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學習教育

> 怎麼像教授一樣讀書

怎麼像教授一樣讀書

類似的知識付費產品有很多啊,比如: 1、得到 幾乎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領域專家學者的課程,像知名的媒體人、作家、編輯、出版人、自由撰稿人、自媒體團隊、導演、教授等。包括:徐瑾、曲飛、劉瑋、賈行家、韓焱、張凱,柴知道、苗煒、陳小花、董

本文我們將從以下幾個部分來詳細介紹如何像教授一樣讀書:掌握基本情況、挖掘深層含義、參考

只為了樂趣讀書是沒什麼錯的,但是如果你想更深層次地理解文學作品中的內容,你可以嘗試像教授們一樣讀書。在你能夠領悟言外之意前,你需要知道作品實際上都說了什麼。因此你應該從全面掌握基本情況開始。這之後,你就可以挖掘文字中“隱藏”的意思了。第一部分:掌握基本情況

學界的技術主義的泥潭 張鳴老早就有人發現,現在的中國學人,即使身為一個學科的大牌教授,在自己從事的專業上,可能是專家,但文化素養卻不怎麼樣。中國文史哲的教授們在跟日本和韓國的同行交往中,發現人家多半能做幾首律詩,往來應酬,但是我

怎麼像教授一樣讀書

第1步:考慮故事設定可能揭示什麼。

一、諸葛亮的“觀其大略”讀書法 諸葛亮隱居荊州隆中之時,與穎州石廣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並一起拜師遊學。其他三人 讀書學習“務於精熟”。諸葛亮讀書卻與諸生不同,他他沒有鑽進書堆,死記硬背,而是泛讀大 概,擷取精華。 二、陶淵明的“

設定包括地理位置和時間位置。對一個短篇來說,整個故事可能發生在一個房間裡,但如果是長篇的話,可能會有一個更大的場景。同樣,一部文學作品可能講發生在一天或者一週內的事,也可能是延續幾世。不同的設定包含不同的含義。例如,種族問題在設定為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南部的故事中,就會比在20世紀90年代的紐約的故事中更加嚴重。

毛讀書故事 幾十年來,毛一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臥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几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一個人躺臥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佔領了。 為了讀書

怎麼像教授一樣讀書 第2張

第2步:瞭解人物。

讀書不應該太追求結果,所以能寫出讀書筆記不代表你就真的從這本書中獲得了真諦。個人覺得,讀書應該是追求精神的愉悅,為了讀書本身而讀書,而不是為了由讀書而衍生出的各種功利想法。你說你寫不出讀書筆記,那說明你讀的那本書還不足夠吸引你

主人公和反派是最應該知曉的重要人物,但即使是小配角,也可能是情節的催化劑,或可能揭示主要人物行為相關的重要細節。應該知道人物之間的關係以及角色的名字,因為名字有時會具有象徵意義。

個人認為,國小時期主要側重的是對知識重要性的認識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非要說一定學到了什麼寶貴知識那倒不一定。從這個角度來講,即使忘記了,也對你影響不大。但是,你應該意識到,你需要重新培養學習的習慣,持之以恆。 學習是一個長期

怎麼像教授一樣讀書 第3張

第3步:辨別故事的敘述角度。

世界上許多名人之所以成功,與他們善於讀書有關。讀書有成效,不僅取決於讀什麼,而且決定於怎樣讀。以下選擇現代名人讀書方法6例,介紹如下: 魯迅的“跳讀”法: 魯迅先生認為:“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那個地方,那麼無論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過

一般來說,敘述角度是指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第一人稱敘述是指從敘述者的角度講故事,但是這個敘述者不一定是故事的主要人物。在第三人稱敘述時,有些作品中的敘述者是無所不知的,即可以知曉故事的所有細節;另一些作品中的敘述者視角則是有限的,可以聚焦於一到兩個角色進行敘述,但不可能知曉其他人物的行動和思想。

讀《中學生是怎樣當上大學教授的》有感 文:嘉雨 最近,我讀了一篇文章叫《中學生是怎樣當上大學教授的》,感觸很深,世界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竟然是“國中”學歷,不能不讓人驚訝,但也可以看出華羅庚在其中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華羅庚小時候家裡很

怎麼像教授一樣讀書 第4張

第4步:知道矛盾衝突發生在哪裡。

培根 讀書可供消遣,可供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為消遣而讀書,常見於獨處退居之時,為裝飾而讀書,多用於高談闊論之中;為增長才幹而讀書,主要在於對事物的判斷和處理。 讀書費時太多是怠惰,過分的藻飾裝璜是矯情,全按書本條文而斷事是十足

矛盾可能發生在兩個人物之間,人物和社會之間,人物和自然之間。同時,也要分辨矛盾衝突是如何化解的,有沒有其他途徑也可以化解衝突,如果有,進一步考慮不同的方法可能會如何影響劇情發展。

沙發上堆了不少書,這些都是計劃要看完的。有的要精讀,有的要粗讀。精讀和精讀消耗的時間相差巨大。大抵上,讀書想要更快,速度就在精讀和粗讀的速度差上了。 當然,排除一種方法,就是你一頓瞎翻,啥也沒記祝 李笑來先生曾經說過,讀書提速的

第二部分:挖掘深層含義

我的大部分“工作時間”像只病貓一樣蜷在床上,或沙發上,不是讀書,就是發呆。其中小部分時間是在胡亂翻看,什麼書刊都翻,只要身邊有的;然後大部分時間是在讀少數的幾位作家的作品,卡夫卡,加繆,海明威,福克納,博爾赫斯,納博科夫,黑塞等

怎麼像教授一樣讀書 第5張

第1步:試著將故事和自己聯絡起來。

看到作文題目難不會寫怎麼辦? 每次遇到作文題目的時候,看到簡單就寫,有時候會看到作文題目,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很難,不會寫,腦子空空的.我該怎麼辦?用什麼方法解決作文題目難? 優質解答 1、材料作文的審題(給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就是題) 不論什麼形

確定一個故事真正含義的好方法,就是知道這個故事對你這個讀者來說意味著什麼。每個故事都會對每個人產生不一樣的意味,但很多時候,一個能讓你覺得感同身受的故事也會因為相似的原因對其他人產生影響。例如,對於一個講述男孩摯愛的狗狗被殺死的文學作品,但凡是經歷過自己珍視的某人或某物意外喪失的人,尤其是如果你也曾經有一隻狗被殺了的話,都會與作品中這種失去的感覺產生共鳴。

你好 1、眼球的移動速度。 我們看書從左向右邊,眼球也是跟著移動到右邊的。有些的人的眼球移動的很快,所以閱讀的也很快。但是對一般沒有經過閱讀訓練的人來講,你眼球快速移動的時候,眼前可能會一片模糊。 想要提高的閱讀,需要有意識的提高

怎麼像教授一樣讀書 第6張

第2步:理解故事和人生閱歷的關係。

名人讀書經驗和方法: 世界上許多名人之所以成功,與他們善於讀書有關。讀書有成效,不僅取決於讀什麼,而且決定於怎樣讀。以下選擇現代名人讀書方法6例,介紹如下: 魯迅的“跳讀”法: 魯迅先生認為:“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那個地方,那麼無論到多

如果你沒有和主人公相似的經歷,想一想其他人的經歷。比如,你也許度過了一個平靜的童年,但是某一部文學作品中的青少年,是在動盪環境或破碎家庭中成長的。這種文學作品通常旨在表現人成長的過程,而不僅僅是針對經歷了那些不堪過往的孩子。

【魯迅】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

怎麼像教授一樣讀書 第7張

第3步:考慮文化內涵。

資料上說還是孔子家族的人 真是丟人丟大給他,我身為一個普通國民也倍感失態。 一山東9月22日男不敢恭維,也不怪他這星座本來也嚇人。一眼大一眼小像個小土匪,我不是單純的發洩一下我確實倍感丟人。他那教授估計確有其事,估計是虛榮心滿足

文化內涵可以與故事的設定相關,但通常它也與作者寫作時所處環境有關。 在出版界不歡迎女性的時代,一個女性作家出版的作品可能會帶有女權主義色彩,即使故事的主要情節與女權主義無關。一個被自己祖國驅逐的作家,很有可能將資訊融入作品中。不論作品是否旨在關注一個特定的情境,作者自身的情況都常常會對其作品產生影響。

培養孩子,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在70年代和80年代,學校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時至今日,好學生、好孩子的標準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90後甚至00後的教育發展趨勢,卻更注重培養智育而忽略了其它方 面。有一句家教名

怎麼像教授一樣讀書 第8張

第4步:識別主要人物的探求或矛盾衝突。

我們每天都在尋找捷徑、祕訣,希望拿到“金鑰匙”以徹底擺平孩子的問題。“金鑰匙”到底是什麼? 在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總裁兼校長鬍敏看來,父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重視習慣的力量;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才是家庭教育的祕訣所在。而這才能培養孩

這與基本情況中的矛盾衝突相關,但比它更加深刻一點。試著問問自己主人公的矛盾衝突都意味著什麼,也可以從經典的故事模式中借鑑思考。一個男孩因為一個女孩與對手大打一場,是主人公和對手的矛盾衝突,但這種設定也延續了傳統的英雄模式,英雄(優秀的騎士、王子、白帽子牛仔或是超級英雄)對抗(壞騎士、巫師、黑帽子牛仔或是超級大壞蛋)。在這場戰爭中加入一些愛情元素是另一種常見的形式。

