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親子交流怎麼寫

親子交流怎麼寫

1. 親子交流怎麼寫

親子交流就是父母與孩子通過唱歌,交談,遊戲等進行的有效情感交流。通過交流建立家長和孩子之間和諧良好的親子互動關係,使孩子身心健康、快樂成長、和諧發展。

親子交流怎麼寫

親子交流教育不同於我們通常理解的以家長為中心的“家庭教育”和以兒童為中心的“兒童教育”,其核心內容是父母與其子女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一起成長。

親子交流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因素,完善的親子交流需要父母同時作為主導者和配合者,那麼親子交流的前提是父母理解並尊重孩子,真正關心和賞識孩子,還有營造和睦的家庭氣氛。

2. 親子溝通作文怎樣寫

親子溝通,讓孩子快樂成長!

看到孩子帶回家的,我更深刻地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個優秀孩子快樂成長的背後,除了有優秀老師的辛勤付出,還得有懂得教育、有良好教育方法的父母。

我一一對照“好爸爸、好媽媽”的標準,發現了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同時也很欣慰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得正確。能正確理解孩子之間的個體差異,不單以學習成績評價孩子;尊重孩子,但不無條件地順從孩子;經常鼓勵和表揚孩子;不論多忙,我都會擠出時間陪孩子一起玩,因此,孩子每天都快樂著;也經常和兒子一起去書店看書,孩子因此也養成了愛閱讀的好習慣;我覺得自己做的最為突出的是經常和孩子溝通交流。孩子很喜歡和我聊。一本書、一節課、一個遊戲、一次考試、同學之間的趣事以及對老師的看法與態度等,無所不談。在我們交流的過程中,我分享著孩子帶來的快樂,體味著孩子的童真,反思自己,同時也發現孩子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幫助孩子及時解決一個個難題,讓孩子每天都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生活,快樂的成長。

這樣溝通交流的事例有很多,就拿去年冬天的一件事來說吧。

去年冬天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冬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給人們帶來了美麗和快樂,同時也給孩子們上學帶來了極大的危險性,為了孩子們的安全,學校放假一週。剛復課沒多久,又因H1N1放假一週,所以致使原來的教學計劃和進度有所改變。我很理解學校和老師對此作出的決定和努力,更感謝老師的辛苦付出。但作為孩子,他們不甚理解,因為要趕課時進度,老師免不了要加時加課。但孩子們特別是我那貪玩的兒子不滿了,他覺得上完40分鐘的課就該是他們的輕鬆時間,於是,放學後就向我訴說苦衷。

下面是當時我和兒子的交流記錄,本想把它整理成一篇博文,但後來由於那段時間很忙,自己也有些懶散,就擱淺了,今天拿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爸爸,我很喜歡數學課,但我不喜歡數學老師!”兒子還沒放下書包就給我訴苦。

“為什麼呢?你不是很喜歡數學老師嗎?”聽了孩子的話我很吃驚。

“哼,老師現在總愛拖堂,有時都和下一節課連上了,我都沒有一點兒玩的時間了!”男孩子不同於女孩的最大區別就是貪玩愛動。

“還有不喜歡老師的地方嗎?”

“沒有了。”

“嗯,也真是,老師也不讓下課玩會兒,你是不是在座位上都坐累了?”

“是啊,爸爸,我多想到外面活動活動。”

“那你老師講課是坐的什麼座位呢?”(明知故問。)

“老師沒有座位,坐著怎麼講課呢?”

“哦,那老師一直站著講課啊?”

“是啊。”

“你說你們坐著聽課都累了,那老師一直站著講課,她不累嗎?”

“那肯定比我們還累!那她為什麼還不下課呢?”

“太棒了,兒子!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老師為什麼不下課休息呢?”

······兒子無語。

“你知道嗎兒子,你們的課程原來是有計劃安排的,但由於下雪和甲流感耽誤了近半個月的課程,現在,老師是在盡力補上你們的課程,老師不辭勞苦給你們傳授知識,你們應該感恩老師,應該比平時更努力、更認真地聽講才對呀!老師之所以這樣做,是想把所有的知識都傳授給你們,讓你們期末都能考個好成績,快快樂樂過大年呀,所以你應該更喜歡老師,更愛你的老師才對呀!”

