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茶的由來歷史簡介

茶的由來歷史簡介

茶的由來歷史簡介

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萬年前的第三紀中新世時代,長江中下游的南部以及雲南東部等地區就出現了山茶科植物。中國東部地區正是茶樹的起源中心。據傳說,神農嘗百草,日遇72毒,得茶而解之。他嚐了一種有劇毒的草,當時他正在燒水。水還沒有燒開就暈倒了,不知道過了多久,神農在一種沁人心脾的清香中醒了。他艱難的饒水喝,卻發現沸騰的水已經變成了黃綠色,裡面還飄著幾片綠色的葉子,那清香就來自鍋中。細心查詢之後發現過得鎮上方有一顆植物,研究之後又發現了它更多的作用,最後將它取名為“茶”。

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萬年前的第三紀中新世時代,長江中下游的南部以及雲南東部等地區就出現了山茶科植物。

中國東部地區正是茶樹的起源中心。

據傳說,神農嘗百草,日遇72毒,得茶而解之。

他嚐了一種有劇毒的草,當時他正在燒水。

水還沒有燒開就暈倒了,不知道過了多久,神農在一種沁人心脾的清香中醒了。

他艱難的饒水喝,卻發現沸騰的水已經變成了黃綠色,裡面還飄著幾片綠色的葉子,那清香就來自鍋中。

細心查詢之後發現過得鎮上方有一顆植物,研究之後又發現了它更多的作用,最後將它取名為“茶”。

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左右,據傳說,中國的一位神農氏喝下一碗熱水,不小心掉落了幾片樹葉,意外地喝到了苦澀的茶汁,他覺得非常清爽,就開始了探索茶葉的歷程。

從此,人們開始種植茶樹,製作茶葉,茶也隨之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

在唐宋時期,茶文化爆發,很多詩人、書法家、畫家都對茶情有獨鍾,茶也成為了文化交流的紐帶,不僅在中國,還影響了整個東亞及世界。

茶文化逐漸形成,茶道、茶藝、茶禮等慢慢被人們傳頌,蜚聲海內外。

到了明清時期,茶葉的產地逐漸擴大,貿易也日趨繁榮,茶葉的種類也更加豐富,經過了數千年的沉澱與發展,茶不僅是飲品,也成為了代表中華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天,茶已經成為了全球最為流行的飲品之一,除了傳統的中式茶飲外,西式奶茶、綠色茶道、英式下午茶等茶文化也不斷地湧現。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茶的由來歷史簡介?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茶的由來歷史。

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於上古,有的認為起於周,起於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的說法也都有,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無“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記載,直到茶經的作者陸羽,方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因此有茶起源於唐代的說法。

茶的發展經歷了從野生到種植,從藥用、食用 ,最後到飲用的過程。

中國茶道興於唐朝後,到宋朝發展到了一個熱鬧非凡的鼎盛時期。中國茶葉生產的規模和質量,在宋朝達到了一個新高峰。

以上就是茶的來源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茶的起源簡單概述

茶起源於中國。中華茶文化博大精深,漢人飲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名茶品種也繁多,有西湖龍井、碧螺春、鐵觀音、信陽毛尖、都勻毛尖等,根據名茶製作工藝以及發酵程度又分為紅茶、綠茶、黑茶、白茶、黃茶、烏龍茶,那麼茶是怎麼起源的呢?

公元前2世紀,西漢司馬相如的《凡將篇》中提到的荈詫就是茶;西漢末年,在揚雄的《方言》中,稱茶為蔎;在《神農本草經》(約成於漢朝)中,稱之為荼草或選;東漢的《桐君錄》(撰人不詳)中謂之瓜蘆木;南朝宋山謙之的《吳興記》中稱為荈;東晉裴淵的《廣州記》中稱之謂皋蘆;唐陸羽在《茶經》中,也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設,四曰茗,五曰荈。

唐代陸羽(728—804)在《茶經》中指出: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在神農時代(約在公元前2737年),即已經發現了茶樹的鮮葉可以解毒。《神農本草經》曾有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反映的就是古代發現茶治病的起源,這說明中國利用茶葉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神農本草經》是西漢時代一些儒生託名神農嘗百草的神話,蒐集了自古以來勞動人民所積累的藥物知識,編輯而成的藥物學典籍。

西晉到隋朝,茶逐漸成為普通飲料。關於飲茶的記載也日益增多。《廣陵吾老傳》中載有:晉元帝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若,往市留之,市人競買之句,說明茶已逐漸成為普通飲料。

