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作品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作品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作品

作家杜拉斯經歷的生活和小說《情人》幾乎相同,殖民地時代背景下窘困的生活,讓她認識了一位中國男人,從此產生了依戀。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作品:答案是廣島之戀,情人。

瑪格麗特杜拉斯作品合集

1. 《情人》

2. 《午夜巴黎》

3. 《杜拉斯小說》

4. 《沉重的心》

5. 《夏日物語》

6. 《夜在河上》

7. 《荒野變奏曲》

8. 《橄欖樹叢中的家》

9. 《龍的工具》

10. 《四月假期》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瑪格麗特 杜拉斯 生平簡介 著作

杜拉斯 資料

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臺港澳地區譯為瑪格麗特·杜拉, 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法國作家。

1914年瑪格麗特·多納迪厄生於印度支那嘉定市。她父親是數學教師,母親是當地人國小的教師。她有兩個哥哥。在印度支那度過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成了她創作靈感的源泉。1943年她自己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父親故鄉的一條小河的名字杜拉斯。

杜拉斯的在大學裡學過數學、法律和學。畢業後從1935年到1941年在法國殖民地部當祕書,後來參加過抵抗運動並加入黨;1955年被黨開除黨籍。

她的成名作是自傳體小說《抵擋太平洋的堤壩》(1950年)。在她後來的作品中通常描寫一些試圖逃脫孤獨的人物的故事。她早期的作品形式比較古典,後期的作品打破了傳統的敘事方式,並賦予心理分析新的內涵,給小說寫作帶來了革新,常被認為是新小說派的代表作家,但遭到作者本人的否定。1984年,她的《情人》獲得龔古爾文學獎。

杜拉斯的文學作品包括40多部小說和10多部劇本,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如《廣島之戀》(1959)《情人》(1992)。同時她本人也拍攝了幾部電影,包括《印度之歌》和《孩子們》。

杜拉斯的一生就是一部小說,她不停的創作的正是這部小說。這個故事裡充滿著酷熱、暴風雨、酒精和煩躁不安,對話和失語、閃電般的愛情等等。杜拉斯很難描述,溫柔還是暴躁?天才還是自戀狂?(參看勞爾·阿德萊爾的杜拉斯傳《瑪格麗特·杜拉斯》)首先我們應該相信她自己寫的:“我是作家。其它的都儘可忘掉”。她在作品中敘述了“說”的需要、艱難和恐怖。

為了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必須忘掉糾纏我們的煩惱。可是寫作既能掩蓋也能曝露。所以杜拉斯在試探,重複,在尋找恰當的詞語,“試著”寫作,就像“試著”去愛一樣,心裡明知道永遠也不可能達到。不可能的愛情和對愛情的追求是杜拉斯作品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

她的小說經常圍繞著一個爆炸中心,通常由一個瞬間的暴力場面引起敘述。廣島與愛情,死亡和象徵地的糅合在一起。“毀滅,她說”。這種語言又與音樂結合在一起——這是一種大海一樣的音樂,圍繞一個主題無窮的變幻,傾訴和歡慶,控制和失控……

瑪格麗特·杜拉斯與1996年3月3日逝世,葬於蒙帕納斯公墓。

杜拉斯的作品

《厚顏無恥的人》 1943年/小說 布隆出版社,1992年伽利瑪出版社再版

《平靜的生活》 1944年/小說 伽利瑪出版社

《抵擋太平洋的堤壩》 1950年/小說 伽利瑪

《直布羅陀的水手》 1952年/小說 伽利瑪

《塔吉尼亞的小馬》 1953年/小說 伽利瑪

《樹上的歲月》1954年/短篇小說集 伽利瑪,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

《街心花園》 1955年/小說 伽利瑪

《慢板如歌》 1958年/小說 子夜出版社

《塞納-瓦茲的高架橋》 1959年/戲劇 伽利瑪

《夏日夜晚十點半》 1960年/小說 伽利瑪

《廣島之戀》 1960年/電影指令碼 伽利瑪

《如此漫長的缺席》 1961年/電影指令碼 與熱拉爾·雅爾羅合作,伽利瑪

《安德馬斯先生的下午》 196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勞兒·維·斯坦茵的迷醉》 1964年/小說 伽利瑪

《戲劇——卷一》 1965年/戲劇 伽利瑪

《副領事》 1965年/小說 伽利瑪

《音樂》 1966年/電影 與保爾·瑟邦合作執導

《英國情人》 1967年/小說 伽利瑪

《英國情人》 1968年/戲劇 伽利瑪

《戲劇——卷二》 1968, 伽利瑪

《毀滅,她說》 1969年 子夜

《毀滅,她說》 電影 伯努瓦·雅戈

《阿邦.薩芭娜和大衛》 1970年 伽利瑪

《愛》 1971年/小說 伽利瑪

《太陽》 1971年/電影 伽利瑪

《娜塔麗·格朗熱》 1972年/電影 伽利瑪

《印度之歌》 1973年/戲劇,電影 伽利瑪

《恆河女子》 1973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娜塔麗·格朗熱》 1973年 伽利瑪

