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全书馆 >

综合知识

> 采茶扑蝶创作背景

采茶扑蝶创作背景

采茶扑蝶创作背景

《采茶扑蝶》是唐朝时期李商隐所作的一首诗歌,以采茶和扑蝶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生命的感悟和热爱之情。该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风格唯美清新,被誉为唐诗中的佳品,深受读者喜爱。

《采茶扑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成为了唐诗优秀代表作之一,也被广泛传颂和赞颂。为了弘扬文化遗产,许多文化创作和艺术表演中都会引用该诗歌,并在不断的演绎和创新中,衍生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艺术形式,如歌曲、舞蹈、书画等。

因此,《采茶扑蝶》这一主题在文学、艺术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创作空间,不仅可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创新和现代化的手法,为人们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采茶扑蝶的创作背景

劳动创造了人类,同时也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人们在劳动中成长,在劳动中发展。《采茶灯》正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一首优美的福建民间歌舞。《采茶灯》起源于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二百多年来,《采茶灯》代代相传。2005年,《采茶灯》被列为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扑蝶》这段音乐成为《采茶灯》的部分。1952年福建省文化局在当地一次慰问部队演出后改名《采茶扑蝶》。1953年《采茶扑蝶》代表中国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荣获银奖。从原生态的《采茶灯》,到改编后美轮美奂的《采茶扑蝶》,这一切的背后,是民间和专业文艺工作者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虔诚守护。

音乐小知识《采茶扑蝶》

【琵琶】【你说我弹】《采茶扑蝶》是一首福建民间舞曲,采用了五声调式中的羽调式,旋律极富色彩性。它描绘了青青茶园中,伴随着蝴蝶飞舞,人们穿梭其中忙碌着的美好场景。

《采茶扑蝶》起源于《采茶灯》,《采茶灯》源自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二百多年来,《采茶灯》代代相传。在1952年改名为《采茶扑蝶》。1953年《采茶扑蝶》代表中国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荣获银奖。

雷雨声的作品赏析

器乐三重奏《春天来了》

雷雨声作曲的中国主义青年团团歌

高胡、古筝三重奏《春天来了》,创作于1956年,是雷雨声青年时代的作品。1956 年在全国第一届音乐周上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这首乐曲是根据福建民歌《采茶扑蝶》、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等音乐素材改编而成的。

此曲原为高胡和两架古筝演奏的三重奏,形式新颖,色彩华丽。也可用高胡、古筝、扬琴构成三重奏形式来演奏此曲。作品充分发挥了这些乐器特有的音色——明亮、华美,以及擅长于表现欢乐情绪的特点。此改编曲较好地表现了大自然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意境。

全曲音乐格调明快流畅,具有一气呵气的效果。

歌曲《迎宾曲》

当时,辽宁歌剧院的作曲家雷雨声应邀为长影的一部反映广交会的影片《客从何来》配乐。音乐完成后,厂方要求再创作两个电影插曲,于是他请老搭档刘文玉一起完成这个任务。在赶赴长春的火车上,雷雨声为刘文玉讲述了影片内容,又哼唱着自己的构思旋律,刘文玉开始打腹稿。到了长影看了后,导演要求他俩10天内完成创作,结果他俩只用了3天就写出了《迎宾曲》。

“当时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我就想作品中必须有一些新潮元素,我当时就想到了‘迪斯科’,特意托人从香港给我带回来一些相关资料,熟悉后就开始创作。作品出来了,一些人听后觉得好,够新潮;而更多的人觉得太新潮了,反而把我们传统的东西丢了……”陷入两难的雷老,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周总理去越南访问时当地播放的欢迎曲,既有中国特色,更不失越南音乐的底蕴,“我一下就开窍了,东西再‘洋’,骨子里还得是中国的,不然就变了味了!”雷老于是重新创作了《迎宾曲》,在保留广东音乐韵味的基础上,适当增添美国、东南亚等国外音乐的元素,“刘文玉的歌词特别好,像‘以诚相待’这样的提法,在当时是很少有的。”

