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世界茶樹的核心發源地在哪裏

世界茶樹的核心發源地在哪裏

世界茶樹的核心發源地在哪裏

世界茶樹的核心發源地是中國的雲南省和四川省一帶。茶樹最早被發現於中國西南地區,據考證,茶樹的生長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隨後,茶葉文化透過絲綢之路傳入了其他國家,逐漸形成了世界茶文化多樣性的格局。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世界茶樹發源地的核心地區在?

雲南鎮沅縣。

雲南鎮沅縣是世界茶樹發源地的核心,孕育了2700餘年樹齡的世界最大最古老的“野生茶樹王”。目前,在鎮沅縣,有古茶樹居羣面積26.85萬畝,其中野生茶樹居羣面積23.77萬畝。

雲南省普洱市鎮沅縣東有峯巒疊嶂、林海茫茫的哀牢山;西有羣峯雲集、氣勢磅礴的無量山,滋養老烏山系最大最古老的栽培型“茶神樹”,境內還有馬鄧、海塘、砍盆箐、打筍山、老烏山、五一、千家寨、茶山箐八大古茶山,名聲響亮、風味獨特、品質優異。

鎮沅縣成立古茶樹資源領導小組

近年來,爲保護古茶樹資源,鎮沅縣專門成立古茶樹資源領導小組,圍繞《普洱市古茶資源保護條例》,對全縣野生古茶樹分佈區進行重點巡護。

透過宣傳、數字化管理、技術培訓、聘請森林資源管護人員嚴打非法行爲等措施,落實對古茶資源的管理、保護和合理開發。

世界茶樹發源地的核心地區

世界茶樹發源地的核心地區在雲南鎮沅縣。

雲南是普洱茶的發源地和原產地,在雲南發現的野生古茶樹,樹高10米以上,主幹直徑需二人合抱。在海拔2600多米的鎮沅縣九甲鄉千家寨的茫茫原始森林中,生長着兩株罕見的野生“茶樹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據傳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目前中國境內最古老的一棵人工栽培的大茶樹位於距離昆明市區300多公里以外的景洪西南方的南糯山中。這是一棵具有八百多年曆史的茶樹,當地的人稱它爲“茶樹王”。茶樹王樹高達5.48米,樹寬10.9×9.86米,主幹圓周1.38米,享有“兩人合抱茶樹”之稱。

它們一高一矮,一公一母,最高的那棵樹高20.35米,直徑0.9米,樹枝主幹徑0.127米,樹幹平滑呈灰白色,在離地面5米的地方開始分枝,葉呈橢圓形,長15釐米、寬4.3釐米,樹冠成蓬開傘狀,樹蔭佔地20平方米。“茶樹王”周圍簇擁着浩浩蕩蕩的54畝野生茶樹林,相傳是“茶樹王”繁衍的後代。

經專家測定,這兩株“茶樹王”分別有2700年、2600年曆史,當出世在我國春秋時期,是迄今爲止我國發現的年代最古老的野生茶樹王。每逢春茶萌發季節,附近幾個鄉的羣衆都要進山搭棚採摘野茶,每年可摘茶葉2500多千克。

世界茶樹發源地的核心地區福建沙縣嗎 世界茶樹發源地螞蟻新村

世界茶樹發源地的核心地區福建沙縣嗎?這是螞蟻新村小課堂5月10日的問題,答對即可獲得3個村民作爲獎勵,那麼大家知道螞蟻新村5月10日答案是什麼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5月10日螞蟻新村答案吧。

世界茶樹發源地的核心地區福建沙縣嗎

1.世界茶樹發源地的核心地區在

福建沙縣

雲南鎮沅縣

2.答案:雲南鎮沅縣

3.答案解析

雲南鎮沅縣是世界茶樹發源地的核心,孕育了2700餘年樹齡的世界最大最古老的“野生荼樹王”.目前,在鎮沅縣,有古荼樹居羣面積26.85萬畝,其中野生荼樹居羣面積23.77萬畝.

