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學習教育

> 盧思道的資料

盧思道的資料

盧思道的資料

盧思道(公元531年-583年)字子行。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年輕時師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以才學重於當時,仕於北齊。齊宣王卒,朝臣各作輓歌10首,擇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時稱“八米盧郎”。北齊末待詔文林館。北周滅齊後入長安,官至散騎侍郎。一生的主要文學活動在北朝。

盧思道(約531—582或535—586)隋代詩人。字子行。范陽(今屬河北涿縣)人。北齊時,為給事黃門侍郎。北周間,官至儀同三司,遷武陽太守。入隋後,官終散騎侍郎。終年52歲。其卒年一說為隋開皇六年,即公元586年。

盧思道是“北朝三才”之一邢劭的學生。北齊天保年間,即以文章著名。北齊文宣帝死後,當朝文士各作輓歌10首,擇善用之。魏收、祖孝徵等人不過得一二首,唯盧思道得8首,故時人稱為“八米盧郎”。

盧思道的詩長於七言,對仗工整,善於用典,氣勢充沛,語言流暢,已開初唐七言歌行的先聲,在北朝後期和隋初有較高地位。代表作《鳴蟬篇》抒發客愁鄉思,譏諷長安權貴“繁華輕薄”的生活,詞意清切,寄託較深,曾受到庾信的讚賞。《從軍行》描寫徵人思婦的離愁別緒,諷刺武將邀功求賞,是一首較好的邊塞詩。盧思道的文以《勞生論》為最著名,文中揭露北齊、北周官場中趨炎附勢之徒的醜態,頗為生動傳神,被今人錢鍾書譽為北朝文壓卷之作。他還有《北齊興亡論》、《後周興亡論》等史論,通過親身經歷,論二代滅亡之原因,也具識見。

有集30卷,已佚。今傳《盧武陽集》1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27首,《全隋文》存其文10餘篇。事蹟見《北齊書》、《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史》本傳。 北齊的盧思道出使南陳。南陳的國君讓滿朝的達官顯貴跟盧思道在一起聚宴飲酒。宴席上,南陳國君提議用聯句的方法作詩。有一位南陳的大臣先念出一句,乘機譏諷北方人。這句詩是:榆生欲飽漢,草長正肥驢。因為北方人用榆錢、榆葉和樹皮粉成末放在面裡一塊吃,而南方的吳池不飼養驢,因此聯出這句詩。盧思道聽了後,提筆就聯上一句詩:共甑分炊米,同鐺各煮魚。因為南方人無情無義,非常小氣,在一個鍋灶上做飯,卻各吃各的,因此盧思道聯上這句詩。在坐的吳人聽了這句聯詩後,都很不好意思。又有一次衛尉卿京都地區人杜臺卿,跟中兵參軍清河人崔儦玩擲點的賭博遊戲,說好投擲十子只賭一隻野雞。盧思道在一旁說:"遮住成都(按:此處指蜀的成都。)只需一隻野雞!"崔儦有一次跟盧思道說:"昨夜雷聲特別大,可是我睡得死,一點也不知道。"盧思道戲謔地說:"這樣大的雷聲,也沒有使你這個冬眠的蟲豸甦醒!"太子詹事范陽人盧叔虎有十個兒子,老大字畜生,最有才幹。盧思道對人說:"我堂叔有十個兒子,都趕不上畜生(按:諧音'牲'。)。"盧叔虎,是北齊王客郎盧中澤的孫子。散騎常侍隴西人辛德源對盧思道說:"我昨天寫一首吟誦羌族老太太的詩,琢磨了一天只寫出一句來:"黑色的陂巾陂在肩窩上(按:筆者認為"陂",是"帔"的誤寫。)。盧思道接過來說:"何不接下來寫黃色的飾物插在腦門上。"盧思道一次對通直郎渤海人封孝騫說:"你既然姓封,大概是大豬的後代吧。"封孝騫回敬道:"你既然姓盧,一定是黑狗的後裔了。"(譯自《談藪》) 盧思道詩可分為古詩、樂府兩類,風格也迥然不同。樂府詩大多模仿南朝豔情詩,明顯受到南齊詩華豔軟媚的影響;但《從軍行》變傳統的五言短詩為七言長篇,把徵人思婦的相思離愁與長年不斷的征戰生活結合在一起,融柔婉輕倩的情調於剛健俊逸的氣勢之中,對仗工整,用典貼切,較好地融合了南北文風。古詩多為贈別、應酬、詠物,內容無甚新意,但善於從蒼秀清遠的景色中尋味一種奇迷的情調;《聽詠蟬篇》以蟬聲的哀嘶對應遊子的悲鳴,用蟬質的高潔反襯塵世的鄙俗,表達作者出世的願望,開創後世詠物起興、長篇大論抒發感慨的結撰方式。盧思道的詩歌對初唐歌行有很大影響。今存《盧武陽集》。

標籤: 盧思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uexijiaoyu/y4z1e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