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學習教育

> 《許三觀賣血記》國中學生的讀後感

《許三觀賣血記》國中學生的讀後感

《許三觀賣血記》國中學生的讀後感怎麼寫呢?一起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許三觀賣血記》國中學生的讀後感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描寫:1、首先可以描寫許三觀通過一次次賣血拯救家庭的經歷;2、然後可以描寫我從《許三觀賣血記》這本書中學到的知識;3、最後可以描寫《許三觀賣血記》這本書蘊含的道理。

《許三觀賣血記》國中學生的讀後感1

許三觀,一個平凡之極的絲廠送繭工人,在那個_的歲月裡,為了一個個理由,而這些理由的根源就是為了他的家庭能夠存活下去,一次一次不得不去賣血來維持生計。當他的非親生兒子得了肝炎去上海治病,他竟一路賣血,在短短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裡賣了四次血。在大冬天一個50多歲的老頭用碗舀著河裡冰涼的水一口氣喝了八碗,賣了血後在避風的牆角晒太陽依舊瑟瑟發抖的鏡頭讓我心酸不已。

在這一場場賣血場景的背後,我看到的是一個凡人作為父親的義無反顧而承擔的巨大責任。他用這最原始最根本的生存方式——賣血,在苦難中頑強地生存。他用賣血來抵抗生命中的苦難,丈量苦難的長度和強度,我從他的身上看到了眼淚,溫情,堅強和不服輸的精神。面對苦難和悲劇性的命運,活著比死去更需要勇氣。在這裡餘華提出了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苦難和不幸無處不在,直面苦難才是最合適的解決方式,要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

如果說滾雪球層層積累的主題彷彿命運由緩至疾的敲門聲,預示著某種出人意料的重大問題的逼近,那麼,鐘擺式的往復則意味著一種寧靜、祥和、忍耐和達觀的人生態度,這就是活著。在眾多苦難面前,許三觀始終有一種幸福感。在勝利飯店“一盤炒豬肝,二瓶黃酒,酒要溫一溫”成為了他賣血人的滿足與幸福。

感嘆自己這輩子還是生活在好時代,沒有經歷糧食極其缺乏的荒年,沒有餓到只能喝粥的地步,生活無論是環境還是條件都大大的進步,但也阻止不了對他的精神的欣賞,欣賞那直面苦難的擔當,欣賞那種親人間團康的氛圍,欣賞那簡單的快樂,是實實在在。一頓豬肝配黃酒的飽足感,幾張幾十塊錢的富裕感,那就是滿足與快樂,可以追逐的充實的滿足、快樂。而現在,我們這代人的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一種是毫無念想的虛廢,一種急功近利的索求,但相同的是我們已經沒有人在意奮鬥,當擔,跨越苦難的意義,而是金錢的萬能性,在金錢中生長,在金錢中滅亡。

《許三觀賣血記》國中學生的讀後感

《許三觀賣血記》國中學生的讀後感2

夜深,我翻開了《許三觀賣血記》,想到了《活著》。

《許三觀賣血記》這本書多大段對話,或者稱之為大段落式的對話式的敘述獨白。其中的字話乍看平淡,有的還夾雜著方言。但多品幾段,字裡行間縈繞的卻是一種宛若千斤重的沉重感,於是文字也竟穿透了書紙一般,把我抓進了作者刻畫的那個生命一生都在掙扎的泥淖裡,而我被迫思考什麼是生活。

愚昧,野鄙,無知,三人成虎,但是,還在努力都活著。不幸,心酸,狼狽,桃色,癲狂,看似無意義又死守的堅持,不知會不會成為一個啼笑皆非的鬧劇。經歷這樣苟且的人生,你會不會問“活著到底算什麼?”如果說,這些便是生活呢?

