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學習教育

> 經典安徽績溪龍川導遊詞

經典安徽績溪龍川導遊詞

1、首先可以向遊客介紹一下景點所在地,再簡單做一個自我介紹。2、然後根據規劃好的旅遊路線,向遊客介紹安徽績溪龍川的地理位置、獨特風光、歷史文化等。3、最後對遊客表達美好祝願即可。

安徽績溪龍川導遊詞1

各位朋友:大家好!

現在我們來到都憲坊,這座牌坊是為副都御使胡宗明而立。都憲坊最上方是“聖旨”二字,在牌坊等級中屬於第二等。

以前建造牌坊必須得到皇帝恩准才可以,根椐不同等級牌坊一般分為三等。一等牌坊是“御賜”,是皇帝同意以後由國庫出錢建造;二等牌坊是“恩榮”,是皇帝同意以後由地方財政支援建造;三等牌坊是“聖旨”,是家族出了人物,向皇帝申請,皇帝恩准後由自已或家族出錢為其建造。

據專家考證,坐龍峽谷地貌是經由300萬年的地殼變化加之風蝕水流而成。它集俏、隱、幽、曠、奇、險、古、拙於一體,擁有“中國第一奇峽”的美譽。坐龍峽以原始的生態環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峽谷、原始次生林、溪瀑組合成的奇幻自然風光和恍如隔世的古樸神祕土家風情,而被譽為“世外桃源”、“人間仙境”。坐龍峽擁有中國第一條特種遊道,所有遊道均建於峽谷深處,依山取勢,既經精心雕琢卻又渾然天成。要穿越遊道僅靠手足筋骨是不夠的,必須還要有堅強的意志以及對自然感恩的心,因而遊道又有“生命課堂”之稱。

聖旨下方是“都憲坊”。“坊”,指牌坊,起了樓頂的人們又稱牌樓,是一種門洞式的紀念性建築物,以標榜功德,宣揚禮教,多用木、磚、石等材料建築。南方多雨,多用石料。“都憲”是指漢代設中丞,為御史臺長官,稱都憲,明代改御史臺為都察院,都御史相當於前代御史中丞,所以坊名“都憲”。憲,對省高階官吏的教稱。都憲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簡稱,相當於中央檢察院副檢察長。

都憲坊下方寫著“正德十一年丙子科副都御使胡宗明”,胡宗明曾經副都御使的身份巡撫遼東,即行使監察之職,又統領地方事物,為地方的最高長官。

明代監察機構稱都察院,即傳統的御史臺。和現在的中央檢察院的性質一樣。其主要職責是舉劾百官,即行政監察。由於兼有刑事司法的職能,故而位居三法司之列。都察院級別與六部(吏部、兵部、禮部、戶部、刑部、工部)相同。都察院左右都御使及六部尚書均為二品。

為坑風雨儲存永久,多采用一固二透的防範措施,用抱石豉或石獅夾持柱子,這裡石柱兩側使用的是倒爬獅,這兩頭獅子前爪朝下,公獅子腳踏綵球,寓意為國泰民安,母獅爪下有隻小獅子,寓意為千秋萬代。既精緻又增加了牌坊的穩定性,使柱子更穩固。樑坊兩頭用雀替來增加坑壓強度,這是“固”。牌坊上部裝飾多采用透雕方式,通透洩風,減輕負荷,這些精美的雕刻,使合理結構和美觀造型協調統一,這是“透”。

從建築和文化角度來說,明、清兩代都有明顯差別。牌坊清朝比較多,而牌樓明朝較多,

雷音寺原名解脫庵,亦名觀音堂。明嘉靖六年(公元1520_年)無瑕禪師建立,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重建。取“佛音說法,聲如雷震”的意思,改名雷音寺。峨眉山的寺廟多系明、清建築,既保留了宮庭、官府、宅弟的某些建築特點,又融進了民宅的建築形式。這座小寺,居高崗,倚危崖,傍坡路,便打破寺廟建築的正規格局,巧構虛腳吊樓,建成一座精巧別緻的民間小四合院式的廟宇,隱藏在鬱鬱蔥蔥的叢林之中。

下山時我們可從黃友溝左側森林中開出的遊覽便道和棧橋下溝去,不僅可以換一個角度欣賞黃龍彩池美景,更可盡情地吮吸森林中富貪負氧離子的新鮮空氣。它會給您疲憊的身軀注入新的活力,讓您帶著興奮與滿足離開這難以忘懷的“人間瑤池”。

這段詩歌講的是羅敷有多美,雙龍灣就是這樣一個藏在深山人未識的稀世美女,它就是我們秦嶺中的羅敷。羅敷有美麗的外表和高尚的品格,雙龍灣也有她“_大美麗的自然、人文祕景”等著你來發現,他們就分佈在六大遊覽區中,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開始這趟發現之旅吧!

