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關於端午節的古詩鑑賞

關於端午節的古詩鑑賞

關於端午節的古詩鑑賞

描寫端午節的古詩有:。1、《端午》唐·文秀: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2、《端午日賜衣》唐·杜甫: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3、《五月五日》宋·梅堯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等等。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關於端午節的古詩詞鑑賞

【 #端午節# 導語】古往今來,描寫端午的佳句很多,有“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的景緻,有“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的民俗, 考 網為大家分享了關於端午節的詩句,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賞析

  《端午日賜衣》出自《全唐詩》。這是詩人在757年五月,官拜左拾遺時所作。詩人描寫了端午節的風俗,實際上是描寫了自己在做官之後的心情。“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運用了典故,形容衣服的材料非常好。在《吳越春秋》《采葛歌》中,有“弱於羅兮輕霏霏”,謝莊詩“疊雪翻瓊藻”都是表現了衣服材料的良好。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是說衣領部分好像天生就是潤的,天氣熱的時候穿起來一定很涼爽。這首詩整體語言風趣,運用了典故,表現了自己在端午節終於可以做官的心情。

  《臨江仙》

  宋陳與義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紅。

  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牆東。

  酒杯深淺去年同。

  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賞析

  此詞是陳與義在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所作,反映的是國家遭受兵亂時節,作者在端午節憑弔屈原,舊懷傷時,藉此來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詞一開頭,一語驚人。“高詠楚詞”,透露了在節日中的感傷必緒和壯闊,胸襟,屈原的高潔品格給詞人以激勵,他高昂地吟誦楚辭,自己卻報國無志,深感流落天涯之苦。陳與義在兩湖間流離之際,面對現實回想過去,他以互相映襯的筆法,抒寫“榴花不似舞裙紅”。

  “萬事一身傷老矣”,一聲長嘆,包涵了作者對家國離亂、個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歡娛都已成往事。“戎葵凝笑牆東”句,是借蜀葵向太陽的屬性來喻自己始終如一的愛國思想。“戎葵”與“榴花”,都是五月的象徵。“酒杯深淺”是以這一年之酒與前一年之酒比較,特寫時間的流逝。酒杯深淺相同,而時非今日,不可同日而語,感喟深遠。

【篇二】

  《屈原塔》

  蘇軾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飢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賞析

  本年冬蘇軾侍父入京,途經忠州南賓縣(今四川豐都),看到這個與屈原毫無關係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驚異之餘便寫下了上面這首五言古詩。詩分三段:前八句寫端午節投粽子、賽龍舟習俗與屈原的關係,次八句推測屈原塔的來歷,末八句讚美屈原不苟求富貴而追求理想的節操。

  相比楚地民俗來,更觸動蘇軾的是屈原那深入人心的精神品格。投飯和競渡不是呈現為娛樂化的熱鬧的民俗場景,而是祭祀與追懷的真正儀式,伴有“悲”、“哽咽”、“哀叫”等強烈的情緒活動。作者一再用反襯的筆法來強化議論的力度,如屈原赴死之決絕與世人眷懷之不絕,如事之無憑與人情之殷切,富貴之短暫與聲名之無窮,世人之澌滅與屈原之不朽,最終以“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一聯貫之,屈原持志之高潔與自己的無限景仰之情,都不待言而自喻。

  《寄朱錫珪》

  唐賈島

  遠泊與誰同,來從古木中。

  長江人釣月,曠野火燒風。

  夢澤吞楚大,閩山厄海叢。

  此時檣底水,濤起屈原通。

  賞析

  《寄朱錫珪》這首唐代詩人賈島的一首五言律詩之一。“燒”字表現了在詩的意境營造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賈島詩中對於燃燒狀態的表現就頗能反映這種特色。

  這首詩能充分體現賈島尚意的特色,賈島詩所寫之景常常並非盛唐詩人那種對自然或沉浸或相融的描繪,亦即賈詩在寫景中少了情的因素,而採取遠觀的態度對所描繪的景緻進行意念上的再加工,使之符合某種非凡的審美體驗,使讀者可以對其進行直接的審美觀照,進而獲得超人意表的審美感受。

