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巴郡城是現在的哪裡

巴郡城是現在的哪裡

巴郡城是現在的哪裡

巴郡城是現在的重慶和四川省部分割槽域,是中國古代的郡級行政區。

巴郡常與巴東郡、巴西郡等合稱“巴”“三巴”等,後巴郡與蜀郡合稱“巴蜀”,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設巴郡,採取羈縻政策,保留王侯地位。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秦朝時巴郡是今四川境內舊保寧、順慶、夔州、重慶四府、及滬州;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巴郡為今四川閬中;西晉時為今重慶市內部分地區。

秦朝時設立郡置,今四川境內舊保寧、順慶、夔州、重慶四府、及滬州皆其地,治江州(今重慶市江北區)。

漢朝時,巴郡範圍有所擴張,並且從西漢的11縣增加到了東漢的14縣。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巴郡建制連續發生變化,治安漢,故治在今四川南充縣北,尋改為巴西郡,移治閬中。

後從中分出巴西郡、巴東郡、宕渠郡等,範圍大大縮小。

到西晉時,郡轄只剩下4縣,基本都在今天重慶市範圍,仍然以江州為郡治。

南齊徙今巴縣治。

隋朝巴郡轄3縣,治所江州改名為巴縣。

唐朝以後廢除郡置,改為渝州,巴郡的名稱不再使用。

三國演義巴郡城在哪裡

是中國古代的郡級行政區劃,轄今天重慶市和四川省部分割槽域。

巴郡常與巴東郡、巴西郡等合稱“巴”、“三巴”等。巴郡也與蜀郡合稱“巴蜀”,至今仍是對重慶(巴渝)、四川(蜀川)兩地區的別稱。

轄區範圍

1、古代這裡是巴國的領地,轄境在今重慶全境、四川東部、貴州北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等地,國都在今重慶渝中區。後被秦國所滅,設巴郡,採取羈縻,保留王侯地位。

2、秦朝時設立巴郡,轄今重慶全境、四川東部。

3、東漢建安六年(201年),永寧郡複稱巴郡,轄今重慶南部和四川東南部。

4、到西晉時,巴郡轄只剩下4縣,基本都在今重慶地區範圍。

擴充套件資料

文學成就

《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更重要的是在軍事描寫和人物塑造上。小說最擅長描寫戰爭,並能寫出每次戰爭的特點。注意描寫在具體條件下不同戰略戰術的運用,指導作戰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不把主要筆墨花在單純的實力和武藝較量上。

1、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等,每次戰爭的寫法也隨戰爭特點發生變化,在寫戰爭的同時,兼寫其他活動,作為戰爭的前奏、餘波,或者戰爭的輔助手段,使緊張激烈、驚心動魄的戰爭表現得有張有弛,疾緩相間。

2、如在赤壁之戰前描寫孫、劉兩家的合作、諸葛亮、周瑜之間的矛盾,曹操的試探,孫、劉聯軍誘敵深入的準備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說特別注意把人物放在現實鬥爭的尖銳矛盾中,通過各自的言行或周圍環境,表現其思想性格。

3、如曹操的奸詐,一舉一動都似隱伏著陰謀詭計;張飛心直口快,無外不帶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諸葛亮神機妙算,臨事總可以得心應手,從容不迫。

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張飛“威震長阪橋”、趙雲“單騎救幼主”、諸葛亮“七擒孟獲”“空城計嚇退司馬懿”等更是流傳極廣的篇章。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巴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三國演義

巴郡是現在的哪裡

巴郡,是中國古代的郡級行政區,轄今天重慶市和四川省部分割槽域。巴郡常與巴東郡、巴西郡等合稱“巴”、“三巴”等。後巴郡與蜀郡合稱“巴蜀”。

秦朝時設立郡置,今四川境內舊保寧、順慶、夔州、重慶四府、及滬州皆其地,治江州(今重慶市江北區)。漢朝時,巴郡範圍有所擴張,並且從西漢的11縣增加到了東漢的14縣。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巴郡建制連續發生變化,治安漢,故治在今四川南充縣北,尋改為巴西郡,移治閬中。後從中分出巴西郡、巴東郡、宕渠郡等,範圍大大縮小。到西晉時,郡轄只剩下4縣,基本都在今天重慶市範圍,仍然以江州為郡治。南齊徙今巴縣治。隋朝巴郡轄3縣,治所江州改名為巴縣。唐朝以後廢除郡置,改為渝州,巴郡的名稱不再使用。

三國嚴顏鎮守的巴郡究竟是今天的哪裡?

