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IT科技

> 什麼是拖延症

什麼是拖延症

簡單地說就是自己明明知道有很多事要做,不主動去做,拖拖拖,拖到不做不行的時候才去做,人人都有拖延症的

什麼是拖延症

拖延症的定義

向您詳細介紹拖延症的病理病因,拖延症主要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1.完美主義。所有事情都要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願意匆匆忙忙開始,要萬事俱備才行。解決方法:對自己說現在的狀態就已經很好,可以開始了。每有一點進展都鼓勵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取意“將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總是表現在各種小事上,但日積月累,特別影響個人發展。拖延現象現已成為管理學家和心理學家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該詞的最初亮相是在愛德華·霍爾出版於1542年的書裡。幾乎是相同

拖延症的產生原因

我是一個極其討厭拖延的人,不喜歡做事情拖拖拉拉,而且毫無進展,這種情況在生活中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的。一個人具有拖延症,他就會有各種稀奇古怪的表現,比如說他會找各種藉口,以此拖延時間;他會在事情做到關鍵的時候說自己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一般認為拖延由環境因素、任務的難易程度以及個體的差異性造成。拖延者往往難以抵制外界的尤其是娛樂方面的,從而導致了拖延行為。而任務的難易程度會影響個體拖延行為的發生,任務越複雜,人們越容易拖延,當個體認為某項任務超出自己的能力時,由於缺乏對成功的控制感,通常會採用拖延的方式推遲或逃避執行該項任務。最後是個體的差異性,一般態度懶散,時間意識不強,沒有目標,被動接受學習工作以及自制力太差,容易受外界影響的個體容易產生拖延症。

1、切斷干擾源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幹擾源,例如手機、電腦、網路等,當我們想要專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尤其是在做一件很想拖延到明天的事情時,一個他人的簡訊也許就可以讓我們轉移注意力,去幹其他事情,甚至很難再回到最初的狀態。 我們要做

拖延症的治療

拖延症的表現症狀 缺乏自信 在工作或學習中遇到過困難的人,遇事就會產生逃避的心理,能躲一時算一時,長期以後就會產生拖拉的症狀。 對自己撒謊 拖拉的人面對工作,會充滿幻想,覺得“明天更適合做”或“等有壓力會做更好”,如此不進行實際行動,

拖延與一些認知心理呈負相關,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改變這些不正確的認知,如運用積極暗示、增加成功體驗和放大優點等方法獲取自信,改變完美主義,幫助拖延者分析完成任務帶來的益處。也可以通過適當休息,轉移注意力,適當地放鬆娛樂等來轉換心情,獲得暫時的積極情緒,以緩解拖延症。而增強自我效能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預防拖延的發生。鼓勵個體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對自己進行自我管理,積極監控自己的行為並評估干預期。

拖延症取意“將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總是表現在各種小事上,但日積月累,特別影響個人發展。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和拖延症相處是什麼感受

1.

如果你可以習慣一個拖延症患者,大概對你的洞察力和同理心會有很大的幫助。

你慢慢的會觀察和了解到,對方拖延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因為相似的原因也可能在自己身上發生。

聚會晚到的朋友本來就是夜貓子型,晚上才是她能量的爆發點,所以她其實潛意識是覺得聚會的時間定的太早了,但是大部分朋友都已經同意了,她也就不發表意見了。反正大家都習慣了她的遲到,她晚到一點可以避開一些並不太熟的朋友,把和自己關係更好的朋友留下來做深度的交流。

至於拖著考駕照的朋友,可能她本身並不想考駕照,也不喜歡開車,只是家人一直催促著她,她才報名的。所以一直以“約不上車”為藉口拖了一兩年。

我們有時候拖著不想出門,是因為覺得那本來就是一步可看可不看的爛片,反正本來也是準備用來打發時間的,那麼晚點出門也沒什麼。而我們真正想看的*,一定會早早的去電影院等開場。

我這麼說並不是幫拖延症洗白,而是,既然人既然都無法避免有拖延的時刻,不如更坦然的來接受這件事情。並不是所有的拖延症都需要治療,有時候拖延症反而是我們心靈的治療師,幫我們看清楚什麼是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

與其說,我們要學會如何與拖延症相處;不如說,我們應該學會如何同自己的內心相處。

2.

當你發現你周圍的人是不靠譜的時候,你就得把自己變成一個靠譜的人。

這個其實在工作中比生活裡用的更多,當和你配合的人有拖延的習慣的時候,你就必須嚴格的執行時間表,甚至把事情提前安排,多次反覆的跟進和溝通確認,才能保證事情按照正常的進去開展下去。這中間是需要一點小技巧的,比如你希望一件事情是下週五完成的,你在事前就要求對方在週三就完成,剩下的兩天時間做buffer。當然,絕對不能讓對方知道“週五給也行!”

