亮點

  本次大賽以茶藝表演為核心,以茶文化知識與其他民族文化結合展現為特色,使茶藝表演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升了一個檔次,選手們結合自身茶藝表演特色及對茶的理解,設計出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民族文化組合方式,以及音樂烘托效果,以此來考察選手的綜合能力。

  本次大賽還計劃與花舞團隊共同創新,努力創造茶文化與乾燥花藝術完美結合的一些乾燥花作品,陳列在決賽會場,豐富茶文化內涵,更好的傳承民族文化。

  此為學校首屆民族茶文化綜合展示的比賽,也是“佳茗佳人”系列活動首次招收男選手參加比賽。

   六、活動宣傳

  1、前期宣傳:10月25日-10月30日

  面向全校進行報名,通過展板、電子大螢幕、廣播站等形式進行宣傳。同時,藉助新聞中心作出相應報道,讓同學們關注活動了解活動。

  2、中期宣傳:10月31日-決賽

  以橫幅、海報、電子大螢幕等形式宣傳,進入複賽及決賽的名單都將在全校範圍內進行公佈,決賽前展出選手資料及寫真照片,並在生活橋進行選手茶藝術品的展覽及投票。

  3、後期宣傳:決賽過後

  活動結束後,展出本活動總結展板,展出本次活動精彩畫面,公佈獲獎名單,同時藉助新聞中心在校報上做相應報道。如有可能,還會聯絡校外一些媒體做報道。

   七、活動流程策劃

  海選

  報名者進行4~6分鐘的自我介紹、才藝展示及介紹民族茶文化組合方式。

  評審團結合茶藝表演的基本要求進行簡單的提問,並根據選手的談吐儀態和形象氣質等方面打分前20名茶藝表演選手進入複賽。

  根據要求選取能進行其他民族文化表演(國畫、書法、民族器樂演奏、日本茶道、太極拳、民族舞蹈、武術、國粹)的選手20名。

  培訓(茶藝室)

活動策劃 篇3

   一、活動引言:

  樂善好施、扶貧幫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相互幫助、患難扶持是社會倡導的時代新風。它既體現了人類最高尚的品質、最美好的情感和道德情操,又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標誌。

   二、活動主題:

  傳遞愛心,挽救生命

   三、活動目的:

  愛是無私的,無論飄到哪裡,都會融化。愛是石,擦然生命之火,點亮生命之燈。我們同在一片藍天下,卻有著不同的遭遇。伸出雙手,奉獻出我們的愛心,以捐款的方式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關懷和幫助。願我們的點滴付出匯成愛心的暖流,讓為重的生命重新迸發出燦爛的霞光。

   四、活動時間:

  xx年10月27日早7:00在一食堂一樓集合

  xx年10月27日 8:30 在大街防洪紀念塔處進行募捐

  xx年10月27日 13:00集合 準備返校

   五、活動地點:

  大街防洪紀念塔

   六、活動人員:

  全體第十屆院青年志願者協會成員

   七、活動要求:

  1、活動人員要求有禮貌,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參加此次活動,體現志願者的精神。

  2、本次活動以募集善款,幫助需要的人為主題,條幅內容要有一定的宣傳作用,也不要言辭太過生硬。

  3、活動前要注意場地的聯絡,應以良好的態度去申請,不得蠻橫不講理,如果申請不下來應及時更換場地,並向上級彙報,不得耽誤此次活動。

  4、活動時,參與活動人員應保持微笑,不得強行拉取行人進行簽字。

  5、活動期間,應注意安全問題,應該注意行人的行走路線,不得影響行人正常通行;並派專人進行提醒車輛來往。

活動策劃 篇4

   一、活動目的: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為激發學生愛護植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各中隊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愛綠護綠行動,做到人人蔘與,宣傳與實際行動相結合,讓少先隊員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為教室、為學校、為社會增添綠色,淨化、美化環境。

   二、活動主題: 相約春天,共植希望

   三、行動口號: 愛綠、護綠我先行

   四、活動時間: 3月3日——3月14日

   五、參加物件: 全體少先隊員

   六、活動內容:

  (一)播種行動:少隊輔導員向學生髮布活動通知和倡議。

  (二)落實行動:

  1.我為班級添綠:學生自願帶綠色植物進班級,進行養護,為班級增添一份綠色。

  2.我為校園添綠:愛護環境衛生,不亂拋垃圾。愛護學校的花草樹木,不隨便攀折、採摘。每天做好班級清潔區的衛生工作。各中隊可以成立添綠小組,開展揀垃圾、護小樹等活動。

  3.我為家庭添綠:班主任組織學生在家植一棵夢想樹,種一些喜愛的小花,每天澆灌照料,伴他成長。

  (三)主題活動:

  開展以“植樹節”為主題的手抄報活動,內容以關於“植樹節的來歷”、“植樹與環保”為主,要結合環境保護教育,少隊部將進行優秀作品展。

  (四)表彰先進,評選“綠色環保小衛士”

  評選出3名在本次活動中表現突出且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參與環保活動同學,學校將授予他們“綠色環保小衛士”光榮稱號。

活動策劃 篇5

   一、前期準備

  1、、活動主題

  “捐一縷書香,獻一片真情”。因5.12汶川特大地震把一切都埋葬與廢墟之中,家園毀了,但災區的學生沒有失去對知識的渴望。捐出你的一本書,給災區的夥伴一份特殊的關愛,讓知識在愛的手中傳遞。

  2、活動目的

  (1)閒置圖書得到了利用,避免閒置資源浪費。

  (2)有效緩解災區缺乏圖書的狀況。

  3、捐書種類

  (1)輔導類、工具書,如各類、辭典等

  (2)類,如《十萬個》、《百科全書》等。

  (3)類,他們可以從中瞭解歷史人物和事件。

  (4)、遊記類、地理類,豐富他們對外界的認識。

  (5)雜誌、文摘、會、中外名著等適合大眾閱讀的健康書籍。

  (6)報刊類。各類報刊均可。

  4、關於贈書志願者的一些

  贈書志願者均可在扉頁或另貼小頁寫上贈言、感想以及交友資訊。同樣可以寫一些或鼓勵災區同學的話。

  5、宣傳準備

  (1)海報宣傳

  南校區出2張海報,一捐書,一張為宣傳海報。

  (2)倡議書宣傳

  倡議書印製300份,活動現場宣傳。

  (3)條幅宣傳

  共製作2條幅,一張供南校區捐書活動現場捐贈者簽名用,另外一張宣傳用。

  (4)宣傳為20xx年4月1日————20xx年4月2日。

  6、器材準備

  此次活動需要桌子一張,供活動現場記錄和條幅簽名用。還有一些必須的物品準備,比如,易貼紙一本,筆四支。

  7、活動預算

  (1)宣傳(含橫幅2條、海報2張、倡議書400份等):

  共計70元

  (2)其他活動材料費用(如登記簿、標籤、膠水、記號筆等):

  共計20元

  活動費用總計:90元

   二、正式活動

  1、時間

  時間定於20xx年4月1日———10日上午9點30分至下午5點30分

  2、地點

  南校區去食堂的路旁

  3、活動責任分配

  (1)活動的條幅簽名由活動組織部負責,並整理所捐書籍,即時分類保管。

  (2)物品準備由宣傳部負責

  (3)現場記錄由策劃聯絡部負責

  4、具體過程

  (1)活動兩天都要派四人在活動現場值班。

  (2)活動開始,統一分配各成員在活動現場宣傳並徵求捐贈。即時做好記錄和登記捐贈者姓名聯絡方式。

  (3)來捐書的同學,讓他們在橫幅上簽名留念,橫幅將在活動結束之後展出。

  (4)活動過程中,即時記錄同學們反饋的關於此次捐書或者對於本次活動提出的寶貴意見。並對每位捐贈圖書的人表示感謝。

  (5)即時與捐贈者交流溝通,並且回饋具體資訊,明確他們圖書的去向,若有不明白的問題,詳細解說。

  (6)若有突發事件,由商學院青志協統一商定解決,如果仍不能解決,上報學校。

   三、後期工作

  1、書籍整理

  將所得圖書,即時整理分類,並貼上分類標籤,便於閱讀。

  2、打掃活動現場

  3、收好活動器材、工具。

  4、把收集到的.書籍送到跳蹬河社群,再統一送往災區。

活動策劃 篇6

   一、活動前言:

  一個漫長的寒冬阻礙了我們各專業志願者們許多溝通交流的機會,之間似乎已經慢慢的疏遠,曾經我們一起當過交通協管員;一起去過敢興當支教;一起去過灕江邊搞過衛生…… 在烈日下暴晒,那個相互支援,相互鼓勵的人也許已經忘記了姓名,在敢興教室上寫粉筆字的印象也許早已模糊,那在灕江邊撿垃圾的身影也許早已在記憶中慢慢褪去…… 不是我們走得太遠,而是我們的溝通出現了障礙,為了挽回,加深我們的友情,一切從溝通開始,讓我們一起踏青去吧。

   二、活動的目的及活動意義:

