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魚竿力矩是重心點嗎

魚竿力矩是重心點嗎

魚竿力矩是重心點嗎

魚竿力矩不是重心點,魚竿的重心點是指在非彎曲狀態下,魚竿所受總重力和其他力的合力作用點的位置,它是魚竿重心的位置,通常位於魚竿的中心點附近。

因此,魚竿的力矩和重心點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並且在不同的情況下具有不同的物理意義和數值。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魚竿的重心:這個是指將魚竿完全展開時魚竿的平衡點就是魚竿的重心。

重心越靠近手把節的魚竿越好

魚竿的長度:這個主要分為使用長度和收縮後長度。

一般為釐米(cm)還有一個長度的標識——尺。

尺是日本製造釣竿時用來描述長度的單位,常見的有7尺到27尺,1尺=30.03cm。

魚竿的節數(繼數):釣竿從竿梢起依次為第一節、第二節……最後手把節。

繼數的單位是本,這是從日本流傳來的,幾節就是幾本。

同樣長度的魚竿節數會不一樣的。

魚竿重心是什麼意思

重心是衡量魚竿持重的一個引數,從手把節向前算,重心125就是這支竿重心離竿尾堵125CM,魚竿在釣魚時是一個費力槓桿,同樣竿長同樣重量,數字越小拿在手裡的感覺越輕。

語音朗讀:

魚竿力矩說明什麼

魚竿力矩是魚竿的一種力學效能,通常與竿子的重量和長度一起,用於描述魚竿在使用時的手感和舒適度。

力矩是作用於物體上的力與力臂(或稱轉軸)的乘積,它的大小可以表示物體轉動或扭曲的難易程度。魚竿的力矩通常被表示為“餌重”和“握把長度”的乘積。這個數值越高,表示魚竿在拋投、揮杆或中大魚時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操作,反之則表示魚竿較容易操作。

在選擇魚竿時,力矩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如果你需要拋投較重的餌或應對掙扎的中大魚,你會選擇力矩較大的魚竿。而如果你更喜歡輕鬆拋投輕餌或需要長時間手持魚竿,你會選擇力矩較小的魚竿。

需要注意的是,力矩大小隻是選擇魚竿的一個方面,還有其他因素如竿子的硬度、調性、適用場景等也需要考慮。在購買魚竿時,最好諮詢專業漁具店或閱讀產品說明來了解每款魚竿的具體效能和適用範圍。

為什麼要和力矩扯上關係呢?

你好!

我覺得吧,這個是定義的問題。

物體的重心是這麼定義的:無論物體被從自身的哪一點吊起來,其作用力的作用點和重心都在豎直線上。這也是一般物體確定重心的方法。

在物體被吊起來的過程中,左半邊和右半邊本來就是力矩平衡才能使它最後平衡的。所以說,力矩跟重心由很大的關係。

當然,也可以從力矩中把這個問題抽象出來。就相當於對質點位置的加權平均。也就是說,質點質量越大,對重心的權重也就越大。權重的大小取決於質量的比較。舉一個例子,一個很重很重的球連著一根長細杆,再連著一個很輕很輕的球,可以想見,重心基本就在重球旁邊,這是因為它的權重比較大。

這樣也能夠得到重心的表示式。

不知我說清楚了嗎?呵呵來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魚竿力矩多少合適

視魚竿和釣魚的具體情況而定。

力矩:把魚竿帶後堵重量乘以帶後堵重心的數值,得到的結果就是力矩,實際上是力對物體作用時所產生的轉動效應的物理量,數值越大,持感越重,拋投、提竿就會越累。

關於重心的問題

這裡有詳解:

一個物體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從效果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於一點(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這一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

質量分佈均勻、形狀規則物體的重心位置就在物體的幾何中心處,如均勻球體的重心在它的球心。質量分佈不均勻物體的重心位置除了跟它的形狀有關外,還與它的質量分佈情況有關,例如起重機的重心隨著提升重物質量和高度而變化。

一個物體的重心是個固定點,與物體的放置位置和運動狀態無關;重心的位置也不一定在物體上,例如質量分佈均勻圓環的重心位於圓環的圓心處。

用實驗——懸掛法可以找出質量不均勻或形狀不規則物體的重心:將物體懸掛,並使其平衡,這時重力的作用點一定在懸線方向上,再換一個懸掛點,新的懸線也一定通過重心,前後兩線的交點就是重心的位置。

重心位置還可以利用轉動平衡條件通過計算來求得。

--------------------------------------------------------------------------------

用手指移動的方法找重心

取一把直尺(或粗細均勻的木棒)水平地擱在左、右食指上,然後使左右食指向中間方向移動,你會發現直尺(或木捧)將在你的左右食指上交替滑動。這是由於兩個物體之間的壓力越大,它們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如果左(或右)食指和直尺之間的摩擦力較小,那麼尺就在左(或右)食指上滑動。隨著左(或右)食指向重心方向靠攏,左(或右)食指承受直尺的重力逐漸增大。當這個摩擦力增大到比右(或左)食指和尺之間的摩擦力大的時候,尺就轉變為左右(或左)食指上滑動。最後當兩食指接觸時,兩食指中間的一點,就是直尺的重心。只要用一個指頭託在重心下,直尺就處於平衡狀態。

如果用丁字尺做這一個實驗,就會發現重心不在尺的中點,而是偏向尺重的一端,丁字尺頭部越重,重心距頭部越近。

力矩法求重心具體怎麼求?

