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全球十大茶文化

全球十大茶文化

全球十大茶文化

1. 中國茶文化 (Chinese Tea Culture)

2. 日本茶文化 (Japanese Tea Culture)

3. 英國茶文化 (British Tea Culture)

4. 印度茶文化 (Indian Tea Culture)

5. 俄羅斯茶文化 (Russian Tea Culture)

6. 法國茶文化 (French Tea Culture)

7. 美國茶文化 (American Tea Culture)

8. 阿拉伯茶文化 (Arabian Tea Culture)

9. 澳大利亞茶文化 (Australian Tea Culture)

10. 非洲茶文化 (African Tea Culture)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十大名茶簡介,說的詳細點?

答案如下。

1廬山雲霧茶是漢族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中國名茶系列之一,屬於綠茶中的一種。最早是一種野生茶,後東林寺名僧慧遠將野生茶改造為家生茶。始於漢朝,宋代列為“貢茶”。2龍井茶區分佈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嶺之上。這裡傍湖依山,氣候溫和,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結構疏鬆、土質肥沃,茶樹根深葉茂,常年瑩綠。

3六安瓜片是國家級歷史名茶,中國十大經典綠茶之一。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為綠茶特種茶類。採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

4黃山毛峰茶起源於清代光緒年間,黃山茶的採製相當精細,認清明到立夏為採摘期,採回來的芽頭和鮮葉還要進行選剔,剔去其中較老的葉、莖,使芽勻齊一致。在製作方面,要根據芽葉質量,控制殺青溫度,不致產生紅梗、紅葉和殺青不勻不透的現象;火溫要先高後低,逐漸下降,葉片著溫均勻,理化變化一致。

5安溪鐵觀音是我國著名烏龍茶之一。安溪鐵觀音茶產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據載,安溪鐵觀音茶起源於清雍正年間(1725一1735年)。安溪縣境內多山,氣候溫暖,雨量充足,茶樹生長茂盛,茶樹品種繁多,奼紫嫣紅,冠絕全國。安溪鐵觀音茶,一年可採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製茶品質以春茶為最佳。

6信陽毛尖主要產地在河南省信陽市_河區西部的_河港、董家河、吳家店鄉的深山區、南部東雙河、柳林、李家寨、譚家河、十三裡橋以及平橋區的平橋鎮等鄉鎮的部分高山區和淺山區。清光緒末年(1903-1905),原是清駐信陽緝私拿統領、舊茶業公所成員的蔡祖賢,提出開山種茶的倡議。當時曾任信陽勸業所所長、有雄厚資金來源的甘周源積極響應,他同王子謨、地主彭清閣等於1903年在信陽<震雷山北麓恢復種茶,成立“元貞”茶社,從安徽請來一名余姓的茶師,幫助指導茶樹栽培與製作。

7洞庭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太湖洞庭山。太湖遼闊,碧水盪漾,煙波浩渺。洞庭山位於太湖之濱,東山是猶如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西山是相隔幾公里、屹立湖中的島嶼,西山氣候溫和,冬暖夏涼,空氣清新,雲霧瀰漫,是茶樹生長得天獨厚的環境,加之採摘精細,做工考究,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品質特點。

8都勻毛尖,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貴州都勻市,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外形條索緊結纖細捲曲、披毫,色綠翠。香清高,味鮮濃,葉底嫩綠勻整明亮。都勻毛尖“三綠透”的特徵:幹茶色澤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顯黃。

9武夷巖茶為烏龍茶類,有茶中之王的美譽,產於福建“奇秀甲東南”的武夷山,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巖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中著名的以大紅袍享譽世界。

10大紅袍的來歷傳說很好,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

茶的文化有哪些

茶道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 ,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

中國茶道的具體表現形式有兩種: 煎茶。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鬥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麵湯花和品嚐鑑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為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

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

在中國茶道的發展歷程中,佛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唐代《封氏聞見錄》載:"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伽,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又 唐詩人杜牧的:"今日鬢絲禪塌畔,茶煙輕揚落花風"生動描寫了老僧煮茶時閒靜雅緻的情景。

飲茶在大小寺廟的風行,僧人加強對茶葉採製的研究,於是出現歷代名山大川寺廟出名茶的現象。

如碧螺春,產自江蘇洞庭山的碧螺峰,原名"水月茶",首先又洞庭山水月院山僧製得。武夷巖茶,為武夷寺禪僧製作的最佳。君山銀針產於君山白鶴寺。

飲茶與佛教的結合,極大的推動了茶文化的發展,古載唐宋的古寺都設有"茶堂"、"茶寮",僧人們都在這裡討論佛理禪道,切磋經論,招待施主賓客,啜飲香茗。

寺院崇尚飲茶、種茶的同時,將佛家清規、飲茶讀經與佛學哲理、人生觀念融為一體,"茶佛不分家"、"茶禪一體"、"茶禪一位"由此產生。

茶與佛有相通之道,均在主體感受,非深味而不可。飲茶需心平氣靜,講究井然有序地啜飲,以求環境與心境的寧靜、清淨、安逸。

中國茶道的發展歷程中,湧現了許多茶葉著作。自唐代陸羽《茶經》到清末程雨亭的《整飭皖茶文牘》,專著共計100多種 。包括茶法 、 雜記 、茶譜 、茶錄 、茶經、煎茶品茶、水品、茶稅、茶論 、茶史 、茶記 、茶集 、茶書、茶疏、茶考、茶述、茶辯、茶事、茶訣、茶約、茶衡、茶堂、茶乘、茶話、茶莢、茗譚等。

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為唐代陸羽的《茶經》。陸羽,名疾,認真總、悉心研究了前人和當時茶葉的生產經驗,完成創始之作《茶經》。因此被尊為茶神和茶仙 。 《茶經》系統地總結了當時的茶葉採製和飲用經驗,全面論述了有關茶葉起源、生產、飲用等各方面的問題,傳播了茶業科學知識,促進了茶葉生產的發展,開中國茶道的先河。

自陸羽著《茶經》之後,茶葉專著陸續問世,進一步推動了中國茶事的發展。代表作品有宋代蔡襄的《茶錄》、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明代錢椿年撰、顧元慶校《茶譜 》、張源的《茶錄》,清代劉源長《茶史》等。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茶不但對經濟起了很好的作用,成了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逐漸形成了燦爛奪目的茶文化,成為社會精神文明的一顆明珠。

茶文化的出現,把人類的精神和智慧帶到了更高的境界。茶與文化關係至深,涉及面很廣,內容也很豐富。這裡既有精神文明的體現,又有意識形態的延伸。無疑,它有益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和藝術欣賞水平。