世界茶樹的原產地

世界茶樹的原產地在中國雲南。

作爲茶人都知道,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雲貴高原是世界茶樹原產地中心。像我們雲南的臨滄、普洱、西雙版納,這都是世界古茶樹、野生茶樹最多的地方。曾經國際上有爭論,印度可能也是世界茶樹的原產地,但是透過世界古茶樹資源的考察,透過現代的分子生物學的檢測,毫無疑問,雲南纔是世界的茶樹原產地中心。

作爲雲南最具代表性的農業產業作物之一,“雲茶”馳名海內外,不僅彰顯了雲南人“詩和遠方”的生活方式,更是我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的重要引擎。

世界茶樹發源地核心地區

雲南。

中國是發現和利用茶葉最早的國家,被稱爲茶的祖國,也被譽爲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

茶樹起源於中國這一論斷得到了茶學界的普遍認可,有關文字資料顯示,我們祖先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茶學者和植物學家從史料記載,野生茶樹的分佈,茶樹的進化歷程,茶樹的分佈規律以及西南地區的地質特徵進行分析,得出茶樹最早起源於中國西南地區的結論。

爲什麼說雲南省是茶樹的發源地中心

勐庫大雪山在雙江縣裏,勐庫大雪山萬畝古茶園的現身使這裏成爲臨滄最有名的大雪山,這個野生古茶園是茶樹起源中心之一。大雪山野生古茶樹茶羣落,海拔高度爲二千二百米至二千七百五十米,是否爲全世界發現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葉茶種羣落,尚無最終定論。

世界茶樹的原產地

世界茶樹的原產地是雲南。雲南被譽爲世界茶樹原產地,雲南茶文化的興起離不開茶產業的發展。根據植物學家推算茶樹起源至少已有六七千萬年的歷史了,如今全世界產茶的國家遍佈五大洲,所有這些產茶國的茶樹,都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入的。

世界茶樹原產地的特點

中國是世界上茶葉產製,品飲最早的國家,因而有茶之故鄉的稱號,茶樹原產於中國,自古以來,一向爲世界所公認,只是在1824年之後 ,印度發現有野生茶樹,國外學者中有人對中國是茶樹原產地提出異議,在國際學術界引發了爭論。

這些持異議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樹爲依據,同時認爲中國沒有野生茶樹,其實中國在公元200年左右,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全國有10個省區198外發現野生大茶樹,其中雲南的一株,樹齡已達1700年左右。僅是雲南省內樹幹直徑在1米以上的就有十多株。

茶的發源地在哪裏

問題一:茶葉的發源地在什麼地方? 世界茶葉發源地就在成都

茶葉的發源地在中國,而茶這個做爲可口的飲料它就產生於中國的南部地區。 世界茶葉歷史的源頭在哪裏?世界茶文化的中心又在哪裏?昨日,長期從事茶史研究的大師級人物朱自振應邀來蓉參加茶文化封壇活動,他在接受本報專訪時稱:據他研究與最早的文獻記載,實際上一直衆說紛紜的茶葉發源地就在成都地區;而經過多年的發展與積澱,成都當稱爲世界茶文化中心,因此,打造“世界茶都”,成都已經具備了天時地利。 記載茶葉 最早文獻與成都有關 飲茶,是如今世界各地都有的習慣與文化,而茶歷史的源頭究竟在哪裏?對於這個問題,各界說法不同,也有茶發源於印度、泰國等國家的說法,不過,學術界更多認爲:茶應是發源於中國。那麼,茶的發源地是在中國的哪個地區呢?作爲資深的茶史專家,朱自振老先生近年來開始致力於這個問題的研究,並最終得出結論:茶的真正發源地應該是在“巴蜀地區”,而更精確地說,就是在成都周邊地區。 朱老先生已經有了充分的論據證明他的論斷。首先是從氣候上,成都周邊地區適合茶葉的生長。氣候週期的暖季與寒節交替會帶來茶種植的交替延伸,從歷史時段上,也可以看出在有茶史記載的時候,氣候交替的規律恰好符合成都地區的茶生長規律。 朱老先生的第二個論據更具說服力。茶史界曾一度認爲雲南西雙版納地區是最早的茶樹種植地,然而,朱老先生說,在他的考察過程中發現,西雙版納的當地居民在歷史上一直有這樣的說法:是諸葛亮教會了他們種茶與採茶。也就是說,巴蜀地區的茶種植技術更早於雲南,在諸葛亮帶來這樣的技術之前,西雙版納地區的人們並不瞭解“茶”這種植物。 第三個論據,便是有據可考的文獻記載了。朱老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已經發現的最早記錄了茶種植、飲茶和交易的史料,是西漢四川一個大地主劉褒所作的《僮約》。《僮約》的來歷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劉褒是資中人,他與成都一位富有的寡女楊惠(音)來往甚密。劉褒經常到成都來見楊惠,並與她一起飲茶飲酒。一次二人又在成都見面,劉褒招呼他的老奴去打酒,而恰恰這位老奴很不聽話,他抱怨說:“你不停地喊我做這做那,哪條規定我要做這麼多活路?”劉褒一怒之下,便書寫了一份《僮約》,意思就是“ *** 的規定”。在這一規定中,提到了 *** 爲主人種茶、採茶的活路,這是中國可考的文獻記載中,最早提到種茶、採茶技術和茶葉交易的資料。也就是說,按可考文獻,最早出現種茶、採茶技術的就在成都周邊。

