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學習教育

> 山東風光導遊詞大全

山東風光導遊詞大全

山東風光導遊詞大全

山東省,中國華東地區的一個沿海省份,簡稱魯,這裏氣候溫和,特產豐富,山清水秀,河川縱橫,許多人慕名而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山東風光導遊詞,歡迎參考閱讀。

山東風光導遊詞1

各位遊客:

我們現在來到了五四廣場,廣場北倚青島市政府大樓,南鄰浮山灣,南北縱長700米,總面積10萬平方米,是一處集草坪、噴泉、雕塑於一體的現代化風格的廣場。

五四廣場因“五四運動”而得名。衆所周知,1920_年爆發的偉大的反帝愛國運動—“五四運動”的導火索是青島主權問題。自1897年德國佔領青島後,中國人民就一直爲收回青島主權而努力。1920_年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後,進而提出的“二十一條”,企圖長期“合法”佔領佔領青島,引起全國人民的反對。1920_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第二年1月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

中國作爲戰勝國出席會議,在會上提出了收回青島主權等正當要求,卻遭到了英、法、美、日等國的拒絕,並強行把青島主權轉讓給日本。消息傳來,北京學生於5月4日舉行遊行示威,強烈要求拒籤合約,高呼“誓死力爭青島主權”,“還我山東,還我青島”等口號。

學生的愛國行爲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援,在舉國發對聲中,北洋政府被迫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粉碎了日本永久侵佔青島的陰謀。在中國人民的英勇鬥爭下,終於在1920_年12月12日收回了青島主權。鑑於青島與“五四運動”這一特殊的關係,青島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新建廣場命名爲“五四廣場”。

現在我們看到這個高大、雄偉的火炬形紅色雕塑是青島青島市新市區的標誌性建築—“五月的風”,它重700噸,高近30米,直徑27米,是當時全國鋼製雕塑中最重的一個。雕塑突出了青島作爲“五四運動”導火索這一歷史背景,深含着催人向上的深厚意蘊,火紅色螺旋向上的鋼板結構組合,以簡練的手法、簡潔的線條和厚重的質感,猶如一股騰空而起的勁風,給人以力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接下來我們看到海面上正在噴涌的那個噴泉,是我國第一座海上百米噴泉,噴泉設計採用先進的高壓水泵,噴涌的水柱高達百米。因爲是從海里直接抽取海水,所以在設計時選擇了距岸邊160米的距離,主要是防止噴泉的水霧對岸邊的設施及草坪腐蝕和鹽化。

在我們面前的這個灣叫“浮山灣”,它是20_年北京奧運會帆船比賽的主會場。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噴泉是旱地點陣噴泉,它乍一看只是普通的石面廣場,而實際上卻隱伏着橫豎各9排,共計81處地下噴泉,可按不同形狀、高度,進行噴射。

前邊是一個下沉式廣場,這裏可舉行各種露天演出,每逢節假日及重大活動,這裏都舉行各種演出活動。

各位團友,五四廣場被分爲南北兩部分,現在我們來到了廣場的北區。在我們的北面那座高大雄偉的建築是青島市的辦公大樓,樓高53.1米,共15層,總建築面積71521平方米,坐北朝南,大樓外觀造型簡潔明快,嚴肅莊重,氣度非凡,其南面爲正方形網狀,隱喻着黨政機關作風嚴謹,紀律嚴明,正氣凜然。

各位團友,相聚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我們今天的行程就要結束了,感謝大家的支援與合作,講解有所不周的地方,請大家多多見諒,期待與您的下次相逢。

山東風光導遊詞2

來自各地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來到曲阜。首先,請允許我自我介紹一下,我姓賀,是來自快樂旅行團的一名導遊,以後大家叫我小賀就行啦!不用客氣!

言歸正傳,這次我們的目的地是曲阜的孔府。我在車上先和大家說一下注意事項,我們的集合、自由遊覽時間已經公佈了,請大家不要遲到,不要因爲自己而影響其他人,另外,請大家認清我們快樂旅遊團的標誌,看!我們的標誌是一面旗子上面有一隻鳥兒。請大家認清標誌,不要走丟。謝謝大家的合作!