  野外踏青,爬堯山給各專業志願者們創造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讓個專業志願者之間有更多的瞭解,更多的交流,使其更加齊心協力將志願者事業做得更加美好。

   三、活動時間:

  20xx年4月23日

   四、活動地點: 堯山

   五、參與人員:

  職業技術學院全體青年志願者

   六、主辦單位:

  廣西師範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

   七、活動準備:

  1、 先鋒部負責確定爬山路線以及物品的購買(黃志嬋負責)

  2、 宣傳部負責策劃本次活動(陳康祥負責)

  3、 辦公室負責統計參加此次活動的人數(華楊蕭負責)

  4、 各部門準備好此次要弄的文藝活動,宣傳部負責選取,確定文藝節目,安排好人員。

  5、 外聯部負責討論確定是否要包車去目的地(莫春鳳負責)

  6、 宣傳部負責前期海報工作(何維競負責)

  7、 宣傳部負責活動過程中的拍照工作(陳康祥負責)

  8、 確定活動主持人(莫春風、莫榮樑負責)

   八、活動流程:

  1、 全體人員在圖書館前集合,會長髮言,交代注意事項,拍照後集體出發

  2、 全體人員乘車到達目的地後,清點人數結伴爬山。

  3、 到達山頂時辦公室清點人數,確認無誤後,由主持人宣佈活動開始

  4、 根據策劃小組安排的活動進行互動:

  a.“猛回頭”

  b.“一塊半”

  c.“同生共死”

  d.個人表演節目

  5、活動結束後清點人數,合影留念,集體下山, 返回學校。

  (整體流程:8:30在圖書門口集合→9:00從學校出發→10:30到達目的地後全體人員集合→10:50主持人宣佈活動開始→正式進入現場活動→1:50主持人宣佈活動結束

  →全體原地休息→2:20全體人員返校)

   九、注意事項:

  1、參加活動的志願者要服從安排,不可私自行動,注意安全。

  2、在野外要注意保護環境,不可隨意亂扔垃圾。

  3、要注意文明禮貌問題,佩戴會徽。

   十、活動經費:

  1.棒棒糖:20元 2.水性筆:20元 總計:40元

   十一、後期工作:

  1、宣傳部出展板展示活動成果。

  2、相關負責人做好相關總結

   十二、活動總負責人及聯絡電話:

  廣西師範大學職業技術師範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

活動策劃 篇7

  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猶如五彩的萬花筒。當我再次重拾一顆顆美麗的珍貴的寶石時,那一次有趣的跳繩比賽又浮現在我的眼前。

  那天碧空如洗,萬里無去。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將要開始了。

  我們五年級兩個班和六年級一個班的參賽選手站到指定位置後,只聽一聲哨響,選手們一個個快速地將繩子旋轉起來,一個個手臂不停地搖動著,繩子像乖乖兔一樣在空中劃過一個又一個美麗的弧線,這時,我的心絃崩得緊緊的,好像也隨著繩子一下一下地跳動著。

  快看!張大磊神情專注,情緒穩定,目視前方,一看就知道這冠軍非他莫屬。可惜繩子太短,而張大磊長的太高,剛跳50多下便像打敗了仗的公雞——垂頭喪氣地敗下陣來。我心裡的一塊石頭馬上被吊了起來。再看王博,他手裡的繩子像蛇一樣快速而輕盈地拍打著地面,如果靜靜地傾聽,似乎還可以聽到地面輕微的哭泣。呵!她跳了一百零四下了,這時的她早已滿臉通紅,汗流浹背了。糟糕!她體力不支,也敗下陣。這時,我們班只剩下彬彬一人了,他真不愧為我們班的體育健將呀!我的心“咚咚……”地跳個不停,恨不得馬上幫他一把。這時我看到站在他身後的老師伸出了四個手指,比賽已經很長時間了,總不能只有40個吧!一定是四百個!只見他身,輕如燕,一個個美麗的弧形從他腳下飛過,老師的手也在漸漸增多,我的心也平靜了許多。就這樣,精彩的表演只有一轉眼,比賽結束了。

  可我知道,這顆珍珠將時時拍打我的心扉,我永遠抹不掉這份美好的回憶。

活動策劃 篇8

   一、活動背景

  每學期的中後階段,廣大同學的學習熱情會有所下降。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提升廣大同學在大學英語4、6級考試及期末考試前的緊迫感,督促廣大同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為我校學風建設貢獻力量。

   二、活動宗旨

  以學術活動促學風建設

   三、活動時間:

  活動專案

  開展時間

  活動前期通知、宣傳

  查課、學風問卷調查 後期統計、評優、張榜

   四、舉辦單位

  主辦方: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學生會學習部

  協辦方: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學生會宣傳部

  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學生會祕書處

  地質科學與工程學部學生會學習部

  機械與電子資訊學部學生會學習部

  外國語學部學生會學習部

  藝術與傳媒學部學生會學習部

  經濟與管理學部學生會學習部

  繼續教育學院學生會學習部

   五、活動形式

  本屆學風建設月活動將以隨機抽查到課情況、學風問卷調查、學習委員動員大會等為活動載體,通過考核以評優、評先進從而進一步促進學風的建設。

  (一) 前期準備

  (1)5月5日(週四)之前,各學部(院)上交大一、大二、大三所有專業的輔導員、班級、課表以及學生名單;

  (2)5月5日(週四)在A棟教學樓及二食堂前出示宣傳板,公示《關於開展首屆學風建設月評比活動的通知》

  另:要求各學部(院)最遲在5月9日前擺出相關宣傳板

  (3)初定於5月5日(週四)晚,召開大一、大二年級全校學習委員動員大會。

  (二) 具體活動方案

  查課部分>本次學風建設月活動查課部分分為兩大板塊構成,即主辦方查課和學部(院)間互查。兩大部分查課統計結果將以不同權重最後計算到每個學部(院)學風建設月評比總分中,具體評分標準另附。具體查課安排如下:

  (2)每星期由校學生會幹部對6個學部進行抽查,每學部查課5節以上;

  (3)每星期查課時間為週一至週五,各個學部須於週五晚將本週內所有查課考勤表上交至校學習部;

  (4)由校學生會學習部將本週所有到課情況進行統計,於每週一將上週的遲到、曠課人員名單上交至各學部(院)相應輔導員;

  注:各學部(院)所有查課人員必須為學習部成員,查課時佩戴工作證,嚴格記錄考勤,考勤表上必須有查課人員、任課老師、所查班級班長簽字。

   學風問卷調查部分 >

  (1)在自習時間,到自習室及圖書館進行問卷調查;

  (2)在上課之前,對所查課的班級進行相應問卷調查;

  (3)在上課結束後,對老師關於課堂紀律及各個班級上課情況進行問卷調查(主要針對公共課);

  (4)下發至隨機抽取的班級,進行問卷調查。

   六、後期評選

  根據查課期間到課率、課堂紀律以及問卷調查顯示的情況綜合得分取排名前三的學部(院)為學風建設月優秀學風建設學部(院)一、二、三等獎,其餘三個學部為優秀獎。

茶文化與勞動教育的大創是否與皮影和勞動教育大創專案衝突

茶文化與勞動教育的大創與皮影和勞動教育大創專案不衝突。它們是兩個不同的專案,涉及的領域和內容也不同。茶文化與勞動教育的大創專案主要是針對茶文化和勞動教育方面的創新專案,旨在通過茶文化和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而皮影和勞動教育大創專案主要是針對皮影製作和勞動教育方面的創新專案,旨在通過皮影製作和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因此,這兩個專案涉及的領域和內容不同,各自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不會發生直接的衝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不同的專案,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蔣春音的從藝經歷和獲獎情況

1、2002年8月啟蒙接受紫砂壺藝薰陶,開始紫砂壺技藝的設計和製作;

2、2005年6月師投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何道洪,成為其年齡最小的得意學生;

3、2008年8月參與“奧運紫砂福娃”設計與製作,其成果被《新華日報》見證報道;

4、2008年10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秀棠為蔣春音壺藝題詞“委懷之情、一寄壺茗”;

5、2008年12月受邀參加中國(寧波)禮品博覽會開幕式現場紫砂壺藝表演,並被《寧波日報》、《寧波晚報》、《東南商報》、《現代金報》等媒體報道;

6、2009年7月赴鄭州參加中部茶業博覽會暨紫砂壺展,手工制壺技藝被新華社、《河南日報》、《大河報》、《鄭州晚報》等報刊相繼報道;

7、2009年12月赴北京參加“中國收藏界十大人物十大事件”評比活動,紫砂作品被黨和國家領導人收藏;

8、2010年應邀赴珠海、佛山、長沙、大連、天津參與茶文化藝術節現場壺藝演示活動;

9、2011年3月由作者領銜的“陶都風紫砂會所”被江蘇省收藏家協會吸納為團體會員單位;

10、2011年8月4日在濟南舉行的中國(山東)紫砂文化藝術節上被《大眾日報》、《齊魯晚報》、《濟南日報》、《山東商報》、《都市女報》集體聚焦蔣春音紫砂技藝動態。

11、作品《翔》、《源之泉》、《圓鼎三足》、《六方鍾亭》榮獲2008年中國宜興陶藝創新評比大獎 ;

