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祭祀是什麼意思

祭祀是什麼意思

祭祀是什麼意思

祭祀是什麼意思 祭祖的目的及意義

祭祀是一種信仰活動,是指祭神、祭祖,根據宗教或者社會習俗的要求進行的具有象徵意義的一系列行動或儀式。祭祀,是向神靈求福消災的傳統禮俗儀式,被稱為吉禮。“祭祀”也意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

祭祀起源

最初的祭祀活動比較簡單,也比較野蠻。人們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靈偶像,或在石巖上畫出日月星辰野獸等神靈形象,作為崇拜物件的附體。然後在偶像面前陳列獻給神靈的食物和禮物,並由主持者祈禱,祭祀者則對著神靈唱歌、跳舞。

進入文明社會後,物質的豐裕,使祭祀禮節越來越複雜,祭品也越來越講究,並有了一定的規範。

祭祀是華夏禮典的一部分,是儒教禮儀中主要部分,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物件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祭祀觀則記載儒教《周禮》《禮記》與《禮記正義》《大學衍義補》等書解釋。古代中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祭祀有嚴格等級。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是祭祖日。

“祭祀”也意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原始時代,人們認為人的靈魂可以離開軀體而存在。祭把便是這種靈魂觀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動比較簡單,也比較野蠻。人們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靈偶像,或在石巖上畫出日月星辰野獸等神靈形象,作為崇拜物件的附體。然後在偶像面前陳列獻給神靈的食物和其它禮物,並由主持者祈禱,祭祀者則對著神靈唱歌、跳舞。祭祀禮節祭品有一定的規範。

祭祀的時間

1、清明節:四月初五,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但因與寒食節相鄰也就成為了掃墓祭祀先人的節日。

2、端午節:五月初五,是中國年曆的一個節日-端午節。為驅蟲

4、鬼節:七月十五,中國傳統稱中元節,民俗中稱鬼節。佛教稱之為盂蘭盆會,但其是來華以後才有定為這天。

5、十月七年級:稱之為寒衣節。據說起自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的故事,所謂“十月一日送寒衣,哭倒長城千萬裡,抱骨bai鄉。”

6、十一月十六:此日祭供有請求佛主超度亡靈的意思。

7、十二月二十三:俗稱小年,是送灶神、祭祀迎春之日。

祭祀禁忌

1、在院內東南樹索羅杆,不得汙穢,不許在神杆下拴馬和喂家禽。

2、祭祀前要進行齋戒,包括沐浴更衣,不能喝醉酒,不得食肉動葷,不參加弔喪,不到有病人家問病,不得淫邪玩樂,總之一切不吉利骯髒的事都不得參預。

3、祭祀日子十二禁忌:一忌意不誠篤,一忌儀度錯亂,一忌器物不潔,一忌生氣口角,一忌衣冠不整,一忌閒談外事,一忌喜笑無度,一忌長幼無序,一忌投犬頓器,一忌刀勺聲響,一忌內祭未畢,不潔出屋,一忌外祭未畢,不潔入屋。

4、山東地區,祭祀用品如燒紙、紙元寶等祭祀用品要遠離鄰居家門。居喪的兒女不得進入鄰居以及親朋好友等的家門。

5、宗教禁忌:佛教、道教禁止肉食祭祀和殺生祭祀。

標籤: 祭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6nm96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