大家看!這就是有名的孔府!孔府,又稱衍聖公府,位於孔廟的東側,他有一個有名的稱號,叫“天下第一家”之稱,是孔子的歷代子孫居住的地方,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孔子死後,他的子孫後代一直居住在他旁邊的孔廟中。到北宋末期,孔氏後裔住宅擴大到數十間,到金代,孔子後裔一直是孔廟東邊,隨着孔子後世官位的升遷和爵位的提高,孔府建築不斷擴大,至宋、明、清達到現在規模。現在孔府佔地約7.4公頃,有古建築480間,分前後九進院落,中、東、西三路佈局。府內存有著名的孔府檔案和大量文物。

看!這氣魄雄偉的門就是孔府的大門,坐北朝南。左右兩側,兩米多高的圓雕雌雄石獅大門正中上方的高懸着藍底金字的“聖府”匾額,相傳爲明相嚴嵩手書。那兩個柱子上懸掛的對聯寫着: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這副對聯相傳是清人紀均的手書。形象地說明了孔府在封建社會中的顯赫地位。“富”字上少了一點,“章”字中多了一筆,意思是說衍聖公官職位列一品,田地萬畝千頃,自然富貴沒了頂。孔子及其學說“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聖人之家的“禮樂法度”,也就能天地並存,日月同光。

看!這就是第二道大門,俗稱二門。門建於明代,門楣高懸明代詩人、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手書“聖人之門”豎匾正門左右各有腋門一座,耳房一間。在封建社會,平時只走腋門,正門不開,以示莊嚴。

三堂也叫退廳,是衍聖公接見四品以上官員的地方,也是他們處理家族內部糾紛和處罰府內僕役的場所。爲了保持與外界的聯繫,在內宅門專設兩種傳事的差役,一種叫差弁,一種叫內傳事都有十幾人,輪番在門旁耳房內值班,隨時向外和向內傳話。門的西側還有一個露出牆外特製的水槽——石流,府內規定挑水夫不得進入內宅,只把水倒入槽內隔牆流入內宅。

現在我們來到了前上房。這是孔府主人接待至親和近支族人的客廳,也是他們舉行家宴和婚喪儀式的主要場所。院內東西兩側各有一株茂盛的十里香樹,每當春夏相交時節,潔白的花朵散發出陣陣清香,房前有一大月臺,四角放着四個帶鼻的石鼓,是當年府內戲班唱戲時扎棚的腳石。清末孔府養着幾十人的戲班子,主人一聲令下,馬上開鑼唱戲。前上房內,明間敞亮,正中高懸“宏開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掛有一幅慈禧親筆寫的“壽”字。

東側間,陳列着乾隆皇帝送給孔府的荊根牀、椅。桌上放有同治皇帝的聖旨原件。還有色彩鮮豔、花紋古樸的明代“景泰藍”。梢間中間桌上擺設着一大套滿漢餐具,共同404件。器皿上分別雕有鹿、鴨、魚等,可按其形盛菜,一餐上菜多達190道。長期以來,孔府形成了一種精細獨特的菜餚——孔府菜。各種菜製做講究,取名典雅,如繡球魚翅、珍珠海蔘、神仙鴨子、詩禮銀杏、玉筆蝦仁等名菜,色、香、味、形俱佳。西里間,爲孔子七十六代孫、衍聖公孔令貽籤閱檔案的地方,桌上放有文房四寶,書架上還陳列着儒家經書和孔氏家譜。前上房院的東西兩側各有五間配房,是孔府收藏日用禮器的內庫房和管帳室。

大家可以去看看,蒼松挺拔,魚池東西對列,恬靜雅緻,大有步移景遷之感,這就是前堂樓。室內陳設佈置仍保持着當年的原貌。中間設一銅製暖爐,爲當時取暖的用具。東間的“多寶閣”內,擺設着鳳冠、人蔘、珊瑚、靈芝、玉雕、牙雕等。裏套間爲孔子七十六代孫、衍聖公孔令貽夫人陶氏的臥室,再裏間是孔令貽兩個女兒的臥室。七十七代孫、衍聖公孔德成14歲時寫的“聖人之心如珠在淵,常人之心如瓢在水”的條幅,原封不動地掛在壁上。