1980年的春晚,李谷一演唱了这首歌曲,一下子红遍全国。

王锡良作品

在九十年的艺术生涯里,王锡良以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创作了《摇篮井冈山》大型壁画、粉彩《采茶扑蝶》圆盘、《黄山四千仞》等大量艺术珍品。

王锡良同志1921年1月出生,安徽黟县人,1956年进入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工作。1959年被景德镇市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1979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家”称号,是新中国首批也是景德镇市首位获此殊荣者。

1987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1992年享受颁发的“特殊津贴”,1994年被景德镇市授予“陶瓷世家”。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任景德镇市美术工作者协会、景德镇市政协第四、第五届委员、第六届常务委员。

艺术创作

王锡良同志少年时期就随叔父王大凡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研究工作,擅长山水,精通人物,为中国陶瓷美术事业、陶瓷文化交流、陶瓷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江西日报传媒集团倾力打造江南艺术馆,引起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的关注。

在江南都市报的邀请下,王老欣然为“江南艺术馆”题名。他表示,江南艺术馆的问世不仅推动了寻常百姓对艺术品价值的认识,也为艺术家和百姓间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其影响力深远。

中国轻音乐50首有哪些?

1、梁祝

《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是取材于民间传说,吸取越剧曲调为素材,经由何占豪、陈钢于1958年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

该作品于1959年5月27日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向建国10周年的献礼作品首演。由时年18岁的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樊承武执棒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管弦乐队协奏。

2、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3、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又称《夕阳箫鼓》、《浔阳月夜》、《浔阳曲》,是古典民乐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写的是浔阳(今江西九江)江上月夜。因其意境深远,乐音悠长。

4、牧童短笛

《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是贺绿汀先生创作于1934年的一首钢琴曲。该曲是音乐界第一首具有鲜明、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

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曲将西方的复调写法和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呈现出独具一格的中国风格特征,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翻开了新的一页,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5、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6、采茶扑蝶

《采茶扑蝶》是中国福建、安徽等地的民乐,在70年代由歌唱家李谷一演唱。

《采茶扑蝶》曲调欢快,可以使用民族乐器,如笛子、二胡等来演奏。也可以用西洋乐器,如钢琴等来演奏。

王锡良大师瓷器作品

王锡良大师瓷器作品:粉彩《采茶扑蝶》圆盘、《西江月·井冈山》词意浮雕、《太平窑》年画、《岁朝图》茶具、《荷叶》茶具、粉彩《明月松间照》、《黄山》大型壁画等。

王锡良,原籍安徽省黟县,1922年2月出生于景德镇。幼年家境贫寒,12岁辍学随叔父王大凡学绘瓷画。1952年进入景德镇美术合作社,2年后转入景德镇工艺社,随后进入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研究。

王锡良1959年被景德镇市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1979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为景德镇市首位获此殊荣者。1987年被评定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1992年享受颁发的特殊津贴专家,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书画院院长。

王锡良瓷板画《明月松间照》

唐朝诗人王维有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国“瓷坛泰斗”、百岁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就有一幅以此诗入画的瓷板画《明月松间照》。该作品是王锡良大师封山之作,皎洁的明月、苍劲的青松、潺潺的清泉、鲜活的人物,整个画面意境幽远、深邃,令观者在欣赏中有无限遐思。

“王氏粉彩”技艺以72道工序自制釉料入画,以中锋运笔为主,章法别致,画法厚实而飘逸,此作品秉承了王锡良大师一贯“简约即是最美”的风格。一挂瀑布,一道流云,一轮明月,几棵古树,几多飘逸,无拘无束,率性而真诚,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着雅致的情怀。

音乐名作《春天来了》共分为几个部分?

