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日本魚刀上有個蜻蜓是什麼

日本魚刀上有個蜻蜓是什麼

日本魚刀上有個蜻蜓是什麼

日本魚刀上有個蜻蜓是紋樣裝飾。蜻蜓又叫必勝蟲,有很吉利的寓意,象徵着只進不退的精神,所以被日本的許多武士作爲自己的紋樣裝飾在盔甲和兵刃上。蜻蜓是無脊椎動物,昆蟲綱,蜻蜓目,差翅亞目昆蟲的通稱。蜻蜓是食肉性昆蟲。它們捕食蒼蠅、蚊子、葉蟬、虻蠓類和小型蝶蛾類等多種農林牧業害蟲。是有益於人類的一類重要天敵昆蟲。蜻蜓點水是蜻蜓將卵產在水中的生物學特徵。其幼蟲(稚蟲)生活在水中,生活期因種類而異,蜓類一般爲2年,有的長達了3至5年。

日本魚刀上有個蜻蜓是紋樣裝飾。蜻蜓又叫必勝蟲,有很吉利的寓意,象徵着只進不退的精神,所以被日本的許多武士作爲自己的紋樣裝飾在盔甲和兵刃上。蜻蜓是無脊椎動物,昆蟲綱,蜻蜓目,差翅亞目昆蟲的通稱。蜻蜓是食肉性昆蟲。它們捕食蒼蠅、蚊子、葉蟬、虻蠓類和小型蝶蛾類等多種農林牧業害蟲。是有益於人類的一類重要天敵昆蟲。蜻蜓點水是蜻蜓將卵產在水中的生物學特徵。其幼蟲(稚蟲)生活在水中,生活期因種類而異,蜓類一般爲2年,有的長達了3至5年。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日本魚刀上的蜻蜓是裝飾圖案之一。在傳統的日本魚刀上,經常可以看到蜻蜓的圖案,這是因爲蜻蜓在日本文化中被視爲吉祥和幸運的象徵。這個圖案通常被雕刻或刻印在刀柄或刀身上,以增添美感和藝術價值。蜻蜓作爲一種生物,也被視爲象徵着夏天和自然的一部分,給人帶來寧靜和和諧的感覺。因此,在日本魚刀上加入蜻蜓的圖案是一種常見的裝飾方式,以展現日本傳統文化和美學價值。

本多忠勝的武器“蜻蜓切”沒有丟失? 依舊在日本?

不要複製百度好嗎?複製百度我也會啊,樓上的複製百度,那我就說它怎麼沒的,家康爲了掃平豐臣軍的餘黨,在大阪對戰豐臣的餘黨,而蜻蜓切是由本多忠勝交給忠朝的武器,而忠朝也是和父親一樣是德川軍的前鋒,當時是本多忠朝對戰毛利勝永,火隊對毛利軍進行齊射,毛利軍迎戰了,但因爲大阪的火炮不足,不能對本多進行還擊,而是把受到正面射擊的右軍向後撤,把鐵炮隊集中到左軍並迂迴前進,全軍成偃月陣形,當左軍靠近到本多隊約100餘米處時,才下令齊射。本多軍立刻有70多人倒地,毛利軍初戰告捷。 然後毛利一聲令下毛利軍就該變陣式了,鶴翼陣,殺得本多軍棄甲而逃但忠朝沒有逃走,畢竟父親是戰國最強的武將不能丟父親的臉,手拿蜻蜓切與毛利軍交戰,即使被打下馬也仍然戰鬥,但雙拳難敵四手,最終被雨森伝右衛門拿到了忠朝的腦袋,而蜻蜓切也不知去向了。 可能對樓主來說沒什麼用,我的回答,但也是希望被採納。

誰有傳說中日本3大名槍 蜻蜓切&日本號&御手杵的圖片和詳細介紹?

名——“蜻蜓切” 

蜻蜓切爲德川家康的家傳之寶,因爲本多忠勝在對武田家的戰鬥中立有大功而被賜予了本多忠勝,此據說是因爲一隻蜻蜓站立其鋒之上被立刻切爲兩半而得名,其伴隨忠勝征戰大半生,也替忠勝立下了赫赫戰功,忠勝死後傳給了其長子本多忠政,之後被忠政的弟弟本多忠朝借去參加大阪之戰了,從此再也不知所蹤了。下面順便介紹一下關於大阪之戰的本多忠朝是怎樣丟失了這把寶貝的。決戰在在正午開始。 德川方的先鋒本多忠朝隊率先向豐臣方射擊,而與之正面相對的毛利勝永隊立即應戰!  戰鬥開始時,由於大阪城在軍火方面處於劣勢,火嚴重不足,勝永並沒有依照慣例開還擊,而是把受到正面射擊的右軍向後撤,把鐵炮隊集中到左軍並迂迴前進,全軍成偃月陣形,當左軍靠近到本多隊約100餘米處時,才下令齊射。本多軍立刻有70多人倒地,毛利軍初戰告捷。  緊接着,勝永一聲令下,變陣爲鶴翼之形,由毛利勝家、山本公雄等將從右路攻擊德川方的秋田実季、淺野長重的部隊,由淺井井頼、竹田永翁等將從左路攻擊真田信吉、信政兄弟的部隊,而勝永自己率領本隊突入本多忠朝本隊。一時間,毛利軍如疾風割草一般把敵軍衝的大亂,多名本多家臣戰死,本多軍不住的連連後退,反而把後面的小笠原秀政軍的陣形也衝亂了。先鋒總大將本多忠朝不得不親自上馬,手持長大聲吼叫着指揮作戰。  這位本多忠朝,乃是當初被太閣秀吉稱作“天下第一勇士”的本多忠勝的次子,繼承了其父勇猛剛直的秉性,曾經在其父死後拒絕接受遺留的黃金,而堅持要交給繼承家督之位的兄長忠政處理,因此被稱作“忠厚之人”。此戰之前,本多忠朝特意從兄長處借來了父親曾使用過的日本第一名“蜻蜓切”,並在決戰前一天爭得先鋒之位,一心想要建立武功。  此時,雖然身邊的士兵紛紛敗退,本多忠朝依然一步不退,奮力作戰。很快,他便在混戰中被襲擊落馬,但他依然堅持持步戰,不但刺殺了襲擊他的士兵,還殺傷了多名毛利軍武士。但畢竟是全軍敗退,光憑大將自身的勇猛是無濟於事的,忠朝很快就被團團包圍,身受二十多處創傷,雖又血戰殺死十餘敵軍,終於寡不敵衆,被雨森伝右衛門討取了首級。而他所持的那柄蜻蜓切也從此不知去向。遙想其父忠勝公當年,手持此浴血沙場數十載,歷經大小五十餘戰從未受傷,如今在天之靈不知又作何感想。”

名——“日本號”

 全長三米的長。上刻俱利迦羅(不動明王的一種化身),原爲秀吉所有,後來賞給福島正則。但是福島在一次酒醉時打賭中輸給了母裏太兵衛。貝原益軒的《黑田家臣傳 上》中的《母裏但馬》中記載有太兵衛與福島正則比酒贏得名“日本號”的故事。“此爲原來秀吉公祕蔵日本無比之,或時福島左衛門太夫正則 勳功賞之。左衛門太夫甚爲祕蔵。左衛門太夫至伏見,時太兵衛招酒宴,左衛門太夫大捧鉢出。……若能滿飲此鉢,以彼賜之。……太兵衛受飲其大杯酒,取彼而歸。”此時正則正當大醉,早以忘記此乃秀吉所賜。回到家中頓覺後悔,請求太兵衛返還,遭太兵衛拒絕。後太兵衛常持此出陣,“日本號”亦得“呑取之”的別名。日本號傳到了母裏太兵衛手上之後,在江戶時代中期被盜失蹤。