至唐、宋時代,茶已成為人家一日不可無的普遍飲用之品。

直到秦統—了中國,促進了四川和其它地區的經濟交流,種茶和飲茶才由四川逐漸向外傳播。先流傳至長江流域,5世紀,北方飲茶相效成風。六七世紀再傳播到西北。隨著飲茶習慣的廣為傳播,茶葉消費量迅速增加,從此,茶葉成為中國各族人民普遍喜愛的一種飲料。

茶葉的功效:

1、利尿強心;

飲茶可治療多種泌尿系統疾病,如水腫、膀胱炎、尿道炎等,對於泌尿系統結石,茶葉也有一定的排石作用。不喝茶的人群冠心病的發病率為3.1%,偶爾喝茶的為2.3%,常喝茶的為1.4%。這是因為茶葉中所含的咖啡因和茶鹼,可直接興奮心臟,擴張冠狀動脈,使血液充分地輸入心臟,提高心臟本身的功能。

2、殺菌消炎;

茶葉對大腸桿菌、葡萄球菌及病毒等都有抑制作用。因為茶葉中的兒茶酚和茶黃素等多酚類物質會與病毒蛋白質結合,降低病毒活性。

《本草綱目》記載:茶苦味寒,最能降火。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尤其是在夏天,茶是防暑、降溫、除疾的最佳飲料。

3、消食除膩;

飲茶能去油膩、助消化。由於茶中含有一些芳香族化合物,它們能溶解脂肪,幫助消化肉類食物。

4、降壓、抗老防衰;

茶多酚、維生素C和煙酸能降脂、降血壓和改善血管功能。

5、提神醒腦;

茶葉之所以提神,是因為茶葉中含有咖啡因,而咖啡因具有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

茶文化的起源及發展

中國是茶的故鄉,古人發現茶後發揚茶文化,茶文化始於“神農嘗百草”,距今已有4700多年。時至今日,我國很多城市依然有以茶代禮的風俗。作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飲茶在古代是非常普遍的。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文化層面,還包含了深厚的精神文明層面。新時代的我們,對於傳統文化,一定要保持熱愛,堅持傳承!

1.茶的起源

據說,神農氏炎帝身體不適時,無意間品嚐到片葉子,味道雖苦,但是他逐漸頭腦清晰,毒素也慢慢排出。於是,他將這種葉子帶回去研究,發現有解毒的功效。這就是秦漢時期《神農嘗百草》中記載的:“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2.茶的發展

西周時期,《華陽國志》中記載,當時茶已經作為貢品。東周時,茶已經被當作食物,人們已經開始煮飲新鮮的茶葉。西漢時,民間開始有了烹茶用具和茶葉店鋪,這時,茶葉作為商品開始流通。東漢時期,名人志士之間開始流行“以茶代酒”,選擇邊品茶邊高談闊論。

到了唐代,茶文化發展到了鼎盛時期,茶的種類也開始豐富,飲茶不僅成了中國古人的日常生活習慣,外邦來唐學者也因此受益。有句話叫作,茶興於唐而盛於宋,所言不虛。宋代,上至宮廷,下至民間,無不好茶。茶文化已經發展成款待客人的禮儀,這時“鬥茶”開始興起。

明清時期,明太祖朱元璋廢茶團,興茶葉。因做茶餅的工序複雜,而且製作成本較高,朱元璋認為這樣喝茶過於奢侈,一向崇尚節儉的他下令不許再以這樣的方式喝茶,而是直接以茶葉沖泡的方法品茶香。此後,炒青茶得以發展起來。

明朝以後,中國茶已經傳至世界各地,工藝以烘青和炒製為主,只做了烏龍茶、紅茶、黑茶、花茶、綠茶以及白茶。

近代,1846年至1886年是中國茶葉的興盛時期,茶園面積不斷擴大,茶葉產量不斷增加,有利促進了對外貿易發展。1886年至1947年,中國茶葉經歷了多半個世紀的衰敗期。1950年至今,由於的支援和重視,茶葉經濟走向穩定發展之路。

茶的來源和來歷是什麼?

茶葉起源於中國,種茶、飲茶、品茶、茶道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其影響遠播海外。無論是老百姓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是文人雅士的“琴棋書畫詩酒茶”,都說明茶葉是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由此衍生出的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那麼對於如此愛茶的各位,您又真的瞭解“茶”字是如何而來的嗎?

