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全書館 >

綜合知識

> 給患者餵飯時錯誤的說法是

給患者餵飯時錯誤的說法是

給患者餵飯時錯誤的說法是

給患者餵飯時錯誤的說法是先喂固態食物,後喂液態食物,正確的做法是先喂液態食物,後喂固態食物。給病人餵食時宜小口餵食,以便咀嚼和吞嚥;進流質者可用吸管或水壺吸吮;臥床者應使其頭轉向一側;注意速度適中,溫度要適宜。在醫院裡,受僱於患者或患者家屬方,協助護士對病號進行日常護理和幫助的工作人員,也有大多從事家政服務工作。護工比起一般的保姆合適,具有更專業的護理知識和技能。聘請護工最好到有關部門那裡聘請,比較正規。

給患者餵飯時錯誤的說法是先喂固態食物,後喂液態食物,正確的做法是先喂液態食物,後喂固態食物。給病人餵食時宜小口餵食,以便咀嚼和吞嚥;進流質者可用吸管或水壺吸吮;臥床者應使其頭轉向一側;注意速度適中,溫度要適宜。在醫院裡,受僱於患者或患者家屬方,協助護士對病號進行日常護理和幫助的工作人員,也有大多從事家政服務工作。護工比起一般的保姆合適,具有更專業的護理知識和技能。聘請護工最好到有關部門那裡聘請,比較正規。

給患者餵飯時錯誤的說法是先喂固態食物,後喂液態食物,正確的做法是先喂液態食物,後喂固態食物。給病人餵食時宜小口餵食,以便咀嚼和吞嚥;進流質者可用吸管或水壺吸吮;臥床者應使其頭轉向一側;注意速度適中,溫度要適宜。在醫院裡,受僱於患者或患者家屬方,協助護士對病號進行日常護理和幫助的工作人員,也有大多從事家政服務工作。護工比起一般的保姆合適,具有更專業的護理知識和技能。聘請護工最好到有關部門那裡聘請,比較正規。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家長總是追著孩子餵飯,有哪些錯誤的餵飯行為有人還在做?

幾天鄰居家的兩歲男孩鬧鬧因胃出血去了醫院,到了醫院檢查原來是鬧鬧染上了幽門螺旋桿菌。鬧鬧的媽媽很不解,不知道鬧鬧為什麼會染上這個細菌。

經過醫生的詢問,原來鬧鬧的奶奶每次給鬧鬧餵飯時,都會先將食物嚼碎,然後再餵給鬧鬧。

鬧鬧的幽門螺旋桿菌,就是通過奶奶的唾液而傳染上的,鬧鬧的奶奶知道前因後果後十分後悔。那麼,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們有哪些錯誤餵飯行為呢?

給孩子餵飯的錯誤行為有哪些?

1、大人咀嚼食物後餵給孩子吃。

許多老人的思想裡還存留著老觀念,認為孩子的腸胃很脆弱,牙齒也不牢固,如果讓孩子自己咀嚼食物,會傷害到孩子。所以有一些老人會將食物放在自己的嘴裡嚼碎,之後再餵給孩子吃。其實這樣的行為是完全不提倡的,大人的唾液中很容易攜帶細菌或病毒,如果傳染給孩子,孩子很容易會患上胃炎或者胃潰瘍。而且長此以往,孩子很容易失去咀嚼的能力,孩子也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

2、分散孩子注意力。

有些孩子吃飯很費勁,必須要家長連哄帶騙才能讓孩子吃口飯,許多家長在孩子吃飯時,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看動畫片,然後趁著孩子不注意的時候,將食物放進孩子的嘴裡。家長的這種行為很容易損傷到孩子的氣管,而且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注意力更無法集中在吃飯上,孩子更不容易養成好好吃飯的習慣。

3、讓孩子用手抓飯。

孩子在小的時候不會使用或者使用不好筷子和勺子,於是很多家長為了圖省事,便讓孩子自己用手去抓飯吃。孩子的手上有很多的細菌和病毒,孩子每天接觸到很多的事物,手會觸控到很多髒東西,如果孩子將髒東西吃掉,很容易出現拉肚子、肚子疼甚至是腸胃炎。許多孩子肚子裡有蛔蟲,也都是因為不講衛生,用手抓東西吃的緣故。

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好好吃飯?