名——“御手杵”

御手杵是鬆平大和守的密藏,總長七尺,刃長四尺六寸,是一種大身......後成爲結城晴朝的愛。和日本號及蜻蛉切齊名。被譽爲天下三名。在二次大戰中受到空襲而被燒燬,現今此物已不殘存於世。

抱歉,這裏只能加一張插圖。

爲什麼在日本古代蜻蜓被視爲“勝蟲”

蜻蜓常被日本人稱作“勝蟲”,因爲它在飛行中能夠敏捷而迅猛的在空中飛翔,展現了只進不退的堅韌性格(主要是由於蜻蜓的尾部沒有改變方向的能力),而在日本戰國武士眼中這正象徵着“勇往直前、永不退縮”的精神,故而蜻蜓被日本的許多武士作爲自己的紋樣裝飾在盔甲和兵刃上~

蜻蜓到底是什麼東西

蜻蜓 別名:貓貓丁、咪咪洋、丁丁(河南很多地方方言叫法)、丁丁貓(這是四川有些地方的方言叫法)、螞螂(全國有很多地方都這麼叫,是一種方言叫法)、河嘻嘻(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左旗一些的方言叫法)、蜻蜻(安徽廬江一帶方言叫法)。

蜻蜓目(Odonata)差翅亞目(Anisoptera)飛行的捕食性昆蟲,極常見於全世界各地的淡水生境附近。豆娘亦是蜻蜓目的成員,但它屬於均翅亞目(Zygoptera)。差翅亞目2,500種蜻蜓的特徵是身體很長,有2對網脈交織的狹窄膜翅,翅膀常爲透明狀,可能有顏色標記。不像豆娘,蜻蜓的成對前翅和後翅外形並不相同,棲息時雙翅伸平,而非彼此呈垂直狀(極小的蜓科〔Epiophlebiidae〕例外)。蜻蜓體格比較強健,通常是比豆娘有力得多的飛行生物。蜻蜓擁有巨大而突出的雙眼,佔着頭的大部分,有些蜻蜓的視野接近360度。

蜻蜓目(Odonata)所有昆蟲的通稱。包括人們熟悉的蜻蜓、豆娘。成蟲有兩對等長的窄而透明的翅,脈序網狀,翅前緣近翅頂處常有翅痣。斜列,前胸小,能活動。足接近頭部(以便於捕食)。腹部細長。複眼突出,觸角小而不明顯。一般在池塘或河邊飛行,幼蟲(稚蟲)在水中發育。捕食性,成蟲在飛行中捕食飛蟲。食蚊及其他對人有害的昆蟲,但食性廣,所以不能靠它專門防治某種蟲害。已知種不超過5,000種。世界性分佈。成蟲的構造雖頗一致,但大小差別懸殊,翅展從最小的1.8公分(0.7吋)到最大的19.3公分(7.5吋)。

幼蟲稱爲稚蟲,完全水生,形態與習性與成蟲完全不同。各種的稚蟲形態差異極大。以鰓呼吸。常靜息不動,獵物靠近時方射出能纏卷的脣以捕捉之。發育過程中蛻皮8∼15次,蛻皮次數在種內與種間均有所不同,無蛹期。從卵孵出後數分鐘,第一齡稚蟲的鞘狀表皮即裂開,釋出蜘蛛狀的第二齡稚蟲,早齡稚蟲取食小甲殼動物和原生動物等水生動物;後期稚蟲食搖蚊幼蟲、水生甲蟲和螺類,甚至小魚。翅芽在早期出現,隨著蛻皮次數的增多而長大。稚蟲到最後一齡時,體內已形成成蟲的器官。幾天後稚蟲爬出水面,蛻皮而露出成體(羽化)。最大的蜻蜓通常在日落後離水,日出前起飛,所以很少見到其羽化。較小的種類在白天羽化。

剛羽化的成蟲體軟,生殖系統不成熟,色澤尚未完善。其最初的活動之一爲飛離水域。成蟲的生活分兩個階段∶一爲生殖前期,約2天∼2周,隨種類和氣候而異;另一爲生殖期,約1∼6周。在第一階段時積極取食,遠離水域。第二階段開始於性成熟時期,此時蜻蜓飛到交配的場所(通常是可以產卵的池塘、河流)。雄體到達稍早,沿著河岸或水面佔據一定位置,並如鳥類一樣保衛其領域,驅逐其他侵入的雄體。若有雌體飛近或飛入該領域,則雄體便試圖與之交配。少數種類在交配前先有求偶炫耀。

交配的姿勢獨特。雄體用腹部末端的抱握器握住雌體的頭或前胸,透過它的動作誘引雌體將其腹部前彎,接觸到雄體腹部基部的交尾器。交配時多降落地面,但亦可在空中進行。交配時間數秒至數小時。交配後雌體立即產卵,或經數小時、數天後產卵。產卵方式有兩種。產卵器發達的種類把卵產在水中或水上的植物組織內或其上,有的爬到水面下去產卵,可浸在水中達1小時以上。無產卵器的種類把卵從腹部末端洗落在水面上。有幾種產卵在流水中,但有黏附或纏結裝置,可防止被衝往下流。成蟲需有溫暖的氣候、食物和適於產卵的水體才能生殖。魚、鳥會捕食蜻蜓幼蟲,幼蟲間也互相殘食。羽化時可能被鳥和小型鱷類捕食。但成蟲在離開羽化場所後幾無敵害,飛行迅速靈活,差不多能避開所有敵害。溫帶地區的種類多以幼蟲越冬,幼蟲期可達1∼5年,成蟲期壽命僅數週。

蜻蜓是少數在民間文學及藝術中佔重要地位的昆蟲之一。俗語常稱之爲螫馬蟲,或「魔鬼補衣針」。在日本,蜻蜓受人尊重,有本雜誌《蜻蜓》專門刊載有關蜻蜓的生物學文章。蜻蜓目分3亞目∶1.束翅亞目((均翅亞目)Zygoptera,俗稱豆娘)。二疊紀至今。體小,飛行力弱。前後翅同形,翅基狹窄,形成翅柄。兩眼間距離大於一眼的直徑。雄體有4尾突,雌體產卵管發達,稚蟲有直形尾鰓。現存17科。2.差翅亞目(Anisoptera,俗稱蜻蜓)。侏羅紀至今。體大,飛行力強,飛行動作靈活。後翅基部寬於前翅,兩眼間距離近或相接觸。雄體有3尾突,雌體產卵器有或無,稚蟲有直腸腮。現存8科。3.間翅亞目(Anisozygoptera)。主要繁盛於中生代。成體介於上述2亞目之間,稚蟲似差翅亞目。11科,但僅1科蜓科(Epiophlebiidae)現存。2種,甚相似,分佈日本及尼泊爾高地溪流。另4亞目已滅絕∶巨差翅亞目(Meganisoptera)、原差翅亞目(Protanisoptera)、原束翅亞目(Protozgoptera)及古束翅亞目(Archizygoptera)。

羽化的成蟲顏色各異,色度從金屬色到粉色不等。和其他昆蟲相比,其體型龐大,有些翼展達到16公分(約6吋),甚至最小的種類翼展也有2公分(0.8吋)。除了是極端敏捷的飛行動物以外,它們也是速度最快的昆蟲之一。蜻蜓翅膀肌肉在溫暖時才能發揮最佳功能,而若有涼意,這種昆蟲常在真正起飛前鼓翅生熱。蜻蜓的速度和敏捷性使它成爲最有效率的飛行捕食者。獵物通常是飛行的小蟲,但有些蜻蜓經常吃掉本身體重60%的獵物。