【篇三】

  《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沈死,楚人衰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賞析

  北宋現實主義詩人梅堯臣生於農家,幼時家貧,酷愛讀書,16歲鄉試未取之後,由於家庭無力供他繼續攻讀再考,就跟隨叔父到河南洛陽謀得主簿(相當於現今的文書)一職,後又在孟縣、桐城縣連續擔任主簿職務。在連任三縣主簿之後例升知縣,召試,賜進士出身,累遷尚書都外郎,故有梅都官之稱。梅堯臣入仕之後,曾胸懷大志,抱有遠大抱負,他原名“聖俞”,後改“堯臣”,意為立志要做個聖明君王的賢臣,然而他卻沒有遇到聖君。

  梅公雖然在位途上極不得意,而在詩壇上卻享有盛名,他懷著無限的悲憤、苦悶、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寫出了《五月五日》,借屈原以抒發他的“不遇”情懷。

  《浣溪沙·端午》

  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端午佳節情景的小詞,體現了人們對愛情的渴望和祝福。

  上片寫“輕汗微微透碧紈”勾勒出了朝雲的美麗身姿。這是一幅為端午節忙碌的場景。

  下片寫端午佳節相互致賀,端午節各地的習俗。綵線輕輕的纏繞在紅色的胳臂會上,在髮髻上掛著綠色的符錄。“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描寫了端午節的習俗;“佳人相見一千年”,則是對愛情的深深祝福。

端午節主題的經典古詩詞賞析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來了,在古代,人們就對自然充滿了崇敬,在五月初五這一天要祭祀龍圖騰和自然,所以民間有賽龍舟的習俗。你還知道有哪些唯美的端午節古詩句?勵志的句子我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端午節主題的經典古詩詞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節主題的經典古詩詞賞析(篇一)

1.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出處:李隆基《端午》

2.競渡齊登杉板船,布標懸處捷爭先。歸來落日斜簷下,笑指榕枝艾葉鮮。——錢琦《竹枝詞》

3.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盧肇《競渡詩/及第後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剌史成應元》

4.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出處:邊貢《午日觀競渡》

5.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鬣。佳人相見一千年。——蘇軾《浣溪沙》

6.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著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黃裳《喜遷鶯·端午泛湖》

7.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褚朝陽《五絲》

8.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揚枹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刺史臨流搴翠幃,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唐劉禹錫《競渡曲》

9.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殷堯藩《端午日》

10.細纏五色臂絲長。——出處:舒頔《小重山端午》

11.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正月十五夜》 m.j458.cOM

12.綠楊帶雨垂垂重。五*新絲纏角粽。——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13.便當裹米?,爛醉作端午。——陸游《春晚嘆》

14.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陳與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15.梅夏暗絲雨,春秋扇浪風。香蘆結黍趁天中。五日淒涼千古、與誰同?——宋·万俟詠《南歌子端午》

16.香蒲角黍,對暑悄無言,梅雨細,麥風輕,悵望空垂淚。

17.小團*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鬆兒和。——張耒《端午》

18.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蘇軾《浣溪沙端午》

19.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弔祭江誦君賦。——蘇軾《六么令》

20.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出處:蘇軾《端午遍遊諸寺得禪字》

端午節主題的經典古詩詞賞析(篇二)

21.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22.玉臺金盞對炎光,全似去年香。

23.畫簾開、束衣紈扇,午風清暑。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劉克莊《賀新郎》

24.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25.細纏五色臂絲長。――舒�[小重山・端午]

26.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27.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吳文英《澡蘭香·淮安重午》

28.莫唱*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沉魄。——吳文英《澡蘭香·林鐘羽淮安重午》

29.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貝瓊《已酉端午》

30.萬戶家中纏米粽,三閭廟外吟君賦。 祭聖賢,忠義蕩乾坤,傷君去。

31.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趙蕃《端午三首》

32.誰家兒共女,慶端陽。舒頔《小重山端午》

33.艾虎釵頭,菖蒲酒裡,舊約渾無據。輕衫如霧,玉肌似削,人在畫樓深處。——周紫芝《永遇樂》

34.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空上著詞聲。——《正月十五夜》

35.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貝瓊[已酉端午]

