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天涯共此時的意思 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時的意思 海上升明月

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時的意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意思是: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生:通“升”,升起。天涯:天涯海角。該句出自唐代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望月懷遠》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全詩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情意纏綿而不見感傷,意境幽靜秀麗,構思巧妙,情景交融,細膩入微,感人至深。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意思是什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出自唐代詩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意思是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原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裏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註釋

⑴懷遠:懷念遠方的親人。

⑵首二句: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使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親友,此時此刻也該是望着同一輪明月。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說指親人。遙夜:長夜。怨遙夜:因離別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長。竟夕:終宵,即一整夜。

⑷憐:愛。滋:溼潤。憐光滿:愛惜滿屋的月光。這裏的滅燭憐光滿,很顯然根據上下文,這應該是個月明的時候,應該在農曆十五左右。此時月光敞亮,就是在現在今天,熄掉油燈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當一個人靜靜的在屋子裏面享受月光,就有種“憐”的感覺,這只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受而已,讀讀人,應該理解當時詩人的心理才能讀懂詩詞。光滿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樣子,“滿”描寫了一個狀態,應該是月光直射到屋內。

⑸末兩句:月華雖好但是不能相贈,不如回入夢鄉覓取佳期。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盈手:雙手捧滿之意。盈:滿(指那種滿蕩蕩的充盈的狀態)。


賞析

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鮑照的“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一樣,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前乎此的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後乎此的有蘇軾《水調歌頭》詞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於各人以不同的表現方法,表現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這兩句把詩題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攝,卻又毫不費力,仍是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格。


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一名博物,諡文獻。漢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世稱“張曲江”或“文獻公”。唐玄宗開元年間尚書丞相,詩人。西漢留侯張良之後,西晉開國功勳壯武郡公張華十四世孫。七歲知屬文,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始調校書郎。玄宗即位,遷右補闕。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母喪奪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賢相;舉止優雅,風度不凡。自張九齡去世後,唐玄宗對宰相推薦之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因此,張九齡一直爲後世人所崇敬、仰慕。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出自於唐代詩人張九齡的作品《望月懷遠》。原文:

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

海上面升起了一輪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賞月亮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長夜,徹夜不眠將你苦苦思念。

滅燭燈月光滿屋令人愛,披衣起露水沾掛溼衣衫。

不能手捧美麗銀光贈你,不如快如夢與你共歡聚。

擴展資料

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鮑照的“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一樣,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

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

創作背景: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張九齡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誹謗排擠後,於開元二十四年(736)罷相。《望月懷遠》這首詩應寫於開元二十四年張九齡遭貶荊州長史以後,同《感遇十二首》應該屬於同一時期的作品。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望月懷遠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海上面升起了一輪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賞月亮。

該句出自唐代詩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原詩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

海上面升起了一輪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賞月亮。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長夜,徹夜不眠將你苦苦思念。

滅燭燈月光滿屋令人愛,披衣起露水沾掛溼衣衫。

不能手捧美麗銀光贈你,不如快入夢與你共歡聚。

擴展資料

此詩題旨有二,一是“望月”,一是“懷遠”。一景一情,以景生情,還情化景。可謂盛唐詩情景交融早期佳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與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俱爲海月佳句。若虛之句,傾力在景,忘神觀照於景物之中,充滿了沉醉感,而張九齡此句,意在發情,則對此美景在情感的投入上,持有若干的保留,留存着幾分的冷靜。

故承之以“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轉入“懷遠”的主題,即情感的抒懷,“滅燭憐光漏,披衣覺露滋”,更進一步深入到內心的感受之中,同時又將“望月”的景的主題與之發生內在聯繫,遂使情與景完全交合爲一體。結句生髮出幻想,欲將月光持贈與“懷遠”之人,卻無以捧贈。只好託之以夢了。

張九齡 (678—740),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 曲江 (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後罷相,爲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 《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家、文學 家、詩人、名相。

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 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爲 “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 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 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爲 “嶺南第一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什麼意思?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意思是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意思是隻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出自張九齡《望月懷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裏不眠而把親人懷想。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賞析:

此詩乃望月懷思的名篇,寫景抒情並舉,情景交融。詩人望見明月,立刻想到遠在天邊的親人,此時此刻正與我同望。有懷遠之情的人,難免終夜相思,徹夜不眠。身居室內,滅燭望月,清光滿屋,更覺可愛;披衣出戶,露水沾潤,月華如練,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雖美卻不能採擷以贈遠方親人,倒不如回到室內,尋個美夢,或可期得歡娛的約會。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出自蘇軾《水調歌頭》:“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於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親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h-hant/zonghezhishi/v34px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