年幼的蜻蜓——稱爲幼體,有時稱爲若蟲——是水生動物,和成蟲在空中的情形一樣,是水中專門的捕食者。功能上無翼的幼體在顏色方面通常是斑駁或黯淡的,與生活環境中的沈澱物或水生植物顏色一樣。它們的突出雙眼類似成蟲,但擁有成蟲所無的驚人解剖結構。這稱爲「面具」,是幼體第三對口器的融合體。面具大得不成比例,不用時收在頭部和喉部之下。面具尾端是一組牙狀的夾子,用來抓住蠕蟲、甲殼動物、蝌蚪、小魚等獵物。不同種類的蜻蜓幼體分別稱爲趴蟲、穴蟲、隱蟲或夾蟲——其身形、代謝、呼吸端視所在的微小生境而定。

幼體從水中或水Libellula forensis,蜻蜓的一種。邊的卵子爬出,而卵的生產方式有3種。有些種類把卵產在植物組織中,有些把卵黏附在表水的底層或上方。卵也可能從腹部掉落或被衝至水中。幼體利用直腸內的鰭,從水中吸取氧氣。腹部把水吸入,再經由壓出。水可能以此方式大力排出,產生一種噴射推進的逃生方法。固體廢物亦以這種方式排出。隨著幼體長大,它把皮蛻掉,未來的翅膀在幼體成長期間約有一半先變爲明顯。接著,這些翅鞘在隨後的蛻皮過程中快速增大。終於,幼體爬出水面(有時在夜間),進行最後一次蛻皮,變爲成蟲,留下一張皮(蛻殼),也就是以往身體的外殼。

蜻蜓和豆娘一樣,展現蜻蜓目昆蟲特有的交配姿勢。雄性和雌性在傳輸之前彼此扭曲爲「圈」形。在交配前後,蜻蜓常常縱列飛行——雄蜻蜓常用腹部頂端的夾子,抓住雌蜻蜓的頭部背後,把它拖著飛行。有些種類在雌蜻蜓產卵時仍會縱列飛行。

許多蜻蜓科擁有與學名相關的描述性俗名,包括鷹眼(Aeshnidae科)、瓣尾(Petaluridae科)、棍尾(Gomphidae科)等例子。其他與分類學和事實無關的衆多名稱傳統上一直用於蜻蜓,例如叮馬蜻蜓。在美國南方,蜻蜓亦稱爲「蛇醫」,因爲人們迷信,蜻蜓能讓生病的蛇回覆健康。「魔鬼補衣針」一詞源自蜻蜓會縫住兒童眼睛、耳朵、嘴巴的迷信——特別是行爲不檢的兒童。事實上,蜻蜓對人是沒有危害的。

蜻蜓 多彩昆蟲的一種,四個大翅膀是其最明顯的特徵。出現在泥盆紀時期。到了石炭記時期,出現翅距超過七十公分長的種類。它們至今仍可見,而在交配時,通常一前一後地飛行。它們將卵產在水中,而幼蟲有鰓狀構造用以輔助呼吸。

蜻蜓(拼音:qingting)可分爲蜻蜓類的差翅亞目和豆娘類的束翅亞目(均翅亞目),另有將日本大綠和在印度發現的一種蜻蜓等僅二種劃爲間翅亞目的。大型昆蟲,也是有翅亞綱裏的最原始的昆蟲。翅發達,前後翅等長而狹;頭部可靈活轉動,觸角短,複眼發達,有三個單眼,咀嚼式口器強大有力。雄蟲交配器位於腹部二、三節腹板上。不完全,幼蟲“水蠆”生活在水中,用極發達的臉蓋捕食。無論成蟲還是幼蟲均爲肉食性,多食害蟲。約有5000餘種,在我國約300種,最常見的蜻蜓有3種:碧偉蜓、黃蜓和豆娘,這3種蜻蜓基本上代表了蜻蜓目的各個科,即代表了大型、中型和小型蜻蜓。。

一般體型較大,翅長而窄,膜質,網狀翅脈極爲清晰,飛行能力很強,每秒鐘可達10米,既可突然迴轉,又可直入雲霄,有時還能後退飛行。休息時,雙翅平展兩側,或直立於背上。前翅和後翅不相似,後翅常大於前翅。翅的前緣,近翅頂處,各有1個翅痣,呈長方形或方形,可保持翅的震動規律性,並可防止因震顫而折傷。頭部能靈活轉動,複眼1對,較大,約佔頭部的1/2,約由28000多隻小眼組成,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動物。視覺極爲靈敏,單眼3個;觸角1對,細而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細長、扁形或呈圓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細而弱,上有鉤刺,可在空中飛行時捕捉害蟲。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飛行。雌雄交尾也在空中進行。多數雌蟲在水面飛行時,分多次將卵“點”在水中,也有的將腹部插入淺水中將卵產於水底。稚蟲水蠆,在水中用直腸氣管鰓呼吸。一般要經11次以上蛻皮,需時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經最後蛻皮羽化爲成蟲。稚蟲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動物,有時同類也相殘食。成蟲除能大量捕食蚊、蠅外,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蟲,實爲益蟲。

常見的蜻蜓如藍面蜓多分佈於浙江、四川等省;長痣綠蜓分佈在華北一帶;黃蜻全國多省有分佈;玉帶蜻僅產於我國,主要分佈於北京、江蘇和福建等省市。

蜻蜓飛得很快,有些飛行時速可達100公里,而它又能在空中短暫停身不動。它飛行前進時不能靈活改變方向,要定住身體然後轉向。在休息時翅膀仍舊外伸,即不能摺疊翅膀,所以停留的地方要有相當的空間,多半在枝頭或葉頂。

蜻蜓的交配也在飛行中進行。雄蜻蜓用腹部末端的鉤狀物抓緊雌蜻蜓的頸部;雌蜻蜓腹部由下向前彎,把生殖孔接到雄蜻蜓腹部第二節下面的貯存精子器官,而後雄蜻蜓進行授精。蜻蜓爲什麼用尾巴點水?蜻蜓和其他許多昆蟲都不一樣,它的卵是在水裏孵化的,幼蟲也在水裏生活,所以們它點水實際上是在產卵。雌蜻蜓產卵到水裏面,多數是在飛翔時用尾部碰水面,把卵排出。我們常見的所謂“蜻蜓點水”,就是它產卵時的表演。

[編輯本段]蜻蜓的十五個科

1.大蜓科 Corlegasteridae

巨圓臀大蜓

昆蟲種名:巨圓臀大蜓(無霸勾蜓) Anotogaster sieboldii (Selys,1854)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大蜓科Corlegasteridae

蟲體大小:體長77mm 翅展120mm

區域分佈:臺灣、北京等

黃斑寬套大蜓

昆蟲種名:黃斑寬套大蜓 Chlorogomphus papilio Ris, 1927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大蜓科Corlegasteridae

拍攝地點:貴州、廣東等

北京大蜓

昆蟲種名:北京大蜓 Corlegaster pekinensis Selys, 1886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大蜓科Corlegasteridae

蟲體大小:體長70mm,翅展60mm

區域分佈:北京(特有)

2.蜓科 Aeshnidae

Aeschnophlebia anisoptera Selys,1883

長痣綠蜓

昆蟲種名:長痣綠蜓 Aeschnophlebia longistigma Selys, 1883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蜓科Aeshnidae