對於書中角色而言,讀者甚至作者都始終是旁觀者。在閱讀過程中我並未把自己帶入某個角色裡,但我的心又被書中的角色牽動著,時而嘆惋,時而憤怒,或許更多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而合上書,我想到了蕭紅在《生死場》中借那個漂亮卻不幸地成了蛆蟲溫床的女人之口說下的“我要死了”的話中的咆哮之語,悲泣之語。

讀罷,心中竟多是無語凝噎之感。

比起《活著》,這本書的語言多了種魔幻與霧裡看花般的迷亂,卻相似的都讓我有種快餐似的不真實感。對角色多不理解和空洞虛假的感覺。而所謂生活,竟是作者對筆下人物惡意的堆砌苦難嗎?在我看來《活著》中過多的苦難反而將福貴的形象塑造得過於空洞。

或許是我作為一個讀者太強烈地被如此陌生又厚重的歷史和個人所吸引,不自覺地想對許三觀,對福貴再多瞭解一點,總希望能從書中發現再多一點細節來豐滿他們,卻在一口氣深夜讀完後悵然若失地發現,太平淡太平靜的話語之下或許盡是心酸。

或許,許三觀和福貴從來不是某個具體的個人,而是歷史與時代這些抽象觀點在個體上的共性與典型的具現。換言之,窺一人而見時代,讀時代而品人生才是作者的真實意圖,從這一角度,似乎也能稍稍理解餘華的文字的美麗與價值所在,也覺得具體而充實的人物固然好,卻不足的承載人生這個主題的厚重。

而反思自己對於某些文學載體和形式上少見多怪式的偏見,是當下我從這部文學作品中得到的最真實的思維上的進步。

好書是有著讓人廢寢忘食的魅力的,翻開他們,除非翻到尾頁,哪能輕易放下。又好像誤入仙境,在其中暢遊自在,這便是閱讀的魅力吧。

《許三觀賣血記》國中學生的讀後感3

對於餘華我並不瞭解,但我瞭解他的小說。他的小說,真實而又平淡。卻讓人很震撼。小說沒有什麼扣人心絃的情節,但讓你不得不一口氣讀下去。人物性格似乎簡單,但是又如此的矛盾,有些情節可以說是很可笑,但是又覺得也許那是屬於那個時代的人性。

許三觀共有十二次賣血經歷,除了開始和結尾的兩次外,在剩餘的十次賣血過程中,有七次是為了一樂,一次是為了二樂,一次是為了私情,一次是為了全家,其賣血的結果,也都基本上達到了許三觀的預期效果。他的血越賣越淡,但他的生命力卻越來越強盛,他的血是為家庭、為子女、為妻子而賣的,他的生命自然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延續。小說的關鍵在於,許三觀先後用七次賣血來拯救一樂,但一樂並不是自己的兒子,而是妻子與別人的私生子。許三觀發現許一樂不是自已的親生骨肉,由疼愛變極恨,由極恨變最愛,當中有一個醒悟的過程。

許三觀最終還是摒棄所謂的人言,愛一樂如自己所出。儘管一開始不捨得用自己的賣血錢給一樂買一碗麵,但結果找到一樂以後,罵罵咧咧一通,最後還是把流浪了大半天的一樂帶到勝利飯店,並溫和的說要帶他去吃麵。後來,為了治好一樂的肝炎,需要大量資金,於是許三觀付出一切代價——甚至不惜生命,一路賣血賣到上海。“一個戴口罩的護士,在許三觀的胳膊上抽出四百毫升的血以後,看到許三觀搖晃著站起來,他剛剛站直就倒在了地上……”

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人,一個平凡的故事,向我們展現了當時社會底層人民的平凡的生活,和他們堅忍不拔與生活作鬥爭的精神。不管我們的境遇有多糟糕都不能放棄,要繼續生存下去。