1、主動。

孩子能夠好好吃飯,主要在於讓孩子主動,孩子只有自己主觀意識上想要吃飯,才能吃好飯。所以,家長要培養孩子吃飯的意識,不要總是給孩子餵飯吃,否則孩子會養成被別人餵飯的習慣,認為吃飯就是需要家長喂的。

2、時間固定。

孩子小時候是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玩遊戲,會消耗大量的體力,所以吃飯就一定要及時。要每天給孩子吃飯的時間固定,不要讓孩子飢一頓飽一頓,要定時定量地讓孩子吃飯,讓孩子養成到點吃飯的習慣。如果孩子的胃經常感覺飢餓或撐,那麼孩子很容易出現腸胃疾病。

3、地點固定。

家長應該培養孩子在固定的地點吃飯,到了吃飯的時間,就去餐廳裡吃飯,不要端著飯碗坐在沙發上或床上吃飯。這不僅是用餐的基本禮儀,也可以培養孩子好好吃飯的習慣。

住院期間病人不發生感染是護理目標嗎

護理診斷(nursing diagnosis),是關於個人、家庭或社群對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以及生命過程的反應的一種臨床判斷,是為達到預期結果選擇護理措施的基礎,這些結果是應由負責的。

護理診斷包括四個基本元素:診斷名稱、定義、診斷標準、相關因素。

診斷

以簡明扼要的文字描述護理物件的健康狀況(現存或潛在的),它主要以“改變”、“障礙”、“缺失”、“無效”幾個特定詞語描繪健康狀態的變化,但無法表明變化的程度。

定義

是對名稱的一種清晰地,正確的表達。為簡單明瞭地表達診斷的意義及與其他診斷的不同處。

標準

是作出該診斷的臨床判斷標準。這些判斷標準是一個體徵,或是一個症狀,或是一群症狀及體徵,也可能是危險因素,而這些標準是個體或團體主動表達或被觀察到的反應。這可以是主觀的,也可以是客觀的,主觀資料、客觀資料有主要和次要的兩種:主要資料,是診斷缺定時必須出現的;次要資料,是診斷時可能出現的。

因素

是指臨床或個人所造成的健康狀態改變或其他問題產生的情況。而這些通常都是“與”護理診斷“有關”的。因人類個體天然的差異性及獨特性,相關因素因人因病情不同而不同,相關因素可為病理生理性的(生物的或精神的)、心理上的,與治療有關的、情境上的(環境或個人的)、成熟上的(即年齡上的)。

護理診斷的三種陳述方式:

一部陳述

只有P,用於健康的護理診斷。

(1)現存的:健康資料顯示目前存在的健康問題。

(2)潛在的:健康資料顯示有危害護理物件的因素存在,不採取護理措施將會發生的問題。陳述形式為:“有……危險”。

(3)可能的:有可疑的因素存在,但缺乏有力的資料支援,或有關原因不明。陳述形式為:“有……可能”。

(4)健康的:是對個體、家庭或社群具有向更高健康水平發展潛能的描述。陳述方式為:“潛在的……增強”,“執行……有效”。

二部陳述

即PE公式。如面板完整性受損:與長期臥床有關。PS用於現存和高危的護理診斷。

三部陳述

即PES公式:P(problem)問題即護理診斷的名稱、E(etiology)病因即相關因素、S(symptoms or signs)症狀和體徵包括實驗室檢查結果。