這裏是後堂樓,後堂樓是二層前出廊的7間樓房,東西兩側有二層前出廊的配樓各3間。後堂樓是孔子七十七代孫、衍聖公孔德成的住宅。

這裏是孔府的後花園,孔府花園在孔府內宅後院,又名鐵山園。其實鐵山園內並無鐵山,只在花園西北隅有幾塊形似山峯的鐵礦石。此石系孔慶容在清嘉慶年間重修花園時移入的,稱天降神三環路助他修園,他自己從此也以“鐵山園主人”自稱。

眼看着快到車站了,我也要跟大家告別了,常言道“相見時難別亦難”,“送君千里終有別”。我希望大家有空能再來欣賞我們的孔府!我小賀再來給大家當導遊!祝願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再見!

山東風光導遊詞3

女士們,先生們:

你們好!歡迎你們到泉城濟南來旅遊!在濟南停留期間,由我來接待你們並提供服務,我希望我的講解能使大家在濟南玩得開心,過得愉快。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的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近11萬平方米。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爲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爲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爲“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又名檻泉,爲濼水之源,至今已有2720_年的歷史,水溫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爲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白牆灰瓦、出檐卷山、捲棚式的民族風格的建築就是趵突泉公園的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貼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題寫的。進了大門,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座迎門假山,大家知道爲什麼要迎着大門建假山嗎?這是古代造園的一種手法,叫做障景法,也就是說以山爲主,迎門疊石,似透非透,成爲公園門口處的自然屏障,與山石後的溪流成山環水行之勢,同園中其他景物相分離。這座假山的石塊全部採自於濟南南部山區,石質、色澤、紋理都可以同江蘇無錫的太湖石相媲美。過了晴雨橋,大家再往前走,就看到這塊石姿優美,紋理自然,高4米,重8噸的龜石了。它最初爲元代散曲家張養浩所收藏。張養浩酷愛自然山川,棄官歸隱濟南後,以山猿、野鶴、山石爲友。此龜石有“瘦、皺、漏、透”的特點,在此與它合影,有長壽延年的吉祥之意。

請大家隨同我一起往前走,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馬跑泉。爲什麼叫馬跑泉呢?據說這泉水是由北宋時期的抗金將領關勝的戰馬刨出來的,故此得名。相傳,關勝是梁山泊農民起義將領,後爲濟南總兵劉豫的部將,驍勇善戰。金兵南侵時,誓死不降,奮勇抗金。在一次激戰中,敗走西城,口渴難忍。他的戰馬仰天長嘶,前蹄奮力刨地,泉水奪地而出,後人爲紀念此泉,稱它爲馬跑泉。

再往前走,我們來到了漱玉泉景區。“漱玉泉”三字是已故濟南書畫家關有聲的手筆。“漱玉泉”三字的來歷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在古代人們常把女子的牙齒稱之爲“玉”,而女詞人李清照常在此梳洗打扮,因此而得名;另一種說法取自於李清照所著的《漱玉集》;還有一種說法是從“漱石枕流”這個成語轉化而來的,形容嘩嘩的泉水沖刷着玉石的樣子。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李清照紀念堂,建於1979年。紀念堂兩旁是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對聯。上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寫得是李清照故居所在地;下聯是“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是對她所作的《漱玉集》以及爲丈夫《金石錄》所作的序的高度讚揚。掛在門廳內的匾額“一代詞人”也是郭沫若手書的。

