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扁枝槲寄生和桑寄生

扁枝槲寄生和桑寄生

扁枝槲寄生和桑寄生

扁枝槲寄生和桑寄生都屬於寄生植物,它們的生長需要寄生在宿主植物上才能生存。扁枝槲寄生主要寄生在槲樹、柿樹等植物上,而桑寄生則主要寄生在桑樹上。

扁枝槲寄生和桑寄生的莖和葉都十分簡單,它們沒有綠色葉綠體和根系,需要由寄主植物供給養分。它們的根莖和根系會侵入寄主植物的皮層和木質部,從而吸收營養物質。

扁枝槲寄生和桑寄生在中藥材中都有一定的應用價值。扁枝槲寄生被稱為“癌草”,是一種民間治療癌症的中草藥。桑寄生則被用來治療頭痛、眩暈、耳鳴等症狀。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槲寄生和桑寄生有什麼區別

槲寄生和桑寄生的區別有:來源不同、外觀不同、生長習性不同、形態不同、採製方法不同等。

1、來源不同

桑寄生為桑寄生科鈍果寄生屬植物桑寄生的枝葉。

槲寄生為桑寄生科槲寄生屬植物槲寄生帶葉的莖枝。

2、外觀不同

桑寄生整體形態呈黃綠色,分節比較明顯。

而槲寄生的表面顏色是金,存在不規則花紋,葉片質地也比較厚。

3、生長習性不同

桑樹寄生在桑樹上,此外,桑樹寄生性常綠,整體形狀為黃綠色,分割明顯。在四月和五月開花,九月結果實。

槲寄生在其他樹上。槲寄生的表面呈金,有不規則的斜紋和厚實的葉子。

4、形態不同

桑寄生為常綠寄生小灌木。老枝,有凸起灰皮孔,小枝稍被暗灰色短毛。

槲寄生為常綠半寄生小灌木,高30~60 cm。莖枝圓柱形,黃綠色或綠色,節明顯,節上2~3叉狀分枝。單葉對生,生於枝端,無柄,近肉質,有光澤,橢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全緣,兩面。

5、採製方法不同

桑寄生:冬季至次春採割,除去粗莖,切段,乾燥,或蒸後乾燥。

槲寄生:全年可採,切碎,晒乾備用。

桑寄生和_寄生是不是同味藥?

桑寄生和_寄生不是同一味藥。

雖然槲寄生與桑寄生的功能主治大致相同,但是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槲寄生與桑寄生分別列為兩種中藥,它們分屬桑寄生科的桑寄生屬和槲寄生屬。來源於2種不同的植物。

槲寄生: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 (Komar.) Nakai 的乾燥帶葉莖枝。冬季或次春採割,除去粗莖,切段,乾燥,或蒸後乾燥。

【性味于歸經】苦,平。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溼,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用於風溼痺痛,腰膝痠軟,胎動不安。

【炮製方法】除去雜質,略洗,潤透,切厚片,乾燥。

桑寄生: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 Danser 的乾燥帶葉莖枝。冬季或次春採割,除去粗莖,切段,乾燥,或蒸後乾燥。

【性味于歸經】苦、甘,平。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補肝腎,強筋骨,除風溼,安胎元。用於風溼痺痛,腰膝痠軟,筋骨無力,崩漏經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高血壓症。

【炮製方法】除去雜質,略洗,潤透,切厚片,乾燥。

槲寄生和桑寄生的區別是什麼

1、外觀和生長習性不同:桑寄生是寄生在桑樹上的,但是槲寄生是寄生在別的樹上的。還有桑寄生是常綠的,整體形態呈現黃綠色,分節非常明顯。四五月份開花,九月份結果。槲寄生它表面是金的,而且有不規則的斜紋,葉片的質地比較厚,這些都是桑寄生和槲寄生的區別裡面最直觀的兩點,所以是可以通過合理的方法去進行挑選的,所以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去分清楚兩者中藥材。

2,藥性和作用的不同:這兩種中藥材最大的區別就是藥用價值的區別了,雖然桑寄生和槲寄生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可以平肝補腎和治療胎動不安的。但是從藥力上來說肯定是桑寄生更好一些,這一點要清楚。槲寄生一般外用的比較多一些,而因為桑寄生效果更加明顯一些,為了更好地吸收一般都是內服比較多。

寄生的鑑別方法

寄生為較常用中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原名桑上寄生。具有祛風溼、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能。用於風溼痺痛、腰膝痠軟、胎動不安等病症。

來源 1.槲寄生:為桑寄生科槲寄生Vicum coloratum (Kom.)Na-kai、黃果寄生V.album L.var lutescens Makino、扁枝槲寄生V.articulatumBurm.f.及柃寄生Pseudixus]aponicus Hayata的帶葉莖枝。