問題二:中國的茶發源地到底起源在什麼地方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茶樹的發源地上,一直有很多說法。關於茶樹的發源地,有這麼幾種說法:

1.西南說:“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這一說法所指的範圍很大,所以正確性就較高了。

2.四川說: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說成立,那麼西南說就成立了。四川說要比西南說“精密”一些,但是正確的風險性會大些。

3.雲南說:認爲雲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這一說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風險,因爲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4.川東鄂西說: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衆的茶樹,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爲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

中國名茶知識插曲,嶗山綠茶,西湖龍井茶,廬山雲霧茶,湖南嶽陽君山銀針,臺灣凍頂烏龍茶,臺灣高山茶,臺灣烏龍茶,阿里山高山茶,在中國茶類中屬綠茶的功效和綠茶的作用最好,在茶葉種類中,也屬綠茶的種類最多.臺灣凍頂烏龍價格要比湖南嶽陽君山銀針價格高。另外杭州獅峯龍井價格也一般。凍頂烏龍從茶園所處的自然環境來看,即是冬季也並無嚴寒相侵,雪凍冰封,那麼爲何名凍頂呢?據說是因凍頂山迷霧多雨,山路崎嶇難行,上山的人都要繃緊腳趾,臺灣俗稱“凍腳尖”,才能上得去,這即是凍頂山名之由來,茶亦因山而名。大山茶廠詐騙。

5.江浙說: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爲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爲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

其實我認爲在遠古時期肯定不只一個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樹存在。有茶樹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夠發展出飲茶的習俗來。前面說到茶是神農發明的,那麼它在哪一帶活動?

問題三:茶的發源地 中國是茶的原產地。關於飲茶的起源,到目前爲止是衆說紛紜,爭議未定。大致說來,有神農說、商周說、西漢說、三國說。

神農說

陸羽根據《神農食經》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的記載,認爲飲茶始於神農時代,茶之爲飲,發乎神農氏。(《茶經・六之飲》)神農即炎帝,與黃帝同爲中國上古都部落首領。然而《神農食經》據今人考證成書在漢代以後飲用始於上古原始社會只是傳說,不是信史。

商周說

據東晉常璩所撰《華陽國志・巴志》載:巴子國“土植五穀,牲具六畜。......荼、蜜、靈龜、巨犀、山雞、白雉、黃潤鮮粉,皆納貢之。其果實之珍者,樹有荔枝,蔓有辛X,園有芳m、香茗。”常璩明確指出,進貢的“芳m、香茗”不是採之野生,而是種之園林。芳m是一種香草,香茗指茶。此說法表明:生活在陝西南部的古代巴人才是中國最早用茶、種茶的民族,至少已有3000餘年的用茶、種茶的歷史。

三國說

《三國志・吳書・韋曜傳》有密賜荼F以代酒,這種能代酒的飲料當爲茶飲料,足以證明吳國宮廷已經飲茶。據此,《南窗紀談》認爲中國飲茶始於三國,《集古錄》則認爲始於魏晉。