讀書不應該太追求結果,所以能寫出讀書筆記不代表你就真的從這本書中獲得了真諦.個人覺得,讀書應該是追求精神的愉悅,為了讀書本身而讀書,而不是為了由讀書而衍生出的各種功利想法.你說你寫不出讀書筆記,那說明你讀的那本書還不足夠吸引你,或者說

怎麼像教授一樣讀書 第9張

第5步:關注意象的使用。

培根 讀書可供消遣,可供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為消遣而讀書,常見於獨處退居之時,為裝飾而讀書,多用於高談闊論之中;為增長才幹而讀書,主要在於對事物的判斷和處理。 讀書費時太多是怠惰,過分的藻飾裝璜是矯情,全按書本條文而斷事是十足

意象一般是作品中的感官細節,包括視覺、聽覺、味覺和觸覺。當在描寫坐在椅子上的感覺,和其他一些描寫時,作者可能沒有想表達什麼特別的含義。但話說回來,他也可以用這些感官細節強調故事的主題。椅子可能沒有其他含義,但如果是主人公最近失去了她的祖父,在祖父的舊躺椅上坐下就肯定不是一件舒適愉悅的事情了。感官細節在此被賦予了重要的意義,它將主人公失去了她摯愛之人的感受揭示了出來。

學界的技術主義的泥潭 張鳴老早就有人發現,現在的中國學人,即使身為一個學科的大牌教授,在自己從事的專業上,可能是專家,但文化素養卻不怎麼樣。中國文史哲的教授們在跟日本和韓國的同行交往中,發現人家多半能做幾首律詩,往來應酬,但是我

怎麼像教授一樣讀書 第10張

第6步:考慮作品的情緒和基調。

我聽過一個富豪小羽的發家史,看似簡單實則絕非偶然。 那是起於一種創新,對傳統工藝的革新鋪陳出光明的前景。創新是人類不竭的動力,歷史的車轍轉過時間的經綸,無數的事物被創造,被賦予新生,也有無數的舊物被淘汰,被時代遺棄。推陳出新,就

一部作品的基調是指創造出的情緒或氛圍。詞語的差別可以提示基調。例如,大膽、不容置疑的陳述可以表現信心和決心,禮貌或老練的措辭可能更多地表示不確定性。基調也受到設定、題材以及人物的行為方式的影響。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題記 我愛書,但我更愛讀書。書,是我生活中最不能缺少的一種物品。如果我的生活中缺少了書,那麼,我的生活將缺少了樂趣;如果我的生活中缺少

怎麼像教授一樣讀書 第11張

第7步:尋找象徵。

青少年教育專家華師大陳默教授 如何養育一 一、現如今的孩子 1、高孤獨感的獨子 上海90 後、00 後的孩子,都是獨套公寓的獨子,隔離了與其他同齡孩子的交流,從而有了天生的孤獨感。而本身父母出身在多兄弟姐妹的家庭,所以並不知道如何養育獨子

象徵可以是故事中任何代表抽象意義的元素。元素可以是一個物品、地點、顏色、季節、數字、字元或任何其他有形或無形的形式。比如說季節,通常用來表現生命的階段,春天代表童年和成長,夏天代表壯年,秋天代表成熟和老去,冬天代表死亡。

教授的聯絡方式一般不會放在網站上面。在上面的都是負責管理的教授,他們也不可能和平常教授一樣跟你交流很多。 最實際的是,找一個在美國大學讀書的朋友,叫他們介紹教授給你。 www.collegeboard.com 是個可以找到大學的網站。

怎麼像教授一樣讀書 第12張

第8步:確定主題和主格調。

主題是文學作品中著重的基本觀點,也可以說是“故事的真正含義”。同一主題通常會在不同作家的作品中被反覆探討、反覆充實,這也使得主題一般都具有普適性。主格調是設計作品主題的一個結構或者方法。如果一部作品是關於一個抑鬱之人的掙扎,那麼這種掙扎就可以被當做主題,對孤寂和絕望的強調可以被視為主格調,因為它們有助於突出主題。

怎麼像教授一樣讀書 第13張

第9步:考慮到其他的修辭和文學技巧。

每一部作品都不會用到所有的文學技巧,但是確實會用一些來幫助完善作品的結構和涵義。例如,諷刺和鋪墊可以幫助文章奠定基調,襯托人物和樹立典型人物有助於支援主題或反襯出主題。

小提示

不要猶豫,去讀別人的文學評論吧。教授和其他學者經常會跟進目前的文學理論和評論,甚至表達自己的獨特想法。

參考

http://sparkcharts.sparknotes.com/sat/satcriticalreading/section4.php

http://www.brittonkill.k12.ny.us/jacquesweb/files/common_literary_terms.htm

擴充套件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名人讀書的方法

培根

讀書可供消遣,可供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為消遣而讀書,常見於獨處退居之時,為裝飾而讀書,多用於高談闊論之中;為增長才幹而讀書,主要在於對事物的判斷和處理。

讀書費時太多是怠惰,過分的藻飾裝璜是矯情,全按書本條文而斷事是十足的學究氣。讀書使天然得以完善,又需靠經驗以補其不足,因為天生的才能猶如天然的樹木,要靠後來的學習來修剪整枝,而書本上的道理如不用經驗加以制約,往往是泛泛而不著邊際的。

讀書不可專為反駁作者而爭辯,也不可輕易相信書中所言,以為當然如此,也不是為了尋找談話資料。而應當權衡輕重,認真思考。有些書淺嘗即可,另一些不妨吞嚥,少數書則須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可以大致瀏覽,少數則須通讀,讀時要全神貫注,勤奮不懈。有些書也可請人代讀,取其所需作摘要,但這隻限於題材不大重要和質量不高的作品。

葉聖陶

小孩進學校,都稱為讀書。國語科本來還有訓練思想和語言的目標,但究竟是工具科目,光是捧著一本書來讀,姑且不說它。而自然科、社會科的功課也只是捧著一本書來讀,這算什麼呢?一隻貓,一個蒼蠅,一處古蹟,一所*局,都是實際的東西,可以直接接觸的。為什麼不讓小孩直接接觸,卻把這些東西寫在書上,使他們只接觸一些文字呢?這樣地利用文字,文字就成為閉塞智慧的阻障。然而頗有一些教師在那裡說:“如果不用書,這些科目怎麼能教呢?”而切望子女的父母也說: “ 進學校就為讀這幾本書!”他們完全忘了文字只是一種工具,竟承認讀書是最後的目的了。

葉靈鳳

學問家的讀書,抱著“開卷有益”的野心,估量著書中每了個字的價值而定取捨,這是在購物,不是讀書。暴發戶和大腹賈,為了裝點門面,在日夕之間便坐擁書城,那更是書的敵人。真正的愛書家固然手不釋卷,但不是為了學問。他是將書當作了友人,將讀書當作了和朋友談話一樣的一件樂事。

鄭板橋

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書畫家。他說:“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他是說學習必須“略其跡”,而“取其意”。強調讀書重在求意。他還主張讀書不必求“全”,主張“學一半,撇一半”,所謂“十分學七要拋三,各自靈苗各自探。” 倡導讀書須掌握重點、分清主次、為我所用。

朱 熹

朱熹是南宋時期理學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讀書和教書,提出過許多精闢的見解。他死後不久,*們將他的讀書經驗歸納為 “朱子讀書法”

第一,循序漸進。朱熹說:“讀書之法,莫貴於循守而致精。就是說,讀書要有個先後順序,讀通一書,再讀一書。就讀一書而言,則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順序讀,先讀的未弄通,就不能讀後面的。這樣才不會生吞活剝或雜亂無章。朱熹還進一步指出,讀書要從易到難,從淺到深,從近到遠,急不得,也慢不得。“所謂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謂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這是在告被讀書人既不可急於求成,也不可鬆鬆垮垮,而要進度適當,方能見效。

第二,熟讀精恩。他認為有些人讀書收效不大,是由於在“熟”和“精”二字上下功夫不夠。他還批評那種讀書貪多的傾向,一再講“讀書不可貪多,且要精熟。如今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將那精力來更看前半板”。

第三,虛心涵泳。朱熹曾批評當時普遍存在的兩種毛病:一是“主私意”,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測書中的道理,穿鑿附會,歪曲了古人本來意思。二是“舊有先人之說”,就是先前接受的觀點不肯放棄,從而排斥接受新的觀點。

為了糾正以上這兩種不好的毛病,朱熹主張讀書必須虛懷若谷,靜心思慮,悉心體會作者本意。朱熹強調讀書要耐心“涵泳”,就是要反覆咀嚼,深刻體會行中的旨趣。

第四,切已體察。未熹主張“讀書窮理,當體之於身。”什麼叫“體之於分”?就是要心領神會,身體力行。從讀書法的角度來看,朱熹強調讀書必須聯絡自己,聯絡實際,將學到的理論轉化為行動,這個觀點是可取的。

第五,著緊用力。“著緊用力”.包含有兩個意思:一是指時間上要抓緊,要“飢忘食,渴忘飲,始得。”二是指精神上要振作.要有剛毅果決,奮發勇猛的精神。“如撐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緩。”