2.桑寄生:為桑寄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sis(D.c) Danser及毛葉桑寄生(柿寄生)Loramthus yadoriki Sieb.的帶葉莖枝。

產地與分佈 1.槲寄生:主產東北、河北、河南、陝西及安徽、浙江、湖南等省。

2.桑寄生:主產廣東、廣西、福建、四川等地。

鑑別要點 槲寄生類三種寄生的特徵是:莖枝圓柱形或扁平,黃綠色,有皺紋,具分枝,莖有節;葉對生,長卵形或細小呈鱗葉狀;味淡或微苦,有的嚼之有粘性。

而兩種桑寄生則莖枝圓柱形,紅褐色或灰褐色,具縱紋及突起皮孔,嫩枝可見茸毛;葉片橢圓形或卵形,幼葉被細茸毛,或葉背密被鏽色毛;氣微、味澀。

名典鑑別 1《神農本草經》:「桑上寄生。味苦平。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生川穀。」2樑·《名醫別錄》:「桑上寄生,生弘農川穀桑樹上,三月三日採莖葉,陰乾。」3陶弘景曰:「寄生鬆上、楊上、楓上皆有,形類是一般,但根津所因處有異,則各隨其樹名之。生樹枝間,根在枝節之內。葉圓青赤,厚澤易折。旁自生枝節,冬夏生,四月花白,五月實赤,大如小豆。處處皆有。以出彭城者為勝。」4唐·蘇恭曰:「此多生楓、槲、櫸、柳、水楊等樹上,葉無陰陽,如細柳葉而厚脆。莖粗短。子,大如小棗。惟虢州有桑上者,子汁甚粘,核大似小豆,九月始熟,。陶言五月實赤,大如小豆,蓋未見也。」5韓保升曰:「諸樹多有寄生,莖、葉並相似,雲是烏鳥食物子,糞落樹上,感氣而生。葉如橘而厚軟,莖如槐而肥脆。處處雖有,須桑上者佳。若非自採,即難以別。可斷莖視之,色深黃者為驗。又《圖經》雲:……莖短似雞腳,作樹形。三月、四月花,黃白色。六月、七月結子,黃綠色如小豆,以汁稠粘者良。」6李時珍曰:「寄生高者三尺。其葉圓而微尖,厚而軟,面青而光澤,背淡紫而有茸。人言川蜀桑多,時有生者。他處鮮得。須自採或連桑採者乃可用。世俗多以雜樹上者充之,氣性不同,恐反有害也。」7清·《本草從新》:「桑寄生,海外深山地暖,不蠶桑,無採捋之苦,氣化濃密,自然生出。……莖葉並用。」8《本草求真》:「桑寄生。第出桑上者真,和莖葉細銼陰乾。」

快速鑑別 1.槲寄生類:

(1)槲寄生:莖枝呈圓柱形,多分枝。表面呈黃綠色或黃褐色,具明顯的縱皺紋,莖有節,節上2~3個分枝。質輕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折時有粉塵飛出。葉對生於枝梢,易脫落,葉片長卵形,黃綠色或黃褐色,革質,微有光澤,兩面均有細皺紋,可見3條較明顯葉脈。無臭,味微苦,嚼之有粘性。

(2)扁枝槲寄生:莖枝扁平,具2~3叉分枝。表面呈黃綠色或黃棕色,光滑,有明顯的縱條紋或皺紋,節膨大,節間4~6cm,節略扁,節下收縮,下而狹,上部短而寬。質軟不易折斷。微弱氣臭,味淡。

(3)柃寄生:形狀近似槲寄生。惟莖枝扁平較小,葉細小呈鱗片狀。

2.桑寄生類:

(1)桑寄生:莖枝圓柱形,有分枝,長約30cm。表面呈紅褐色或灰褐色,具多數細小皮孔及縱向皺紋。嫩枝有棕色細毛茸;有時帶葉,葉革質,長橢圓形,有細毛茸易脫落。莖堅硬,折斷不平坦,皮部薄,棕褐色,木部淡紅棕色。無臭,昧微澀。

(2)毛葉桑寄生:莖枝圓柱形,有分枝,外表呈棕褐色,粗糙,密被麻點狀淡棕色皮孔,並有不規則的縱向皺紋。葉橢圓形,葉背密被鏽色毛,葉片常已脫落。莖枝質脆,易折斷,斷面木質黃白色。氣微、味澀。

誰能告訴我桑寄生和槲寄生的區別呢?