三國時代東吳飲茶是確鑿無疑,然而東吳之茶當傳自巴蜀,巴蜀的飲茶要早於東吳,因此,中國的飲茶一定早於三國時代。

西漢說

清代郝懿行在《證俗文》中指出:茗飲之法,始見於漢末,而已萌芽於前漢。司馬相如凡將篇有F詫,王褒僮約有武陽買茶。郝懿行認爲飲茶始於東漢末,而萌芽於西漢。

王褒《僮約》中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一般都認爲買茶之茶爲茶,而武陽即今四川彭山縣,說明四川在西漢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中國的飲茶不晚於公元前一世紀。

我們認爲中國的飲茶始於西漢,而飲茶晚於茶的食用、藥用,中國人發現茶和用茶則遠在西漢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

問題四:中國四大名茶是什麼茶葉的發源地是哪裏 西湖龍井,居中國名茶之冠。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羣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於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西湖羣山產茶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在唐代時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龍井茶,大約還是近百年的事。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爲《觀採茶作歌》。  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峯)、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爲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後,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龍井茶區分佈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嶺之上。這裏傍湖依山,氣候溫和,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結構疏鬆、上質肥沃,茶樹根深葉茂,常年瑩綠。從垂柳吐芽,至層林盡染,茶芽不斷萌發,清明前所採茶芽,稱爲明前茶。炒一斤明前茶需七八萬芽頭,屬龍井茶之極品。龍井茶的外形和內質是和其加工手法密切相聯的。  二、洞庭碧螺春biluochun.jpg洞庭碧螺春  中國著名綠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產於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山。相傳,洞庭東山的碧螺春峯,石壁長出幾株野茶。當地的老百姓每年茶季持筐採摘,以作自飲。有一年,茶樹長得特別茂盛,人們爭相採摘,竹筐裝不下,只好放在懷中,茶受到懷中熱氣燻蒸,奇異香氣忽發,採茶人驚呼:“嚇煞人香”,此茶由此得名。有一次,清朝康熙皇帝遊覽太湖,巡撫宋公進“嚇煞人香”茶,康熙品嚐後覺香味俱佳,但覺名稱不雅,遂題名“碧螺春”。  三、安溪鐵觀音20119613411638980.jpg安溪鐵觀音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的主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唐代已有茶葉出產。安溪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山巒重疊,林木繁多,終年雲霧繚繞,山青水秀,適宜於茶樹生長,而且經過歷代茶人的辛勤勞動,選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樹良種,目前境內儲存的良種有60多個,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大葉烏龍、梅佔等都屬於全國知名良種,因此安溪有“茶樹良種寶庫”之稱。在衆多的茶樹良種中,品質最優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數“鐵觀音”了。  鐵觀音原產安溪縣西坪鄉,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留傳着兩種歷史傳說,一說是西坪茶農魏飲做了一個夢,觀音菩薩賜給的一株茶樹,挖來栽種而成;另一說是安溪堯陽一位名叫王士讓的人在一株茶樹上採葉製成茶獻給皇上,皇上賜名“鐵觀音”而得。  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其品質特徵是: 茶條捲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後湯色金黃濃豔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俗稱有“音韻”。鐵觀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謂“七泡有餘香”。  品飲鐵觀音茶,必備小巧精細的茶具,茶壺、茶杯均以小爲好。將茶葉放入茶壺中達五分滿,沸水沖泡洗茶後,再續水正式沖泡2―3分鐘,倒入小杯品飲,以後可連續續水沖泡。品飲鐵觀音先聞其香再品其味,每次飲量雖不多,但滿口生香,回味無窮。  四、黃山毛峯未命名.jpg黃山毛峯  黃山毛峯茶產於安徽省太平縣以南,歙縣以北的黃山。黃山是我國景色奇絕的自然風景區。那裏常年雲霧瀰漫,雲多時能籠罩全山區,山峯露出雲上,像是若干島嶼,故稱雲海。黃山的鬆或倒懸,或愜臥,樹形奇特。黃山的巖峯都是由奇、險、深幽的山岩聚集而成。  雲、鬆、石的統一,構成了神祕莫測的黃山風景區,這也給黃山毛峯茶蒙上了種種神祕的色彩。黃山毛峯茶園就分佈在雲谷寺、鬆谷庵、吊橋庵、慈光閣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圍,在高山的山塢深谷中,坡度達30一50度。這裏......>>

