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浙江民歌調

浙江民歌調

浙江民歌調

(一)

#1. 我們在山南採茶忙,

採下桂花滿懷香。

摘下茶葉匯成縷,

一縷縷送到遠方。

#2. 茶芽兒嫩愛陽光,

茶園裏滿是歡融。

茶樹兒高葉茂茂,

採茶人心笑逐顰。

#3. 古老的村莊靜悄悄,

人們喜迎採茶節。

勞動歡樂笑聲起,

醉美的江南美景中。

#4. 美麗的家鄉風光好,

皓月當空人歡笑。

江南的美酒來相送,

暢飲盡情愛家鄉。

(二)

#1. 看那採茶姑娘摘茶去,

勤奮勞作不辭苦。

採下茶葉兒笑開花,

大山上熱鬧非凡。

#2. 山水秀美村莊宜,

不論紫砂泥還是瓷。

茶壺淨潔又淳樸,

淳樸的民俗在這裏。

#3. 此地四季春常在,

熱情好客心善良。

家家戶戶皆相識,

土地神明保佑長。

#4. 江南風光養育良,

綠樹成蔭鳥飛翔。

採茶舞曲響起來,

民俗活動不斷創。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浙江民歌 那些 要歌名

【浙江民俗】樂清蒲岐民歌民謠(選)一、蒲岐山歌

丁丁當,羅來,丁丁當,羅來

煙墩山上羅來,羅羅羅來,南門外。

東海崔頭潮水漲,羅來。獅子山介,龍尾洞,嗬咋

二、蒲岐山歌

問:介姆頭戴四角盔?介咽大船三條桅?

介姆大佛三隻眼?介咽羅漢十八個?

答:風車頭戴四角盔。外江大船三條桅。

黃塘大佛三隻眼。蒲岐羅漢十八個。

三、蒲岐打鞦韆

蒲岐打千秋,米桶打介光溜溜

前門叫多謝,後門流眼淚。

四、你講稀奇不稀奇 (倒話)

你講稀奇不稀奇?老鼠背貓上樓梯,

狗桔樹上生肖梨,雞背刀鷹半天飛,

雄雞生個軟虎卵,外甥孫生個外公爺。

五、老鼠經

老鼠經,老鼠經,老鼠實在無良心,

菜油經你偷去當茶唱,饅頭給你偷去當點心,

啃介樟樹佛,打碎琉璃燈,你講冤深不冤深?浙江漢族民歌 http://www.zjcnt.com/zt/minge/page1.htm

1 號子 是勞動人民在勞動生產過程中創作演唱的,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勞動內容。音律、節奏與勞動節奏緊密配合,既服務於生產勞動,又具有解除疲勞、調劑情緒等娛樂作用的民歌。有搬運、工程、農事、船漁和作坊等種類。

浙江的勞動號子品種多樣。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舟山羣島一帶的《舟山漁民號子》。自古以來,漁業就是浙江人民藉以謀生的方式之一,從浙東的河姆渡、浙北的馬家浜、良渚等石器時期遺址出土的陶製網墜、骨制魚鏢等捕魚工具來看,可知我們祖先早在數千年前就已經在這塊土地上以捕魚爲生。

《舟山漁民號子》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01.MP3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02.MP3

2 山歌 是勞動號子之外各種山野民歌的統稱。主要指廣大農村人們在山野湖河勞作行舟,或在屋前棚下休憩時爲舒心解悶自娛時演唱的一種民歌山歌。旋律比較高亢、舒展,節奏比較自由,帶有即興性。

浙江山歌基本上可分爲兩大風格區,即“杭嘉湖平原風格區”和“丘陵山地區風格區”。

錢塘江以北,太湖以南的浙北杭嘉湖平原地區的山歌,古今文人學者稱之爲“吳歌”。在諸多“吳歌”曲調中,有一種流行範圍最廣,涵蓋面遍及整個杭嘉湖平原的基本曲調,當地稱之爲“滴落生”。其特點是羽調式,四句體結構,第四名落音有“尾飾”(即從主音羽下滑到徵音)。[嘉善《五姑娘》]  