该曲表现了人们对春天来临时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之情。

全曲分为引子和三个部分。

引子。加以伸展的主题音型由高胡奏出,旋律富于浪漫主义气息,高昂而明亮,犹如强劲的春风吹过大地,驱走了冰雪严寒;古筝的琶音衬托,好像万物复苏,充满生机。

第一部分音乐采用福建民歌《采茶灯》的音调。首先由高胡慢起渐快地奏出一支轻快、活泼的民歌旋律《采茶扑蝶》,配以节拍分明的伴奏,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鸟语花香的春色之中。紧接着由高、低音筝分别在不同音区用不同音型演奏主旋律,高胡则以支声复调(将主旋律加以适当变化、加花)等手法衬托进行,更加浓了大自然百花盛开、气象万千的热烈气氛。之后,又奏出了一段抒情、柔和的旋律,音乐具有新的色彩因素,徐缓的节奏、波浪般进行的旋律,与欢快、跳跃的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尤其是高胡和古筝此起彼伏地交错进行,表现了人们对春天来临的赞美和喜悦,同时也有一种令人陶醉在春天怀抱中的幸福感。接踵而来的是第一部分的再现部,高胡以快速加花变奏第一主题加以重复,但它着重发展了原有切分节奏部分,从而使乐曲别开生面,产生一种错落跌宕的效果。而紧接而至的一连串十六分音符连奏,犹如五彩缤纷的景色,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段音乐也为向具有华彩特色的乐曲中段过渡作了音乐和情绪上的连接。

第二部分(即中段)是高胡主奏的华彩部分,采用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音调,把人们引向了一个崭新的境界。这一音调在高胡的低音区重复演奏,并加以压缩分解,为高胡花奏的出现作了充分的准备。随后,高胡即以熟练的技巧演奏快速上、下乐句的华彩乐段,出色地模拟了彩蝶纷飞、鸟语花香的一片春意浓郁的景象。音乐充满了春天的活力,具有诗一般的生动意境,引人入胜。

第三部分(再现部)音乐速度加快了,情绪更热烈,它集中了第一部分音乐中几个最有生气的段落,并赋予其更加华丽的色彩,使欢乐气氛达到顶点,鲜明地刻画了春回大地的动人意境。音乐格调明快、流畅,具有一气呵成的艺术效果。

雷雨声是一位在歌曲创作上成绩斐然的作曲家,他的许多作品都属于“既获奖又受大众欢迎、广为流传的好歌”:1982年,《党好,党亲》获全国民族团结征歌一等奖;《迎宾曲》获辽宁省奖;《三月三》获全国第五届音乐作品评选作品奖。1988年5月8日,在中国主义共青团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胡宏伟词)被定为代团歌。1990年,《开拓者进行曲》获全国广播歌曲金奖。

万叶的人物生平

万叶,原名万金水,1937年生,江西广丰人。当代著名戏曲史家、曲艺家、戏剧编剧。江西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江西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曾任《中国戏曲志·江西卷》常务副主编,《中国曲艺志·江西卷》常务副主编,并参与《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编著工作。出版有《弋阳腔丛书》、《弋阳腔音乐探析与传承》等著作。

年少时便多才才艺,尤其酷爱戏曲。1954年,读高二时的万叶(当时叫万金水)便粉墨登场,在京剧《打渔杀家》中扮演反面人物渔霸。不仅会唱会演,他还能说擅写,对文学有一种特殊的爱好。1955年《长江文艺》第8期发表了他与好友黄文锡共同创作的诗篇《铁龙歌》。当时的《长江文艺》是中南五省唯一的一个面向全国发行的文艺刊物,一个偏僻小县城的中学生能在全国性的刊物上发表作品,立刻产生了轰动的效应。1956年2月,由万叶创作的《采茶扑蝶》舞,在华东地区农村文艺汇演中荣获表演奖。