第六,居敬持志。所謂居敬持志,就是讀書必須精神專一,全神貫注,還要有遠大的志向,頑強的毅力。這也是朱熹讀書之法的最基本精神。

鄒韜奮

鄒韜奮是現代著名記者政論家和出版家。讀書時總.是先測覽一遍,對其中特別喜歡的,便在題目上做個記號,再看第一遍,尤其喜歡的再看第三遍。最最喜歡的便一有時間就看。這樣,他讀過的書籍就形成了一座寶塔,基礎最大,是廣泛瀏覽的,然後越往上數量越少,讀得越精。鄒韜奮把這種讀書方法形象地總結為“寶塔式讀書法”。

寶塔式讀書法在讀一本書時,把瀏覽和精讀結合起來,在讀的過程中選優汰劣,避免了平均用力,浪費不必要的閱讀時間。學與思結合。孔子說:“學而不思列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概括地道出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只有二者緊密結合,才能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比較分析、歸納綜合等思維活動,獲得真知灼見。

魯迅的“跳讀”法

魯迅先生認為:“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那個地方,那麼無論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過去,再向前進,於是連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這種方法是對陶淵明的“不求甚解”讀書方法的進一步發揮。它的好處是可以由此節省時間,提高閱讀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體理解和最重要的內容上。

老舍的“印象”法

老舍說:“我讀書似乎只要求一點靈感。‘印象甚佳’便是好書,我沒功夫去細細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時候並不是全書的,而是書中的一段的最入我的味;因為這一段使我對全書有了好感;其實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壞了全體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歡兩天的,我就感謝不盡。”

華羅庚的“厚薄”法

華羅庚主張:讀書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說,讀書要紮紮實實,每個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徹底清楚。這樣一來,本來一本較薄的書,由於增加了不少內容,就變得“較厚”了,這是“由薄到厚”。這一步以後還有更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礎上能夠分析歸納,抓住本質,把握整體,做到融會貫通。經過這樣認真分析,就會感到真正應該記住的東西並不多,這就是“由厚到薄”這樣一個過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愛因斯坦的“總、分、合”三步讀書法

所謂總,就是先對全書形成總體印象。在瀏覽前言、後記、編後等總述性東西的基礎上,認真地閱讀目錄,概括瞭解全書的結構、體系、線索內容和要點等。

所謂分,就是在“總”體瞭解基礎上,逐頁卻不是逐字地掠讀全文。在掠讀中,要特別注意書中的重點、要點以及與自己需要密切相關的內容。

所謂合,就是在掠讀全書後,把已經獲得的印象條理化、系統化,使觀點與材料有機結合。經過認真思考、綜合,弄清全書的內在聯絡,以達到總結、深化、提高的目的。

傑克.倫敦的“餓狼式”讀書法

美國作家傑克倫敦經過苦難磨練,十分珍視讀書機會。他遇到一本書時,不是用小巧橇子偷偷撬開它的鎖,然後盜取點滴內容,而是像一頭餓狼,把牙齒沒進書的咽喉,凶暴的吮盡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啐它的骨頭!直到那本書的所有纖維和筋肉成為他的一部分。

毛姆的“樂趣”讀書法

英國作家毛姆提出“為樂趣而讀書”的主張,他說:“我也不勸你一定要讀完一本再讀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發覺同時讀五、六本書反而更合理。因為,我們無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變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內也不見得會對一本書具有同樣的熱情。”

楊振寧的“滲透”讀書法

楊振寧教授認為:既然知識是互相滲透和擴充套件的,掌握知識的方法也應該與此相適應。當我們專心學習一門課程或潛心鑽研一個課題時,如果有意識地把智慧的觸角伸向鄰近的知識領域,必然別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識鏈條中的一環,則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發現。對於那些相關專業的書籍,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不妨拿來讀一讀,暫弄不懂也沒關係,一些有價值的啟示,也許正產生於半通之中。採用滲透性學習方法,會使我們的視野開闊,思路活躍,大力提高學習的效率。

餘秋雨的“畏友”讀書法

散文家餘秋雨提出:“應該著力尋找高於自己的‘畏友’,使閱讀成為一種既親切又需花費不少腦力的進取性活動。儘量減少與自己巳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閱讀層面,樂於接受好書對自己的塑造。我們的書架裡可能有各種不同等級的書,適於選作精讀物件的,不應是那些我們可以俯視、平視的書,而應該是我們需要仰視的書。”

蘇軾的讀書方法

蘇軾的人格魅力何在?就在於他決不隨波逐流的精神力量和驚世駭俗的創新能力。他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藝術領域開風氣之先而且成就卓著。即便在讀書方法上也有值得大書特書的一筆。在《又答王庠書》中答侄女婿王庠“問學”,介紹了他首創並實踐的一種讀書方法,從古到今,影響深遠。

蘇軾在信中說:“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並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說,年輕人讀書,每一本好書都讀它幾遍。好書內容豐富就像知識的海洋,讀書時人的意識指向一個方面,就像打開了一扇視窗,不能使各個方面的知識進入視野,讀一遍書只是獲取了意識指向的那個方面的資訊而已。所以希望讀者每讀一遍都只帶著一個目標去讀。

這種定向專一、反覆整取的閱讀模式,我姑且命名定位為“模式閱讀”。因為它是一個模式:帶著A目標讀第一遍,帶著B目標讀第二遍,帶著C目標讀第三遍,帶著D目標讀第四遍……蘇軾就是這樣來讀《漢書》的:第一遍學習“治世之道”,第二遍學習“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數遍之後,他對《漢書》多方面的內容便熟識了。

蘇步青的讀書法

著名數學家蘇步青主張讀書要多讀、精讀、他讀書時,第一遍一般先讀個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他就是這樣來讀《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的。他最喜歡《聊齋》,不知反覆讀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無處查,他就讀下去再說,以後再讀就逐步加深理解。蘇步青讀數學書也是這樣的,他總是邊讀邊想,邊做習題,到讀最後一遍,題目全部做完。他認為,讀書不必太多,要讀的精,要讀到你知道這本書的優點、缺點和錯誤了,這才算讀好、讀精了。

田中角榮的“撕書”讀書法

曾任過日本總理大臣的田中角榮,早年由於家境貧寒,上完高小以後就失去了系統學習的機會。在半工半讀的學習中,他十分注意讀書方法。為了鍛鍊自己的記憶力,他一頁頁地背誦《簡明英和詞典》、日文辭典《廣辭林》,採用的辦法就是一次撕下一頁,記熟了就扔了。這鍛煉出他非凡的記憶力。

秦牧主張“牛嚼”和“鯨吞”

當代著名作家秦牧,每天都要閱讀大量的書報雜誌,廣搏地積累知識。結果,他寫出的作品宛如由知識的珠寶串成,閃耀著獨特的光彩。秦牧在談到讀書時,主張採取牛和鯨的吃法,即“牛嚼”與“鯨吞”。

什麼叫“牛嚼”呢?他說:“老牛白日吃草之後,到深夜十一二點,還動著嘴巴,把白天吞嚥下去的東西再次‘反芻’,嚼爛嚼細。我們對需要精讀的東西,也應該這樣反覆多次,嚼得極細再吞下。有的書,剛開始先大體吞下去,然後分段細細研讀體味。這樣,再難消化的東西也容易消化了。”這就是“牛嚼”式的精讀。

那什麼叫“鯨吞”呢?他說,鯨類中的龐然大物——鬚鯨,遊動時儼然能一座飄浮的小島。但它卻是以海里的小魚小蝦為主食的。這些小玩藝兒怎麼填滿它的巨胃呢?原來,鬚鯨遊起來一直張著大口,小魚小蝦隨著海水流入它的口中,它把嘴巴一合,海水就從齒縫中嘩嘩漏掉,而大量的小魚小蝦被篩留下來。如此一大口一大口地吃,整噸整噸的小魚小蝦就進入鯨的胃袋了。人們泛讀也應該學習鯨的吃法,一個想要學點知識的人,如果只有精讀,沒有泛讀;如果每天不能“吞食”它幾萬字的話,知識是很難豐富起來的。單靠精緻的點心和維生素丸來養生,是肯定健壯不起來的。

“牛嚼”與“鯨吞”,二者不可偏廢。既要“鯨吞”,要大量地廣泛地閱讀各種書籍,又要對其中少量經典著作反覆鑽研,細細品味。如此這般,精讀和泛讀就能有機地結合起來了。

曹禺讀書法

曹禺,原名萬家寶。湖北潛江人。劇作家。

自幼愛好文藝,上南開中學時即開始了他的話劇生涯。後考入清華大學,專攻西方語言和文學。1933年,即將大學畢業時寫成*作——多幕話劇《雷雨》,轟動一時。畢業後為清華研究院研究生,專攻戲劇研究。後應聘為天津女子師院教授。1934年又完成劇本《日出》。

1949年後歷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北京市文聯和全國文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等職。年青時即嗜好讀書,上中學前已讀過《紅樓夢》,並貪婪地讀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和查理·蘭姆的《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而且特別喜愛《魯濱遜漂流記》。

中學時,又讀了大量“五四”以來的優秀作品和外國文學戲劇作品。大學期間“其實並沒有認真上過課”,而是把全部時間用來讀劇本和長篇小說,尤其“愛讀希臘劇”,“最喜歡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

在清華,他得到學校圖書館的特別許可,可以進入書庫看書,乃從老子到佛教,從*教一直到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都廣泛系統地涉獵。他曾表示,《雷雨》就是根據他自己的經歷和“讀書以後”的想象寫成的。劇作及著作除《雷雨》、《日出》外,尚有《原野》、《北京人》等,另有散文集《迎春花》等。