1、茶書

我國悠久的茶業歷史為人類創造了茶業科學技術,也為世界積累了最豐富的茶業歷史文獻。在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專門論述茶葉的書,而且在史籍、方誌、筆記、雜考和字書類古書中,也都記有大量關於茶事、茶史、茶法及茶葉生產技術的內容。

2、茶刊

茶刊是指有固定名稱,用卷、期或年、月順序編號、成冊的連續性茶葉專業出版物。據不完全統計,經整頓後的我國茶葉期刊共有22種,其數量之多是其他產茶國家所無法比擬的。

3、茶與婚禮

茶與婚禮的關係,簡單來說,就是在婚禮中應用、吸收茶葉或茶葉文化作為禮儀的一部分。其實,茶葉文化的浸滲或吸收到婚禮之中,是與我國飲茶的約定成俗和以茶待客的禮儀相聯絡的。因為,婚禮不僅僅是向社會公佈或要求社會承認婚姻關係的一種形式,實際也是通過宴慶,為新郎、新娘舉行認親拜友的一次“招待會”。所以,結婚喜慶的一天,一般也是締姻兩家至親好友大聚會之日,客至獻茶,這樣,婚禮也就自然而然地和茶葉結下不解之緣了。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茶與婚禮的聯絡,最早可上溯到我國開始盛行飲茶的時代。但是,這裡要說的還不是締婚過程中以茶待客,而是婚禮中直接用茶為儀的各種禮俗。

4、茶與祭祀

茶作為祭品始於何時,我們的先人似未作過專門研究。一般都認為茶葉的利用,是由藥用到飲用,由飲用再派生出一系列的茶葉文化現象的。這也即是說,只有在茶葉成為日常生活用品之後,才慢慢被用諸或吸收到我國禮制包括喪禮之中。我國隨葬用的明器,《釋名》稱“送死之器”,主要是一些“助生送死,追思終副”的物品。至於祭禮,如東漢阮珞七在哀詩中所吟:“嘉餚設不御,旨酒盈觴杯”,都是死者生前享用和最喜歡吃的那些東西。在上引詩句中,可以約略看出,我國大致在東漢時,至少這時的北方,還沒有用茶來作祭禮。

5、茶與佛教

佛教是公元前6~5世紀由古代印度迦毗羅衛國(在今尼泊爾)的王子釋迦牟尼創立的。最初從西域傳入我國。但佛教在我國的正式流傳,還是東漢初年的事情。至魏晉特別是南北朝這一時期才有了較大發展。不過,佛教特別是寺院經濟有突出發展,還是在隋唐尤其是盛唐時期。

6、茶與詩詞

我國既是“茶的祖國”,又是“詩的國家”,因此,茶很早就滲透進詩詞之中,從最早出現的茶詩(如左思《嬌女詩》到現在,歷時一千七百年,為數眾多的詩人、文學家已創作了不少的優美茶葉詩詞。

7、茶歌茶舞

茶歌、茶舞,和茶與詩詞的情況一樣,是由茶葉生產、飲用這一主體文化派生出來的一種茶葉文化現象。它們的出現,不只是在我國歌、舞發展的較遲階段上,也是我國茶葉生產和飲用形成為社會生產、生活的經常內容以後才見的事情。從現存的茶史資料來說,茶葉成為歌詠的內容,最早見於西晉的孫楚《出歌》,其稱“薑桂茶舛出巴蜀”,這裡所說的“茶舛”,就都是指茶。在我國古時,如《爾雅》所說:“聲比於琴瑟日歌”;《韓詩章句》稱:“有章曲日歌”,認為詩詞只要配以章曲,聲之如琴瑟,則其詩也亦歌了。宋時由茶葉詩詞而傳為茶歌的這種情況較多,如熊蕃在十首《御苑採茶歌》的序文中稱:“先朝漕司封修睦,自號退士,曾作《御苑採茶歌》十首,傳在人口。蕃謹撫故事,亦賦十首獻漕使。”這裡所謂“傳在人口”,就是歌唱在人民中間。

8、茶與戲曲

我國是茶葉文化的肇創國,也是世界上唯一由茶事發展產生的劇種——“採茶戲”的國家。所謂採茶戲,是流行於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區的一種戲曲類別。在各省每每還以流行的地區不同,而冠以各地的地名來加以區別。如廣東的“粵北採茶戲”,湖北的“陽新採茶戲”、“黃梅採茶戲”、“蘄春採茶戲”等等。這種戲,尤以江西較為普遍,劇種也多。如江西採茶戲的劇種,即有“贛南採茶戲”、“撫州採茶戲”、“南昌採茶戲”、“武寧採茶戲”、“吉安採茶戲”等。這些劇種雖然名目繁多,但它們形成的時間,大致都在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的這一階段。

9、茶與美術

美術是一種“造型藝術”,是通過構圖、造型、施色等手段,來創造可視形象的一種藝術。所以,它的範圍或內容,除一般認為的繪畫、雕塑以外,甚至還包括建築在內。

10、茶與楹聯

茶聯,乃是我國楹聯寶庫中的一枝奪目鮮花。它字數多少不限,但要求對偶工整,平仄協調。是詩詞形式的演變。在我國,凡是有“以茶聯誼”的場所,諸如茶館、茶樓、茶室、茶葉店、茶座的門庭或石柱上,茶道、茶藝、茶禮表演的廳堂牆壁上,甚至在茶人的起居室內,常可見到懸掛有以茶事為內容的茶聯。使人見之,不但有古樸高雅之美,而且有“公德正氣”、情操高尚之感,還可以給人帶來聯想,增加品茗情趣。

11、茶葉諺語

茶諺,是我國茶葉文化發展過程中派生的又一文化現象。所謂“諺語”,用許慎《說文解字》的話說,“諺:傳言也”;也即是指群眾中交口相傳的一種易講、易記而又富含哲理的俗語。茶葉諺語,就其內容或性質來分,大致不外屬於茶葉飲用和茶葉生產兩類。換句話說,也就是茶諺主要來源於茶葉飲用和生產實踐,是一種關於茶葉飲用和生產經驗的概括或表述,並通過諺語的形式,採取口傳心記的辦法來儲存和流傳。所以,茶諺不只是我國茶學或茶葉文化的一宗寶貴遺產,從創作或文學的角度不看,它又是我國民間文學中的一枝娟秀的馨花。

-----------

茶作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國,茶被視為美容、養顏的飲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後茶的時尚習俗,稱茶為:“健康之液,靈魂之飲。”在法國人眼裡,茶是“最溫柔、最浪漫、最富有詩意的飲品。”在日本,茶不僅被視為是“萬病之藥”,而且在日本人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使飲茶脫離了日常物質生活需要的範圍,發展昇華為一種優雅的文化藝能——茶道。

在我國,茶被譽為“國飲”。“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通六藝,使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茶被人們視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藥,提神的飲料,友誼的紐帶,文明的象徵。