假設,一重杆長為L。將杆一端支承,用稱對另一端稱重。設重心到支承端距離為X1,杆重力為G,另一端稱重為W1,則根據力矩平衡有:W1*L=G*X1。若重力G已知,則重心位置直接可求,若未知就把杆反轉過來再重複作一遍,可再建立一方程,重心位置可求。

6.3米的魚竿自重相差50克,伸長後有多大的差別?

伸長後相差極大。自重是個非常重要的引數,也可以說是最關鍵的引數。因為同樣長度的竿子不論重心設計在哪裡,它的位置移動都是非常有限的。一般做得特別好的竿子,重心也只能位於總長的三分之一處。也就是說,6米3的竿子,其重心與把端的距離不會小於2.1米。做得一般的竿子,它的重心大概也就是2.3米,而最差的竿,也不過2.5米。例如對200克的6.3米竿子而言,做得最好,重心在2.1米處,假如增加了50克,那這支最好的竿子,它的感重力矩至少是250×2.1=525。而一支最爛的竿子如果是200克自重,則其感重力矩為200×2.5=500。很顯然,即使是做得最好的6.3米竿子自重增大了50克,它也不如做得最爛而相對輕50克的竿子感重小。

就感重而言,可以這樣說,一支6.3的竿子自重相差50克,就好比同時多揮動或少揮動一支普通的4.5米竿子,相差可不是一丁半點。

512克大頭杆輕影響打感不

影響。

512克大頭杆輕是影響打杆的,太輕感覺就不好拋了。

魚竿的持感源於兩個方面:材料重量和重心位置,用一個簡單的數字對比就是“力矩”,它是用魚竿重量乘以魚竿重心距離底部的距離計算得出,最早是日本伽馬卡茲引入來對於魚竿持感的。值得注意的是力矩不會被後堵影響,是真實反映魚竿手感的關鍵指標。

魚竿重心點125什麼意思

重心是衡量魚竿持重的一個引數,從手把節向前算,重心125就是這支竿重心離竿尾堵125CM,魚竿在釣魚時是一個費力槓桿,同樣竿長同樣重量,數字越小拿在手裡的感覺越輕。

魚竿和鑷子的支點、力點、重點在哪

魚竿的支點在尾端,中間是力點鑷子支點在頂上鍊接部分,中間部分是力點

釣竿的先徑和元徑是什麼意思?謝謝!!

所謂先徑就是指竿尖的外直徑,而元徑則是握把處的外直徑;其中後者問題較小,反正各種成品都會設計成適合手握的粗細,但前者麻煩就大了,它的粗細會直接影響到釣法與操竿便利性。

釣竿選購要領

要玩釣魚,當然就得要有釣竿,否則就甭「下竿」了!選購釣竿的第一個要領是:必須找對東西!

磯釣有磯釣的家俬、溪釣有溪釣的玩意,這一點大家應該都不至於搞錯,但在每一個單項釣法裡面,卻又有著若干種不同的竿子規格,像是長度、號數、調性等等,這麼一細分,可就有點折騰人了。其實釣竿之所以有各種規格,乃是為了應付不同場地、釣法、魚種、魚性、魚體大小,甚至釣餌種類、咬餌龜不龜毛等客觀條件而設的。

以長度來說,當進行溪流釣時,如果選在幅寬不到二十尺的中海拔山區溪流釣苦花,那麼使用十五尺竿可能還嫌太誇張了點,但在大型溪流的中游地帶(例如南勢溪、大漢溪、大甲溪等等),雖然同樣是釣苦花,可是溪床寬度動輒一、二十公尺,此時恐怕就必須用到十八、二十一甚至二十四尺溪流竿了。

池釣的狀況也類似,假如到桃園、新竹地區的超大型灌溉埤下竿,十八尺手竿並不算什麼,可是在都會區的小池塘或競賽池作釣時,長手竿很可能會侵入對岸的「領海」,那恐怕會引起一些紛爭的。

還有,釣溪哥和釣香魚都會選在較平坦開闊、落差較小的溪流中下游流段,可是為什麼溪哥竿頂多十五尺、十八尺而已,香魚竿卻長達八、九米甚至十米(三十三尺)以上?原來溪哥經常跑到水流平緩、離岸不遠的區域廝混,使用短竿子已能輕鬆對付,香魚卻比較喜歡在離岸稍遠、水勢浩大且湍急的「流心」地區討生活,非超長竿不足以企及標點,同時釣溪哥可借浮標搭載釣組,減少繃緊釣線以致釣組被衝到岸邊來的狀況,而釣香魚卻必須完全靠竿子「撐」出釣組,好讓魚媒進入狙擊標點,所以兩者的需求大不相同。

再說到磯釣方面,對竿子長度最大的影響因子,殆為釣座與水下地形間之相互關係!大凡釣座越是高聳、水底環境越是複雜(多暗礁、溝崁等障礙)之處,操竿搏魚越不容易、魚兒鑽洞或子線「戮達仔」機率越高,所以就需要越長(十八尺以上)的竿子來減低失敗率;反之,釣座低、環境單純的地方,使用輕便且容易操控的短竿(十五尺以內)當然比較愉快、方便。

至於船釣場合,釣竿長度不同的用意,往往牽涉到避免跟鄰座釣友的釣組互纏,還有就是釣一些夜行性小型魚時,較長的竿子能把釣組放到船上集魚燈光暈範圍邊緣去,如此常可有較佳的收穫;當然,長竿也能搭配比較多的鉤組,對那些注重魚獲量的人而言,平平是下一竿,五鉤中五條跟十鉤中八條還是有差別的!

