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全书馆 >

综合知识

> 导课怎么写

导课怎么写

1. 木兰诗的导课词怎么写

第一环节:导入

导课怎么写

播放歌曲《花木兰》,让学生结识巾帼英雄-----花木兰。这一环节主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激发学生对木兰的兴趣。 第二环节:花木兰介绍

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花木兰的图片资料放给学生看,初步形成对花木兰的感性认识。

第三环节: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首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读完之后纠正字音。初步感知诗意。(投影显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课新字词。)然后教师范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接着让学生齐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并初步感悟花木兰的英雄气概。

第四环节:默读诗歌,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文句,理解诗意。 因为诗歌文字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自行完成这一环节。教师带领学生掌握几个重点词的解释,培养学生自学简易文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言文的能力。

第五环节:复述诗歌,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初步形成花木兰的印象。

选3位同学复述本诗的故事情节。复述时可以参照老师事先给出的图片。其余同学评点。采用说评结合的方法,主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六环节:赏析人物形象

请同学用一句话“我觉得木兰是一个﹍﹍的人”来概括木兰的形象。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只要言之成理,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这一环节采用集体讨论的方法,共同形成对木兰的深刻认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七环节:合作探究

抓住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这两个重点段落,让学生了解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的构思。 木兰诗的情节安排非常巧妙,既刻画了木兰的英雄形象,更突出了木兰的女儿情怀,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巧妙的情节对于人物刻画成功的重要性。

2. 曹刿论战的导课怎么写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四年(前453年),记载这一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把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作,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作者写这部书的目的,并不全是为解经而作,而是从历史家的角度,采取《春秋》的大纲,再参考当时的许多史籍而写成的。

因此,《左传》大大丰富了《春秋》的内容。有些内容与《春秋》的记载是一致的,有些则与《春秋》不一致,并比《春秋》多写了十三年。

《史记》和《汉书》都认为它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编辑本段]【原文】 《曹刿论战》 [1]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编辑本段]【译文注释】【注释】 (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伐:攻打。 (3)师:军队 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我,指鲁国。

鲁,在今山东西南部。《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4)公:鲁庄公。 (5)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6)肉食者:原指吃肉的人。

这里指居高位,当权,享厚禄的人。 (7)间(jiàn):参与。

(8)鄙 :浅陋,无知.这里指目光短浅。 (9)乃:于是,就。

(10)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1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这里是‘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享,个人专有。

(12)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3)徧:遍及,普遍。

徧,同“遍”。 (14)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

(15) 加:虚报 夸大。 (16)信:实情。

(17)必以信:一定如实禀告神。信,信用,指对神说实话。

(18)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 (19)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0)狱:诉讼案件。 (21)察:明察。

(22)情:实情。 (23)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24)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5)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行。

(26)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7)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28)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29)驰:追赶。 (30)驰之:驾车马追逐。

(31)辙(zhé):车轮碾过的的痕迹。 (32)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此指车前的横木。 (33)既克:已经战胜。

(34)盈:满,充沛。这里指士气旺盛。

(35)测:估计,预料。 (36)靡(mǐ):倒下。

(37)虽:即使。 (38)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作:振作。 (39)遂:于是,就。

(40)败绩:大败。 (41)属:类。

【译文单句对照】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

伐:进攻,攻打 齐师:齐国的军队。将:将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来策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间:参与。

谋:谋划。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 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就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 肉食者:高官厚禄,此指当权者。

鄙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乃:于是,就。 以:用,凭,靠. 远谋:深谋远虑。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人。”

专:独自专有。 人:身边的官员等人、在古代百姓是不被称为“人”的。

安:有“养”的意思,此指养生的东西。 衣:衣服。

食:食物。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些只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徧:通"遍",遍及,普遍。

惠:恩惠。

3. 说课的教学过程怎么写

数学说课稿模板关于 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是 中数学教材第 册第 章第 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 中,占据 的地位。

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2. 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 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学策略(说教法)1. 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

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3. 学情分析:(说学法)(1) 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2) 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 ,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知识 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3) 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 教学程序及设想:(1)由 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3)讲解例题。

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4)能力训练。

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8)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教学程序:(一)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部分。