五十年代末进入刚刚组建的江西省赣剧团工作,在团里,他积极参与古老赣剧的抢救和保护,记录唱腔,整理剧本,发掘剧目,为繁荣赣剧不遗余力。期间笔耕不辍,创作了大型弋阳腔《方志敏》,参加江西省1977年纪念井岗山根据地创建五十周年文艺汇演,获创作演出奖。、

文化大期间,万叶曾下放赣东北弋阳县。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对明代四大声腔之首,有着近八百年历史、号称“地方戏曲之祖”的古老弋阳腔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这是这段下放的经历,使万叶调回省文化厅艺术研究院后,对戏曲史有极大的兴趣。之后他潜心研究赣剧弋阳腔、青阳腔等江西古老剧种腔调,以及江西其它民间传统艺术如曲艺、说唱、傀儡戏等,研究它们的起源、发展,后又致力于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并为此不遗余力地四处奔走,成为深受江西文化人士和民间艺人尊崇的“非遗斗士”。

我上大班了教案优秀6篇

我上大班了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体验残疾人的难处,懂得尊重残疾人,并能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

2、尝试用简单的手语表达一定的意思。

3、激发幼儿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的情感,用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

活动准备:

1、残疾人的生活录像,残运会视频片段。

2、歌曲vcd《感恩的心》、残疾人生活工具(如:拐杖、轮椅等)。

活动过程:

1、观看dvd残运会舞蹈《牵手》,引出话题。

“刚才的舞蹈好看吗?那上面的演员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演员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知道是残疾人)

2、观看残疾人的生活实录,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

提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他们怎么了?

3、自由选择各种残疾人的生活工具来体验残障带来的不便。

(1)请幼儿蒙眼体验盲人的感觉;

(2)使用拐杖走路。

(3)坐轮椅。

4、交流讨论、小结。

“刚才你使用这些工具后有什么感想?”

“你曾在哪也遇见过残疾人,他遇到过什么困难?”

“我们该如何去关心帮助他们呢?”

5、欣赏歌曲《感恩的心》。

(1)介绍《感恩的心》的创作背景——一个聋哑女孩的故事。

(2)欣赏歌曲《感恩的心》。

(3)谈谈你听了这首歌的感想。

6、尝试用手语来表达歌曲。

(1)学习简单的手语来表达一些意思:爱、走、呼唤、心、看、听、眼泪。

(2)尝试用手语来表演歌曲。

7、师生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参观福利院,为孤儿献爱心。

我上大班了教案篇2

设计思路: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民间歌舞"采茶扑蝶",起源于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迄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作品情节生动有趣,角色形象诙谐,是福建民间艺术中的奇葩。我们结合《纲要》,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欣赏民间歌舞《采茶灯》的基础上,以音乐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充分体验、感受民间音乐的艺术美。

活动目标:

1、感受民间音乐旋律和情绪,尝试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采茶"与"扑蝶"的不同内容。

2、倾听音乐会在乐句的鼓点响起时"停"和"扑"。

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相互嬉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欣赏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初步了解歌舞表现的内容。

2、物质准备:幼儿每人一把小蒲扇、小蝴蝶若干只;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幼儿随《采茶扑蝶》音乐,手持小扇子走小碎步入室。

二、完整欣赏《采茶扑蝶》音乐,了解ab两段音乐表现的内容。

1、幼儿完整欣赏。

师:茶园里响起了《采茶扑蝶》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可以分几段?每段在说什么?

2、欣赏后提问:可以分几段?第一段在说什么?第二段呢?茶女是怎么采茶的呢?

三、分段欣赏与游戏表现

(一)欣赏第一段"采茶"部分音乐

1、提问:茶女怎么采茶的?她们是用什么装茶叶的?(引导幼儿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以及高低左右的动作方位变化)

2、幼儿尝试使用扇子随音乐采茶。

(二)欣赏第二段"扑蝶"部分音乐

1、教师拿蝴蝶示范逗幼儿游戏一遍。

提问:第二段谁来了?蝴蝶是怎么和茶女做游戏的呢?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感受乐句的最后重音。

(1)出示图谱,师随音乐指图谱,引导幼儿感觉乐句的最后重音。

提问:蝴蝶是什么时候停呢?