菜鳥講座-2 釣竿選購要領(PART 2)

上一期講到選購釣竿的第一個要領是「必須找對東西」,並已解釋了釣竿各種規格中,決定竿身長度的一些原則,現在延續這個話題繼續往下談:

除了長度之外,竿子還有軟硬的差異,這在船釣來說(包括鐵板釣法),主要是考慮負鉛重與物件魚大小的不同,其中負鉛量乃是看海流緩急和釣點深度而定,需要用越重的鉛,竿子就得越硬;物件魚的影響則是,像紅魽、石斑之類體型大或力氣大的傢伙,當然要用硬竿才能招架,紅目鰱、白帶魚等的小東東則軟竿即可。

但對磯釣而言,竿子軟硬卻是看風浪大小、要不要遠投、物件魚種、慣用釣法等方面來定的,因為通常軟竿的抗風能力較差,風浪大時將會平添操作上的困難,而拋投需要夠重的釣組來實施,也就是說竿子硬些才容易負荷釣組重量;至於魚種的影響,釣黑毛、黑鯛、臭肚時通常都不需太硬的竿子--一號、一‧五號對大多數場合已然足夠,但若已知釣場上都是白毛、豬哥、拉侖之類貨色時,就得用粗雞絲(二號以上)對付了。

還有,FUKASE 釣法需採用輕巧的小B數丹錐釣組,並需不斷操竿牽線,當然以使用軟竿為宜;釣長標或恐龍蛋,甚至搞沈底直感法的話,硬竿自是比較恰當的選擇。

釣竿軟硬在某些特殊場合還有不同的決定條件,像拖釣就是一例,它主要並非看魚體或釣組重量,而是根據「運動員精神」訂出一套競技規則,使用越細、越輕軟的裝備拉上越大號的獵物,其成就感和榮譽感就越高。

問題是,拖釣或路亞釣法的竿子,有非常實際的「磅數」規格,釣者可以很明確知道什麼竿子該搭配多粗的線、多強的力櫓,磯釣、船釣卻多隻有「號數」標示,溪釣、池釣更用得是「硬調」、「硬中硬」、「極硬」等相當抽象、很不量化的說法來區分;尤有甚者,每一家廠牌、每一套製品,往往其所標示的號數或軟硬詞彙意義都不相同,這就要讓人昏倒囉......

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個辦法:拿實品來檢視看看是否符合所需。當然,一個完全沒有概念的人即使拿到竿子,也很難判斷到底合不合用,所以要買之前最好能先借別人的家俬來試用一下,多少有一點概念之後才比較容易出手。萬一借不到的話呢?找個熟人幫你推薦,或向釣具店老闆詢問也是辦法,不過別人講的是否客觀倒是粉難掌握的。

下一期我們會談到「調性」問題,然後會再聊聊其它比較少被提及的釣竿特質,之後會進入「實際選購釣竿的技巧」這項主題,也就是教你如何挑毛病、如何當一個「拗客」啦!

在前兩期約略談過釣竿的長度和硬度之後,本期我們要來討論一下調性和其它幾個小問題。

調性這個東西也是相當抽象的概念,儘管日系釣竿有所謂「三-七調」、「二-八調」、「四-六調」或「先調子」、「胴調子」等稱謂,歐美系列(如路亞竿、毛鉤竿)也有 Fast Action、Slow Action、Through Action 等的區別,但要具體形容出這些詞彙的意義,卻是十分困難。

因此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談這問題:當釣竿受到一個單位拉力的時候,它「最彎曲的點」落在竿身上什麼位置,就代表了它具有何種調性。舉例來說,如果我們把同樣硬度、同樣長度的兩根竿子分別加以同樣大小的力量來拉彎它,A竿只有尖端那一節彎成一個半圓弧,其它幾節一直到手柄都沒什麼彎到,那麼它就是相當「先調子」的「二-八調」甚或「一-九調」竿了,英文叫做「Fast Action」;而B竿若是彎在大約竿身中段的地方,則它是偏「胴調子」的「四-六調」甚至「五-五調」竿,英文叫做「Through Action」。

這種調性的差異,其意義在於:越是趨向先調子者,魚訊和操竿動作的傳導越直接、明確,但竿身的緩衝能力越差、越容易斷線或脫鉤;反之,越是趨向胴調子者,它的緩衝能力越好,但傳達受力狀況和控線動態的能力越差。

另外調性也會影響釣組的拋送,一般而言,越是先調子者越適合拋輕的釣組,而越重的就需要越偏向胴調子的釣竿。

需注意者,上述內容都是相對的、比較性的說法,而非絕對的標準,也就是說,「調性」這個稱謂也是缺乏客觀資料的,每一家產品都各自有其劃分標準,同時它還會跟硬度、長度互動影響,使得每一款竿子都有它自己的「個性」,所以消費者還是必須多比較、多抽出來舞弄舞弄,甚至多多累積使用經驗,才容易找到中意的東西。

再來談到自重問題,這一點關係到使用者拿起來累不累、能否長時間持用;以溪哥竿而言,十五尺長者重量僅四十公克上下,是目前高階競技竿相當普遍的標準,因為釣者需要一直使用腕力反覆揮舞釣竿,頻率幾乎是不到十秒鐘就揮一次(釣魚人雜誌社王社長曾經有平均四秒鐘拉一條魚的紀錄),一小時下來手臂的負荷不可謂不重。

那麼是不是重量越輕越好呢?不見得!為了達到輕量化目的,製造商必須在材料上動腦筋,並儘量壓縮竿壁的厚度,所以當使用同樣材質時,越輕的竿子其耐衝擊性必然越差,硬度、調性也都會降低,因此一味追求重量輕的竿子並不見得聰明。