巴郡所轄的地區今天分屬重慶市和四川省部分地區。

巴郡轄14城:江州、宕渠、朐忍、閬中、魚復、臨江、枳、涪陵、墊江、安漢、平都、充國、漢昌等。東漢初平元年(190年),安漢令趙穎提議分巴郡為三郡:墊江以上為巴郡,治安漢;江州以下為永寧郡;朐忍以下為固寧郡。東漢興平元年(194年),益州牧劉璋將巴郡一分為三:墊江以北為巴郡,江州至臨江(今重慶忠縣)為永寧郡、朐忍(治今重慶雲陽縣)至魚復(治今重慶奉節縣)為。建安六年(201年),永寧郡複稱巴郡,郡治江州縣。建安六年(201年),魚復令蹇允爭巴名,劉璋改永寧郡為巴郡, 固陵郡為巴東郡,巴郡為巴西郡,這就是“三巴”的來源。

重慶以前叫什麼?

重慶古稱江州,以後又稱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時,巴郡改為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為渝州,重慶始簡稱“渝”。

公元1102年,因趙諗謀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變”之意,改渝州為恭州。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後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

擴充套件資料:

周莊王八年(前689年),巴國與楚國激戰於那處(今湖北荊門縣東南),雙方相持數月,巴人不敵而歸。巴楚之戰時斷時續,幾乎貫穿整個巴史。 

周慎靚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張儀帶兵滅巴之後,屯兵江州,築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區長江,嘉陵江匯合處朝天門附近,是為史載重慶建城之始。後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巴郡為其一。

漢朝時候巴郡稱江州,為益州刺史部所管轄。三國時期,蜀漢李嚴在江州築大城,魏晉南北朝時期,巴郡先後是荊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個轄區。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稱)繞城,改楚州為渝州,這是重慶簡稱渝的來歷。唐代延續渝州之稱,為劍南道轄地。

宋代時,屬夔州路管轄,崇寧元年(1102年),因趙諗謀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變”之意,改渝州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升恭州為重慶府。至此,重慶得名已有八百餘年。

宋朝末期,蒙古軍隊大舉南侵,先後攻陷閬中、德陽、資中、遂寧等多個四川重鎮。

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夏,四川成都已危在旦夕,10月,蒙軍為堵截從重慶救援四川成都的援軍,在重慶合川打響釣魚城之戰。在戰鬥中被稱為“上帝之鞭”的蒙古大汗蒙哥被流彈擊中身亡,此後歐亞各戰場蒙古眾王回師爭奪汗位,使得宋王朝延續20年,甚至改變了歐亞戰場的格局。 

南宋景定二年,蒙古中統二年(1261年),蒙軍攻破成都,宋軍退守重慶,彭大雅出任重慶知府。為防禦之需,彭大雅竭盡全力拓修重慶城,向北擴至嘉陵江邊,向西擴至今臨江門、通遠門一線,範圍大致比李嚴擴建的江州城擴大了兩倍,奠定了此後直至明清重慶古城的大致格局。

蒙古大軍鐵騎踏遍東亞北亞南亞西亞直到多瑙河沿岸卻唯獨攻不下重慶釣魚城,宋軍將士依山固守,足足抵抗了蒙古軍隊36年!最後宋朝已經滅亡,城頭守軍才主動投降但是與蒙古軍協定不殺重慶城中一人才肯投降,重慶因此也成為大概絕無僅有的沒有被蒙古軍屠城的一處。

元、明、清三代,重慶與四川兩個地區真正意義上的合併,重慶府之稱延續,為四川行中書省(元)、四川布政使司(明)、四川總督(清)管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重慶

重慶古稱是什麼呢?