1.意識障礙 與腦水腫所致大腦功能受損有關

目標:患者意識障礙程度逐漸減輕,或意識清楚。

(1)嚴密觀察並記錄生命體徵及意識、瞳孔變化,觀察有無噁心、嘔吐及嘔吐物的性狀與量,預防消化道出血和腦疝發生。

(2)使用氣墊床,保持床單整潔、乾燥,取平臥位或側臥位,取下活動性義齒,定時翻身拍背,及時清除口鼻分泌物和吸痰。

(3)給予高維生素、高熱量飲食、補充足夠水分,鼻飼流質者應進行正確的鼻飼流程和管道護理。

(4)譫妄躁動者加床欄,必要時適當約束,防止墜床和自傷或傷害他人。

2.自理缺陷 與醫源性、偏癱或共濟失調有關。

目標:患者能適應自理能力降低的狀態,住院期間生活需要得到滿足。

(1)給病人講解清潔護理的重要性。

(2)做好晨晚間護理:洗臉、洗手、口腔護理、溫水擦背、會陰檫洗、溫水泡腳等增加病人舒適感。

(3)操作時注意保暖,避免暴露病人過久,預防感冒。

(4)保持床單元清潔、乾燥。

(5)協助進食、穿衣、入廁等生活護理。

3.疼痛 與顱內壓增高、腦膜刺激症或顱內外血管舒縮功能障礙有關。

目標:病人能敘述加重或激發頭痛的原因並能設法避免;頭痛發作次數減少或程度減輕。

(1)向病人解釋疼痛的原因。

(2)提供安靜、舒適、光線柔和的環境,避免環境刺激,加重頭痛。

(3)安慰病人,消除其緊張情緒,鼓勵病人保持最佳心理狀態。

(4)遵醫囑給予脫水劑和止痛劑,並觀察用藥後反應

(5)做各種操作規程時動作要輕巧,以免加重病人疼痛。

(6)指導病人使用放鬆技術,如:聽音樂、分散注意力等。

4.營養失調:代於機體需要量 與吞嚥困難、意識障礙等各種原因導致營養素攝入不足、消耗增加或丟失過多有關。

目標:機體獲得足夠熱量,水電解質和各種營養物質,營養狀態改善。

(1)協助病人採取舒適的體位,飯前保持心情愉快。

(2)選擇軟飯或半流汁,避免粗糙、乾硬、辛辣的食物。

(3)給病人提供充足的進餐時間:餵飯速度要慢,每次餵食量要小,讓病人充分咀嚼,吞嚥後再繼續喂。

(4)在進食期間保持安靜,避免分散病人注意力。

(5)進食時,囑病人不要說話,以免引起誤吸。

(6)喂藥前,將藥片研碎,以利吞嚥。

(7)準備好吸引器於病人床前,以防誤吸。

(8)面癱病人,應將食物放入健側的舌後方。

(9)腦出血恢復期病人,鼓勵並協助其自行進食,囑病人細嚼慢嚥,避免誤吸。

(10)必要時遵醫囑給予鼻飼流質。

5.語言溝通障礙 與大腦語言中樞功能受損有關。

目標:患者能配合進行語言康復訓練,語言表達能力逐步恢復正常。

(1)給病人解釋不能說話的原因。

(2)注意保護病人的自尊心,因無法表達自己的需要及感情常使病人十分自卑。

(3)與病人交談時要有耐心,態度要和藹,創造一個輕鬆、和諧的氣氛,以免病人緊張或急躁。

(4)為病人提供安靜的交流環境,給病人足夠的時間做出反應

(5)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選用不同的溝通方法,可以使用身體語言,給病人清楚、簡單的指導。

(6)鼓勵病人採取任何方式向工作人員及家屬表達自己的需要。

(7)可利用卡片、筆、本、手勢、圖片,提供簡單而滿意的雙向交流方式。使用一些相應的提示物,如說床時指一下床等等

(8)儘量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可以讓病人用“是”、“否”或者點頭,搖頭來回答。利用讀脣語獲得病人要表達的資訊。

(9)以輕鬆的、非指責性的方式為病人提供護理。指出取得的進步,鼓勵病人。

(10)鼓勵家屬與病人交流。

6.軀體移動障礙 與腦缺血、缺氧導致運動功能受損有關。

目標:患者能適應臥床狀態,配合進行肢體功能康復訓練,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逐漸加強。