康熙讀書法

康熙(1654—1722)姓愛新覺羅,名玄燁,清朝皇帝。1662—1722年在位,年號康熙。

作為皇帝,康熙嗜書好學、孜孜不倦之精神亦堪稱道。少時即手不釋卷、書不離身。親政後,日理萬機,依然讀書不輟。嘗自謂:“聽政之暇,即在宮中披閱典籍,殊覺義理無窮,樂此不疲。”又謂:“讀一卷書即有一卷之益,讀一日書即有一日之益。”曾自述幼時起即喜讀書,年事愈高後,愈手不釋卷。欲藉書籍文字,上友古人,以古聖先賢的智慧,為行政處事的借鏡。

晚年自以為治理天下50餘年,尚無大過,均為書籍之賜。博覽群書,凡詞章、聲韻、歷算、律呂、自然科學等,無不涉獵。以為最有用之學是“經學史乘”,儒學經典乃“記載帝王道法,關切治理”,而史乘則“事關前代得失,甚有裨於治道”。設“經筵講官”及“日講官”以闡

發義理旨趣。雖出巡狩獵,嚴寒酷暑,依然“日講”不輟。讀書持以不知為不知態度,重視實踐,“總要講求治道,見諸實行,不徒空談。”嘗以所學數理知識運用於永定河、黃河的治理,頗見其績。

設館纂修有《明史》、《古今圖書整合》、《全唐詩》、《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等。

列寧讀書法

列寧怎樣提高閱讀速度

列寧讀書的速度和理解的深度異常驚人。有一次,一位老布林什維克見列寧捧著—本很厚的外文書在快速翻閱,便問他要把一首詩背下來需要讀多少遍,列寧回答說:只要讀兩遍就可以了。

列寧之所以具有如此強的記憶力,是與他讀書過程中的專心致志分不開的。他讀起書來,對周圍的一切就理會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幾個姐妹惡作劇,用6把椅子在他身後搭了一個不穩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寧一動,塔就會傾倒。然而,正專心讀書的列寧毫未察覺,紋絲不動。直到半小時後,他讀完了預定要讀的一章書,才抬起頭來,木塔轟然倒塌……

恩格斯讀書法

恩格斯的讀書方法之一是重視讀原著,一般不輕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1884年8月6日,德國社會民主黨人格奧爾格·享利希·福爾馬爾給恩格斯寫了一封信,說有一位女士對社會主義感興趣並打算研究社會科學,但不知進哪一所高等學校才好。恩格斯覆信道,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大學裡每一門科學尤其是經濟學被糟蹋得很厲害,關鍵是要自學,並掌握有效的自學方法。恩格斯在信中說:“從真正古典的書籍學起,而不是從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國經濟學簡述讀物或這些讀物的作者的講稿學起。”“最主要的是,認真學習從重農學派到斯密和李嘉圖及其學派的古典經濟學,還有空想社會主義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的著作,以及馬克思著作,同時要不斷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見解。”也就是說,要系統地讀原著,因為“研究原著本身,不會讓一些簡述讀物和別的第二手資料引入迷途。”從其閱讀過的書目來看,他雖然也讀過大量的通俗小冊子,報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讀得最多的還是那些經典原著。他認為,系統讀原著是從事研究的一種正確的讀書方法。這樣,可以瞭解一個理論的產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不僅可以全面系統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發展過程,瞭解這一理論的全貌。

毛怎樣讀書

特殊愛好

幾十年來,毛一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臥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几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一個人躺臥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佔領了。

為了讀書,毛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鐘裡,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游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鐘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一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一點,明天看一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一帶向箱子書。途中列車震盪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几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一有空閒就看起來。

毛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一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有一次,毛髮燒到39度多,醫生不准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裡,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麼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認真地學,反覆地讀

毛從來反對那種只圖書、毛從來反對那種只圖快、不講效果的讀書方法。他在讀韓昌黎詩文全集時,除少數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細琢磨,認真鑽研,從詞彙、句讀、章節到全文意義,哪一方面也不放過。通過反覆誦讀和吟詠,韓集的大部分詩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誦。《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小說,他從國小的時候就看過,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過。他看過的《紅樓夢》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種以上。一部《昭明文選》,他上學時訊,五真正十代讀,六十年代讀,到了七十年代還讀過好幾次。他批註的版本,現存的就有三種。

一些馬列、哲學方面的書籍,他反覆讀的遍數就更多了。《聯*史》及李達的《社會學大綱》,他各讀了十遍。《*宣言》、《資本論》、《列寧選集》等等,他都反覆研讀過。許多章節和段落還作了批註和勾劃。

不動筆墨不看書

幾十年來,毛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槓、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有的還把書、文中精當的地方摘錄下來或隨時寫下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毛所藏的書中,許多是朱墨紛呈,批語、圈點、勾畫滿書,直線、曲線、雙直線、三直絲、雙圈、三圈、三角、叉等符號比比皆是。

無所不讀

毛的讀書興趣很廣泛,哲學、*、經濟、歷史、文學、軍事等社會科學以至一些自然科學書籍無所不讀。

在他閱讀過的書籍中,歷史方面的書籍是比較多。中外各種歷史書籍,特別是中國曆代史書,毛都非常愛讀。從《二十四史》、《資治通鑑》、歷朝紀事本末,直到各種野史、稗史、歷史演義等他都廣泛涉獵。他歷來提倡“古為今用”,非常重視歷史經驗。他在他的著作、講話中,常常引用中外史書上的歷史典故來生動地闡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藉助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來指導和對待今天的*事業。

毛對中國文學方面的書籍也讀得很多。他是一個真正博覽群書的人。

讀書怎麼才能更快

沙發上堆了不少書,這些都是計劃要看完的。有的要精讀,有的要粗讀。精讀和精讀消耗的時間相差巨大。大抵上,讀書想要更快,速度就在精讀和粗讀的速度差上了。

當然,排除一種方法,就是你一頓瞎翻,啥也沒記住。

李笑來先生曾經說過,讀書提速的方法,根本沒有祕訣。無外乎多讀,多讀你的速度就快了。你可能問了,為啥啊。

有人可能還聽說過一種叫"快速閱讀"的技術。練習以後,能一行一行地往下看,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的看。大致上,跟豎著看書差不多。我國小的時候學過,貌似還有點用。英語閱讀的時候,我能用別人一半的時間完成閱讀和答題--當然準確率並不怎麼出色。不過,即使我降速到原來的一半,準確率也就還是那樣。這樣看來,"快速閱讀"似乎還有點用?這跟李笑來先生提到的沒有祕訣是否矛盾呢?

其實,不矛盾,都是一回事。

一者,長時間地閱讀,會自然地形成很多技巧,這些技術就跟走路多了的人會走路一樣:把文字按行或按片語劃分,不要每個字都讀,跳著讀,不要在心裡出聲,啥的。要想閱讀超過人類的正常語速,還是挺容易的,只要讀足夠的量。所以,一般沒有特殊訓練,也容易達到。

不過,當我們讀教科書、經典著作,或者我們稱為晦澀難懂的那些書的時候,問題就來了。這個時候快速閱讀完全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比如第一次讀《C程式設計語言》,比如讀《純粹理性批判》,比如讀你明天要考試的那科教材。一目十行,合上就忘,甚至當時也不知道作者在說些啥。

所以,計算機領域有一種說法,他們希望發明一種"慢速閱讀"方法,從而能字斟句酌地一點點扣。

這種時候最好的讀書法是 不僅"讀",而且"做"。正如CSAPP中說的,學習系統的最好方法,就是 "do system"。當你沉浸其中,不看書實現一遍那些程式碼的時候,你就真正掌握了。有的似乎把這叫做在"內化"。扮演老師,給別人講明白;找個例項按書裡的路子剖析一遍……總之,經歷過的事情,會讓你刻骨不忘。這就是為什麼講起近三十幾年的歷史,三十幾歲的人往往連書都不用翻,因為他們身在其中。

大量閱讀,會自然形成閱讀技巧,因此,會讀得快。但大量閱讀的作用,不止於此。

其二,大量閱讀會形成知識結構。這樣,不僅技術使你讀得快,知識結構還會使你越讀越快。

我面對那麼書,也常常撓頭,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悲夫。不過,到真正讀的時候發現,有的書讀起來比想像地快得多。

比如我用一個晚上讀完了今何在先生的《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用大半個晚上讀了半本二月河先生的《九王奪嫡》。這種速度和某些速讀牛人比起來並不算什麼,不過和我其他的記錄相比就令我驚歎了。我讀SICP的時候,有過2個小時1頁的時候,讀康德的時候,有好幾天斷斷續續沒翻過去一頁的時候。和這些比起來,一晚上半本一本的速度就很快了。

一個原因是,這些書的資訊含量是不同的。資訊理論告訴我們:資訊,是對無序的度量,只有當可能性未知時,即事件你還不知道結果的時候,告訴你的,才是資訊。你明知道的事情,我再說一遍,對你而言是零資訊。那種對話一般表達情感,或者是儀式,比如那句古老的"你吃了嗎"或者"how are you"。其實說話人對你吃了沒有或者好不好一點也不感興趣。

