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關於處暑的傳說故事

關於處暑的傳說故事

關於處暑的傳說故事

處暑的傳說

祝融魂魄

祝融是炎帝的兒子,精衛的長兄,以“光照萬方”深得部族內外的愛戴。

最初,精衛因貪玩,東海溺亡,炎帝悲傷過度,無心政務,逐漸把部族權力交給了祝融。黃帝部族與炎帝部族合併後,祝融被封為火神,主理火正和夏季,成為炎黃部族最主要的大臣之一。

在黃帝其他大臣的配合贊襄下,祝融威信日隆。水神共工嫉恨祝融,心中不平--“水火都是人們離不了的,為什麼人們親近祝融,而無視我的存在?!”於是共工公開向祝融挑戰。兩人各使神通,殺得天昏地暗,共工戰敗逃奔,撞倒了擎天柱不周山,致使天塌地陷,屍橫遍野。

黃帝迫於部族長老的壓力,含淚下令處死祝融,祝融也深悔自己的魯莽給天下帶來的災禍,於是請求黃帝留存自己的魂魄,寄託於蓮花之上,沿河漂流,召領死難的亡靈,以贖罪孽,黃帝應允。

因祝融主理夏暑季節,所以處死祝融的這天就被稱為“處暑”。處暑當日,人們到河邊燃放“河燈”,恭請祝融魂魄於蓮花之上,寄託對故去親人的思念。

水火大戰

同一時期,東海水神共工卻因性情暴躁,喜怒無常,經常水淹人間,成為人們談之色變的“凶神”。祝融贈火幫助人類的事觸怒共工,二神因此大戰。

這一戰可謂打得昏天暗地,最後共工不敵祝融敗退而逃,祝融乘勝追擊,共工卻在逃跑中,撞倒了天柱不周山。不周山是天地的支撐,失去支撐,導致天塌地陷,無數生靈橫死。二神因此被下令處死。

因為祝融掌管夏暑季節,處死祝融的這天,就被稱為了“處(chǔ)暑”。

燃放河燈

另一方面,祝融為自己魯莽行為帶來的災難深感悔恨,於是死前,請求黃帝將他的魂魄寄託於蓮花之上,沿河漂流,為死去的亡靈指引往生的方向,以贖罪孽,黃帝答應了他的要求。

於是此後的處暑日,人們便製作河燈燃放,恭請祝融的魂魄來此,帶去對已逝親朋的思念。久而久之,處暑日燃放河燈便成了一種習俗,寄託著大家對亡故之人的哀思。

處暑介紹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鬥指戊(西南方);太陽黃經達150°;於每年公曆8月22-24日交節。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時至處暑,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副熱帶高壓也向南撤退,氣溫逐漸下降,暑氣漸消。處暑意味著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是呈下降趨勢。

處暑節氣處在短期回熱天氣(秋老虎)期內,“秋老虎”一般發生在公曆8月——9月之間,每年秋老虎的時間長短不一,總體來說持續半個月到二個月不等。處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義,就是提醒人們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要注意預防“秋燥”。處暑的民俗活動很多,如吃鴨子、放河燈、開漁節、煎藥茶、拜土地公等。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這時三伏已過或近尾聲,初秋炎熱將結束。處暑的到來同時也意味著進入干支歷申月的下半月。處暑是廿四節氣中一個反映氣候變化的節氣。從處暑開始,氣溫逐步走低的趨勢進一步明顯。元吳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結束。處暑,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處暑習俗

祭祖迎秋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祝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七年級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佈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吃鴨子

“七月半鴨,八月半芋”,古人認為農曆七月中旬的鴨子最為肥美營養。處暑這天,老北京人都會去買處暑百合鴨,而江蘇地區,做好鴨子菜要端一碗送給鄰居,正所謂“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放河燈

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在水中放河燈,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開漁節

處暑以後是漁業收穫的時期,中國沿海地區常會在此節氣舉行多種形式的活動,歡送漁民出海,期盼漁業豐收。自1998年浙江省象山舉辦了第一屆中國開漁節後,每年都會舉辦一次。開漁節不僅有莊嚴肅穆的祭海儀式,還開展各種文化、旅遊、經貿活動,吸引了無數海內外客商、遊客前往。使他們不僅領略到當地熱烈的漁文化,也品嚐了鮮美的海產品。

標籤: 處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e4wzl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