關於“茶”字的來源,大都認為中唐(約公元 8 世紀)以前表示“茶”的字,就是“荼”字。“荼”字最早見於《詩經》,但《詩經》在不少詩篇中所說的“荼”,並不是茶。開始以“荼”字明確地包含有“茶”字意義的,是《爾雅•釋木》中的“檟,苦荼”。晉代郭璞的《爾雅注》還對此作了比較詳細的註解:“樹小如梔子,冬生(常綠的意思),葉可煮作羹飲。”公元 2 世紀前期,東漢許慎在所著《說文解字》中也說:“荼,苦茶也。”這個“荼”字,據宋代徐鉉等在該書的注中說,“此即今之茶字”。我國西南地區的兄弟民族,是早已知道“茶’的(見前引司馬相如《凡將篇》和揚雄《方言》),發音為“荈詫”或“蔎”。秦漢以來,茶在由西南地區傳播於廣大漢民族居住地區時,因其味苦和發音近似“荼”字,“荼”即被用來以表達“茶”這種藥物和飲料。

《茶經述評》“荼”字的字音不止一個,其字義也不只一個。“荼”字被用來表達“茶”的含義歷時很久,後來才省了一筆,變為“茶”字。這種改變,據說是受了陸羽的《茶經》和盧仝的《茶歌》等的影響(見宋代魏了翁《邛州先茶記》),同意這種說法的有明代的楊慎(見《丹鉛雜錄》)和清代的顧炎武(見《唐韻正》)。但此說與《茶經》注的說法不符,這個注已清楚地說明了“茶”字的出處是《開元文字音義》。《開元文字音義》三十卷,唐玄宗撰。(《開元文字音義》已佚,玄宗曾自為此書作序,說這是一部與《說文》《字林》相類似的字書,凡三百二十部)這就可知將“荼”字略去一筆,定為現在的“茶”字,是唐玄宗以御撰的形式定下來的。但在這個新文字剛剛開始使用時,新舊文字必然會通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且安史之亂以後,接著又是頻年的藩鎮割據的時期,所以顧炎武在《唐韻正》中說:

愚遊泰山岱嶽,觀覽唐碑題名,見大曆十四年(779)刻荼字,貞元十四年(798)刻荼藥字,皆作荼……其時字型尚未變。至會昌元年(841)柳公權書《玄祕塔碑銘》、大中九年(855)裴休書《圭峰禪師碑》茶毗字,俱減此一畫,則此字變於中唐以下也。

因此,當陸羽撰寫《茶經》時,能在“荼”字仍為很多人所沿用的情況下,把“荼”字一律改為“茶”字,從而使“茶”字得以廣泛地流傳開來,這不能不說是他的獨具卓識的一個創舉。以後,隨著茶葉生產貿易的發展,音義專用的“茶”字,經過了大約 80 年的時間,終於為廣大人民所接受。

茶的歷史是什麼?

1、遠古到南北朝時期

相傳由神農氏嘗百草而發現茶。到戰國以後,在古文獻中即有“茶”的記載。從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追述中可知,我國商末周初之時,古之巴蜀地區即已種茶產茶。

2、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國家統一,經濟發展。隋朝開通南北大運河,便利南茶北運和文化交流。社會出現將“荼”字減去一筆,俗寫成“茶”,自此便成為專用的茶字。唐代開元年間,北方佛教禪宗興起,坐禪祛睡,倡導飲茶,飲茶之風由南方向北方發展。上元至大曆年間,陸羽《茶經》問世,成為我國也是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

3、宋元時期

宋元時期,茶區繼續擴大,種茶、製茶、點茶技藝精進。宋代茶文化發達,出現一批茶學著作,如蔡襄《茶錄》、宋子安《東溪試茶錄》、黃儒《品茶要錄》,特別是宋徽宗趙佶親著《大觀茶論》等。宋元之際,劉松年《盧仝烹茶圖》、趙孟頫的《鬥茶圖》等更是中華茶文化的藝術珍品。

4、明朝時期

明代朱元璋體恤民艱,從此我國茶葉生產由團餅茶為主轉為散茶為主。茶類有了很大發展,在綠茶基礎上,白茶、黑茶、黃茶、烏龍茶、紅茶及花茶等茶類相繼創造出來。明代強化茶政茶法,為鞏固邊防設立茶馬司,專營以茶換馬的茶馬交易。

5、清朝到時期

清代海外交通發展,國際貿易興起,茶葉成為我國主要出口商品。康熙23年,清朝廷開放海禁,我國飲茶文化和茶葉商品傳往西方。在初期,創立初級茶葉專科學校,設定茶葉專修科和茶葉系,推廣新法種茶、機器製茶,建立茶葉商品檢驗制度,制訂茶葉質量檢驗標準。

茶的起源和發展歷史

起源

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於上古,有的認為起於周,起於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的說法也都有,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無“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記載,直到茶經的作者陸羽,方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因此有茶起源於唐代的說法。

