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旅遊攻略

> 新絳縣十大旅遊景點

新絳縣十大旅遊景點

新絳縣十大旅遊景點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1、絳州文廟

文廟,系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新絳縣城內四府街。佔地面積一萬零六百七拾平方米。建立年代待考。據廟記憶體宋人集刻晉右軍將軍王羲之書碑《重修夫子廟碑記》記載,推斷文廟至遲為宋代所建,以後元、明、清屢經增修,是一處很有特色的古建築群。現存建築中軸線依次為照壁、泮池、櫺星門、大成殿、西廂房數間等。其明倫堂、尊經閣、樹齡數百年的柏樹等在解放前和“文革”中遭到毀滅性破壞。由於被糧食局當成倉庫,大成殿等建築才得以保留下來。

泮池,水深丈餘,池邊築有石欄,夾砌石坊,坊上刻有鯉魚躍龍門圖案,進水口為原雕龍頭。櫺星門,原為木砌,清代知州李文潔易木為石,左右為坊。

大成殿,四周圍廊,重簷歇山頂,殿前獻臺、望柱石欄板。在2002年的搶修中,又發現獻臺前龍坡,雕刻精美,原有院子基礎也已浮出。

2002年,文廟這處古建築保護單位搶修工程被列為新絳縣的重點工程,由宣傳部長趙順太具體負責實施,經過四個月的緊張籌備施工,恢復了東西廂房、大成門、山門等建築,維修了大成殿、櫺星門、泮池、照壁等,使文廟成為新絳的又一開放旅遊景點。

絳州文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白胎寺

又名普代寺。在山西新絳縣城西北20公里光馬村西側。建立年代不詳,重修於唐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金大定明昌間重建,元至正五年(1355年)區域性重葺,明、清

兩代又予補修,現存主要建築有法藏閣、垛樓、釋迦殿、後大殿、兩廂配殿等。法藏閣三層,金代創修,元代重葺,依土崖建造,寬三間,歇山頂,設勾欄平座,形制壯麗,結構精巧。閣內下層塑觀音菩薩及侍者,上層供西方三對聖,元塑。東耳殿供地藏及十殿閻王,兩耳殿供藥王,為明上正德六年(1511年)所作。釋迦殿金明昌年間建,三間見方,單簷九脊頂,殿身較高,舉折平緩,樑架構造簡潔,殿內供如來佛、阿難釋迦葉二弟子、二脅侍菩薩,兩側羅漢六軀,各像面形秀潤,肌肉豐滿,雖經後代重灌,仍不失金代風格。後大殿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重建,五間懸山式,斗拱簡潔,樑架斷面隨料,殿內塑一佛二菩薩,仍是元塑風格。寺內唐宋以來石碑俱存,唐代九級造像幢一座,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鐵牌一葉,歷史藝術價值均高。

3、碧落碑

在山西新絳縣城內龍興寺。寺始建於唐,原名碧落觀。碑在觀內,故名。宋太祖寓此,改名龍興宮,後因僧人佔居,又改龍興寺。碑文書法廳古,行筆精絕,以大篆著名。《山右金石存略》謂,道人祈求刻碑,關門閉目,-三日,開門瞭望,仙鶴雙雙起舞,碑文宛然刻成。碑高2.26米,寬1.03米,厚21釐米。碑文刻於唐總章三年(公元670年),高祖之子韓王、元嘉、嘉生撰。共計二十一行,每行三十二字,除去空缺,實有六百三十字。內容為韓王、元嘉之子李訓、李誼、李撰、李湛等為居母(房氏元齡)喪造像祈福。二進年以後,即唐鹹通十一年(870年)鄭承規奉命在碑陰下部書刻釋文。原文字跡略有損傷,傳為唐人李陽冰槌擊所毀。後人摹其舊拓重刊一通,存於原碑之側,人稱新碑,碑陰留題“金大定二十三年”字樣。龍興寺內佛殿、高塔、塑像、古碑林立,引人嚮往。

新絳縣十大旅遊景點

4、新絳龍興寺

新絳龍興寺(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新絳縣縣城北大街盡頭高垣上

始建於唐,原名碧落觀。唐高宗(670年)改稱龍興宮。後因宋太祖趙匡胤寓此,又改名龍興寺。

寺坐北朝南,大殿前左右有關公殿、娘娘殿;左側留有山門,前有韋陀樓及西廂房三間,殿後有十三級龍興寶塔。

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懸山頂,斗栱五鋪作雙下昂,為元代遺構。殿內後槽設佛壇,內塑有三世佛及脅侍菩薩9尊彩塑。

龍興寺塔坐北朝南,緊鄰大殿之後,唐建,原高八級,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塌坍予以重修,外皮包以青磚,且增至13級,高42.4米。平面呈八角形,每邊長4.3米,為樓閣式磚塔。

寺記憶體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重修及民國時重修碑記3通,經幢1座。

新絳龍興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龍香關帝廟

龍香關帝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民國

地址:新絳縣店頭鄉龍香村

創建於宋,後歷代予以重修。現僅存戲臺、獻殿、正殿,正殿為元代遺構。餘皆清代所建。

廟坐北朝南,自南向北中軸線上依次有戲臺、獻殿、正殿。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懸山式屋頂,四鋪作單下昂斗栱,補間僅施一朵斗栱,殿內用減柱法,樑架結構為四椽栿通簷用三柱,用材粗大。殿內有關羽、周倉、關平等彩塑7尊,均為元代作品。