36.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上元竹枝詞》

37.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38.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上元夜》

39.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十五夜觀燈》

40.條脫閒揎系五絲。——宋·李清照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想信您讀完端午節主題的經典古詩詞賞析後,內心有非常多的感慨。這些經典詩句,不僅可以助力我們的寫作,也可以助力滋養我們的心靈。taiks.com我推出了專題端午節古詩詞,願您喜歡。

描寫端午節的古詩詞賞析【5首】

【 #能力訓練# 導語】端午節就要來臨了,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在許多古詩詞中就有關於端午節的描寫。下面是 無 分享的描寫端午節的古詩詞賞析【5首】。歡迎閱讀參考!

1.描寫端午節的古詩詞賞析

浣溪沙·端午

  蘇軾〔宋代〕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賞析

  這首詞主要描寫婦女歡度端午佳節的情景。上片描述她們節日前進行的各種準備,下片刻畫她們按照民間風俗,綵線纏玉臂,小符掛雲鬟,互致節日的祝賀。全詞采用對偶句式,從中能依稀看到一直盡職盡忠地陪伴在詞人左右的侍妾朝雲的影子。

  上片,預示端午節日,將開展浴蘭活動,氣氛十分濃郁。端午,處於初夏季節。穿著自然華麗,以襯托參與者的身份。於朝雲來說,是綠色細絹——“碧紈”,正好與她的雅靜性格相符。天氣稍熱,易出“輕汗”,“微透”著“碧紈”。“透”字用得貼切,將半明半暗的膚體朦朧美襯托出來了。“明朝端午浴芳蘭”,顯得有愉悅的審美性。它不僅體現了朝雲由芳體而及蘭心的純潔高貴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蘭令節俗的淳樸純真美。朝雲浴處,餘香猶存。沐芳浴蘭,遍及社會。參與者人山人海,氣氛熱烈,正如詞人詞中所寫:“流香漲膩滿晴川”。這正是古老節日文化發揚光大的表現。

  下片,寫詞人偕朝雲參與具體的端午節俗活動。詞人著重寫了兩項端午節俗健身活動。其一,“綵線輕纏紅玉臂”,“以五彩絲係臂”。它辟邪驅鬼,使朝雲“玉臂”“紅”而長命。與用五色花線纏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義。其二,“小符斜掛綠雲鬟”,以“赤靈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雲“雲鬟”“綠”而身健。與小孩穿老虎腰肚,門上掛蒲劍以辟邪護身有同等意義。詞人著重描寫纏線、掛符活動,且用對偶句式,為的是“佳人相見一千年”,願靈驗得到應證。真是一語中的,畫龍點睛。

  全詞是篇民俗詩,充滿了濃郁的古老民俗氣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貴的資料。

2.描寫端午節的古詩詞賞析

己酉端午

  貝瓊〔元代〕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賞析

  詩人在端午節遇到風雨,天氣昏暗,使得汨羅江上沒有人祭奠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者,屈原忠心為國卻屢遭貶謫,懷才不遇,千年後的風雨還耽誤了人們對屈原的祭奠和懷念,整個汨羅江上沒有一處可以憑弔屈原英魂的地方,詩人心中不由得傷感起來,然而開放的榴花似乎在嘲笑詩人自尋煩惱,於是詩人只好自嘲的引用陶淵明的事蹟,縱然陶淵明這樣的縱情山水的隱士,對屈原的仰慕之情也絲毫未減。全詩在平淡的天氣描寫和議論中抒發情感。

  此詩起句寫景,先寫端午節的天氣,晦冥而有風雨,借景抒情,運用風雨之景為下文抒情做鋪墊,第二句興“英靈何在”之嘆,詩人想起了屈原的懷才不遇,運用屈原之典故,進而感傷身世,為屈原以及自己的懷才不遇而感到憤懣,“汨羅無處吊英靈”一句中的“無處”既對應了上文的風雨晦暝,也抒發了屈原英靈無人憑弔的傷感。