桑寄生為桑寄生科常綠小灌木植物桑寄生Loranthusparasiticus(L.)Merr.或槲寄生Viscumcoloratum(Komar.)Nakai的帶葉莖枝。又名桃樹寄生《聖惠方》,苦楝寄生《本草求原》,廣寄生《中藥志》,相思樹寄生、槐花寄生《廣西藥用植物名錄》,梧州寄生茶《實用中草藥彩色圖集》,寄生茶(廣西),松樹寄生(海南)。有祛風溼,益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

槲寄生,顧名思義,就是寄生在其他植物上的植物。它四季常青,開花朵,入冬結出白色或紅色的漿果,飲用它的果汁可以預防不孕症。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懂得用槲寄生果子的黏液來製作黏鳥膠,鳥兒就這樣落入人們手中,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有一種寄生在楓樹上的植物,可以拿來做藥的,叫什麼名字,跪求!!!

楓寄生

【別名】螃蟹夾、桐樹寄生、桐子寄生[四川]、楓樹寄生、楓香寄生、蟹爪寄生、蝦腳寄生[廣西]、慄寄生[陝西]

【來源】桑寄生科槲寄生屬植物扁枝槲寄生Viscum articulatum Burm. f.,以全株入藥。四季可採,晒乾。

【性味歸經】微苦,平。

【功能主治】祛風利溼,舒筋活絡,止血。用於風溼性關節炎,腰肌勞損,崩漏,鼻衄,白帶,尿路感染。

桑寄生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桑寄生是指桑樹上寄生植物,味甘苦而性平和,有補血虛、通經絡、療溼痺、強筋骨、潤髮、堅齒、安胎、治腰痛及婦人產後遺疾等功效。此物除了長者常用作祛除風溼酸痺之用外,也是婦科補身恩物,有粵省老中醫以桑寄生合當歸頭煮雞蛋(擱紅片糖調味)予婦人貧血、月經不調者用,效果甚佳,更達至養顏功效。

昔日鄉間則用桑寄生煮蛋茶為體弱孕婦補身(安胎),每次用桑寄生三錢,新鮮雞蛋(有健脾滋陰功效)兩隻,一齊凍水下鍋,待水沸二十分鐘左右,將雞蛋取出,打裂蛋殼,又放回鍋裡慢火煎一小時左右,再將蛋取出,剝清蛋殼,又放回鍋裡,加入一些冰糖或紅片糖,再煎十五分鐘,吃蛋、飲糖水,香甜可口(如覺腸胃積滯,只喝湯不吃蛋)。隔天進食,吃至生產前,有補精力安胎兒之功。

桑寄生的功效和作用,桑寄生的功效和作用主治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桑寄生的功效和作用,以及桑寄生的功效和作用主治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1、長生龍桑寄生的藥用功效有哪些?2、桑寄生有哪些功效呢?3、桑寄生的功效和作用?長生龍桑寄生的藥用功效有哪些?桑寄生又叫廣寄生、寄生、桑上寄生等,為桑寄生科植物。

桑寄生乾燥帶葉莖枝,味苦,甘性平,歸肝腎經,有補肝腎、強筋骨、去風溼、安胎元的功效。

對於風溼痺痛、肝腎不足、腰膝痠痛者最為適宜。

常與獨活、牛膝等配伍應用。

對於老人體虛、婦女經多帶下而肝腎不足,腰膝痠痛、筋骨無力者,每與杜仲、續斷等配伍應用。

對於肝腎虛虧、衝任不固所致胎漏下血、胎動不安,常與續斷、菟絲子、阿膠等配伍應用。

此外,本品又有降壓作用。

近年來臨床上常用於高血壓。

現代藥理研究認為,桑寄生具有利尿、降壓、抗病毒、抗心律失常、防治急性心肌梗塞、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離體心臟冠脈流量等作用。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用藥、治療請根據醫生面診指導為準

桑寄生有哪些功效呢?桑寄生為常綠小灌木桑寄生或槲寄生的帶葉莖枝。

所謂“寄生”是指寄生於它樹之意,以桑樹上的寄生質量為佳。

古人認為“桑為木之精”,桑寄生“得桑之餘氣而生”,《本草經疏》:“一本於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勝”。

但寄生對於桑樹有害,桑農見之則多剔除,故“真者難得”。

近幾十年國內養蠶區普遍推廣良種桑,樹矮、幹細、枝多、葉大,欲得桑寄生則更為不易。

故市售的桑寄生藥材,多為槲寄生,而槲寄生又有好幾個品種,統稱“雜寄生”,今均當做“桑寄生”應用,也是無奈。

寄生的功效,與宿主有關,若所宿之樹有毒性,則寄生也會有毒性,不可不知。

寄生常冬季至次春採割,除去粗莖,乾燥切段後生用。

一、桑寄生的功效:

桑寄生味苦,平。

歸肝、腎經。

功效能祛風溼,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被譽為“補肝養血安胎之要藥”。

常用於風溼痺痛,腰膝痠軟,筋骨無力,崩漏經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頭暈目眩等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本經》:“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充肌膚,堅發齒,長鬚眉。

《藥性論》:“能令胎牢固,主懷妊漏血不止。

《玉楸藥解》:“桑寄生通達經絡,驅逐溼痺,治腰痛背強,筋痿骨弱,血崩乳閉胎動,腹痛痢疾,金瘡癰疽,堅發齒,長眉須。

《本草備要》:“苦堅腎,助筋骨而固齒、長髮;甘益血,主崩漏而下乳、安胎。

外科散瘡瘍,追風溼。

二、桑寄生的配伍應用:

1.用於風溼痺痛、腰膝痠痛等證。

桑寄生能祛風溼,舒筋絡,治療風溼痺痛;同時又能補肝腎,強筋骨,故又善治肝腎不足、腰膝痠痛。

若風溼久痺、肝腎虧虛者,常配伍獨活、牛膝、杜仲、當歸等,即獨活寄生湯。

若無桑寄生,可以續斷代替,再加黃芪等,即治風寒溼痺之名方三痺湯。

二方可互為犄角,對比參考學習。

《本草蒙筌》:“凡風溼作痛之症,古方每用獨活寄生湯煎調。

川續斷與桑寄生氣味略異,主治頗同,不得寄生,即加續斷。

朱良春經驗:桑寄生祛風溼多用於腰腿疼痛,唯其性平和,故常配伍獨活、當歸、赤芍、細辛、防風、露蜂房、_籤草等藥;若溼盛可加蒼白朮、薏苡仁、萆_、木瓜等藥;若寒盛可加制川烏、制附片、生薑等藥;若血瘀可加丹蔘、沒藥、紅花、土鱉蟲等藥。

若用其補肝腎、強腰膝,則常配伍續斷、鹿銜草、熟地、山茱萸、骨碎補、淫羊藿等藥。

桑寄生的功效和作用?桑寄生是一種味道微苦性溫的中藥材,在冬天或是第二年初春採摘,切割成段,晾乾後就可以當藥。

乾躁後的中藥材桑寄生一般是厚片或是短短莊重,長短不一,外邊外皮是深褐色的,仔細觀看有縱紋和突起。

桑寄生的作用關鍵用以治療風溼、下血等病症。

中藥材桑寄生的作用和功效

1、有去風溼病的功效

中藥材桑寄生常被用以治療風溼骨關節病,對腎虛造成的腰痠腿軟也是有非常好的功效。

在臨床醫學上,桑寄生一般被用以和獨活、牛膝等藥配搭應用,實際效果更優。

平常有風溼病痛的病人,可以用桑寄生熬水,以後,將藥汁擦抹於風溼病疼痛位置,每天多塗幾回,功效奇佳。

2、有醫治下血不止的作用

中藥材桑寄生碾成粉末狀後,用開水沖服,能夠醫治下血不止,對腎臟虛虧、衝任失養引發的下血病症功效比較突出。

一般此藥還能夠通續斷、菟絲子配搭應用,活血實際效果更強。

醫師常常用此方法醫治懷孕有懷孕見紅狀況的孕婦。

3、有養胎的作用

腎臟虛虧、胎動不安的狀況,醫師一般會用中藥材桑寄生來醫治。

桑寄生有養胎,醫治滑胎的作用。

用桑寄生、菟絲子、川斷等中藥材軋細,再新增阿膠糕,製成丸狀,根據服食丸狀的膏藥,能夠具有養胎安胎的作用。

4、有補虛的功效

桑寄生是一味藥效平靜的中藥材,並無毒性副作用,專業入肝、脾經,對腎臟功能有養生保健的功效。

腎虛造成的腰膝疼痛、骨筋乏力病人,服此藥治療。

另外,醫師一般還會繼續配搭續斷、杜仲的藥品一起應用。

男人腎虛得話,能夠應用此藥來醫治,但是,腎虛有多種多樣,建議經醫師確診後再服藥。

關於桑寄生的功效和作用和桑寄生的功效和作用主治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資訊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資訊,記得收藏收藏本站。

槲寄生是什麼

槲寄生是為桑寄生科槲寄生屬灌木植物。就是寄生在其他植物上的植物,可以從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無機物,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

槲寄生,別名:北寄生、桑寄生、柳寄生、黃寄生、凍青、寄生子,為桑寄生科槲寄生屬灌木植物,通常寄生於麻櫟樹、蘋果樹、白楊樹、松樹各樹木,有害於宿主,莖柔韌呈綠色。

葉呈倒披針形、革質、淡綠色,早春,葉間分出小梗,著生小花,淡、單性、雌雄異株,果實半透明,呈黃綠色;果肉有黏質物。

生長習性:

槲寄生,顧名思義,就是寄生在其他植物上的植物,可以從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無機物,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

它四季常青,開花朵,入冬結出各色的漿果。據記載,寄生於榆樹的槲寄生果實為橙紅色,寄生於楊樹和楓楊的果實呈淡,寄生於梨樹或山荊子的則呈紅色或。

槲寄生主要通過種子繁殖,每年秋冬季節,槲寄生的枝條上結滿了桔紅色的小果,以槲寄生的果實為食的鳥類有灰椋鳥、太平鳥、小太平鳥(俗稱冬青鳥)、棕頭鴉雀等。到了冬天,這些鳥類會聚集在結有果實的槲寄生叢周圍,一邊嬉戲一邊取吃果實。

由於槲寄生果的果肉富有粘液,它們在吃的過程中會在樹枝上蹭嘴巴,這樣就會使果核粘在樹枝上;有的果核被它們吞進肚子裡,就會隨著糞便排出來,粘在樹枝上。

這些種子並不能很快萌發,一般要經過3~5年才會萌發,長出新的小枝。有時槲寄生的種子落在槲寄生身上,也會長出小的槲寄生。

中草藥:桑寄生的功效與作用 【中文名】桑寄生(《雷公炮炙論》)

【類別】莖藤類

【異名】蔦(《詩經》),寓木、宛童(《爾雅》),桑上寄生、寄屑(《本經》),寄生樹(《爾雄》郭璞注),寄生草(《滇南本草》),蔦木(《綱目》),冰粉樹、蠹心寶(《滇南本草》整理本)。

【來源】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桑寄生或毛葉桑寄生等的枝葉。

【植物形態】①槲寄生

常綠小灌木,高30~60釐米。莖枝圓柱狀,黃綠色或綠色,略帶肉質,2~3叉狀分枝,分枝處膨大成節,節間長5~10釐米。葉對生,生於枝端節上,無葉柄,葉片肥厚呈肉質,黃綠色,橢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3~7釐米,寬7~15毫米,先端鈍圓,基部楔形,全緣,有光澤;主脈5出,中間3條顯著。花單性,雌雄異株,生於枝端2葉的中間,米或近於肉色,無花梗;雄花3~5朵;苞片杯形,長約2毫米;花被鐘形,先端4裂,質厚;雄蕊4,花葯多室,無花絲;雌花1~3朵,花被鐘形,與子房合生,先端4裂,長約1毫米;子房下位,1室,無花柱,柱頭頭狀。漿果團球形,半透明,直徑6~7毫米,熱時或橙紅色,果皮有粘膠質。種子1枚,側扁狀。花期4~5月。果期9~11月。

常寄生於榆、樺、柳、楓、楊等樹上。分佈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四川、山西、陝西、甘肅、青海、雲南等地。

尚有兩種槲寄生的變型植物,亦同等入藥:一黃果槲寄生,果實橙。二紅果槲寄生,果實橙紅色,此外,還有白果槲寄生,在廣西亦稱槲寄生。

②桑寄生,又名:桃木寄生、沙梨寄生、枇杷寄生、油茶寄生。

常綠小灌木。老枝,具凸起的灰皮孔,小枝稍被暗灰色短毛。單葉互生或近對生,革質,卵圓形或長卵形。長3~7釐米,寬2~5釐米,先端鈍圓,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全緣,葉脈稀疏而不明顯;葉柄長1~1.5釐米,光滑,或幼時被極短的星狀毛。花兩性,1~3朵,形成腋生的聚傘花序,總花梗長4~10毫米,被紅褐色星狀毛;小花梗較短;小苞片1枚,卵形,極小;花萼近球形,與子房合生,外被紅褐色的星狀毛;花管狹管狀,長2~2.5釐米,頂端4裂,裂片紫紅色,柔弱,稍彎曲,外被紅褐色星狀毛;雄蕊4;雌蕊1,花柱細長,柱頭扁頭狀,子房下位,球形。漿果橢圓形,有小疣狀突起。花期8~10月。果期9~10月。

常寄生於桑科、茶科、山毛櫸科、芸香科、薔薇科、豆科等29科50餘種植物上。分佈福建、臺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江西等地。

同屬植物小葉桑寄生與上種近似,葉常對生,先端鈍;花具長1~2毫米的花柄;每花序有花2~5朵生於單一的總花梗上。

③毛葉桑寄生,又名:柿寄生、樟寄生。

形態與桑寄生相似,但小枝和葉下面密被紅棕色星狀短柔毛;葉片橢圓形或卵形;花冠裂片向外反折;漿果被毛。

常寄生於桑、樟、油茶、沙梨、酸棗、龍眼等樹上。分佈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採集】①槲寄生

