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全书馆 >

综合知识

> 法国奥地利

法国奥地利

法国奥地利

法国和奥地利是欧洲两个独立的国家,法国位于西欧,奥地利位于中欧。两国之间地理上并没有任何接壤,但是它们交通运输网络非常发达,可以通过公路、铁路、航空等方式相互连通。

文化上,法国和奥地利有很多共同点,例如传统的欧洲文化、精美的建筑和文艺复兴、巴洛克等艺术运动。同时,两个国家各自也有着非常独特的文化特点。在音乐方面,奥地利是著名的古典乐大国,而法国则是流行音乐、世界音乐和爵士乐等方面颇具影响力。

此外,法国和奥地利的饮食文化也有巨大的区别。法式大餐十分讲究食材的质量和菜品的搭配,而奥地利的美食则以肉类和香肠为主,并经常使用奶油和面粉等材料来制作甜点。

总的来说,尽管法国和奥地利之间存在文化和地理上的区别,但它们在欧洲大陆上都是独特而又重要的文化中心。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维也纳是在法国还是奥地利

维也纳是奥地利共和国的。

维也纳位于多瑙河畔,是奥地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色诱人。市内街道呈辐射环状,两旁林荫蔽日的环形大道以内为内城。内城卵石街道,纵横交错,很少高层房屋,多为巴洛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

维也纳是奥地利共和国的中心,奥地利联邦议会、国民议会、总统府、总理府、国家各部委和最高司法机构都聚集在这个城市里。同时,维也纳市还享有重要的国际地位。联合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都在维也纳设有办公机构。维也纳也是世界上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的第三个联合国城市,1979年奥地利国际中心在维也纳建成,此后维也纳就被定位成国际会议和解决国际冲突的城市。

美食

维也纳是众所周知的美食之城,当地特色的美食是用一片小牛肉或者压扁的猪肉,涂在面粉、鸡蛋和面包屑里,然后加上黄油,这种美食被称为沙司。维也纳还有着悠久的蛋糕和甜点传统,糕点师通常用热苹果、奶油甜薄饼和饺子做成一种巧克力蛋糕。这种蛋糕在欧洲有很高的知名度。

为什么法国和奥地利都有维也纳

两个维也纳都是以前的人们创建取名,保留下来的。法国维也纳早在古罗马时代便已由高卢人建成,前47年被朱利叶斯·凯撒占领,作为一个交通中心,维也纳很快发展为高卢的重要城市和教的传播中心,奥地利维也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其市中心古城区被列为世界遗产。

奥地利属于法国吗?

奥地利不属于法国。奥地利是欧洲国家的一部分。

奥地利和法国哪个冷一些

奥地利和法国相比,奥地利冷一些。奥地利全年平均温度是4℃~14℃。白天平均14℃,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夜间平均4℃,建议穿风衣、大衣、夹大衣、外套、毛衣、毛套装、西装、防寒服等保暖衣服。而法国的春天来的较晚,大致在4月到5月,平均温度在15℃左右较寒冷,9月、10月是法国的秋季,雨水较其他季节丰富,平均气温在12℃到15℃之间。因此奥地利和法国相比,奥地利冷一些。

aph法国和奥地利的cp名

aph法国和奥地利的cp名

,独普——德/国X普/鲁/士(土豆兄弟/芋兄弟)

普奥——普/鲁/士X奥/地/利(水油组)

普独——普/鲁/士X德/国(东西组/东西兄弟)

独奥——德/国X奥/地/利

海菊——希/腊X日/本(猫控组)

奥普——奥地利X普鲁士

瓦尔密战役的性质

瓦尔密战役的性质

1789年7月,法国大全面爆发,这场大将整个欧洲都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列强都纷纷将注意力专注到欧洲的问题上来。这场不仅从巴黎向法国各地蔓延,其影响也波及法国的邻国,引起欧洲各国封建统治者的恐慌。当时欧洲的三大帝国,奥地利、沙俄和普鲁士都在法国大的影响下,爆发了推翻王权的,这让三国的皇帝和国王十分困扰,他们一边国内,一边着手推翻欧洲浪潮的起源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国出兵比利时,也直接威胁到英国的安全和商业利益,这是英国绝对不能接受的。因此英国人也加入到了反对法国大的阵营中来了。欧洲的国际关系从此转入了英国领导的反法同盟干涉法国和英国同法国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