在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備茶品飲之道,即備茶的技藝、規範和品飲方法;二是思想內涵。即通過飲茶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把思想昇華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也可以說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把當時所倡導的道德和行為規範寓於飲茶的活動之中。這兩個基本點,在唐人陸羽 《茶經》中都明顯得到體現。

古代眾多的茶道專著,儘管年代不同,流派不同,在泡飲技藝上卻有一個共同點,即一切外部表現形式都是為反映茶的大自然美,反映茶的“鮮香甘醇”,絕非為表演而表演。因此中國茶道要求:(一)茶具必須清洗潔淨;(二)主張用輕清之水煎茶,有條件時用泉水、江水,甚至用鬆上雪,梅花蕊上雪化水煎茶;(三)講求水沸適度。(四)要求使用名貴優質茶具,並規定首先要將茶碗燙熱或烤熱,以便於茶湯香氣充分升揚。

茶俗是民間風俗的一種,它是 民族傳統文化的積澱,也是人們心態的折射,它以茶事活動為中心貫穿 於人們的生活中,並且在傳統的 基礎上不斷演變,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內容豐富,各呈風 採:①茶與婚禮:茶與婚禮的關係,簡單來說,就是在婚禮中應用茶 作為禮儀的一部分。由於茶性不二移,開花時籽尚在,稱為 見面,表示忠貞不移。

②茶與祭醃:我國以茶為祭,大致是在南北朝時逐漸興起的。古代用茶作祭,一 般有這樣三種形式:在茶碗、茶盞中注以茶水;不煮泡只放以幹茶; 不放茶,久置茶壺、茶盅作象徵。 祭祀活動中的以茶作祭品,可以說是茶文化發展過程中衍生出來 的一種帶封建迷信的副文化。但真實地反映了人類的歷史現象。

③飲茶習俗: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民族眾多,其飲茶習俗 千姿百態,各呈風采。

“茶有各種茶,水有多種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它說明茶與水的關係至深,談茶就要論水。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說: “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清代張大覆在《梅花草堂筆談》中也說:“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說在茶與水的結合體中,水的作用往往會超過茶,這不僅因為水是茶的色、香、味的載體;而且飲茶時,茶中各種物質的體現,愉悅快感的產生,無窮意會的回味,都是通過水來實現的;還有茶的各種營養成分和藥理功能,最終也是通過水的沖泡,經眼看、鼻聞、口嘗的方式來達到的。如果水質欠佳,茶葉中的許多內含物質受到汙染,人們飲茶時既聞不到茶的清香,又嘗不到茶味的甘醇,還看不到茶湯的晶瑩,也就失去了飲茶帶來的好處,尤其是品茶給人帶來的物質、精神和文化享受。 近代,不少茶學工作者曾對宜茶水品作過分析測定和試驗比較。以浙江杭州為例,經理化檢測和開湯審評,結果表明: 以虎跑泉水和雲棲水最好,西湖水、錢塘江水次之;城市天落水和自來水再次之,城市井水最差.

西湖龍井茶

西湖龍井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因產於浙江杭州市西湖“龍井”而得名。它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聞名於世外。

西湖既是遊覽勝地,又是茶葉的主要產區。這裡產茶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唐代陸羽著的《茶經》中已有“杭州錢塘天竺,靈隱二寺產茶”的記載。到了宋朝,寶雲山出產的寶雲茶、下天竺香林洞出產的香林茶和上天竺白雲峰出產的白雲茶,都被列為“貢茶”。清乾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到杭州獅峰胡公廟品飲龍井茶,讚不絕口,並以“覽鄉民採茶焙制之法,御製觀採茶作歌”為題吟頌道:

村男接踵下層椒,假售雀舌還鷹爪。

地爐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風旋旋炒。

漫炒細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西湖龍井茶產地遍及西湖周圍的群山,其中又以獅峰、龍井所產的茶葉品質最佳。這裡峰巒起伏,溪流涓涓,林木蔥鬱,氣候怡人;四季分明、雨量均勻,特別在春茶期間經常細雨濛濛,漫山遍野雲霧繚繞,營造出茶樹生長髮育特別需要的“天時地利”。

西湖龍井茶的採摘和加工技藝相當講究。每年春天,茶農分四次按檔次採摘青葉,“清明”前三天採摘的稱“明前茶”。此茶的嫩芽初迸,如同蓮心,故又叫“蓮心茶”,一斤幹茶有三萬六千顆嫩芽,是西湖龍井茶中的珍品。清明後到“穀雨”前採摘的叫“雨前茶”,這時,茶柄上長出一片小葉,形狀似旗,茶芽稍長,形狀似,故又稱“旗”。“立夏”時採摘的叫“雀舌”。再過一個月採摘的茶,謂之“梗片”。西湖龍井茶的加工炒制,因原料等級不同,加工技術也不盡相同,產品各有特色。特級西湖龍井茶全是採取手工炒制。鮮嫩的條芽,在八十度的溫度下加工,要求保持茶葉的顏色、香味和美觀。炒茶每鍋一次只能炒二兩,一個熟練的炒茶能手,一天只能炒二斤多幹茶。

西湖龍井茶的特點是:形狀扁平挺直,大小長短勻齊,象一片片蘭花瓣,色澤嫩綠或翠綠,鮮豔有光,香氣清高鮮爽,滋味甘甜,有新鮮橄欖的回味。沖泡於玻璃杯中,茶葉嫩勻成朵,一旗一,交錯相映,茶湯清碧,悅目動人。

、=、

西湖龍井茶

所屬菜系:地方特產

菜餚口味:鹹味

涉及食材:丸子,鹽,……

產地:中國浙江杭州。

成因:西湖龍井茶產地遍及西湖周圍的群山,其中又以獅峰、龍井所產的茶葉品質最佳。這裡峰巒起伏,溪流縱橫,林木蔥鬱,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而均勻,特別在春茶期間經常細雨濛濛,漫山遍野雲霧繚繞,構成了茶樹生長髮育特別需要的“小氣候”。

歷史:西湖產茶已有1200多年曆史。唐代陸羽著的《茶經》中有“杭州錢塘天竺,靈隱二寺產茶”的記載。到了宋朝,寶雲山出產的寶雲茶,下天竺香林洞出產的香林茶和上天竺白雲峰出產的白雲茶,都被列為“貢茶”。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到杭州獅峰胡公廟品飲龍井茶,讚不絕口。並“覽鄉民採茶焙制之法,御製觀採茶作歌”。

品種:西湖龍井茶的的採摘相當講究。每年春天,茶農分四次按檔次採摘青葉,“清明”前三天採摘的稱“明前茶”。此茶嫩芽初迸,如同蓮心,故又叫“蓮心茶”。一斤幹茶有三萬六千顆嫩芽,是西湖龍井茶中的珍品。清明後到“穀雨”前採摘的叫“雨前茶”,這時,茶柄上長出一片小葉,形狀似旗,茶芽稍長,形狀似,故又稱“旗”。“立夏”時採摘的叫“雀舌”。再過一個月採摘的茶,謂之“梗片”。