談過了長度、硬度、調性之後,還有「拿起來順不順手」這個更抽象的感覺,也常令釣友感到無所適從,因此本期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GAMAKATSU 公司出品的竿子,規格表中常有一項標示叫做「Moment」,是別家廠商所沒有的,這東西其實就是物理學中「力矩」觀念的運用,它的定義是「釣竿重量(kg)×重心到竿尾的距離(cm)」;當這個乘積越小的時候,就表示竿子越輕或重心距離竿尾越近,拿起來也就越順手、不容易累。

因為這是一項有數字依據的規格,所以比起調性、硬度等抽象概念都要實際得多,且甚具參考價值。通常「Moment」數值在三十以內者,使用上都算蠻輕巧、稱手的,數值越大則越容易讓人覺得重、前端有「垂垂」的傾向。

至於沒有這項標示的廠牌,他們的竿子該怎麼選購?那當然就只好拿起來掂掂看囉,一般說來,越是需要長時間拿在手上操作者--如磯釣竿、溪釣竿之類,它的重心要越接近握把、重量要越輕,而那些拋投出去之後就可以置竿等待的--像沙灘和防波堤打遠投等類,則不太需要考慮那麼多,反而稍重一點、重心往前一點更有利拋投。

再來講一下「先徑」和「元徑」的問題。所謂先徑就是指竿尖的外直徑,而元徑則是握把處的外直徑;其中後者問題較小,反正各種成品都會設計成適合手握的粗細,但前者麻煩就大了,它的粗細會直接影響到釣法與操竿便利性。

有些廠牌如 DAIWA 者,會把同系列的竿子分出「T Type」、「F Type」兩類,T Type 的竿尖較粗、為空心構造者;F Type 的較細(指同樣號數而言),屬實心竿尾。為什麼有這些分別?那個 T 和 F 又是什麼意義?原來空心尾的直徑較粗(以磯釣竿而言一般都在 2.0mm 以上)、性質較硬,能耐受較激烈的操作,所以被稱為「Tournament」(競技)級的竿子,而實心竿尾直徑較細(2.0mm 以下)、質地柔軟,能夠妥善操控輕巧的釣組,因此特別適合「Fukase」釣法發揮,是故有 T 和 F 的分別。

當然有些廠商是不來這套的,他們喜歡生產自己認為最合適的型別,像 SHIMANO(島野)就多為空心、硬挺的竿尾,GAMAKATSU(浦克)則多為實心、軟調細竿尾。

其它如材質、仕舞寸法(收納後的長度)、繼數(竿身分幾節)等等,在釣竿包裝盒上都有標示,問題比較小,我們就略過不談了。下一期將進入實地挑選釣竿的技巧問題,敬請期待。(假如閣下是釣具業者,別罵我......)(To be continued) 前幾期已說明過許多釣竿設計方面、規格上的問題,但施工良窳、品質好壞如何鑑定卻還沒談到,因此本期就來教你怎麼挑三撿四,以免買到令自己抓狂的東西。

說起此項技巧,一言以蔽之,重點就是:必須找好東西!但這「好」字可不是名貴或昂貴之意,而是一堆同級品之中最好的一支。

假設你已確定想買什麼長度、號數、重量等等規格的釣竿,此時最好把貨架上符合所需的產品都分別拿下來比較看看;比較什麼呢?首先,若是振出竿(天線式)請抽出全部竿節,並繼竿(插節式)則全部接合好,然後握住竿柄上下搖一搖(當然要先找個空間夠大的地方,並小心不要讓竿子碰到任何東西。)看它的「振動型態」如何。

通常搖動釣竿的時候,竿身都會呈波浪狀上下振動,此時我們可以觀察到兩個「反曲點」,也就是竿身的這兩個點幾乎不會上下振動,但離此二點越遠處振幅(竿身上下起伏的幅度)就越大。觀察這種振動型態的用意是:第一、通常越偏向胴調子的釣竿,其反曲點越接近釣竿中段,且兩者越互相靠近;第二、越偏向胴調子、越軟的竿子,竿身振幅越大。(但重磅級拖釣竿、船釣竿都太過粗硬,幾乎不會因搖動而產生振幅,故不適合如此檢查。)

接下來聽聽看竿身有無異常響聲;許多竿子在完全伸展狀態下,一搖動就會發出嗶嗶剝剝的聲音,假如它響個兩、三下就不再出現,那可能是你伸展時沒確實抽緊(或插緊),尚不至於影響品質,但若老是有雜音出現,那多半就是竿節接頭沒處理好了,這種產品不買也罷!

瞭解了振幅、反曲點、雜音等的影響之後,下一步,請人幫忙捏著竿尖,你則模仿中魚那樣挺起竿身(注意絕不可挺得太用力,捏竿尖的人更不可突然鬆手。)看看整個竿子的彎曲弧度順不順,如果有某一節彎得特別厲害(通常是最細那一節),就表示「過節不好」,容易出問題。然後請再拿著竿子從手柄往竿尖瞄,並且一面瞄一面要旋轉竿身,看看每一節竿身是否直挺、有沒有在接頭處形成歪扭的角度?不直挺者請不必考慮。

再來,一面收起竿節一面仔細觀察和竿身表面,看看塗裝有無氣泡、沙眼、厚薄不均等瑕疵?捲線器座和絲道環(如果有的話)安裝牢固與否?位置是否恰當?