3.

有一天,老公去出差的,我自己出門。等我出門的時候,我看了一下表,發現我自己從準備出門到正式出門也花了一個半小時,並且我自己都說不清楚我這一個半小時在幹什麼。

我本來覺得這是一個偶然,但這樣的事情又發生了兩三次。

我竟然會坐在沙發上看電子書看得入迷而忘記出門。

我竟然會躺在沙發上睡著,錯過出門的時間。

我突然發現“老公拖延”這件事情也許並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我內心的需要。

甚至從潛意識來說,我是希望他拖延的;他拖延,我就可以把萬出門的責任推卸給他,然後給自己樹立一個“守時”的形象,把黑鍋給他背。所以其實對於他的拖延,我都是在默許甚至是鼓勵?!這也許就是和拖延症相處的第一個好處:減輕自己的心理負擔。

如果說我們倆都是不靠譜的遲到者,好像也並不公平,因為做某些事情上我們從不遲到,並且一定會有充分的提前量,比如趕飛機、趕火車、參加朋友聚會。

4.

我老公有一種奇怪的特性,他出門前洗漱、換衣服都很利索,偏偏卻總是在開門走出房間一瞬間想起很多事情。

手機的充電器沒有帶,跑過去拿,並且給留在家裡的充電器充電。

或者突然衝到魚缸邊上去餵魚,或者突然決定要留下來剪完指甲再出門。

這種行為導致的結果是,我們每年一起看的幾十場電影、話劇之類的,我大概能有5-10部是沒看到過開頭的。

但奇怪的是除了他以外,我的朋友裡面好像重度拖延症格外多。

一般的程度比如一起看電影看不到開頭啦,你到了約定地點她剛出門啦之類的。

重度的到什麼程度呢?

有個妹子,一群朋友約了週末中午聚會直到晚上,她快到中午才起床,等到下午3點多給她打電話,她還沒出門,*點大夥準備散場的時候,她才出現,並且說“急什麼,夜生活才剛開始!”

另一個妹子,學駕照,考完科目一就一直沒約車,直到駕校給她打了無數次電話提醒,她才終於磨磨蹭蹭的開始去約科目二的練習。等到她拿到駕照,離她第一次駕校報名還差幾天就2年,也就是說她是打著擦邊球,在駕校學習有效期內完成的。

你覺得和這樣的人相處能忍麼?

但實際上,我好像也習慣了,沒覺得這些拖延的行為對我來說有什麼影響。

拖延症有什麼好處?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現這種狀態,需要引起重視。

影響因素:

1.環境因素

拖延者的拖延行為與完成任務所受的時間壓力和來自外界的娛樂方面的*有關。拖延者往往難以抵制外界的*尤其是娛樂方面的*,從而導致了拖延行為。

2.任務特徵

(1)任務難度 任務的難易程度會影響個體拖延行為的發生,任務越複雜,人們越容易拖延,當個體認為某項任務超出自己的能力時,由於缺乏對成功的控制感,通常會採用拖延的方式推遲或逃避執行該項任務

(2)獎懲時限 任務的獎懲時限也影響任務的完成。如果任獎賞及時,會減少任務完成時間的拖延。

(3)任務的厭惡程度 對於可能帶來令人乏味、產生挫敗感和怨恨的任務,人們會首先選擇迴避,如果不能迴避,就會盡可能地推遲面對。

3.個體差異

(1)非理性的觀念 如果個體認為迴避失敗動機高於追求成功動機時,個體將傾向於以拖延的方式逃避可能的失敗。

(2)低自我效能感和自尊 從心理層面分析,部分人對工作能力不自信是導致拖延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工作上曾遭遇過重大挫敗,對自己不夠自信的人,容易產生逃避心理,不斷地推遲完成任務。

(3)自我設阻 拖延者從事某任務時,經常會因為某些外界刺激因素推遲開始任務的時間;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也更容易出現中斷該任務去進行其他活動的情況,並且不斷地推遲任務的繼續。

(4) 焦慮 在遠離期限時,拖延可以讓個體焦慮減少,但隨著任務期限的臨近,拖延者會體驗到更多的焦慮。

(5)衝動 衝動有時可以激勵人們追求一些東西,但是過分活躍可能導致做決定太快、注意範圍縮小的情況,這些將導致個體拖延行為。由於衝動讓人更多關注即時激勵,而忽略長期責任,因而衝動的人們更可能拖延。

(6)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傾向與拖延之間存在正相關。完美主義可分為積極完美主義和消極完美主義,積極完美主義者會積極尋找方法完成學習任務以達到理想的成績,而消極完美主義者則更多采用拖延來逃避失敗。