發展歷史:

宋承唐代飲茶之風,日益普及。宋梅堯臣《南有嘉茗賦》雲:"華夷蠻豹,固日飲而無厭,富貴貧賤,亦時啜無厭不寧。宋昊自牧《夢樑錄》卷十六"鰲鋪"載:"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自宋代始,茶就成為開門"七件事"之一。

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序雲:"縉紳之士,韋布之流,沐浴膏澤,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從事茗飲。顧近歲以來,採擇之精,製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早其極。"

拓展資料:

茶,(學名: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灌木或小喬木,嫩枝。

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鈍或尖銳,基部楔形,上面發亮,下面或初時有柔毛,邊緣有鋸齒,葉柄。花白色,花柄有時稍長;萼片闊卵形至圓形,,宿存。

花瓣闊卵形,基部略連合,背面,有時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釐米,每球有種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茶

茶葉的起源與歷史

茶葉的起源與歷史如下:

茶起始於魯周公,興於唐,盛於宋,普及於明清,而茶字正式出現是在西漢的《僮約》一書,在唐代則由陸羽編著《茶經》,從而系統闡述茶葉飲法。

從最早的食用,再到烹煮,再到沖泡飲用,經過不斷的發展與繼承,而茶文化活動,也涵蓋了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譜、茶藝等。

中國是茶的發源地,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和食用茶的國家,在三千多年的西周,就開始有人工培育茶園的出現。

根據現存相關史料記載,中國飲茶在西漢已有,魏晉時成為宮廷高階飲品,唐代,在統治者及知識分子範圍內得到普及,很多平民百姓也已開始飲茶。

西漢辭賦家王褒的《僮約》記載:“烹荼盡具”“武陽買茶”,當時人們把茶用來烹煮飲品,並出現了專門的茶具,這也是飲茶文化形成的重要時期。

可見,茶葉的最早利用要早於西漢,因為茶葉栽培利用的發展和傳播在早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有時消費也往往能促進生產。隨著茶葉消耗量的增大,茶葉的生產和貿易也發達起來。

唐朝時期的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廣東、貴州等省的廣大地區都是產茶區。

唐朝煮茶、煎茶盛行。

到唐朝,茶聖陸羽的《茶經》標誌著茶文化進入興盛時期,煮茶、煎茶、飲茶之風擴散到民間,茶成為一種家常飲品。

唐朝人發明了蒸青製茶法,即把新鮮茶葉洗淨、蒸後製成茶餅烘乾,需要時就取一點來煮,煮茶講究三沸:

一沸,加點鹽,煮至水中微有聲,氣泡像魚眼;

二沸,先舀出一瓢水,再放入茶末,煮至鍋邊氣泡像連珠;

三沸即全沸,再加入二沸時舀出的水,便可飲茶湯、嚼茶葉。

由於唐朝佛教文化鼎盛,當時的日本等國紛紛派遣唐使、留學生來學習,茶葉因氣味清香又提神醒腦,深受喜愛,茶文化也因此走出了國門。

茶風盛行,茶葉生產持續擴大,唐代出現了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茶經》作者陸羽(公元733年~804年),唐代競陵(湖北天門)人,字鴻漸,自稱桑蒞翁,又號東閔子。

全書共分上、中、下三卷十節,闡述有關茶的起源、採製工具、茶的品種與製法、烹飲茶具、煮茶方法、飲茶風俗、茶的產地及等級、茶的典故、傳說和藥方等。

可以說是一本關於茶葉的大百科全書,對茶葉知識的傳播和茶葉生產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為後世研究茶史提供重要資料。

茶的起源與傳說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記錄,已經無法確切的查明到什麼年代了,但大致的起源是有典故的。

1.神農嘗茶

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傳說,茶的起源要推究到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農氏時代。神農氏為了給人治病,經常到深山野嶺去採集草藥,他不僅要走很多路,而且還要對採集的草藥親口嘗試,體會、鑑別草藥的功能。

有一天,神農氏在採藥中嚐到了一種有毒的草,頓時感到口乾舌麻,頭暈目眩,他趕緊找一棵大樹背靠著坐下,閉目休息。這時,一陣風吹來,樹上落下幾片綠油油的帶著清香的葉子,神農隨後揀了兩片放在嘴裡咀嚼,沒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頓時感覺舌底生津,精神振奮,剛才的不適一掃而空。他感到好奇怪,於是,再拾起幾片葉子細細觀察,他發現這種樹葉的葉形、葉脈、葉緣均與一般的樹木不同。神農氏便採集了一些帶回去細細研究。後來,就把它命名為"茶"。