分佈區域:北京 Aeschnophlebia longistigma Selys, 1883

竣蜓

昆蟲種名:竣蜓 Aeshna juncea (Linnaeus,1758)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蜓科Aeshnidae

分佈區域:北京

混合蜓

昆蟲種名:混合蜓 Aeshna mixta(Latreille, 1805)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蜓科

簡要介紹:上額有以黑色“T”形斑紋

蟲體大小:體長65mm,翅展90mm

區域分佈:北京、東北三省、河北、內蒙古、山西;日本、朝鮮

碧翠蜓(碧翠晏蜓) Anaciaeschna jaspidea (Burmeister, 1839) 碧翠晏蜓

碧翠晏蜓

Anaciaeschna jaspidea

分類:

晏蜓科/蜻蛉目

外觀特徵:

腹46~52mm。雄蟲複眼淡褐青色;體色褐色;具一塊寬大斑紋,後方的斑和腹部前方側面前斑連結成區。雌蟲複眼淡褐色,其餘部分和雄蟲略同。

生態習性:

成蟲出現於6至8月,生活在海拔500公尺以下地區的池塘、沼澤等靜水環境附近。

斑偉蜓(烏點晏蜓) Anax guttatus (Burmeister,1839)

黃偉蜓 Anax immaculifrons Rambur,1842

黑紋偉蜓(烏帶晏蜓) Anax nigrofasciatus Oguma,1915黑紋偉蜓

黑紋偉蜓,一種我國廣泛分佈的大型蜓科品種,成年雄蟲會在山間水草茂盛的溪流以及山區的小型靜水池飛行,其主要特徵是額頂的T字型斑以及腹部鮮豔的藍色斑紋。雌性2種色型,有同色型個體。雄性有護衛產卵的習性。此種與同屬的斑偉蜓以及常見的碧偉蜓都有遷飛的習性。在華北區以及東北的遼寧,5-8月可見;華南區則3-10月可見。現已知其另一亞種也在東南亞出沒。

(麻斑晏蜓) Anax panybeus Hagen, 1867

碧偉蜓(綠胸晏蜓) Anax parthenope julius (Brauer,1865)

長者頭蜓 Cephalaeschna patrorum Needham,1930

日本長尾蜓(倭鋏晏蜓) Gynacantha japonica Bartenef,1909

跳長尾蜓(舞鋏晏蜓) Gynacantha saltatrix Martin,1909

3.春蜓科Gomphidae

馬奇異春蜓 Anisogomphus maacki (Selys,1872) 馬奇異春蜓

昆蟲種名:馬奇異春蜓 Anisogomphus maacki (Selys,1872)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春蜓科Gomphidae

蟲體大小:體長55毫米,翅展60毫米

區域分佈:北京

聯紋小葉春蜓 Gomphidia confluens Selys,1878聯紋小葉春蜓

昆蟲種名:聯紋小葉春蜓 Gomphidia confluens Selys,1878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春蜓科Gomphidae

蟲體大小:體長55mm,翅展85mm

拍攝地點:河北、河南、山西、江蘇、浙江、廣西、福建、臺灣、北京等

小團扇春蜓(粗鉤春蜓) Ictinogomphus rapax (Rambur, 1842) 粗鉤春蜓

粗鉤春蜓

Ictinogomphus rapax

分類:

春蜓科/蜻蛉目

外觀特徵:

腹56~59mm。本種近似細鉤春蜓,但雄蟲腹部末端扇葉狀突起全部黑色。雌雄差異不大,但雌蟲腹部斑較發達。

生態習性:

本種分佈及數量較細鉤春蜓廣大。成蟲出現於4至9月,生活在低海拔地區的池塘、湖泊、沼澤等靜水環境。

棘角蛇紋春蜓 Ophiogomphus spinicorne Selys, 1878棘角蛇紋春蜓

昆蟲種名:棘角蛇紋春蜓 Ophiogomphus spinicorne Sely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春蜓科Gomphidae

簡要介紹:飛行時主體呈現綠色

蟲體大小:體長60毫米,翅展70毫米

區域分佈:河北、山西、甘肅、蒙古、北京等

艾氏施春蜓 Siebolis albardae Selys,1886艾氏施春蜓

昆蟲種名:艾氏施春蜓 Siebolis albardae Selys, 1886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春蜓科Gomphidae

簡要介紹:喜停落於岩石上

蟲體大小:體長80毫米,翅展100毫米

區域分佈:北京

大團扇春蜓(細鉤春蜓) Sinictinogomphus clavatus (Fabricius, 1775)細鉤春蜓

細鉤春蜓

Sinictinogomphus clavatus

分類:

春蜓科/蜻蛉目

外觀特徵:

腹57-60公分,雄蟲,有黑色細線條斑紋,腹部黑色,背側有斑,末端有一對扇葉狀突起,突起的內側爲。雌雄差異不大,但雌蟲腹部斑較發達。

生態習性:

成蟲出現於4至9月,生活在低海拔地區的池塘、湖泊、沼澤等靜水環境。

4.大蜻科 Macromiidae

閃藍麗大蜻 Epophthalmia elegans (Brauer, 1865) 閃藍麗大蜻

昆蟲種名:閃藍麗大蜻 Epophthalmia elegans

所屬類別:差翅亞目 大蜻科Macromiidae

簡要介紹:體大型,黑色,具綠色金屬光澤;翅透明;足黑色,基部具黃斑;腹部黑色具黃斑,雄性第二腹節兩側具耳狀突起。

蟲體大小:體長58mm,翅展100mm

區域分佈:湖南、四川、廣東、北京等

5.蜻科 Libellulidae

錐腹蜻(粗腰蜻蜓) Acisoma panorpoides panorpoides Rambur,1842

藍額疏脈蜻(橙斑蜻蜓) Brachydiplax chalybea flavovittata Ris,1911

黃翅蜻(褐斑蜻蜓) Brachythemis contaminata (Fabricius,1793)

紅蜻(猩紅蜻蜓) Crocothemis servilia (Drury,1770)

異色多紋蜻 Deielia phaon (Selys,1883)

低斑蜻 Libellula angelina Selys, 1883

基斑蜻 Libellula depressa Linnaeus,1758

閃綠寬腹蜻 Lyriothemis pachygastra (Selys, 1878)

華麗寬腹蜻(廣腹蜻蜓) Lyriothemis elegantissima Selys,1883

赤褐灰蜻 (霜白蜻蜓 中印亞種) Orthetrum pruinosum neglectum rubriceps Selys,1876

8.扇蟌科 Platycnemididae

白狹扇蟌(環紋琵蟌) Copera ciliata (Selys,1863)

黃狹扇蟌(脛蹼琵蟌) Copera marginipes (Rambur, 1842)

東京狹扇蟌 Copera tokyoensis Asahina, 1948

白扇蟌 Platycnemis foliacea Selys, 1886

9.腹鰓蟌科 Euphaeidae

方帶暗溪蟌 Euphaea decorata Selys, 1853

褐翅幽蟌 Euphaea opaca Selys, 1853

寬帶暗溪蟌 Euphaea ornata (Campion, 1924)

10.犀蟌科 Chlorocyphidae

線紋鼻蟌 Rhinocypha drusilla Needham, 1930

三斑鼻蟌(棋紋鼓蟌) Rhinocypha perforata perforata (Percheron,1835)

Rhinocypha sp.