12、作者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紹培提名推薦參加工藝美術大師年度提名獎資格;作品《源之泉》、《翔》入圍2008年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年度提名獎;

13、作品《圓鼎三足》被電視臺國寶檔案主持人任志巨集收藏;

14、著名畫家,作家,美術評論家陳丹青收藏作品《圓古壺》;

15、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副主任收藏作品《婉燈壺》;

16、央視資深節目主持人趙忠祥收藏作品《源之泉壺》;

17、著名相聲藝術家姜昆收藏作品《春之曦》;

18.書畫名家範曾收藏作品《臥倫法師》;

19、作品《玉帶壺》被十一屆全國政協副、農工黨常務副陳宗興收藏;

20、作品《源之泉》獲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年度提名獎——銅獎,並在文化部首工美術館展出;

21、作品《臥倫法師》被九屆全國政協副王文元收藏;

22、作品《靈獸福祿》2009年被無錫博物院永久收藏;

23、作品《春之曦》2009年被無錫博物院永久收藏”;

24、作者2009年被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聘為工藝美術師;

25、作品《半月彎》2010年被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永久收藏;

26、作品《源之泉》、《鼓圓》與中國書協理事、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副丁申陽先生合作裝飾;

27、作品《漢玉壺》2011年被安徽省博物院永久收藏;

28、作品《六方鍾亭》2011年第二屆中國紫砂原創專利展評上榮獲金獎,並獲國家專利外觀產權;

29、作品《六方鍾亭》2011年在上海舉行的“東方明珠杯”全國工藝美術傳承與創新設計大賽上獲優秀作品獎;

30、作品《漢韻壺》2011年在香港、臺灣兩地舉行的“辛亥百年”百壺展上展出,並被大公報和臺灣孫中山紀念館永久收藏;

31、作品《福菱四方》2011年在上海舉行的紀念“辛亥百年”紫砂創意大賽上榮獲一等獎;

32、作品《祥和鼎盛》2011年在上海舉行的紀念“辛亥百年”紫砂創意大賽上榮獲最佳文化創意獎;

33、作品《鼓圓》2011年由徐悲鴻陶瓷藝術委員會在香港舉辦的書畫紫砂巡迴展上奪得銀獎;

34、作者2011年4月在上海豫園國際茶文化藝術節“豫園中國日”活動上向百名國際友人表演紫砂茶道文化,講述美學鑑賞常識;

35、作者2011年8月在濟南舉行的中國(山東)紫砂文化藝術節上向壺迷演示非遺全手工紫砂技藝;

36、作品《鼓圓壺》被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永久收藏;

37、作品《鼓圓》在北京舉行的第四屆中華民族藝術珍品文化節上展出並獲獎;

38、2011年12月10日上海證券報整版刊發蔣春音藝術評論“買壺先識人”;

39、2012年1月作者在宜興日報主辦的網友才藝作品展上《六方鍾亭》被評為優秀才藝作品獎;

40、2012年1月17日龍年賀歲壺《龍騰盛世組壺》被新民晚報長三角頭版刊登;

41、2012年3月3日《新民晚報》國家藝術雜誌/品味典藏欄目介紹蔣春音紫砂壺藝;

42、2012年3月7日上海《新聞晚報》副刊.收藏版推出蔣春音紫砂壺藝專題介紹其創業經歷;

43、2012年3月8日《宜興日報》整版專題推出優秀女性青年文藝工作者創業藝術專題;

安徽的茶文化,你知多少?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而且由於我國地域廣闊,茶的品種也非常多樣化。安徽也是個產茶的地方,祁門紅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竹鋪大方、綠牡丹等都是飲譽中外的出口產品。茶文化自然也成為安徽文化的一部分。現在,我們就來品一品安徽的茶文化吧。

安徽黃山為茶葉之鄉,出品之黃山毛峰、祁門紅茶(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太平猴魁等,享譽海內外,黃山人生在這好山好水之間,自然怡情山水,有了這傳世的茶道。

古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鑑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生活在現今社會的人們,工作繁忙,很少有古人的閒情逸致,然而,品茶也並非全不可能,有人能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

“茶道”一詞可簡單地解釋為茶之道,是指沏茶、品茶的一定程式。提起茶道,普遍認為它是日本的傳統藝術形式,其實茶道源於中國,唐宋時期,由日本的留學生從中國傳人日本,就連茶道一詞最早也見於唐代的《封氏見聞記》一書。南宋時期(1191年),被日本人尊為“茶祖”的禪師榮西,曾二度來到中國學佛,回國時帶回了茶籽和種茶技術,後由高僧千利休把茶道推廣到民間,成為頗具特色的日本傳統飲茶習俗。

徽州人一年中,飲茶不斷,鐵觀音包裝,但比較集中成習的有“朝茶”、“午茶”、“夜茶”。早晨洗漱完畢,一杯香茶,細品滿飲,清新的空氣與香茶的芬芳沁人心脾,這是健身妙道。有“朝不可食,不可不飲”之說。所以朝茶講究細品。午飯之後,濃茶一杯,消食健胃。喝午茶與朝茶不同,他講究的是濃。夜幕降臨,一杯香茗飲庭院,一天勞作的疲倦頓消,代之逍遙與愜意;冬夜,熱茶伴火爐,融融暖意彌心間,秋茶,夜茶講究的是舒適、隨興。

黃山人沏茶,很講究水,喜取清澈甜美的山泉,河水中,井水次。茶具也用錫壺膽,茶葉放膽中,膽放壺內,但上有細孔,汁出葉不出,便於飲喝。 古徽州奉行朱熹《家禮》,禮儀甚嚴,作為待人的茶禮就更講究,俗話說“看人上茶分三等”,其意就在此。

客到,主人第一禮便是上茶。貴客來,或遇喜慶,講究吃“三茶”,即棗慄茶(吃蜜棗煮板栗下茶),雞蛋茶(吃五香雞蛋下茶)、清茶。大年七年級全家人要吃三茶;正月來客拜年要吃三茶;婚禮、新女婿來了要吃三茶。 黃山人的茶禮,還逐漸形成系統的禮規,俗稱“茶道”。他講究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會友,以茶敬賓;注重環境、氣氛,追求湯 清、氣清、心清,和境雅、器雅、人雅。

茶道的主要程式

1、靜氣(排除雜念)

2、烹湯(一般用瓦器、錫壺)。

3、焚香(敬茶神陸羽)。

4、滌器(用白瓷茶盞,洗淨擦乾)。

5、燙盞。

6、賞茶(察茶色、觀茶形、聞茶香)。

7、投察(3——5克為宜)。

8、洗茶(用剛冒泡的初沸水少許浸潤茶葉,後將湯汁棄去)。

9、注湯。

10、敬茶。

11、聞香。

12、觀色。

13、品位。

14、上食(奉上豆乾絲、水果等食品,以佐品茶)。

大益茶道院的領軍人物

自成立以來,大益茶道院廣泛整合中國茶界、文化界及教育界高階資源,組建了一支由多位國內外知名學者組成的專家團隊,並由此誕生了一批傳播與推廣大益茶道的領軍人物,負責大益茶道課程的教材編審、茶道師職階評審及部分課程的主講。

陳文華:

著名茶文化專家和農業考古學家,原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首席研究員,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代表著作有《中國茶文化》等,被稱為“中華茶痴”。

駱少君:

曾任國家茶葉質檢中心主任,杭州茶葉研究所所長,《中國茶葉加工》雜誌主編,全國政協委員。出訪非洲唯一一位隨團的茶葉專家,特殊津貼享受者。

宛曉春:

安徽農業大學校長,茶葉生物化學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茶業學會副理事長,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委員,全國高校統編教材《茶葉生物化學》主編。

王旭烽:

浙江省作家協會副,國家一級作家,中國杭州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浙江林學院茶文化學院學科帶頭人。所著《茶人三部曲》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楊青:

著名音樂教育家、古琴演奏家,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副會長。曾在人民大會堂、國家圖書館舉辦古琴演奏會,曾多次率團赴日本及東南亞演出,組織過百餘場公益文化交流活動。

吳坤雄:

大益館館長,《大益報》主編。知名茶人,茶文化學者,第16屆亞運會火炬手。著有《享受大益》、《那山那茶那歌》、《大益茶典》、《茶國詩韻》等多部茶文化著作。

關劍平:

日本立命館大學文學博士,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後。現任浙江樹學人文學院茶文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安徽農業大學中華茶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主攻文化史,長期從事飲食文化的科研和教學工作,已出版專著《茶與中國文化》、《文化傳播視野下的茶文化研究》、《禪茶:歷史與現實》,參編《中華茶文化》(“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華茶道》(安徽省“十一五”規劃教材副主編)、《中華茶史》等書,發表茶文化及飲食文化論文數十篇。

田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思政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學術研究方向為宗教哲學、茶文化。在多年的教學和科研中,著有多部專著和論文,代表作有《世界三大宗教與中國文化》、《古今茶文化概論》、《論京城民眾宗教信仰心態》、《海峽兩岸民間信仰比較》、《宗教世俗化與和諧社會建設》等。