小說和電影,如果只是為了欣賞,而非研究學習,那讀起來就可以酣暢淋漓。按Johan Lilius教授對 the Big Bang的評價,把腦子拿走一些看,效果會更好。按《破產姐妹》裡胖姑娘的說法,對著電影大喊大叫,那正是享受電影。這樣的時間,過得很快,其實也真的不多。一場電影1.5小時,可能康德還沒有讀完半頁。

另一種讀起來快的書,就是裡面的知識全是你知道的。我們翻金庸原版武俠的時候,感覺大概就是這樣。誰什麼時候要死了,什麼時候要難過,後面還有啥陰謀,咱們全知道。只是為了再感動一次。可以幾秒鐘就翻過一頁,如果不細品文字的話。還有精通一種語言的人,再學習其他的語言,看教材的時候,速度也非常快。因為他的頭腦中,不管什麼語言,都應該有變數宣告、型別、結構體、陣列、物件、判斷、迴圈、函式、庫。一般都這樣,內容不變,只是語法上有差別。

除非,你遇到了顛覆你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東西。比如,LISP有那麼一大堆括號不讓人頭疼,很多初學者的第一個問題是,這傢伙沒有迴圈怎麼迭代,然後可能又遇到個問題,函式怎麼可以沒有名字,可能還會有人疑惑變數怎麼可能沒有型別。再比如,PYTHON初學者可能對結束沒有";"還沒有多大意見,縮排是語法的一部分,很多人好幾年適應不過來。

所有這些,lisp,python,康德羅素,他們讓我們不舒服,讓我們閱讀的速度大大降低,原因在於--他們正拓展我們的知識結構。探索新宇宙,開疆拓土,歷來如此。

大部分國小生看你現在要考試的教材,速度肯定比你慢上百倍。他的閱讀速度,甚至認字和組詞的能力,都阻礙他的理解。更重要的,你已經具備了這本教材的知識結構。

所以,大量閱讀建立的知識結構支援我們更快的閱讀,因為它大大減少了書本中我們要接受的 (未知的) 資訊數量,那些都是我們已經知道的了。

而且,隨著你閱讀數量的增加,知識結構的完善,你的閱讀會越來越快。因為,你的知識結構越完善,在下一本書裡,你未知的就越少。有人可能提到"知道的越多,未知的越多",那是針對知識總量而言的,而不是指特定的某一本。特定的一本書,你知道的越多,讀起來鐵定越快。除非,你是在研究,而別人只是在瀏覽。

再回到我沙發上的那些書,精讀和粗讀。凡是新知識結構,都只能精讀,這是沒有別的辦法的事情;娛樂的、補允細節知識的、學習別人表述方法的,那些讀起來就快得多了。

不是的,你不是想多讀書,而是想利用更少的時間讀書。這個問題容易答多了:只有現在花時間多讀書,以後才能少花時間。

--------------------

當聽力中出現“教授舉例子”的時候,如何記筆記?

我的大部分“工作時間”像只病貓一樣蜷在床上,或沙發上,不是讀書,就是發呆。其中小部分時間是在胡亂翻看,什麼書刊都翻,只要身邊有的;然後大部分時間是在讀少數的幾位作家的作品,卡夫卡,加繆,海明威,福克納,博爾赫斯,納博科夫,黑塞等。他們是在我亂翻中一眼鍾情,結下盟約,至今不棄不離的。由於反覆讀,加上有些作品短悍,易記,也許還要加上我受過一定特別訓練的記憶力,這些作家的總有幾篇作品我可以背下來。二十年前,我甚至可以連場背誦五十首博爾赫斯的詩——現在想來,那真是我榮光的記憶。 archlord gold 不管你記憶力好壞與否,作為一個寫作者(首先是閱讀者),隨著年歲的遞增,你腦海裡會列出一排長長的書目,那些經典名著是很容易上榜的,即使只是偶爾翻過,甚至沒看過。這就是名著的魅力,正如那些名川大山,那些凸現在史海里的著名人、事,你無須去親眼,他們會自動鑽入你的記憶庫,排隊等著你去光顧、領受。有一段時間,我的時間都消耗在拜讀浩繁的經典名著上,就像一個胸懷天下的武林新手,浪跡天涯,為的是結識各路英雄好漢。想著還有那麼多山頭沒有拜過,我不敢輕易出手——不用說,我是膽小的。換句話說,我因為膽小而有幸認識了不少英雄——彷彿我認識他們就是為了壯膽。archlord power leveling 但是,有趣的事出現了,也許是因為我的膽量被我結識的英雄們壯大了,也許是我品行上有過河拆橋的陋德,慢慢地,我開始連續地拋棄我曾經膜拜的英雄們,巴爾扎克,左拉,紀德,托馬斯·曼,略薩,羅布格利耶(幾乎包括所有的新小說),喬伊斯(幾乎包括所有的意識流),約瑟夫·海勒(幾乎包括所有的黑色幽默),等等,等等吧。他們中有一部分(或人,或書),我猶豫又大膽地認為,其實並不了得,不過是浪得虛名,不過是“小人得志”——人類由於自身的侷限,經常犯下魚目混珠的錯誤。忘記了是誰——也許是聖奧斯丁——曾這樣說過:經典作品並不是一部必須具備某種優點的作品,而是世世代代的人出於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熱情和神祕的忠誠閱讀並傳存的“幸運者”。因為幸運名揚天下,流芳百世,對後人來說或許就是不幸。 這是一部分。 archlord gold 還有一部分,我一方面相信他們是了不起的,他們寫出了他們的偉大,另一方面我總覺得他們跟我無關,形同陌路,溫暖不了我,無法給我輸氧傳力,無法讓我燃燒起來。與此同時,別有一些作家,如卡夫卡,加繆等(如前所述),他們的作品如同貌美楚楚的女子一樣吸引著我,*著我,讓我神魂顛倒,神經衰弱,同樣的腦筋在他們面前似乎也變得靈異起來,智慧起來,水生風起,見風如雨,過目不忘,念念不忘。我就這樣並不費盡心機地記牢了他們筆下的人物、故事、句式、語錄,包括他們本人的生平、長相、趣聞等等。我對他們的興趣和敏感,正如兄弟一般,親人一樣,道法自然,無須苛求。二十多年前,我家裡養了一條看家狗,鼻頭尖尖,暗示著它嗅覺靈敏,獸性凶猛。那段時間任何外人走進我家,它都會靈敏地發出警告,忠誠地狂吠不已。有一天我突然回家,穿著一身綠色軍裝,我母親都沒有一下認出我來,然而這條忠誠的狗卻對我歡喜地搖尾擺首,發出嗚嗚地親呢聲,沒有厲叫一聲。它以一種近乎神奇的方式認出了我的身份——或許是我身上的氣味即使在外漂泊多年仍然與母親相似吧。我想這是夠神奇的,而我對某些作家、某些作品的親近和聯通的方式,似乎並不亞於我家的這條狗與我。 文學固然有神祕的一面。archlord power leveling 這也使我想到了,浩繁的經典名著不是像太陽光一樣,可以照耀每一個寫作者。巴爾扎克們對我也許是毒藥,納博科夫對你也許是陷阱,汗牛充棟的大部分經典對我們來說都可能是毒藥或者陷阱,能夠照耀我們、溫暖我們的也許只有少數幾個人、幾本書,他(它)們是我們在文學家族裡的親人。當我這樣想時,我不再被那麼多的經典名著困惑,不再到處拜山頭。我告訴自己:停留在你的“親人”身邊吧,反覆聆聽他們,就會聽到吉祥而美妙的天簌之音。 人頭攢頭,市聲喧譁,世相是如此鬧熱繁華,然而人依舊孤獨。因為親愛文學,我們宿命地變得更加孤獨。文學是一項孤獨的事業。文學以宣揚人道、 aoc gold 活潑靈魂為己任,但對創作者本人卻提出了非人道、反人性的要求:只有走窄門,只有沉浸在黑暗和孤獨中,才能到達彼岸。文學的大樹只生長在孤獨的心底裡。這份孤獨,父母,兄弟,姐妹,好友,所有愛你的人,都無力驅散。這是一份屬靈的孤獨,根子紮在更大的孤獨上。 哦,你是如此孤獨,所以你更要用心去找到你的“親人”做伴相隨,讓他們用與你相似的孤獨來溫暖你,活潑你,照耀你,點燃你。正如你總有父母親人一樣,任何作家都有各自的“親人”,不同的是,他們不像你的父母親人一樣與你同生俱來,他們淹沒在“茫茫人海”中,需要我們用心、用孤獨、用時間、用運氣去尋找。運氣屬於敏靈和執著的人。因為孤獨,文學其實就是一份最需要敏靈和執著的事業。 檢視原帖>>

感覺工作都像作文一樣,每個流程組成。我讀書混日子的時候總是不會寫作文編不多話。老被老師叫去問話。。

看到作文題目難不會寫怎麼辦?

每次遇到作文題目的時候,看到簡單就寫,有時候會看到作文題目,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很難,不會寫,腦子空空的.我該怎麼辦?用什麼方法解決作文題目難?

優質解答

1、材料作文的審題(給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就是題)

不論什麼形式、什麼文體的作文,首要的就是認真審題.寫文章的人在動筆之前對題意(題目、材料的含義)、要求進行認真的研究和領會的過程,就叫審題.命題作文要深刻理解題目含義、要求,抓住題眼;給材料作文要完全消化材料(看圖作文也屬此類).審題稍有編差,便全盤皆輸.正所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考試時即使時間不夠,寧可字數達不到要求,長文短寫,讓他扣分,也要保證有足夠的時間認真的地審題.

