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生活全书馆 >

综合知识

> 西湖龙井炒茶步骤

西湖龙井炒茶步骤

西湖龙井炒茶步骤

1、摊青,将龙井茶摊放在竹筛上,之后移到阴凉处晾放1-2小时;

2、青锅,将鲜叶放入铁锅中,用手翻炒,锅温上升至100℃时,改用抓和抖的手势;

3、辉锅,青锅后将茶叶倒出,凉透后再次入锅翻炒;

4、分筛,用筛子筛去茶末,保证茶叶大小均匀。

1、摊青,将龙井茶摊放在竹筛上,之后移到阴凉处晾放1-2小时;

2、青锅,将鲜叶放入铁锅中,用手翻炒,锅温上升至100℃时,改用抓和抖的手势;

3、辉锅,青锅后将茶叶倒出,凉透后再次入锅翻炒;

4、分筛,用筛子筛去茶末,保证茶叶大小均匀。

1. 准备好龙井茶叶、瓦煲、电磁炉、干净的茶叶罐等工具;

2. 把龙井茶叶倒入干净的瓦煲中,加入清水冲泡后倒出;

3. 瓦煲中留一些茶汤,把龙井茶叶放入锅中烘干;

4. 烘干龙井茶叶后,可以将其放入凉水中浸泡,使其表面更加湿润,便于进行炒制;

5. 将电磁炉调至适当温度,加入适量油,等油加热后将熟茶叶放入炒制;

6. 一开始需要将茶叶均匀地翻动、炒制,以防茶叶烤焦;

7. 在炒制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观察茶叶的状态,同时根据自己的经验适时调整温度;

8. 当龙井茶叶的香味开始散发出来时,可以加入适量盐巴、鸡精等调味料,翻炒均匀即可;

9. 炒制完成后,将龙井茶叶放入干净的茶叶罐中,慢慢冷却即可。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西湖龙井的制作工艺分为哪几道工序呢?

鲜叶嫩匀绿是构成西湖龙井茶品质的根本要求。根据西湖龙井茶采摘嫩度品质要求,春茶一般以一叶一芽为标准进行采摘,清明前后应旺采。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目前已形成一套合理、及时、分批、多次、留叶采的制度,有效地克服了茶树生长与采摘的矛盾,既保证了品质,又保持稳产高产。

西湖龙井茶的炒制也是一绝,鲜叶摊放,火力锅温都是重要的环节,其炒制技艺可归纳为“抓、抖、(透)搭、拓(抹)、捺、推、扣、甩、磨、压”十大手法。炒制时根据鲜叶的嫩度和锅温,凭经验随机应变,灵活掌握十大手法的运用。

西湖龙井茶的整个制作过程精致细腻,全靠手工完成。一般制作西湖龙井茶需经过摊放、青锅、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九道工序,其中“青锅”和“辉锅”两道工序是整个炒制作业的重点和关键。

青锅是指是将摊放后的鲜叶放入锅中,用手将其炒干,初步定型的过程。当锅温达100—120℃时,在锅内涂抹少许炒茶专用油,投入一定量经摊放过的鲜叶,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辉锅时,需将回潮后的茶叶倒入锅中,用手将茶炒干、磨亮,完成定型。通常是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再进行辉锅,叶量约为150—250克,锅温为60—70℃,大致需17—20分钟。锅温分低、高、低三个过程,手式压力逐步加重,炒至茸毛脱落,光滑扁平,透出茶香,折之即断。

龙井茶炒制的方法

一、龙井茶炒制的火候龙井茶炒制,火候掌握是否恰当,关系重大。火力过高,茶叶易出现焦边、爆点,产生焦味,有损品质;火力过低,茶叶容易出现红梗,茶汤发红,也会影响茶叶品质。