問題五:鐵觀音茶的原產發源地在中國的哪個省份 鐵觀音於1723-1736年創制,是閩南清茶品質風格的代表。

主產區分佈在福建南部泉州地區的安溪,永春等地和漳州地區的平和,詔安,華安以及漳平地區。

問題六:世界上最早的茶葉發源地是哪個國家? 印度

問題七: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是哪裏 從古老的吳越文化中探尋江南茶文化的淵源。

在長期的傳統觀念中,黃河流域一直被認爲是中佛文明的發祥地,而其他地區則是步黃河文明的後塵而來。不僅封建時代的史文獻這樣說,早期的考古學者也這樣看。但到了本世紀六、七十年代,大量的考古發現打破了這種傳統觀念。有人提出,中國如此之大,到處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很難說哪裏是源頭,哪裏不是源頭,認爲中華文明是多源頭又互相滲透、交融、凝聚的結果。

首先發難的便是浙江。六十年代末,江蘇嘉興馬家濱發現新石器遺問;而當1973年,浙江餘姚再次發現河姆渡遺址後,更把這一新的理論推進了一大步,或者說得到了確認。這裏出土的大量黑陶和生產、生活器具, 及幹欄式房屋建築,有力地證明了在距今七千年到五千年前不同階段的社會面貌。說明長江下游的新石器時代可能與同期的黃河仰韶文化同步發展。這種觀點很快得到考古界不少學者的支援,認爲長江流域原始文化是中華民族古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當然,夏、商、周幾代,中原黃河文明是走在了前列。而長江下游,長期被稱爲東夷之地。然而,或許正因爲其距全國中心的偏僻、遙遠,使這一地區更多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徵,構成古老吳越文化的獨特風貌。周代,吳越員與保持隸屬關係,但經濟文化自成體系。越王勾踐用範 蠡、計然,十年而國富;臥薪嚐膽而國強。不過,較之中原,吳越直到漢代仍落後不少。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說:“楚越之地,他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褥,果隋贏蛤,不待資而足。”

“是故江淮以南,無凍餓之八,亦無千金之家”,現代人看沿海地區比內地既開放,又富足,古代遠不是那麼回事。但自三國以後,吳越經濟不斷髮展;隋唐以後,長江中下游經濟則壓倒黃河流域。直至現代,江南仍是我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吳越地區的這種歷史軌跡造成它自己的區域文化特徵;既接受黃河文化的影響,但更多表現了本地區特點;早期的落後與中、晚期的先進鮮明對照;一方面是富庶的經濟生活,同時又保留更多古風古俗。吳越、閩粵,都有這種特點。上海有最現代的工業,但至今總愛“阿拉”長、“阿拉”短,不願說普通話;蘇州評彈的清揚低通,細膩婉轉更獨具風格;閩南語沒有多少其他地區的中國人能懂;廣東是現今最開放的地區,但唯獨語言不肯開放,甚至以打粵語爲榮耀。這使他們的文化總在古老與革新兩種潮流的巧妙結合中獨放異彩。

吳越文化正反映了這一突出特點。這個地區也是我國產茶勝地,中國綠茶浙江佔舉足輕重的地位。除了這個基本條件外,還有幾個重要因素使該地區成爲中國茶文化的真正發源地。

第一, 吳越地區山水秀麗,風景如畫,不僅有產茶的條件,而且有品茶的自然藝術環境。在這裏,經常是集名茶、名水、名山爲一地。中國茶文化向來主張契合自然,吳越地區,太湖南北,錢塘江畔,本身就是一個天然大“茶 寮”。

第二, 我國南北地區向來是佛、道勝地,而且,正因爲這裏的人民有尊古風、重鄉情的特點,佛教在此地不可能如青、藏和其他西部接受其“原味”多,不論樹種文化,到這裏總是要經過一番改造,接近本地“土風”。所以,青藏密宗爲多,保持了印度佛教原色;北方律宗爲多,已被中國文化改造了不少,而在吳越地區,主要是完全被改革的禪宗佔主要地位。然而也正是禪宗與中國“原種”文化的道家、儒家思想更爲貼近。於是儒、道、佛三家在這一產茶勝地集結,共同創造了中國的茶文化體系。