一、英格兰一石三鸟

当时,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因对土战争以及奥属尼德兰宣布,处境极为困难。普鲁士与奥地利曾经在1778年曾爆发战争,虽然于1779年缔结和约,但积怨未解。

英国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巧妙的利用他们都对法国大的恐慌心理,稍微用了一下外交手段,就把这两个国家拉在一起了。因为英国不想为普鲁士的利益与奥地利开战,也不想把奥地利的领土送给普鲁士瓜分。推动普奥反法,迫使奥地利退出的反土同盟,阻止在东方的野心,这是英国一石三鸟的考虑。

英国决心利用普奥纷争,充当仲裁人,但是又不把外交底牌亮出来。英国通过外交途径对普奥两国都表示支持,既支持普鲁士吞并加里西亚,又支持奥地利吞并土属塞尔维亚。

最后在西里西亚的一个村庄举行的军营里举行的会议上,普奥英荷等国家的使节出席了会议。直到开会时,英国才亮出了外交底牌,要求奥地利在恢复战前现状和疆界的基础上与土耳其媾和,退出对土战争。这下普奥两国都面临这左右为难的境地。

二、敌人成了盟友

普鲁士或者放弃这个方案,或者在没有盟国的支持下,单独同奥地利作战。而奥地利只有在一无所获地退出对土战争情况下,英荷、普三国才同意援助奥地利,帮助恢复其对奥属尼德兰的统治。在英国的外交压力下,普奥双方于1790年7月27日签订了《莱亨协定》。这份协议迫使普奥两个世仇国家结盟,共同比利时的。

从1791年2月起,柏林和维也纳之间开始秘密谈判。8月27日,普奥签订《皮尔尼茨宣言》,宣告为恢复法国路易十六的政权准备采取共同行动。但由于双方仍存芥蒂,使普奥军事同盟直到1792年2月7日才最终签订,条约规定普奥双方各出兵2万人反对法国。

1792年3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去世。新皇帝弗兰茨二世急欲同法国开战。法国吉伦特派内阁要求奥地利解除同普鲁士的同盟,在遭到奥地利拒绝后,于4月20日向奥地利宣战。

1792年4月28日,战争正式爆发。从法奥双方兵力看,法国占绝对优势。奥地利军队有4万人,法军有10万人。但由于法队没有得到改造,许多贵族军官投降,拉法叶将军抛弃军队逃回巴黎,法国王后(奥地利的公主)又把军事作战计划事先私下交给了奥地利,因而法军在比利时前线节节失败。

1792 年7月,普鲁士看到奥地利军事进展顺利,也参加对法战争。布伦瑞克公爵率领的普鲁士军队攻入法国,法国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了。

三、进军瓦尔密

前线军事溃败和王室通敌引起法国人民的严重不满。巴黎人民于1792年8月10日发动起义,逮捕了国王,并推翻了法国君主政体,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起义群众组成国民自卫军,奋起保卫新生的祖国。

1792年9月20日,法兰西军队为一方,奥普联军为另一方,在瓦尔密地域进行了一次交战。战争中奥地利将军卡尔·布伦瑞克公爵指挥两国联军接连击溃法国人,于8月—9月间占领隆维和凡尔登两要塞后,开始在沙隆驻军,大军直指巴黎推进。

法国这边,由于迪穆里耶将军被路易十六所抛弃,同吉伦特派也闹翻,不过最终他还是在摩尔德兵营重新获得了当政的雅各宾派的信任。

8月28日迪穆里耶将军来到军中组织对侵略军的反击,开始时他仍然想入侵比利时以牵制敌军,但是,普鲁士军队不可能绕道去防守法军进攻的比利时,而且一旦普鲁士进攻巴黎,那么即使迪穆里耶占领了整个比利时也没有什么用处。

因此,当普鲁士向巴黎开进时,迪穆里耶指挥自己的六万多兵力开始在瓦尔密附近设防。同敌军相比,法军的大炮占了很大的优势,法军也配置了用马牵引的炮队。迪穆里耶作为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显示出了杰出的才干。他不但勇敢顽强,性格开朗活泼,而且善于亲近士兵,因而深获大家的爱戴。