在炒制时,一般感到在制叶能滑溜不粘锅,表明火力适当。如果芽叶拓不起来,并有较大的爆声,表明火力过度,温度太高,要马上降温;如果没有爆声,芽叶同样拓 不起来,表明火力不足,温度太低,要马上升温。在温度没有及时升高或降低的情况下,为避免茶叶出现焦边或红梗,可以采取左手托起茶叶,右手用油抹布在锅里 涂一些制茶专用油润滑锅子的办法,作短暂的等候处理。不同鲜叶原料,要求的火力是不一样的,炒制高档茶原料的火力应该低一些,中档茶原料的火力应高一些, 低档茶原料比较粗大,要求火力更高一些,以后逐渐降低,这是因为炒制过程中芽叶的水分是逐渐减少的。

一般说来,青锅时芽叶下锅温度,1~7级鲜叶原料掌握 在75~115℃,8~10级鲜叶原料(粗老茶)掌握在140~180℃;辉锅时的温度,高中档茶掌握在50~65℃。温度过高,成品茶颜色泛黄,甚至出 现焦斑,产生焦味;温度过低,成品茶颜色发黑,汤色发暗,滋味不鲜爽,香气也差。所以,炒制龙井茶时,不管是青锅还是辉锅,都必须根据原料的大小老嫩和炒制过程中鲜叶失水的多少,灵活地掌握火候。

二、龙井茶炒制的手法与手势

人们都说龙井茶是一种工艺品,是用手精心制作出来的。的确,由于龙井茶炒制工艺复杂多变,而且茶叶级别不同其炒制手法也不一样,所以直到今天,高档龙井茶仍然主要靠手工炒制。

龙井茶的炒制,不管是青锅还是辉锅,都是动作连贯,一锅到底而且一气呵成的。龙井茶炒制统称有十大手法,如果把全程的炒茶动作分解开来,大体可以归纳为12种手法,即抖、搭、拓、捺、甩、抓、推、磨、压、荡、扣、扎。各种手法的作用如下:

抖:作用是散发叶内水分,青锅、辉锅时都要用上。

搭:作用是使茶叶变宽、扁,主要用在青锅及辉锅中茶叶下锅阶段。

拓:作用是把锅中的茶叶托于手中,便于抖,也能使茶叶变扁平,青锅与辉锅均要用上。

甩:作用是使茶叶从锅边上落到锅底,自然排列整齐,并使发软的叶片在滚动中包住芽头。同时,也使手中的茶叶进行里外交换,以及起到整理茶叶条索的作用,使茶叶条索整齐均匀。甩主要用于青锅。

捺:作用是使茶叶光洁、滑润、扁平。青锅、辉锅均要用上。

抓:作用是使手中的茶叶里外交换,整理条索,把茶叶抓紧、抓直。抓主要用在辉锅和低档茶的青锅。

推:作用是使茶叶光、扁、平,只用于辉锅。

磨:作用比推更强,使茶叶更加扁平、光滑。磨只用于辉锅。

压:作用是双手用力压扁茶条(右手压着茶时,则左手压在右手上;左手压着茶时,则右手压在左手上),压多与磨结合进行,促使茶叶更加扁平、光滑。压只用于辉锅。

荡:作用是使粘结在锅壁上的茶叶落入锅底。在青锅和辉锅时,茶叶(特别是碎片)在下锅阶段很容易粘在锅壁上,这时,用手按着茶叶在锅壁上荡一个圆圈,就能把粘 在锅壁上的茶叶全部荡落到锅底。另外,在青锅或辉锅的起锅时,用手按着茶叶荡一个圆圈,就能将整锅的茶叶一下子集于手中一次性抹进畚箕里,使出叶干净、利 索。

扣:作用是使茶叶条索紧直均匀。用于低档茶的青锅及辉锅。

扎:作用比扣更强,使茶叶条索更加紧直匀齐。用于低档茶的青锅和辉锅。

龙井茶炒制中,12种炒制手法不是依次单独使用的,而是互相结合穿插进行的,不管是青锅还是辉锅,不论是高档茶还是低档茶,都要用到其中的某几种手法。比如 炒制高档龙井茶的青锅,就要用到抖、搭、拓、甩、捺、荡6种手法,主要是使茶叶色泽明亮,条索阔狭整齐均匀。又如炒制高档龙井茶的辉锅,先是用抖、搭、拓 3种手法(时间很短),后用抓、捺、推、磨等手法,目的是使辉锅后的干茶进一步达到色泽明亮、条索整齐均匀。