  後兩句將“榴花”擬人化,一個“笑”字賦予榴花以人的情感,使得全詩生動而蘊含趣味,詩人在與榴花的交流中,借榴花之“笑”流露自己雖有才華但是不得志的情感。巧用了陶淵明的典故,運用對比的方法,表在自嘲,實指超脫自我。一個”醒“字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回味無窮。

  整首詩委婉多姿,工緻含蓄,表現了詩人貝瓊對自己懷才不遇的哀傷,也同時抒發雖不被賞識但仍舊灑脫的豁達精神,表達詩人對隱士人格和精神的嚮往。

3.描寫端午節的古詩詞賞析

賀新郎·端午

  劉克莊〔宋代〕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綀衣紈扇,午風清暑。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早已有、遊人觀渡。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緻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醑。誰信魂千載後,波底垂涎角黍。又說是、蛟饞龍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吊千古。

  賞析

  上片寫端午節時當地的民俗風情及作者的感受。開篇三句點明時節。作者用物巧妙,石榴花開於五月,照應端午。“畫簾開、綀衣紈扇”寫出氣溫特點,清爽宜人。接下寫自己的輕閒自在,意在筆外,實質也含有“閒愁最苦”的意味,從反面見意。“兒女”三句寫青年們爭誇裝束,興高采烈,遊人觀渡,萬人空巷,熱鬧非凡。雖純系寫景,卻寓含深意。“紛紛”二字描繪出少年們爭先恐後、興高采烈的模樣,詞人這裡用少年的年輕活躍為下文襯托自己的年老疏懶做鋪墊。自己的“綜衣紈扇”與兒女們的“新樣釵符艾虎”對比鮮明,以兒女們的歡樂反襯出自己的無聊及年華已逝的落寞心緒。而“釵符艾虎”四字再次寫實景點節令,切題之“端午”。“老大”與少年”、“慵”與“爭”相對比、“作戲”與“旗鼓”相呼應,生動地刻畫出詞人旁觀者的姿態。“溪雨急,浪花舞”本是自然景色,這裡借自然景色的變化描繪年輕人爭渡的場面,極富動態之美。在這生龍活虎的“少年”的襯照下,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那種年華已晚,身遭廢棄的抑鬱不平之情,隱然可感。

  下片寫對屈原的懷念及歌頌,對投粽民俗表示不認同的態度,頗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味。“靈均標緻高如許”是對屈原的高度評價和讚揚,使作者對屈原的崇敬躍然紙上。“憶平生”二句回想以前自己以屈原為楷模,但卻生不逢時。“紉蘭佩”、“懷椒醑”則是引用《離》中的詩句,展現出原生前的高風亮節。“誰信”三句,詞人認為投粽入江祭屈原的風俗屬無稽之談。“誰信”是反詰,意即不信。詞人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往水裡投幾個粽子無濟於事,那些神話傳說荒誕不經,倒不如學一學屈原精忠為國、高潔不汙的品格,比搞這些表面文章強多了。“蛟饞龍怒”暗指嫉賢讒能的陰暗小人,此處詞人實質上是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與憤懣。“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吊千古。”這幾句憂憤尤深,意謂屈原若在今世,還會憂憤滿腔再度投江的。與其清醒而苦惱,還不如“醉死差無苦”。這既是說屈原,也是說自己。如今當政者苟且偷安,不思振作,自己又能做什麼呢?只有長歌當哭而已。“聊一笑”,實是苦中作笑,含淚的笑,足見詞人對當權者極度的失望乃至絕望之情。

  全詞從院內寫到陌頭,是一幅端午風俗圖,但深有寄託,暗含著年華已逝,壯志未酬的抑鬱不平之情。

4.描寫端午節的古詩詞賞析

端午

  文秀〔唐代〕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簡析

  端午即農曆五月初五日,為民間“一年三節”之一。相傳此日為我國第一位偉大詩人屈原投江自盡日,後人傷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並划船撈救,遂相沿而成端午節日食粽和龍舟競渡的風俗。作者這首絕句更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儘管後人百般歌頌、祭祀,像屈原沉江這樣的悲劇畢竟發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簡單地洗刷乾淨的。這首詩言近意遠,言簡意深,很有力量。