布伦瑞克指挥的奥普联军和法侨支队绕过法军,在瓦尔密西南展开,准备包抄法军的后路。但此时的法军仍坚守其阵地。布伦瑞克在其后方有受攻击危险的情况下,不能长驱直人,只好暂时按兵不动。

急于求成的普鲁士国王不顾军事准则,要求布伦瑞克立刻展开正面攻击。布伦瑞克不敢违抗普鲁士国王的命令,决定攻击缺乏实战经验的法国国民自卫军。

四、法兰西的胜利

9月20日晨,联军对法军阵地开始炮击,大多是新兵的法军一时之间有点手足无措,有的甚至丢下武器就逃,迪穆里耶见状立刻命令手下的士兵坚守阵地,并且身先士卒,冒着敌人的炮火亲自用大炮还击,手下士兵间主帅作战如此勇猛,纷纷受到鼓舞,也利用各种武器对联军进行还击。

炮战一直持续到了9月20日夜间,但这时的炮火已经很弱了,迪穆里耶将军意识到敌军的弹药存量已经不足,于是率军来到更有利的阵地上,并做好了包围普奥联军的准备。但联军的卡尔·布伦瑞克犹豫不决,害怕自己的补给线被法军切断,从而造成孤军深入的局面,因此不敢再次进攻了。

当时法国爱国者的武装队伍正在其后方进行活动,有效的干扰了普奥军队前进的步伐,使得他们停留在原地无所作为。9月30日,干涉军在缺乏补给的情况下开始撤退。

此时,这场战争已经进入了法国反击的阶段,加速了驱赶干涉军的进程。到了10月5日,普奥军损失近半,最后被驱逐出法国。

结语:

瓦尔密之战的胜利,是法兰西军队对封建君主国家联盟的第一次胜利,是法国大的一个转折点。这次战斗胜利后,法国摆脱了节节败退的局面,开始取得接连不断的胜利,奥普联盟被彻底赶出了法国。普奥联盟的反法战争暂时失败了,这就使得英国开始组织全欧性的反法同盟,以打击削弱法国。法国和欧洲各国之间的战斗仍将继续下去。

这次战斗中法国士兵的高昂斗志起了决定性作用。瓦尔密大捷成为法国人民争取祖国自由的象征。它保卫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保存了法国大的果实,并使其深入发展,继续扫荡法国的封建势力残余,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为欧洲各国人民树立了榜样,极大的推动了各国的反封建斗争,欧洲的传统格局开始被打破,从而形成19世纪新的欧洲格局。

历史上奥地利和法国为什么会分别输掉普法战争和普奥战争呢

在这场普奥战争中,普鲁士实施的作战战术是毛奇的外线战略,这一战略必

须依靠发达的铁路网。战争开始时,普鲁士军队利用发达的铁路网,迅速将25万名士兵和800多门火炮集结到普鲁士-奥地利边境,而新的通信手段电报解决了远程机动带来的协调问题。普奥战争分为三条战线。通过快速远程机动,普鲁士仅在六周内就彻底击败了奥地利军队。以3.7万人的伤亡为代价,奥地利士兵的人数减少了一倍多。最后,奥地利不得不与普鲁士妥协。当然,在战争过程中,由于电报网的不完善,虽然总陆军在萨多瓦战役中取得了巨大胜利,但未能消灭15万奥地利军队。战后,毛奇吸取了自己的经验,加快了电报网组织指挥系统的改进。可惜奥地利自始至终都没有明确的战略方向,四面出击导致四面受敌,最终普奥一战被彻底踢出德意志帝国。

事实上,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与其自身的内在原因是分不开的。早在法国大时期,法国就希望建立共和国,改变国家制度,废除封建君主制。然而,拿破仑篡权后,他积极向海外扩张,转移国内注意力,勉强还能维持国内的社会体系。然而,19世纪中叶以后,法国大的浪潮越来越高。除了巴黎公社,法国许多地方爆发了大规模的运动,这使法国忙得不可开交。除国内反动势力外,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利的原因与丹麦和奥地利相同,即低估了普鲁士的作战能力。

在法兰西第二帝国统治时期,由于税收制度的压迫和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剥削,法国农民陷入了贫困和破产。至于城市中的小生产者、小商人和小职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资本主义外汇投机和重税的压迫下失去了家园。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三世不仅没有改善这种情况,而且极其奢侈。他为自己建造了一座豪华宫殿,肆意授予、骑士和贿赂。这也是导致普法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

德国、法国、奥地利和捷克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是多少?