重慶古稱江州,以後又稱巴郡、楚州、渝州、恭州。

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為渝州,重慶始簡稱“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後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餘年。1939年5月5日,遷都至重慶的國民頒令,將重慶升格為甲等院轄市,新中國建立初期,重慶作為西南局和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是西南地區、經濟、文化中心。

歷史沿革:

戰國時期,巴國從漢水流域南遷至長江上游後,先後在枳(今涪陵區)、江州(今渝中區)、墊江(今合川區)建都。周莊王八年(前689年),巴國與楚國激戰於那處(今湖北省荊門市東南),雙方相持數月,巴人不敵而歸。巴楚之戰時斷時續,幾乎貫穿整個巴史。

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國滅巴國後,屯兵江州,築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區長江、嘉陵江匯合處朝天門附近。是為史載重慶建城之始。秦朝分天下為36郡,巴郡為其一。

漢朝巴郡治江州,為益州刺史部所管轄。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於魚復(今奉節)設立江關都尉,與巴郡太守同級,管轄巴郡軍事。光武帝建武十一年(35年),岑彭由江州入益州平定公孫述。

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巴郡三分,永寧郡治江州,固陵郡治魚復(今奉節),巴郡治閬中。建安六年(201年)復永寧郡為巴郡,固陵郡為巴東郡,巴郡為巴西郡。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諸葛亮經由江州平定益州。

重慶屬於四川省嗎?

      01

      不屬於

      重慶不屬於四川省,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五次會議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重慶市。重慶直轄市轄原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共43個區市縣,面積平方千米,3002萬人。1997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機構正式掛牌。重慶至此在歷史上第三次成為直轄市。

      秦國滅巴國後,屯兵江州,築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區長江、嘉陵江匯合處朝天門附近。是為史載重慶建城之始。秦朝分天下為36郡,巴郡為其一。宋代,重慶先後短暫屬西川路、峽西路(也叫峽路,治奉節)管轄,大部分時間則屬於夔州路(治奉節)管轄。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後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迄今已800餘年。

      1954年6月,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關於撤銷大區一級行政機構和合並若干省、市建制的決定》。7月,重慶市併入四川省,改為四川省轄市。國家對其在改為省轄市後“、經濟待遇不變”,實行國家計劃單列,時間為1954年到1958年。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五次會議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重慶市。重慶直轄市轄原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共43個區市縣,面積平方千米,3002萬人。1997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機構正式掛牌。重慶至此在歷史上第三次成為直轄市。

      重慶,簡稱“渝”,別稱山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中西部唯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批覆確定的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重慶不屬於四川省,重慶位於中國西南部、長江上游地區,地跨東經105°11'~110°11'、北緯28°10'~32°13'之間的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陝西;轄區東西長470千米,南北寬450千米,幅員面積萬平方千米。

      重慶地處中國內陸西南部,是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金融、科創、航運和商貿物流中心,國家物流樞紐,西部大開發重要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聯結點以及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既以江城、霧都、橋都著稱,又以山城揚名。重慶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等。旅遊資源豐富,有長江三峽、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遺產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壯麗景觀。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發祥地, “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文字記載的3000餘年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抗戰時期為國民陪都。

      重慶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0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高校68所,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專案、兩江新區、渝新歐國際鐵路等戰略專案。

四川長壽縣屬於哪個市

長壽縣屬於重慶市。

長壽區(原長壽縣)位於重慶市東部,是一個古老文明的縣。

長壽區(原長壽縣),隸屬重慶市,地處重慶腹心,襟長江而臨主城。介於東經106°49′~107°27′,北緯29°43′~30°12′之間。

古屬巴國枳邑,原名樂溫縣。因縣民多高壽,於公元1363年改置長壽縣。

位於重慶市主城東北隅,屬於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地跨長江南北,東南接壤涪陵區,西南與渝北區、巴南區為鄰,東北接墊江縣,西北與四川省鄰水縣相接。距重慶主城區50餘千米。

擴充套件資料

長壽區(原長壽縣)位於重慶市東部,是一個古老文明的縣。

根據重慶簡史記載,在戰國時期,秦惠王更元九年(即公元前三百一十六年)以前,四川東部一帶處在氏族部落階段,缺乏詳細的文字記載,無法查證。

按長江所經之地,長壽周圍古代氏族、部落的分佈情況判斷,長壽屬於枳。

有巴、枳、魚等氏族。

巴:其地在今重慶附近,魚:其地在今奉節區,枳:其地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鄉,氏族部落時期,長壽屬枳,隸屬巴國樑州。

