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鞦韆節是不是重陽節

鞦韆節是不是重陽節

鞦韆節是不是重陽節

鞦韆節是重陽節嗎 鞦韆節是不是重陽節

鞦韆節不是重陽節,鞦韆節是清明節的別稱,出自於明代劉若愚《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起源於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地區,後來在春秋時期傳入了我國中原。

古時候的鞦韆大多都是利用強壯的樹枝,在它的枝幹上分別套下兩根粗繩,在粗繩的下端繫上一塊木板。由於製作十分簡易,還能給人們帶來歡樂,所以它也深受老百姓們,甚至是皇宮裡嬪妃公主們的喜愛。

時間走到唐代時,盪鞦韆這個活動已經盛行,並且已經成為了清明節習俗的重要一環。而後來,元明清三代將清明節定為了鞦韆節,它的這個稱呼,因此得來。

清明節介紹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重陽節介紹

重陽節,又稱“踏秋”,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日,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九年級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

鞦韆節的起源是什麼

鞦韆的起源,可追溯到幾十萬年前的上古時代。那時,我們的祖先為了謀生,不得不上樹採鞦韆的起源,可追溯到幾十萬年前的上古時代。那時,我們的祖先為了謀生,不得不上樹採摘野果或獵取野獸。在攀緣和奔跑中,他們往往抓住粗壯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條的搖盪擺動,上摘野果或獵取野獸。在攀緣和奔跑中,他們往往抓住粗壯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條的搖盪擺動,上樹或跨越溝澗,這是鞦韆最原始的雛形。於後來繩索懸掛於木架、下拴踏板的鞦韆 ,春秋時期樹或跨越溝澗,這是鞦韆最原始的雛形。於後來繩索懸掛於木架、下拴踏板的鞦韆,春秋時期在中國北方就有了。《藝文類聚》 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鞦韆為戲”的記載。當時拴鞦韆的在中國北方就有了。

“藝文類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鞦韆為戲”的記載。當時拴鞦韆的繩索為結實起見,通常多以獸皮製成,故鞦韆兩字繁寫"靴a”,均以革”字為偏旁。繩索為結實起見,通常多以獸皮製成,故鞦韆兩字繁寫“靴a”,均以革“字為偏旁。盪鞦韆分單人蕩、雙人蕩、立蕩、坐等。每個村鎮都有自己的鞦韆手,有時還要舉行表盪鞦韆分單人蕩、雙人蕩、立蕩、坐等。每個村鎮都有自己的鞦韆手,有時還要舉行表演比賽。蕩得最高最美的人很受鄉鄰的讚揚。盪鞦韆的這些日子裡,也常常是青年男女相遇、接演比賽。蕩得最高最美的人很受鄉鄰的讚揚。盪鞦韆的這些日子裡,也常常是青年男女相遇、接觸的好機會。觸的好機會。

盪鞦韆的活動

1、哈尼族盪鞦韆。

每年元宵節期間,武安、涉縣、磁縣一帶的城鄉群眾有盪鞦韆的習慣。一過正月初十,人們就開始在村街口開闊處和自家院內搭起高低不同的鞦韆架。從搭成到正月十六,每天都要蕩一陣子,其中十四、十五兩天是高潮。盪鞦韆可以使人心曠神恰,鍛鍊身體和意志。無疑,這是一種有益的民間體育遊藝活動。一些地方的群眾認為,盪鞦韆能祛除疾玻

2、朝鮮族盪鞦韆。

盪鞦韆是朝鮮族婦女喜愛的民間遊戲,每逢節日聚會,人們便會看到成群結隊的朝鮮族婦女,聚集在參天的大樹下,或高聳的鞦韆架旁。身穿鮮豔民族服裝的朝鮮族婦女,在人們的歡呼、叫好聲中蕩起了鞦韆,她們一會騰空而起,一會俯衝而下,盡情地歡樂,長長的裙子隨風飄舞,大有飄飄欲仙之感。具體的比賽方法各地也不盡相同,但有個共同點,那就是都以高度作為決定勝負的標準。現在有些地方在鞦韆蹬板下系一個標有尺寸的繩子,以此來測量高度,決定勝負。以盪鞦韆來增進友誼。

3、端午節盪鞦韆。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端午節活動方式。

標籤: 重陽節 鞦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lmplv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