“哦——”聽了我的話兒子長吁了一口氣,“我明白了爸爸,下次我一定更認真的聽講!”兒子臉上又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一週後,當我有意無意地再問起孩子上課的情況時,他已經徹底理解了老師的良苦用心。試想,如果不與孩子溝通交流的話,讓孩子帶著情緒不快樂地學習,將會是什麼樣子呢?同樣,老師的辛勤付出不就白白浪費了嗎?當然,孩子成長的路上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在和孩子的溝通交流中發現,需要我們在和孩子溝通交流中解決,所以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經常和孩子溝通交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寫在後面:

這是參與學校“好爸爸、好媽媽”的一篇教育資料,拿來和大家分享。雖然知道自己距“好爸爸、好媽媽”相差甚遠,自己還有很多方面做得不足,但在孩子的要求和鼓勵下,還是填了表格附上資料參與這次活動,也算是為兒子做個榜樣,讓他遇事要積極進取而不退縮,同時也為了配合學校、老師能更好組織教育工作。

3. 親子溝通作文怎樣寫

小時侯,我們對父母依附。崇拜。進入青春期後,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獨立行事,渴望從家長那裡拿到“解放證書”,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我們,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而在父母的眼裡,我們總是長不大的孩子,沒有生活經驗,沒有豐富的閱歷,卻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責怪我們越來越不服管教,越來越不懂事,而懷念我們小時侯的乖樣子。他們對我們的關愛之心沒有變,只是要求更加嚴格,免不了多叮囑幾句,在我們聽不進時,就覺得家長嘮叨。羅嗦。於是,我們與父母之間就產生了矛盾。

望子成龍。望女成風,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願。我們與父母的衝突,往往基於父母對我們的高期待。嚴要求。這種在我們看來有些苛求的“嚴”,反映出父母對於我們的愛。我們要理解。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

與父母發生衝突,如果以強硬的態度頂撞,以粗暴的舉止反抗,或者對他們不理不睬。冷淡相對,或者由對某事的分歧遷移到對父母本人的惡感,甚至採用極端的辦法來處理,都是錯誤的,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在家中,父母與我們之間容易產生矛盾和代溝,對此不能否認,不能漠視,但也不能誇大。積極的做法是從中架起溝通的橋樑。溝通是雙方的事。我們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親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溝,與父母攜手同行。

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即使父母錯了,也要多原諒,不要非與父母爭個高低上下。有時即使爭贏了,也不一定給自己帶來快樂,給家庭帶來幸福;我們認了錯,也不會丟面子了,反而讓我們丟掉包袱,得到更多的愛和快樂。

4. 寫一篇親子交流的文章

現在的父母應學會怎樣和孩子說話,怎樣準確地向孩子傳達出內心的意思、願望,使孩子能夠及時知覺到父母“批評”“教育”中所蘊含的關愛和善意,減少由於父母“言辭不妥”而引發子女的牴觸情緒。做父母的,原本出於“心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這種“拙劣的溝通”阻斷。當父母對著孩子憤怒責罵的時候,父母的“愛心”被淹沒在“粗暴的管教行為”之中。儘管許多父母在責罵的同時不時聲稱“是為你好”,但子女聽到的是如雷貫耳的叱罵聲,很難感受到父母的“愛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發點完全是“為了子女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沒有想過孩子怎麼看自己。有個父親因一個偶爾的機會,得知兒子對自己“又恨又怕”,感到非常吃驚:此前他從來沒有想過兒子對自己怎麼看,只一味地認為自己非常愛兒子。從此,他改變了管教兒子的方法。他不想讓他的兒子像自己一樣:直到長大成人,從小一直以為他的父母不愛自己而非常的恨著他。而實際上,他的父母非常愛他,只是“拙劣的溝通”使兒子從來沒有感受到父愛,直到父親去世後他才知道。不過,許多父母相信孩子在事後,或長大了會知道父母當時、當年是“為了孩子好”。但事情結果縱然如你所想,你眼下的管教若建立在子女對你的“對立情緒”上,又如何能“真正生效”?國內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苛求、缺乏溫情的養育方式與過分保護、干涉一樣,有損子女健康成長。

作為父母,我想,時值世紀之交,隨著民主和科學越來越為社會廣大人士所崇尚,我們是否應該思考一下:現代管教子女,非得要用“打罵訓斥”的溝通手段把自己的“愛心和善意”偽裝、包裹起來嗎?把父母的“愛心和善良”,用良好的溝通讓子女直接地、即時地感覺到,效果是否會更好?

父母對孩子(特別是大孩子)的一些行為表示不滿,給予批評,最適當、最有效的句式是:我(資訊)——即說出你對子女的行為的感覺、心情;最忌諱、易激發衝突的句式是:你(責備、責怪、責罵)——即直接指責子女的過錯行為。

親子溝通中,父母經常要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這種批評教育是父母對子女的深切關愛,又是父母應該履行的職責、義務。但父母在對孩子行使批評教育時,要達成良好的溝通,以準確地傳達出你的意思和意願,還要注意下面三點:

避免誇大事實。誇張,是一種語言修辭,但不宜用在批評孩子的場合。誇大孩子的過錯,不僅不利於孩子認識、承認過錯,而且容易激起孩子的自衛心理。誇大子女的過錯,還使你的善意變成了吹毛求疵,使自己從“原來有理”也變得“也有過錯”了。下面這些句式通常會誇大事實,不能準確地傳達出你的本意,如:你總是、你肯定、你從來。平心而論,你的本意並非認為子女真的“總是如此”“肯定如此”“從來如此”,所以應該避免。