总之,炒制各档龙井茶要根据鲜叶的色泽、老嫩、大小,准确地掌握火候,灵活地穿插运用其中的几种手法。如辉锅茶叶条索太紧,可多用推、捺、磨、压等手法,就可使茶叶条索宽扁一些;若辉锅茶叶条索太 宽,可多用抓、扣几种手法,就可以使茶叶条索紧细一些。又如辉锅时下锅的茶叶颜色太黑,则可适当多抖几下,开始不能太用力,待茶叶散失部分水分,再逐步用力,这样就可使茶叶色泽明亮一些。总之,龙井茶炒制的十大手法,要灵活应用,密切配合火候,看茶炒茶,才能炒制出具有光、扁、平、直的外形和清汤绿叶特点,色、味、形俱佳的龙井茶,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炒制龙井茶,不但要学会手法,还要掌握好手势,手势掌握不好,要想炒好龙井茶也是困难的。炒制龙井茶的12种手法和各种手势,是根据龙井茶的特点和茶叶的等级情况互相配合并且不断变化的。一般说来,不管是青锅还是辉锅,茶叶从下锅到起锅要变化几种手法炒制,手法变了,手势同样也得变。譬如高档龙井茶的青锅, 是用抖、搭、拓、甩、捺5种手法,其抖、拓手法的手势是大拇指叉开,四指微张带弯曲,做到手贴茶,茶贴锅,轻轻地把茶叶从锅底向锅壁上拓起来(不能太用 力,用力过大会使茶汁流出,从而导致干茶色泽发黑),拓到近锅边时把茶叶托在手中,提到离灶面5~10cm高处将手中茶叶全部抖落到锅底(抖时整只手抖动 三四下),这是茶叶下锅初期的手法手势。

这样炒到茶叶开始发软时,增加搭的手法,这时抖、拓的手势还是大拇指叉开,四指微张带弯曲,把茶叶从锅底向锅壁上 部拓起来,拓到锅边时把茶叶托在手中,在离灶面5~10cm高处将手中茶叶抖下30%,此时改用搭的手法,其手势是大拇指叉开,四指并拢翘起,手掌放平, 将留在手中70%的茶叶连手带叶搭到锅底中心位置,再把茶叶拓起来,这样重复多次,逐渐减少抖的次数,增加搭的次数,直到青锅叶起锅为止。低档茶叶比较粗大,青锅开始时还是用抖、拓的手法和手势炒制,炒到茶叶发软时可用抓、扣两种手法。

抓的手势是大拇指叉开并微微弯曲,四指微张并弯曲得较大。如果茶叶比较 粗大,可以采用抓、扣、扎3种手法,因为扣、扎的手势其五个指头的弯曲度更大,这样能把茶叶条索做得更紧更直。低档茶叶只要先做紧做直,以后做扁就比较容 易,采用推、磨、压3种手法就能把茶叶做扁。高、中档龙井茶的辉锅主要采用抖、搭、拓、抓、推、捺、磨、压几种手法穿插运用,其基本手法是大拇指叉开,四指微张,五个手指都要微微弯曲(炒低档茶时,弯曲度稍大一些)。

群体种是龙井茶最早的品种,现在人们常说的狮峰山上的西湖龙井茶就是这个品种。一般来说,群体种采摘的时间较其它品种要晚一些,大约在清明左右,所以如果雨前有群体中龙井买的话不用说是去年的。群体种的种植面积非常有限,只在西湖产区内。这里要说到的陆羽泡茶品牌的西湖古树龙井,是我喝过的最正宗的群体种龙井茶。据说是选取了西湖区内最传统的群体种老茶树作为茶叶原料供给,经过古法炒制而成的。它的色泽比普通龙井要更偏黄或偏绿一些,叶形也相对要瘦,口感更醇厚,香气也有点特别,是带有花果香的炒豆花香。刚开始入口会带有点苦涩,然后回甘也来的非常快,而且持久。反正,挺喜欢的,挺好喝的