收起全部竿節之後,請分別檢查每一節的兩端,看看管壁厚度是否整圈均勻(天線竿需旋開竿尾塞才看得到),假如厚薄不均的話將很容易折斷。再看看每一節外表靠近接續處,是否有一截比較粗的部分?這是為了補強而做的措施,若有,應該就比較耐用一些。

檢查過上述諸項之後,應該就已能篩選出合格產品了,此時你只剩下一個考慮因素:價錢!然則這個問題實在太敏感、太有爭議,所以還是跳過吧,看倌不妨就同一產品多比較幾家,看看誰出的價錢最實惠、誰的服務最貼心,這樣就不會吃虧了。

http://www.ezlife.com.cn/57/20040824-1671.html

參考資料:http://www.ezlife.com.cn/57/20040824-1671.html

魚竿力矩說明什麼

魚竿力矩是魚竿的一種力學效能,通常與竿子的重量和長度一起,用於描述魚竿在使用時的手感和舒適度。

力矩是作用於物體上的力與力臂(或稱轉軸)的乘積,它的大小可以表示物體轉動或扭曲的難易程度。魚竿的力矩通常被表示為“餌重”和“握把長度”的乘積。這個數值越高,表示魚竿在拋投、揮杆或中大魚時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操作,反之則表示魚竿較容易操作。

在選擇魚竿時,力矩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如果你需要拋投較重的餌或應對掙扎的中大魚,你會選擇力矩較大的魚竿。而如果你更喜歡輕鬆拋投輕餌或需要長時間手持魚竿,你會選擇力矩較小的魚竿。

需要注意的是,力矩大小隻是選擇魚竿的一個方面,還有其他因素如竿子的硬度、調性、適用場景等也需要考慮。在購買魚竿時,最好諮詢專業漁具店或閱讀產品說明來了解每款魚竿的具體效能和適用範圍。

為什麼要和力矩扯上關係呢?

你好!

我覺得吧,這個是定義的問題。

物體的重心是這麼定義的:無論物體被從自身的哪一點吊起來,其作用力的作用點和重心都在豎直線上。這也是一般物體確定重心的方法。

在物體被吊起來的過程中,左半邊和右半邊本來就是力矩平衡才能使它最後平衡的。所以說,力矩跟重心由很大的關係。

當然,也可以從力矩中把這個問題抽象出來。就相當於對質點位置的加權平均。也就是說,質點質量越大,對重心的權重也就越大。權重的大小取決於質量的比較。舉一個例子,一個很重很重的球連著一根長細杆,再連著一個很輕很輕的球,可以想見,重心基本就在重球旁邊,這是因為它的權重比較大。

這樣也能夠得到重心的表示式。

不知我說清楚了嗎?呵呵來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魚竿力矩多少合適

視魚竿和釣魚的具體情況而定。

力矩:把魚竿帶後堵重量乘以帶後堵重心的數值,得到的結果就是力矩,實際上是力對物體作用時所產生的轉動效應的物理量,數值越大,持感越重,拋投、提竿就會越累。

關於重心的問題

這裡有詳解:

一個物體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從效果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於一點(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這一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

質量分佈均勻、形狀規則物體的重心位置就在物體的幾何中心處,如均勻球體的重心在它的球心。質量分佈不均勻物體的重心位置除了跟它的形狀有關外,還與它的質量分佈情況有關,例如起重機的重心隨著提升重物質量和高度而變化。

一個物體的重心是個固定點,與物體的放置位置和運動狀態無關;重心的位置也不一定在物體上,例如質量分佈均勻圓環的重心位於圓環的圓心處。

用實驗——懸掛法可以找出質量不均勻或形狀不規則物體的重心:將物體懸掛,並使其平衡,這時重力的作用點一定在懸線方向上,再換一個懸掛點,新的懸線也一定通過重心,前後兩線的交點就是重心的位置。

重心位置還可以利用轉動平衡條件通過計算來求得。

--------------------------------------------------------------------------------

用手指移動的方法找重心

取一把直尺(或粗細均勻的木棒)水平地擱在左、右食指上,然後使左右食指向中間方向移動,你會發現直尺(或木捧)將在你的左右食指上交替滑動。這是由於兩個物體之間的壓力越大,它們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如果左(或右)食指和直尺之間的摩擦力較小,那麼尺就在左(或右)食指上滑動。隨著左(或右)食指向重心方向靠攏,左(或右)食指承受直尺的重力逐漸增大。當這個摩擦力增大到比右(或左)食指和尺之間的摩擦力大的時候,尺就轉變為左右(或左)食指上滑動。最後當兩食指接觸時,兩食指中間的一點,就是直尺的重心。只要用一個指頭託在重心下,直尺就處於平衡狀態。

如果用丁字尺做這一個實驗,就會發現重心不在尺的中點,而是偏向尺重的一端,丁字尺頭部越重,重心距頭部越近。

力矩法求重心具體怎麼求?

假設,一重杆長為L。將杆一端支承,用稱對另一端稱重。設重心到支承端距離為X1,杆重力為G,另一端稱重為W1,則根據力矩平衡有:W1*L=G*X1。若重力G已知,則重心位置直接可求,若未知就把杆反轉過來再重複作一遍,可再建立一方程,重心位置可求。

6.3米的魚竿自重相差50克,伸長後有多大的差別?