《談話者》 1974年/與克薩維耶爾·高提埃的對談 子夜

《巴克斯泰爾,蔽拉·巴克斯泰爾》 1976年/電影 伽利瑪

《加爾各答的荒漠裡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1976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樹上的歲月》 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卡車》 1977年/電影

《卡車》1977年/劇本 子夜 收有與米歇爾·波爾特的對談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領地》1977年 子夜 與米歇爾·波爾特合作

《伊甸影院》 1977年/戲劇 商神出版社

《黑夜號輪船》 1978年/電影

《塞扎蕾》 1979年/電影

《墨爾本奧蕾裡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溫哥華奧蕾裡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薇拉·巴克斯泰爾或大西洋海灘》 1980年 阿爾巴特羅斯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 1980年/短篇小說 子夜

《80年夏》 1980年 子夜

《綠眼睛黑頭髮》 1980年 《電影日誌》

《阿伽達》 1981年 子夜

《阿伽達或無限閱讀》 1981年/電影

《外面的世界——卷一》 1981年 阿爾班·米歇爾出版社

《年輕姑娘和小孩》 1981年/錄音磁帶 揚·安德烈亞根據《80年夏》改編,瑪格麗特·杜拉斯朗讀

《羅馬對話》 1982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1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2年/短篇小說 子夜

《薩瓦納海灣》 第一版1982年,增補版1983年 子夜

《死亡的疾病》 198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戲劇——卷三 1984/戲劇 伽利瑪

《情人》 1984年/小說 子夜

《痛苦》 1985年 P.O.L.出版社

《音樂之二》 1985年 伽利瑪

《契河夫的海鷗》 1985年 伽利瑪

《孩子們》 1985年/電影 與讓·馬斯科羅和讓·馬克·圖裡納合作製片

《藍眼睛黑頭髮》 1986年/小說 子夜

《諾曼底海岸的妓女》 1986年 子夜

《物質生活》 1987年 P.O.L.出版社

《愛米莉·L.》 1987年/小說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說 P.O.L.出版社

《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 1991年/小說 子夜

《揚·安德烈亞·斯坦納》 1992年 P.O.L.出版社

《寫作》 1993年 伽利瑪

《一切結束》 1995年 P.O.L.出版社

《小說,電影,戲劇,1943年一1993年回顧》 1997年 伽利瑪

瑪格麗特·杜拉斯一共寫了幾本書?書名分別是什麼?

作品:

《厚顏無恥的人》 1943年/小說 布隆出版社,1992年伽利瑪出版社再版   《平靜的生活》 1944年/小說 伽利瑪出版社   《抵擋太平洋的堤壩》 1950年/小說 伽利瑪   《直布羅陀的水手》 1952年/小說 伽利瑪瑪格麗特·杜拉斯

《塔吉尼亞的小馬》 1953年/小說 伽利瑪   《樹上的歲月》1954年/短篇小說集 伽利瑪,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   《街心花園》 1955年/小說 伽利瑪   《慢板如歌》 1958年/小說 子夜出版社   《塞納-瓦茲的高架橋》 1959年/戲劇 伽利瑪   《夏日夜晚十點半》 1960年/小說 伽利瑪   《廣島之戀》 1960年/電影指令碼 伽利瑪   《如此漫長的缺席》 1961年/電影指令碼 與熱拉爾·雅爾羅合作,伽利瑪   《安德馬斯先生的下午》 196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勞兒·維·斯坦茵的迷醉》 1964年/小說 伽利瑪   《戲劇——卷一》 1965年/戲劇 伽利瑪   《副領事》 1965年/小說 伽利瑪   《音樂》 1966年/電影 與保爾·瑟邦合作執導   《英國情人》 1967年/小說 伽利瑪   《英國情人》 1968年/戲劇 伽利瑪   《戲劇——卷二》 1968, 伽利瑪   《毀滅,她說》 1969年 子夜   《毀滅,她說》 電影 伯努瓦·雅戈   《阿邦.薩芭娜和大衛》 1970年 伽利瑪   《愛》 1971年/小說 伽利瑪   《太陽》 1971年/電影 伽利瑪   《娜塔麗·格朗熱》 1972年/電影 伽利瑪   《印度之歌》 1973年/戲劇,電影 伽利瑪   《恆河女子》 1973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娜塔麗·格朗熱》 1973年 伽利瑪   《談話者》 1974年/與克薩維耶爾·高提埃的對談 子夜   《巴克斯泰爾,蔽拉·巴克斯泰爾》 1976年/電影 伽利瑪   《加爾各答的荒漠裡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1976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樹上的歲月》 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卡車》 1977年/電影   《卡車》1977年/劇本 子夜 收有與米歇爾·波爾特的對談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領地》1977年 子夜 與米歇爾·波爾特合作   《伊甸影院》 1977年/戲劇 商神出版社   《黑夜號輪船》 1978年/電影   《塞扎蕾》 1979年/電影瑪格麗特·杜拉斯