龙井茶的制作方法

基本步骤:首先从田地里采摘新鲜龙井茶然后暴晒,让茶叶晒干,最后翻炒即可。

图例步骤:

步骤一:采摘。 

气温低,茶芽冒出来很谨慎,而采摘基本也要等到芽长到2CM以上。一来不同茶地冒芽的时间有先后,先出芽者占了天时,也占了西湖本地产量尚少的先机,二来明前之头采向来也是奇货可居,大范围内的产量也是不多。采茶工多是把茶篓系于腰间。

步骤二:晾摊。

采摘过程中茶叶被采进茶篓里,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茶叶积压在一起,难免产生潮气,特别是早间的茶。晾摊一来是为了蒸发些潮气,二来也是为了后期定型炒制时茶叶内在水分的少许挥发,便于原来全手工炒制时比较好压一些。这个过程不能阳光直晒,否则茶叶会有点老黄。

步骤三:机器翻炒

当年龙井的金贵也包含了这种血与汗的交融,茶村里哪双手不是老茧横生,被烫出的手泡里都能再长个水泡。现在劳动人民发明了炒茶机器了,其实还挺先进,基本上可以说已经实现全自动,而且炒制的型来说也是非常好的。

步骤四:完成

拓展资料:

龙井茶 是中国传统名茶,著名绿茶之一。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村一带,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龙井茶得名于龙井。

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的龙井茶村。龙井茶因其产地不同,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萧山、富阳)、越州龙井(绍兴地区:包括新昌县(大佛龙井)、嵊州市(越乡龙井))三种,除了杭州市西湖区所管辖的范围(龙井村梅家坞至龙坞转塘 十三个生产大队)的茶叶叫作西湖龙井外。

龙井茶叶是怎么炒的?

炒制西湖龙井茶

炒制手式有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号称"十大手法"。

西湖龙井茶

分13个等级,即特级1-3等级和1-10级。实际上现在9、10两级已不再生产。一般特、1、2、3级为高级龙井,4-6级为中级龙井,7级以下为低级龙井。级别越低,炒制时锅温越高,投叶量越多,炒制手势也越重。

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龙井茶初制专用电炒锅,温度,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十分有利,已普遍推广使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已研制出扁茶炒制机械,实现机械化炒制扁茶,实施机械化炒制,技术仍不过关,炒制出的龙井茶外形毛糙,只能作为中档、低档龙井茶或旗茶。

炒制

西湖龙井茶

的铁锅温度很高,老师傅都手工炒制几十年了,全凭一双手感觉控制温度.

炒制

西湖龙井茶

时手的动作要快,不然很容易被锅烫伤.

这就是炒制成功的地道正宗的杭州

西湖龙井茶

,看起来就似乎散发着阵阵清香,你不是迫不及待地想泡上一杯了呢?

电炉炒制失去了传统茶的醇厚风味。上等和特等的龙井茶仍是采用传统的手工炒制方法,不断变换,炒制而成。这是保证龙井茶形质俱美的重要条件。

自动炒茶叶的炒茶机,怎么炒龙井茶才能颜色绿好看,品级高?希望给到详细步骤说明?

自动炒茶叶的炒茶机,设置好炒茶温度,最好将温度设低一点,设置到60度左右,炒50分钟左右。炒制茶叶可按要求变化色、形,成品茶色、香、味、形俱佳。速度更比传统手工炒制快好几倍。好的茶叶还需要良好的种植管理技术。

茶树种植管理:

1、我们选择土质疏松,通气、透水、蓄水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达不到要求的需要改良。种前对土地进行深垦。

2、用茶籽种植的话,春秋两季进行。种前进行催芽,将茶籽浸水饱和与湿润的沙子一层层堆藏,20天左右,有一半发芽即可播种。种植地要先开沟,采用条式等距离穴播,株距25-35cm,每穴3-5粒左右,播种深度3-5厘米,覆好土。

3、茶苗移栽的话,也是在春秋两季进行。选好的茶苗要立即种植,避免损伤与水分流失。可单行栽也可双行栽,大小苗分开。栽种前根部沾好泥浆。种好的茶苗要浇足定根水。生长期间为增粗、促进新枝发育要定期修剪。