嘉善《五姑娘》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23.MP3

3 小調 是流傳最爲廣泛的一類民歌。通常將其與粗獷質樸的“山野”之歌相區別,具有細緻流暢藝術特點的“里巷小曲”。宋元以來史籍資料中常有所謂“村坊小曲”、“市井小調”、“俚曲歌謠”等記載,有時也稱之爲“時調”、“小令”、“俗曲”、“俚曲”等,大致都是指小調一類民歌。

浙江素以小調著稱於海內,所謂“江南小調”、“江浙小調”,就是指以蘇州和杭州爲中心的吳語地區城鎮民間時調俗曲。

浙江現代流行的小調歸納起來共有約二十餘種基本曲調(不包括燈調·蓮花等其他小調體裁的民歌)。所謂“基本曲調”,指的是一首小調在民間流傳的若干變體的原型,如在浙江廣泛流傳的《孟姜女》,經與《梳妝檯》、《手扶欄杆》、《哭七七》、《春調》等等雖是不同的各自的民歌,但他們的曲調卻明顯同屬一源。

4 燈調:浙江民間年節燈會,燈的品類繁多,有龍燈、獅子燈、茶燈、花燈、魚燈、鳥燈、馬燈、擡閣等等。燈調有的是載歌載舞,有的只有器樂伴奏而不歌。全省沒有統一的燈調,各地大都採用自己的土調。

浙江流行範圍較廣,影響較大的燈調有《採茶燈》龍遊《報花名》。這種歌舞形式主要流行於丘陵山地茶區。它的典型表演形式是十二個女童,身穿綵衣,手執花籃,花籃中分別裝着十二種不同的紙花,點着臘燭,邊唱十二月採茶,邊變換隊形,載歌載舞。有的還另加一、兩個男童扮丑角在舞隊前後插科打諢。《採茶》又有《順採茶》、《側採茶》、《花采茶》、以及《大采茶》、《小採茶》等名目。燈調的題材以唱花名、古人爲最多,其次是一些短小風趣、即興編唱的古詞、彩話之類。

《報花名》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58.MP3

《順採茶》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59.MP3

《側採茶》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60.MP3

《花采茶》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61.MP3

5“蓮花”,是由於這種調子樂句的後半段有“蓮花蓮花荷”的程式性襯腔而得名。在浙江全省流行的有“大蓮花”和“小蓮花”等兩種表演形式。“大蓮花”的表演形式,是在燈節或廟會時,由一羣藝丐組成舞隊,手執銅鐵鞭,載歌載舞,領唱者叫“蓮花頭”,走在舞隊之首,衣飾襤褸奇異,舞姿怪誕以引人側目。“小蓮花”則是由一個藝丐在節日、喜慶或平日沿戶叫唱乞討。

浙江“大蓮花”的曲調大都是一二首蓮花調 在各地的不同變體。“小蓮花”的曲調和襯腔則各不相同,主要有杭嘉湖一帶的“蓮花落” [湖州《叫聲阿二》];溫州一帶的“蓮花” [瑞安《太陽出來》];紹興一帶的“蓮子行” [新昌《立春節》];台州一帶的“灑尺” [溫嶺《重陽糕調》]、“銅錢鞭” [仙居《大腳姑娘》]等等。

湖州《叫聲阿二》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62.MP3

瑞安《太陽出來》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63.MP3

新昌《立春節》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64.MP3

溫嶺《重陽糕調》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65.MP3

仙居《大腳姑娘》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66.MP3

6 儀式歌 應指民間禮儀活動場合所演唱的民歌,其中,特別是人從生到死三個重要階段(“生”、“婚”、“死”)以相應的禮儀所表示出來的“誕生禮”、“結婚禮”和“喪葬禮”。浙江民歌中的“儀式歌”主要有“婚禮歌”、“祭祀歌”和“蠶儀歌”等。

“婚禮歌”在浙江各地有多種不同形式和內容,如舟山普陀在婚禮中要唱《擺酒》、《看嫁妝》、《看新娘》、《賀新郎》,定海唱《鬧房》,嵊泗唱《敬酒》等。寧波一些地方農村結婚時,有由男女賓相對歌的;嘉興一帶農村,在婚禮中要請又是“子”歌手唱《浪柳園》、《儂妝調》等婚歌。

流行在杭嘉湖平原水鄉一帶的“浪柳園”,因樂曲後半部分有“浪柳園、柳浪園……”的程式性襯腔 而得名。當“浪柳園”的藝人,當地叫做“子”(又稱“雙嘴”),自稱“傳香人”,大多是農民,平時務農,凡人家有禮俗、祀典,便出錢請他們來演唱[海鹽《催妝》]。

