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生活小竅門

> 除夕是傳統節日還是現代節日

除夕是傳統節日還是現代節日

除夕是傳統節日還是現代節日

除夕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嗎

除夕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不是現代節日。

除夕因常在夏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奉祀。

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受漢文化的影響,除夕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2007年,除夕依《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正式成為中國法定節假日,2014 年,除夕依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決定進行調整,不再作為中國法定節假日。

除夕的習俗

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貼春聯掛燈籠

在大年三十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也預示著來年的好兆頭。在家門前掛上紅彤彤的燈籠,意味著益壽延年,香火不斷。

包餃子

吃餃子,也成為家家戶戶在年三十必做的事情之一了。早早地起來包餃子,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隻帶有花生或其他果仁的,甚至一枚小小的錢幣,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

壓歲錢

舊時,祭祀完祖先,舉行完迎接諸神下凡典儀後,闔家要一起“辭年”,小輩要給長輩叩頭拜年祝長輩長壽、大福、大順,長輩要給小輩紅包,即“壓歲錢”,壓歲錢寓意“壓歲祈福”。其寄予了長輩對少兒們成長的美好祝福。

放鞭炮

大年三十晚飯前和跨年的那一刻就會響起“隆隆”的鞭炮聲,現提倡健康環保國家不允許放鞭炮,可以在屋裡掛上一串紅彤彤的鞭炮,預示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紅紅火火。

團圓飯

熱熱鬧鬧的除夕怎麼能少了年夜飯呢!沒有什麼比一家人聚在一起高高興興地吃一頓團圓飯更讓人幸福的啦!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超熱鬧,好開森,好歡喜啦!

除夕的禁忌

禁忌一:“大年三十晚上忌人”。三十晚上,普通人家都要“大團圓”,出遠門的親人也要千里迢迢、迎風冒雪往家裡趕,回來跟家人一起吃三十晚上的團圓餃子。這頓晚餐在南方叫“年夜飯”,北方人食麵,就吃餃子,民謠說:“三十,閤家歡樂吃扁食。”三十晚上,一家團圓,外面揚風飄雪,屋裡燈火通明、熱氣騰騰。玻璃窗擦得乾乾淨淨,水珠還從玻璃上面往下滾。時不時傳來陣陣鞭炮聲。家家享受著天倫之樂,其樂融融。為了保證自家人歡樂的大餐,一般不願外人突然闖入,無論外人來說話、串門以至討債,都一樣會起著干擾一個家庭內部歡樂的團圓,所以除夕之夜,對“家韃子”之外的人都一律拒絕。

禁忌二:“出嫁女大年三十不看孃家燈”。“三十晚上,出嫁的女兒不能看孃家燈,看孃家燈會死孃家人”,這一條夠厲害的,但“師出有名”。因為舊社會是以男性為主的;出嫁的女兒往往多“婆媳不和”,如果已成為“人婦”的女子(尤其是有錢有勢出身的)盡往孃家跑,那婆婆家就不能保持大團圓了。為了保證婆婆家一家團聚,所以傳衍了這一條民俗,目的是好的,形式是“莫須有”的。既無法律規定,又不見經傳,卻起了凝聚與和諧的作用。

禁忌三:“正月不剃頭”。老天津,剃頭匠從三十早起就幹活,無論剃頭打辮子,還是洗、剪男頭,一直幹一夜,直到七年級早晨。那時剃頭師傅多是寶坻人,天一亮就捲包兒回老家了,再剃頭,找不到師傅了。這是督促人們,在新年前做好一切清潔衛生工作。

禁忌四:“不許摔壞東西”。年下不許摔壞東西,摔了趕緊說:“碎(歲)碎(歲)平安。”這是提醒人們過年別得意忘形,也應小心翼翼、以求吉利,是一種心理暗示、沒別的意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iaoqiaomen/nn196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