4、茶树的管理中,水分尤为重要,不能过干过涝,要浇水及时。茶苗有新根时和生长期间为促进根系发育、使根系粗壮,施沃叶根乐夫。

5、茶树生长期间,从嫩梢到地下,可能遇到的病虫害较多,虫害有:假眼小绿叶蝉、茶叶螨类、粉虱类、茶丽纹象甲等;病害有:茶饼病、轮斑病、赤叶斑病、炭疽病、白星病等,及时做好防治措施,准备好药剂。

6、茶树生长到旺盛时期需要进行轻修剪与深修剪,对树冠面的枝条进行调整,控制树高,刺激发芽,调整枝条密集程度。

龙井茶做菜菜谱?

  西湖龙井茶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龙井茶含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维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它茶叶多,营养丰富。在做菜方面也有着不可言语的美味,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龙井茶做菜的方法,谢谢观看。

   龙井茶香虾

  材料

  明虾,龙井茶叶,盐,椒盐

  做法

  1.泡一杯稍浓点的龙井茶

  2.明虾洗净剪去须和虾

  3.用牙签从虾头往下数第二节处戳进去挑出虾场***如果挑断就再往下移一节挑***

  4.用食指和拇指固定住虾头和虾尾,无名指往前抵住虾的肚子,用刀在虾肚子上开一刀

  5.把泡好的茶滤出茶汁,加一小勺盐,把处理好的虾放入浸泡二三十分钟,去腥入味

  6.把滤出的茶叶用厨房纸巾吸干水份备用

  7.把泡好茶水的虾捞出沥乾,用厨房纸巾吸干水份

  8.锅中倒入稍多量的油,在低油温的时候放入茶叶,中火炸

  9.炸到茶叶发脆,捞出沥油备用

  10.把锅中油温升高,倒入虾,大火炸到虾壳发脆

  11.炸好的虾应该是肚子膨胀、虾壳和虾肉间有些空隙,壳明显感觉发脆

  12.这时候把虾捞出沥油,用吸油纸吸去多余的油份

  13.炸虾的油倒出,洗净锅子,开中火,倒入炸好的虾,撒椒盐粉,炒匀

  14.倒入炸好的茶叶拌炒均匀即可出锅

   龙井茶熏肉

  材料

  主料:猪肉半斤

  卤汁:八角3粒,花椒1茶匙,丁香2茶匙,桂皮1对,甘草2片,陈皮半块,盐1茶匙,水1公升

  薰料:龙井茶叶40克,黄糖3汤匙,油2汤匙

  做法

  1、把卤汁材料入锅煮滚,改用小火煮30分钟。

  2、加入肉块煮10分钟,取出沥乾,切片。

  3、铺一张锡纸在锅内,加入薰料拌匀。

  4、放入架子,排上肉片***肉片不可重叠***,盖著煮至冒出白烟,关火焗5分钟。

  5、取出刷上一层薄油即可。

  小诀窍

  1、肉片刷上一层油,可避免表面过干,鸡肉即可免此步骤。

  2、锅里冒出白烟就要关火,不然会产生焦味。

  3、卤汁可加点青瓜丝沾著吃。

   龙井茶香鱼

  做法

  1、备齐所需原料,鸡蛋取蛋清备用。

  2、虾仁处理干净,用厨房用纸吸干残留的水分。

  3、虾仁入碗,加入蛋清,淀粉加少许水,制成水淀粉,加入虾仁中约2勺水淀粉,顺着一个方向搅拌上劲,入冰箱静置20分钟。

  4、此时把西湖龙井茶冲泡开。

  5、锅中油烧热,滑入浆好的虾仁,快速滑散盛出备用。

  6、锅底留少许油,放入过油的虾仁,倒入黄酒和2勺茶汤,翻炒至茶水入味,最后淋少许的水淀粉,翻炒虾仁有光泽即可出锅。

  小诀窍

  此菜用的是虾仁,喜欢的话也可以购买鲜虾,包出整粒的虾仁在烹制。

炒茶的工序主要有哪些?