普陀《擺酒》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67.MP3

海鹽《催妝》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68.MP3

7 浙江兒歌 有少兒歌、幼兒歌和搖兒歌。少兒歌主要是農村兒童在田野放牧時唱的山歌,有“牧牛呼聲”[嵊州、餘杭]、“對山歌”[安吉、仙居《阿西圓圓》]、“斗山歌”[三門《你也來,我也來》]、“罵山歌”[金華《黃泥塘》]、“撞歌”[錄音永嘉《這面山》、溫州《叮叮》、溫州《介呢有翼》]、“解歌”[寧海《介母出門》]等名目。

幼兒歌是學齡前兒童由大人教與的信口吟誦的謠曲[東陽《火螢蟲》、象山《癩頭皮》(對調皮小孩的謔稱)]等。

搖兒歌是大人在爲幼兒催眠或與之嬉戲時所唱[象山、鄞縣]。

兒歌 嵊州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71.MP3

牧牛呼聲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72.MP3

對山歌 安吉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72.MP3

對山歌 仙居《阿西圓圓》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74.MP3

斗山歌 三門《你也來,我也來》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75.MP3

罵山歌 金華《黃泥塘》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76.MP3

撞歌

永嘉《這面山》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77.MP3

溫州《叮叮》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78.MP3

溫州《介呢有翼》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79.MP3

解歌

寧海《介母出門》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81.MP3

幼兒歌

東陽《火螢蟲》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82.MP3

象山《癩頭皮》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83.MP3

搖兒歌

象山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84.MP3

鄞縣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85.MP3

8 生活音調 包括哭腔、吟詩、叫賣、搳拳、求乞等方面。有的僅是語言、語氣的強化,有的已形成曲調,在音樂形態上,雖然它們未構成民歌,但正因此而更易體現當地語言音調風格與民歌旋律的結合特點。

浙江民歌

浙江民歌興起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歷史悠久,特色鮮明。浙江的民歌按音樂體裁大致可分爲號子、山歌、小調、燈調、蓮花、儀式歌六大類,並附錄生活音調。其中山歌與燈調中的部分民歌,具有較強的江南地方特色。此外,桐廬、建德、淳安、富陽四縣部分鄉、村,還有畲族民歌。

浙江有哪些民謠?