特點:形狀扁平挺直,大小長短勻齊,像一片片蘭花瓣,色澤嫩綠或翠綠,鮮豔有光,香氣清高鮮爽,滋味甘甜,有新鮮橄欖的回味。沖泡於玻璃杯中,茶葉嫩勻成朵,一旗一,交錯相映,茶湯清碧,悅目動人。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聞名於世。

工藝:西湖龍井茶的加工炒制,因原料等級不同,加工技術也不盡相同,產品各有特色。特級西湖龍井茶全是採取手工炒制。鮮嫩的茶芽,在80度的溫度下加工,要求保持茶葉的顏色、香味和美觀。炒茶每鍋一次只能炒二兩,一個熟練的炒茶能手,一天只能炒二斤多幹茶。

介紹一下中國的茶文化?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和利用茶的國家,茶葉伴隨著古老的中華民族走過了漫長的歲月。開啟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書卷,幾乎從每一頁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茶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博大精深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茶文化的發展歷程大體經歷了“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盛於宋,普及於明清”的過程。

【基本茶類】

綠茶(不發酵);

白茶、黃茶(輕微發酵);

烏龍茶(青茶,輕中度發酵);

紅茶(完全發酵);

黑茶(完全發酵,後發酵).

【加工茶類】

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茶飲料。

一、茶樹的學名:

茶是一種多年生、木本、常綠植物,在植物學分類上屬雙子葉植物綱、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屬,與庭園種植的茶花同屬不同種。

二、茶樹的種類:

茶樹有灌木、小喬木和喬木之分。栽培茶樹多為灌木類,主要枝條都由根頸處分出,無明顯的主幹,樹高1~3米。喬木茶樹,有明顯的主幹,分枝部位高,樹勢高大,達數米至十多米,我國雲南等地原始森林中的野生大茶樹都屬此類。小喬木茶樹介於兩者之間,分枝部位較高,有明顯主幹,樹勢較高,在我國福建、廣東較多。

三、茶的化學成分:

茶多酚、咖啡鹼和茶氨酸通常作為鑑定真假茶的成分指標。

西自自治區的察隅,東至臺灣省東海岸,

南起海南省榆林和三亞,北到山東省榮成。

一、江北茶區茶樹以灌木型別中小葉種為主,幾乎都生產綠茶。

二、江南茶區是中國最主要茶區,佔總產量的2/3,品種以灌木型別中小葉種為主,也有小喬木。

三、西南地區包括雲貴川重慶和東南部,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

四、華南茶區積溫最高,最適宜茶樹生長。

一、抗氧化、抗衰老(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及各種維生素)

二、抗癌

三、增強免疫功能

四、調節血脂、血糖、血壓及預防心血管疾病

五、抗輻射,癌症患者因採用放射治療而引起的輕度放射病症,如食慾不振、噁心、腹瀉等,遵醫囑飲茶後,有90%的患者放射病症狀明顯減輕。

六、抑制有害微生物,EGCG對流感病毒有很強的抑制作用

七、抗齲齒

八、美容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栽培、利用茶葉的國家。據歷史資料考證,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

十大名茶是什麼

茶葉排名前十名品牌有玉露春茶葉、西湖龍井、潯茗茶業、天福茗茶、六安瓜片、君山銀針、TAETEA大益茶、信陽毛尖、福鼎白茶、東九升白茶。

一、玉露春茶葉

玉露春茶葉品牌目前的辦公地在江蘇省蘇州市,在網際網路上開設了官方旗艦店玉露春茶葉旗艦店,讓廣大網民在網上也能買到與玉露春茶葉實體店同款的商品。玉露春茶葉品牌自創立至今,深受廣大使用者們的喜愛,雖然玉露春茶葉已經取得一些不錯的成績,但並沒有放慢前進的步伐,仍在為成為行業中的最頂尖品牌努力。

二、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茶居全國十大名茶之首,它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而著稱於世。西湖龍井茶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唐代茶聖陸羽所著《茶經》中已有記載。“貢”牌西湖龍井茶連續三次被評為浙江省“著名商標”,連續二次獲得浙江省農業名牌產品稱號,多次在省內及全國評比中獲獎,深受消費者青睞。

三、潯茗茶業

潯乃古文的通假字,起源於史記中的一段記載,是尋找的意思,茗指一年之中春初之時採摘的剛抽芽的嫩芽,意為極嫩之茶。潯茗茶業的歷史淵源就在於“怡和茶行”。 

四、天福茗茶

天福集團目前在中國開設1400餘家“天福茗茶”連鎖店,天福集團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內地第一家在港上市的茶業企業。“天福”獲為“中國馳名商標”,是全國獲此殊榮的第一家茶業企業。天福集團集茶葉加工、銷售、科研、文化、教育、旅遊為一體,是當前世界最大的茶業綜合企業。

五、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中國歷史名茶,中國十大歷史名茶之一,簡稱瓜片,產自安徽省六安。“六安瓜片”馳名古今中外,還得惠於其獨特的產地、工藝和品質優勢。六安瓜片品牌很多,其中以安徽省六安瓜片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徽六”牌六安瓜片茶最為消費者喜愛。

六、君山銀針

湖南省君山銀針茶業有限公司,君山銀針,十大名茶,中國黃茶標誌性品牌,岳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南省名牌產品,在業界享有“黃茶之冠”的美譽。1959年,君山銀針在首屆中國名茶評比中,代表黃茶類榮獲“中國名茶”稱號。

七、TAETEA大益茶

雲南大益茶業集團是目前中國首屈一指的現代化大型茶業集團,大益茶製作技藝也於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天的“大益”茶已成為經典茶品與健康品質生活方式的代表,為無數消費者競相品飲推崇。

八、信陽毛尖

信陽市金河園茶業有限公司前身是信陽市溮河茶葉總場,是一個擁有茶園、有機茶基地、大型茶葉保鮮庫的規模型集體企業。興建的“茶文化體驗園區”能讓遊人能在觀光遊覽中領略茶鄉風情、學習茶知識和茶文化、欣賞茶藝表演、感悟茶道真諦。

九、福鼎白茶

福鼎白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是六大茶類中最古老、最自然、最健康的茶類,素為茶中珍品。2010年國家工商總局公告,福鼎白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在福鼎,福鼎市以其特殊的地理區位、人文因素,蘊育了獨具特色的白茶產品,成為世界茶的健康使者。