干預措施:

1.改變認識

拖延與一些認知心理呈負相關,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改變這些不正確的認知,如運用積極暗示、增加成功體驗和放大優點等方法獲取自信;改變完美主義,幫助拖延者分析完成任務帶來的益處。

2. 積極情緒和調節動機

可以通過適當休息,轉移注意力,適當地放鬆娛樂等來轉換心情,獲得暫時的積極情緒,不能逃避現實,忽視長遠利益和問題的根本解決。在動機方面,任務性質中的任務厭惡影響拖延,所以需要將厭惡的任務轉換為喜歡的任務或附加一些獎勵。

3. 增強自我效能感

增強自我效能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預防拖延的發生。鼓勵個體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對自己進行自我管理,積極監控自己的行為並評估干預期。

4. 發揮群體的作用

群體氛圍可以為成員提供一種特殊的情境,充滿理解、關愛、信任,這種環境的變化必將引起個體行為的改變。

什麼是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現這種狀態,需要引起重視。

拖延症形成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一種觀點認為,拖延是由一種或數種相對穩定的人格特徵造成的,個體在各種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都可能拖延;另一種觀點認為,拖延多是由環境決定的不穩定因素造成。

到底是什麼引發了拖延症?

【導讀】你無法迴避壓力,因為它幾乎無處不在。生活中任何重大的轉變,如孩子出世、承擔一份新責任或退休等,都會打破你原本的平衡。“壓力”一詞可以更加明確的定義為感到疲憊、壓迫、不安、焦慮、擔憂或緊張。壓力源自你對某種狀態的感知,源自對自己在情緒上處理某種能力的不自信。認知、情緒和行為三管齊下的方式,對發覺壓力並防止其成為拖延的催化劑有直接的作用。

各位有聽讀書的書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開始共讀《終結拖延症》的第88頁-第106頁,在共讀的過程中,大家可以思考以下問題:

1:文中講解了引發壓力的哪幾種類型呢?

2:在焦慮的狀態下,拖延的評估維度是什麼?

引發拖延的壓力型別

工作壓力是最常見的壓力之一,它在為你帶來很多改變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困擾。在失業頻發的社會環境中工作是很有壓力的。而在持續的壓力環境下,例如與挑剔執拗的同事或領導共事,或者當你發現工作分配不平衡,又或者當你對某項工作任務感到不安的時候,你的內心可能會受到挑戰,你就會有迴避它的衝動。

如果你的身邊有一些狠角色,比如,“嫁禍狂”總是把錯誤嫁禍給你;“高階的騙子”表面上總看起來忙的不可開交,其實卻在拖延著,而你卻得幫他收拾爛攤子;“老頑固”總是講著“老輩人留下的傳統”這樣的口頭禪;“高人一等”總是一有機會就讓你難堪;而“抱怨者”則整天告訴你,沒有得到提拔或者指定車位距離入口太遠會有多可怕。這些人往往會削弱你工作或者達到目標的能力。

除去工作壓力以及周圍的人物壓力,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會放大自身的壓力問題。你可以擁有好的下屬、支援你的同事、完成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但前提是這些都在你的能力範圍內,而且你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去實現。對目標的負面思考會極大的影響你的努力程度,比如,你總是認為辦公室所有人都不喜歡你,你因此而變得特立獨行,心情壓抑且效率低下;但是偶然一次機會,你才知道他們其實很喜歡你的時候,你就不會再憑空假想問題,從而會保持愉悅的狀態,並開始與同事們展開合作,你的工作狀態也會大幅度提升。

在大多正在經歷的逆境中,人們總是使自己陷入雙重困擾。首先是環境帶來的壓力,其次還有自身對壓力的恐懼。這種時候我們要學會,用接受的心態讓自己安定下來,因為情況已經發生,壓力已然存在,而此時為了減輕壓力,你能做的就是創造一種更舒適的內在及外在環境。

焦慮與複雜拖延

擔憂、焦慮和抑鬱會加重拖延。這種催化複雜拖延的情況頗為常見。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當人們處於焦慮狀態下的拖延評估維度以及指導原則。

自我懷疑: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階段性的產生不安全感。有時候你認為自己缺乏資源和能力,你很可能在自己不確定能否做好的事情上胡亂猜測,猶豫不決並最終拖延。那些不確定的事物,容易引起焦慮,也將會製造更多的猶豫及疑問。

這種時候你一定要多方位的審視自己,並從中得知你自己的實力,減少自我懷疑狹隘的井蛙之見。你有很多的特質,才能和情緒都能夠助你處理好事情,如果你能撥開層層面紗並最終剖析自己,你將受益匪淺。