4. 说课教案怎么写

怎样写教案——《教师教案怎么写》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

1

)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

2

)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

作用。

(

3

)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

1

)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

2

)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

3

)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

1

)确定知识目标。

(

2

)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

3

)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

、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

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一般在写教学目

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

“通

过……学习,能说出……”

,

“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

,

而不是“使学

生掌握……”

“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通过

收集资料”

“通过观看影片……”

“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

知道、归纳、列举、感

受、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

用以评价学习表

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

(行为条件)

,

能够背写出

(行

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

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

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

、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

到难,

设计具有不同要求、

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

5. 如何写好导入语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对课堂导入语都十分讲究,好的导入语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它会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导入语就是一堂课良好的开端。它是一堂课开始时,教师为新课讲授而说的话,它可以引发学生兴趣,调适教学气氛,是切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可以为一节课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导入语中,应充分展示:“情、趣、疑”。

一、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语文教学中也莫不如此。“情”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一上课,教师就要用深情并茂的开场白,把学生很快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中去。若要学生的心,教师必要先动情,如:在教学《十理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我先出示**遗像,然后用幻灯放映一组组感动人心的“十理长街送总理”画面,让学生整体感知,再配以如诉如泣,极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最后,教师启发学生放开歌喉,唱唱有关**的歌,有了初步感知后,师发言:“同学们,这是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你们没有经历那叫人悲痛,令人心碎的日子。但是,” 《十理长街送总理》这一课,会让我们了解当年的情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此深情并茂的导入,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共鸣。

“情”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经验的登上讲台,往往不是匆匆开讲,而是用亲切的目光,关切的询问架设一座信任理解的桥梁,给这堂课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乐中求知。教师如果能根据课堂的需要精欣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如临其境。这样,以“情”促学,以“情”促教,我们的教学就不至于干瘪了。

二、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一上课需要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讲述,牢牢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准备了一篇生动有趣的解说词,画了一幅桂林山水图。上课时,让学生根据我的解说词扮演导游,带领其他同学一起游览,适时还对学生进行饶有兴趣的点拨,在语情、语态上也进行了渲染,学生顿感欢乐,兴趣盎然。这时候,我趁机吟颂了自写诗──《醉了,桂林》“桂林是一窖陈酒╱不小心╱落在大地的杯中╱山醉了╱水醉了╱我也醉了……学生聚精会神的听着,接着,我唱起了韩晓的《我想去桂林》,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迸发无限神往的渴盼之心。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老师说得唱得都好听,下面不如跟着老师在课本中去寻觅桂林的美吧。

三、疑

疑就是设置疑问。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好奇心是小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品质之一,出奇制胜乃孙子兵法之道。打破常规,巧设疑问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设疑有一定讲究,提出的问题要匠心独具,具有独创性、科学性、规范性。如果教师在课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且语调、语势、语音都很讲究,让他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比如: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谜》一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了近期正在电视播放的科幻片《外星人的故事》接着,巧借学生好奇心,提出了系列他们关心的问题。

问题一:宇宙是无限的吗?你还知道那些星球?

问题二:动、植物要生存,需要那些条件?

问题三:“天上人间”“天堂”究竟在什么地方?

问题四:“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玉皇大帝”是真的吗?能不能说出他们在哪里?

问题五:假设火星上有生命,说说其存在的可能性,为什么不存在?

让学生带着疑问循序渐进地去学习,在学习中,要求他们多思多想,也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师生围绕问题进行研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解开了,学生也自然学好;了这一课。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诚然,小学儿童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朵,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它,让它在和煦的春风中绽放。虽然教学导入只是整堂课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忽视,要谨慎待之,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6. 语文教法学法如何写

语文教学方法 (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二)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评、讲演、复述、讲读、讲练、说书法); (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 (四)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旅游、实习、见习、练习、作业等) (五)电教法(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电影、录相机、语音实验实、电脑、网络、多媒体) (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 (七)自学法(自学—辅导式)(卢仲衡、魏书生) (八)其他教育教学的方法举隅: 1、语感教学法 (洪镇涛、王尚文) 2、思路教学法 3、情感教学法 (于漪) 4、案例教学法 (根舍因、克拉夫基) 5、点拨教学法 (蔡澄清) 。