《墨爾本奧蕾裡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溫哥華奧蕾裡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薇拉·巴克斯泰爾或大西洋海灘》 1980年 阿爾巴特羅斯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 1980年/短篇小說 子夜   《80年夏》 1980年 子夜   《綠眼睛黑頭髮》 1980年 《電影日誌》   《阿伽達》 1981年 子夜   《阿伽達或無限閱讀》 1981年/電影   《外面的世界——卷一》 1981年 阿爾班·米歇爾出版社   《年輕姑娘和小孩》 1981年/錄音磁帶 揚·安德烈亞根據《80年夏》改編,瑪格麗特·杜拉斯朗讀   《羅馬對話》 1982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1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2年/短篇小說 子夜   《薩瓦納海灣》 第一版1982年,增補版1983年 子夜   《死亡的疾病》 198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戲劇——卷三 1984/戲劇 伽利瑪   《情人》 1984年/小說 子夜   《痛苦》 1985年 P.O.L.出版社   《音樂之二》 1985年 伽利瑪   《契河夫的海鷗》 1985年 伽利瑪   《孩子們》 1985年/電影 與讓·馬斯科羅和讓·馬克·圖裡納合作製片   《藍眼睛黑頭髮》 1986年/小說 子夜   《諾曼底海岸的妓女》 1986年 子夜   《物質生活》 1987年 P.O.L.出版社   《愛米莉·L.》 1987年/小說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說 P.O.L.出版社   《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 1991年/小說 子夜   《揚·安德烈亞·斯坦納》 1992年 P.O.L.出版社   《寫作》 1993年 伽利瑪   《一切結束》 1995年 P.O.L.出版社   《小說,電影,戲劇,1943年一1993年回顧》 1997年 伽利瑪

杜拉斯的所有作品

杜拉斯的作品

《厚顏無恥的人》 1943年/小說 布隆出版社,1992年伽利瑪出版社再版

《平靜的生活》 1944年/小說 伽利瑪出版社

《抵擋太平洋的堤壩》 1950年/小說 伽利瑪

《直布羅陀的水手》 1952年/小說 伽利瑪

《塔吉尼亞的小馬》 1953年/小說 伽利瑪

《樹上的歲月》1954年/短篇小說集 伽利瑪,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

《街心花園》 1955年/小說 伽利瑪

《慢板如歌》 1958年/小說 子夜出版社

《塞納-瓦茲的高架橋》 1959年/戲劇 伽利瑪

《夏日夜晚十點半》 1960年/小說 伽利瑪

《廣島之戀》 1960年/電影指令碼 伽利瑪

《如此漫長的缺席》 1961年/電影指令碼 與熱拉爾·雅爾羅合作,伽利瑪

《安德馬斯先生的下午》 196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勞兒·維·斯坦茵的迷醉》 1964年/小說 伽利瑪

《戲劇——卷一》 1965年/戲劇 伽利瑪

《副領事》 1965年/小說 伽利瑪

《音樂》 1966年/電影 與保爾·瑟邦合作執導

《英國情人》 1967年/小說 伽利瑪

《英國情人》 1968年/戲劇 伽利瑪

《戲劇——卷二》 1968, 伽利瑪

《毀滅,她說》 1969年 子夜

《毀滅,她說》 電影 伯努瓦·雅戈

《阿邦.薩芭娜和大衛》 1970年 伽利瑪

《愛》 1971年/小說 伽利瑪

《太陽》 1971年/電影 伽利瑪

《娜塔麗·格朗熱》 1972年/電影 伽利瑪

《印度之歌》 1973年/戲劇,電影 伽利瑪

《恆河女子》 1973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娜塔麗·格朗熱》 1973年 伽利瑪

《談話者》 1974年/與克薩維耶爾·高提埃的對談 子夜

《巴克斯泰爾,蔽拉·巴克斯泰爾》 1976年/電影 伽利瑪

《加爾各答的荒漠裡她的名字叫威尼斯》 1976年/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樹上的歲月》 電影 伯努瓦·雅戈發行

《卡車》 1977年/電影

《卡車》1977年/劇本 子夜 收有與米歇爾·波爾特的對談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領地》1977年 子夜 與米歇爾·波爾特合作

《伊甸影院》 1977年/戲劇 商神出版社

《黑夜號輪船》 1978年/電影

《塞扎蕾》 1979年/電影

《墨爾本奧蕾裡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溫哥華奧蕾裡婭·斯坦納》 1979年/電影