(1)給病人講解活動的重要性。

(2)保持關節功能位,防止關節變形而失去正常功能。

(3)每2h~4h改變一次體位。

(4)每日做3-4次四肢的主動和被動活動鍛鍊。

(5)隨著病情的穩定和肌張力的增加,逐漸增加肢體活動量。

(6)教會病人及家屬鍛鍊和翻身的技巧。

(7)腦出血恢復期鼓勵並協助病人做漸進性活動:

①協助病人在床上慢慢坐起。

②坐在床沿擺動腿部數分鐘。

③下床時,使用輔助器具或由人攙扶。

④活動時間要逐漸延長。

(8)鼓勵病人使用健側手臂從事自我照顧的活動,並協助患側手臂進行活動,促進功能恢復。

(9)加強對病人的保護,下床活動初期需有人陪伴,防止損傷。

7.吞嚥障礙:與意識障礙或延髓麻痺有關。

目標:患者能掌握正確進食方式,不發生誤吸,吞嚥功能恢復正常。

措施:(1)評估吞嚥障礙的程度。

(2)飲食護理:選擇軟飯,糊狀或半流食物,避免粗糙乾硬,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提供充分進食時間,進食後保持坐立位30-60min。必要時給予鼻飼。

(3)防止窒息:避免分散注意力,不用吸水管,床旁備吸引裝置,及時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或嘔吐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8.有受傷的危險 與意識模糊、肌無力、感覺缺失、大腦功能受損有關。

目標:患者能描述導致受傷的原因,並採取積極應對措施,不發生受傷。

(1)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每2~4h更換一次體位,每次改變體位時需監測血壓、心率。

(2)保持呼吸道通暢,鼓勵病人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必要時吸痰及提供呼吸支援。

(3)避免增加顱內壓如保持情緒穩定,防止便祕。

(4)急性期病人體力活動,病情平穩後根據病人體力逐漸增加活動。

(5)觀察病人體溫,高熱時給予降溫措施。

(6)使用氣墊床、墊枕以預防面板損傷。

(7)使用保護性約束,如床檔、約束帶,以防止病人受傷同時又允許其適當活動。

(8)把病人經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伸手可及處,病人活動時適當提供幫助,保持周圍環境中無障礙物。

9.有誤吸的危險 與吞嚥障礙有關。

目標:患者能描述引起誤吸的原因並積極應對,不發生誤吸。

(1)進食時,協助病人採用舒適體位,並將床頭輕度抬高。

(2)餵飯動作要輕巧,給病人充分吞嚥的時間。

(3)藥物需研碎後再服用,以利吞嚥。

(4)飯前一小時協助病人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誤吸。

(5)指導病人正確使用飲水管,吸水時勿用力過猛,防止嗆咳。

(6)進食前,床邊備好吸引器,如有誤吸,及時吸出。

(7)嚴重吞嚥困難者,遵醫囑給予鼻飼。

10.便祕 與長期臥床、腸蠕動減少有關。

目標:患者能描述預防便祕的措施,不發生便祕或便祕時得到及時解決。

(1)指導病人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增加病人食物中的纖維素含量。

(2)保證充足的液體入量。鼓勵病人多飲水,每天>1500ml。

(3)排便時,如果病情允許可以抬高床頭,協助病人坐在便盆上排便。

(4)排便時不要太用力,可在排便用力時呼氣,以預防生命體徵發生改變。

(5)不習慣床上排便的病人,應向其講明病情及需要在床上排便的理由,並在病人排便時用屏風遮擋,訊號燈放在伸手易拿到的地方,然後工作人員離開,避免干擾病人。每日順腸蠕動方向按摩腹部數次,增加腸蠕動,促進排便。

(6)在病人病情允許的範圍內適當增加活動量。

(7)遵醫囑給大便軟化劑或緩瀉劑,必要時灌腸。

11.有感染的危險 與長期臥床、吞嚥功能障礙引起墜積性肺炎、長時間留置導尿管、氣管切開有關。

目標:患者能描述可能導致感染的原因並積極採取應對措施,不發生感染。

(1)進食時協助病人採取舒適的體位。

(2)指導臥床病人進行深呼吸,恢復期病人鼓勵多活動。

(3)注意口腔、會衛生。

(4)定時給病人翻身、拍背,由下向上,由外向內,並鼓勵咳痰。

(5)氣管切開處定時換藥,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6)需要導尿者,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避免交叉感染、定時夾閉尿管,訓練膀胱機能。