中國飲茶起源於神農氏的說法也因民間傳說而衍生出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茶是神農氏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氏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藥而發現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

歷史上第一個提出神農氏為茶祖的人,是茶聖陸羽的《茶經》,文中明確指出:“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而斷定神農氏的依據是《神農本草經》和《神農食經》。前者載:“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後者載:“茶茗久服,令人悅志”。這一傳說一直流傳到當代。

神農氏既是飲茶之祖,理所當然就是“中華茶祖”。

2.陸羽煎茶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喜歡品茶,宮中也常常有一些善於品茶的人供職。有一次,竟陵今湖北天門)積公和尚被召到宮中。宮中煎茶能手,用上等茶葉煎出一碗茶,請積公品嚐。積公飲了一口,便再也不嘗第二口了。皇帝問他為何不飲,積公說:"我所飲之茶,都是弟子陸羽為我煎的。飲過他煎的茶後,旁人煎的就覺淡而無味了。"皇帝聽罷,記在心裡,事後便派人四處尋找陸羽,終於在吳興縣苕溪的天杼山上找到了他,並把他召到宮中。皇帝見陸羽其貌不揚,說話有點結巴,但言談中看得出他的學識淵博,出言不凡,甚感高興。當即命他煎茶。陸羽立即將帶來的清明前採製的紫筍茶精心煎後,獻給皇帝,果然茶香撲鼻,茶味鮮醇,清湯綠葉,真是與眾不同。皇帝連忙命他再煎一碗,讓宮女送到書房給積公去品嚐,積公接過茶碗,喝了一口,連叫好茶,於是一飲而盡。他放下茶碗後,走出書房,連喊"漸兒(陸羽的字)何在?",皇帝忙問"你怎麼知道陸羽來了呢?"積公答道:"我剛才飲的茶,只有他才能煎得出來,當然是到宮中來了。"

上述的傳說,雖說難辨真偽,但從此也可見陸羽精通茶藝之一斑。

茶的起源和發展歷史

茶樹起源於中國,早在5000多年前。

“中國茶史”的起源,到目前為止是眾說紛紜,爭議未定,大致說來,有先秦說、西漢說、三國說。茶以文化面貌出現,是在兩晉北朝。

茶史概述

中國是茶的原產地。中國人對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諸子百家,下至挑夫販夫,平民百姓,無不以茶為好。

人們常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此可見茶已深入人民各階層。同樣少數民族也好茶,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

茶史

茶以文化面貌出現,是在兩晉北朝。若論其起源就要追溯到漢代,有正式文獻記載(漢人王褒所寫《僮約》)。最早喜好飲茶的多是文人雅仕。

在我國文學史上,提起漢賦,首推司馬相如與楊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馬相如曾作《凡將篇》、楊雄作《方言》,一個從藥用,一個從文學角度都談到茶。

晉代張載曾寫《登成都樓詩》:“借問楊子舍,想見長卿廬”,“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區”。

茶的起源和發展歷史

茶的起源於唐朝的茶,興盛於宋代。

國是茶葉的故鄉,全世界最早的茶葉也就出現在中國,茶文化歷史深遠悠久。

起源於唐朝的茶,興盛於宋代,或許也可能是在宋代開始,就有史載關於茶葉方面的相關資料記載,“柴米油鹽醬醋茶”,茶便成為了開門的七件事,也證明了茶葉的流行程度以及備受大家喜愛的程度,全民喝茶在那時候也真正掀起了一股熱潮,從宋代開始流行起來的一款茶,大家也有通過不懈的努力研究茶葉方面的相關知識。

發展至今,人們對於茶葉的品種、分佈區域、沖泡方法、沖泡茶具等已經瞭如指掌了,在我國,茶葉界的發展,也對全中國的經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國人都喜歡喝茶,國外友人也有不少喜歡喝茶的茶友們,大家一同分享著喝茶的喜悅,一同談笑風生,喝茶,便成為了無分國界的美事了。

茶的起源和發展歷史是什麼?

茶的起源和發展歷史是:

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

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中國飲茶起源眾說紛紜: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於上古,有的認為起於周,起於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的說法也都有。

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無“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記載,直到茶經的作者陸羽,方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因此有茶起源於唐代的說法。其它則尚有起源於神農、起源於秦漢等說法。

茶葉的文化:

中國漢族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徵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

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新增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漢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又如在漢朝,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

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隋朝,全民普遍飲茶。唐朝,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無茶”,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等等。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茶

標籤: 由來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0lmz6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