從建築角度來說:牌坊是沒有樓頂直柱沖天式的,而牌樓是有樓頂四柱三門五樓抬樑式建築,

從文化內涵上說:明代一般是功名牌坊和科舉牌坊較多。清代是貞節牌坊較多。立貞節牌坊必須是30歲以前喪夫守寡,50歲以後去世才有資格建貞節牌坊。

我想大家都吃過香榧吧。現在大家所看到的這棵大樹,就是香榧樹了。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它張開它那粗乾的臂膀,歡迎四方賓朋的到來.這棵樹高22米,底部胸圍2.2米,已經有1200多歲了。而且一年四季都是鬱鬱蔥蔥的。香榧樹屬不落葉喬木,雌雄異株,它的果實經第一年開花結果,到第二年才成熟。所以才有一樹同結兩年果的現實。所以到了果實成熟的時候,要爬上樹一顆一顆地用手摘,而不能用棒打。果實經烘焙,香穌可口,且有潤肺止咳的藥用價值。這種樹在安吉只有大溪才看的到。不過請大家注意,你們千萬不要用手去摸它,因為樹上的細毛沾在面板上會奇癢難受的。

安徽績溪龍川導遊詞2

明代萬曆人謝肇制在《五雜俎》中說過,“商賈之稱雄者,江南則稱徽州,江北則稱山右。”可見,安徽的徽商與山西的晉商在明代初年,就已成為“稱雄”於我國流通領域的兩大商幫。

徽州人外出經商,始於宋代,至明代初就已形成人數眾多、勢力強大、規模顯赫的商幫隊伍。明朝人王世貞曾經以“徽俗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的概括,來形容徽州人熱衷商賈的風俗。意思是徽州十個人中有七個在外地經商。

績溪徽商,興起於明代中葉,所營行業計有十數種。他們的足跡遍及國內百餘市鎮。據建國前的近百年統計,其中旅外經營的茶號達一百三十餘家,約佔績溪旅外商號總數的十分之一。眼前我們看到的這幢典型的徽派民居,是徽州茶商胡炳街的住宅。這幢建築總面積有220平方米,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只有堂屋、書房和兩個院落。小院在書室之南,內有汲水池,既供日常飲用,又作消防之備。小院緊鄰書屋,可使學子在學餘有個調節心態、放鬆肢體、改善思維的小天地。大院落原來有廚房、柴房、豬圈、廁所等附屬設施,現在所看到的房屋前廳是20_年按原樣修復的。整幢建築雖然規模不大,也不豪華,但卻小巧玲瓏,“腳手”(附屬建築物)齊全。具有當時徽州小康之家居宅的特點。

龍川胡氏於蘇北營茶曾經歷四代,從胡炳衡的祖父就開始從事茶業。祖父叫胡允源,出身貧寒,少年時代,便由親戚薦往江蘇東臺學生意。初在徽州人開的茶棧習商,後任該店水客,專事採購徽州高山茶葉。自咸豐三年(1853年)起,太平軍鏖戰徽州,十進績溪。胡允源憑藉他對交通路道和茶貨行情的熟悉,多次冒險進山採購徽州高山名茶,在兵荒馬亂中保證了茶店的正常營業。店東為感激他,贈送他一筆可觀的酬金。不久,允源就以這筆酬金和自己多年的積蓄,購買了裕泰和茶號的全部股份,還開設了一爿胡源泰茶號。隨後,允源將兒子樹銘從龍川帶到胡氏茶號習商。數年之後,又分別在靖江縣、泰縣開辦了兩爿胡源泰茶號,店業交由兒子樹銘掌管

光緒初年,允源病逝於龍川家中。樹銘遵照父親生前教誨,苦心經營,節儉度日,終使店事興隆如初。樹銘不僅勤守店業,還不遺餘力地供養在龍川的四個兒子讀書,其中有炳衡等三人中了秀才。樹銘便將炳衡及其兄炳華從龍川攜往蘇北的胡氏茶號學習店務。