霍豔萍:

北京市東城區少年宮高階教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茶道高階講師,高階茶藝技師,國家茶藝師職業資格考評員,歷任全國茶藝大賽評委。出版了《名茶沖泡技藝》等多部茶學書籍。

孟瑜:

國家高階茶藝師、高階插花員,茶藝師插花員職業資格考評員,國家師資培訓基地特聘插花教師,昆明市插花花藝協會副祕書長,《插花藝術》(重大出版社出版)主編。

茶藝創新的要求有

茶藝創新的要求有:觀念創新、功能創新、器具創新。

1、觀念創新

創新是一切文化藝術發展的動力和靈魂,茶藝也不例外。所以,在茶藝編演的動作及程式設計中不墨守成規,要勇於創新,與時俱進,創造出茶藝的新形式、新內容。

2、功能創新

茶藝的創新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無中生有,而是在繼承傳統茶藝優秀成果的基礎上的創新,是推陳出新。繼承不是因循守舊,而是批判性地加以繼承,創造性地加以繼承。

3、器具創新

茶具是我國傳統茶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獨到的演進發展過程,充分反映了我國人民生活形式逐步走向多元化。

茶文化旅遊的背景:

中國是茶文化的故鄉,茶文化的發展歷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中國古代茶文化就開始出現了,以中國為茶文化的中心傳播到世界各地,尤其是歐洲地區,茶文化在西方世界的傳播引發了人們對於飲茶和新的關於茶文化作品的認知,從而加強了東西方世界的相互交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於茶文化不斷深入的瞭解,人們對茶不僅僅侷限於飲茶和加工茶的階段,他們可以通過茶聯想出關於飲茶的儀式和有關茶文化的文學作品。

在茶文化旅遊新的消費方式下,我們自己應該做的是提高我們對於茶文化消費意識的提升和理解,從而進一步對茶文化消費產生熱情,為我們國家的健康,綠色經濟發展做出自己應該有的貢獻。

茶文化節策劃的方案是什麼?

茶文化節是展示茶文化、促進茶產業發展的大型活動。以下是茶文化節的策劃方案:1. 目標和主題:確定茶文化節的目標和主題,例如宣傳茶文化、推廣茶葉品牌、促進茶產業發展等。2. 時間和地點:確定茶文化節的舉辦時間和地點,選擇適當的時間和地點,可以吸引更多的參觀者和參展商。3. 參展商招募:招募茶葉企業、茶具企業、茶文化機構等參展商,參展商可以展示產品、宣傳品牌、提供茶文化知識等。4. 活動策劃:策劃茶文化節的各種活動,例如茶文化講座、茶藝表演、茶葉品鑑、茶品比賽等。5. 宣傳推廣:開展茶文化節宣傳推廣活動,例如媒體宣傳、社交媒體推廣、海報、傳單、廣告等。6. 現場佈置:茶文化節現場佈置要符合茶文化的主題,可以考慮設立茶藝表演區、茶葉品鑑區、茶文化展示區等。7. 安全保障:確保茶文化節的安全,例如安排專業保安、設定安全區域、制定緊急預案等。8. 後續跟進:茶文化節結束後,與參展商和參觀者做好後續跟進工作,收集反饋意見和建議,為下一次活動做好充分準備。

茶文化的2000字論文欣賞

  茶 文化 的論文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兩千字論文,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的兩千字論文1

  茶文化園景觀設計 方法 研究

  摘要:

  以茶文化內涵為基礎,提出以物質層面———茶 種植 、茶加工、茶銷售、茶器皿和以精神層面———茶藝、茶詩詞、茶境、茶 傳說 為切入點的8種茶文化園景觀設計方法,以期為茶文化園景觀設計提供借鑑。中國自古就有 飲茶 的習慣,茶與中國人的生活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以茶文化為主題設計的景觀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關鍵詞:

  茶文化園;景觀設計;方法

  茶文化為主題的景觀多出現在茶種植、加工、銷售所在地,或觀光茶園,為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景觀設計和展示提供了物質和文化基礎。目前對茶文化園景觀設計研究相對較少,如周小蘋等在《生態觀光茶園景觀創設》一文中對四川牛輾坪生態觀光茶園的景觀創設提出了獨特見解[1];曾濤等在《北部灣的後花園———廣西世外茶園園林景觀設計》一文中指出景觀、專案設定要以地方茶文化為根源,設計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茶景觀[2];王慧等在《陝西西鄉棗園生態觀光茶園規劃設計》中著重研究了觀光茶園在功能設計與藝術精神上如何達到完美契合的問題[3];李琛在《茶園文化景觀設計》一文從茶文化的社會價值入手,結合其特有的文化要素,融合“得天自成”生態景觀設計理念,提煉出茶園文化景觀的藝術表現特徵[4];邵琦在《漢中西鄉茶園文化景觀設計》一文中指出茶園文化景觀設計應該考慮文化屬性、自然屬性、景觀形式展示、科學的施工過程、綜合管理規範等五個方面[5]。此外,學者在茶館室內裝修上也有一定研究,如王奉慧在《雙秀公園竹溪茶室景觀分析》一文中,通過分析茶景園林實體要素在室內裝修中所佔的比例, 總結 了各景觀要素在環境營造中的作用,並對不足之處提出修改建議[6];在《論現代茶館的園林景觀生態設計》一文提出景觀設計及景觀佈置在茶館氛圍營造中的重要作用[7]。另外,唐黎標的《簡論園林藝術在茶館的運用》也闡述了山、石、水等景觀元素在表現茶文化中所發揮的作用[8]。從相關文獻的研究可知,園林景觀、茶文化主題的景觀在觀光茶園及茶館室內裝修中已經漸漸進入研究的視野,景觀所發揮的作用也逐漸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在此背景下,如何進行茶文化園景觀設計,採用何種設計方法的研究就顯得尤為必要。該文嘗試在分析目前茶文化園景觀現狀的前提下,提出8種茶文化園景觀設計的常用手法。

  1茶文化的內涵及茶文化園景觀的價值

  茶文化從廣義上講,是指在茶葉發展歷程中所有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其物質內涵,是指茶的種植、培育、採摘、烤制、銷售等具有技術含量的科學技術內容;其精神內涵,是指茶的品種、品嚐、禮儀、民俗以及有關飲茶的審美情趣、價值觀念等人文科學內容[9]。文化價值。茶文化園景觀是以茶文化為主題而設計的景觀建築小品,承載著中國幾千年的茶文化歷史,既是對茶文化的傳承,也是對部分難忘歷史的再現,如茶馬古道動感雕塑園、陸羽亭等。以景觀的形式展示中國茶文化,更加生動形象,幫助遊客記憶,同時展示方式的多樣性也增加了遊客的參與、互動性,讓大家在娛樂中學習茶文化知識,領略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部分茶文化主題的景觀有再創歷史文化的作用,如武夷山“印象•大紅袍”實景演出,形成了茶文化演出的“印象”派效應,必將為人們所銘記。經濟價值。觀光茶園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茶葉盈利和宣傳推廣方式,它通過氛圍的營造、體驗性活動的開展、特色旅遊專案的設定,為茶園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其中茶園氛圍的營造、旅遊專案的設定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茶文化園景觀來實現的。如自然型的茶田迷宮、茶田畫等,人文型的動感雕塑、文化長廊、文化景牆、特色瞭望塔等,為園區招攬了更多的遊客,活躍了園區的氛圍。旅遊價值。茶文化園景觀可分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類。自然型的觀光茶田清新靜謐、綠影疊疊,置身其中仿若隔世仙境,成為廣大遊客嚮往的旅遊佳境。人文型的實景演出迭起,絢麗的舞臺燈光為觀眾呈現了一席絕佳的視覺盛宴;創意景觀小品、造型獨特的建築景觀、別具匠心的茶文化體驗互動活動,為茶園和旅遊區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充分發揮了茶文化園景觀的旅遊價值。

  2茶文化園景觀現狀及設計原則

  2.1茶文化園景觀現狀

  我國現有的茶文化園景觀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成功的茶文化園景觀案例不多,普遍存在趨同化與雷同化現象,屬於“CTRL+C”+“CTRL+V”或微改動版“CTRL+C”+“CTRL+V”。究其原因,大體可歸納為4點:設計初期沒有進行詳細的專案地塊及所在區域設計元素考察,設計成為無根的浮萍;設計開展時沒有明確整體形象的定位與塑造,缺乏主題創意與文化特色[10];設計方與委託方地位不對等,基本屬於設計方按照委託方想法把效果圖表現出來,物質功能性與文化藝術精神無法契合;施工方專業性較低,大部分情況是小包頭+大小工的組合,對施工細節及材料不重視[11]。

  2.2茶文化園景觀設計原則

  因地制宜原則。充分考慮廣義的“地”,包括專案地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氣象氣候、地的主人等,對“地”研究得越透徹,設計成果越有特色。天人合一原則。新創造出的景觀需與天、地、人三才和諧統一,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和藝術效果,從空間佈局、虛實對比、形勢把握、材料選擇等方面入手,反覆用心推敲。以人為本原則。茶文化園景觀的建設最終是供人使用,因此應藉助現代技術手段掌握使用人群的行為規律,以此設計真正為人所用的景觀。創新原則。立足當地茶文化特色和民族風情,對景觀的設計進行創新,使其特色化[12]。

  3茶文化園景觀設計方法

  茶文化園的景觀設計以茶文化為主題,圍繞茶文化內涵展開景觀的創作。基於此,提出的茶文化園景觀設計方法亦分為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物質層面,以茶種植、茶烤制、茶銷售、茶器皿為切入點;精神層面,以茶藝、茶詩詞、茶境、茶傳說為切入點。

  3.1以茶種植為切入點的設計方法

  茶田自身就是一座生態自然的藝術品,景觀設計可以通過改變茶田的佈局方式,或方、或圓、或異形等幾何形狀佈置,形成不同形狀的茶田景觀,拉近人們與自然的距離,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重功效.

