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中國大國之路與國際地位變遷的起點 抗日戰爭

中國大國之路與國際地位變遷的起點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是自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戰爭使中國與世界重新認識了彼此。

抗日戰爭:中國大國之路與國際地位變遷的起點

●中國對日本侵略的頑強抵抗使美、英等反軸心國終於意識到,中國是世界抵抗侵略的前哨,是遠東地區極具戰略價值的抵抗侵略的堡壘。

●中國軍民艱苦卓絕的抗戰,促成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改善和提高,使中國的國際地位經歷了一個不斷提升的三級跳。

1945年6月26日,聯合國制憲大會在美國舊金山舉行隆重的簽字儀式,來自50個國家的153名全權代表在聯合國憲章上籤了字。中國代表團首席代表顧維鈞第一個在憲章上簽字。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作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的大國地位由此獲得了體制性的確認。此時,距離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不過八年而已。八年之前,有誰能夠料到,一個面臨著重重民族危機而苦苦掙扎的東方弱國,八年後會名列世界“五強”呢?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轉折點。在最直觀的意義上,這是一場在中共領導下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基礎的全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自衛戰爭;從更巨集觀的視角看,它又是一場全面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不僅打敗了日本,消除了亡國的危險,還從盟國那裡掙脫了不平等枷鎖,獲得了平等地位。中國的國際地位在抗戰時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中國戰略價值的重新認識

進入近代以來,飽經苦難的中國長久地徘徊於國際舞臺的邊緣地帶。對於西方來說,中國只是一塊原料產地與產品市場而已,戰略上無足輕重。正如美國史學家邁克爾·沙勒所說,在20世紀30年代,一般美國人心目中的中國不外是街頭巷尾的洗衣鋪,異國情調的餐館或淡泊寡慾的農民。生活在那裡的不過是一些“我們覺得無足輕重的人們”。

抗日戰爭使美英對中國戰略價值的認識發生了變化。日本對中國侵略的加深,不僅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生存,也對既有世界秩序,對由英美法主導的國際體系提出了挑戰。中國頑強而持久的抵抗便具有了抵制日本擴張,維護國際秩序的世界意義。

隨著戰爭的進行,美英對中國的戰略重要性的認識逐漸加深。以往被輕視的只是被作為原料產地和產品市場的中國被越來越多地賦予了戰略意義,成為其對外戰略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環。正如美國亞洲艦隊司令亞內爾海軍上將所說,中國的命運事關亞洲的未來,如果允許日本徵服中國,那就等於放棄亞洲大陸,放棄對太平洋的控制權。是中國的抵抗擋住了日本軍團,它們才沒有向加利福尼亞進軍。英美等國終於意識到,中國是世界抵抗侵略的前哨,是極具戰略價值的遠東地區抵抗侵略的堡壘。因此,支援中國的抵抗極為重要。緣此,美英等國逐漸放棄消極無為的中立政策,在太平洋戰爭前便已走上了援助中國遏制日本擴張的道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ql6zq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