第三, 良隋唐以後,長江下游經濟發達,南宋建都臨安,又使這一地區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山性使人塞,水性使人通“。江南水域使這一地......>>

問題八:茶道的發源地. “茶道文化”一直被認爲起源於日本或韓國,近日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近日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舉行的首屆中國“茶道之源・新昌茶道節”新聞發佈會提出,世界茶道之源在中國,中國茶道之源在新昌。

以陳放先生爲代表的中國民間茶文化專家,聯合中國國內衆多茶文化、詩詞文化、歷史學、考古學等多領域的權威專家,經過多次實地考察、理論研究和探討,歷時一年之久後提出:“世界茶道之源在中國,中國茶道之源在剡溪(即今天的浙江新昌及附近部分區域)”這一創新觀點。

據稱,“新昌是中國茶道之源”有十大理由,即新昌具有極爲久遠的產茶歷史;剡溪茗直接孕育出了“茶道”;越中、剡溪是魏晉六朝文化之中心;首開“佛茶之風”之先河;首創“道茶文化”之氣象;“唐詩之路”的精華催生“儒學茶道”;古越青瓷是剡茗茶道的良器;好山好水好茶好心情;歷史悠久、傳承不斷、內容豐富的民俗茶文化;豐富的神仙文化和情感文化是“茶道”誕生的精神土壤。

據瞭解,趁“新昌是中國茶道之源”提出之機,新昌縣將在今年秋季舉行首屆中國“茶道之源・新昌茶道節”,有關方面還將在新昌籌建“中華茶道園”、“世界茶博園”,恢復“佛茶神風”、“支遁墓”、“第一茶舍”、“第一茶亭”,建設大唐茶塢、天姥茶爐及中國茶道村等。另外,在軟件方面,還將成立“新昌・中國茶道研究會”,組織並培訓“大唐茶道”表演隊,成立“茶哥、茶妹茶幫隊”,邀請各方面專家設計和編排“採茶盛典儀式”、“採茶舞”,公開徵集茶仙子(茶妹子)爲“茶道中國・和行天下”活動形象代言人,徵集並評選“採茶歌”、“茶詩”、“茶文”。時機成熟後,還將倡導和發起申請“茶道”爲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問題九:中國茶史的發源地點 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爲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爲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其實我認爲在遠古時期肯定不只一個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樹存在。有茶樹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夠發展出飲茶的習俗來。前面說到茶是神農發明的,那麼它在哪一帶活動?如果我們求得“茶樹原生地”與“神農活動地”的交集,也許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縮小了答案的“值域”。

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是哪裏

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國。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大量的歷史資料和近代調查研究材料,都證明了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

茶樹原產於中國,原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1824年,駐印度的英國少校勃魯士(R. Bruce)在印度阿薩姆省沙地耶 (Sadiya) 地方發現有野生茶樹,於是,國外有人以此爲證對中國是茶樹原產地提出了異議。從此,在國際學術界開展了一場茶樹原產地之爭。國外學者中有代表性的論點主要四個。即中國說、印度說、無名高地說和二源說。

近幾十年來,中國的茶學工作者又從地質變遷和氣候變化出發,結合茶樹的自然分佈與演化,對茶樹原產地作了更爲深入的分析和論證,進一步證明了中國西南地區是茶樹的原產地。

① 從茶樹的自然分佈看,茶樹所屬的山茶科山茶屬植物起源於上白堊紀至新生代第三紀,它的分佈在勞亞古的熱帶和帶地區。中國的西南地區位於勞亞古的南緣,在地質上的喜馬拉雅山運動發生前,這裏氣候炎熱,雨量充沛,是當地熱帶植物區系的大溫牀。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屬計380餘種,而在中國就有15屬,260餘種,且大部分分佈在雲南、貴州和四川一帶。已發現的山茶屬約有100多種,在雲貴高原就有60多種,其中茶樹種佔有重要的地位,由於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在我國西南地區的高度集中,表明我國的西南地區就是山茶科植物,也是山茶屬植物的發源中心,當屬茶的發源地。