  3.2以茶烤製為切入點的設計方法

  茶文化園的景觀設計可以採用製茶的加工工具為原型,通過抽象、美學、設計等技術知識的運用,設計出獨具特色的茶文化主題的景觀。如將綠茶製作過程中用到的晒茶篩子,設計為茶園瞭望塔的形式,既體現當地茶文化特色又使得設計有根可循;或將篩子作為休憩亭的頂部遮陰物,陽光透過竹條之間形成斑駁的倒影,增添了靜態亭廊的動感;仿造炒茶爐灶的造型,通過將其內部挖空,放入射燈的方法,設計另類景觀地燈等。

  3.3以茶銷售為切入點的設計方法

  享譽國內外的茶馬古道是茶貿易的獨特方式,所形成的“茶馬古道”是當今世界海拔最高的貿易通道。茶文化主題的景觀可以通過雕塑設計再現古代“茶馬古道”上商人運茶、賣茶的場景,或通過仿造古代“茶馬古道”景象,進行實景復原,讓遊客親身體驗古代“馬幫”艱辛的貿易之路。

  3.4以茶器皿為切入點的設計方法

  中國南方飲茶頗為講究,相比北方的大碗喝茶,更多了一份情趣和享受。僅飲茶需要的器具就分為置茶器、理茶器、分茶器、品茗器、滌潔器及其他的煮水器、茶壺、蓋碗等,彰顯了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也為景觀設計提供不少的素材,如以茶壺作為噴水景觀、以陣列式的茶碗作為觀光茶園的景觀小品、以茶勺作為雕塑原型進行抽象等,設計師可充分發揮 想象力 ,形成特色景觀。

  3.5以茶藝為切入點的設計方法

  茶藝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茶文化園的景觀設計可以從茶藝表演的全過程中取材進行雕塑設計,同時,茶藝師的服裝配飾等物件,可以通過放大尺度方法設計為景觀小品。

  3.6以茶詩詞為切入點的設計方法

  中國作為茶的發源地,有著悠久的種茶、飲茶歷史,也留下了許多詠茶、品茗、鬥茶、採茶的詩、詞、歌、賦、 成語 、 歇後語 等寶貴財富,如《一字至七字詩•茶》《茶賦》《七碗茶歌》等。茶文化園景觀設計可從這些非物質文化中尋求靈感,形成設計元素,傳承中國茶文化精髓,如茶歌賦互動長廊、主題茶樓等景觀建築。

  3.7以茶境為切入點的設計方法

  茶與禪的結合,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道奇特的景觀。“吃茶去”“茶禪一味”“和敬清寂”“自在精舍”等,已經成為禪茶文化的經典話語。一杯茶中,禪意盎然,有人生的三昧、有佛學的感悟,有茶人的心情與品味。通過營造寧靜祥和的禪景來打造特色景觀,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觀光茶園所推崇。禪境的營造要深刻領悟佛學的精髓,它似有似無、或靜或動,樸實無華、寧靜高遠,言簡意賅又發人深思。置身其中,可以平和心境,感悟人生。

  3.8以茶傳說為切入點的設計方法

  以地方茶文化相關傳說、歷史名人雅士,作為景觀設計的依據。如武夷山“印象•大紅袍”實景演出,便是根據武夷山茶葉救助趕考秀才,秀才高中後重返武夷山道謝這一歷史傳說編排而成,該實景演出已成為赴武夷山旅遊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年收入上億元。此外,人們也設計了很多實體景觀建築,以紀念“茶人”,如湖北天門市為了紀念茶聖陸羽,建設了陸羽亭、文學泉、涵碧堂等景觀建築小品。每每置身亭間,撫亭浥泉,品茗飲茶,令人流連陶醉,感嘆中國茶文化之博大精深。

  4結論

  茶文化園景觀的出現為人們提供了景緻獨特、情趣高雅的視覺盛宴,同時它也是實現茶園休閒觀光價值的主要載體,是改變傳統茶園單一農產品生產功能的重要方式。本文通過深入挖掘茶文化相關知識,系統地總結了茶文化園景觀設計的8種方法,分別是以茶種植、茶加工、茶銷售、茶器皿、茶藝、茶詩詞、茶境、茶傳說為基本進行設計,以期為茶文化園景觀設計提供參考。

  作者:王澤發 劉金燕 單位:泉州師範學院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周小蘋,楊海軍.生態觀光茶園景觀創設[J].安徽農學通報,2011(13):153-154.

  [2]曾濤,周凡.北部灣的後花園———廣西世外茶園園林景觀設計[J].花木盆景:花卉園藝,2011(7):39-41.

  [3]王慧,肖斌,張雲鵬,等.陝西西鄉棗園生態觀光茶園規劃設計[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0(4):205-208.

  [4]李琛.茶園文化景觀設計研究———以漢中西鄉茶園文化景觀設計為例[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5]邵琦.茶園文化景觀設計研究———以漢中西鄉茶園文化景觀設計為例[J].福建茶葉,2016(5):144-145.

  [6]王奉慧.雙秀公園竹溪茶室景區景觀分析[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4(3):143-145.

  [7].論現代茶館的園林景觀生態設計[J].福建茶葉,2007(1):42-43.

  [8]唐黎標.簡論園林藝術在茶館的運用[J].廣東茶葉,2004(3):16-17.

  [9]康乃.中國茶文化趣談[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6:173-183.

  [10]吳軍,波,臧真榮,等.中學校園環境景觀設計初探[J].山東林業科技,2006(2):81-82.

  [11]李琛.茶文化景觀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J].現代園藝,2014(7):79-80.

  [12]石洋.茶文化產業園景觀設計研究[J].福建茶業,2016(5):171-172.

  茶文化的兩千字論文2

  茶文化傳播茶名翻譯研究

  摘要:

  中國茶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作為茶源國,中國茶文化的話語權卻在國際交流的平臺上日益失勢。這種局勢出現的原因部分在於茶葉名外翻過程中的混亂。從文化視角來看,這種混亂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源於茶葉分類範疇不通約;另一方面源於單品茶葉名外翻過程中的文化流失以及不一致性。通過對以上翻譯問題的透視與解析,藉此對茶葉類別以及單品茶葉名翻譯提出可行性方法。

  關鍵詞:

  茶文化;茶名翻譯;不通約性;分類範疇

  中國作為茶葉的故鄉有著悠久的茶文化歷史。自唐代茶聖陸羽撰寫《茶經》始,飲茶不僅是一種物質上的需求,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追求。隨著唐朝茶詩的盛起,茶慢慢滲透進中國 傳統文化 的血脈之中,與傳統“儒、釋、道”精神交融,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東方茶文化。然而在國際文化交流的舞臺上,後起之秀的英國“下午茶”文化與日本的“茶道”文化日益爭鳴並佔領了主流文化話語權,為各自國家的文化身份與形象塑造發揮了重要作用。反觀之下,當代中國“茶文化”自鴉片戰爭後在國際舞臺上日漸衰退,其主流地位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文化話語權逐漸失勢。這種局面的形成涉及眾多因素,其中茶葉譯名亂象叢生是一個重要方面。本文從文化視野下,對茶葉名現行翻譯狀況進行述微,剖析茶葉分類範疇的不通約性所帶來的翻譯問題,並討論瞭如何在具體茶葉名翻譯過程中再現文化並塑造文化身份,以期為中國茶文化在國際交流過程中他者身份的塑造提供一定的啟示。

  一茶葉名翻譯現狀述微

  迄今為止,茶葉的發現與利用在中國已經有了五六千年的歷史,它於16世紀才被歐洲人所知,作為外來語通過音譯進入印歐語系。作為舶來品的茶葉名在印歐語系中的翻譯也經歷了漫長的演變歷程,其中隨著各國茶文化的平行發展,茶逐漸融入各自的文化血脈中,成為各自的文化符號,而非一種單一的所指。本節將茶葉名置於各自的文化語境中對比異同,進行闡釋並分析茶名翻譯中存在的問題,以求從文化視角找到可行性的譯法。

