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火把節的來源

火把節的來源

火把節在涼山彝語中被稱為都則,是祭火的意思,源於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火崇拜,反映的民俗心理和信仰觀念是趨吉避凶。

火把節的來源

當生活方式從以遊牧為主轉為以農耕為主後,人們認為火可以薰田除祟,逐疫去災,滅蟲保苗、催苗出穗,有祈求豐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功能,於是把火作為一種具有神祕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並逐漸形成了以火為核心的火把節。

火把節的來源 第2張

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分為祭火、傳火、送火三個階段。第一天祭火,人們宰牛殺羊,並備酒祭祖,晚上的時候在祭臺點燃聖火,由畢摩誦經祭火;第二天傳火,人們聚集在祭臺聖火下,舉行各種各樣的節日活動,比如賽馬、摔跤、唱歌、跳舞等;第三天送火,夜幕降臨時,人們手持火把奔走,再將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巨大的篝火,人們圍著篝火盡情地歌唱、舞蹈。

火把節的來源 第3張

總結:

火把節源於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火崇拜,當生活方式從以遊牧為主轉為以農耕為主後,人們認為火可以薰田除祟,逐疫去災,滅蟲保苗、催苗出穗,有祈求豐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功能,於是把火作為一種具有神祕因素的超自然力的原始崇拜,並逐漸形成了以火為核心的火把節。

標籤: 火把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nmrm2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