② 從地質變遷看,西南地區有川滇河谷和雲貴高原, 近100萬年以來,由於河谷的不斷下切和高原的不斷上升,絕對高差達5000 —6500米,從而使西南地區既有起伏的羣山,又有縱橫交錯的河谷,地形變化多端,以致形成了許許多多的小地貌區和小氣候區。這樣,原來生長在這裏的茶樹,逐漸分置在熱帶、帶和溫帶氣候之中。從而使最初的茶樹原種逐漸向兩極延伸、分化,最終出現了茶樹的種內變異,發展成了熱帶型和帶型的大葉種和中葉種茶樹,以及溫帶型的中葉種和小葉種茶樹。

同時,自第四紀以來,雲南、四川南部和貴州一帶,由於受到冰河期災害較輕,因而儲存下來的野生大茶樹也最多。並且既有在右種、中葉種和小葉種茶樹,又有喬木型、小喬木型和灌木型茶樹。植物學家認爲: 某種植物變異最多的地方,就是這種植物起源的中心地。中國西南三省,是茶樹變異最多,資源最豐富的地方,當然是茶樹起源的中心地了。

世界茶文化發源地 世界茶文化發源地是哪裏

1、茶葉起源於我國的西南地區。

2、中國是最早發現和使用茶的國家,是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茶樹起源於中國的結論已被茶學者廣泛接受。有關文字資料顯示,我們的祖先早在3000年前就開始種植和使用茶葉。茶樹學者和植物學家透過對歷史記載、野生茶樹分佈、茶樹演化、茶樹分佈規律及西南地區地質特徵的分析,得出茶樹起源於西南地區的結論。

3、古籍《史記 吳起傳》、《說苑》等都有關於這三個苗族的記載。神農是三苗和九黎部落的首領。相關資料顯示,早在秦漢以前,茶就已經在中國四川流行起來了。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四川特產茶作爲貢品被帶到都城長安,這也是起源於中國西南地區的茶樹的一個重要特徵。

4、早在公元200年左右,中國文學作品《爾雅》中就有關於野生茶樹的記載。到目前爲止,在中國10個省和地區發現了野生茶樹。僅在雲南省,就有十幾棵野生茶樹,樹幹直徑超過1米,其中一棵已有1700年左右的歷史。野生茶樹於1824年在印度被發現,一些外國學者對這種植物的起源提出了質疑。事實上,在印度發現的野生茶樹最初也是從中國引進的,而中國茶樹是中國茶樹的變種。目前,茶學界對茶的起源時間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四種觀點,即神農時期、西周時期、秦漢時期和唐朝。

5、現在我們認爲茶是一種飲料,但古人不這麼認爲。他們主要以三種方式使用茶:作爲藥物;第二,作爲犧牲;第三,它被用作食物。據《史記》記載,茶在唐宋時期十分盛行。

6、從茶樹在美國的分佈來看,茶樹主要集中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的氣候和地質條件適合茶樹的生長。其中,紅茶的產量佔世界茶葉總量的70%以上,品種最多。中國是世界上生產綠茶最多的國家,佔世界綠茶產量的60%,是綠茶生產大國。在茶葉生產國中,只有中國、印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肯尼亞和土耳其擁有大規模的茶園。

7、中國有四大一級茶區,即西南茶區、華南茶區、江南茶區和江北茶區。包括四川、貴州、重慶、和雲南在內的西南茶區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盛產紅茶、綠茶、沱茶、普洱茶,是大葉紅碎茶的主要基地。例如:普洱茶。華南茶區是中國最適合種植茶葉的地區,包括廣東、廣西、福建、臺灣和海南。華南產的茶適合普洱茶、紅茶、六堡茶、大葉綠茶、烏龍茶等。如:鐵觀音、大紅袍;江南茶區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以及安徽南部、江蘇南部和湖北南部,約佔全國茶葉產量的三分之二。主要生產烏龍茶、綠茶、花茶等。如: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江北茶區包括山東東南部、陝西東南部、甘肅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等。茶樹爲灌木狀,小葉樹種。如:信陽毛尖、六安瓜片。

標籤: 發源地 茶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h-hant/zonghezhishi/8lnn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