十、東九升白茶

東九升白茶,隸屬於福建東久升茶業有限公司,位於白茶原產地——福建福鼎太姥山,是一家專注於白茶推廣與銷售的茶葉品牌。東九升白茶主要經營福鼎白茶,由福鼎走向全國,東九升,做東方品牌白茶。

茶文化知識簡介之東南十大名茶

我們說中國地大物博,尤其是對於中國東南部的江蘇、福建、廣東、臺灣四省來說,其茶文化可謂是別具一格,更是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那麼今天就跟隨我的腳步,來看下中國東南部四省的十大名茶有哪些吧。

東南十大名茶之武夷巖茶

商周時,武夷茶就隨其“濮閩族”的君長,會盟伐紂時進獻給周武王了。西漢時,武夷茶已初具盛名,唐朝元和年間(公元806-820年)孫樵在《送茶與焦刑部書》中提到的“晚甘侯”是武夷茶別名的最早的文字記載。清代是武夷巖茶全面發展時期。

東南十大名茶之烏龍茶

烏龍茶創制於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後,福建《安溪縣誌》記載:“安溪人於清雍正三年首先發明烏龍茶做法,以後傳入閩北和臺灣。現所說的烏龍茶則是安溪人仿照武夷山茶的製法,改進工藝製作出來的一種茶。

東南十大名茶之鳳凰單叢茶

鳳凰單叢茶出產於風凰鎮,因鳳凰山而得名。相傳南宋末年,宋帝衛王逃路經烏崬山,口渴難忍,山民獻紅茵茶湯,飲後生津止渴,賜名為”宋茶“,後人稱”宋種“。

東南十大名茶之臺灣金萱茶

由臺灣茶葉之父吳振鐸培育而成,樹型橫張,葉厚呈橢圓形,葉色濃綠富光澤,幼苗綠中帶紫,密生茸毛,以金萱茶樹採製的半球形包種茶,就叫金萱茶。

東南十大名茶之鐵觀音

鐵觀音(tiě guān yīn)茶,中國傳統名茶,屬於青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原產於福建泉州市安溪縣西坪鎮,發現於1723—1735年。”鐵觀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樹品種名。

東南十大名茶之阿里高山茶

阿里山高山茶平均生長在1000米以上的中海拔低溫山坡地,常年雲霧繚繞,水氣充沛,日照豐富,水質澄淨優良,再加上精進的製茶技術,可說是”地靈人傑“。

東南十大名茶之武夷山大紅袍

大紅袍作為茶中精品,更是被稱為中國十大名茶中的”茶王“,其原產於福建省武夷山,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香高而持久,實屬為茶中精品。

東南十大名茶之正山小種

正山小種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紅茶,紅茶一詞在歐洲最早稱WUYI BOHEA,其中WUYI是武夷的諧音;在歐洲(英國)它是中國茶的象徵,當地人為區別其它假冒的小種紅茶(人工小種或煙小種)擾亂市場,故取名為”正山小種“。

東南十大名茶之武夷山金駿眉

金駿眉茶,屬於紅茶中正山小種的分支,原產於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村。由正山小種紅茶第二十四代傳承人江元勳帶領團隊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通過創新融合於2005年研製出的新品種紅茶。

東南十大名茶之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產於太湖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故命名洞庭碧螺春。一種巧妙的解釋說取其色澤碧綠,捲曲如螺,春季採製,又採自碧螺峰這些特點,因而命名為碧螺春。

茶道茶文化

茶道茶文化

  導語: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很早便有關於食茶的記載,而且隨產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中國的茶早在西漢時便傳到國外,漢武帝時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島,所帶的物品中除黃金、錦帛外,還有茶葉。南北朝時齊武帝永明年間,中國茶葉隨出口的絲綢、瓷器傳到了土耳其。唐順宗永貞元年,日本最澄禪師回國,將中國的茶籽帶回日本。爾後,茶葉從中國不斷傳往世界各地,使許多國家開始種茶,並且有了飲茶的習慣。

  又到春茶採摘時,漫山的茶樹,宛如一顆顆小星星,在雲遮霧繞的山間,時隱時現,此情此景,即使沒有飲茶,彷彿也讓人嚐到了新茶的甘甜和芳香。

  名茶飄香 萬國來求

  黃山之麓,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春遊黃山,傍晚迷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寺院。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開水沖泡下去,只見熱氣繞碗邊一週,升騰,轉圈,化作一朵白蓮花,然後散成縷縷熱氣飄蕩開來,滿室清香。知縣驚歎不已,問後方知此茶名為“黃山雲霧”,由此與長老結下茶緣。時光輾轉,後來,這個知縣得以在皇帝面前重演“白蓮”奇景,皇帝大悅,將知縣官升幾品,留在帝都。然而,這個知縣卻心繫“雲霧”,怎麼也不願意離開黃山,最終棄官為僧,傳為佳話。

  傳說雖不可考,但這名山競秀的土地,卻積澱著深厚的茶文化底蘊。對於徽茶歷史,安徽農業大學中華茶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丁以壽如數家珍,娓娓道來。據他介紹,關於徽茶最早文字記載見近兩千年前的《桐君錄》:“酉陽、武昌、廬江、晉陵皆出好茗。”漢、晉時的廬江郡轄今安慶、六安、合肥的部分地區,從那時起皖南、皖西兩大茶區初步形成,奠定了後世安徽茶區的格局。東晉元帝時,有記載宣城茶葉入列貢茶,可見徽茶當時品質頗高。到了唐宋時期,歙州(今黃山市、績溪縣、婺源縣)地區茶葉因量大質優,受到民間熱捧。據記載,歙州所產茶品質優異,河北、山西等北方地區“人皆尚之”。每到新茶上市季,在往返歙州的數千裡道路上,茶商絡繹不絕,“浮樑歙州,萬國來求”,“摩肩接跡而至”。祁門境內遍山植茶,以茶為業者達十之七八,衣食、賦役全仰仗茶葉。同一時期,宣州鴨山茶與舒州天柱茶並列,名重一時,風靡江南,遠傳京洛,時人謂之“名茶輩出,萬國來求;名器佳泉,茶道大行”。

  明清時期,徽商崛起。徽茶借徽商席捲全國,遠傳海外。當時,徽州休寧松蘿茶,與長興羅岕茶、蘇州虎丘茶為當時茶界“三甲”,曾引來鄭板橋讚美,“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在《紅樓夢》中,有一段關於賈母飲茶的描寫,當時妙玉端茶給賈母,賈母說“我不吃六安茶”。這段描寫,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在清朝期間,六安茶已進入王侯將相家,成為當時的名品。