完美主義:如果你指定高不可及的標準,用不贏則必輸的極端思維判斷是非,並把自己的價值觀定義為“符合一切高標準”,那麼你將很有可能會陷入自設障礙。你會因為擔憂缺陷和挑剔自我過錯而失去勇氣,陷入評價的陷阱。

如果你總是將現實與預期做評判,那麼你就會對自己和他人應該做什麼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這個時候與其預想判斷,不如嘗試終止這種完美主義的評判。選擇一種多元化的視角,檢測自己能做什麼,而不是拼命強求自己不能做什麼。

害怕批評:如果你認為自我價值取決於他人的肯定,你可能會為了取悅別人而接受一項完全不切實際的任務;你也許會強化別人對你的要求,而忽略了自己承擔此任務的能力;或者你也許會取消更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只是因為害怕觸犯別人而遭受指責。

人際交往能力是傳統意義上評判“成功”的社會標準。但是你是無法與所有人都合得來的,有理性的人從來不會產生這樣的期待,因為你和其他人有著不同的興趣、渴望、價值觀和品味,所以你要積極的去矯正這種心態。

害怕失敗:與其他型別一樣,這種害怕也包括一些評判:比如你如何評價自己,如何看待他人的評價以及你自身的價值等。害怕失敗的另一面是害怕成功,因為你害怕別人對你的期望會更多,多到你根本無法一一實現。

在這個多元的、變化的世界裡,評判自己能做什麼並不實際,不如以一種不變的方式來全面的評判自己,即評判自己在某一特定情形下做到多麼好並不現實。所以,凡事盡力就好。

承諾、積極、主動應對

運用承諾性語言

美國外交官和科學家本富蘭克林曾建議:若且唯若你願意做某事時採取承諾,接著付諸行動。

你也許承諾減肥,提高工作效率或結束拖延習慣。可是,如果沒有一項明確的計劃或目的,這些承諾就像一張沒有截止日期的期票。一旦推遲,你就置身於“拖延斜坡”之上了。如果你選擇離開這溼滑的斜坡,那麼在你自願做出承諾之前,應該問問你自己:你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你想實現什麼?必須做什麼?你需要什麼資源?你預計會進行多久?有什麼*?接下來,你才能開始投入到你選擇的行動中去。

運用積極挑戰言詞

心理學家詹姆斯.布拉斯科維奇發現:如果你擁有能夠滿足或超過某種情形所需的資源,你將感到自己受到挑戰的激勵。在這種狀態下,你很可能會為接受挑戰並克服障礙而感到興奮。這種積極的挑戰式壓力,會加速心跳和思維敏捷度。

運用挑戰性語言,可以在拖延發生之前先解決拖延的誘因。當你採用挑戰方式時,你會指導自己為建設性目標採取特定的步驟,如:你的目標或機遇是什麼?你正準備做什麼?你的開始行動日期是哪天?你的收益是什麼?你堅持去做的事情是什麼?

積極應對,迎接正面挑戰

當你積極應對時,你會在挑戰來臨前就做好準備,這種積極的應對方式,可以幫助我們預防“最後一刻的忙亂”,找到一種低壓力、高質量迎接挑戰的方法。

積極應對,對即將到來的情況,會將模糊性和不確定性視為一種正常現象;會提前想一想潛在的,可預見的阻礙;會為制定計劃收集資訊做準備,並利用新資訊隨時調整計劃;會建立起一個積極應對的時間觀,以避免該程序也像其他被拖延的行動一樣捲入相同的“時間旋渦”。

面對有拖延症的學生有什麼好方法

據資料統計,97%的大學生都被拖延症給困擾著,對此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不僅僅是大學生,其實生活當中成年人也是有這種拖延症的毛病,但是這種拖延症往往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但是怎樣才能克服這樣的習慣,怎樣才能避免有這種拖延症給我們帶來的這種不好的這種效果呢?

其實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就像我們早上的時候,起床的時候當鬧鐘響了,我們就不要再繼續呆在被窩裡,我們要趕快爬起來,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避免這種拖延的毛病,然後在吃飯的時候,我們就專心的吃飯,不要一直玩手機,其實玩手機的過程當中,我們吃飯的時候肯定不是特別的專心,吃起來的時間會更加的長,這其實就是在拖延。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往往遇到一個道特別難的題目的時候,我們雖然還在繼續的解答,但在解答的過程當中,有可能我們會開小差,有可能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會去聽一首音樂,其實這都是在拖延,所以我們當遇到不會做的時候,我們可以專心的思考,實在思考不出來的話,那我們也不要浪費時間了,我們就去做一些其他簡單的題目。

標籤: 拖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dianzi/44v2z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