举例说明:

黄大茶制造分炒茶(杀青和揉捻)、初烘、堆积、烘焙(拉毛火和拉足火)四道工序。

炒茶: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锅相连,序贯操作。炒茶锅用普通板锅,砌成三锅相连的炒茶灶,锅呈25-30度倾斜。炒茶扫把用毛竹扎成,长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径约10厘米。炒茶方法,当地茶农概括为三句话:“第一锅满锅旋,第二锅带把劲,第三锅钻把子。”生锅主要起杀青作用,锅温180-200℃,投叶量0.25-0.5公斤,叶量多少视锅温和操作技术水平而定。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锅中旋转炒拌,叶子跟着旋转翻动,均匀受热失水,要转得快,用力匀,结合抖散茶叶,时间约1-2分钟。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第二锅内。二青锅主要起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条的作用,锅温比生锅略低。因茶与锅壁的摩擦力比较大,用力应比生锅大,所以要“带把劲”,使叶子随着炒茶扫帚在锅内旋转,开始搓卷成条,同时要结合抖散茶团,透发热气。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熟锅主要起进一步做细茶条的作用,锅温比二青锅更低,约130-150℃。此时叶子已经比较柔软,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叶子即钻到把内竹枝内,有利于做条,稍稍抖动,叶子则又散落到锅里。这样反复操作,使叶子吞吐于竹帚内外,把杀青失水和搓揉成条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与炒青绿茶先杀青后揉捻的制茶技术显然不同,既可以利用湿热条件下叶子较柔软,可塑性好的机会,促进粗老叶成条,又可以克服冷揉进断梗、碎片、露筋等弊病。炒至条索紧细,发出茶香,约三四成干,即可出锅。

初烘:炒后立即进行初烘,用小烘篮炭火烘焙。温度120℃左右,投叶量2.0—2.5公斤,高温快烘。2-3分钟翻烘一次,烘至七八成干,有刺手感、茶梗能折断,即为适度,下烘堆积。

堆积:堆积是黄变的主要过程。将初烘叶趁热装篓,稍加压紧,高约1米,置于高温干燥的烘房内,时间长短与鲜叶老嫩、茶坯含水量有关, 一般5-7天。待叶色变黄,香气透露,即为适度。目前堆积过程一般在茶叶收购站时行,收购的黄大茶,先拉毛火,烘到九成干,而后堆积闷黄。

烘焙:烘焙是利用高温进一步进色香味的变化,以形成黄大茶特有的品质特征。采用栎炭明火高温烘焙,温度130-150℃,每大烘篮投叶12公斤左右。和瓜片拉老火相似,由二人抬烘篮,仅烘几秒钟就翻动一次。火功要高,时间要足,色香味才能达到充分发展。侍烘到茶梗一折即断,梗心呈菊花状,口嚼酥脆,焦香显露,茶梗金黄,叶色黄褐起霜即为适度。时间约40-60分钟。下烘后趁热踩篓包装。

制茶为什么叫炒青?

炒青是一个术语,是指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痿凋的手法,通过人工的揉捻另茶叶水分快速蒸发,阻断了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的工序。是制茶史上一个大的飞跃。

人工炒茶与机器炒茶有差别吗?

有,人工炒制的茶叶一般都较完整、鲜亮,口感比较清纯,机器炒制茶型不是很好,并且因为不能控制轻重度会产生断裂或过火。

龙井茶制做工艺

龙井茶颇受人们的喜爱,龙井属于绿茶扁炒青的一种,形状特点扁平光滑,龙井品质的好坏与龙井的制作工艺息息相关,大体概括起来主要有采摘、摊放、杀青、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工序。

1.采摘摊放

其中以清明前采制的西湖龙井品质为最佳,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称为“雨前茶”,龙井茶的采摘要求也很严格,高级龙井只采一芽一叶,全长约1.2厘米。将采摘好的鲜叶放进室内进行摊放,厚度控制在1厘米左右,以散发茶叶中所含的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提高鲜爽度。薄摊还可以使炒制的龙井茶外形光洁,色泽翠绿。

3.杀青(又称青锅)