《薇拉·巴克斯泰爾或大西洋海灘》 1980年 阿爾巴特羅斯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 1980年/短篇小說 子夜

《80年夏》 1980年 子夜

《綠眼睛黑頭髮》 1980年 《電影日誌》

《阿伽達》 1981年 子夜

《阿伽達或無限閱讀》 1981年/電影

《外面的世界——卷一》 1981年 阿爾班·米歇爾出版社

《年輕姑娘和小孩》 1981年/錄音磁帶 揚·安德烈亞根據《80年夏》改編,瑪格麗特·杜拉斯朗讀

《羅馬對話》 1982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1年/電影

《大西洋人》 1982年/短篇小說 子夜

《薩瓦納海灣》 第一版1982年,增補版1983年 子夜

《死亡的疾病》 1982年/短篇小說 伽利瑪

《戲劇——卷三 1984/戲劇 伽利瑪

《情人》 1984年/小說 子夜

《痛苦》 1985年 P.O.L.出版社

《音樂之二》 1985年 伽利瑪

《契河夫的海鷗》 1985年 伽利瑪

《孩子們》 1985年/電影 與讓·馬斯科羅和讓·馬克·圖裡納合作製片

《藍眼睛黑頭髮》 1986年/小說 子夜

《諾曼底海岸的妓女》 1986年 子夜

《物質生活》 1987年 P.O.L.出版社

《愛米莉·L.》 1987年/小說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說 P.O.L.出版社

《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 1991年/小說 子夜

《揚·安德烈亞·斯坦納》 1992年 P.O.L.出版社

《寫作》 1993年 伽利瑪

《一切結束》 1995年 P.O.L.出版社

《小說,電影,戲劇,1943年一1993年回顧》 1997年 伽利瑪

杜拉斯的全部作品?

一個散發經久魅力的新當代經典小說家

一個二戰以後成名的多能多藝型作家

一個具備世界影響的電影藝術家

瑪格麗特·杜拉斯(1914-1996)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最富於個人魅力的女作家之一。在讀者心目中,她儼然已成為"法國味"的一部分。她的作品包攬小說、劇本和電影三種敘事方式,雅俗共賞,在法國乃至全世界都擁有廣泛的讀者。

杜拉斯本名瑪格麗特·多納迪厄,在印度支那度過生命最初十八年的時光。炎熱雜亂的殖民地,窘迫變遷的家境,忍耐偏執的母親,放蕩驕縱的大哥,溫情落寞的“小哥哥”,如此種種影響了杜拉斯一生,在她日後創作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1932年,杜拉斯回到法國,進入大學學習、法律和數學,畢業後成為法國殖民部的祕書,著書立說,宣揚殖民帝國的偉大與完美。戰爭期間,她與丈夫參加了抵抗運動,並加入法國黨。後來丈夫不幸被捕,遭到流放,險些命喪黃泉。但杜拉斯卻從未放棄自己的主義理想,她全身心投入黨的事業,甚至將自己的寓所變成了黨小組的聚居地。在被驅逐出黨後,她依然宣稱自己是個主義者,積極介入法國時政大事:阿爾及利亞戰爭,五月風暴……直到生命的盡頭,她也沒有放棄主義的希望,不停地把希望放在無產階級身上。

作為一位作家,杜拉斯的創作態度是相當嚴謹的。在不斷的自我否定之中,她的個人風格日漸明朗,語言富有樂感,“在敘事的力量中蘊藏著一種的力量”(阿蘭·羅伯-格里耶)。1943年,她以杜拉斯為筆名發表第一部小說《無恥之徒》,從此步入文壇。1950年的《抵擋太平洋的堤壩》廣受好評,入圍當年的龔古爾文學獎,並被改編成電影。她一生創作了四十多部小說和十多部劇本。1984年榮獲龔古爾文學獎的小說《情人》為她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

《情人》為杜拉斯帶來了巨大聲譽,卻也讓讀者誤以為她是一個只熱衷於卿卿我我的通俗作家。其實,杜拉斯風格獨特,斷裂、急促、重複的詞語在她的筆下充滿了美麗與震撼,蘊涵著詩歌的力量。杜拉斯在晚年用憂傷的語氣說:"儘管絕望,還要寫作,是帶著絕望的心情寫作,那是怎樣的絕望啊,我說不出它的名字……"法國的評論界說:"杜拉斯的作品不是女人的作品,它們是如此的強悍有力。"

杜拉斯早期的作品形式比較古典,後期卻打破了傳統的敘事方式,並賦予心理分析新的內涵,給小說寫作帶來了革新,常被認為是新小說派的代表作家,但遭到作者本人的否定。儘管如此,杜拉斯的作品一直深受學術界的關注。讀過《勞兒之劫》之後,法國精神分析學家雅克·拉康撰文《向寫了<勞兒之劫>的杜拉斯致敬》,展開對這部小說的精神分析解讀。女性批評家、符號學家朱麗婭·克里斯蒂瓦也在專著中對杜拉斯作品的主體進行總體考察。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專門研究機構, 如由法蘭西研究院資助成立的瑪格麗特·杜拉斯協會,它每年舉行兩次專題研討會,並出版專著討論杜拉斯作品。