《許三觀賣血記》國中學生的讀後感4

有些時日沒有靜下心來讀書,也有些時日沒有靜下來記錄所想所感了。最近看了東野圭吾的《誰殺了她》、路遙的《人生》和這本《許三觀賣血記》。原諒我為負數的智商,看完了《誰殺了她》之後,居然還是不知道到底是誰殺了她。《人生》這本書,難道是因為我看完了矛盾文學獎的《平凡的世界》便顯得它並沒有令我驚喜萬分嗎?裡面每個人物我都能在《平凡的世界》裡找到原型,像潤葉一樣的巧珍,像田曉霞一般的黃亞萍,像少平一樣的高加林……甚至我能預測到巧珍和潤葉相似的命運。反倒是餘華的這本書給我更多內心的震撼,就像看完《城南舊事》一般覺得眼睛澀澀的,心裡酸酸的……

馬提亞爾說:回憶過去的生活,無異於再活一次。寫作和閱讀其實都是在敲響回憶之門,或者說都是為了再活一次。大一的時候讀過《活著》,相較於《活著》中,富貴悲慘的一生,許三觀是幸運的。同樣是小人物,但他一生的起起落落,都與賣血有關。

賣血前抓一把鹽,瘋狂喝八碗水,說這樣人身上的血就會變多了;賣血後,去店裡,點上“一盤炒豬肝,二瓶黃酒,黃酒要溫一溫。”這是許三觀和阿龍他們學來的本事。一定要加上“黃酒要溫一溫”,這樣顯得自己是個常客。這也是後來許三觀在賣血路上教給別人的。

書中最讓我動容的是一樂,算起來他也是個可憐人。自己的母親和別的男人生下來了他,一直自以為的親生父親不認他,血緣上的親生父親也不認他。但是縱使許三觀認定了一樂不是自己的兒子,嘴上不饒人,但不管是一樂闖禍打傷鐵匠的兒子,鬧饑荒,還是一樂患肝炎,許三觀都是盡心盡力地對待一樂。於情,他給予了一樂養育之恩;於理,他的心底總歸是善良的,盡到了為人父的義務。一開始,我並不喜歡許三觀這樣的男人,有些愚鈍,有些大男子主義,還有些沒有擔當。但是越往後,越發現,他是個名副其實的刀子嘴豆腐心。他有著我們祖輩的隱忍和無奈。當被迫在家開展對許玉蘭的時候,許三觀承認了自己出軌的錯誤,這需要多大的勇氣,來面對三個年幼的孩子,來面對嚴峻的外部環境,來面對本已經不堪的生活。

觀人心,最不可琢磨的便是人心。“人心難測”“人心隔肚皮”最不能讀懂的是人心。在與何小勇一家的恩怨中,不認一樂的是何小勇一家,到頭來求著一樂救何小勇的也是他們一家,最後許玉蘭被貼“破鞋”_的,不用猜,也猜得到是何小勇的妻子。同樣,許三觀最初在面對一樂的身世和一樂對自己的情感時,他的心是搖擺不定的,時而覺得自己理虧,幫別人養了兒子;時而被感動,一樂對自己的忠心。明明三個兒子中最愛的是一樂,卻偏偏不是自己的兒子。鬧饑荒的時候,他不願意用自己賣血的錢給一樂吃麵條,只讓他吃一個紅薯。可偏偏最後,又是這個古怪多變的人瘋狂地尋找一樂,背一樂回家,給一樂買麵條吃。親生不親生的真的那麼重要嗎?我們沒有親身經歷過,誰都無法篤定。

許三觀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是一個不願意面對自己內心的人。明明最愛一樂,卻不願意勇敢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被世俗左右著,就像現在的我們一樣,面對自己最愛的最親的人反而很難表達出自己的愛。

《許三觀賣血記》國中學生的讀後感5

即使生活不曾優待過你,你依然砥礪前行。這是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給我的大體感覺。作者平平淡淡的文字裡,慢慢的構建成一幅畫卷,讓你感受到畫卷里人物鮮活的生命力,他們面對每次苦難的強大求生慾望。

正如作者的序言,書中的人物像是有生命般,自己講述著他們自己的人生經歷。透過話語這又像一場激動人心的電影,又像一段深植人心的過往,在腦海裡飄蕩著許三觀血的一生。許三觀最珍貴的是他自己的血,幫他渡過了一個個難關,跨過了一道道險阻的血。