一般在冬季採收(河南、湖南則在3~8月採),用刀割下,除去粗枝,陰乾或晒乾,紮成小把或用沸水撈過(使不變色),晒乾。

②桑寄生及毛葉桑寄生

一般在夏季砍下枝條,晒乾。

【藥材】①槲寄生

又名:北寄生、柳寄生。乾燥的枝莖呈圓柱形,無葉或枝捎帶葉,長約30釐米,直徑0.3~1釐米。表面黃棕色或灰棕色,有明顯的縱皺紋,莖有節,節間長約3~5釐米,往往由節生出2~3個分枝。質輕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纖維呈放射狀,並有粉狀物散出。葉對生於枝端,極易脫落,葉片長卵形,稍厚而有光澤,似革質而略柔,黃棕色,皺紋明顯;葉脈3條。氣微,味略苦。以條勻、枝嫩、色黃綠、帶葉、整齊不碎者為佳。

主產河北、遼寧、吉林、安徽、內蒙古、湖南、浙江、河南等地。此外,黑龍江、山西、四川、江西、陝西、福建、湖北、江蘇、青海等地亦產。

②桑寄生

又名:廣寄生。莖枝呈圓柱形,長30釐米以上,直徑0.5~1釐米,具分枝或枝痕。表面灰褐色或紅褐色,有多數細小的淺色皮孔,嫩枝上或帶有棕色細毛及葉。葉長橢圓形,對生或互生,易脫落,似革質,質堅硬,斷面不平坦。氣無,味淡。以外皮棕褐色、條勻、葉多、附有桑樹幹皮者為佳。

主產廣東、廣西等地。此外,雲南、貴州、四川、江西等地亦產。

③柿寄生

為毛葉桑寄生的乾燥枝葉,莖枝圓柱形,下部粗0.5~1釐米,分枝尾梢僅2~3毫米;外表棕褐色微帶紫紅,有多數細小的淺色皮孔,吸枝有不規則細縱紋。葉片橢圓形,下面黃褐色,革質而脆,多數脫落而僅留葉痕。偶有乾枯的花果。質堅硬,斷面黃白色。氣無,味澀。以枝細,外皮棕褐色者為佳。

產於陝西、四川、雲南、湖南、福建等地。

【化學成分】槲寄生莖、葉含齊墩果酸,β-香樹脂醇,內消旋肌醇,黃酮類化合物,尚分離出蛇麻脂醇,β-谷甾醇及一黃酮甙。

桑寄生帶葉莖枝含槲皮素及扁蓄甙。

【藥理作用】①槲寄生:降壓作用:黃果槲寄生新鮮葉的醇提取物(用時轉溶於生理鹽水中)1毫升(生藥0.83克)/公斤給麻醉兔、犬靜脈注射.可使血壓下降,與白果槲寄生的作用相同。其莖和葉的浸劑同樣有降壓作用,如與山楂、大蒜、臭梧桐合用,其降壓作用大為增強,作用時間也有所延長。白果槲寄生據稱有強心、降壓作用,強心成分為Viscotoxin,有洋地黃樣作用。紅果槲寄生中含齊墩果酸,可能是引起強心、利尿作用的成分。至於降壓作用是如何引起則未經解決,對其粗製劑之降壓原理,一般多認為是槲寄生興奮了迴圈系統的內感受器,通過迷走神經傳入纖維抑制了血管運動中樞,而產生降壓作用。切斷迷走神經之動物,即不再引起降壓;而阿托品化後之動物,則僅能消除其使心率減慢之作用(可能為其中某些膽鹼樣物質所引起),而不能消除其降壓作用。槲寄生可能由於其寄生的宿主以及藥物製備的方法不同,使其作用有所差異。大量尚可引起嘔吐,下瀉,乃至死亡。臨床上白果槲寄生葉浸劑(2月間收集的葉較好)或其他部分的酊劑對初期高血壓病人有效,能改善自覺症狀,但降壓作用不顯著,應用需持續1個月以上,對晚期高血壓無效。

②桑寄生:一利尿作用

麻酢犬以扁蓄甙即廣寄生甙0.5毫克/公斤靜脈注射,可引起利尿作用,增加劑量時作用更顯著。在慢性大鼠試驗中,無論口服或注射,34毫克/公斤即開始有顯著的利尿作用。其作用強度雖不及氨茶鹼,但其毒性僅為氨茶鹼的1/4,故其治療寬度較大。

二降壓作用

扁蓄甙對麻醉犬雖有降壓作用,但持續很短,且易產生急速耐受性。據初步試驗,在正常搏動和顫動的離體豚鼠心臟標本上,桑寄生(沖劑)均有舒張冠狀血管的作用,並能對抗腦垂體後葉素,對心肌收縮力則為先抑制後增加。