(2)幼儿扮演蝴蝶随音乐做蝴蝶飞、停动作。

(3)幼儿扮演茶女随音乐用扇子有节奏地扑蝴蝶

3、两人结伴玩游戏:扑蝶

(1)教师引导幼儿商量游戏玩法。

游戏玩法:蝴蝶随着音乐飞来飞去,当锣声响起的时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这时扇子就轻轻地去扑蝴蝶。

(2)幼儿两两相对,一人当蝴蝶,一人扑蝶,进行游戏。

游戏后:游戏时是否听音乐进行游戏,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3、交换角色再游戏一遍。

四、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采茶扑蝶"

1、游戏第一遍:男孩采茶,女孩当蝴蝶

2、游戏第二遍:女孩采茶,男孩当蝴蝶

3、游戏第三遍:请客人老师当蝴蝶,全体幼儿采茶

:刚才这个游戏玩了什么感觉?回去可以和谁一起玩?我相信你们一定玩得很开心。

五、律动出室:幼儿手拿小扇子,随"采茶扑蝶"音乐小碎步律动出室。

我上大班了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正确表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关系和发型、巩固画正面人的技能。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加深幼儿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4、感受到教师节的快乐。

  5、知道教师节是几月几号。

  活动准备:

  1、请配班老师配合上课。范例。

  2、绘画纸、油画棒。

  3、范画。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教师节,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我们班上有几位老师?你们怎样称呼她们?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给老师画张像,画好后,就送给那位老师好不好?

  二、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特征。

  教师:现在我们看看x老师的头发是什么样的?(长发、短发、直发、卷发、辫子等)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式?衣服上有什么特点?(比如说图案什么的)

  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请幼儿回答。

  教师:我们看看x老师的胳膊在身体的什么部位?腿在身体的什么部位?胳膊和腿是怎么动的?再看脸上眼睛的位置,眼睛上面是头发,现在每人用手摸摸自己的头发,是不是光长在头顶上面呢?

  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请幼儿回答。

  三、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我们可以画一位老师,也可以画两位老师。要把老师的头发和服装的详细的特点画出来,先画头,再画身体,最后画胳膊和腿,大要把老师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1、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每个老师的不同特点。

  2、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掌握人体的结构关系和各部分的比例。

  3、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画老师的侧面。

  四、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1、教师:我们来找一找,哪几张画画的是赖老师?哪几张画画的是杨老师?

  2、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小百科: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我上大班了教案篇4

活动目标:

知道家人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辛苦。能用多种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并记录下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活动准备:

图片,绘本,音乐,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以图片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妈妈大肚子的图片、孩子哭闹的图片、妈妈喂奶的图片、爸爸逗孩子开心的图片等。

2、提问:你们从图片上都看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和想法,请你说一说。

3、小结:家人养育我们非常辛苦,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也要爱他们,回报他们,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幼儿讨论:我们长大了。

提问:你今年几岁了?你觉得你长大了吗?那你可以做些什么?

二、欣赏绘本《敬茶》,感受绘本里小朋友对家人的爱

幼儿自由讨论:除了可以给家人敬茶,我们可以为家人做些什么?

请幼儿来说一说,自己可以为家人做些什么?鼓励幼儿多说,但要说得实际,是自己这个年龄可以做到的。(如扫地、做清洁、泡脚、按摩等)

三、填写记录表

1、出示记录表,请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你想为家人做的事情。教师可简单示范一幅,不要求幼儿画得有多好,能形象表达出做的什么事情即可。

2、播放音乐《感恩的心》,幼儿填写记录表。

四、分享记录表

请幼儿拿着自己的记录本给大家分享一下,说说自己能为家长做些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分享。

活动延伸:

要求幼儿按照自己的记录表,回家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上大班了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感知摇摆装入不同物品的瓶子会发出不同声音的效果。

2、尝试用撕、画、贴等方法装饰瓶子。

3、自制各种的瓶子乐器,并演奏简单的乐曲。

二、活动准备

1、自制装有豆子、石头、沙子乐器各一个。

2、收集各种饮料瓶(塑料)。

3、各种豆子、石头、沙子和工具若干。

4、即时贴条、形状若干。

5、音乐一段、指挥棒一根、头饰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猜猜瓶子里面有什么?