  二茶葉名翻譯分析

  1.茶類不可通約性造成的翻譯混亂。

  由於當初茶葉進口地區方言的差異,茶的英譯主要有兩種發音,一種源自廈門方言語系(Te/Tay),而另一種則來自於廣東話語系(Cha)。廈門方言“Te”經由航海技術發達的荷蘭人傳入歐洲,經歷了“te,tee,tay,tea”並用的時期,到最後採用“tea”來統一稱謂。(程啟真,2010:P21)在國際文化舞臺上,茶葉傳到各國以後,形成了各自的茶文化,而且由於飲用方法不同,各個國家所青睞的茶葉品種也各不相同。全球百分之八十是紅茶,主銷歐美、大洋洲地區;其次是綠茶,最受中國及西非、北非等國人們的喜愛。近年來,綠茶在歐洲市場也開始回溫,再次是烏龍茶,除中國外,主銷日本及東南亞各國。(國坤,2004:P104)從茶類來看,歐美國家並未對其細分,只有紅、綠之辨別。而中國的茶葉分類經歷了漫長的演變期,隨著新的茶品的出現,不斷地進行細化。在明朝分為綠茶、黃茶、黑茶、紅茶,而清朝則創制了白茶、青茶。(陳椽,1979:P44)以上中國的茶類劃分主要是參考加工過程中茶多酚氧化程度的不同。對於這幾大類茶名的翻譯,由於東西方分類正規化不一,造成茶類翻譯出現了以偏概全,所指不一的情形。

  (1)翻譯中的紅黑之辯。中國六大茶類中的紅茶是由武夷巖茶簡化了加工程式發展而來的一種全發酵茶。最早的紅茶產自附近村鎮的小種紅茶。最早進入英國市場上的紅茶則是武夷茶,這在國王威廉三世的牧師約翰•奧維格頓(JohnOvington)的《論茶的種類和品質》中有所記載:“第一種茶武夷茶(Bohea),中國人也稱它為武夷(Voui)。此種茶葉顏色偏小,葉子較小,沖泡後茶湯一般呈褐色或紅褐色。在中國,人們生病的時候或有健康保護意識的人往往在感覺虛弱時,就只喝這種茶。”(ovington,1732:P144)奧維格頓在撰寫這篇 文章 時只有中國這一個茶源國,印度和斯里蘭卡還沒有生產茶葉。因此,在十八世紀前“Bohea”被用來指代中國紅茶的總稱。但是隨著中國的閉關鎖國以及印度和斯里蘭卡等紅茶產地的出現,中國紅茶逐漸淡出了國際市場。中國的六大茶類劃分成形之初,多是按照茶葉的湯色劃分,如綠茶綠湯、紅茶紅湯、黃茶黃湯,以此類推紅茶在命名之初,雖是黑葉紅湯,但是取其湯色,將其命為紅茶。但是隨著印度和斯里蘭卡紅碎茶的引入,武夷紅茶(即中國紅茶)的淡出,西方人取其葉色將其命為“黑茶”(Blacktea)。而國內茶葉外翻過程中多采用歸化譯法將紅茶譯作“Blacktea”。這種翻譯方法使得六大茶類中的黑茶,即後發酵茶陷入尷尬的境地。為了釐清紅黑之別,多數譯者將黑茶譯作“Fermentedtea”(後發酵茶)或是“Darktea”(深色的茶)。採用後發酵茶來譯介黑茶,是按照發酵程度來進行範疇劃分的不得已做法。這種譯法使得茶葉的分類範疇主次不分,因為如若按照發酵程度劃分,則分為不發酵、全發酵、半發酵,而後發酵的黑茶,與前發酵的白茶,中發酵的青茶和黃茶隸屬於半發酵茶系類。如果將其譯作“Fermentedtea”,並與“Greentea”“blacktea”等並置將造成茶類系統分類的混淆,而這種茶葉總類譯介時候的混淆則造成單個品種的混淆,例如安化黑茶被譯為“AnHuaBlackTea”。而如果將黑茶譯作“Darktea”(深色茶),與“Blacktea”“Whitetea”等並置,以Dark替代“黑”,終將無法凸顯黑茶的特色,使得黑茶的英文名與其他五類茶迥異。作為茶葉起源國以及茶類最豐富的國度,我國在輸出茶文化的過程中,理應肩負起“正名”與“分類”的重任,在茶名翻譯的過程中不能採用“西方為中心”的歸化譯法,這種譯法使得茶葉在國際上分類混亂,正規化不通,使得國內的其他茶葉一直在茶葉交流與傳播的舞臺中處於邊緣地位。國內將紅茶預設的譯作“Blacktea”,並且將其視為一個跨文化的談資 教育 英語學習 者的時候,英國人李約瑟(Dr.Jo-sephNeedham)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將紅茶已經直接譯作“Redtea”。(Needham,2000:P544)這種正名行為為茶葉統一正規化奠定了基礎,也對恢復我國茶文化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大有裨益。因此,紅茶的譯法並非流於表象的“受眾的接受問題”,而是緊繫國際茶葉範疇分類與中國茶文化在國際舞臺上地位的重要問題,紅黑之辨的溯源性理應得到譯者的重視,這對於泱泱茶文化的迴歸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2)青茶翻譯之“烏龍”。六大茶類中的青茶介於紅茶(全發酵茶)與綠茶(不發酵茶)之間。按照發酵形成的色澤分類為青茶。目前,多數學者認為烏龍茶就是青茶的俗稱。而在國際茶品譯介的過程中,也鮮少將其譯作“Darkgreentea”,而是按照慣例採用音譯法將其譯作“Oolongtea”,與其他幾類同列。但是實際上烏龍茶即是烏龍茶類總稱,又是單個茶品名,也是茶樹的品種之稱。正是因為其意思以及涵蓋面存在的爭歧,後續的茶葉領域學者採用了青茶作為這種半發酵茶的總稱。而因為歷史因素的發展,隸屬於烏龍茶的大紅袍與鐵觀音等茶葉,因其海內外的傳播效度之廣,使得作為總稱的烏龍茶與它下面的分支含混不清,孰總孰分已經界限模糊,甚至有些學者指出,烏龍茶作為大紅袍與鐵觀音的上義詞,是劃分中的好壞不分。(陳椽,1979:P44)而如果在國際交流的舞臺上,使得“Darkgreentea”作為半發酵茶的總稱,使得烏龍茶成為青茶中一個分支,這樣不僅能夠規範茶葉的分類系統,而且使得茶葉的分類依據不言自明。因此,從總體上來看,我國茶文化在輸出中最為棘手之事當屬茶類總稱的界定以及統一。釐清茶類總稱後才能夠使得各個茶類下的茶品在翻譯的時候有據可循、有法可依。而茶類統一英文名稱,必須先給紅茶“正名”,青茶“立目”。

  2.單一茶品名翻譯的混亂。

  茶界素來就有“茶葉學到老,茶名記不了”的說法。而單品茶葉的命名也是各具特點,有表達名茶品質特點的,例如茶類品種、造型、色澤、滋味、香氣等命名。如佛手、三杯香。有顯示地方特色的,表達強烈的地方、區域性。如西湖龍井、廬山雲霧茶等。表達文化特色,暗示歷史背景和文化史實,如文君綠茶、普陀佛茶等。以物喻名,如遂昌銀猴、竹筒香茶等。(施海根,1995:P5)而對於各色茶名的翻譯仍未統一。如武夷巖茶,有譯作“BoheaRocktea”“Boheayantea”“WuYiYanTea”以及“WuYiRockTea”等譯法。這些紛繁蕪雜的譯法終究需要統一才能夠杜絕一茶多名的狀況發生,在國際上塑造名茶的地位以及經濟價值。而筆者認為,作為茶文化身份的核心,茶名的翻譯應該注重茶文化以及審美的轉換。茶從來不只是一種物質凝聚物,更是一種精神凝聚體。在譯介每一個茶名時,要注重茶名的追根溯源以及文化蘊意的再現。本文試分析幾例,以傳達單種茶葉名的譯法。綠茶中的“西湖龍井”命名時採用了“地名+地名”的方法,由西子湖和龍泓井聖水得名。而西湖這一地名在國際上已被譯作“WestLake”,並以“淡妝濃抹總相宜”聞名。如果翻譯過程中將其採用音譯譯作“XiHu”,一方面茶葉的產地無從得知。而茶名中“西湖”一詞所產生的審美想象也隨之消失,成為一種陌生的拼音所指。而“龍井”一詞源於龍泓井,翻譯該詞的時候如果採取意譯“Dragonwell”(龍的井)。在中西方文化中,“龍”所蘊含的文化意向大相徑庭。在中國,“龍”是威嚴、權利的象徵,蘊含積極的所指。而歐洲國家“龍”多意指殘暴、凶猛等特徵,與負面資訊相掛鉤。考慮到積極文化形象的塑造以及茶葉在國際上的推廣等因素。“龍井”因此應採用音譯法,來規避文化之間差異。自古名山出名茶,以地名或者山名來命名的茶葉品種很多,如韶山韶鋒、南嶽雲霧、祁門紅茶、金竹雲峰茶等。這些地名與山名在翻譯的過程中應採用目前通用譯法,而不能為求便利,純粹的採用拼音,使得茶葉出產地方、區域文化在外譯的過程中消失殆盡。山名、水名、地方名在翻譯的過程中應該保留,採用通用譯法體現出來。這樣在推廣過程中,通過茶名就能溯其源頭,探索其背後的地方文化。而以歷史背景與文化史實命名的茶葉,如文君綠茶、普陀佛茶、西施銀芽、八仙雲霧、東坡毛尖等。這些茶葉名均含有中國歷史上的名人,其文化內涵寓意深厚,如文君綠茶,因其產自西漢才女卓文君的故鄉,即四川省邛崍縣而得此溫文爾雅的芳名。而在這些茶葉外譯的過程中,也應該力求重新展示其中的歷史文化蘊意。如文君綠茶在外銷過程中應採取厚譯法。即“WenJunGreenTea”(WenJunisatalentedfemaleinthehistoryofChina)。這種文化內涵的備註使得茶葉名稱由來以及歷史蘊意得到了再現,在茶葉外銷的過程中,對於中國的文化外傳也能夠起著重要作用。而以物喻名的茶葉在翻譯的時候也應以茶文化傳播與茶葉外銷為目的,力求將茶葉與文化緊密結合,以此來使中國的茶文化在國際交流的平臺中逐步的標新立異,獲取一定的話語權,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身份。