摊放好的龙井就该进行杀青了,这也是杀青和初步成型的过程。将100g左右的茶叶放进炒锅中,抹上少许的植物油,然后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成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时即起锅,一般12~15分钟就基本可以完成。

4.辉锅

将杀青的茶叶筛选出茶叶末,然后倒入锅中,进一步整形炒干,完成定型。通常是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辉,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C,历时20~25分钟,锅温分低、高、低三个过程,手式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其要领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

5.分筛归堆

经过以上步骤制作完成的茶叶,进行过筛处理,为了保证茶叶成品大小均匀,筛去黄瓜以及茶末,如果筛选出的茶叶大小还不合适,那就重新回锅炒制5-10分钟,然后紧接着分包保存就可以了。

6.收灰

最后就是干燥去潮了,将归堆后的茶叶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石灰的大缸中,进行密封保存一星期左右,能够方便茶叶保持良好的色香味,这样处理的龙井茶会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

以上就是龙井的大致制作工艺,其中炒茶师的工艺至关重要,炒茶师需要不断变换炒制手法,炒制手式主要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还要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法。

龙井茶的制作过程(PS:希望能详细一点)

一、采摘

龙井茶的采摘有三大要求: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

1、以早为贵:历来龙井茶采摘时间很有讲究,以早为贵。茶农常说: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

2、细嫩著称:龙井茶的采摘还以采摘细嫩而著称,并以采摘嫩度的不同分为莲心、雀舌、旗,鲜叶嫩匀度构成龙井茶品质的基础。只采一个嫩芽的称莲心,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叶形如雀舌的称雀舌。

3、采摘次数多:采摘次数多,也是龙井茶的一大特色。长期以来,采大留小分批采摘,已经成了习惯。一般春茶前期天天采或隔天采,中后期隔几天采一次,全年采摘在30批左右。

二、晾晒

西湖龙井在采摘后要竹筛上进行晾晒,一般需要半天左右时间,这样可以减少茶叶中的青草味道,使水分达到炒制的要求,同时使新茶在炒制时不至于结团。然后再对晾好的新叶进行大致分类,根据叶子的品质档次来决定下一步炒制的锅温、力道等条件。

所谓晾就是刚采摘下来的茶叶得在阴凉处堆放上大半天,大约相当于机械加工的退火,也就是通过堆晾,去掉茶叶里残余的大部分刚性。

采回的鲜叶需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3厘米左右,中下级原料可稍厚。经8-10小时摊放后,叶子失去一部分水分,减重15%-20%,鲜叶含水量达70%左右为适度。

目的是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还可以使炒制的龙井茶外形光洁,色泽翠绿,不结团块,提高茶叶品质。

经过摊放的鲜叶需进行筛分,分成大、中、小三档,分别进行炒制,这样不同档次的原料,采用不同锅温、不同手势来炒制,才能恰到好处。

三、揉捻

揉也叫揉捻,是通过外力将茶叶的内部结构揉捻们希望的形状,但龙井茶的形状要求青叶保留一部分自然的刚性,以便茶叶成型后还能看到部分青叶的原状,因此就将揉捻工艺弱化了。即将炒分解成炒-晾-炒-晾-炒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部分揉的要求。

四、炒制

西湖龙井的炒制需要手工完成,通常的工艺包括“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大手法。龙井茶炒制手法复杂,依据不同鲜叶原料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

扩展资料:

西湖龙井茶的整个制作过程精致细腻,全靠手工完成。俗话说:“龙井茶是靠一颗一颗摸出来的。”确实是这样,其工序的复杂是有目共睹的,一般制作一斤西湖龙井茶需八道工序,才能生产出上好的西湖龙井。

需经过摊放、青锅、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工序,其中青锅和辉锅两道工序是整个炒制作业的重点和关键。

刚采回的鲜叶,需在阴凉处薄摊,厚度一般以1厘米为宜。摊放两小时后,自然挥发掉多余的水分,减少苦涩味,增进茶香度,增加氨基酸含量,保持其鲜爽,同时使炒制的西湖龙井色泽翠绿,外形光洁,不结团块,色、香、味、形俱全。