5.描寫端午節的古詩詞賞析

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

  顧太清〔清代〕

  薰風殿閣櫻桃節,碧紗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

  鑑賞

  詞作於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年)五月五日端午,太清三十九歲。

  這是一首詠花詞。菊在秋季開放,但這裡所詠的盆中菊在端午開放,詞人在初夏欣賞到了秋季的花卉,自然格外欣喜。上片首先渲染盆中所菊所開放的夏日氣候,“薰風殿閣櫻桃節”,說溫暖的南風吹滿殿閣,櫻桃也成熟了。“碧紗窗下沈檀爇”,屋內燃著驅暑的薰香。再以“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凸寫菊花開放時節。下片以“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寫出因花開而洋溢欣喜之情。她在欣喜之餘,唯有讚歎栽培它的花匠:“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全詞最後才說出這一“菊”字,而驚歎、欣喜之情靈動地展現在其中。

《端午》詩詞賞析

端午

唐·文秀

【譯文】端午節大概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是為什麼而設立的?只是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於是我站在楚江上追思,眼前一片煙潑浩淼,空空蕩蕩,我輕蔑地笑了,為什麼如此寬闊的大江,就不能包容一顆愛國的心,不能為敢於說真話的人洗刷冤屈呢?!

【賞析】文秀,末唐詩僧,寓居帝都長安,對行將滅亡的大唐有深切的憂慮及悲痛。作者這首絕句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儘管後人百般歌頌、祭祀,像屈原沉江這樣的悲劇畢竟發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簡單地洗刷乾淨的。此詩言近意遠,言簡意深,很有力量。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譯文】端午佳節,皇上賜予名貴的宮衣,恩寵有加。香羅衣是細葛紡成,柔軟得風一吹就飄起,潔白的顏色宛如新雪。來自皇天,雨露滋潤,正當酷暑,穿上它清涼無比。宮衣的長短均合心意,終身一世承載皇上的盛情。

【賞析】杜甫,偉大的詩聖。安史之亂之後,杜甫被叛軍所俘虜,後來從監獄逃脫。唐肅宗被他的忠誠所感動,給他授予了左拾遺的官職,於是公元757年的端午節,志得意滿的杜甫寫下了這首風趣幽默的詩歌。

和端午

宋·張耒

【譯文】龍舟競賽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載哪裡還能回還啊?國破身死現在還能有什麼呢?唉!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在人世間了!

【賞析】張耒,蘇門四學士之一。這首《和端午》詩悽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詩從端午競渡寫起,看似簡單,實則意蘊深遠,因為龍舟競渡是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但“忠魂一去詎能還”又是無限的悲哀與無奈。無怪乎北宋進士餘靖作詩說:“龍舟爭快楚江濱,吊屈誰知特愴神。”但此句,卻又分明有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慷慨悲壯,它使得全詩的意境直轉而上、巨集闊高遠。於是三四兩句便水到渠成、一揮而就。雖然“國亡身殞”,灰飛煙滅,但那光照後人的愛國精神和彪炳千古的《離》絕唱卻永遠不會消亡。

漁家傲

宋·歐陽修

【譯文】五月是石榴花開的季節,楊柳被細雨潤溼,枝葉低低沉沉地垂著。人們用五彩的絲線包紮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進鍍金的盤子裡,送給閨中女子。

這一天正是端午,人們沐浴,想祛除身上的汙垢和穢氣,舉杯飲下雄黃酒以驅邪避害。不時的,窗外樹叢中黃鸝鳥兒鳴唱聲,打破閨中的寧靜,打破了那紗窗後手持雙鳳絹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夢。