1、http://ok.wo99.com/bplay.php?id=528676

浙江民歌 — 採茶舞曲

演唱:陶慧敏

溪水清清溪水長,

溪水兩岸好呀麼好風光。

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

妹妹呀,東山西山採茶忙。

插秧插的喜洋洋,

採茶採的心花放。

插秧插的勻又快,

採的茶來滿山香。

你追我趕不怕累呀,

敢與老天爭春光,

爭呀麼爭春光。

溪水清清溪水長,

溪水兩岸好呀麼好風光。

姐姐呀,你採茶好比鳳點頭,

妹妹呀,採茶好比魚躍網。

一行一行又一行,

摘下的青葉往簍裏裝。

千簍萬簍千萬簍呀,

簍簍新茶放清香。

多快好省來採茶呀,

青青新茶送城鄉,

送呀麼送城鄉。

左採茶來右採茶,

採茶姑娘齊採茶,

一手先來一手後,

好比那兩隻公雞爭米上又下。

兩個茶籃兩旁掛,

兩手採茶要分家,

採了一回又一箱,

頭不昏來眼不花,

多又多來快又快,

年年豐收龍井茶。

2、馬燈調

浙江東陽的民歌民謠有哪些 要有詞的

東陽江兩岸,素來是“看雲山何須圖畫,聽鳥歌不用笙簧”的歌山畫水之地。在這歷史悠久、傳統深厚的文化樂土中,不知萌生了多少五音相喧、七彩紛呈的民間文藝之花。就說東陽民歌的數量之多,質量之佳,流傳之廣,實可謂“奇葩朵朵放光華,香飄尋常百姓家”。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我們去農村採風時,有位民歌手爲了顯示東陽民歌的絢麗多姿,他隨口用數字加以開列:《一匹綢》、《二姑娘相思》、《三番十二郎》、《四季調》、《五更歌》、《六勿親》、《七朵花》、《八洞神仙》、《九連環》、《十杯酒》等,足以說明民歌之多。在洋洋大觀的民歌當中,經過樂家的慧眼識珠,加工提高,光在省級以上專刊發表的有《韭菜歌》、《盼姑娘》、《親家母》、《鳳仙花》、《牧牛山歌》、《探親洞房》、《什麼東西送小妹》、《養豬娘》、《姑嫂觀燈》、《豐收蓮花》等二十幾首。其中曾參加省匯演獲獎的有《牧牛山歌》、《探親洞房》、《十二月花名》等。特別是《韭菜歌》、《盼姑娘》、《親家母》三首歌,1956年由浙江民間歌舞團合唱隊排練後參加全國第一屆音樂周演出,這土色土味、獨具芬馨的東陽民歌在京城轟然打響。其中《韭菜歌》得到中國音協的首肯和讚揚,說它“質撲、真情而含蓄”。《盼姑娘》由天津音樂學院院長王莘在會刊上撰文美評:“改編者加上第二聲部挑擔時那‘咯吱咯吱’的聲音襯托,顯得格外生動活潑,妙趣橫生。”用方言演唱的《親家母》,雖然外地人聽不懂,但透過形象生動的表演動作,兩個親家母的一番矛盾衝突後重歸於好的戲劇性情節,觀衆卻全然意會,拍手稱好。

有哪些好聽的民俗歌曲

01.採茶舞曲(浙江民歌調) 李玲玉

02.回孃家(河北民歌) 張彤

03.編花籃(河南民歌) 俞淑琴

04.崔咚崔(湖北民歌) 周友金

05.姑蘇風光(江蘇民歌) 趙莉

06.斑鳩調(江西民歌) 屠洪剛

07.崖畔上開花(陝西民歌) 李玲玉

08.蘑菇頭號(浙江民歌) 周友金

09.趕小海(雲南民歌) 趙莉

10.放馬山歌(雲南民歌) 屠洪剛

11.猜調(雲南民歌) 周友金&俞淑琴

12.小放牛(河北民歌) 屠洪剛&俞淑琴

13.採花(四川民歌) 李玲玉

14.龍船調(湖北民歌) 俞淑琴&周友金

15.採茶謠(江西民歌) 趙莉

16.牧歌(內蒙古民歌) 張彤

17.貴州山歌(貴州民歌) 趙莉&屠洪剛

18.無錫景(江蘇民歌) 李玲玉

19.打着山歌過橫排(江西民歌) 周友金

20.掛紅燈(內蒙古民歌) 俞淑琴

21.秋收(陝西民歌) 趙莉&張彤

22.大板城的姑娘(新疆民歌) 屠洪剛

《採茶舞曲》和《龍船調》的地方特色

周大風做的採茶舞曲 採茶舞曲,浙江民歌。[周大風作曲] 原是越劇現代戲《雨前曲》的主題歌及舞蹈曲。全曲以越劇的音調爲素材,具有舞曲風格。 (樂曲採用浙江民間音調的特點,旋律優美流暢,其中逗趣性的樂句,如一問一答,似年輕人在相互嬉戲,像老年人對豐收的讚美。) 歌舞曲。周大風詞曲,作於1958年。原爲越劇《雨前曲》主題歌及舞蹈配樂,後根據歌曲改編成舞蹈小品《採茶舞》。"採茶"原是中國一種民間歌舞體裁,流行於南方產茶區,用於表現種茶、採茶的歡樂情緒。這首採茶舞曲保持了民間採茶歌舞的基本風格,採用民族的五聲徵調式,又有調式交替的素材,曲調歡快、跳躍,再現了採茶姑娘青春煥發的風貌。《採茶舞曲》在50年代一度極爲流行,有較大的社會影響。

江蘇 跟江南絲竹有關

浙江民歌的發展歷史

先秦時期浙江民歌可查考的文獻較少,目前僅能從一些零星史料中窺其一斑。如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中記載的《作彈歌》,西漢劉向《說苑》記載的《越人擁楫歌》等。