拿到作文題目,要解決三方面問題:1、確定文章體裁;2、劃定取材範圍;3、掌握寫作重點.以下具體解說:

有的題目後面對文章體裁已經有明確的規定,有的題目,有某些能提示文章體裁的詞或句式.一般說來,凡文題中有記、紀、述之類字的,要求寫成記敘文.如:《記一位*前輩》、《國慶紀事》、《我的自述》.文題中有涉及時、地、人、事物的,也要求寫成記敘文.如:《難忘的七月》、《童年趣事》.如文題中帶有象徵性或抒情意味,則寫成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抒情的散文.如《春雨點點》、《紅燭頌》.凡文題出現談、論、評、說、議、析、讀、感、關於、體會、啟示、想到的之類的詞義以及選擇句式的,通常要求寫成議論文,如:《談立志》、《說勤奮》、《從忠言逆耳想到的》、《學習的主體是老師還是學生?》,如果文題中出現斥、駁、批、揭一類詞或以反問句形式出現的,一般要寫成駁論性的議論文.如《開卷一定有益嗎?》.有些文題要求闡述事物或事理的,一般寫成說明文.如《我們的校園》、《電視機的構造與維修》.

取材範圍即寫作範圍.記敘文要弄清以記人為主,記事為主,還是以寫景為主;記什麼人,寫什麼事,描寫什麼景物;是現在發生的事,還是過去發生的事;用什麼人稱寫作等.如《校園新風》,寫的是校園的新人新事,以寫現在為主,寫過去是為了對比、襯托,用第一人稱寫.如果是議論文,要弄清論述的範圍,以便組織論據進行論證,如《談骨氣》.如果是說明文,要弄清說明事物還是事理,怎樣抓住事物的特徵,事理的要點進行介紹說明.

文體、範圍確定之後,還要抓住題目的關鍵詞語,確定文章的寫作要點.一般說來,用一句話做題目的,抓住謂語部分作重點.如《我愛我家》,重點在愛,要寫出如何愛,為什麼愛.用片語作題目的,抓住修飾性或*性的詞語作重點.如《可喜的變化》,可寫一所學校、一個家庭、一條街道、一個工廠的變化,但重點在可喜二字,要寫變化怎樣可喜.

某些具體明白的題目,甚至還暗示或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審題時要善於判別.如《一個雷鋒式的青年》,雷鋒式三個字,要求所記敘的青年的思想、言行應與雷鋒有本質上的相通之處,提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又如《榜樣》,要求寫的物件應是先進人物或英雄人物,主要寫這個人物的先進事蹟或英雄事蹟,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又如《團結就是力量》,這樣的題目已亮出了文章的中心論點,作文時,只要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寫就可以了.

注:有些題目,字面意思大同小異,不大容易掌握,需要認真分析比較.審題是否準確,關鍵在於能否區分那些小異,不辨毫釐之差,將致千里之失.如:

《新人新事》指具有新思想新風尚的人新近做的好事,這好事也充分體現了新思想新風尚;《好人好事》通常泛指一個或幾個人做了一件或幾件有利於他人有利於社會的事,它不一定體現新字.車上讓位,拾到東西歸還失主,在今天已不能算作新人新事了.應該說好人好事包括新人新事,所以如果以範圍寬的好人好事來代替範圍相對窄的新人新事,文章就不切題了.

《優秀的園丁》與《辛勤的園丁》兩題有共同性,園丁通常比作教師,這樣的教師都是好教師.但在園丁上面的修飾語不同,一是優秀的,這是強調教師的成績表現;一是辛勤的,這是突出教師的工作態度.

試比較《愉快的星期天》、《媽媽的星期天》、《不平常的星期天》;《難忘的時刻》、《難忘的一天》、《難忘的歲月》;《一個有為的青年》、《做一個有為的青年》.

有些題目,靈活性很大,題目的範圍相當寬闊,要藉助聯想,把握它的引申意義或象徵意義.例如《路》,它的本義是往來通行的地方,引申義是思想或行動的方向或途徑.以《路》為題,既可以寫一條具體的路,也可以取其引申義,寫一條抽象的路,如:自學成才之路,艱苦創業之路.又如《腳印》從字面看,腳印是腳踏過的痕跡,由於這一點,就很難審清題意.因此難於下筆.要是我們能在另一事物上想到某點與腳印的共同點,展開聯想,思路就開闊了.例如由人的腳印聯想到人的成長、進步過程,這才算把握住《腳印》這個題目的內涵.因此,碰到《寒冬》、《浪花》、《長明燈》等一類題目時,要審清題意,就要通過聯想,深入挖掘它的本義,引申義或象徵義.

最後,審題還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要做到全面、認真.對題目下面的附帶說明、要求,甚至連題目的標點符號都要認真地領會和研究,否則,也會出偏差.如《傻子不傻二三事》其中的雙引號並非起引用或強調的作用,而是正話反說,實指值得讚頌的人,不傻二三事指的是值得讚頌的二三事,如果有同學寫精神病人的種種作惡表現,就會令人哭笑不得.第二,要注意讀者的身份,《給爺爺的一封信》和《給孫子的一封信》同樣是書信,文章在語氣上就必然有所區別,才會顯得恰當,得體.

2、材料作文的材料分析

[材料分析1]劉吉同志是國家體育總局的領導,以善於做人的思想工作而聞名,在群眾中有很高的威望.這段話可以這樣理人的生命意義不在活的時間長短,年齡的大小,而在對人類的貢獻大小.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十三週年而寫的一首詩,其中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人來到世上都應想到為人類貢獻點什麼,那種來到世上為了享受,為了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那不是人的生活.做人的工作,就是教育人,對人類作出自己的貢獻.還可以從另一角度看這段話,就是怎樣做人的思想工作.做人的思想工作,不能論時間的長短,沒完沒了,而要了解物件,不論時間長短,解決問題就行.

[聯絡實際]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雷鋒、李向群,他們的生命是短暫的,他們為人民貢獻了自己的一切,他們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他們的事蹟永遠光照人間……

[參考文題]最長與最短光照人間

[材料分析2]何為企業管理,其中最主要的一條是要把領導層制訂的方針、策略、意圖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貫徹執行是全體人員的事,那麼執行得怎樣,怎樣更好地執行,就要求管理人員深入下去了解情況,要及時地發現問題,幫助解決問題,要踏踏實實地幹.大企業家克羅克之所以成為美國鉅富,可能就是由於他有這種實幹精神吧.他不把自己關在辦公室內享受清閒,而是“走動管理”深入基層.他為所屬公司的經理作出了榜樣,要求他們也要下基層去“去動管理”,不讓他們長期在辦公室,讓他們到下面去幹實事,發揮了他們的管理作用,這樣調動了全企業人員的積極性,企業也必然會搞好.

[聯絡實際]正確的路線確定以後,幹部起決定作用.一個企業搞得好壞,關鍵在於幹部、管理人員.我國不少國有大企業為什麼垮臺、倒閉.有不少就是由於管理人員只顧自己享受,不深入基層幹實事,高高在上,脫離群眾.而有不少民營企業為什麼搞得紅紅火火,就是企業家在真幹實幹,一切想的做的,都是為了企業.

[參考文題]從克羅克鋸椅子靠背談起 成績是幹出來的

[材料分析3]這則材料內容,是讀書人讀書經驗的科學總結,使人豁然開朗,瞭解到知識的魅力,瞭解到知識的力量和對人的影響,指出了人的成才之路,從這裡可以看到,“知識能改變人的性格”、“知識也能改變人的命運”.“人有知學,則有力矣.”“胸中無學,猶手中無錢也.”你要想擺脫愚昧嗎?你就讀書吧!你要想擺脫“貧窮”嗎?你就讀書吧!尤其是現在社會正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要努力學習一切知識,否則將會被時代所淘汰.我們看到有些信仰邪教,愚昧得很,就是因為不讀書,不看報,不學習科學知識的結果.

[聯絡實際]我國的糧食產量年年都有提高.養活12億人民還有富餘.就是搞科技下鄉,農民科學種田,不再靠天吃飯.農民學習農業科學技術,調整產業結構,多種經營,收入增加,改變了自己貧窮的命運.在城市裡誰的收入最高,是掌握科學技術的知識分子,他們憑自己的知識技術,為國家、為企業創造的財富多,自己取得的報酬自然也就越多.

[參考文題]知識改變命運 知識使人變得聰慧

[材料分析4] 薛譚向秦青學唱歌,沒有完全學到秦青的技藝,就告辭回家,這是薛譚的不對.當他聽到秦青激越高亢的歌聲,深感自己之不足,於是向老師道歉,並表示終生不再提起回家的事了,這表示他知錯必改的決心,是真心實意地向秦青學習技藝,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不過薛譚應當從這件事中汲取教訓,當自己還沒有完全學到技藝時,就匆忙決定是錯誤的.秦青對薛譚學藝很認真負責,當薛譚向他告辭時,他知道薛譚並沒有學好,沒有放棄他用自己的歌聲來教育他,沒用簡單的說教,或批評的方式,而是用事實說話,使之幡然醒悟.這種誨人不倦的精神是值得人們學習的.也說明讓事實說話來教育人這種方式好.