【賞析】歐陽修,唐宋八大家之一,該詞上片寫端午節的風俗。用“榴花”“楊柳”“角粽”等端午節的標誌性景象,表明了人們在端午節的喜悅之情。

下片寫端午節人們的沐浴,飲下雄黃酒驅邪的風俗。後面緊接著抒情,抒發了一種離愁別緒的青絲。

這首《漁家傲》寫的閨中女子,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間:享用粽子後,未出閣的姑娘,在家休息,夢醒後想出外踏青而去。抒發了閨中女子的情思。

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譯文】我剛剛從蓬城踏青回來,只在家置備了菖蒲、竹葉和雄黃酒,我覺得這樣就可以過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們的甌江,何必要勞民傷財以如此豪華的龍舟競渡來憑弔屈原呢?

【賞析】湯顯祖,明代著名戲曲家、文學家。此詩寫禁止競渡,別具一格。但是,需要強調,湯顯祖對屈原不是不尊敬。湯顯祖歌詠屈原的詩句很多,其景仰之情,溢於言表。只不過他認為,這樣的場面過於勞民傷財,因此在詩中加以表露。從詩中可見:一個清廉的地方父母官,是何等愛護百姓的人力財力。

喜遷鶯

宋·黃裳

【譯文】梅雨剛剛停歇,正是深紅色的石榴花爭開的時節。用蘆葉裹成角狀的粽子,用香蒲切成的珍貴的飾品,來裝飾坐具的宴席。年男女用五彩絲纏了手臂在一起鬥草遊戲。成雙成對的綵船停靠在岸邊來觀看龍舟比賽。

景象很壯觀,在划船的地方,激起浪花,彷彿濺起的雪花。喧鬧聲如雷聲一般,紅旗像閃電一樣,奪去了錦標才完結。一眼望去,水面和天空都籠罩在暮色之中了。卻看見紅色的簾攏依然高掛著。小船回來時天已晚了,船上滿載著這一路上十里的荷香,和天上那如鉤一樣的明月。

【賞析】這首《喜遷鶯》是端午節所作,寫湖上泛舟所見,內容更為豐富。詞從端午的節候寫起,梅雨初歇,海榴初開,自然地引出應節風物粽子和菖蒲。四處是泛舟布筵的遊人,遊人中更引人注目的是結綵鬥巧的閨中女眷。

該詞通篇好像是端午一日的遊記,主要是敘事,也沒有什麼新異的藝術表現,但眼中富庶的風物,四周優雅的環境,無不洋溢著祥和與滿足的情調,引人遐想。

五日·選一

明·陳子龍

【譯文】吳地的五月是一片綠水悠悠的世界,放眼天機都是美不勝收的景色。岸上出遊的婦女中有的是像莫愁一樣的美女,在水中爭渡的健兒們就像當年王濬下江東那樣個個銳不可擋。在滿是蓮花和水菖蒲的那一邊的岸上,那些高貴的士女們早已架起了珠簾帳篷,擺下了舒適的坐具,而水中雕刻著美麗花紋的船槳上下翻飛,就像彈奏激昂的樂曲時快速撥動琴絃一樣,細長的龍舟在水中飛速向前。我想參加抗清活動,恢復漢家的江山,可惜南明小朝廷就像當年的海西公一樣安於屈辱。

【賞析】陳子龍,明末著名烈士與英雄、文學家,作者藉此詞反映自己反清復明的錚錚鐵骨。

浣溪沙

宋·蘇軾

【譯文】微微小汗溼透了碧色的細絹,明日端午節用芳蘭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膩佈滿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紅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靈符)斜掛在耳下的黑色髮髻上。與朝雲同過端午節,天長地久,白頭偕老。

【賞析】蘇軾,中國文化史第一全才。這首詞主要描寫婦女歡度端午佳節的情景。上片描述她們節日前進行的各種準備,下片刻畫她們按照民間風俗,綵線纏玉臂,小符掛雲鬟,互致節日的祝賀。全詞采用對偶句式,從中能依稀看到一直盡職盡忠地陪伴在詞人左右的侍妾朝雲的影子。

標籤: 鑑賞 古詩 端午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rn5lq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