三抗病毒作用

桑寄生煎劑在體外(猴腎單層上皮細胞組織培養)對脊髓灰質炎病毒和其他腸道病毒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脊髓灰質炎病毒與藥物直接接觸一小時內,即被抑制,可能是直接滅活作用。

【毒性】扁蓄甙對小鼠腹腔注射,半數致死量為1.173克/公斤,毒性很小,小鼠中毒後,由於陣攣性驚厥,致呼吸停止而死。

③柿寄生:一降壓作用

其莖、葉混合酊劑0.1~0.25克(生藥)/公斤靜脈注射或0.4~0.5克/公斤口服,均有降壓作用,維持時間亦較長(1~2小時),重複給藥,並無急速耐受現象,切斷迷走神經或注射阿托品只能減弱而不能完全消除其降壓作用,對腎上腺素無拮抗或增強作用,降壓與竇神經無關,對正常離體兔耳血管無直接擴張作用,而對膽甾醇性血管硬化的離體兔耳血管有明顯的直接擴張作用。其降壓作用據認為可能是中樞性或反射性的。

二鎮靜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柿寄生酊劑2克/公斤能抑制由咖啡因所引起的運動性興奮,和延長五甲烯四氮唑引起的小鼠死亡時間。

三其他作用

柿寄生對麻醉犬的腸蠕動無明顯影響,能降低離體兔腸的張力,但不影響其節律收縮。對兔離體未孕子宮無影響,僅在極高濃度時有短暫的收縮增強。小鼠1次腹腔注射柿寄生,其半數致死量為11.24克/公斤。

【炮製】原藥用水洗淨,潤透,切段,晒乾。生用或酒炒用。

【性味】苦甘,平。

①《本經》:

"苦,平。"

②《別錄》:"甘,無毒。"

③《滇南本草》:"性微溫,味苦甘。"

【歸經】入肝、腎經。

①《得配本草》:"入足厥陰經。"

②《本草求真》:"入肝、腎。"

③《本草再新》:"入心、腎二經。"

【功用主治】補肝腎,強筋骨,除風溼,通經絡,益血,安胎。治腰膝痠痛,筋骨痿弱,偏枯,腳氣,風寒溼痺,胎漏血崩,產後乳汁不下。

1、用於風溼痺痛、腰膝痠痛等。桑寄生能祛風溼,舒筋絡,治療風溼痺痛;而尤長於補肝腎,強筋骨。故肝腎不足,腰膝痠痛者尤為適宜。常與此獨活、牛膝、杜仲、當歸等同用,如獨活寄生湯。

2、用於胎漏下血、胎動不安。本品補肝腎,養血而安胎,可治肝腎虛損,衝任不固之胎漏、胎動不安,常與艾葉、阿膠、杜仲、川續斷等配伍。

①《本經》:"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充肌膚,堅發、齒,長鬚眉。"

②《別錄》:"主金瘡,去痺,女子崩中,內傷不足,產後餘疾,下乳汁。"

③《藥性論》:"能令胎牢固,主懷妊漏血不止。"

④《日華子本草》:"助筋骨,益血脈。"

⑤《滇南本草》:"生槐樹者,主治大腸下血、腸風帶血、痔漏。生桑樹者,治筋骨疼痛,走筋絡,風寒溼痺。生花椒樹者,治脾胃寒冷,嘔吐噁心翻胃;又用治梅瘡毒,婦人下元虛寒或崩漏。"

⑥《本草蒙筌》:"散瘡瘍,追風溼,卻背強腰痛。"

⑦《生草藥性備要》:"消熱,滋補,追風。""養血散熱,作茶飲,舒筋活絡。"

⑧《玉楸藥解》:"治痢疾。"

⑨《醫林纂要》:"堅腎瀉火。"

⑩《本草再新》:"補氣溫中,治陰虛,壯陽道,利骨節,通經水,補血和血,安胎定痛。"

⑾《藥材學》:"治動脈硬化性高血壓。"

⑿《遼寧經濟植物誌》:"治鬱血性腎炎,月經困難,咯血,瘰癧,心臟諸病及早期肺病。"

⒀《湖南藥物志》:"治肝風昏眩,四肢麻木,痠痛,內傷咳嗽,小兒抽搐。"

⒁《廣西藥植名錄》:"除風溼,消腫,清熱,祛痰,順氣,止咳。治痢疾,瘡疥,吐血,子宮脫垂。"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6錢;入散劑、浸酒或搗汁服。

【選方】①治腰背痛,腎氣虛弱,臥冷溼地當風所得:獨活三兩,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風、芎藭、人蔘、甘草、當歸、芍藥、乾地黃各二兩。上十五味細銼,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溫身勿冷也。(《千金方》獨活寄生湯)