  清末,徽茶傳承創新,厚積薄發。一飛沖天的黃山毛峰、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奪金的太平猴魁、風靡歐洲的祁門紅茶、獨樹一幟的六安瓜片均創制於這一時期。 1955年,中國茶葉公司評選全國十大名茶,此四樣茶榜上有名,徽茶佔之近半。同時,皖產名茶還有歙縣老竹大方、石臺霧裡青、嶽西翠蘭等一大批,這些名茶如群星一般,閃耀在中華茶文化的璀璨天空。如今,黃山毛峰等綠茶製作技藝更是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期待在新的歷史時期會有更好的發展。

  品味寧靜 修身立德

  兩千年時光荏苒,今天的茶,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然根深蒂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同時,茶又成為人們修身養性的重要元素——“琴棋書畫劍,茶酒詩禮花”。

  民俗專家宋國強說,茶最早的表述文字是“查”,意為用完餐後喝一碗茶湯,用來減除油膩、消化食物、排除毒素。後到漢代為“荼”,直到唐代,茶成了人們的日常飲料,使用頻率越來越高,便把“荼”字減去一橫,成為今日的“茶”了。宋國強認為,茶的興盛與漢晉佛教傳播、道教興起有關。佛家眼裡,茶是禪定、心靜的必備之物;道家眼裡,茶有助煉“內丹”的作用,同時也是升清降濁、輕身換骨、長生不老的好材料。對茶葉的這些看法和做法,已經脫離作為飲料的物態形式,始有茶文化之端倪。過去由於條件所限,茶樹是不能移植的',因此茶有“不遷”的別稱,進而被賦予從一而終、忠誠不叛的寓意。至今,在我國的不少民族中,訂婚、結婚的儀式上,以茶敬客仍是一項主要儀式,這一儀式的來源大多也就是由於茶樹 “不遷”的特性。

  對於皖產名茶,安農大茶研所丁以壽副所長如此概括:“黃山毛峰,芽尖峰芒,滋味醇甘,香氣如蘭;六安瓜片,去梗去芽,湯色澄明,回味悠長;太平猴魁,兩葉一芽,平扁挺直,龍飛鳳舞……”在丁以壽看來,中國人以茶養生、修性、聯誼、示禮、怡情、育德,在一杯杯品茶中昇華而成的茶文化,是融茶與自然、社會、人文、藝術於一體的綜合文化體系,蘊涵著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各個層次,以奉獻、利人、利國、儉清和真為精神,集中繼承和體現了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誠處世的思想。

  如今,人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快節奏時代,也有不少人開始思考、尋求一種讓心靈沉靜下來的慢生活,而讓人靜心,莫若品茗:捧著一杯香茶,讓人在飲茶中品味寧靜、平和,使繃緊的心絃得以鬆弛,傾斜的心理得以平衡。按照丁以壽的看法,這不僅是精神上的享受,還是一種修身立德的有效途徑。

  科學飲茶 健康之道

  每當新茶採摘季,不少指導人健康飲茶的書籍也應時而出,其中,“喝茶健康、健康喝茶、喝健康茶”這一新概念正逐步進入人們視野,呼籲更多的人在品茶的同時,認識茶的健康價值,在科學飲茶中增進健康。

  茶葉含有茶多酚、茶色素、茶氨酸和茶多糖等多種有益成分,這些成分在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防癌、降血脂、增強記憶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功效,保健作用不勝列舉。

  喝茶講究健康科學的方法。茶有綠茶、花茶、紅茶、烏龍茶等多種類,各有特色和優點,根據自己喜好,不必特別在意季節區分。從營養保健角度看,沏泡茶葉有不少講究:除非嫩葉新茶用85度左右水,一般需用沸水沏泡,可使更多茶多酚溶於水中。在平時的飲茶中,如果我們習慣於加片檸檬片或金桔,利用維生素C可使人體對茶多酚吸收率提高多倍。

  一天喝幾杯茶為宜?曾有人戲稱:一杯為品,兩杯為飲,三杯四杯就是飲牛飲馬的蠢物了。其實,習慣於飲茶的人,可以在上午下午各喝兩至三杯。不僅可以喝茶水,沏泡後的茶葉也可以吃,其中富含維生素E、食物纖維等有助健康的物質。現在,隨著人們對於“純天然”食品的重視,天然的茶葉也逐漸受到人們熱捧,對此,不少專家呼籲:飲茶本是“雅”事,經營者要以人為本,生產無公害的茶葉,讓馥郁的茶香一直飄下去……

;

茶的文化

茶葉是勞動生產物,是一種飲料。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並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 ,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 ,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

中國茶道的具體表現形式有兩種: 煎茶。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鬥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麵湯花和品嚐鑑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為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

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

[編輯本段]【茶文化的內涵】

茶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科技 教育、文化藝術、醫學保健、歷史考古、經濟貿易、餐飲旅遊和新聞 出版等學科與行業,包含茶葉專著、茶葉期刊、茶與詩詞、茶與歌舞 、茶與小說、茶與美術、茶與婚禮、茶與祭祀、茶與禪教、茶與楹聯 、茶與諺語、茶事掌故、茶與故事、飲茶習俗、茶藝表演、陶瓷茶具 、茶館茶樓、沖泡技藝、茶食茶療、茶事博覽和茶事旅遊等廿一個方面。

[編輯本段]【茶文化體系】

茶史學:茶的起源,發現和利用,茶文化形成、 發展、演變、特點及表現形式;

茶文化社會學:茶文化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社會發展與進步對茶文化的作用和社會各階層與茶文化關係 ;

飲茶民俗學:歷史和現代,各個地區和民族,城市和農村飲茶習俗 ;

茶的美學:成品茶外形設計、名茶取名、茶包裝設計及宣傳廣告等 ;

茶文化交流學:國際國內研討、茶文化展示、茶藝表演、少兒茶藝 、茶葉歷史文化博覽及茶事旅遊;茶文化功能學:茶文化資源、特性 、歷史茶文化和新時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對現代社會及精 神文明建設作用等。

茶文學:通過詩詞歌賦、散文、小說等形式表現出來的茶文化的文學形式;

[編輯本段]【茶文化特性】

歷史性

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其歷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

漢朝 ,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 。隋朝,全民普遍飲茶。 唐代,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 無”,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

清朝,曲藝進入茶館,茶葉對外貿易發展。茶文化是伴隨 商品經濟的出現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誕生的。歷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識形態,以雅為主,著重於表現詩詞書畫、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釋家的哲學色澤,並演變為各民族的禮俗,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模式。

時代性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給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內涵和活力,在這一新時期,茶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新時期茶文化溶進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新聞媒體和市場經濟精髓,使茶文化價值功能更加顯著、對現代化社會 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茶的價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識進一步確立,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新時期茶文化傳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現代化、社 會化和國際化趨勢。其內涵迅速膨脹,影響擴大,為世人矚目。