语文教学方法 (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二)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评、讲演、复述、讲读、讲练、说书法); (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 (四)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旅游、实习、见习、练习、作业等) (五)电教法(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电影、录相机、语音实验实、电脑、网络、多媒体) (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 (七)自学法(自学—辅导式)(卢仲衡、魏书生) (八)其他教育教学的方法举隅: 1、语感教学法 (洪镇涛、王尚文) 2、思路教学法 3、情感教学法 (于漪) 4、案例教学法 (根舍因、克拉夫基) 5、点拨教学法 (蔡澄清) 6、情境教学法 (李吉林) 7、导读教学法 (钱梦龙) 8、目标教学法(布卢姆) 9、反馈教学法(刘显国) 10、问题教学法(杜威、马赫穆多夫) 11、欣赏教学法 12、活动教学法 (杜威) 13、点面教学法 14、愉快教学法 (上海一师附小等) 15、成功教学法 (上海闸北八中) 16、整体教学法 (查有梁) 17、合作教学法 (美国的斯莱文、前苏联阿莫纳什维利) 18、启发式教学法 (《学记》、柏尝试教学法拉图)(邱学华) 19、设计教学法 (克伯屈) 20、发现教学法 (布鲁纳) 21、创新教学法 (奥斯本、吉尔福特、陶行知) 22、差异教学法 (华国栋) 22. 单元教学法 23. 比较教学法 24. 程序教学法(普莱西、斯金纳) 25. 直观教学法 26. 图示教学法 (王松泉) 27. 暗示教学法 (洛扎诺夫) 28. 竞赛教学法(罗树根) 29. 大语文教学法(张孝纯) 30. 非指导性教学法(罗杰斯) 31. 掌握学习教学法(布卢姆) 32. 道尔顿制教学法(柏克赫司特) 33. 有意义学习教学法(奥苏贝尔) 34.迁移教学法 (马芯兰) 35.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 36.学导式教学法 (胥长辰)一、什么叫阅读? 阅读:是一种通过文本媒介,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过程.阅读本质是对话。 1、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 2、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 3、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技能活动阅读的功能:信息解码、文化浸润、心灵沟通。

阅读的类型:积累型阅读;理解型阅读;鉴赏型阅读;研究型阅读。阅读的方式: (一)语义学阅读; (二)文体论阅读; (三)社会学阅读; (四)文化学阅读; (五)接受美学阅读; (六)综合性阅读。

阅读的方法:默读与朗读;略读与精读;慢读与速读。 二、阅读教学的任务: (一)激发阅读兴趣(广泛、专一、浓厚、高尚) (二)培养阅读习惯(心理、行为习惯) (三)教会阅读方法(泛读—略读—精读—研读等) (四)提高阅读能力: 1、认读能力; 2、理解能力; 3、概括能力; 4、质疑能力; 5、评判能力; 6、鉴赏能力; 7、摄取能力; 8、积累能力。

三、阅读教学的内容: (一)写作四系统(主体、客体、载体、受体) (二)文章六要素(中心、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文体) (三)古人读文六要旨(识字、释词、品句、析段、求旨、探法) (四)今人读文“新八股”(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朗读课文—正音释词—划分段落—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总结特点)。 四、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梳理教学思路; (二) 调控教学节奏; (三)控制教学情绪; (四) 活跃课堂气氛 五、阅读教学的技能: (一)导入的技能 1、文学手段导入法; 2、艺术手段导入法; 3、现代技术导入法; 4、活动游戏导入法; 5、实物实境导入法; 6、复习预习导入法; 7、设疑质疑导入法 (二)提问的技能 1、记忆型提问; 2、了解型提问; 3、理解型提问; 4、评价型提问; 5、运用型提问 (三)板书的技能 1、锤炼文字; 2、借用符号; 3、运用线条; 4、制作表格; 5、创造图形; 6、调谐色彩 (四)结束的技能 1、小结评价 ; 2、练习作业; 3、引申拓展; 4、联想想象。