魏晉南北朝時期,吳聲歌曲開始興起於今蘇南浙北地區。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中所收今浙北境內的吳聲歌曲,有據可查的有《前溪曲》和《阿子哥》等兩種。前溪今名餘英溪,在今浙江德清縣武康鎮南。南朝時當地有傳習歌舞的樂坊以溪名之。據康熙《德清縣誌》載:縣南有前溪坊、後溪坊,爲南朝集樂之處。江南聲妓多自此出,唐時尚有數百家習音樂焉。唐·崔顥有舞愛前溪妙,歌憐子夜長的詩句。據此,《前溪曲》可能是流傳在這一帶的民歌曲調。

東晉南朝時期,浙江錢塘江以南地區的民歌發展頗盛。據《南史·循吏傳》記載,宋時凡百戶之鄉,有市之邑,歌謠舞蹈,觸處成羣。《太平御覽》引裴子野《宋略》說:王侯將相,歌妓填室;鴻商巨賈,舞女成羣。浙東的王公貴族們當然也忘不了宴飲聲色,行吟山水。晉左思的《吳都賦》的北朝庚信的《哀江南賦》中都有吳歈(歌)越吟的說法,把吳歈和越吟相提並論,說明東西兩浙漢族民間歌舞之盛是在伯仲之間。在今浙江沿海一帶的紹興、寧波、溫州以及餘杭等地,曾陸續出土了不少晉代青瓷穀倉(明器),上面堆塑有擊鼓、撫琴、吹箎、彈阮、舞踊、雜耍等歌舞伎人物羣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音樂生活狀況。同時,這些歌舞伎人物,形象大都是高鼻子凹眼睛,着胡服帶胡冠,反映了北方豪族南遷後,隨之帶來了中原的、乃至西域的音樂文化。

隋唐以後,中國經濟文化逐漸南移,浙江在全國的地位日趨重要。五代吳越國以及南宋兩個朝代曾建都於杭州。特別是南宋,在杭州建都歷時140餘年,使杭州成爲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的吳越第一重鎮,全國、經濟、文化中心。

城市經濟、文化的繁榮,促進了市民音樂文化的發展,唐宋時期城市音樂文化的特點之一,就是形成於唐,盛於宋的曲子詞。這在當時是一種比較新穎的城市民間歌曲體裁形式。文人客競相爲青樓歌館、教坊官伎的歌姬們填詞度曲,一些著名的唐宋詞人,在浙江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如唐代白居易有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宋代蘇東坡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等佳句;又有吟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柳永,膺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之殊譽,詠歎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林逋,有隱居孤山,梅妻鶴子的雅聞,又如女詞人李清照,避難於婺州(今金華),留下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千古絕唱;愛國詩人陸游,鄉居山陰(今紹興),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傳世警句。其他如精通音律的周邦彥、張先、姜夔、張炎等等,都曾長期生活、活動在兩浙,特別是唐代白居易和宋代蘇東坡曾先後主事杭州,對杭州乃至兩浙的市民音樂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據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載:白樂天之守杭州也,放浪湖山,耽暱聲妓,新詞豔曲,布浹郡中。蘇東坡也是……放浪湖山,耽暱聲色,樂天之後,一人而已。他們的耽暱聲妓,客觀上起着倡導、繁榮市民音樂文化的作用。同時,他們還有意識地普及音樂文學知識,如白居易在他的《留別郡齋》詩中寫道:更無一事移風俗,唯化州民解詠詩。

文人們的參與民間歌曲的創作、演唱活動,一方面自身從民歌中吸取了養料,另一方面也極大地普及和發展了民間音樂文化。此外,在南宋時期的臨安(今杭州)還產生了一種小詞。據《夢粱錄》記載:街市由樂人三五爲隊,擎一、二女童舞旋,唱小詞,專沿街趕趁。又據《武林舊事》載:酒樓……又有小鬟,不呼而至,歌吟強聒,以求支分,謂之擦座。這些所謂擦座、趕趁的流散藝人,演唱場合不是勾欄、教坊,而是茶肆酒樓,沿街賣唱;演唱對象不是公卿士族,而是引車賣、漿者流。因此,他們所唱的小詞,也不會像曲子調、諸宮調那樣的比較雅緻,而更加適應下層市民音樂文華水準的、歌詞和曲調都更加通俗的俗曲小調。這些小詞的曲調,很可能有一部分是他們根據自己所熟悉的生活音調而即興創作的。如《夢粱錄》載:今街市與宅院,往往效京師叫聲,以市井諸色歌叫賣物之聲,採合宮商成其詞也。