龍香關帝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喬溝頭玉皇廟

喬溝頭玉皇廟(第六批國保)

時代:元至清

地址:新絳縣澤掌鎮喬溝頭村

創建於唐,金元時期、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重修。現存大殿、舞臺、馬王殿、獻殿等建築。大殿為元代遺構,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簷懸山頂。與大殿相對的連三舞臺(中舞臺己拆除),為明代遺構,後臺留有清光緒時演出題記。馬王殿內東西牆留有清代壁畫17平方米。

喬溝頭玉皇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泉掌關帝廟

位於古交鎮泉掌村西北隅“靈公臺”下,系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弘治八年(1495)建立。清順治、乾隆重修。現僅存大殿,坐北向南。面闊3間,進深2間,重簷歇山筒瓦頂,琉璃瓦飾。四周有圍廊,石雕龍柱。龍柱雕飾工藝極佳,充分表現了古代絳州青石雕刻的技藝水平。西南角石柱留有大明成化年字樣。佔地面積480平方米。

泉掌關帝廟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福勝寺

福勝寺,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新絳縣澤掌鎮光村北。據寺內所存“尚書禮部牒”記載,該寺為唐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太宗李世民敕建,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賜名“福勝院”,宋、元兩代曾予補葺,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498年)又加以重修。整個寺院建築錯落有致,高低參差,座北向南,中軸線有山門、天王殿、彌陀殿、後大殿等四進院落,鐘鼓二樓雄峙兩側,並襯以廂房、配殿,排列進然有序。

天王殿、娘娘殿等建築尚存,但彩塑已全毀,清代建有義學小牌樓一座。

彌陀殿,五間見方,四周圍廊,重簷歇山頂,五鋪作雙下昂斗拱,樑架四椽袱與後乳袱在金柱上相互搭交,為元代遺構,記載為明弘治年重修。殿內塑有彌陀佛及脅侍觀音、大勢至。在彌陀佛寶座的背後,懸塑有南海觀音、善財童子、明王及供養人等。彩塑為宋代風格,雕塑精美,藝術價值極高。體態丰韻,眉目清秀,和藹可親的南海觀音腳踏一朵“朝天吼”託扶的祥雲,飄然而至,其侍者善財童子形影不離,被佛家視為有智力、有威望、能征服一切惡魔的明王也緊跟其後,背景為波滔洶湧的大海。作者運用有-感的祥雲曲成表現觀音乘風而來過海的仙氣。運用淺墨綠的彩裝,表現海的廣闊和洶湧。利用高、低浮雕塑出海浪圖案。在平面背景上,增強了彩塑的立體感。處理手法比較獨特。彌陀殿內兩側,有金代補塑18等羅漢及明代加塑的四大天王。羅漢神態各異,舉止無定,坐臥自如,栩栩如生。寺內四大天王,各有名號,而且服飾、法器各有區別,東方持國天王,身為白色,手握琵琶;南方增長天王,身為青色,手持寶劍;西方廣目天王,身為紅色,手握幡龍;北方多聞天王,身為綠色,右手執傘,左手拿銀鼠。民間稱其為“四大金剛”,又說分掌風、調、雨、順。

後大殿,又稱藏經閣,共七間,上下二層,上層藏經閣,下層三佛洞,洞內塑有釋迦及脅侍觀音、地藏,彌陀及脅侍文殊、普賢,藥師及脅侍日光、月光菩薩。均為元代彩塑作品,由於沒有對外,保護極好,整個彩塑如新塑一樣。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福勝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絳縣十大旅遊景點 第2張

9、新絳三官廟

三官廟,系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新絳縣城韓家巷西口。佔地面積113平方米,是我縣現存唯一的道教宇觀。因廟前原有一大型石葫蘆,故又名“葫蘆廟”。創建於元代,座東向西,現存獻殿和正殿。正殿面闊一間,進深二間,十字歇山頂,四鋪作單下昂斗拱,螞蟻形耍頭。正殿內供奉原始天尊、天主道君、太上老君、諸將及四侍女塑像,為元代彩塑,造型優美,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2006年5月,三官廟作為元代的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新絳三官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白臺寺

白臺寺,系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新絳縣城西北20公里的光馬村西南。寺院建在雨水沖刷的溝壑的中間臺地上,寺院建立年代不詳,唐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重修。金世宗完顏雍、章宗完顏璟大定、明昌年間(公元1161-1190年)亦有重修。元、明、清皆有補修。現存主要建築有法藏閣、東西耳殿、釋迦殿、後大殿及西廂房等。

法藏閣,亦名三滴法藏閣,金代建立,元代曾予以維修。閣依土崖而建,面闊三間,高三層,歇山頂,設有勾欄平座,結構精巧,形制壯麗。閣內下層塑有觀音菩薩及侍立。上層供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及觀音、大勢至”。上下兩層彩塑皆為元代彩塑。東耳殿供地藏王和閻羅王,西耳殿供藥王,為明正德六年(公元1151年)所塑。

釋迦殿,系金明昌年間所建,三間見方,單簷歇山頂,殿內彩塑釋迦牟尼,阿難、迦葉二弟子,文殊、普賢二協侍菩薩。兩側彩塑羅漢六尊。

後大殿,為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重建,面闊五間,進深二間,懸山頂,殿內彩塑為元代作品。院記憶體有唐代九級造像幢,碑刻等。還有一人難以懷抱的槐樹,傳為唐槐,現仍然枝繁葉茂,見證著寺院的滄桑故事。

白臺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gonglue/q9z1p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