杜拉斯不僅是法國的,也是世界的。她的作品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其中多部被改編成電影,如《情人》、《抵擋太平洋的堤壩》,《夏夜十點半鐘》等。她自己也創作了許多劇本,1960年為阿倫·雷乃的《廣島之戀》寫就的劇本使她揚名世界,該片參選了當年戛納電影節,獲國際影評家協會大獎,還榮獲了第14屆英國電影學院獎聯合國家獎。她創作的劇本《英國情人》則獲得1970年易卜生獎。

1996年,杜拉斯去世,舉國哀悼,法國外交部網站上專門刊文悼念。

如今,杜拉斯可稱當代作家中得到國際譯介和研究最多的作家之一。時值中法文化年,法國文化部和外交部首次大規模挑選中國合作者,合作出版百種翻譯圖書,杜拉斯作品系列得到高度關注,十種入選其中,作家的地位與影響可見一斑。

瑪格麗特.杜拉絲的代表作是什麼?

1914年瑪格麗特·多納迪厄生於交趾支那(現為越南南部)嘉定市。她父親是數學教師,母親是當地人國小的教師。她有兩個哥哥。 1921年她父親去世。

1924年她住在金邊、永隆、沙瀝。她母親在波雷諾(柬埔寨)買了一塊不能耕種的土地。

1939年她同羅貝爾·昂泰爾姆結婚。

1940年-1942年她同菲利普·羅克合作,在伽利瑪出版社出版《法蘭西帝國》.在書業俱樂部工作,《塔納朗一家》遭到伽裡瑪出版社的拒絕。 她第一個孩子夭亡。她的小哥哥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去世。同迪奧尼斯·馬斯科洛相識。

1943年她用瑪格麗特·杜拉斯的筆名發表《無恥之徒》。參加莫爾朗(即弗朗索瓦·密特朗)領導的抵抗運動的活動。

1944年R.昂泰爾姆被捕並被放逐到布亨瓦爾德,然後放逐到達豪(參見《痛苦》)。她加入法國黨,任維斯孔蒂街黨支部,成立尋人處,出版《自由人報》,刊登戰俘和被放逐者的情況材料。發表《平靜的生活》。

1945年R.昂泰爾姆回來。同R.昂泰爾姆一起成立萬國出版社。 1946年她夏天在義大利。同R.昂泰爾姆離婚。

1947年她的兒子讓·馬斯科洛出生。

1950年她發表《抵擋太平洋的堤壩》。被開除出法國黨。

1957年同D.馬斯科洛分居。 1958年發表《琴聲如訴》。她從1955年起反對繼續進行阿爾及利亞戰爭,後又反對戴高樂政權。為各種週刊和雜誌撰稿。

1959年為阿蘭·雷內寫《廣島之戀》電影劇本。

1960年當選為美第奇獎評委,但於幾年後辭職。"如果存在一個否定的評委會,我就參加。"

1961年她為亨利·科爾皮的影片寫《長別離》,這個電影劇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學獎獲得者熱拉爾·雅爾洛合作的結果。