秦始皇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置三十六郡,長壽縣域屬巴郡的枳縣。

縣治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鄉。

西漢、東漢、三國蜀漢以及西晉時期,長壽縣屬枳縣部份,隸屬涪陵郡。

東晉(公元347--420年)時期,晉桓溫平蜀,以舊枳縣為涪陵郡治,而遷巴郡之枳於鄰溪口(今江北區洛磧鎮),長壽區域仍是枳縣一部份,隸屬涪陵郡。

南朝、西魏、北周時期,枳區隸屬巴郡,直至隋朝開皇初廢郡止。

重慶市歷史沿革

在距今2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在今重慶巫山縣已經出現了中國最早的人類——巫山人。

在距今2萬年至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出現了“銅梁文化”(今銅梁區)。

夏商時期為百濮地,《華陽國志》載:"越嶲郡會無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記·楚世家》說:“(楚武王)於是始開濮地面有之,建寧郡南有濮夷,濮夷無君長總統,各以邑落自聚,故稱百濮也”。

三峽地區是中國主要岩鹽產區,由於鹽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貨之一,由此在商朝至西周時期巫山地區催生了巴國文明。

戰國時期,巴國從漢水流域南遷至長江上游後,先後在枳(今涪陵區)、江州(今渝中區)、墊江(今合川區)建都。

周莊王八年(前689年),巴國與楚國激戰於那處(今湖北省荊門市東南),雙方相持數月,巴人不敵而歸。

巴楚之戰時斷時續,幾乎貫穿整個巴史。

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國滅巴國後,屯兵江州,築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區長江、嘉陵江匯合處朝天門附近。

是為史載重慶建城之始。

秦朝分天下為36郡,巴郡為其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長壽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重慶

三國時期的地名都是現在的哪裡?請學者指教.

在三國時期,中國境內的地名很多,其中一些仍然存在,一些則已改名或消失。常見的三國時期地名及其現在的位置如下:1. 襄陽:湖北省襄陽市。2. 成都:四川省成都市。3. 洛陽:河南省洛陽市。4. 西涼:今甘肅省一帶。5. 雒縣: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6. 南陽:河南省南陽市。7. 江陵: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8. 吳郡: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9. 會稽: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10. 晉陽:山西省太原市。11. 柴桑:江西省上饒市德興市。這只是一部分地名,還有許多其他的地名。

你知道三國演義裡提及的古地名,現在在哪裡嗎?(十九)

“繡林十景”之一,位於今湖北省石首市城北的長江北岸,是一個渡口,原名浦口,因劉備曾在此處屯兵納婚而得名。三國演義中"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今雲南省。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漢武帝發動巴、蜀的軍隊擊滅了滇東北的勞浸、靡莫,滇王投降。置雲南縣,因此該地取名為雲南縣,因漢武帝夢見彩雲南現,因此該地取名為雲南縣。縣城駐地設在今雲南祥雲縣雲南驛鎮。屬益州郡。東漢永平十二年(69)分益州郡西部置永昌郡(今保山)。蜀漢建興三年(225)諸葛亮平定西南,分建寧、越雋、永昌三郡地置雲南郡,雲南縣為郡治。

巴郡是中國古代的郡級行政區,轄今天重慶和四川兩省部分割槽域。秦於秦惠文王后元9年(前316年)置巴郡。東漢興平元年(194年),益州牧劉璋將巴郡一分為三:墊江以北為巴郡,江州至臨江為永寧郡、朐忍至魚復為固陵郡。建安六年(201年),永寧郡複稱巴郡,郡治江州縣。

巴東郡,是中國古代東漢至唐朝的一個郡級行政區劃,郡治魚復縣(今重慶奉節縣)。東漢獻帝初平六年(195),益州牧劉璋分巴郡置固陵郡,郡治魚復縣(今奉節),建安六年(201)更名巴東郡。《華陽國志》裡將巴東郡(今奉節)、巴西郡(今閬中)、巴郡(今重慶)合稱“三巴”。