李清照是我國傑出宋代傑出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人。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的文官,是位著名的文學家,博學多才。母親也是一位狀元的女兒,知書達禮。李清照自小受到家庭的影響,加上天資聰慧,酷愛讀書,成爲當時著名的文學家。李清照18歲時,與當朝史部侍郎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婦倆相互支援,作詩填詞,研究金石書畫。靖康之難後,北宋滅亡,金兵南侵,李清照夫婦被迫南下。途中趙明誠病死。晚年的李清照一直過着無依無靠、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冷冷清清、悽悽慘慘中度過了她的餘生。李清照的詞以靖康之難爲分界線,前期的詞大多是歌詠自然,讚美生活,描述夫妻恩愛、思念。如“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而後期的詞作大多是抒發國家之恨和悲嘆自身命運悽苦的。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再往西走,就到了金線泉景區。金線泉同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並稱爲濟南四大名泉。“金線”的形成,是由於兩岸泉水相對涌流,流勢均衡。當太陽照射到池底,平靜的水面上就會顯示出一條聚成的水線,金光閃亮,像遊絲一般,忽隱忽現,隨波盪漾,蜿蜒多變。老金線泉的“金線”已難看到,新金線泉的“金線”也必須在水勢旺盛,陽光照射角度恰當時才能看到。

再繼續往西走,我們就來到了尚志堂,又叫“金線書院”,因金線泉而得名,舊時指官家或私人藏書和講學的地方。尚志堂院中栽滿了白玉蘭、紫玉蘭,每到初春,玉蘭花爭相綻放,芳香撲鼻,故尚志堂院也稱玉蘭院。

出尚志堂西行,便到了濼源堂。大家請看堂前上的楹聯:“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這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趙孟頫對趵突泉奇景的最好寫照。濼源堂北面的建築是娥英殿,是爲紀念虞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的祠堂。娥英殿北面是三聖殿景區。三大殿院內的花格透牆上鑲嵌着30餘方石刻,全部爲歷代名人的詩篇佳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院內這座罕見的“雙御碑”,是清代康熙皇帝的“激湍”石刻和乾隆皇帝的《再題趵突泉作》。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趵突泉景區,站在來鶴橋上了。來鶴橋原爲木橋,爲明萬曆年間歷城知縣張鶴鳴所建。1956年開闢趵突泉公園時,修建了這座石橋。大家請擡頭看這一朱漆木牌坊上的字“蓬山舊跡”,另一面是“洞天福地”。據記載,過去人們曾把趵突泉的三股水柱,比作蓬萊仙山,即神話中得三座神山:蓬萊,方丈,瀛洲。想登蓬萊山求仙的人到處尋找仙山,當他們來到趵突泉邊,看到三股水柱,其狀如山且不能攀登時,猛然醒悟仙景在此,故立“蓬山舊跡”坊。如果你能到泉東面望鶴亭茶社一坐,一邊品茶,一邊賞泉,則更能體會“潤澤春茶味更真”的意境了。

趵突泉泉池呈長方形,東西長30米,南北寬20米,周圍繞以石欄。池邊俯視,一泓碧水,清如明鏡;三泉涌濤,勢如鼎沸。歷代文人學者都對趵突泉留下了諸多詠贊。如元代散曲家張養浩“三尺不消平底雪,四時常吼半空雷。而能再現趵突泉泉水全貌的,還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趵突泉賦》。那麼濟南“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獨特景色是怎麼形成的呢?濟南的泉水來源於濟南的南部山區。濟南的南部山區主要由奧陶紀碳酸鹽的石灰岩構成,石灰岩被水溶解侵蝕,形成溶洞和裂隙,吸收地表的降水和徑流,並由南向北潛流。當這些地下水流至市區時,遇到濟南東、西、北面質地堅硬隔水的火成岩阻擋,水流大量彙集,形成強大的靜壓力,在低窪的市區涌出地表,形成天然的涌泉。趵突泉泉水甘美,用以沏茶,色如琥珀,幽香襲人,極爲爽口。據說乾隆下江南時,出京帶玉泉水,到濟南時帶趵突泉水,以備飲用。