11.昔蟌科 Diphlebiidae

粗壯恆河蟌 Philoganga robusta Navás,1936

12.原蟌科 Protoneuridae

烏齒原蟌 Prodasineura autumnalis (Fraser,1922)

13.扁蟌科 Platystictidae

Drepanosticta zhoui Wilson & Reels, 2001

14.絲蟌科 Lestidae

Lestes temporalis Selys,1883

15.山蟌科 Megapodagrionidae

Pseudolestes mirabilis Kirby, 1900

Rhipidolestes sp.

[編輯本段]蜻蜓藥用價值

補腎益精,清熱解毒,止咳定喘。主治陽痿、遺精、咽喉腫痛、咳嗽喘促、百日咳等。

[編輯本段]著名畫家齊白石國畫《蜻蜓》

著名畫家齊白石一生畫了上萬只蜻蜓,他筆下的蜻蜓生動傳神,賦予了鮮活的藝術感染力齊白石國畫

[編輯本段]散文《蜻蜓賦》

作者:葉一片

蜻蜓,沒長羽毛,薄薄的透明的翅膀足以與血肉之軀的小鳥平分天下。

蜻蜓的翱翔功能遠遠勝過鳥類。

蜻蜓的體形更與人類創造的飛機十分相似。

蜻蜓曾經是一個很大的家族,它也最親近我們人類,它在大路上,在田園裏自由穿梭與停靠。曾幾何時,它也在鄉間的屋前房後與農家的小頑童們捉迷藏。

蜻蜓美麗而又可愛!蜻蜓純樸而又勤勞!

蜻蜓點水用顫動着的身姿全力在“生蛋”,這種生育的本能延續,也是那麼具有韻律感和美妙無比,那種畫境,那種詩意不經意地創造于山水之間,任何讚歎之詞都會爲之遜色。於是乎,我們應爲傳統的“蜻蜓點水”解意徹底平反。

可惜,我們這個良好的願望大有可能會成爲一句空話,而寫照出人類品德的缺失!

你看,隨着人類的急速增長,蜻蜓家族的品種在一個接着一個滅絕或者正在滅絕……在我們的生活區,還剩下多少隻蜻蜓與我們共舞,在我們的頭頂,你還能見到幾隻蜻蜓在盤旋。可憐的蜻蜓啊,在人類的治蟲法寶“農藥”裏成災難性喪生,倖存下來的幾隻又能在惡劣的環境裏度過幾年呢?

如果蝴蝶滅亡了,還有飛蛾是近親。而飛蛾是蟲子變的,而蟲子的生命力特別強盛,我們人類的“農藥”對它無可奈何,這蟲子似乎越殺越多。如果蜻蜓滅亡了,好像還沒有什麼可以取代它,就以它的翅膀而言,蜻蜓的翅膀是獨一無二的,螞蚱的翅膀似乎相類似,但它的身形與飛翔功夫卻是無法和蜻蜓相比的,惟有蜻蜓纔可以看做人類飛機的翻版。

螞蚱與螳螂躲藏在草叢中,跳躍與爬行的時間少而短促,其翅膀的形質與色澤也與蜻蜓大不相同。蟬的羽翼與蜻蜓最爲相似,但它粗短的身姿遠沒有蜻蜓那般修長美麗。而蚊蠅的小氣與醜惡嘴臉,更不應當拿來與蜻蜓相提並論。惟有這蜻蜓,從早到晚迎着光明默默飛行,耐得住太陽的酷熱,且無須喝水飲茶,生活在大漠裏的駱駝也要對它幹拜下風。

蜻蜓的交配圖是一個無比奇妙的令人崇敬的幾何體,兩條尾巴交接成的弧形圈具有一種簡單的玄理與神祕,平行着的羽翼是造物主賞賜給它們最默契的組合,它們雙雙對對照樣能夠上下翻飛,滑翔前行,左衝右突,我們人類模仿出來的飛機是無法達到如此藝術高度的。

可悲的是,蜻蜓在人類的淫威下一批一批地光榮犧牲,它的一再中毒與滅絕和它捕食蚊蟲的功勞是分不開的。蜻蜓家族的大隊伍本可與螞蟻爭雄,如今卻比鳥類而珍稀,真令人痛心疾首!

在我的小收藏櫃裏,儲存着一隻珍貴的蜻蜓標本:觸角蜓。

觸角蜓的最大特點是頭有一對觸角,這對觸鬚與它的身體大約等長,較硬,向前直伸着,成八字形擺開。我清楚地記得,我在山上捉到它的時候全身是深紅色,整個身軀比常見的蜻蜓較嬌小,活脫脫象蜻蜓國度裏的一個“秀珍女人”。

這隻觸角蜓我巳收藏了整整十年,我用紙片和透明膠布把它定位在一個透明的塑料盒裏,祕訣是用樟腦片柯護着它的光輝形象,並保護住了它完好的屍身與品質。我也是人類的一份子,我對它犯有深深的罪惡,我權且寫下幾個文字當做我們的懺悔與紀念!

在吃蝦米時發現了像潮蟲一樣的蟲子,有人說在海里很常見,跟鼠婦一模一樣,就是顏色淡白,是什麼蟲子?

這種蟲子是蜻蜓的幼蟲。

蜻蜓

介紹:

蜓蜻,無脊椎動物,昆蟲綱,蜻蜓目,差翅亞目昆蟲的通稱。一般體型較惖大,翅長而窄,膜質,網狀翅脈極爲清晰。視覺極爲靈敏,單眼3個;觸角1對,細而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細長、扁形或呈圓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細而弱,上有鉤刺,可在空中飛行時捕捉害蟲。稚蟲水蠆,在水中用直腸氣管鰓呼吸。一般要經11次以上蛻皮,需時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經最後蛻皮羽化爲成蟲。稚蟲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動物,有時同類也相殘食。成蟲除能大量捕食蚊、蠅外,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蟲,實爲益蟲。

分佈區域:

常見的蜻蜓如藍面蜓多分佈於 浙江、 四川等省;長痣綠蜓分佈在 華北一帶;黃蜻全國多省有分佈; 玉帶蜻僅產於中國,主要分佈於 北京、 江蘇和 福建等省市。大黃赤蜓主要分佈在古北界,半黃赤蜓主要分佈在東陽界。

種羣現狀:

1、蜻蜓可分爲蜻蜓類的差翅亞目和豆娘類的均翅亞目(束翅亞目),另有將日本大綠和在印度發現的僅二種蜻蜓劃爲間翅亞目的,也是有翅亞綱裏的很原始的昆蟲。蜻蜓翅發達,前後翅等長而狹;頭部可靈活轉動,觸角短,複眼發達,有三個單眼,咀嚼式口器強大有力。雄蟲交配器位於腹部二、三節腹板上。不完全,幼蟲“水蠆”生活在水中,用極發達的臉蓋捕食。無論成蟲還是幼蟲均爲肉食性,多食害蟲。約有5000餘種,在中國約300種,最常見的蜻蜓有多種:例如碧偉蜓、黃蜻和長葉異痣蟌,這3種蜻蜓基本上代表了蜻蜓目的各個科,即代表了大型蜻蜓、中型蜻蜓和豆娘。