德国面积35万平方公里,人口8200万;法国面积55万平方公里,人口6400万;奥地利面积8万平方公里人口800万;捷克也是8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

法国是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欧洲第三大国家,德国是西欧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欧洲人口第二大国家。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是什么事件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是什么事件

1701~1714年法国、奥地利、英国等国为争夺西班牙王位及其殖民地和海上霸权的战争。16世纪时,西班牙属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和奥地利大公(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宗亲。曾是欧洲的殖民强国,但1588年对英国的海战失利,海上霸权逐渐削弱,但陆上还保持强大的军事优势。

1648年在三十年战争中对法国和荷兰战争中遭到重创,经济开始全面下滑,国力衰落,被英国、法国和荷兰取代了商贸权和制海权。

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卡洛斯二世(1665~1700在位)死后无嗣。卡洛斯二世因为其祖上时常与同宗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室通婚,遗传下了一系列绝症。生前曾立遗嘱,将王位传给自己姐姐玛丽亚·特蕾莎和波旁王朝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孙子,即自己的侄孙安茹公爵菲利普。

菲利普可以继承西班牙本土、西属尼德兰(今比利时等地)、意大利地区领土和海外殖民地(主要是美洲、非洲和亚洲的领土),但规定法国和西班牙永远不得合并为一个国家。

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大公、波西米亚(今捷克)国王和匈牙利国王的利奥波德一世企图让其次子查理大公继承西班牙的王位。他认为西班牙公主玛丽亚·特蕾莎在嫁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就承诺自己及自己的后代永远放弃西班牙王位。

1701年路易十四宣布菲利普为西班牙国王,称费利佩五世(1700~1746在位),同时侵犯西属尼德兰和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荷兰共和国)。英国不能容忍法国独霸欧洲,因而与荷兰结成反法联盟支持奥地利的查理大公继承西班牙王位。

先后加盟的还有普鲁士王国和大部分邦国,还有葡萄牙和意大利地区的萨伏依等。西班牙和巴伐利亚、科隆等邦国等则与法国结盟。同年3月战争爆发,主要战场在意大利地区、尼德兰、德意志地区和西班牙。

1703年反法同盟在奥克斯塔特打败了法、西军队。在1706年的都灵战役和拉米伊战役及1708年的奥德纳尔德战役中,法西联军大败,法军退出战场。

英国于1704年从西班牙占领了直布罗陀,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也爆发了拥护奥地利查理大公的起义。奥地利的力量伸延到西班牙的巴伦西亚、阿拉贡地区,高尔韦伯爵·马絮也从葡萄牙进入萨拉曼卡,迫使费利佩五世撤出马德里,查理大公于1706年7月2日进驻马德里。

1705年,利奥波德一世亡故,其长子约瑟夫一世继位。法军于1707年4月25日在西班牙的阿尔曼萨打败高尔韦的部队,占领了巴伦西亚、穆尔西亚、阿拉贡地区,费利佩五世实际上统治了西班牙的广大地区。

1710年查理大公再次进入马德里,法国将军旺多姆公爵和费利佩五世的联军在比利亚维西奥萨挫败查理大公的部队。

1711年战局又转为有利于法国。同年奥地利的查理大公因其兄约瑟夫一世亡故而继承奥地利、波西米亚和匈牙利王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称查理六世(1711~1740在位)。

这使英国和荷兰改变了态度,怕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势力过大对己不利,不再支持他获取西班牙王位的要求,遂于1713年4月在荷兰的乌得勒支与法国、西班牙签订《乌得勒支条约》,次年又签订《拉施塔特和约》。

费利佩五世被承认为西班牙国王,继承西班牙本土和海外殖民地。但原属西班牙的西属尼德兰(今比利时)和意大利南部受奥地利管辖。从此,西班牙在欧洲的领土损失大半,失去传统的欧洲大国地位。

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英国加强了在海上和殖民地的势力。次年,法王路易十四病死,法国不再称霸欧洲,财政濒临绝境,开始衰落。

法国奥地利时间

分别如下:

1、奥地利所属东一区,当前时间比中国北京时间晚6个小时。

2、法国属于西四区,当前时间比中国北京时间晚12个小时。

标签: 奥地利 法国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shqsg.com/zh/zonghezhishi/4lol9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