是東漢末年至隋朝期間,在中國今天四川和重慶地區的一個郡級行政區劃,巴西意為“巴郡以西”,與同時期的巴郡、巴東郡合稱“三巴”,但實際上巴西郡位置大致在巴郡以北,巴東郡以西。在四川的腹地裡有著這樣一座規模不小的古城,這就是中國四大古城之一閬中--當年張飛鎮守的巴西郡的治所。漢獻帝建安六年(公元201),劉璋分巴郡置巴西郡和巴東郡,巴西郡治閬中縣(四川閬中西),屬益州。

吳郡,郡名。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原會稽郡的浙江(錢塘江)以西部分設吳郡,治所在原會稽郡的治所吳縣(今蘇州姑蘇區),而會稽郡僅保留浙江以東部分,徙治山陰(今紹興越城區)。吳郡是孫吳都城之一。

西漢封國。位於今河南省東部商丘市一帶。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封彭越於樑王,建立樑國,都城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後來皇子劉恢、呂后之弟呂產、漢文帝四子劉揖、竇太后次子劉武先後被封於此。

東漢封國。建初四年(79年),徙封劉暢為樑王,國都睢陽(今河南商丘睢陽區)。公元220年,樑國被曹魏所廢。

三國時期曹魏封國。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年)改封曹魏宗室曹悌為樑王,樑國都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共立國34年。太始元年(265年),晉朝滅曹魏,仍為樑國。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統一中國,置西縣,故治在今甘肅禮縣紅河鄉附近。屬隴西郡。王莽時改西為“西治”。25年劉秀復原名。曹魏西縣屬天水郡。

金城郡,古建制名。西漢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置,治所在今甘肅蘭州市西,初轄6縣。屬涼州。東漢建武十三年(37)併入隴西郡,明帝復金城郡。三國魏金城郡移治榆中縣。

今涼州區、古浪縣、民勤縣、天祝藏族自治縣地區。武威郡名字由來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為表彰大將霍去病的“武功軍威”而得名,以姑臧(今涼州區)為治所。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十月,重置涼州,轄武威等7郡,州治武威郡姑臧縣。

郡名,漢王朝於同年置武威、酒泉二郡,敦煌地區歸酒泉郡管轄。分武威、酒泉兩郡之地,設張掖、敦煌二郡,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西部置。敦煌郡,治敦煌縣,在今敦煌西。屬涼州刺史部。東漢時轄境與縣目均不變。三國時為魏國領地

沓中是古代地名,地理位置約在今甘肅省舟曲縣,是一個處於岷山、迭山環抱中的小型盆地。歷史上三國時蜀國將領姜維曾屯兵此處。三國時蜀漢將領趙雲次子趙廣戰死於此地。

你知道三國演義裡提及的古地名,現在在哪裡嗎?(二十四)

是一座木橋。金雁在四川廣漢北門外,鴨子河上和後來通往的川陝公路的橋平行,兩座橋,相距不遠。劉備入蜀,佔雒城時候,擒張任於雁橋,即是此橋。

水名。指長江流經四川舊彭山縣的一段。另一說法是四川以涪江為內水,岷江為外水。

《春秋穀梁傳·禧公二十八年》:“水北曰陽。”因治所在長江之北得名江陽區。夏商時屬梁州之域,周代屬巴國轄地。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春,秦惠文王派張儀和司馬錯滅巴、蜀,同年設定巴郡轄包括瀘州在內的大片土地。漢景帝六年(公元前151年),封趙相蘇嘉為江陽侯國,在長江與沱江交匯處(今瀘州市江陽區)設定江陽縣(治今江陽區)屬益州犍為郡。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開發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置犍為郡,領江陽縣。漢獻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陽郡。

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開“西南夷”,置犍為郡。郡治鄨(今貴州省遵義市西)。後多次移治。三國時,犍為郡屬蜀,郡治武陽。領縣五:武陽(彭山)、南安(樂山)、僰道(宜賓市)、資中(資陽城關鎮)、牛鞞(簡陽簡城鎮絳河北岸)。