站在觀瀾亭上,可以看到亭前水中的石碑,上刻“趵突泉”三字,是明代山東巡撫都御史胡纘宗書寫的。亭後的石刻“第一泉”三個字是清代王鍾霖書寫。“觀瀾”石刻二字是明代山東左布政使張欽書寫。泉池南面的水榭、漏窗與北岸的濼源堂相互襯托,形成對景。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滄園和白雪樓景區。滄園,原名叫“勺滄園”,取“滄海一勺”之意。這裏原是明代著名詩人李攀龍的讀書處。明萬曆年間按察使葉夢熊曾在滄園西側建“白雪樓”,紀念李攀龍。現在我們已經穿過了楓溪區,又回到了趵突泉公園的東門口,今天的講解就到這裏,有不妥之處,請多多包涵並留下你們的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山東風光導遊詞4

五蓮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魯東南沿海城市日照市五蓮縣東南,東鄰避暑勝地青島130公里,南距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日照25公里,北距中國風箏城濰坊110公里,西與亞洲銀杏王浮來山風景區相毗鄰,五蓮境內有204、206國道縱貫東西,交通便捷。五蓮山風景名勝區屬溫帶季風氣候,平均氣溫12.6℃,冬暖夏涼,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境內氣候溫和,特產豐富,山清水秀,河川縱橫,素有臺灣花蓮,"山東五蓮"之美譽。

五蓮山風景名勝區奇石林立、景緻奇異,各有千秋。域內萬木蔥鬱,清麗峻茂,燕鵲環谷,山泉繞溪,匹練飛瀑,種.種勝境,構繪出一幅清新、雅緻、秀美、險絕的畫卷,從而使宋代文豪蘇軾也盛讚"奇秀不減雁蕩"。縱觀五蓮山風景區,衆多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有機地融於一體,造就了風景區奇、秀、險、怪、幽、曠、奧七大特色,49峯、20洞、18瀑、16潭、5池、4澗等400餘景無不透露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上天的巧妙造化。真可謂景點遍佈,水水相連,生機勃勃,靈氣無限。

五蓮山因五蓮列峙,聳接雲霄,如蓮花初放而得名,九仙山則因八仙過海戰惡龍,山神傾力育萬樹而流傳。兩山雖各有特色,但卻共五大景觀聞名遐邇。其一是奇峯怪石。景區內奇峯林立,怪石嶙峋,上不見巔,下不見路,奇色異景比比皆是;又頗具靈氣,似喚之能應,驅之能動,五指峯、鉢盂峯、玉燭峯、萬卷書、龜峯、靴石、無字碑等均形成頗具特色的峯石景觀。其二是石窟幽洞。大自然以神來之手給這裏創造了許多的洞天福地,並且賦予了一個個帶有傳奇色彩的美名。藏在煙雨澗下的水簾洞,巨石疊壘而成,滴水成簾,人入洞中,暑氣皆無。似洞非洞的一線天,仰望蒼穹,一線盡收,使您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神妙。其三是花木景觀。景區內有大面積的森林植被和野生花卉,林木覆蓋率達70%以上,豐富絢麗,具波瀾壯闊之美。這裏不但是齊魯最大的野生藥庫,而且野生花卉種類繁多,達4000餘種。其中,最著名的是野生杜鵑花自然保護區,其花色之麗、品種之多、面積之廣,實爲罕見。

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生態旅遊試驗示範基地、山東省省級地質公園五蓮山風景區總面積13平方公里。坐落於魯東南黃海之濱,五蓮縣城東南17.5公里處.西與著名的九仙山風景區隔壑相望,主峯五蓮峯海拔515.7米。全山28峯,有峯、石、澗、泉和殿、閣、樓、亭共有景點118處。以奇、秀、險、怪、幽、奧、曠七大特色而著稱。五蓮山原名爲五朵峯,爲九仙山的屬峯。明萬曆三十年(1620_年),敕建護國萬壽光明寺,詔改五朵爲五蓮,始自成一山。遍山峯石,或雄偉,或形奇,或秀美,各具風格,儀表萬千。宋熙寧年間大文豪蘇軾知密洲府,曾詩"奇秀不減雁蕩"贊五蓮和九仙兩山。清朝侍讀大學士翁正春將五蓮山與泰山、嶗山相提並論:"岱以崇隆顯,嶗以幽窅顯,蓮以峭削海"。1932年10月,這裏曾燃燒過農民革命暴動的烈火,著名的日照暴動北路軍在此進行浴血奮戰,並於此向寨山轉移。