避免籠統模糊。籠統模糊的表達方式常常會引起理解上的不一致。比如,你為某件事叮囑孩子早一點回來,但結果,你指責孩子回來得不夠早;而孩子認為他已經回來得很早了。日常生活中,為這樣的事親子之間也常常發生不愉快。究其原因,是因為不同的人,不同的角色對同一概念的理解是不完全一樣的。所以,與其籠統地說“早一點”“快一點”“馬上”這樣模糊的要求,還不如具體說定一個時間,幾點幾分。同樣,“以點蓋面”也是一種模糊的表達方式。如果你對孩子的某種行為不滿,要避免籠統地指責“你這個孩子……”,而應該具體地說“你這個行為……”,“你這件事……”。因為你真正不滿的是他的某個行為,而不是他這個“人”。 複製文教網推出的企業步步為贏推廣大禮包幫您輕鬆實現。

3

避免誇張的認錯。誇張的認錯實際上是一種以退為進的威脅行為,因此常常更容易激起子女的憤怒。像“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錯!”“反正你總是對的,我都是錯的!”這種句式顯然是在發洩自己的憤怒,毫無認錯之誠意。如果你真正想息事寧人,不想激起子女的憤怒,那麼,準確的句式應該是:“也許你是對的”,“也許是我錯了”。

5. 家庭“親子閱讀,親子交流”開展情況:怎麼寫

我們這個家庭是一個伴著濃濃書香的快樂之家,我們崇尚快樂讀書.我們的讀書口號是“在讀書中感悟人生,在讀書中學會思考,在讀書中快樂成長.” 這次學校開展親子讀書活動以來,我們家長把學校推薦的必讀書目進行了認真研究,還抽空學習了許多家教方面的書籍.在親子閱讀中,我們不斷總結讀書的經驗,形成了一些適合我們家庭的讀書方法. 一是固定讀書時間.我們把晚上八點半至九點作為親子閱讀的固定時間,在這個時段裡,孩子已完成當日的作業、預習完功課,家長做完了家裡的雜務,關閉電視和電腦,全家一起漫步在書中,享受讀書的快樂. 二是選擇讀書姿勢.我們採取了“依偎”的親子方式,在舒適的床上或沙發上,讓孩子依偎著家長,家長用手攬著孩子,不時摸摸孩子的頭,拍拍孩子的小臉蛋,營造具有濃郁親情的讀書氛圍. 三是注意讀書的語調.我們在為孩子讀書時,避免平和的語調,注意富有表情地朗讀,放慢閱讀節奏. 四是做好導讀準備.根據孩子的讀書水平,將全書劃分精讀、選讀、略讀的不同區域,重點為孩子閱讀書中的精華內容,因為閱讀時間不長,還要注意編排,閱讀時不妨找一個留有懸念的地方停下來.吊足孩子的胃口,增加讀書的趣味性.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讀書就是和智者對話,讀書是心靈的旅行.我們在親子閱讀中從被動讀書慢慢轉變為主動讀書,親子閱讀正在成為我們一家人良好的習慣.以後我們會不斷改進方式方法,進一步激發孩子們讀書、求索和創造的熱情,使孩子們與書為友,與書為伴,在讀書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親子共讀心得(2): 讀書使人明智,讀書使人聰慧,讀書使人高尚,讀書使人文明,讀書使人明理,讀書使人善辯.由於工作原因,平時對孩子關心的很少,但是自從一小發出親子共讀倡議以來,我發覺我也能擠出時間和女兒一起讀書,在充滿父子、母子親情的氛圍中,和孩子一起陶醉在書的世界裡,一起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與幸福.以下是我對親子共讀的幾點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順應孩子的心理特點,選好孩子“愛看”的第一批書,使孩子對書產生好感. 孩子愛不愛看書,與父母的培養技巧很有關係.在孩子閱讀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對提供給孩子的書刊進行精心地挑選,儘量給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觀漂亮、內容豐富有趣、情節發展符合兒童想象和思維特點的圖畫書,如動物畫冊等. 二、不易對孩子的閱讀過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動、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點.他們喜歡的閱讀方式是一會兒翻翻這本,一會兒翻翻那本.對此,家長不必過多地去管它.通常,在這一階段,只要是孩子願意把一本書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長就應該感到心滿意足了.因為,這類表現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閱讀心理,是孩子在閱讀求知的道路上邁開重要一步的標誌. 三、把閱讀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儘可能為孩子提供輕鬆自由的閱讀環境. 閱讀是一種求知行為,也是一種享受.因此,家長除了需要對真正有害於孩子的書刊進行控制外,不應對孩子所讀書刊的內容、型別和範圍進行人為的約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讀書刊的內容範圍越廣越好.一般來說,從上國小開始,大部分孩子在閱讀內容的選擇方面已逐漸形成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對此,家長應注意觀察、瞭解和引導,不宜過多地干涉.美國圖書館學教師蘇珊羅森韋格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計劃閱讀,那註定不會長久.”。

標籤: 親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1yqz0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