另外,唐宋時期浙江燈調蓮花類民歌也比較流行,據《西湖遊覽志餘》記載:杭州元宵之盛,自唐已然,白樂天詩云:'……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宋歐陽修也有去年元宵時,花市燈如晝的詩句。又據《杭州府志》載:元宵前後五夜張燈,市街委巷懸額綴彩,皆以錦緞彩繡爲之,如入萬花谷中,終夕鼓吹不絕。當時民間歌舞隊有數十隊,樓燈初上,諸舞隊次第簇擁前後,連亙十餘里,有《男女杵歌》、《賀豐年》、《村田樂》、《旱划船》、《竹馬兒》等等名目。從這些歌舞的名稱來看,可能不少舞隊是來自城郊的鄉鎮。又據《浙江風俗》載:越俗竹枝詞:爆竹聲中雪霽天,村歌村舞勝管絃,歸來滿載糕和糉,窮漢幸叨太平軍。朔月始,一丐破袋蒙首作牛,另一丐執帚牽以草繩,口唱《蓮花落》吉詞乞食。這說明浙江的蓮花落不但在城鎮,而且也在廣大鄉村十分的流行。

明清時期,浙江的時調俗曲發展到了高峯。其俗曲在民間流行的主要有:鬧五更、寄生草、羅江怨、於荷葉等。這些俗曲名目大都可以在清乾隆六十年成書的《霓裳續譜》和嘉慶年間成書的《白雪遺音》中找到。

新中國成立後,浙江的音樂工作者先後蒐集民歌3000餘首,編印了《浙江民間器歌曲選》、《浙江省三十年創作歌曲選》、《中國民間歌曲集成o浙江卷》。衆多寶貴的藝術遺產,爲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66年在全國業餘作者歌曲比賽中,浙江作作者創作的《小蓬船》、《請茶歌》獲二等獎。《美麗的心靈》獲1979年全國羣衆歌曲優秀獎。《春江雨》、《西湖風光誰不愛》、《龍井茶虎跑水》被收入《中國新文學大系o音樂卷》。《五十六根琴絃連北京》、《喚一聲西子踏青去》、《海鄉的秋天》還分別榮獲1997年、1999年、2001年度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特別是1984年,杭州歌舞團張建一參加維也納第三屆國際歌劇比賽,以圓渾厚實的音色和瀟灑自如、富有感情的正統意大利美聲唱法,在247名各國選手中奪得第一名,並獲得《歌劇世界》頒發的特別獎。同時,他還在布達佩斯演出時,被評爲最佳演員,獲百花獎。

新中國成立後的五十多年,浙江的歌曲創作,除專業的演出活動外,羣衆音樂活動也十分的活躍。五十年代,杭州市專門建立了歌詠團體聯誼會,全省相繼舉辦過第一、二屆全省民間音樂舞蹈觀摩演出大會,並組隊參加全國音樂周演出。六十年代初,浙江省又多次舉辦過全省性業餘歌曲創作比賽、新作品演唱、演奏會,並在全省各地廣泛徵集民間歌曲。八十年代以來浙江舉辦的第三屆全省羣衆聲樂大賽、第四屆全省音舞節,以愛我中華,愛我浙江歌曲創作徵評爲代表的各類歌曲創作比賽活動,以全省廠歌演唱大賽爲代表的企業羣衆音樂活動,浙江省藝術節以及連續舉辦多屆的三江歌手演唱大賽、西湖之春、鹿城之春、南湖之春音樂會等,是新時期浙江羣衆音樂活動的集中體現。九十年代起浙江年年舉辦的全省中小學生歌詠比賽、寧波市合唱節,以及全省農民歌手大賽等活動,更促進了浙江羣衆音樂水平的提高,發現和培育瞭如沈少泉、胡小娥等一批羣衆音樂演唱人才。