教师摇摆装入不同物品的瓶子,让幼儿猜测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提问:

a、为什么我的瓶子会"唱歌"?(幼儿自由讨论)

b、你们想不想要一个和老师一样的会唱歌的瓶子呢?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自制瓶子乐器。(教师先示范)

a、将豆子、沙子、石头放入瓶子中。(不能装太多的物品、小心不要弄如到口鼻眼中、盖子需拧紧。)

b、把即时贴条状装饰,并贴上眼睛、嘴巴。(大拇指和食指慢慢的撕、圆形当眼睛、嘴巴。)

2、感知瓶子发出的声音,并与常用的乐器进行比较、匹配。

提问:你觉得的乐器发出的是什么乐器的声音?(请个别幼儿说)

(三)结束部分

1、用自制的乐器演奏乐曲。

指导语:我们可以用这些乐器做什么?我们一起来演奏吧!(分成三组)

a、教师讲解示范。

b、(放音乐)幼儿自己为曲子伴奏一次或两次。

2、结束语:今天我们用饮料瓶制作了乐器,小朋友,你们想想看,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制作乐器呢?(纸箱、牛奶瓶、铁盒)真棒!那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用我们刚刚说的那些废旧材料做做看,听听发出来的声音是不是一样的,好吗?好了,现在我们去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演奏一曲吧!

课前准备

1、熟悉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2、打击乐器的经验。

3、场地设置。

我上大班了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民间音乐旋律和情绪,尝试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采茶”与“扑蝶”的不同内容。

2、倾听音乐,会在乐句的鼓点响起时“停”和“扑”。

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相互嬉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欣赏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初步了解歌舞表现的内容。

2、物质准备:ppt、幼儿每人一把小纸扇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入

1、幼儿随《采茶扑蝶》音乐进入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到茶园里去采茶,好吗?

二、完整欣赏《采茶扑蝶》音乐,了解ab两段音乐表现的内容。

1、幼儿完整欣赏。

师:茶园里响起了优美的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音乐这可以分几段?每段在说些什么?

2、欣赏后提问:刚才的音乐可以分几段?(两段)

第一段在说什么?(茶女在茶园里采茶)

第二段呢?(蝴蝶也飞来跟茶女做游戏啦!)

三、分段欣赏与游戏表现

(一)欣赏第一段“采茶”部分音乐

1、欣赏前提问:茶女是怎么采茶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欣赏后提问:茶女怎么采茶的?谁能来采采看?(请个别幼儿表现,其他幼儿跟着一起学)

师:我看到你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找到一片茶叶摘下来。(动作演示)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1)提问:那我们看不到的茶叶可以怎么采呢?(请幼儿表现拨的动作,一起来学动作)

(2)提问:茶女采茶的时候动作有哪些变化呢?谁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表现高低左右的动作方位变化)

(3)提问:茶女采了这么多茶叶用什么装茶叶呢?(手叉腰当箩筐)

2、幼儿表演采茶动作

师:你们想不想也到茶园里去采采茶呢?(想)那我们轻轻地走到茶园中间找到一棵茶树。(引导茶树有高有低)

(二)欣赏第二段“扑蝶”部分音乐

1、欣赏前提问:第二段谁来了?

欣赏后提问:第二段谁来了?蝴蝶是怎么和茶女做游戏的呢?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感受乐句的最后重音。

(1)出示图谱,师随音乐指图谱,引导幼儿感觉乐句的最后重音。

提问:蝴蝶是什么时候停呢?