2、一般體型較大,翅長而窄,膜質,網狀翅脈極爲清晰,飛行能力很強,每秒鐘可達10米,既可突然迴轉,又可直入雲霄,有時還能後退飛行。休息時,雙翅平展兩側,或直立於背上。前翅和後翅不相似,後翅常大於前翅。翅的前緣,近翅頂處,各有1個翅痣,呈長方形或方形,可保持翅的震動規律性,並可防止因震顫而折傷。頭部能靈活轉動,複眼1對,較大,約佔頭部的1/2,約由28000多隻小眼組成,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動物。視覺極爲靈敏,單眼3個;觸角1對,細而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細長、扁形或呈圓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細而弱,上有鉤刺,可在空中飛行時捕捉害蟲。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飛行。雌雄交尾也在空中進行。多數雌蟲在水面飛行時,分多次將卵“點”在水中,也有的將腹部插入淺水中將卵產於水底。稚蟲水蠆,在水中用直腸氣管鰓呼吸。一般要經11次以上蛻皮,需時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經最後蛻皮羽化爲成蟲。稚蟲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動物,有時同類也相殘食。成蟲除能大量捕食蚊、蠅外,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蟲,實爲益蟲。

蜻蜓是什麼

蜻蜓目(Odonata)所有昆蟲的通稱。包括人們熟悉的蜻蜓、豆娘。成蟲有兩對等長的窄而透明的翅,脈序網狀,翅前緣近翅頂處常有翅痣。斜列,前胸小,能活動。足接近頭部(以便於捕食)。腹部細長。複眼突出,觸角小而不明顯。

幼蟲稱爲稚蟲,完全水生,形態與習性與成蟲完全不同。各種的稚蟲形態差異極大。

成蟲的構造雖頗一致,但大小差別懸殊,翅展從最小的1.8公分(0.7吋)到最大的19.3公分(7.5吋)。

有人知道這個是什麼蜻蜓嗎?

蜻蜓種類極爲繁多,全世界有4000~5000種之多,在我國就有300多種。常見的蜻蜓有黃蜻 、長痣綠蜓、霜白蜻蜓、玉帶蜻、霜白蜻蜓、紅蜻蜓等等。

這個看上去就是普通的黃蜻蜓吧。

有關蜻蜓

蜻蜓是有翅亞綱的1目。本目成員多數爲大、中型昆蟲,頭大且轉動靈活,兩對翅膜質透明,翅多橫脈,翅前緣近翅頂處常有翅痣。腹部細長,雄合器生在腹部第2、

3節腹面。全世界分佈,尤以熱帶地區爲多。已知約5000種,中國記載約350種和亞種。蜻蜓體長20~150毫米。顏色多豔麗。觸角短小,剛毛狀,身體有3~7節。複眼發達,佔頭部的大部分,單眼3個。前胸較細如頸。中、後胸合併,稱合胸。左右兩邊的上前側片在合胸背前方的背中線。足接近頭部,細長。飛行時,中足和後足可伸向頭部前方,便於捕捉空中飛蟲。停息時,足常抱附於植物枝葉上。雄性在性成熟時,把藏入交合器中。交配時,雄蟲用腹部末端的肛附器“捉住”雌蟲頭頂或前胸背板,雄前雌後,一起飛行,有時能一直保持到雌蜻蜓產卵結束。有時雌蟲把腹部彎向下前方,將腹部後方的生殖孔緊貼到雄蟲的交合器上,進行受精。許多蜻蜓沒有產卵器。它們在池塘上方盤旋,或沿小溪往返飛行,在飛行中將卵撒落水中;有的種類貼近水面飛行,用尾“點水”,將卵產到水裏。蜓科和均翅亞目都有產卵器,它們用產卵器切割水生植物的莖葉,把卵產進植物的組織內。有的豆娘能順着水草潛入水中產卵。蜻蜓爲半。絕大多數幼蟲水生,幼蟲齡期一般爲10~15齡,因種而異。許多蜻蜓年生1代,有的種類要經過3~5年才完成1代。在中國南方水稻的植株上,有時可以見到蜻蜓的勸蟲脫殼(看一段動畫),這一類蜻蜓至少年生2代。幼蟲老熟時,爬出水面,固着在石頭或植物上,而後羽化爲成蟲。少數種類的蜻蜓幼蟲爲陸生。初孵化的幼蟲體外包着一層薄膜,這是第1齡幼蟲,歷時很短,有些種類幾秒或幾分鐘後,薄膜即脫落,變成第2齡幼蟲。幼蟲靠吃水中小動物長大。它們有的棲在水底,有的附着在水體上層的水草上,後者能以蚊蟲的孑孓爲食。成蟲在飛行中捕捉大小適宜的昆蟲爲食。蜻科昆蟲多在開闊地的上空飛翔。蜓科的昆蟲常在黃昏時出來捕食蚊類、小型蛾類、葉蟬等,能在30分鐘內捕食相當於自身體重的食物,是重要的益蟲。分3亞目。①均翅亞目,本亞目的昆蟲色常豔麗,俗稱豆娘。前後翅的形狀和脈序相似。翅基狹窄形成翅柄。休息時一般四翅豎立體背。本亞目下分2總科8科;②間翅亞目,只有2種,一種產於喜馬拉雅山南側,一種產於日本,是古老類羣的孑遺後代,有活化石之稱;③差翅亞目,本亞目昆蟲俗稱蜻蜓。包括2總科5科,蜓科和蜻科常見。廣佈中國各地。

蜻蜓(Odonata)

有翅亞綱的1目。本目成員多數爲大、中型昆蟲,頭大且轉動靈活,兩對翅膜質透明,翅多橫脈,翅前緣近翅頂處常有翅痣。 腹部細長,雄合器生在腹部第2、3節腹面。全世界分佈,尤以熱帶地區爲多。已知約5000種,中國記載約350種和亞種。

形態特徵 體長 20~150毫米。顏色多豔麗。觸角短小,剛毛狀,3~7節。複眼發達,佔頭部的大部分,單眼3個。口器咀嚼式。上顎發達。前胸較細如頸。中、後胸合併,稱合胸。合胸構造特殊,側板擴大,中胸上前側片尤甚。左右兩邊的上前側片在合胸背前方的背中線相遇。從側面看,中胸側縫上端較長的一段向後方傾斜。接連在翅突上的四翅向身體後方位移到最適於飛翔的重心,側縫下端較短的一段與身體縱軸垂直。足接近頭部,細長。飛行時,中足和後足可伸向頭部前方,便於捕捉空中飛蟲。停息時,足常抱附於植物枝葉上。跗節 3節。腹部圓筒形或扁形,10節。雄性在性成熟時,把藏入交合器中。交配時,雄蟲用腹部末端的肛附器“捉住”雌蟲頭頂或前胸背板,雄前雌後,一起飛行。有時雌蟲把腹部彎向下前方,將腹部後方的生殖孔緊貼到雄蟲的交合器上,進行受精。

生活習性 許多蜻蜓沒有產卵器。它們在池塘上方盤旋,或沿小溪往返飛行,在飛行中將卵撒落水中;有的種類貼近水面飛行,用尾“點水”,將卵產到水裏。蜓科和均翅亞目都有產卵器,它們用產卵器切割水生植物的莖葉,把卵產進植物的組織內。有的豆娘能順着水草潛入水中產卵。

半 絕大多數稚蟲水生,稚蟲齡期一般爲10~15齡,因種而異。許多蜻蜓年生1代,有的種類要經過3~5年才完成1代。在中國南方水稻的植株上,有時可以見到蜻蜓的稚蟲脫殼,這一類蜻蜓至少年生2代。稚蟲老熟時,爬出水面,固着在石頭或植物上,而後羽化爲成蟲。少數種類的蜻蜓稚蟲爲陸生。初孵化的稚蟲體外包着一層薄膜,這是第1齡稚蟲,歷時很短,有些種類幾秒或幾分鐘後,薄膜即脫落,變成第2齡稚蟲。稚蟲靠吃水中小動物長大。它們有的棲在水底,有的附着在水體上層的水草上,後者能以蚊蟲的孑孓爲食。成蟲在飛行中捕捉大小適宜的昆蟲爲食。蜻科昆蟲多在開闊地的上空飛翔。蜓科的昆蟲常在黃昏時出來捕食蚊類、小型蛾類、葉蟬等,是重要的益蟲