山東風光導遊詞5

尊敬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棗莊旅行社歡迎大家來到“江北水鄉,運河古城”——棗莊觀光旅遊!我是小王,是大家此次棗莊之行的地接導遊員。坐在駕駛座上全神貫注開車的,是我們的司機李師傅,李師傅有着十幾年的旅遊車駕駛經驗,由他爲我們開車,交通問題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孔老夫子曾經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李師傅和我會像接待老朋友一樣爲大家提供熱情周到的服務,同時也希望能得到您的鼎立配合。在此預祝大家此次棗莊之行能夠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現在我們乘車前往今天的旅遊目的地“臺兒莊古城”,大家一邊欣賞沿途風光,一邊聽我講講棗莊的基本情況。

棗莊市位於山東省最南端,與江蘇省接壤。是魯南經濟帶和淮海經濟區的重要城市,有“江北水鄉·運河古城”之稱。建市於1961年,轄五區一市和一個高新區,總面積4563平方公里,人口383萬。

棗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這裏有中國最大的國家級湖泊類溼地——微山湖公園;華夏最長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世界上最大的石榴園——十二萬畝的“冠世榴園”;最負盛名的“天下第一崮”——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因此,棗莊被譽爲“萬年家園,千年古郡,百年城市”。

臺兒莊是棗莊市下轄的縣級行政區,位於棗莊市最南部。歷史上的臺兒莊只是一個城鎮,乾隆皇帝御筆欽賜“天下第一莊”。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文化積澱,又爲這座城市賦予了歷史的厚重。途經臺兒莊的運河,是三千華里運河上儲存最爲完好的一段,是“活着的古運河”,有人說,“觀長城上八達嶺,看運河到臺兒莊”,可謂真知灼見。

1938年春天,這裏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戰.,所以,臺兒莊是運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揚威之地,是南北水運交通樞紐。

說話間,我們已經快進入臺兒莊古城景區了,請大家記住我們紅色旅遊車的車牌號:123456,我的手機號碼是,有什麼問題,您可以及時與我聯繫,現在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下車參觀!

現在我們參觀遊覽的是重建之後的臺城舊志景區,佔地面積38155平方米,建築面積30295平方米,約佔古城一期核心區的十分之一。主要有參將署、天后宮、翠屏學館、臺莊驛、日升昌記、文匯酒樓、謝裕大茶行、扶風堂、天水堂、三恪堂、魯南民居、閩南民居、久和客棧、臨水商鋪等不同風格的明清建築。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官式建築是參將署,俗稱大衙門,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爲清朝正三品參將行署。參將統領600兵馬,負責管轄220華里運河河道的工程防護和漕運治安。1937年1月,國民政府在此設立山東嶧縣警察局臺兒莊分局。1938年初,成爲第3集團軍副司令沈鴻烈的軍火庫,在臺兒莊大戰中,這批軍火發揮了作用。現爲“臺兒莊古城重建博物館”。

前面這座牌坊爲臺兒莊“水陸通衢”牌坊,她見證了臺兒莊往日的繁榮。這條街道被稱爲大衙門街,1947年,駐守在這裏的國民黨軍隊,把大衙門街改爲繁榮街,建國後繼續沿用這一街名。重建古城時,恢復大衙門街的舊名。

這座拐角摟,爲京津冀地區的建築風格,南北兩側的弧形捲棚,體現了這種建築的開放性。拐角樓佔地766平方米,建築面積1514平方米,南樓經營珠寶,北樓經營茶藝。

這座白牆黛瓦、馬頭出牆的徽派建築,名叫久和客棧。清代康熙三十年(1691年),由徽商胡文廣建造。重建後的久和客棧,佔地2415平方米,建築面積3554平方米,作爲快捷客棧使用。古城內有許多店鋪、民居爲這一風格,見證着徽商在臺兒莊的創業歷史。