  結語

  通過上文的描述性分析,我們發現中國茶文化雖然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在當今國際交流的平臺上仍需強化其地位,構建起標新立異的文化身份。這種身份欠缺的部分原因在於茶葉種類範疇的不通約性所造成的翻譯混亂,以及單個茶葉名翻譯的不統一,翻譯過程中不重視文化的再現等因素。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作為茶源國的我們應該積極推行新的範疇分類譯法,這種新的範疇分類譯法不僅有利於其他茶種的推廣,也能夠杜絕單個茶葉名翻譯的混亂。對於單品茶葉名的翻譯應該注重茶葉名中文化因素的再現,這些文化因素有利於中國茶文化身份的重構以及推介。

  作者:劉珍珍 單位:淮陰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程啟真.視角下的英國茶文化研究[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2]國坤.茶文化概論[M].浙江:浙江攝影出版社,2004.

  [3]陳椽.茶葉分類的理論與實際[J].茶業通報,1979,1(2).

  [6]施海根.中國名茶圖譜:綠茶篇[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5.

>>>下一頁更多精彩“茶文化的兩千字論文” 

中國茶文化在當代如何有效傳承

首先,弘揚和發展中國茶文化要突出民族特色。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偉大寶藏,是發展當代中國茶文化的主要源泉。弘揚和發展茶文化必須突出民族特色,在實踐中不斷創造出具有時代特色的中原茶文化。

二、積極宣傳, 大力倡導茶為國飲,傳承茶精神, 弘揚茶文化。茶是全球公認的最大眾化、最受歡迎、最有益於身心健康的一種天然、營養、保健飲料。加之茶產於中國源遠流長,茶文化絢麗燦爛博大精深。我們應該積極宣傳喝茶的好處和中國的茶文化,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宣傳茶文化;通過文化宮、文化館、文化專題演出、文化下鄉等文化宣傳陣地加強茶文化推廣;還可舉辦茶文化知識專場講座等。要大力倡導茶為國飲,“公家”要做好帶頭作用,把茶宴、茶會列入機關、事業和企業迎賓待客的禮遇。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文明的茶文化活動並創設良好的茶文化氛圍。我國民族眾多,飲茶風俗各異, 不同的地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茶文化。因此, 首先應因地制宜, 建立反映當地特色的茶文化基地和場所, 使茶文化在祖國大地各處都有展示的場所。其次,可創辦茶文化論壇,舉辦茶文化知識展覽、茶藝表演等;舉辦以茶文化為題材的詩、書、畫、印、聯展出;

舉行以品茗為主題的詩歌、書畫創作等活動;舉辦“茶文化節”、“中國名茶評比”、“茶王賽 ”、“

茶藝表演大賽”等活動。以提高我國茶文化的社會影響,創設良好的茶文化氛圍,使更多的人瞭解中國茶文化。

四、提倡生活茶藝,把茶文化向城鄉、家庭和社群滲透。要弘揚和發展茶文化,必須發動廣大民眾參與進來。茶文化可以成為社群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可以組織社群居民學習品茶知識, 學會泡茶技藝, 還可組建茶歌茶舞表演隊, 舉辦家庭茶藝大賽等活動, 提倡 閒時泡壺茶 活動等。

五、培養青少年對茶的興趣,使茶文化事業後繼有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要靠他們承前啟後、發揚光大。弘揚茶文化應從娃娃抓起。為此, 可以結合學校課程的改革, 把歷史悠久、積澱深厚的中國茶文化藝術地、和諧地融化到青少年的素質教育中去,開展少兒茶藝,培養青少年對茶的興趣。讓學生學習瞭解中國的茶文化, 學習茶德,體會飲茶精神, 陶冶情操, 昇華愛國感情。這不僅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同時也有助於培養10 年、20 年以後的茶消費群體, 開拓未來的市場, 使茶文化事業後繼有人。

六、加強茶業人員的培養和建設。中國的茶文化弘揚和發展離不開人才建設,現在我國茶業相關人才比較緊缺,素質也不高。在茶樓裡,多數員工並不具備茶文化和茶藝基礎素質;外地客人有興趣瞭解一下茶知識,多數也是一問三不知。因此國家和企業都應該重視對茶業人員的培養和建設,鼓勵支援一些職業技術學校開設相關專業、舉辦茶業人才培訓班等。

七、把茶文化實踐應用於發展地區經濟,鼓勵發展茶產業,大力開發以茶為主的旅遊產品。如觀賞茶藝表演、品名茶、觀看茶歌茶舞、觀賞選購茶具、品嚐茶餐茶菜、自己動手學制茶學泡茶、參觀和考察茶文化遺蹟等, 不僅會給國內外遊客帶來新鮮感、愉悅感,滿足了遊客探奇求知的心理 ,還弘揚和發展中國的茶文化。

八、加強茶文化的研究,交流與合作。我們要研究挖掘古代燦爛的茶文化並加以繼承和創新,同時還應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國內外茶文化的交流與合作。要學會“ 拿來” 取他人之長, 補己之短,做到吸收、創新具備。

總之,弘揚和發展中國的茶文化的方式方法很多,最根本是要突出民族特色,還要有創新意識,在實踐中不斷創造出具有時代特色的中原茶文化。要融合現代文明,使茶文化突出現代文明、先進文化特色。弘揚和發展茶文化應直接與茶業發展相連,注重人才培養建設和國內外交流合作等。

安徽新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簡介

與安徽省的各大主流媒體,特別是安徽衛視、安徽影視訊道、合肥電視臺、新安晚報、安徽商報、安徽市場報、合肥晚報、安徽交通廣播電臺、合肥文藝臺等形成了良好的夥伴關係。

我們秉承“以創意為武器、以創新為使命、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需求為己求”法則,以客戶品牌價值最大化為目標,專注於為企業、機關團體等客戶提供諮詢設計、整體規劃到實施完成的全方位服務。 完美的創意,不斷地革新!新球傳媒,朝氣蓬勃的專業團隊,以嫻熟的執行技能為您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新球文化傳媒核心業務:承接國內、國外及港澳臺地區各類文藝演出及展覽、評選、培訓、文化交流活動;組織策劃、企事業單位各類文藝慶典、形象代言、專案推廣、產品推介、節慶晚會等大型文體活動,大型電視專題資料片攝製、大型活動策劃與執行、全程策劃、創意、設計、製作、釋出、代理各類廣告,及提供系列商務諮詢服務、營銷策略等。

公司寓意:新創意 環宇全球  文集思  行則於化   傳承策 心動為媒

公司宗旨:新球文化傳媒  共思  共創  共贏

公司口號:新球文化  傳媒天下

新球文化傳媒司訓:

對待客戶 誠實守信

對待同事 尊重互助

對待自己 謙虛自律

對待公司 忠誠服從

對待工作 務實高效

對待專業 精益求精

對待競爭 求變創新

對待社會 樂於奉獻

公司核心價值觀:美與和諧  愛與責任

公司發展願景:做營銷中最好的策劃  做策劃中最好的營銷

公司的使命:改變不可能的  不可能的改變

公司經營理念:誠信為本、創新為先、至善至美、和諧奉獻

成功案列:新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功策劃和承辦活動案例(部分)

活動策劃:

2009年7月 第四屆中國宣城文房四寶之鄉文旅節

2009年6月 2009第八屆中國合肥龍蝦節

2009年5月 第二屆中國中部(合肥)家用紡織品博覽會

2008年12月 安徽日報報業集團成功舉辦大型讀者服務日活動

2008年11月 2008(第六屆)中國·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會

2008年11月 中國(泗縣)第二屆泗州戲文化藝術節

2008年10月 2008年馬鞍山中國李白詩歌節

2008年10月 第十屆中國(銅陵)青銅文化博覽會

2008年9月 第三屆中國宣城文房四寶之鄉旅遊文化節

2008年8月 鳳陽小崗村第五屆葡萄文化旅遊節

2008年7月 安徽省第五屆荷花展

2008年6月 “山城啤酒”2008中國·合肥第七屆龍蝦節

2008年6月 安徽策劃人協會成立和策劃運作活動

2008年6月 “2008安徽第一屆大學生攀巖表演賽 ”