将摊放后的鲜叶放入锅中,用手将其炒干,这是初步定型的过程。当锅温达100℃一120℃时,在锅内涂抹少许炒茶专用油,投入一定量经摊放过的鲜叶,以抓、抖手势为主,使其散发一定的水分,然后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势使其初步定型。

压力由轻渐重,使茶叶达到理直成条,平直光滑,压扁成型,至七成干时即起锅回潮,大致需12—15分钟。

如何泡炒茶

茶乡看茶农炒制绿茶

经过辛苦的茶田精挑细选的采茶之后,接下来就是炒制茶叶的过程。炒茶师傅坐着四脚的靠椅小板凳,手里拿着一把大刷子,另一只手拿着一块砂布在擦着面前的那口铁锅,这口铁锅看起来比较特别,锅子放在一个圆形的大木盆了,木盆边缘有两个电源的开关,通电后,锅子内的温度开始慢慢升高,达到一定温度后就可以开始炒茶了。

炒青绿茶的几种方式

这里他们的炒茶方式主要是炒青绿茶。炒青绿茶因干燥方式采用炒干而得名。可分为长炒青、圆炒青和扁炒青。长炒青形似眉毛,又称为眉茶,特点是条索紧结,色泽绿润,香高持久,滋味浓郁,汤色、叶底黄亮。圆炒青外形如颗粒,又称为珠茶,外形圆紧如珠、香高味浓、耐泡等品质特点。扁炒青又称为扁形茶,成品扁平光滑、香鲜味醇,如西湖龙井。

我国目前所采用的绿茶加工过程是:鲜叶 ① 杀青 ② 揉捻 ③ 干燥

首先把采集来的茶叶用电子秤称一定的斤两,斤两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锅子大小不合适,过少出茶品质有影响。称好斤两的茶放在竹筐里,师傅会把一些采摘时的杂质和看着不好的叶子先挑拣出去。经过初步的挑拣之后,锅子预热也差不多了,然后放入锅子中。

放在锅子里的茶叶经过第一次的高温加热,师傅带着手套不停的翻动着,还时不时的用手感触下锅子的温度,这一步叫做初步杀青,杀青有几个原则分别是:

1:“高温杀青,先高后低”,

2:“老叶轻杀,嫩叶老杀”,

杀青叶适度的标志是: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无红梗红叶,手捏叶软,略微粘手,嫩茎梗折不断,紧捏叶子成团,稍有弹性,青草气消失,茶香显露。

看着师傅的专业手法,不禁觉得炒茶也是件很不容易的技术活,泡茶讲究的门道很多,炒茶也一样讲究的很多手法,老道的炒茶师傅可以很迅速准确的保证质量的炒茶,而且味道也好。

经过第一步的杀青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二步骤的揉捻,揉捻的目的是为了缩小体积,为炒干成形打好基础,同时适当破坏叶组织,既要茶汁容易泡出,又要耐冲泡。

揉捻一般分热揉和冷揉,所谓热揉,就是杀青叶不经堆放趁热揉捻;所谓冷揉,就是杀青叶出锅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摊放,使叶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揉捻。较老叶纤维素含量高,揉捻时不易成条,易采用热揉;高级嫩叶揉捻容易成条,为保持良好的色泽和香气,采用冷揉。而我这次看到的揉捻就是冷揉。

对于揉捻,现在制茶除了龙井,碧螺春等手工名茶之外,基本都是用机器揉捻。

经过杀青,揉捻之后,就是最后一步干燥,三个步骤之后结束,绿茶的炒制就结束了。等晾干差不多之后可以装包冲泡了。

炒青绿茶有以下几种茶品,可以多多了解一下:有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金奖惠明、高桥银峰、韶山韶峰、安化松针、古丈毛尖、江华毛尖、大庸毛尖、信阳毛尖、桂平西山茶、庐山云雾、午子仙毫等等。

潘家湾土家族乡的茶田面积很广,茶叶产量很大,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富锌茶。

标签: 龙井 西湖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shqsg.com/zh/zonghezhishi/9l0y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