伸長後相差極大。自重是個非常重要的引數,也可以說是最關鍵的引數。因為同樣長度的竿子不論重心設計在哪裡,它的位置移動都是非常有限的。一般做得特別好的竿子,重心也只能位於總長的三分之一處。也就是說,6米3的竿子,其重心與把端的距離不會小於2.1米。做得一般的竿子,它的重心大概也就是2.3米,而最差的竿,也不過2.5米。例如對200克的6.3米竿子而言,做得最好,重心在2.1米處,假如增加了50克,那這支最好的竿子,它的感重力矩至少是250×2.1=525。而一支最爛的竿子如果是200克自重,則其感重力矩為200×2.5=500。很顯然,即使是做得最好的6.3米竿子自重增大了50克,它也不如做得最爛而相對輕50克的竿子感重小。

就感重而言,可以這樣說,一支6.3的竿子自重相差50克,就好比同時多揮動或少揮動一支普通的4.5米竿子,相差可不是一丁半點。

512克大頭杆輕影響打感不

影響。

512克大頭杆輕是影響打杆的,太輕感覺就不好拋了。

魚竿的持感源於兩個方面:材料重量和重心位置,用一個簡單的數字對比就是“力矩”,它是用魚竿重量乘以魚竿重心距離底部的距離計算得出,最早是日本伽馬卡茲引入來對於魚竿持感的。值得注意的是力矩不會被後堵影響,是真實反映魚竿手感的關鍵指標。

魚竿重心點125什麼意思

重心是衡量魚竿持重的一個引數,從手把節向前算,重心125就是這支竿重心離竿尾堵125CM,魚竿在釣魚時是一個費力槓桿,同樣竿長同樣重量,數字越小拿在手裡的感覺越輕。

魚竿和鑷子的支點、力點、重點在哪

魚竿的支點在尾端,中間是力點鑷子支點在頂上鍊接部分,中間部分是力點

釣竿的先徑和元徑是什麼意思?謝謝!!

所謂先徑就是指竿尖的外直徑,而元徑則是握把處的外直徑;其中後者問題較小,反正各種成品都會設計成適合手握的粗細,但前者麻煩就大了,它的粗細會直接影響到釣法與操竿便利性。

釣竿選購要領

要玩釣魚,當然就得要有釣竿,否則就甭「下竿」了!選購釣竿的第一個要領是:必須找對東西!

磯釣有磯釣的家俬、溪釣有溪釣的玩意,這一點大家應該都不至於搞錯,但在每一個單項釣法裡面,卻又有著若干種不同的竿子規格,像是長度、號數、調性等等,這麼一細分,可就有點折騰人了。其實釣竿之所以有各種規格,乃是為了應付不同場地、釣法、魚種、魚性、魚體大小,甚至釣餌種類、咬餌龜不龜毛等客觀條件而設的。

以長度來說,當進行溪流釣時,如果選在幅寬不到二十尺的中海拔山區溪流釣苦花,那麼使用十五尺竿可能還嫌太誇張了點,但在大型溪流的中游地帶(例如南勢溪、大漢溪、大甲溪等等),雖然同樣是釣苦花,可是溪床寬度動輒一、二十公尺,此時恐怕就必須用到十八、二十一甚至二十四尺溪流竿了。

池釣的狀況也類似,假如到桃園、新竹地區的超大型灌溉埤下竿,十八尺手竿並不算什麼,可是在都會區的小池塘或競賽池作釣時,長手竿很可能會侵入對岸的「領海」,那恐怕會引起一些紛爭的。

還有,釣溪哥和釣香魚都會選在較平坦開闊、落差較小的溪流中下游流段,可是為什麼溪哥竿頂多十五尺、十八尺而已,香魚竿卻長達八、九米甚至十米(三十三尺)以上?原來溪哥經常跑到水流平緩、離岸不遠的區域廝混,使用短竿子已能輕鬆對付,香魚卻比較喜歡在離岸稍遠、水勢浩大且湍急的「流心」地區討生活,非超長竿不足以企及標點,同時釣溪哥可借浮標搭載釣組,減少繃緊釣線以致釣組被衝到岸邊來的狀況,而釣香魚卻必須完全靠竿子「撐」出釣組,好讓魚媒進入狙擊標點,所以兩者的需求大不相同。

再說到磯釣方面,對竿子長度最大的影響因子,殆為釣座與水下地形間之相互關係!大凡釣座越是高聳、水底環境越是複雜(多暗礁、溝崁等障礙)之處,操竿搏魚越不容易、魚兒鑽洞或子線「戮達仔」機率越高,所以就需要越長(十八尺以上)的竿子來減低失敗率;反之,釣座低、環境單純的地方,使用輕便且容易操控的短竿(十五尺以內)當然比較愉快、方便。

至於船釣場合,釣竿長度不同的用意,往往牽涉到避免跟鄰座釣友的釣組互纏,還有就是釣一些夜行性小型魚時,較長的竿子能把釣組放到船上集魚燈光暈範圍邊緣去,如此常可有較佳的收穫;當然,長竿也能搭配比較多的鉤組,對那些注重魚獲量的人而言,平平是下一竿,五鉤中五條跟十鉤中八條還是有差別的!