胡文廣原先是一位書生,乘船去北京參加科舉考試。途經臺兒莊,看到了這裏的商機,於是放棄科考,留在這裏經商。他的經商理念是“和爲貴”、“和氣生財”,沒過幾年,就成爲臺兒莊的富商。他把堂號取名“久和”,希望後人永遠恪守和爲貴的理念。

大家看我右手邊的這兩座商鋪,是典型的南面臨水、北面臨街的江南水鄉建築,佔地面積1092平方米。左邊這座名爲“可意樓”,透過這幅“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爲君開”的楹聯,我們能夠猜到這是明清時期的青樓。右面這座名爲“可風樓”,告訴人們這座商鋪雖然緊靠青樓,它的主人仍然潔身自好,“可作風範”。

好了大家請跟緊我,注意腳下的臺階,我們現在所經過的這座橋就是廣源橋,又稱“玉帶橋”,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由時任參將趙登高主持興建,寓有“財源廣進、興旺發達”的之意,故稱“廣源橋”。橋長13.9米,高3.25米,跨度6.2米,橋面寬2.2米,是古城所有拱橋中跨度最高的單孔石拱橋。

好了大家看,我右手邊的這個座建築就是扶風堂,這處宅院爲晉派建築,俗稱萬家大院,由臺兒莊四大家之一的“四十萬”興建。萬家在清朝康熙年間由山西遷至臺兒莊,因漕運而發跡,鼎盛時期有店鋪商號20餘家,官銀40萬兩,被稱作“四十萬”。這座建築,以四合院爲基本結構,採用青磚青瓦的樑柱式磚木體式,樓高院深,牆厚基寬,設計精巧,雕刻考究。有四合院、過庭院、偏正套院,60多間房屋,其豪華程度爲臺兒莊之最。臺兒莊大戰期間,一度成爲我軍掩體,戰役打到第四天,遭到日軍轟炸。現在我們看到的扶風堂,是在原有的地基上重建的,被稱爲“文化基因復活的成功範例”。

前面這條河就是古運河,明萬曆二十一年動議開挖,三十二年通航,420_年來未曾斷流。臺兒莊大戰期間,池峯城破釜沉舟,下令炸掉的浮橋,就在前面這個位置。1959年,國家對京杭運河進行改造,將原運河取直,這段運河保留在舊城內,成爲景觀河。

四十萬碼頭:爲萬家私人碼頭,建於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用於貨船裝卸貨物,兼具汲水、洗菜、洗衣等生活功能。古城內現有此類碼頭13座,這些古碼頭,在準備拆除的時候,因爲陳偉市長的發現,才被保留了下來,成爲見證“活着的運河”的歷史遺存。

廣濟橋,俗稱“丁字橋”,原爲木橋,清咸豐七年(1857年)由萬家出資修建爲石橋。橋長11.8米,高3.1米,跨度5.8米,橋面寬2.7米,橋石爲皇宮專用的蘇州木瀆金山石。街坊鄰居感念萬家賙濟大衆的慈善之情,稱其爲“廣濟橋”。

三恪堂與運河稅史館,爲魯南風格的民居,是臺兒莊富商陳家的府第,建於清朝末年,名爲三恪堂,俗稱陳家大院。陳家對三恪的解釋是,對待天、地、人,都要謹慎恭敬。陳家先祖從安徽涇縣遷來,主人陳扶清官至六品,清末時出任稅務官。陳家在臺兒莊大戰前達到鼎盛,現存“陳萬祥”商號。

這樣的私人府第,只有大戶人家才能建成。一般的魯南民居,是土牆草頂,冬暖夏涼,適宜居住,只是不堅固,每隔幾年就要維修。那些經商賺了大錢的,往往大興土木,建造豪宅。魯南民居,宅院無論建得多大,門頭都要收斂。陳府的門頭不大,可是在大門西旁,建了幾間面朝衙門街的門市,使院落與院門保持勻稱。這臨街的門市,如今成爲運河稅史館。