浙江金華的地方民歌或戲劇

婺劇,俗稱“金華戲”,浙江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它以金華地區爲中心,流行於金華、麗水、臨海、建德、衢州、淳安以及江西東北部的玉山、上饒、貴溪、鄱陽、景德鎮等地。是高腔、崑腔、亂彈、徽戲、灘簧、時調六種聲腔的合班。因金華古稱婺州,1949年改今稱。 金華民歌非常有特色,不像江蘇民歌那樣以委婉而動人,看似非常樸素、非常俗,其實內蘊深厚、形式多樣、百聽不厭。   金華民歌歷史悠久,唐代就有文字記載,是八婺人民生活和勞動的結晶。金華民歌大致有四大類:(本人概括,不知道妥當否?)   一類是小曲類:多以情歌、勞動歌號和抒發百姓感情爲主,如《茶山春》、《探親洞房》、《十二月花名》、《花鑼鼓》、《鳳仙花》、《親家母》、《十字蓮花》、《牧牛山歌》、《韭菜歌》、《麻雀娘》等;  其中《鳳仙花》唱道:鳳仙花,蓬蓬開;娘想囡,心花開。恰好夫家(喂)有嬌來,噠噠的噠吹起來,吹到外婆門前過,外婆叫我吃清茶。舅母待我嘸沒茶,舅舅陪我山裏去摘枇杷,枇杷正開花,摘朵石榴花;石榴花摘來誰個插?摘來(喂)舅母插。  《親家母》唱道:親(啊)家母(吶),來嬉嬉,小(啦)姨帶(啦)來(喂)望望起,越(啦)望(喂)越(啦)精(啊)致(啊),越(啦)望(啊)越(啦)新鮮。分給我小(啊)叔(啊)做夫妻,聘(啊)銀(喂)十(啊)八(啊)千(喂),饅(啊)頭(喂)十(啊)八雙,楊(啊)梅(喂)十(啦)八對,紅(啊)漆臺桌嫁小娘來親啊家母。  《青絲鳥》唱道:青絲鳥(吶)各自飛,飛來飛去孃家嬉。姆媽望見(吶)歸來嬉,衣裳角頭揩眼淚;阿爹望見囡(吶)歸來嬉,鬍鬚摸摸煙筒嘬嘬笑眯眯。  《茶山春》唱道:姐在山坡把茶採,哥在路邊口難開哪,採茶先把茶心摘,你有心事慢慢來哪。今早上山把渠開,我那有工夫回村寨。啊!把渠開,勿用來。我託渠水把信帶。渠水一到秧門開,我採春茶等水來。請用茶,青又翠,穀雨茶,親手採。高山流水泡茶味勿改,有茶無水泡勿開哪。  《編花燈》唱道:一對紅燈籠,(哎喲)正月梅花開,(呀子依嗬呀嗬呀)梅花女子看見了,編在心坎上,(呀子依嗬呀嗬呀)金線編花蕊,(哎喲)銀線(啊)織霓裳,(呀子依嗬呀嗬呀,哎嗨哎喲)在夢中呀,亮在高樓上(呀子依嗬呀嗬呀)。  《十二花名》唱道:正月水仙清水養二月杏花出紅牆三月桃花十里紅四月杜鵑滿山崗五月石榴紅勝火六月荷花滿池塘七月海棠滿頭簪八月桂花滿枝黃九月菊花迎重陽十月芙蓉巧梳妝十一月山茶初開放十二月臘梅雪裏香。  《日頭月亮》唱道:日頭日頭下山坡,月亮月亮上山風,郎歌好比下塘水,小妹好比上丘禾。下塘水來上丘禾,風輪一轉流水車,車來下塘清清水,清清塘水好潤禾   一類是敘事類:多爲講述愛情悲劇,如《仙妹》、《玉妹》等,一個個悲情故事令人蕩氣迴腸,唏噓不願。這些民歌的歌詞我已經忘了,大致是養在深閨的女子與一見鍾情的男子私訂終生,男子始亂終棄,女子或鬱鬱而終、或自盡身亡。女子陰魂不散,最終復仇的悲劇。民歌對從正月唱起,以時間爲線索展開故事,絲絲相扣,令人慾罷不能。   一類是童謠類。多以小動物、小花小草等爲題材,諧趣幽默,讓人過耳不忘。如  《麻雀娘》唱道:“麻雀娘採六穀,採來六穀送姑娘。姑娘幾時來?八月初四來,什麼拿着來?饅頭糉子裹裹來”。  《一粒星》唱道: “一粒星,亮晶晶,兩粒星 ,掛油瓶,油瓶漏 ,好炒豆,豆香 ,好種秧,秧無肥,好種梨,梨無活(核),好種朵(大)慄 ,朵(大)慄三層殼 ,好種菱角,菱角兩頭尖,敲鑼敲敲落蘭溪,蘭溪角頭拆(撿)着 ,一個破皮鈿 ,陀(拿)得姐姐買花線,花線咯咯等(斷) ,買哇冷(鴨蛋),哇冷(鴨冷)香,隔壁老嫫(老太婆) ,末裏(那裏)張(望),哇冷(鴨蛋)臭 ,隔壁老嫫(老太婆) ,末裏(那裏)咒 ,哇冷(鴨蛋)一個洞,隔壁老嫫(老太婆),末裏(那裏)打地洞。”  《麻姐(雀)娘》唱道:“麻雀娘,挑文章,文章古 ,討新(媳)婦 ,新婦幾時歸?六月初三歸 ,啥事(什麼)端端歸?一百饅頭、一百糯米餅端端歸,公一雙 ,婆一雙,兩兩媳媳合一雙,黃胖媳婦沒得吃,板壁爛,燒羹飯,羹飯冷 ,祭蚱蜢,蚱蜢無工夫,祭姨夫 ,姨夫後園偷綠素(茄子) ,綠素根頭一腳絆,絆得狗污(糞)來(染)。”