菜鳥講座-2 釣竿選購要領(PART 2)

上一期講到選購釣竿的第一個要領是「必須找對東西」,並已解釋了釣竿各種規格中,決定竿身長度的一些原則,現在延續這個話題繼續往下談:

除了長度之外,竿子還有軟硬的差異,這在船釣來說(包括鐵板釣法),主要是考慮負鉛重與物件魚大小的不同,其中負鉛量乃是看海流緩急和釣點深度而定,需要用越重的鉛,竿子就得越硬;物件魚的影響則是,像紅魽、石斑之類體型大或力氣大的傢伙,當然要用硬竿才能招架,紅目鰱、白帶魚等的小東東則軟竿即可。

但對磯釣而言,竿子軟硬卻是看風浪大小、要不要遠投、物件魚種、慣用釣法等方面來定的,因為通常軟竿的抗風能力較差,風浪大時將會平添操作上的困難,而拋投需要夠重的釣組來實施,也就是說竿子硬些才容易負荷釣組重量;至於魚種的影響,釣黑毛、黑鯛、臭肚時通常都不需太硬的竿子--一號、一‧五號對大多數場合已然足夠,但若已知釣場上都是白毛、豬哥、拉侖之類貨色時,就得用粗雞絲(二號以上)對付了。

還有,FUKASE 釣法需採用輕巧的小B數丹錐釣組,並需不斷操竿牽線,當然以使用軟竿為宜;釣長標或恐龍蛋,甚至搞沈底直感法的話,硬竿自是比較恰當的選擇。

釣竿軟硬在某些特殊場合還有不同的決定條件,像拖釣就是一例,它主要並非看魚體或釣組重量,而是根據「運動員精神」訂出一套競技規則,使用越細、越輕軟的裝備拉上越大號的獵物,其成就感和榮譽感就越高。

問題是,拖釣或路亞釣法的竿子,有非常實際的「磅數」規格,釣者可以很明確知道什麼竿子該搭配多粗的線、多強的力櫓,磯釣、船釣卻多隻有「號數」標示,溪釣、池釣更用得是「硬調」、「硬中硬」、「極硬」等相當抽象、很不量化的說法來區分;尤有甚者,每一家廠牌、每一套製品,往往其所標示的號數或軟硬詞彙意義都不相同,這就要讓人昏倒囉......

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個辦法:拿實品來檢視看看是否符合所需。當然,一個完全沒有概念的人即使拿到竿子,也很難判斷到底合不合用,所以要買之前最好能先借別人的家俬來試用一下,多少有一點概念之後才比較容易出手。萬一借不到的話呢?找個熟人幫你推薦,或向釣具店老闆詢問也是辦法,不過別人講的是否客觀倒是粉難掌握的。

下一期我們會談到「調性」問題,然後會再聊聊其它比較少被提及的釣竿特質,之後會進入「實際選購釣竿的技巧」這項主題,也就是教你如何挑毛病、如何當一個「拗客」啦!

在前兩期約略談過釣竿的長度和硬度之後,本期我們要來討論一下調性和其它幾個小問題。

調性這個東西也是相當抽象的概念,儘管日系釣竿有所謂「三-七調」、「二-八調」、「四-六調」或「先調子」、「胴調子」等稱謂,歐美系列(如路亞竿、毛鉤竿)也有 Fast Action、Slow Action、Through Action 等的區別,但要具體形容出這些詞彙的意義,卻是十分困難。

因此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談這問題:當釣竿受到一個單位拉力的時候,它「最彎曲的點」落在竿身上什麼位置,就代表了它具有何種調性。舉例來說,如果我們把同樣硬度、同樣長度的兩根竿子分別加以同樣大小的力量來拉彎它,A竿只有尖端那一節彎成一個半圓弧,其它幾節一直到手柄都沒什麼彎到,那麼它就是相當「先調子」的「二-八調」甚或「一-九調」竿了,英文叫做「Fast Action」;而B竿若是彎在大約竿身中段的地方,則它是偏「胴調子」的「四-六調」甚至「五-五調」竿,英文叫做「Through Action」。

這種調性的差異,其意義在於:越是趨向先調子者,魚訊和操竿動作的傳導越直接、明確,但竿身的緩衝能力越差、越容易斷線或脫鉤;反之,越是趨向胴調子者,它的緩衝能力越好,但傳達受力狀況和控線動態的能力越差。

另外調性也會影響釣組的拋送,一般而言,越是先調子者越適合拋輕的釣組,而越重的就需要越偏向胴調子的釣竿。

需注意者,上述內容都是相對的、比較性的說法,而非絕對的標準,也就是說,「調性」這個稱謂也是缺乏客觀資料的,每一家產品都各自有其劃分標準,同時它還會跟硬度、長度互動影響,使得每一款竿子都有它自己的「個性」,所以消費者還是必須多比較、多抽出來舞弄舞弄,甚至多多累積使用經驗,才容易找到中意的東西。

再來談到自重問題,這一點關係到使用者拿起來累不累、能否長時間持用;以溪哥竿而言,十五尺長者重量僅四十公克上下,是目前高階競技竿相當普遍的標準,因為釣者需要一直使用腕力反覆揮舞釣竿,頻率幾乎是不到十秒鐘就揮一次(釣魚人雜誌社王社長曾經有平均四秒鐘拉一條魚的紀錄),一小時下來手臂的負荷不可謂不重。

那麼是不是重量越輕越好呢?不見得!為了達到輕量化目的,製造商必須在材料上動腦筋,並儘量壓縮竿壁的厚度,所以當使用同樣材質時,越輕的竿子其耐衝擊性必然越差,硬度、調性也都會降低,因此一味追求重量輕的竿子並不見得聰明。

談過了長度、硬度、調性之後,還有「拿起來順不順手」這個更抽象的感覺,也常令釣友感到無所適從,因此本期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GAMAKATSU 公司出品的竿子,規格表中常有一項標示叫做「Moment」,是別家廠商所沒有的,這東西其實就是物理學中「力矩」觀念的運用,它的定義是「釣竿重量(kg)×重心到竿尾的距離(cm)」;當這個乘積越小的時候,就表示竿子越輕或重心距離竿尾越近,拿起來也就越順手、不容易累。