六、阅读教学的模式: 1、教师示范解读 2、师生对话讨论 3、学生撰写笔记 4、多媒体阅读教学 七、阅读教学的类型: 1、强调双基型(串讲与评点;段序式;单元教学:提示-通读-比较-总结-训练) 2、利用情境型(带入情境,感知表象;凭借情境,理解词句;运用情境,训练语言;体会情境,指导朗读) 3、发展思维型(问题教学法:设疑-读议-解疑-语言训练) 八、阅读教学的方。

7. 如何更好的引入课堂内容

如何更好的引入课堂内容 课堂导入的方法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

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开头也不会相同。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老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下面介绍一些课堂导入设计的类型和方法,可作为老师设计课堂导入参考。 1、开门见山,揭示新课 这是针对教材特点,直接揭示学习目标。

就是在上课开始后,老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以此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这种导入式特点是“短、频、快”。

即省时,接触新课主题迅速,能及时起到组织学生进入学习角色的作用。 教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师:我们天天读书,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以至进入大学。

这是为的什么呢?就是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使我中华繁荣富强。这是我们读书的目的。

**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就给我们树立了典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板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自读。 教例是教师直接将本堂所讲的课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主题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给同学们,使同学们意识到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个人,不是为了父母,更不是为了亲戚朋友,而是为了“中华崛起”这个大目标,只有如此才有无穷的动力。

学生们平时听到的一些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学习,为了给父母争面子;为了光宗耀祖而学习这种非健康意识,或者说非主流意识,一定会受到撞击。教师举出了**的例子,对学生是很有说服力的。

一是**的伟大形象早巳深人人心,提起“**”三个字,无不肃然起敬。二是看**是怎样立志的,怎样学习的,并通过艰苦革命实践,成为国家卓越的领导人。

这样就在学生心中首先树立起一个“楷模”或“丰碑”。那么,以后的教学内容也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山”来进行了。

2、联系旧知,提示新课 它是指教师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复习提问旧知识为手段,在旧知识里面带出新课内容的线索,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顺理成章地进入新知识领域,并产生强烈求知欲,去探求新知识的一种导课方式。这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

其特点是以复习已经学过或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知识为基础,将其发展、深化,引导出新的教学内容,既给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思维。“温故”是手段,“知新”是目的,两者有机结合并自然过渡。

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新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与延伸,学生是从旧知识中起步迈向新知识的掌握。老师要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精心设计,导入新课。

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旧知识不旧,新知识不难,建立起新旧的联系,明确学习的思路,增强学习的信心。它既给学生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思维。

如政治老师在讲“事物发展的趋势”时,教师可先提问学生:“什么是发展?”在学生回答了“发展”之后,教师可这样引渡到新课:“同学们,既然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发展,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那么,新事物为什么会代替旧事物?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否一帆风顺? 如果不是一帆风顺那又是怎样的呢?”让学生思索片刻后,教师接着讲:“今天,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 例如,一位历史课老师在讲《三国鼎立》一课时,首先问学生“黄巾大起义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黄巾大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

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大小地方实力派和豪强拥兵自立,进行分裂割据。至于具体情况,就是今天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

这样的导课,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从旧知牵引到寻求新知的情境中,使导课简短、恰当、自然。 复习旧知识的导入方式重在恰到好处地选用与新授课内容关系密切的知识。

这种导入有4种具体方式: (1)从总结旧课入手导入新课。又称为归纳导入式。

其运作方法与要求是:老师提出要讲授的新课题之后,首先对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概括地小结一下,扼要复述出与此有关的新知识,讲课时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连贯起来思考。这样既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较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

如历史课《唐朝的衰落》,可以这样开头: “自从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建唐以后,经过太宗、唐宗、武则天到唐玄宗统治前朝,这是唐朝历史的前期。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但是今天我要告诉同学们,到了后期,唐朝逐渐走向衰落了。这强盛和衰落之间有一转折点,那就是‘安史之乱’”。

这样的导语,既使学生复习掌握了旧的基础知识,又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再如讲“秦灭六国”,先提问:“商靶变法开始在哪一年?”“这项变法起了什么作用?”然后老师指出:秦国自商软变法100多年来,封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兼并六国作好了准备。

由此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有利于知识衔接和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关。

标签: 导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shqsg.com/zh/zonghezhishi/6yxrw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