1968年她參加了五月風暴的那些事件。在《綠眼睛》中可讀到關於大學生和作家行動委員會誕生的政論文,該文被委員會否定,委員會也在不久後解散。

1975年,《印度之歌》在戛納電影節期間獲法國藝術片影院及實驗電影院協會獎。

1976年,《整天在樹木之中》獲讓·科克託獎。

1982年在納伊的美國醫院進行戒毒治療。 1984年《情人》獲龔古爾獎。

1985年發表《痛苦》。 7月 17日在《解放報》上發表一篇文章,瑪格麗特·杜拉斯在"魏爾曼案件"中所持的立場引起一部分讀者的敵對情緒和好幾位女權主義者的論戰。

1986年《情人》獲裡茨一巴黎一海明威獎,是"當年用英語發表的最佳小說"。

1988年-1989年嚴重昏迷。住院。 1990年R.昂泰爾姆去世。 1991年發表《華北情人》。

1996年,瑪格麗特·杜拉斯逝世。

介紹一下法國作家瑪格麗特 杜拉斯拜託各位了 3Q

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法國作家。 1914年瑪格麗特·多納迪厄生於印度支那嘉定市(即後來越南的西貢/胡志明市)。她父親是數學教師,母親是當地人國小的教師。她有兩個哥哥。在印度支那度過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成了她創作靈感的源泉。1943年她自己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父親故鄉的一條小河的名字 - Duras 杜拉斯。 杜拉斯在大學裡學過數學、法律和學。畢業後從1935年到1941年在法國殖民地部當祕書,後來參加過抵抗運動並加入黨;1955年被黨開除黨籍。 她的成名作是自傳體小說《抵擋太平洋的堤壩》(1950年)。後來作品中,她通常描寫一些試圖逃脫孤獨的人物。她早期的作品形式比較古典,後期的作品打破了傳統的敘事方式,並賦予心理分析新的內涵,給小說寫作帶來了革新,常被認為是新小說派的代表作家,但遭到作者本人的否定。1984年,她的《情人》獲得龔古爾文學獎。 杜拉斯的文學作品包括40多部小說和10多部劇本,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如《廣島之戀》(1959)《情人》(1992)。同時她本人也拍攝了幾部電影,包括《印度之歌》和《孩子們》。 杜拉斯的一生,就是她不停創作的一部小說。這個故事充滿著酷熱、暴風雨、酒精和煩躁不安,對話和失語、閃電般的愛情等等。描述杜拉斯很難: 溫柔還是暴躁?天才還是自戀狂?(參看勞爾·阿德萊爾的杜拉斯傳《瑪格麗特·杜拉斯》)她自己寫到:"我是作家。其它的都儘可忘掉”。她在作品中敘述了“說”的需要、艱難和恐怖。“試著”寫作,就像“試著”去愛一樣,心裡明知道永遠也不可能達到。不可能的愛情和對愛情的追求,是她作品的重要主題。 她的小說經常圍繞著一個爆炸中心,通常由一個瞬間的暴力場面引起敘述。廣島與愛情,死亡和象徵地糅合在一起。“毀滅,她說”。這種語言又與音樂結合在一起——這是一種大海一樣的音樂,圍繞一個主題無窮的變幻,傾訴和歡慶,控制和失控…… 瑪格麗特·杜拉斯與1996年3月3日逝世,葬於蒙帕納斯公墓。

杜拉斯作品有哪些?

情人杜拉斯百度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連結: https://pan.baidu.com/s/1oNzXdBY-pCDdJH75yKdqVQ

提取碼:ot8d    

《情人》是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創作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作品獲得法國龔古爾文學獎。

杜拉斯的資料,著作,名言?

姓名:瑪格麗特·杜拉斯

出生日:1914年4月4日

星座:白羊座 生日密碼

性別:女

血型:未知

地區:越南

出生省:未知

出生市:胡志明市

身份:作家

瑪格麗特·杜拉斯 簡介

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法國當代最著名的女小說家、劇作家和電影藝術家。她於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嘉定,父母都是國小教師。1914年生於法國統治越南時代西貢市北郊的朱登地方。18歲首次返回祖國法國。在巴黎在大學攻讀法律、數學、學。但卻立志要做小說家。1942年出版作《厚臉皮的人們》,接著又出版《靜靜的生活》、《太平洋的波堤》、《吉爾布達的水手》等小說。當法國掀起新潮熱潮後,法國文壇也隨而產生了新小說運動。他也因在1958年出版的小說《麾狄拉特幹達畢業》而被譽為新小說代表作家之一。曾獲文學獎。1959年名導演亞蘭勒納請她為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廣島之戀》撰寫電影劇本。這部作品在法國大受歡迎,創下很高的票房紀錄,而她的名字也傳扁世界。之後她編劇的另一部片又獲大獎,她的名氣更響了,她的小說紛紛被改為電影。1966年她開始了導演生涯。杜拉斯以小說《厚顏無恥之輩》(1943)開始她的文學天涯,她的作品不僅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而且尤其注重文體,具有新穎獨特的風格。她早期的小說《太平洋大堤》(1950)充分反映了童年時代的貧困生活,還有不少作品也是以印度支那的社會現實為題材的。《直布羅陀海峽的水手》(1952)等充滿了鏡頭般的畫面和口語式的對話,因此,大都被改編成影片;後來的小說如《塔吉尼亞的小馬》(1953),《琴聲如訴》(1958),《洛爾·V.斯坦的迷醉》 (1964)等則善於打破傳統的敘述模式,把虛構與現實融為一體,因而使她一度被認為是新小說派作家,其實她的小說只是在手法上與新小說類似,重視文體的詩意和音樂性,但在構思方面卻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繪對立和人的,是在以獨特的方式揭露社會現實。杜拉斯在戲劇和電影方面同樣成就卓著,她分別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戲劇集,在1983年還獲得了法蘭西學院的戲劇大獎。作為法國重要的電影流派左岸派的成員,她不僅寫出了《廣島之戀》(1960)、《長別離》(1961)這樣出色的電影劇本,而且從1965年起親自擔任導演,從創作優秀影片《印度之歌》(1974)開始,每年都有一兩部影片問世,而且有不少獲得了國際大獎。杜拉斯的六十餘種作品始終擁有廣泛的讀者和觀眾,其中最著名的是杜拉斯在七十歲時發表的小說《情人》(1984)。在這部十分通俗的、富有異國情調的作品裡,她以驚人的坦率回憶了自己十六歲時在印度支那與一箇中國情人的初戀,榮獲了當年的龔古爾文學獎,並且被譯成40多各種文字,至今已售出250萬冊以上,使她成為當今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法語作家。