因為這是一項有數字依據的規格,所以比起調性、硬度等抽象概念都要實際得多,且甚具參考價值。通常「Moment」數值在三十以內者,使用上都算蠻輕巧、稱手的,數值越大則越容易讓人覺得重、前端有「垂垂」的傾向。

至於沒有這項標示的廠牌,他們的竿子該怎麼選購?那當然就只好拿起來掂掂看囉,一般說來,越是需要長時間拿在手上操作者--如磯釣竿、溪釣竿之類,它的重心要越接近握把、重量要越輕,而那些拋投出去之後就可以置竿等待的--像沙灘和防波堤打遠投等類,則不太需要考慮那麼多,反而稍重一點、重心往前一點更有利拋投。

再來講一下「先徑」和「元徑」的問題。所謂先徑就是指竿尖的外直徑,而元徑則是握把處的外直徑;其中後者問題較小,反正各種成品都會設計成適合手握的粗細,但前者麻煩就大了,它的粗細會直接影響到釣法與操竿便利性。

有些廠牌如 DAIWA 者,會把同系列的竿子分出「T Type」、「F Type」兩類,T Type 的竿尖較粗、為空心構造者;F Type 的較細(指同樣號數而言),屬實心竿尾。為什麼有這些分別?那個 T 和 F 又是什麼意義?原來空心尾的直徑較粗(以磯釣竿而言一般都在 2.0mm 以上)、性質較硬,能耐受較激烈的操作,所以被稱為「Tournament」(競技)級的竿子,而實心竿尾直徑較細(2.0mm 以下)、質地柔軟,能夠妥善操控輕巧的釣組,因此特別適合「Fukase」釣法發揮,是故有 T 和 F 的分別。

當然有些廠商是不來這套的,他們喜歡生產自己認為最合適的型別,像 SHIMANO(島野)就多為空心、硬挺的竿尾,GAMAKATSU(浦克)則多為實心、軟調細竿尾。

其它如材質、仕舞寸法(收納後的長度)、繼數(竿身分幾節)等等,在釣竿包裝盒上都有標示,問題比較小,我們就略過不談了。下一期將進入實地挑選釣竿的技巧問題,敬請期待。(假如閣下是釣具業者,別罵我......)(To be continued) 前幾期已說明過許多釣竿設計方面、規格上的問題,但施工良窳、品質好壞如何鑑定卻還沒談到,因此本期就來教你怎麼挑三撿四,以免買到令自己抓狂的東西。

說起此項技巧,一言以蔽之,重點就是:必須找好東西!但這「好」字可不是名貴或昂貴之意,而是一堆同級品之中最好的一支。

假設你已確定想買什麼長度、號數、重量等等規格的釣竿,此時最好把貨架上符合所需的產品都分別拿下來比較看看;比較什麼呢?首先,若是振出竿(天線式)請抽出全部竿節,並繼竿(插節式)則全部接合好,然後握住竿柄上下搖一搖(當然要先找個空間夠大的地方,並小心不要讓竿子碰到任何東西。)看它的「振動型態」如何。

通常搖動釣竿的時候,竿身都會呈波浪狀上下振動,此時我們可以觀察到兩個「反曲點」,也就是竿身的這兩個點幾乎不會上下振動,但離此二點越遠處振幅(竿身上下起伏的幅度)就越大。觀察這種振動型態的用意是:第一、通常越偏向胴調子的釣竿,其反曲點越接近釣竿中段,且兩者越互相靠近;第二、越偏向胴調子、越軟的竿子,竿身振幅越大。(但重磅級拖釣竿、船釣竿都太過粗硬,幾乎不會因搖動而產生振幅,故不適合如此檢查。)

接下來聽聽看竿身有無異常響聲;許多竿子在完全伸展狀態下,一搖動就會發出嗶嗶剝剝的聲音,假如它響個兩、三下就不再出現,那可能是你伸展時沒確實抽緊(或插緊),尚不至於影響品質,但若老是有雜音出現,那多半就是竿節接頭沒處理好了,這種產品不買也罷!

瞭解了振幅、反曲點、雜音等的影響之後,下一步,請人幫忙捏著竿尖,你則模仿中魚那樣挺起竿身(注意絕不可挺得太用力,捏竿尖的人更不可突然鬆手。)看看整個竿子的彎曲弧度順不順,如果有某一節彎得特別厲害(通常是最細那一節),就表示「過節不好」,容易出問題。然後請再拿著竿子從手柄往竿尖瞄,並且一面瞄一面要旋轉竿身,看看每一節竿身是否直挺、有沒有在接頭處形成歪扭的角度?不直挺者請不必考慮。

再來,一面收起竿節一面仔細觀察和竿身表面,看看塗裝有無氣泡、沙眼、厚薄不均等瑕疵?捲線器座和絲道環(如果有的話)安裝牢固與否?位置是否恰當?

收起全部竿節之後,請分別檢查每一節的兩端,看看管壁厚度是否整圈均勻(天線竿需旋開竿尾塞才看得到),假如厚薄不均的話將很容易折斷。再看看每一節外表靠近接續處,是否有一截比較粗的部分?這是為了補強而做的措施,若有,應該就比較耐用一些。

檢查過上述諸項之後,應該就已能篩選出合格產品了,此時你只剩下一個考慮因素:價錢!然則這個問題實在太敏感、太有爭議,所以還是跳過吧,看倌不妨就同一產品多比較幾家,看看誰出的價錢最實惠、誰的服務最貼心,這樣就不會吃虧了。

http://www.ezlife.com.cn/57/20040824-1671.html

參考資料:http://www.ezlife.com.cn/57/20040824-1671.html

標籤: 力矩 重心點 魚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0lm4o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