②治妊娠眙動不安,心腹刺痛:桑寄生一兩半,艾葉半兩(微炒),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上藥,銼,以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分溫三服。(《聖惠方》)

③治下血止後,但覺丹田元氣虛乏,腰膝沉重少力:桑寄生,為末。海服一錢,非時白湯點服,(《楊氏護命方》)

④治毒痢膿血,六脈微小,並無寒熱:桑寄生二兩,防風、大芎二錢半,炙甘草三錢。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八分,和滓服。(《楊氏護命方》)

⑤治膈氣:生桑寄生搗汁一盞。服之。(《瀕湖集簡方》)

【臨床應用】①桑寄生:一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將桑寄生製成沖劑,每包相當於生藥1.3兩。日服2次,每次0.5包,少數病例每次1包。觀察64例,療程4周至5個月不等。治療期間,有高血壓者繼續服降壓藥,原用複方甘油者,仍繼續服用。結果心絞痛症狀改善的有效率為76%,其中顯效(心絞痛程度減輕二級)率佔24%;心電圖改善有效率為44%,顯效者佔25%。另報道,桑寄生對降低膽甾醇亦有一定作用。

二治療凍傷

取桑寄生1斤,加蒸餾水10斤,煮沸3分鐘,過濾,濾液用文火熬製成膏。Ⅰ度凍傷用桑寄生膏2.5克,加入蒸餾水35毫升,酒精8毫升,白陶土4.5克,混合後塗敷患處(不能用於潰瘍面);Ⅱ、Ⅲ度凍傷用桑寄生膏3克,加入甘油10克,單軟膏35克,鋅氧粉2克,調勻敷於區域性。藥物配製時須按處方順序。

②柿寄生:治療精神症

取幹柿寄生莖2份、葉1份,加水浸煮2次,合併煎液過濾,濃縮成50%煎劑供口服;或用幹柿寄生莖2份、葉1份,加工製成注射液(每毫升相當於生藥4克),供肌肉注射。煎劑和注射液1次給藥量相當於生藥0.5~1.5克公斤體重,有關治療步驟,藥物顯效時間,療程及療程間隙時間,藥物劑量的掌握等,均與馬桑相同(可參見"馬桑"條)。臨床觀察255例(其中104例合併其他方法治療),痊癒(療效標準同馬桑,下同)73例,顯著好轉54例,好轉55問,無效68例。總有效率73.4%,痊癒率30.6%。其中單獨用柿寄生製劑治療的151例的療效為:痊癒40例,顯著好轉31例,好轉29例,無效51例。表明治療本病具有肯定效果,而與原有治療精神症的一些方法配合,更可進一步促進療效的提高。治療中檢查肝功能,在140例中32例有明顯改變,但未出現黃疸、肝區疼痛等急性中毒性肝炎表現,而少數病例有厭食及肝腫大。尿撿少數病例有少量紅、白血球及微量蛋白,幾天後自行恢復。治程中有8例出現期外收縮,歷時很短;3例出現竇性心動過緩。

【名家論述】①《本草蒙筌》:"凡風溼作痛之症,古方每用獨活寄生湯煎調。川續斷與桑寄生氣味略異,主治頗同,不得寄生,即加續斷。"

②《本草經疏》:"桑寄生,其味苦甘,其氣平和,不寒不熱,固應無毒。詳其主治,一本於桑,抽其精英,故功用比桑尤勝。腰痛及小兒背強,皆血不足之候,癰腫多由於營氣熱。肌膚不充,由於血虛。齒者,骨之餘也,發者,血之餘也,益血則發華,腎氣足則齒堅而發眉長。血盛則胎自安。女子崩中及內傷不足,皆血虛內熱之故。產後餘疾,皆由血分,乳汁不下,亦由血虛。金瘡則全傷於血。上來種種疾病,莫不悉由血虛有熱所發,此藥性能益血,故並主之也。兼能祛溼,故亦療痺。"

③《本經逢原》:"寄生得桑之餘氣而生,性專祛風逐溼,通調血脈,故《本經》取治婦人腰痛,小兒背強等病,血脈通調而肌膚眉須皆受其蔭,即有癰腫,亦得消散矣。"

④《本草求真》:"桑寄生,號為補腎補血要劑。緣腎主骨,發主血,苦入腎,腎得補則筋骨有力,不致痿痺而痠痛矣。甘補血,血得補則發受其灌蔭而不枯脫落矣。故凡內而腰痛、筋骨篤疾、胎墮,外而金瘡、肌膚風溼,何一不惜此以為主治乎。"

提醒您:桑寄生 此中草藥來源於網路,使用前請遵醫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0lxp5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