《老鷹柯雞》(遊戲):“調調龍,調到山上摘狗蓬,狗蓬眯(未)開花,龍頭爺爺接歸家。青崗鳥,石榴花,幾裏勾溜海裳衣。龍頭爺爺爬起來未?未!吃你格頭,有骨頭;吃你格節,有刺;吃你格恩半(尾巴)。靠儂格賊運氣!龍頭爺爺爬上來未?爬上來囉!(老鷹去拖小雞)

《點點說說》(遊戲):“點點說說,桃花並結,金寸下圓,小信開花,銅秤錘鐵秤桿,一粒油麻一粒豆,打過人節放屁臭,臭來臭去臭着一塊硬沃頭(大便)。”  《看牛歌》:“對面山上(哎),放牛妹(來), 問你山歌(哪),會不會(羅)?別看小妹(哎)年紀輕(啊),七歲唱歌(呀)到如今(來)。南京唱過,到北京(哎),震倒宮殿(哪)半壁城(哦)。皇帝賜我(呀)三杯酒(哪),文武百官(哪)送出城(羅)。”

一類是宗教類。爲老頭老太在祭祀、作佛事、招魂時、上樑、看風水等時候所唱。

採茶舞曲 的舞蹈屬於哪個民族的

江南小調《採茶舞曲》,浙江民歌,周大風詞曲,作於1958年;原是越劇現代戲《雨前曲》的主題歌及舞蹈配樂,後根據歌曲改編成舞蹈小品《採茶舞》,全曲以越劇的音調爲素材,具有舞曲風格。 “採茶”原是中國一種民間歌舞體裁,流行於我國南方採茶地區,如廣東、廣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及雲貴等省的漢族地區,亦稱“茶歌”、“採茶歌”等。樂曲輕快、活潑,旋律優美流暢,刻劃出純樸的採茶姑娘採茶時的歡樂情景。這首採茶舞曲保持了民間採茶歌舞的基本風格,採用民族的五聲徵調式,又有調式交替的素材,曲調歡快、跳躍,再現了採茶姑娘青春煥發的風貌,《採茶舞曲》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一度極爲流行,有較大的社會影響。 《採茶舞曲》以後一直作爲單獨節目演出,它還被歌舞團、實驗歌舞團、東方歌舞團等二十三家文藝團體作爲保留節目,一時風靡城鄉,並多次到國外演出,成爲知名度最高、最爲觀衆喜聞樂見的茶歌茶舞;1987年,《採茶舞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作爲亞太地區優秀民族歌舞儲存起來,並被推薦爲這一地區的音樂教材。這是中國曆代茶歌茶舞至今得到最高榮譽。

哪個地方是散板的民歌

浙江的湖州地區和嘉興地區的田山歌是散板的民歌,田山歌是散板散唱,因此形成較多的拖腔。田山歌,作爲吳歌形式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以稻作文化爲基礎的一種歌曲形式。稻作文化,是人們在農事勞作中產生的一種文化。

標籤: 民歌 浙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h-hant/zonghezhishi/v3eyw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