回答者:山島 - 試用期 一級 8-13 22:41

1.碧偉蜓 體形較大,身體綠色,雄蟲腹長5.4釐米,後翅長5.2釐米,下脣,上脣赤黃,前緣黑色,前、後脣基和額爲,前額上緣有一較寬的橫紋,上額前緣有淡藍色橫蚊。

其頭部突起,頂端色淡,前方有一黑色橫蚊,後頭,側緣黑色,合胸黃綠色,被細毛,背無斑紋,合胸脊及有褐色上緣,翅前緣脈和翅痣黃褐色。

此蜻蜓腹部1.2節膨大,第一節綠色。第2節基部綠色,後端褐色,均有褐斑或條紋。第3節褐色,兩側有淡色寬縱帶。第四節至第八節背面黑色,側面褐色,第9.10節是褐色,有淡色斑。雌蟲體形、顏色與雄蟲相似,色澤較淺些。

碧偉蜓性格兇猛,飛行能力強,速度快,常在水面較高上空往返飛翔捕食飛行的小蟲。

該蜓種主要分佈與北京、河北、江蘇、四川、福建、雲南、新疆、,其他地方也有少量分佈。

2.黃蜓 黃蜓是一種體形中等、分佈較廣,數量繁多的蜓種,也是人們最常見最熟識的一種蜻蜓。

該蜓種總體赤,雄蟲腹長3.2釐米,後翅長4釐米;雌蟲腹長3.1釐米,後翅長4釐米。下脣中葉黑色,側葉黑褐色。上脣赤,前緣黑色,前後脣基及額略帶齒色,有短毛。

其頭頂爲1個下黑上黃的大突起,其前方有一黑色橫條紋,後頭黑色。前胸黑褐色,有白斑。

合胸背前方赤褐色,側面黃褐色,有黑色條紋,第1、3條紋僅上下端明顯,第2條紋缺,翅上的翅痣爲赤,後翅臂呈淡,小膜白色,足基部黃褐色,端部褐色。腹部赤,有黑褐色斑。

黃蜓的稚蟲(水蠆)比碧偉蜓稚蟲要小一些,在水中也不如碧偉蜓水蠆那麼兇猛。

此蜻蜓主要分佈於河北、浙江、江西、廣西、雲南等地,其他各地也有一些分佈。

3.豆娘 豆娘是極爲常見的一類小蜻蜓的總稱。它身體狹長,顏色鮮豔猶如碧玉,包括的品種極繁,有一兩百種之多,它在蜻蜓中屬於“忽”類。

它的特點是身體細小,頭呈橫形,左右兩隻複眼相距很遠,突出在左右兩旁,翅膀的基部很狹窄。

蜻蜓是有翅亞綱的1目。本目成員多數爲大、中型昆蟲,頭大且轉動靈活,兩對翅膜質透明,翅多橫脈,翅前緣近翅頂處常有翅痣。腹部細長,雄合器生在腹部第2、

3節腹面。全世界分佈,尤以熱帶地區爲多。已知約5000種,中國記載約350種和亞種。蜻蜓體長20~150毫米。顏色多豔麗。觸角短小,剛毛狀,身體有3~7節。複眼發達,佔頭部的大部分,單眼3個。前胸較細如頸。中、後胸合併,稱合胸。左右兩邊的上前側片在合胸背前方的背中線。足接近頭部,細長。飛行時,中足和後足可伸向頭部前方,便於捕捉空中飛蟲。停息時,足常抱附於植物枝葉上。雄性在性成熟時,把藏入交合器中。交配時,雄蟲用腹部末端的肛附器“捉住”雌蟲頭頂或前胸背板,雄前雌後,一起飛行,有時能一直保持到雌蜻蜓產卵結束。有時雌蟲把腹部彎向下前方,將腹部後方的生殖孔緊貼到雄蟲的交合器上,進行受精。許多蜻蜓沒有產卵器。它們在池塘上方盤旋,或沿小溪往返飛行,在飛行中將卵撒落水中;有的種類貼近水面飛行,用尾“點水”,將卵產到水裏。蜓科和均翅亞目都有產卵器,它們用產卵器切割水生植物的莖葉,把卵產進植物的組織內。有的豆娘能順着水草潛入水中產卵。蜻蜓爲半。絕大多數幼蟲水生,幼蟲齡期一般爲10~15齡,因種而異。許多蜻蜓年生1代,有的種類要經過3~5年才完成1代。在中國南方水稻的植株上,有時可以見到蜻蜓的勸蟲脫殼(看一段動畫),這一類蜻蜓至少年生2代。幼蟲老熟時,爬出水面,固着在石頭或植物上,而後羽化爲成蟲。少數種類的蜻蜓幼蟲爲陸生。初孵化的幼蟲體外包着一層薄膜,這是第1齡幼蟲,歷時很短,有些種類幾秒或幾分鐘後,薄膜即脫落,變成第2齡幼蟲。幼蟲靠吃水中小動物長大。它們有的棲在水底,有的附着在水體上層的水草上,後者能以蚊蟲的孑孓爲食。成蟲在飛行中捕捉大小適宜的昆蟲爲食。蜻科昆蟲多在開闊地的上空飛翔。蜓科的昆蟲常在黃昏時出來捕食蚊類、小型蛾類、葉蟬等,能在30分鐘內捕食相當於自身體重的食物,是重要的益蟲。分3亞目。①均翅亞目,本亞目的昆蟲色常豔麗,俗稱豆娘。前後翅的形狀和脈序相似。翅基狹窄形成翅柄。休息時一般四翅豎立體背。本亞目下分2總科8科;②間翅亞目,只有2種,一種產於喜馬拉雅山南側,一種產於日本,是古老類羣的孑遺後代,有活化石之稱;③差翅亞目,本亞目昆蟲俗稱蜻蜓。包括2總科5科,蜓科和蜻科常見。廣佈中國各地。

蜻蜓(Odonata)

有翅亞綱的1目。本目成員多數爲大、中型昆蟲,頭大且轉動靈活,兩對翅膜質透明,翅多橫脈,翅前緣近翅頂處常有翅痣。 腹部細長,雄合器生在腹部第2、3節腹面。全世界分佈,尤以熱帶地區爲多。已知約5000種,中國記載約350種和亞種。

形態特徵 體長 20~150毫米。顏色多豔麗。觸角短小,剛毛狀,3~7節。複眼發達,佔頭部的大部分,單眼3個。口器咀嚼式。上顎發達。前胸較細如頸。中、後胸合併,稱合胸。合胸構造特殊,側板擴大,中胸上前側片尤甚。左右兩邊的上前側片在合胸背前方的背中線相遇。從側面看,中胸側縫上端較長的一段向後方傾斜。接連在翅突上的四翅向身體後方位移到最適於飛翔的重心,側縫下端較短的一段與身體縱軸垂直。足接近頭部,細長。飛行時,中足和後足可伸向頭部前方,便於捕捉空中飛蟲。停息時,足常抱附於植物枝葉上。跗節 3節。腹部圓筒形或扁形,10節。雄性在性成熟時,把藏入交合器中。交配時,雄蟲用腹部末端的肛附器“捉住”雌蟲頭頂或前胸背板,雄前雌後,一起飛行。有時雌蟲把腹部彎向下前方,將腹部後方的生殖孔緊貼到雄蟲的交合器上,進行受精。