民族性

各民族酷愛飲茶,茶與民族文化生活相結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禮、茶藝、飲茶習俗及喜慶婚禮,以民族茶飲方式為基礎,經藝術加工和錘鍊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藝,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 ,表現出飲茶的多樣性和豐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納西族、哈薩克族、錫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諾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與喜慶婚禮, 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區性

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勝、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 區茶文化。我國地區廣闊,茶類花色繁多,飲茶習俗各異,加之各地 歷史、文化、生活及經濟差異,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經濟 、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獨特的自身優勢和豐富的內涵,也形成獨 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連續舉辦四屆國際茶文化 節,顯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點與魅力。

國際性

古老的中國傳統茶文化同各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及人 文相結合,演變成英國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韓國茶文化、俄羅斯茶 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國,飲茶成為生活一部分,是英國人表 現紳士風格的一種禮儀,也是英國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式和重大 社會活動中必需的儀程。日本茶道源於中國。日本茶道具有濃郁的日 本民族風情,並形成獨特的茶道體系、流派和禮儀。韓國人認為茶文化是韓國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為全國茶日。中國茶文化是各國 茶文化的搖籃。茶人不分國界、種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 人聯合起來,切磋茶藝,學術交流和經貿洽談。

[編輯本段]【茶文化的社會功能】

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發揚傳統美德、展示文化藝術 、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促進民族團結、表現社會進步和發展經濟貿 易等。傳統美德是經過幾千年積澱下來的被歷代人們所推崇的美好道德 ,是民族精神和社會風尚的體現。茶文化具有的傳統主要有熱愛祖國 、無私奉獻、堅韌不拔、謙虛禮貌、勤奮節儉和相敬互讓等。吳覺農先生和湖南劉先和,為茶葉事業鞠躬盡瘁,既是愛國主義者,又是當代茶人傑出代表。

陸羽《茶經》,是古代茶人勤奮讀書、刻苦學習、 潛心求索、百折不撓精神的結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 也醉人”就是中華民族珍惜勞動成果、勤奮節險的真實反映。以茶字當頭排列茶文化的社會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聯誼、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詩、以茶入藝、以茶入畫、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興文、以茶作禮、以茶興農、以茶促貿和以茶致富。茶是中國的驕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飲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將中國茶葉作為中國四大發明(火藥、 造紙、指南針和印刷術)之後,對人類的第五個重大貢獻。唐代陸羽 《茶經》是世界第一部茶書。中國茶文化對世界影響功能顯著。以茶會友是茶文化最廣泛的社會功能之一。今天所處的市場經濟 ,競爭激烈,優勝劣汰,講利益、講效益。但人情較為冷漠,人際關 系趨於淡漠。通過茶樓、茶藝館品茗或茶藝,朋友聚在一起,互通訊息,交流感情,增進了解,溝通友誼。朋友相聚在舊式茶館裡,隨意 說笑,回憶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樂趣。古代就有“寒夜客來茶當酒”之說,以茶代酒體現傳統美德,符合今天倡導的厲行節約制止奢侈浪費行為的規定要求。以茶育人是新時期茶文化孕育出來的新的社會功能。上海少兒茶藝通過自己動手,學習茶科學,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在敬茶中,展現出對長輩的尊敬,對父母的孝敬,對同學的敬意。

[編輯本段]【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

現代社會依靠高科技和資訊,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物質財富將越來越多,生活也將更加富裕。東亞一些國家在推行工業化過程中,在吸收西方的優秀科技和工藝技術的同 時,西方頹廢的文化價值觀、風俗習慣也侵蝕到社會,隨之產生道德 危機、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傾向。社會發展的經驗表明,現代化不是唯一目標,現代化社會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精神文明,需要發掘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資源。茶文化所具有的歷史性,時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和正在發揮其自身的積極作用。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會名流和知名人士樂意參加。茶文化也是大眾文化,民眾廣為參與。茶文化覆蓋全民,影響到整個社會。

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茶文化以德為中心,重視人的群體價值,倡導無私奉獻,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主張義重於利,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提倡對人尊敬,重視修生養德,有利於人的心態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質;

二是茶文化是應付人生挑戰的益友。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市場競爭下,緊張的工作、應酬、複雜的人際關係,以及各類依附在人們身上的壓力不輕。參與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鬆一番,以應付人生的挑戰,香港茶樓的這個作用十分顯著;

三是有利於社群文明建設 。經濟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後,社會風氣不能汙濁,道德不能淪喪 和醜惡。改革開放後茶文化的傳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變社會不正當 消費活動、建立精神文明、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

四是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豐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顯。茶文化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康樂性,品嚐名茶、茶具、茶點,觀看茶俗茶藝 ,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五是促進開放,推進國際文化交流。上海市閘北區連續四屆舉辦 國際茶文化節,擴大了閘北區對內對外的知名度,閘北區四套班子一 致決定茶文化節要一直辦下去,並投資在閘北公園興建茶文化景點, 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觀園。

國際茶文化的頻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國界 ,廣交天下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精神財富。

茶知識|茶史十大名人

茶史十大名人

茶不止是一款飲品,更是一種文化遷徙。回首世界茶史,有十個人物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茶聖——陸羽

陸羽,自小被智積禪師撫養,但不願學佛而更喜茶,安史之亂期間,陸羽流落湖州,隱居苕溪,從此開始了他長達數十年的茶事實踐。

於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定稿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這本書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的百科全書,陸羽也因此被尊為茶聖。

二、茶道大成者——宋徽宗

宋徽宗趙信有著極高的藝術追求,茶文化也就直達頂峰,如果說宋徽宗時是中國茶文化發展到的極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都不為過。

除了影響深遠的點茶藝術外,痴茶愛茶的趙信還留下了一部獨一無二的茶學專著--《大觀茶論》,是繼陸羽《茶經》之後,又一部全面論述一個時代主流茶道藝的茶書。

三、日本茶祖——榮西禪師

榮西禪師為日本的“茶祖”,字明庵14歲出家為僧,曾兩次來宋留學。榮西禪師不僅將禪宗引入日本,還帶回了中國的茶樹種子、製茶技術以及飲茶技巧等,可謂是日本的“玄奘”。撰寫了日本歷史上第一部關於茶的著作《吃茶養生記》。

四、日本茶聖——千利休

因天皇敕賜“利休居士”號,故稱之為千利休。出生於商人家庭,熱衷於茶道。18歲時拜日本茶道史上承前啟後的偉大茶師武野紹鷗為師。先後成為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的茶頭。茶道形式的完成者,建立“和、敬、清、寂”的“草菴茶道”。

五、茶皇后——凱瑟琳

雖然葡萄牙傳教士克魯茲將中國茶文化引入歐洲,但要談到茶葉在歐洲的風靡,更要歸功於葡萄牙的凱瑟琳公主。

1661年,凱瑟琳公主嫁給了英國國王查爾斯二世,將茶帶入了英國皇宮。此後,飲茶之風迅速風麻整個英國。迄今為止,無論是皇室成員還是普通百姓,都保留著喝下午茶的習慣。