1996年3月3日,星期天。深受歡迎的法國當代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走完了81年的生命旅程。她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具有一個預言般的名字--《這是全部》。

代表作品

1943:《厚顏無恥的人》(小說)

1944:《平靜的生活》(小說)

1950:《太平洋大堤》(小說)

1952:《直布羅陀海峽的水手》(小說)

1953:《塔爾基尼亞的小馬》(小說)

1954:《林中的日日夜夜》(小說)附:《蟒蛇》、《多丹太太》《工地》(小說)

1955:《廣場》(小說)

1958:《如歌般的中板》(小說,中譯本題為《琴聲如訴》)

1959:《塞納-瓦茲的旱橋》(劇本)

1960:《夏夜十點半》(小說)《廣島之戀》(電影劇本)

1961:《長別離》(電影劇本,與錢拉·雅羅合作)

1962:《昂代斯瑪先生的午後》(小說)

1964:《洛爾·瓦·斯泰因的迷狂》(小說)

1965:《戲劇第一集》:《河流與森林》、《廣場》、《音樂喜劇》;《副領事》(小說)

1966:《音樂》(電影劇本)

1967:《英國情人》(小說)

1958:《英國情人》(劇本)《戲劇第二集》:《蘇珊娜·安德雷》、《林中的日日夜夜》、《是的,也許是這樣》、《薩加語》、《一個男人來看我》。

1969:《她說毀滅》(小說)《她說毀滅》(電影)

1970:《阿巴恩,薩巴納,大衛》(小說)

1971:《愛情》(小說)《的,太陽》(電影)

1972:《娜塔麗·格朗熱》(電影)

1973:《印度之歌》(電影劇本)《恆河的女人》(電影)《娜塔麗·格朗熱》附:《恆河的女人》(電影劇本)

1974:《說話的女人》(同扎維埃·戈蒂耶談話錄)

1975:《印度之歌》(電影)

1976:《巴克斯泰爾,維拉·巴克斯泰爾》(電影)《她在威尼斯時的名字在荒涼的加爾各答》(電影)

1976:《林中的日日夜夜》(電影)

1977:《卡車》(電影)《卡車》,附:《同米歇爾·波爾特談話錄》(電影劇本)

《瑪格麗特·杜拉筆下的地點》(同米歇爾·波爾特合作寫成的談話錄)《電影伊甸園》(劇本)

1978:《夜船》(電影)

1979:《夜船》,附:《凱撒城》、《反面的雙手》、《奧雷麗亞·斯代內》(電影劇本)

《凱撒城》(電影)

《反面的雙手》(電影)

《奧雷麗亞·斯代內,奧雷麗亞·梅爾布林納說》(電影)

《奧雷麗亞·斯代內,奧雷亞而·旺庫韋說》(電影)

1980:《維拉·巴克斯泰爾或大西洋海濱》(小說)《坐在走廊裡的男人》(小說)《80年夏》(隨筆)《綠眼睛》(電影劇本)

1981:《阿加塔》(小說)《阿加塔與沒完沒了的閱讀》(電影)《外界》(隨筆)《年輕姑娘與男孩》(錄音磁帶,揚·安德烈根據《80年夏》改編,瑪格麗特·杜拉朗讀)《大西洋人》(電影)

1982:《羅馬對話》(電影)

1982:《大西洋人》(小說)《薩凡納海灣》(劇本)《死亡的疾病》(小說)

1984:《戲劇第三集》:《叢林困獸》、《阿斯貝爾思的證件》、《死之舞蹈》;《情人》(小說)

1985:《痛苦》(小說)《音樂續集》(劇本)《契訶夫的海鷗》(隨筆)《孩子們》(電影,與讓·馬斯科洛和讓-馬克·蒂里納合作)

1986:《藍眼睛黑頭髮》(小說)《諾曼底海邊的妓女》(小說)

1987:《埃米莉·L.》(小說)

1987:《物質生活》(隨筆)

1990:《夏雨》(小說)

1992:《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小說)《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電影劇本)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作品

http://www.hudong.com/wiki/%E7%8E%9B%E6%A0%BC%E4%B8%BD%E7%89%B9%C2%B7%E6%9D%9C%E6%8B%89%E6%96%AF

以上鍊接,你想要的很具體,我就不貼出來了。。

最著名的顯然是《情人》,後來改成電影,梁家輝主演,沒看過嗎?《廣島之戀》也算出名,

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 Donnadieu,Marguerite Duras更常被用,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法國女作家,電影導演。

