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水調歌頭蘇軾帶拼音

水調歌頭蘇軾帶拼音

水調歌頭蘇軾帶拼音

根據搜尋結果 蘇軾的《水調歌頭》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詞,全詩如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蘇軾《水調歌頭》全詩帶拼音

《水調歌頭》是宋朝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闋詞。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中秋,當時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詞以月起興,以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表達了詞人對親人的思念和美好祝願,也表達了在仕途失意時曠達超脫的胸懷和樂觀的景緻。全詩帶拼音如下:


譯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通宵痛飲直至天明,大醉,趁興寫下這篇文章,同時抒發對弟弟子由的懷念之情。

像中秋佳節如此明月幾時能有?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高遙在上的宮闕,現在又是什麼日子。我想憑藉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裡比得上人間煙火暖人心腸。

月兒移動,轉過了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可又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人生本就有悲歡離合,月兒常有圓缺,(想要人團圓時月亮正好也)這樣的好事自古就難以兩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都能平安健康長壽,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賞明月。


註釋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這一年蘇軾在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市)任太守。

達旦:到天亮。

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執、持。

天上宮闕(què):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城牆後的石臺。

歸去:回去,這裡指回到月宮裡去。

瓊(qióng)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仙宮。

不勝(shèng,舊時讀shēng):經受不住。

勝:承擔、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弄:賞玩。

何似:何如,哪裡比得上。

轉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月兒移動,轉過了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

朱閣:硃紅的華麗樓閣。綺戶: 雕飾華麗的門窗。

不應有恨,何事長(cháng)向別時圓:(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總是在人們分離時圓呢?

何事:為什麼。

長向:總是在。“長”指有長時間,長期的意思,又可引申為總是,長久以往。“向”是介詞,意思是在。

此事:指人的歡、合” 和月的晴、圓。

但:只。

千里共嬋(chán )娟(juān):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光。

共:一起欣賞。

嬋娟:指月亮。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賞析

這首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蘇軾一生,推崇儒學、講究實務為主。但他也“齠齔好道”,中年以後,又曾表示過“歸依佛僧”,經常處在儒釋道的糾葛當中的。每當挫折失意之際,則老莊思想上升,藉以幫助自己解釋窮通進退的困惑。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他以開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為了避開汴京政爭的漩渦。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調知密州,雖說出於自願,實質上仍是處於被外放冷遇的地位。儘管當時“面貌加豐”,頗有一些曠達表現,也難以掩蓋深藏內心的鬱憤。這首中秋詞,正是此種宦途險惡體驗的昇華和總結。“大醉”遣懷是主,“兼懷子由”是輔。對於一貫秉持“尊主”節操的作者來說,手足分離和私情,比起廷憂邊患的國勢來說,畢竟屬於次要的倫理負荷。此點在題序中有深奧微妙的提示。

對於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認為此詞是寫中秋的詞裡最好的一首。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吳潛《霜天曉角》:“且唱東坡《水調》,清露下,滿襟雪。”《水滸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 “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可見宋元時傳唱之盛。全詞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人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水調歌頭拼音版注音

水調歌頭拼音版注音如下:

bǐngchénzhōngqiū,huānyǐndádàn,dàzuì,zuòcǐpiān,jiānhuáizǐyóu。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míngyuèjǐshíyǒu?bǎjiǔwènqīngtiān。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búzhītiānshànggōngquè,jīnxīshìhénián。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wǒyùchéngfēngguīqù,yòukǒngqiónglóuyùyǔ,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gāochùbúshēnghán。qǐwǔnòngqīngyǐng,hésìzàirénjiān。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zhuǎnzhūgé,dīqǐhù,zhàowúmián。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búyīngyǒuhèn,héshìchángxiànbiéshíyuán?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rényǒubēihuānlíhé,yuèyǒuyīnqíngyuánqu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cǐshìgǔnánquán。dànyuànrénchángjiǔ,qiānlǐgòngchánjuān。

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拓展資料: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遊“水調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會曲·九金增宋重》為正體,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另有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兩仄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兩仄韻;

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五葉韻,後段十句四平韻、五葉韻等變體。代表作品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陳亮《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水調歌頭·游泳》等。

水調歌頭拼音版

Shuǐdiàogētóu。

《水調歌頭》拼音版:shuǐdiàogētóusūshì。bǐngchénzhōngqiū,huānyǐndádàn,dàzuì,zuòcǐpiān。jiānhuáizǐyóu。míngyuèjǐshíyǒu,bǎjiǔwènqīngtiān。bùzhītiānshànggōngquè,jīnxīshìhénián。wǒyùchéngfēngguīqù,yòukǒngqiónglóuyùyǔ。gāochùbùshènghán。qǐwǔnòngqīngyǐng,hésìzàirénjiān。huǎnzhūgé,dīqǐhù,zhàowúmián。bùyīngyǒuhèn,héshìchángxiàngbiéshíyuán。rényǒubēihuānlíhé,yuèyǒuyīnqíngyuánquē。cǐshìgǔnánquán。dànyuànrénchángjiǔ,qiānlǐgòngchánjuān。

《水調歌頭》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1076年中秋在密州時所作,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詞作上片反映執著人生,下片表現善處人生。落筆瀟灑,舒捲自如,情與景融,境與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滿哲理,是蘇軾詞的典範之作。

蘇軾的中秋水調歌頭(拼音版)

一、原文:《水調歌頭》 宋 蘇軾shuǐ diào gē tóu,sū shì。

丙辰中秋 , 歡飲達旦 ,大醉 ,作此篇。bǐng chén zhōng qiū ,huān yǐn dá dàn ,dà zuì ,zuò cǐ piān,兼懷子由jiān huái zǐ yóu 。

明月幾時有míng yuè jǐ shí yǒu ?把酒問青天bǎ jiǔ wèn qīng tiān。

不知天上宮闕bù zhī tiān shàng gōng què ,今夕是何年jīn xī shì hé nián?

我欲乘風歸去wǒ yù chéng fēng guī qù ,又恐瓊樓玉宇yòu kǒng qióng lóu yù yǔ,高處不勝寒gāo chù bù shèng hán 。

起舞弄清影qǐ wǔ nòng qīng yǐng ,何似在人間?hé sì zài rén jiān。

轉朱閣。zhuǎn zhū gé ,低綺戶dī qǐ hù ,照無眠zhào wú mián 。

不應有恨bù yīng yǒu hèn ,何事長向別時圓?hé shì cháng xiàng bié shí yuán。

人有悲歡離合rén yǒu bēi huān lí hé ,月有陰晴圓缺yuè yǒu yīn qíng yuán quē,此事古難全cǐ shì gǔ nán quán 。

但願人長久dàn yuàn rén cháng jiǔ ,,千里共嬋娟qiān lǐ gòng chán juān。

二、譯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高高興興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個大醉,寫下這首詞,同時也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憑藉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裡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窗戶上,照著屋裡沒有睡意的人。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可又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節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蘇軾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蘇軾被調到密州任職。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的中秋,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二、賞析

此篇是蘇詞代表作之一。從藝術成就上看,它構思奇拔,畦徑獨闢,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是歷來公認的中秋詞中的絕唱。從表現方面來說,詞的前半縱寫,後半橫敘。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迴路轉。前半是對歷代神話的推陳出新,也是對魏晉六朝仙詩的遞嬗發展。後半純用白描,人月雙及。它名為演繹物理,實則闡釋人事。筆致錯綜迴環,搖曳多姿。從佈局方面來說,上片凌空而起,入處似虛;下片波瀾層疊,返虛轉實。最後虛實交錯,紆徐作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ywvyx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