(2)幼儿扮演蝴蝶随音乐做蝴蝶飞、停动作。

(3)幼儿扮演茶女随音乐用扇子有节奏地扑蝴蝶

3、两人结伴玩游戏:扑蝶

(1)教师引导幼儿商量游戏玩法。

小结游戏玩法:蝴蝶随着音乐飞来飞去,当锣声响起的时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这时扇子就轻轻地去扑蝴蝶。

(2)幼儿两两相对,一人当蝴蝶,一人扑蝶,进行游戏。

游戏后评价:游戏时是否听音乐进行游戏,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3)交换角色再游戏一遍。

四、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采茶扑蝶”

小结:刚才这个游戏玩了什么感觉?回去可以和谁一起玩?我相信你们一定玩得很开心。

五、结束活动:

幼儿手拿小扇子,随“采茶扑蝶”音乐离开。

《扑蝶》的原文是什么?

《扑蝶》的原文:

宝钗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庚辰侧批:道尽二玉连日事。】;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甲戌(庚辰、蒙府)侧批:道尽黛玉每每小性,全不在宝钗身上。】。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甲戌(庚辰、蒙府)侧批:可是一味知书识礼女夫子行止?写宝钗无不相宜。】。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庚辰侧批:若玉兄在,必有许多张罗。】。宝钗也无心扑了【庚辰侧批:原是无可无不可。】,便欲回来。

出处:

情景出自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描述了四月二十六这天,薛宝钗在滴翠亭附近赏春扑蝶的场景,表现了宝钗活泼、旷达的性格。此事之后发生的"滴翠亭事件",则体现了宝钗的善良机智。

赏析:

作者通过对宝钗内心活动的描写,显示了宝钗平和、稳重的性格。不过,宝钗虽是平和稳重,但毕竟是个少女,少女那种天真活泼的情趣,也就当然会在她身上表露出来,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

背景:

古诗文中,对于仕女扑蝶的赞美性描写甚多。比如:

"紫袖握蝉声欲绝,红巾扑蝶势潜高。"(唐·李郢《赠别》)

"扑蝶西园随伴走。花落花开,渐解相思瘦。"(宋·苏轼《蝶恋花·佳人》)

"摊钱临小窗,扑蝶穿斜径。"(宋·吕渭老《生查子》)

"轻纨笑自捻,扑蝶鸳鸯径。"(宋·陈允平《四园竹》)

"扑蝶花阴,怕看题诗团扇。"(宋·王沂孙《锁窗寒·春思》)

"扑蝶催开文绮扇,簪花学戴火珠钗。"(清·李寅《长平庄歌》)

"娇痴扑蝶携诸弟,好胜敲棋背阿娘。"(清·金逸《与姊别后颇无意绪感旧述怀得七律十六韵》)

"扑蝶试看新扇影,鬻蚕应傍旧桑条。"(清·永珹《花朝》)

另外,自北宋起,花朝节的扑蝶会活动就是广泛流行的民俗。据杨万里《诚斋诗话》记载:"东京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上述永珹《花朝》诗中所谓"扑蝶试看新扇影"写的也是清代女子参与扑蝶会活动的景况。在绘画方面,明朝的仇英、清朝的陈宇都画过《扑蝶仕女图》,在民间歌舞方面,福建地方还流传有民间歌舞《采茶扑蝶》,描述采茶姑娘追扑茶树间双双蝴蝶的情形。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少女扑蝶乃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美景之一。

所以,曹雪芹写四月二十六日这天群芳"饯花神"实际是模仿民间花朝节的风俗。而如上所述,从宋代到清代,花朝节这天都有扑蝶会的活动。因此,作者在此一回中写到宝钗扑蝶是很自然的。

参考资料

曹雪芹.《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标签: 扑蝶 创作 采茶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shqsg.com/zh/zonghezhishi/4lo04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