[聯絡實際]我曾聽說這樣一件事,一位平時很不愛學語文的同學,臨近大學聯考的時候,他感覺到這樣的語文成績,肯定影響他大學聯考的錄取,於是他求助於一位老教師幫忙.上了幾次課後,他就不去了,認為語文已經學好了.等他拿到大學聯考成績的時候,他後悔莫及,只差一分,未能考取理想的重點大學,他的語文成績一般.他對老教師說:等我考研的時候,還來請您幫助.

[參考文題] 用事實教育人好 誨人不倦

[材料分析5]動物的本能是為了求得生存,為了求生存,就得有食物.貓以捕鼠為生,所以它要行動敏捷,善跳躍.這大貓得到某君的精心餵養,不需要去捕鼠覓食,這種捕鼠的技能也就會隨之消失.再說大貓膘肥體壯,行動必然遲緩,如何能再捕鼠?而小貓則不然,出世後不久,就要去捕鼠覓食,因為沒有人去餵養,自己不去捕鼠覓食就會餓死,生存不下去.小貓主動覓食,經過不懈努力,一定會成為捕鼠能手.

[聯絡實際]我們國家正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引進競爭機制.改變了過去一切都由國家包下來的做法,而要人們在競爭中求生存,有的人很不習慣,想靠“等”、“靠”、“要”過日子.不能改變舊觀念,不去學習新東西,主動覓食.大事做不了,小事還不做.這種人應該認清形勢,國家不再餵養了.現在有的青年則不然,他們學完了本科去考研,跨門類學習,跨專業學習,這叫“知識儲備”、“技能儲備”,他們這山望著那山高,不斷進取,不斷攀登,這是國家的希望.

[參考文題] “喂”與“覓”  在競爭中求發展

[材料分析6] 一個人總是有長處和短處,有優點和缺點的,這是客觀的存在.但不同的人對這兩者態度是不同的.聰明人能及時發現自己的短處和不足,發現別人的長處,善於向別人學習,取長補短,使自己不斷進步.而另一些人看自己的優點用放大鏡,看別人的不足用顯微鏡,自以為是,高人一等,永遠處在停滯不前的地方,這是糊塗人.同樣,一個企業也是這樣,企業管理者應善於發現自己企業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向科學要辦法,或外出取經、作及時調整.這是聰明的企業家.

[聯絡實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善於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虛心向外國學習的“洋”為“中”用,大量送出人到國外培養,帶回先進的科學技術,又大量請外國人進來,引進技術,引進人才,使建設少走彎路.多種形式辦企業,就是引進技術、引進先進裝置的具體辦法之一.在企業管理模式方面向外國學習,如企業股份制,實行企業破產法等.

[參考文題]取長補短,發展自己敢於揭短

[材料分析7]看待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哪一種好,衡量的主要標誌是能否給企業帶來效益,其次應看對人才的培養是否有利.從這兩點看,日本松下電器企業的做法好,新聘入廠的高學歷人才,他們的長處是有書本知識,但缺乏實踐經驗,讓他們從工人做起,就是讓他們的書本知識用到實踐中去,去檢驗、去充實、去提高.彌補了自己的不足,這樣廠領導能從長遠利益看問題,對廠裡培養人才有利,對新聘的人的培養也有利.其次還應看到廠裡的工作人員的職位和待遇,不能僅憑學歷的高低,主要看你的能力,能否為企業解決問題,帶來效益.從工人做起,如果你的能力強,將很快得到重用或提拔.這從分配利益上看也是合理的,只有這樣做,才能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中國的做法,弊端較多,高學歷人入廠即享受廠級待遇,這和他對廠裡的貢獻不成比例,不利於引進競爭機制,不利於高學歷人奮發進取,不利於培養人才.中國這種情況的產生,往往同當前的高學歷人才少,不少單位求賢若渴有關,用待遇高作為條件來吸引人才.

[聯絡實際]我們在人才交流會上常常看到,許諾年薪××萬元,分配幾居室等等作為條件來引進人才.但效果怎樣,需要時間的等待.

[參考文題]松下電器企業的做法好

[材料分析8]三個人不同的回答,反映了這三個人不同的心態,對這一工作的不同認識.第一個工人對這一工作根本沒去多想,砌磚就是砌磚,叫幹什麼就幹什麼,也沒有什麼認識,是處於被動地位的.這種人也不會動腦筋想辦法把工作做得更好,不會有進取心.第二個工人的目的很明確,是為了賺錢,那麼就會怎麼賺錢多,就會怎麼做,是做錢的奴隸,砌磚就有可能只顧數量不顧質量,這種人技術不會多大長進.第三個工人則和他們不一樣,他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種創造,基於這種認識,肯定是熱愛這種工作,也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做好工作.這種人是有上進心的人,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後來他成為有名的建築師也就不足為奇了.

[聯絡實際]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工作,做出突出貢獻,成為專家的人很多.北京公交車售票員李素麗,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贏得廣大乘客的讚譽,被評為勞動模範.熱愛本職工作,成為英雄模範的人物很多,像雷鋒、王進喜等,他們幹一行愛一行,值得人們學習,而那些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不思進取的人,不會有好前途.

[參考文題]志不高者智不遠 行行出狀元

[話題材料分析9]辯證唯物主義者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外因對於具體事物的變化發展的作用不僅是不可缺少的,有時甚至還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儒勒·凡爾納的成功,除了他本人的勤奮努力之外,不能不說他的妻子、赫哲爾經理起了很大的作用.正如材料中所說,如果缺了其中的一個,事情可能就不會是這樣的.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外因的鼓勵對人們走向成功是多麼重要.在這裡鼓勵調動了儒勒·凡爾納的積極性.學生的可塑性強,鼓勵對於學生成才,更為重要.

[聯絡實際]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在中學教數學不好,他的母校廈門大學收留了他,鼓勵他從事數學研究,最後才使他成為了數學家.我們在中學裡經常看到一位同學的作文被老師看中,讓他讀給全班同學聽,可以肯定下次作文,他一定會更加努力.說不定他從此會立下學文學的志願.

[參考文題]《鼓勵是成功的催化劑》 《成功從這裡開始》

[話題材料分析10]在機遇面前,英國推銷員和日本推銷員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態度,採取截然相反的做法,說明兩個推銷員的素質不同,經營理念有差別.在寶貴的商機面前,一位錯失良機,一位抓住了機遇,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以辯證思維看問題,發現這個太平洋島國是個巨大的鞋業市場.這一島國群眾今天不穿鞋,當他們瞭解到穿鞋的好處後,大家都會買鞋穿,因為這是物質文明的進步,這種做法肯定生意興隆.從這裡我們認識到經營商業經濟需要高素質的人才.

[聯絡實際]在市場經濟面前,競爭永遠是激烈的.一個企業的興衰,關鍵在人才.科學的管理需要人才,新產品的研製需要人才,營銷活動更需要人才.我國許多名牌企業像海爾、首鋼都有自己的科研機構,都有自己的人才培養機制.改革開放初期興起的一些企業,為什麼紛紛落馬,其中重要的一條緣故是企業缺乏人才.

[參考文題]《企業呼喚人才》《機遇與人才》

[話題材料分析11]“有探索就有成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人類在探索中生存,人類文明的每一滴進步,無不是探索的結果,人類歷史就是在探索中前進史,在探索中發展.一切願為人類作貢獻的人們,無時無刻不在探索.要探索就要有勇敢,要有堅強的毅力.甚至要有不怕犧牲的精神.只有那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的人,才能享受那成功的喜悅,沒有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敢者,哪有後來人能夠享受品嚐到螃蟹的美味佳餚.

[聯絡實際]我們的民族就是個勤勞勇敢的民族,敢於走前人所沒有走過的路.我國的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都是成功探索成功的光輝範例.你有過探索的經歷嗎?像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工作中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等都可入文.

[參考文題]《有探索就有成功》 《無限風光在險峰》

[話題材料分析12]在人們的印象中,或在人們的感覺中,或在通常的思維中,提到“反對者”,總是在阻攔事物發展前進,具有敵對情緒聯絡在一起的.而潘家錚教授居然說:“那些反對三峽工程的人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大.”我們進行反思可看出潘教授偉大的胸懷,可看出潘教授對三峽工程的事業心.反對者,為什麼反對,肯定有他的思維方式,肯定有他的理由.聽聽他們的意見,可以幫助我們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面的考慮問題,使我們少犯或不犯錯誤,把工作做得更好,避免遭受損失,這對如此巨大的三峽工程顯得格外重要.所以,有反對者是好事而不是壞事,說他們貢獻最大也就不足為奇了.

[聯絡實際]我們是唯物主義者,讓別人說話,天塌不下來.我們以事業為重,聽取不同意見對事業有益.在要不要搞三峽工程問題上,歷時多年的爭論,這樣大的工程能不能搞好,花這麼多錢值不值得搞,專家學者曾提出過不知多少這樣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提出促使有關方面經過多方論證,想得更周到,做得更仔細.

[參考文題]《面對反對者》 《偉大的胸懷》

3、話題作文與材料作文比較談

話題作文連續幾年在會考、大學聯考作文中出現,但有關話題作文的好多問題仍然困擾著我們.許多考生寫作話題作文的方法依然沒有擺脫材料作文寫作的模式,不是對話題中的某一觀點加以評論,就是引用僵化的“敘議聯結”的方式進行構思,結果寫出來的文章內容空洞、思路侷促,沒有新意.我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話題作文中話題材料與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區分不清,甚至混為一談.要想寫好話題作文,首先要弄清話題作文與材料作文的異同之處,進而掌握寫作方法,寫好作文.