2008年6月 “愛在池州”抗震救災義賣活動(池州市步行街廣場演出活動)

2008年6月 “關愛留守兒童,共為奧運喝彩”0六一兒童節留守兒童愛心接力活動

2008年5月 第八屆六安瓜片國際茶文化節

2008年5月 旌德縣舉辦首屆中國靈芝文化旅遊節

2008年5月 策劃“用信念去行動,從我做起支援四川災區”活動

2008年5月 黟縣第三屆國際山地車節

2008年5月 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合肥火炬傳遞城市奧運火炬接力活動

2008年5月 中國(合肥)現代人居環境展覽會

2008年5月 第五屆安徽省花卉博覽會

2008年5月 2008中國(淮北)專利技術推介會

2008年5月 與愛同行·共建家園大型賑災義演

2008年3月 合肥亞泰網路公司網路營銷策劃活動

2008年3月 新球文化傳媒藝術團走進高校演出活動

2008年2月 安徽省高校演藝校園駐點站專案說明推介會

2008年2月 新安線上演藝策劃中心網路營銷推廣策劃活動

2008年2月 策劃運營徽商人才網2008年春季大型招聘會

2007年12月 聯合徽印電腦網承辦首屆安徽IT、電子行業評選活動

2007年12月 聯合徽商人才網承辦合肥各大高校系列大型現場招聘活動

2007年10月 策劃、承辦“百名儒商探訪將軍縣-金寨縣”大型紀念活動

2007年9月 承辦勞動保障局“職業技能進校園”大型公益活動

2007年9月 承辦《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重陽節活動

2007年9月 承辦《愛心2008·奧運之夢》(國畫)長卷創作暨巡展大型活動

2007年8月 第十三屆中國模特之星大賽暨第四屆“美少女”中國模特選拔大賽

2007年7月 2007年中國首屆(合肥)鵲橋大會

2007年7月 合肥天使服飾品牌營銷推廣

2007年6月 合肥月光VIP沐浴中心推廣宣傳活動

2007年6月 承辦韓國樂天奧的利7%飲料安徽全程宣傳推廣活動

2007年6月 合肥韓村炭烤品牌營銷推廣

2007年6月 承辦第二屆“擁抱明天”全國聲樂器樂舞蹈推選活動安徽選拔賽

2007年5月 策劃“清爽一夏”電熱水器商場促銷活動

2007年4月 策劃合肥新月光酒店浴場“把健康帶回家”活動

2007年3月 承辦百盛“燃燒魅力女人”節主題活動

2006年3月 承辦閤家福廣場“小朋友唐詩背誦創意大賽”;

2005年11月 承辦“百家誠信招商引資機構”推薦展示活動

2005年10月 策劃百盛商場“迎新滿額送”系列促銷活動

2005年10月 承辦商業大廈“首屆高校CS反恐精英賽”活動

2005年3月 策劃三·八婦女節“女性購物日”活動

2005年2月 百盛商場“愛之物語”情人節系列活動

2005年1月 承辦“SPORTS keep me in fashion 我運動,我時尚”系列活動

2004年6月 策劃安徽首屆兒童才藝大賽;

2004年5月 承辦百貨大樓“溫馨母親節夏季商品全面登場”活動;

2004年5月 承辦北京聯華“火紅映五月飄亮換新顏”活動;

2004年5月 承辦“奉獻愛心點燃希望 珍物拍賣 愛心購買”公益活動;

開業慶典:

2009年8月 新標誌 新藍圖新跨越————安徽廣電新中心奠基慶典

2009年8月 中鹽安徽紅四方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暨中鹽合肥化工基地專案開工儀式

2009年4月 國內首條六代液晶面板線專案在合肥開工建設慶典

2009年2月 滁州定遠爐橋新時代廣場隆重舉行二期開盤

2008年12月 合肥新橋國際機場開工典禮

2008年12月 合肥中元糴焜金融投資擔保有限公司開業慶典

2008年11月 合肥環城高速全線通車慶典

2008年11月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建所50週年慶典活動

2008年10月 淠史杭灌區建設50週年紀念活動

2008年10月 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多媒體報刊暨中安喜購網開通儀式

2008年9月 合肥皖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2週年店慶

2008年9月 紅燭頌--------靈壁縣慶祝第二十四屆教師節暨‘雙十佳’頒獎典禮

2008年9月 宿州靈璧三中建校30週年慶典暨第十二屆校園藝術節

2008年9月 河南時代商貿城開業慶典

2008年7月 安徽安糧地產股份有限公司盛大揭牌暨安糧東怡金融廣場奠基儀式

2008年7月 金嶼海岸奠基暨開工典禮隆重舉行

2008年4月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建區15週年慶祝大會暨主題音樂會

2008年4月 安聯電腦集團成立10週年慶典

2006年12月 承辦合肥百勝置業業主聯誼酒會

2004年10月 策劃百貨大樓國慶促銷

2004年8月 合肥陽光超市新店開業活動

會展會議:

2009年8月27日 2009年第十一屆安徽全國醫療器械展覽會

2009年7月9日-19日第二屆中國(合肥)國際啤酒節暨2009中國(合肥)國際啤酒節

2009年6月26日至7月4日 “2009中國安徽雪花啤酒節”

2009年6月5日 2009中國(合肥)首屆環保展

2009年4月26日 第四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暨第五屆中國國際徽商大會

2009年3月6日 2009第二屆中國(安徽)婚博會

2008年10月15日2009年安徽電視臺經視訊道、文體頻道資源展示暨廣告徵訂會

2008年9月30日 2008安徽國際汽車展覽會

2008年9月25日 2008中國(合肥)種子資訊交流暨產品交易會(“農業雙交會”)

2008年9月25日- 27日 第一屆合肥技工節

2008年9月20日 省房協第三屆房地產開發專業委員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

2008年9月19日 中國(合肥)國際住宅產業化高峰論壇。

2008年9月5日 第三屆中國(合肥)徽菜美食旅遊節

2008年8月28日“首屆中國旅遊紀念品(禮儀用品)創意大會暨2008中國手工藝精品博覽會”

2008年6月26日至7月7日2008中國(合肥)國際啤酒文化旅遊節

2008年5月 2008年第四屆中國黃山徽商大會和徽商故里行活動

2008年4月 2008年安徽花卉博覽會

2008年3月27日—30日第五屆中國會展節事財富論壇暨首屆中國會展節事產業博覽會

2008年3月 “把握機遇迎奧運創新網賺高峰論壇”

2008年1月 大型文化活動策劃經理策劃人交流大會

2007年12月 協辦首屆中國國際動漫創意產業交易會

2007年10月 協辦第二屆中國堅果炒貨食品節暨2007合肥國際休閒食品博覽會

2007年9月 協辦2007中國安徽名優農產品交易會

2006年12月 承辦合肥百勝置業業主聯誼酒會

2006年7月 承辦“法夜沙龍-案例討論會

2006年5月 承辦第二屆創造教育年會活動;

2004年11月 策劃、承辦《艱苦的歲月》大型圖片展覽活動

演出經紀:

2009年8月22日 合肥縱貫線=李宗盛+周華健+張震嶽+羅大佑演唱會

2009年7月 黃山節晚會《中華情·&·情注黃山》

2009年6月 “統力之聲———第二屆馬鞍山音樂節開幕式”

2009年6月 “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週年老年文藝匯演”

2009年3月24日2009年3月24日劉德華合肥演唱會

2008年11月 首屆中國農民歌會

2008年10月 CCTV3-《歡樂中國行-魅力合肥》大型演唱會

2008年9月 第十五屆中國豆腐文化節暨“民生之夜”大型文藝晚會

2008年9月30日CCTV央視傾國傾城安徽旅遊大型演出

2008年9月 “全國優秀流行歌曲創作大賽安徽賽點”歌曲徵集評選活動

2008年7月 中國小肖邦——葉子鋼琴獨奏音樂會

2008年6月 合肥蔡琴演唱會

2008年4月 2008安徽石臺茶葉節大型演出活動

2008年1月 “送歡樂、下基層”慰問演出到績溪群眾互動演出活動

2008年1月 安徽菸草2008年春節巡迴慰問演出

2008年1月 譜寫新的時代讚歌 “千場文藝活動”走進淮南宣城

2007年12月 承辦安徽輕工業技術學院首屆校園文化藝術節演出活動

2007年11月 承辦“廣場、放歌五河”大型演出活動

2007年10月 “我的音樂地盤”2007動感地帶潘瑋柏合肥演唱會

2007年11月 金水房地產輝煌十週年大型慶典晚會

2007年6月 張學友“好久不見”合肥演唱會

2007年4月 安徽衛視上星十週年“輝煌星歌會”五一盛會

2007年1月 承辦“相聚利盟,共贏天下”大型文藝晚會

2006年10月 承辦“萬曆同心慶國慶”演出活動

2005年12月 承辦飛利浦手機秀演藝活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q4915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