東漢時期的德陽,其治所和轄區在今江油市,並不是指今天的德陽,現在的德陽是在唐代才開始建置。

今綿竹,隸屬於四川省。古為蜀山氏地,西周為蠶叢國附庸。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設定綿竹縣,屬廣漢郡。三國蜀分置陽泉縣。

今四川西充槐樹鎮。三國時期蜀漢學者、譙周是巴西西充國人。

古陽平關,又名白馬城、盡口城,始建於西漢,位於今陝西省勉縣武侯鎮蓮水村。

東漢靈帝末年,益州牧劉焉陰謀割據巴蜀,遣張魯為督義司馬,攻打漢中。張魯率兵自成都北上,沿劍閣棧道出古百牢關,到達沔陽(今勉縣)。首先從陽平關開啟缺口,並築寨堡於西側的走馬嶺,隨後,南渡沔水(今漢江)佔領定軍山,北面奪取天蕩山,殺死漢中太守蘇固,從而佔領整個漢中,自封“漢寧郡王”,統治漢中長達20多年。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率兵10萬,攻取徽縣、鳳縣後,開始進軍漢中,攻陽平關。張魯命其守將張衛、楊昂、楊任等人依山築寨堅守。曹兵久攻不下,只好詐退,使陽平關守軍放鬆警戒。而後,曹兵乘機攻取陽平關,張魯守軍自亂,楊昂戰死,張衛、楊任逃回南鄭,張魯逃往四川巴中。曹操奪取漢中後,留夏侯淵、張郃、徐晃等鎮守漢中,自己則因恐後方不穩而率主力回到北方。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劉備率領諸將進兵漢中,被張郃阻擋在陽平關外漢江上流的深山峽谷之中,彼此相互對峙一年有餘,劉備未能進人漢中盆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一面派兵攻打張邵在走馬嶺的營堡,一面南渡漢江,沿山間小路,搶佔了軍事要地定軍山,從而迫使夏侯淵把防守陽平關的曹軍東移,來與劉備爭奪定軍山。蜀軍在反擊中大將黃忠衝入曹營刀劈了夏侯淵。張郃聞夏侯淵敗死,即退守陽平關。隨後,曹操增兵陽平關與劉備決戰,劉備堅守不出,曹軍終因軍糧不濟,將士傷亡過大,而敗退關中。自此,漢中歸劉備管轄。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出師北伐,率領各路大軍屯兵於沔陽長達八年之久。在這八年裡諸葛亮一直把陽平關作為他進可以攻、退利於守的大本營。其中,六出祁山,有四次都是出陽平關沿陳倉古道進行北伐的。而每當退兵時,他又在這裡休養生息,教兵演武。現今在古陽平關的臥龍崗上仍留有諸葛亮讀書檯遺址。

南鄭置縣時間,史無明載。漢末時張魯以五斗米道在此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權近30年。三國時蜀漢與曹魏在南鄭地區進行過激烈的較量。

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逍遙津北部的一座橋。曾被曹軍拆毀,孫權從對岸躍馬而過,小師橋也由此而聞名。

位於漢中盆地西端,在勉縣城北4公里處,與勉縣城南的定軍山遙遙相對,地勢險要,與定軍山、古陽平關成犄角之勢,為漢中盆地西部門戶,西控川陝要徑,北扼陳倉古道南口,是古代控制秦、蜀間通途和陳倉道南口而確保漢中盆地安全的重要軍事屏障,因此在歷史上是兵家必爭的軍事要隘,為歷代兵家必爭地。此山三國時期是曹操帳下大將夏侯淵、張郃駐漢中軍隊的屯糧之所,劉備奪得天蕩、定軍、漢水兩岸後,在天蕩山屯兵,為進取漢中打下了良好基礎。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進兵關隴,也以天蕩山為基地,駐兵屯糧與此。

即三國古戰場—瓦口關,在今閬中城東北處雙山埡。瓦口關一帶,至今仍流傳著有關張飛的勇猛故事。瓦口關附近的棋盤山,相傳是張飛下棋之處。關下有個營盤灣,據說是張飛飲酒裝醉,大罵守關魏將張郃,誘其出戰之地。

標籤: 巴郡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1l45q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