話題作文與材料作文都是提供一則可多則材料,有文字材料,有圖畫材料,也有的文字材料和圖畫材料兼而有之,這是二者的相同之處.其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命題角度不同

先說材料作文,其命題者往往在題目中提供一則或多則材料,學生在感知和把握這些材料的基礎之上,選取一個最佳角度,提出中心論點,然後進行論述.這種要求雖比單純命題作文的束縛要小一些,但一些定作上的條條框框還依然束縛著學生的手腳.比如文體一般寫成議論文,中心論點一定要從最佳角度提練出來,行文一定要緊扣材料,寫作一定要聯絡現實生活等,這樣的寫作沒有給學生足夠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在很大程度上不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話題作文的材料是作文的前提和引子,是命題者所提供和寫作前的指導,是引發學生思考的由頭.寫作過程中可以引用材料,也可以對材料隻字不提.由此可見,話題作文無論是在表達上,還是在選材、立意、體裁等方面,都比材料作文留給學生髮揮的空間和自由度大.

下面是兩道大學聯考作文題:

A閱讀寓言詩《鳥的評說》,並根據要求作文:“麻雀說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說黃鸝徒有一身美麗的裝束/黃鸝說百靈,聲音悅耳動機不純/百靈說最無原則的要算那鸚鵡/

鸚鵡說喜鵲生就一副奴顏眉骨/………”

要求:根據鳥的評說,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絡生活展開議論,寫一篇議論文.

本題是1995年大學聯考作文題,道出了鳥兒們互相揭短的事情.其寓意是要全面地辨證地、正確地對待他人和自己,不要以自己的長處比他人的短處.考生以此寓意確定中心論點展開議論,才符合此材料作文的要求,否則就會偏題.材料作文一般要求立足材料本身,並從最佳角度提煉主題,確定寫作的中心,然後再聯絡實際,寫成議論性的文章.

B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歌德說,我一生只是辛苦工作,我的年表就是最好的說明;康德說,人一生不斷地進行創造性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樂的最好方法;愛因斯坦說,只要有一天你得到一件合理的事情去做,從此你的工作和生活就會有奇異的色彩;一個普通人說,我們註定終生吃苦,我們註定活的不輕鬆,但我們應該活的精彩.”

看了以上材料,你對“精彩”或許有新的認識,請以“精彩”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定你的經歷、體驗、感受,也可以編寫故事、寓言等.

此題是一道供材料的話題作文,考生只有圍繞“精彩”這一話題寫作就行了,不必拘泥於材料本身,且立意自定,文體不限,這無疑給考生提供了很大的自由空間.而話題作文對文體的要求不十分嚴格,一般要求考生按自己最擅長的文體進行寫作,一般要求“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

2、處理思路不同

要寫好話題作文,首先要對話題作文要能求新求異,張揚個性.這是處理話題材料的基本思路,也是考生應有的思維品質.有了這種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的思維品質,才能在話題作文的立意、構思、形式、語言等方面寫出新意,才不會人云亦云,落入俗套,才能寫出富有個性的文章來.

而材料作文則要求考生反覆推敲材料的深層含義,提煉出議論的中心論點,材料成了寫作的出發點的歸宿,寫作的始終要緊緊圍繞材料、引用材料,處理材料的思維方式完全是一種求同意識,否則就有偏題之嫌.例如有這樣一道供材料的話題作文:

讀下面三則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一天,清掃庭院,偶見一棵樹苗依石而長,生機盎然.“若搬開那塊石頭,它一定會長得更好吧!”這樣想著,我便用力將壓在樹根上的石頭搬走了.隔了幾天,再到後院,竟發現那棵樹苗倒在地上夭折了.

材料二

美國科學家曾做過這樣的試驗:將一隻被取出壓力基因的小白鼠放入一個模擬空間,由於它沒有壓力基因,在攀越一座13米高的假山時漫不經心,跌落山下,摔死了.而另一隻沒被取出壓力基因的小灰鼠小心翼翼地行走、覓食,沒有出現任何意外.

材料三

1920年,美國一位年僅11歲的男孩在踢足球時不慎將鄰居的玻璃窗戶踢了一個洞,鄰居索賠12.5美元.男孩哪裡有錢賠,於是回家向父親認錯.父親說:“錢可以先借給你,一年後歸還.”從此,這個男孩就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涯,半年後,他將12.5美元如數還給了父親.許多年過去了,這個長大*的男孩當上了美國總統,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里根.

的確,植物也好、動物也罷,沒有了壓力,就沒有了生存的動力和希望,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請以“壓力”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不少於800字.

如果我們按供料作文的思路去處理,那就要反覆推敲材料,並從三則材料中提煉出共性的含義,其大意是“植物沒有特殊的生長條件提供的壓力就不能生存;動物離開了適宜的生存環境就會被淘汰;人同樣也需要壓力,沒有了壓力就會沒有生活的動力和希望.”依此類材料的深層含義來確定寫作的中心論點,然後對材料進行評析,最後聯絡實際闡明中心論點.否則就會觀點不集中,偏題,或者膚淺.

寫話題作文就不是如此,只要考生接觸了話題材料,能明確所寫的內容只要與話題“壓力”有關即可,可以涉及關於壓力的人和事,寫成記敘文;也可以就壓力問題談自己獨特的看法,寫成議論文,行文中可以引用材料,也可以不引用材料;還可以由壓力生髮聯想,進行新穎的構思和立意,從而抒發豐富的感情,寫成散文、寓言等.這樣處理材料,完全可以消除材料作文的求同意識,寫出來的文章才會多姿多彩,新穎活潑.

如何快速提高閱讀速度?

你好

1、眼球的移動速度。

我們看書從左向右邊,眼球也是跟著移動到右邊的。有些的人的眼球移動的很快,所以閱讀的也很快。但是對一般沒有經過閱讀訓練的人來講,你眼球快速移動的時候,眼前可能會一片模糊。

想要提高的閱讀,需要有意識的提高眼球移動的速度。而且,在眼球移動的過程中,有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很多人讀著讀著,視線要跑到了剛才讀過的地方,這種問題叫做回視。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可能請人幫我們檢查一下,我們在閱讀的時候,眼睛是不是經常跳回讀過的地方,是否經常停頓。如果有,也要有意識地改掉這些問題。

2、閱讀寬度,也就是視野寬度。

所謂的一目十行就是,視野寬度大,辨識廣度大,一眼可以清晰的看得見的很多行字。 明治大學的教授,讀書達人齋藤孝在《超級閱讀術》中,提供了一個超級簡單的提高視野寬度的方法——把雙臂向前伸直,像是做側平舉一樣,向身體兩側慢慢展開。最初的時候,你可能很快就看到雙臂了,但是經常練習,你就能看到的雙臂範圍在擴大。相應的,你讀書的時候的視野寬度,辨識廣度也會增大了。

3、書籍本身的排版,用詞,專業度等。

我們平常看的多是字型橫排的簡體字的書,換成一本豎排版繁體字的書,我們可能就讀不了那麼快了。

關於用詞,專業度也是。想想我們上大學開始學專業領域課本,上面都是不認識的詞、概念,讀起來十分費勁。但是經過一學期的學習之後,再看本專業的書就很容易讀懂了。

想在這方面提升自己的閱讀速度,除了平常要有意識的增加自己詞彙量以外。另一個方法,就是多讀幾本同類型的書,比如你要研讀豎版書,或者建築領域的書,找這方面的書讀上五六本。 一些概念熟悉了,閱讀習慣養成了,讀起來也就快了。

不過,上面這些技巧都是要花一些時間才能掌握的,想要在短時間內提高閱讀的速度就比較簡單的,需要的是掌握一些閱讀的方法。

常見的能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1、瀏覽目錄,序言、結語、總結章節,找到書中重點。

這種技巧能應用在大部分工具型、實用類的圖書閱讀上。目錄總攬全書概況,一般書中的序言、結餘都會對書有背景介紹、重點提煉。

甚至有一些書,作者特意會用一章來解釋全書的內容。讀完這些,我們就會對書的主題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從而降低閱讀難度,提高閱讀速度。

2、找到書中的關鍵詞,設立為閱讀目標

經過對目錄、序言等部分的閱讀過後,我們可以提煉出一本書的關鍵詞。有一個心理學效應叫視網膜效應,也叫做孕婦效應,講的就是懷孕後,你走在街上,會看到更多的孕婦。

同樣,找到書中的關鍵詞,把這關鍵詞當做本次閱讀的目標,能幫助我們更好的找到核心內容。依舊拿齋藤孝的《超級閱讀術》來舉例,看完目錄介紹後,我知道這本書裡講了“選書”“速度”“精讀”的技巧。那麼在接下來的閱讀中,有關這三個字眼的內容也會不斷的出現在我面前。我就可以從中篩選出來對自己有用的部分,再放慢速度,仔細閱讀。

3、善用筆記,以輸出為目的閱讀

除了本來就是為了消遣而讀書,更多的時候我們是為了學到書中的某些知識而閱讀的。為了跟好的記住這些知識,並且化為己用。

最有效的方法是,閱讀的時候注意做筆記,並且時刻注意輸出。

我推薦的做筆記的方式有兩種:

標籤: 教授 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xuexijiaoyu/zz16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