這座建築爲臺莊驛站,是京杭大運河上一處重要的水驛。驛站是古代飛報軍情、接送客人、運輸軍需的中轉機構。歷代王朝都十分重視郵驛,稱之“國之命脈”。驛站的功能,一是供過往使臣投宿,相當於現代的機關招待所。凡持有“驛關”證件的官員,可按官階高低及僕從多寡,免費享受驛站提供的住宿、膳食、舟車、夫馬。二是郵送過境公文。在主要郵路上,一般每隔十華里設有一個郵鋪,次要郵路間隔二三十里。臺莊驛爲水驛,是伴隨着漕運發展而設立的。明朝萬曆三十四年,河漕總督御史曹時聘在臺兒莊設立驛丞一人。清乾隆七年,編制增加到五人。

臺兒莊水驛佔地面積1108平方米,建築面積530平方米,爲蘇州園林風格。現在作爲驛站文化展示區,以詳實的資料、豐富的圖片、真實的文物,向遊人展示中華民族三千年郵驛文明史及地方驛站發展歷程。

這座廟堂式建築是古城的一所私塾學校,名爲翠屏學館,始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爲義塾,對外收徒。該私塾1938年毀於戰火,現在原址重建。

這個大院爲日升昌票號的分號——日升昌記。爲典型的北方建築風格。據文獻記載,清光緒年間,山西人吳玉章從太原陽谷帶職來臺兒莊,開設“日升昌”分號,俗稱吳家票號,爲各路商賈辦理匯兌和存放金銀業務。這樣的票號,在臺兒莊有七家之多。吳家票號雖爲山西人所建,卻是典型的魯南風格。

現在主要透過實物、圖片陳列、多媒體場景再現等手法,用貨幣、契約、商標、印鑑、戥(deng)秤、稅單、股票等商業實物和資料,展示明清到民國時期的臺兒莊商貿文化,講述臺兒莊的商業文化變遷,特別是票號發展的歷程,從不同角度折射臺兒莊商業文化的流金歲月。

廣匯橋,俗稱“拱橋”,系花崗巖單孔全環形石拱橋。清順治五年(1648年),由趙家出資興建,橋長11.5米,高3米,跨度5.7米,橋面寬2.96米。1938年毀於戰火,後搭建爲簡易石板橋供人行走,現在原址復建。這座“廣匯橋”,取“匯八方商賈”之意。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駐臺參將趙登高陪同他遊覽了臺兒莊城。

當乾隆皇帝一步步走上這座拱橋時,一位女子說:“步步高。”

乾隆皇帝走到橋上,問:“這‘步步高’是什麼意思?”

這女子說:“萬歲爺洪福齊天,國運步步高揚,我們這些黎民百姓跟您享福。”

乾隆皇帝狡黠地一笑,問:“再往前走又有什麼說法啊?”

女子脫口而出:“萬歲爺,後頭更比前頭高啊!”

乾隆皇帝說:“你真是一張巧嘴。”

後來,城裏人把這位蘇州女子稱爲“巧嫂子”。

謝裕大茶行,是座木雕茶樓,最初由浙江茶商沈綺於雍正十年(1732年)建造,名爲蘇杭茶樓。沈綺有茶園百畝,因臺兒莊商運興盛來這裏銷售茶葉,兼開茶館。咸豐七年(1857年),徽州茶商謝正安收購了蘇杭茶樓,改名謝裕大茶行。原建築毀於1938年的戰火,因爲是全木質結構,大火三天不滅。現在原址復建,爲茶藝文化展示區。

這座京派建築名爲文匯酒樓,原名“聚奎樓”,爲守備署守備瞿翼龍的後裔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建造,經營沿運地方名吃,因乾隆第五次下江南時在此用膳而名聲大振。臺兒莊大戰勝利後,更名爲文匯酒樓,現爲大戰文化展示區。

到此我們今天的遊程也就結束了。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援!不周之處還請各位提出寶貴意見,期待您的再次光臨!

標籤: 導遊詞 山東 風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h-hant/xuexijiaoyu/6pvw8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