六、第一茶品牌開創者——湯姆斯·立頓

湯姆斯立頓是立頓品牌的創始人。1890年,他在英國推出了立頓紅茶。1892年,立頓開始了品牌全球化之路。1898年,立頓被英國女王授予爵位,得到“世界紅茶之王”的美名。

黃牌福活江茶

1992年,立頓進入了世界茶的發源地一中國,極大地推動了茶成為全球第一大飲料。

七、中國近代茶業開創者——池秉德

池秉德,出身於烏龍茶世家。1898年,池秉德在廣州創辦“德記茶莊”,後遷至香港後改名“龍德記茶莊”。

“龍德記茶莊”以香港為跳板,一度發展成為近代比肩立頓的中國茶葉公司,被譽為中國近代茶業復興的先行者。

八、袋泡茶推廣者——托馬斯沙利文

在英國,人們每天至少要喝掉1.3億杯袋泡茶,說起袋泡茶就不得不提到袋泡茶的推廣者——托馬斯沙利文。

托馬斯蘇利文當時為了提升茶葉的銷量,就將茶葉放在絲綢袋中作為一種促銷手段。沒想到這一做法給許多顧客帶去了便利,廣受歡迎,袋泡茶就此推廣開來。

九、《茶葉全書》——威廉烏克斯

美國人威廉·烏克斯於20世紀初葉撰寫了《茶葉全書》,它與陸羽的《茶經》和日本榮西和尚的《吃茶養生記》,並稱世界三大茶葉經典。

荼葉全書

《茶葉全書(套裝上下卷]》從六個方面詳細闡述了茶葉所涉及到的各個領域,包括:歷史方面、技術方面、科學方面、商業方面、社會方面及藝術方面,是一部關於茶葉的百科全書。

十、當代茶聖——吳覺農

吳覺農(1897-1989),浙江上虞人,他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高等院校的茶葉專業和全國性茶葉總公司,又在福建武夷山麓首創了茶葉研究所。

他所著的《茶經述評》是當今研究陸羽《茶經》最權威的著作,被譽為當代“茶聖”。他這一生都奉獻給了茶,為發展中國茶葉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中國現代茶業復興的先驅!

世界十大茶葉生產國排行榜,錫蘭紅茶聞名世界

1. 中國

中國生產超過200萬噸茶葉,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茶葉是國家社會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在經濟發展和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以其多種茶類而聞名,流行的品種從綠茶到紅茶再到烏龍茶。喝茶還有一種充滿活力的文化,特別注意茶的味道和喝茶的環境。茶的傳說甚至混合了哲學、倫理和道德的概念。

2. 印度

印度以 120 萬噸的茶葉產量位居第二。印度最早是由多年前從中國前往歐洲的絲綢商隊引入茶葉的。儘管有這種早期的聯絡,但直到英國人正式將這種飲料引入文化之後,它才開始蓬勃發展。該國的氣候非常適合種植植物,並且擁有與中國相當的茶葉質量,而英國人的意圖是通過在他們珍貴的殖民地印度種植茶葉來推翻中國對茶葉生產的壟斷。此外,就像在中國一樣,茶是這個國家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度的茶葉市場巨大,全國各地分佈著數以萬計的茶園,其中包括大吉嶺和阿薩姆等受歡迎的品種。印度生產的茶有一半以上留在國內消費,實際上使這個國家成為一個擁有 10 億茶飲者的國家。

3. 肯亞

肯亞是下一個上榜的國家,茶葉總產量為 432,400 噸。說到茶,很多人不會第一時間想到肯亞,但事實上,肯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紅茶出口國,全國有超過 50 萬的肯亞小農種植茶葉。它靠近赤道的位置提供了充足的陽光和種植植物的最佳條件。第一個肯亞茶樹在 1900 年代初播種。

4. 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是第四大茶葉生產國,其公民種植的茶葉達 340,230 噸。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正統茶葉出口國之一,尤其以其錫蘭茶而聞名,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該國過去被殖民者稱為錫蘭。雖然這個國家最初生產更多的咖啡,但在一場枯萎病摧毀了他們的莊稼後,它轉而生產茶。現在,茶葉是該國與其他國家的主要外匯交易,茶葉產量佔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

5. 越南

排在前五位的是越南,總共生產了214,300噸茶葉。茶在文化中根深蒂固。儘管茶葉多年來一直是越南的一部分,但直到 1880 年代法國殖民者在河內西北部建立茶園時,該國才開始生產自己的茶葉。越南飲茶者通常更喜歡口味極少的簡單茶,其中綠茶是最受歡迎的品種。荷花茶也是越南特產,將綠茶葉封入荷花中,靜置一夜,讓荷葉散發出花香。

秩\ 國家 \噸產量

1 中國 超過200萬

2 印度 120萬

3 肯亞 432,400

4 斯里蘭卡 340,230

5 越南 214,300

6 土耳其212,400

7 伊朗 160,000

8 印度尼西亞 148,100

9 阿根廷 105,000

10 日本 84,800

11 泰國 75,000

12 孟加拉國 64,000

13 馬拉維 54,000

14 烏干達 53,000

15 蒲隆地 41,817

16 坦尚尼亞 33,700

17 緬甸 31,700

18 莫三比克 23,000

19 盧安達 22,185

20 尼泊爾 20,588

中國茶葉十大名茶

中國茶葉十大名茶為碧螺春、信陽毛尖、西湖龍井、君山銀針、黃山毛峰、武夷巖茶、祁門紅茶、都勻毛尖、鐵觀音、六安瓜片。

中國十大名茶代表了中國茶葉品種品質與生產製作工藝之最,也顯現出中國獨特的茶文化魅力,其中每一大名茶都蘊涵了淵源的歷史和動人的傳說。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將碧螺春、信陽毛尖、西湖龍井、君山銀針、黃山毛峰、武夷巖茶、祁門紅茶、都勻毛尖、六安瓜片、安溪鐵觀音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1959年中國十大名茶評比會將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茶、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名茶介紹

龍井茶區分佈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嶺之上,這裡傍湖依山,氣候溫和,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結構疏鬆、土質肥沃,茶樹根深葉茂,常年瑩綠。六安瓜片是國家級歷史名茶,中國十大經典綠茶之一。祁門紅茶,著名紅茶精品,簡稱祁紅,產於中國安徽省西南部黃山支脈區的祁門縣一帶。

安溪鐵觀音是我國著名烏龍茶之一,產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信陽毛尖主要產地在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西部的溮河港、董家河、吳家店鄉的深山區,比較出名。都勻毛尖,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貴州都勻市,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中國十大名茶

標籤: 茶文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v3zgl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