光緒末年,樹銘逝世於原藉,店夥趁炳華、炳衡返里奔喪之機,勾結外賊,盜走幾十簍茶貨,致使胡氏茶業蒙受不小損失。炳華、炳衡致力於改善管理,清理人事帳務,完善規章制度,又於民國初年在姜堰開設了胡震泰茶號。此店經營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民國十三年(1920_年)前後,炳華、炳衡相繼去世,他們的妻子毅然擔當起祖傳店業的經營。妯娌二人同艱共苦,榮辱相依,重金聘請經理,大膽調整人事,苦度難關,終使五爿茶號經營日漸興旺。

民國二十年(1931年)後,炳華、炳衡的兒子增麟、增鑫、增鈺、增禎相繼成人,其中二人從教,二人繼承祖業。在他們經營期間,儘管在抗戰時期曾在碼頭轉運途中損失茶貨三百多件,給胡氏茶業帶來巨大損失,但兄弟間精誠合作,精心治店,又使胡氏茶業有了發展,建國前,他們又分別在泰州、上海開設了胡源泰新茶號二家,直至解放後的公私合營。

至此,胡氏茶業從沇源創業,樹銘發展,炳華、炳衡及其兒子繼承,經過四代,歷百餘年,共開辦了茶莊、茶棧14家。成為蘇北“三泰”地區少有名氣的徽州茶商。

經典安徽績溪龍川導遊詞

安徽績溪龍川導遊詞3

龍川胡氏宗祠位於安徽省績溪縣大坑口村,離縣城約10公里,座落在一個古老的徽州村落。宗祠建於明嘉靖年間,至今有四、五百年曆史了。久負盛名,離家又並不太遠,我和媽媽兩個“旅遊一族”當然不想錯過,於是,我們搭上了暑假的末班車出發啦!

青山綠水,煙雨朦朧,沿途的風景與喧鬧的城市截然不同,成了我和媽媽關注、談論的焦點。我驚歎不已道:“要是能居住在這兒,我這輩子就死而無憾啦!”“呸呸呸!別說這麼不吉利的話。”媽媽打斷我的話嗔怪道。就這樣說說笑笑,很快便到了目的地——胡氏宗祠。

走進祠堂,便看到一座很大的庭院,右邊走廊牆壁上掛著十幅古裝的官大人畫像,個個威風凜凜,其中,就有胡氏的祖先:胡父。看到這裡,媽媽壓低聲音神祕地對我說:

“楚兒,你仔細看哦,有一幅畫很奇怪,不管你從哪個角度看,畫上人的眼睛始終‘盯’著你!”

“真的嗎?”我吃驚道。

“真是太奇怪了,莫非這畫的是神仙,不會吧?”我滿腹猜疑。連忙抬頭仔仔細細地尋找那幅畫。“這幅?不是!那幅?也不是……”就這樣,足足把十幅畫前前後後審視了兩三遍,還是沒有找到那幅暗藏“玄機”的“神”畫。

正當我眉頭緊鎖之際,媽媽歡呼雀躍道:“楚兒!快來看,是這幅!”我急忙應聲跑過去,原來,“神”畫另有所“居”。

我仔細打量起來:這是一個穿著龍袍的人物像,粗略一看跟前面所見畫像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怪就怪在:無論站在正面,還是側面,好像他的眼睛始終不離不棄。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名不虛傳啊!

我膽怯了,想:“畫上的人肯定是神靈再現,我可不敢有絲毫的不敬,不然,被他查覺了,一定會死蹺蹺的!”

聽導遊介紹:“由於古時候,除了皇帝,畫其他人穿龍袍是要滅門九族的,所以,這幅畫上的龍袍改為土黃色,並且龍袍上龍的眼睛被挖空,這樣,說到底,他只能算是個‘土皇帝’也就定不上罪了。”

“哦!是這麼回事啊!”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但畫像上人的眼睛為什麼會盯著人不放,我至今還沒弄明白。

接著,我跟媽媽又去了擺放牌位的地方和以前胡姓人居住的房屋,都非常有趣,很有韻味。其中有兩塊匾額尤為好玩,它們是因為被當作天花板和床板使用,得以倖免,才保留至今。真讓人啞然失笑!

這次遊玩,雖然只有匆匆幾個小時,但我不僅欣賞了龍川胡氏宗祠精美的建築,知道其背後耐人尋味的故事,也對徽州古老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的瞭解。我想:等我長大了,再來遊覽一遍,一定會有更大收穫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uexijiaoyu/em95y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