1914年杜拉斯生於印度支那嘉定市(即後來越南的胡志明市(西貢))。她父親是數學教師,母親是當地人國小的教師。她有兩個哥哥。在印度支那度過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成了她創作靈感的源泉。1943年她自己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父親故鄉的一條小河的名字 - Duras 杜拉斯。

杜拉斯在大學裡學過數學、法律和學。畢業後從1935年到1941年在法國殖民地部當祕書,後來參加過抵抗運動並加入黨;1955年被黨開除黨籍。

她的成名作是自傳體小說《抵擋太平洋的堤壩》(1950年)。後來作品中,她通常描寫一些試圖逃脫孤獨的人物。她早期的作品形式比較古典,後期的作品打破了傳統的敘事方式,並賦予心理分析新的內涵,給小說寫作帶來了革新,常被認為是新小說派的代表作家,但遭到作者本人的否定。1984年,她的《情人》獲得龔古爾文學獎。

杜拉斯的文學作品包括40多部小說和10多部劇本,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如《廣島之戀》(1959)《情人》(1992)。同時她本人也拍攝了幾部電影,包括《印度之歌》和《孩子們》。

杜拉斯的一生,就是她不停創作的一部小說。這個故事充滿著酷熱、暴風雨、酒精和煩躁不安,對話和失語、閃電般的愛情等等。描述杜拉斯很難: 溫柔還是暴躁?天才還是自戀狂?(參看勞爾·阿德萊爾的杜拉斯傳《瑪格麗特·杜拉斯》)她自己寫到:“我是作家。其它的都儘可忘掉”。她在作品中敘述了“說”的需要、艱難和恐怖。“試著”寫作,就像“試著”去愛一樣,心裡明知道永遠也不可能達到。不可能的愛情和對愛情的追求,是她作品的重要主題。

她的小說經常圍繞著一個爆炸中心,通常由一個瞬間的暴力場面引起敘述。廣島與愛情,死亡和象徵地的糅合在一起。“毀滅,她說”。這種語言又與音樂結合在一起——這是一種大海一樣的音樂,圍繞一個主題無窮的變幻,傾訴和歡慶,控制和失控……

瑪格麗特·杜拉斯與1996年3月3日逝世,葬於蒙帕納斯公墓。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創作生涯

1943年她用瑪格麗特·杜拉斯的筆名發表《無恥之徒》。1944年出版《自由人報》,刊登戰俘和被放逐者的情況材料,發表《平靜的生活》。

她早期的小說《太平洋大堤》(1950)反映了童年時代的貧困生活。《直布羅陀海峽的水手》(1952)充滿了鏡頭般的畫面和口語式的對話。當法國掀起新浪潮後,法國文壇也隨而產生了新小說運動。她也因在1958年出版的小說《麾狄拉特幹達畢業》而被譽為新小說代表作家之一。曾獲文學獎。

她的小說如《塔吉尼亞的小馬》(1953),《琴聲如訴》(1958),《洛爾·V.斯坦的迷醉》(1964)打破了傳統的敘述模式,把虛構與現實融為一體,因而使她一度被認為是新小說派作家,其實她的小說只是在手法上與新小說類似,重視文體的詩意和音樂性,但在構思方面卻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繪對立和人的,是在以獨特的方式揭露社會現實。

1959年名導演亞蘭勒納請她為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廣島之戀》(1959)撰寫電影劇本。這部作品在法國大受歡迎,創下很高的票房紀錄,而她的名字也傳遍世界。1961年她為亨利·科爾皮的影片寫《長別離》,這個電影劇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學獎獲得者熱拉爾·雅爾洛合作的結果。

杜拉斯在戲劇和電影方面同樣成就卓著。她分別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戲劇集。1965年,她開始了導演生涯。在1983年還獲得了法蘭西學院的戲劇大獎,作為法國重要的電影流派“岸派”的成員。

1974年創作《印度之歌》,該作品於1975年在戛納電影節期間獲法國藝術片影院及實驗電影院協會獎。

1976年,《整天在樹木之中》獲讓·科克託獎。

1984年,杜拉斯在七十歲時發表了她最著名的小說《情人》,該作品於1986年獲裡茨一巴黎一海明威獎,是當年用英語發表的最佳小說。在這部十分通俗的、富有異國情調的作品裡,她以驚人的坦率回憶了自己十六歲時在印度支那與一箇中國情人的初戀,榮獲了當年的龔古爾文學獎,並且被譯成40多種文字,至今已售出250萬冊以上,使她成為當今世界上最負盛名的法語作家。

1985年發表《痛苦》。書中記錄了她在‘二戰’期間的個人經歷以及對戰爭問題的思考和她如何等待被關在納粹集中營的丈夫的歸來。1991年發表《華北情人》。

她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具有一個預言般的名字--《這是全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rn43m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