許三觀賣過十一次血。

第一次賣血是因為好奇,跟隨同村的龍根和阿方進城賣血。賣血後在勝利飯店,學到了龍根和阿方那一句“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給我溫一溫”。這句話也成了許三觀生命中的一句話,像是勝利凱旋的戰歌。從此許三觀開啟他賣血之路的征途。隨後,許三觀用這次賣血捷足先登取了許玉蘭為妻。許三觀和許玉蘭的婚姻是吵吵鬧鬧,平淡樸實,家長裡短,相濡以沫,共同進退……這是他們婚姻生活平實的面貌,一起攜手渡過一次次難關。在_時期,許玉蘭被汙衊為妓女而遭到批鬥。許三觀則一直守護著許玉蘭身邊,為她送水送飯,為她按摩因站了一天而麻木的雙腳。在一次家庭批鬥會上他們也開啟彼此的心扉,也珍惜患難與共的情感。

第二次賣血為了兒子一樂。一樂打傷了方鐵匠的兒子要賠醫藥費,但對於一樂不是自己親兒子令許三觀很不是滋味。對一樂又愛又恨的矛盾心理一直折磨著許三觀,他愛是因一樂的行為和性格與他如此的像,他恨是因所有的人都說一樂不像他,不是他親生的。

第三次賣血為了一直暗中喜歡的林芬芳。絲廠女工林芬芳因摔斷了腿而在家中養傷,許三觀去她家中探病,乘虛而入得到了她。為了報答林芬芳給她買肉骨頭、黃豆又賣了一次血。

第四次賣血為了讓全家人不捱餓。在大饑荒的環境下,吃了五十二天玉米粥的許三觀一家實在受不了,而他為家人走進了醫院。讓我倍感溫情的是許三觀背上一樂去勝利飯店吃麵條,他對一樂感情的矛盾和他的做法深深的觸動了我的每一根神經。許三觀是他四叔揹回家的,而他揹著一樂回家。從許三觀能放下執念接受了一樂,也讓我感覺到許三觀溫情的一面。許三觀用菜刀在自己臉上劃了一道口子,又伸手摸了一把流出來的鮮血,他對所有的人說:“你們中間有誰敢再說一樂不是我親生兒子,我就和誰動刀子。”也讓我感受到許三觀的溫暖。

在之後的大躍進,_,知青下鄉的背景下,許三觀先後為了得了肝炎病的一樂下鄉和宴請二樂的生產隊長去賣血。最後,為了治療一樂的病許三觀又賣了五次血。從林甫到長寧,在賣血的路上許三觀也體會到路人給他的溫暖與真情。命運多舛的許三觀面對著生活不間斷給予他的苦難絕不放棄,也讓我感受到他的責任,親切,善良,堅韌,樂觀。

這也讓我想到在飛速發展的資訊時代,網際網路給我呈現了許多在底層生活掙扎奮鬥的可愛的人。如在北上廣深生活在城中村的人們,他們和每座城市如此近又顯得如此遙遠。曾在自媒體看過《巡邏現場實錄》的節目,有一期描述巡警發現了某房屋的合租房。而每間合租房裡都有兩張上下鋪的鋼架床,安全通道則擁擠不便,節目巡警的說法這是危及生命安全的合租房。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的人又何嘗不是為了在這些大城市生存、夢想、目標、人生賣血呢?

書的最後,醫院的血頭早已換人,是個年輕的小夥子,嫌棄許三觀的血,並嘲諷他年老的血只能用來當豬血讓人來刷漆,讓許三觀痛哭流涕。為他的生活拼盡一切的血,承載著他風風雨雨而寶貴的血,挽救他家人生命的血卻被血頭說成一文不值。這難道還不足以讓許三觀潸然淚下嗎?平凡,普通的生命卻譜寫著驚濤駭浪的人生,演繹著獨特生命話劇。命運猶如一座大山壓的每一個人都喘息不過來,但每一個生命都永不放棄,而且拼盡一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uexijiaoyu/qroz2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