生活習性 許多蜻蜓沒有產卵器。它們在池塘上方盤旋,或沿小溪往返飛行,在飛行中將卵撒落水中;有的種類貼近水面飛行,用尾“點水”,將卵產到水裏。蜓科和均翅亞目都有產卵器,它們用產卵器切割水生植物的莖葉,把卵產進植物的組織內。有的豆娘能順着水草潛入水中產卵。

半 絕大多數稚蟲水生,稚蟲齡期一般爲10~15齡,因種而異。許多蜻蜓年生1代,有的種類要經過3~5年才完成1代。在中國南方水稻的植株上,有時可以見到蜻蜓的稚蟲脫殼,這一類蜻蜓至少年生2代。稚蟲老熟時,爬出水面,固着在石頭或植物上,而後羽化爲成蟲。少數種類的蜻蜓稚蟲爲陸生。初孵化的稚蟲體外包着一層薄膜,這是第1齡稚蟲,歷時很短,有些種類幾秒或幾分鐘後,薄膜即脫落,變成第2齡稚蟲。稚蟲靠吃水中小動物長大。它們有的棲在水底,有的附着在水體上層的水草上,後者能以蚊蟲的孑孓爲食。成蟲在飛行中捕捉大小適宜的昆蟲爲食。蜻科昆蟲多在開闊地的上空飛翔。蜓科的昆蟲常在黃昏時出來捕食蚊類、小型蛾類、葉蟬等,是重要的益蟲

蜻蜓有什麼作用

蜻蜓屬於肉食類昆蟲,除能大量捕食蚊、蠅外等對人有害的昆蟲,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實爲益蟲。

藥用價值:蜻蜓性微寒,無毒。能強陰,止精,亦可壯陽暖腎。稚蟲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動物,有時同類也相殘食。成蟲一般在池塘或河邊飛行捕食飛蟲。

蜻蜓複眼裏面的小眼睛多達20000多隻。人們模仿蜻蜓等複眼光學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特點,製成“複眼透鏡”。用它作鏡頭製成的“複眼照相機”可以用來大量複製電子計算機的集成電路。

飛機在高速飛行時,常會引起劇烈振動,甚至有時會折斷機翼而引起飛機失事。蜻蜒依靠加重的翅痣在高速飛行時安然無恙,於是人們仿效蜻蜒在飛機的兩翼加上了平衡重錘,解決了因高速飛行而引起振動這個令人棘手的問題。

擴展資料:

蜻蜓可分爲蜻蜓類的差翅亞目和豆娘類的均翅亞目(束翅亞目),間翅亞目有僅三種蜻蜓分別是在日本印度中國,此亞目有活化石之稱,中國的最古老。也是有翅亞綱裏的很原始的昆蟲。幼蟲稱爲稚蟲,完全水生,形態與習性與成蟲完全不同。各種的稚蟲形態差異極大。

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蟲。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佔據着頭的絕大部分,有三個單眼,複眼約由28000多隻小眼組成,它們的視力極好,而且還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後看而不必轉頭。此外,它們的複眼還能測速。

當物體在複眼前移動時,每一個“小眼”依次產生出反應,經過加工就能確定出目標物體的運動速度。這使得它們成爲昆蟲界的捕蟲高手。

蜻蜓腹部細長、扁形或呈圓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細而弱,上有鉤刺,可在 空中飛行時捕捉害蟲。雄蟲交配器位於腹部二、三節腹板上。雌雄交尾也在空中進行。多數雌蟲在水面飛行時,分多次將卵“點”在水中,也有的將腹部插入淺水中將卵產於水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蜻蜓

蜻蜓的別名是什麼?特徵是什麼?

蜻蜓

差翅亞目昆蟲

蜻蜓,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綱,蜻蜓目,差翅亞目,分蜻科和蜓科。一般體型較大,翅長而窄,膜質,網狀翅脈極爲清晰。視覺極爲靈敏,單眼3個;觸角1對,細而較短;咀嚼式口器。腹部細長、扁形或呈圓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細而弱,上有鉤刺,可在空中飛行時捕捉害蟲。幼蟲(稚蟲)在水中發育,在水中用直腸氣管鰓呼吸。一般要經11次以上蛻皮,需時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經最後蛻皮羽化爲成蟲。稚蟲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動物,有時同類也相殘食。成蟲一般在池塘或河邊飛行捕食飛蟲。除能大量捕食蚊、蠅外等對人有害的昆蟲,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實爲益蟲。蜻蜓的已知種類超過5,000種。

基本資訊

中文學名:蜻蜓

法語名:Libellule

別稱:丁丁、點燈兒、螞螂、負勞、諸乘、紗羊、山咪、光光聽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門:六足亞門

綱:昆蟲綱

亞綱:有翅亞綱

目:蜻蜓目

亞目:差翅亞目

科:分蜻科和蜓科

分佈區域:世界性分佈

分佈國家:中國、印度

外型特徵

蜻蜓

蜻蜓可分爲蜻蜓類的差翅亞目和豆娘類的均翅亞目(束翅亞目),間翅亞目有僅三種蜻蜓分別是在日本印度中國,此亞目有活化石之稱,中國的最古老。也是有翅亞綱裏的很原始的昆蟲。幼蟲稱爲稚蟲,完全水生,形態與習性與成蟲完全不同。各種的稚蟲形態差異極大。

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蟲。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佔據着頭的絕大部分,有三個單眼,複眼約由28000多隻小眼組成,它們的視力極好,而且還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後看而不必轉頭。此外,它們的複眼還能測速。當物體在複眼前移動時,每一個“小眼”依次產生出反應,經過加工就能確定出目標物體的運動速度。這使得它們成爲昆蟲界的捕蟲高手。其咀嚼式口器發達,強大有力。

蜻蜓翅發達,前後翅等長而狹,膜質,網狀翅脈極爲清晰,飛行能力很強,每秒鐘可達10米,既可突然迴轉,又可直入雲霄,有時還能後退飛行。休息時,雙翅平展兩側,或直立於背上。前翅和後翅不相似,後翅常大於前翅。翅的前緣,近翅頂處,各有1個翅痣,呈長方形或方形,可保持翅的震動規律性,並可防止因震顫而折傷。斜列,前胸小,能活動。足接近頭部(以便於捕食)。腹部細長。成蟲的構造雖頗一致,但大小差別懸殊,翅展一般爲5公分。從最小的1.8公分(0.7吋)到最大的19.3公分(7.5吋)。

蜻蜓腹部細長、扁形或呈圓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細而弱,上有鉤刺,可在空中飛行時捕捉害蟲。雄蟲交配器位於腹部二、三節腹板上。雌雄交尾也在空中進行。多數雌蟲在水面飛行時,分多次將卵“點”在水中,也有的將腹部插入淺水中將卵產於水底。

蜻蜓屬於不完全昆蟲,稚蟲“水蠆”生活在水中,在水中用直腸氣管鰓呼吸,用極發達的臉蓋捕食,一般要經11次以上蛻皮,需時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經最後蛻皮羽化爲成蟲。稚蟲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動物,有時同類也相殘食。無論成蟲還是幼蟲均爲肉食性,多食害蟲。成蟲除能大量捕食蚊、蠅外,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蟲,實爲益蟲。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飛行。

標籤: 魚刀 日本 蜻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h-hant/zonghezhishi/9lxvm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