(7)維持足夠的營養、水分和維生素。

(8)保持床單位清潔、乾燥,減少汙染機會。

12.有面板完整性受損的危險 與偏癱、感覺障礙有關。

目標:患者能敘述可能導致面板受損或壓瘡的原因,住院期間不發生壓瘡。

(1)避免局期受壓,定時翻身。

(2)保持面板和床單元清潔、乾燥,及時更換潮溼的衣服及被褥。

(3)有條件時使用安普貼薄膜保護易受壓處面板。

(4)長期臥床的病人使用氣墊床。

13.體溫過高 與病毒感染、體溫中樞受損有關。

目標:體溫能得到有效控制,力求降至正常範圍。

(1) 監測體溫變化,觀察熱型。

(2)臥床休息,減少機體消耗。

(3)高熱患者給予物理降溫或遵醫囑藥物降溫。生命體徵變化,並做好記錄。

(4)降溫過程中出汗時及時擦乾面板,隨時更換衣物,保持面板和床單元乾燥,注意降溫後反應,避免虛脫。

(5) 降溫處理30min後測量體溫。

(6)補充水分防止脫水,鼓勵患者進食高熱量、高維生素、營養豐富的半流質或軟食。

(7)做好口腔護理。(修訂2011-10-3臨床護理實踐指南第四章症狀護理-發熱護理)

14.排尿異常:尿失禁、尿瀦留 與排尿功能受損有關。

目標:患者留置尿管期間不發生相關併發症,力求排尿功能逐漸恢復正常。

(1)留置尿管的病人保持會清潔。

(2)病情應許鼓勵病人多飲水,每天>2000ml。

(3)更換尿袋時,注意無菌操作,保持尿袋位置低於恥骨聯合。

(4)制定病人排尿時間表,以避免膀胱過度充盈。

(5)尿失禁的病人要及時更換尿墊,並清洗會陰,防止面板破損。

(6)提醒飯後少喝水,睡前先排尿,夜間定時叫醒病人排尿。

15.清理呼吸道無效 與咳嗽無力及氣管分泌物增多有關。

目標:病人能有效咳嗽咳痰,及時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暢。

(1)密切觀察病情,病人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躁動不安、心率加快、發紺,應立即吸氧。

(2)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遵醫囑給予霧化吸入。

(3)定時翻身、叩背。

(4)囑病人保持安靜,以減少氧的消耗。

(5)探視,減少交叉感染。

(6)必要時氣管切開,使用人工呼吸機。

16.焦慮 與擔心預後有關。

目標:患者住院期間情緒穩定,能採取有效方法應對或緩解焦慮。

(1)認識到病人的焦慮,承認病人的感受,對病人表示理解。

(2)主動向病人介紹環境,消除病人的陌生和緊張感。

(3)耐心向病人解釋病情,消除心理緊張和顧慮,使能積極配合治療和得到充分休息。

(4)使病人感到安全,必要時陪伴病人。

(5)經常巡視病房,瞭解病人的需要,幫助病人解決問題,鼓勵病人當產生焦慮時告訴工作人員。

(6)通過連續性護理與病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

(7)說話速度要慢,語調要平靜,儘量解答病人提出的問題。

(8) 保持環境安靜,避免讓其他焦慮病人接觸

(9)指導病人使用放鬆技術,如:緩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鬆,聽音樂等。

17.知識缺乏 缺乏與疾病相關知識

目標:患者能描述疾病相關知識

(1)通過交談確認病人對疾病和未來生活方式的顧慮,針對病人的顧慮給予解釋或指導。

(2)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病人介紹病程及治療。

(3)定時發放健康教育處方。提供適合病人所需的學習材料。

(4)鼓勵病人提出問題,耐心給予解答。

18.有廢用綜合徵的危險:與意識障礙、偏癱所致長期臥床有關。

目標:患者不發生肢體攣縮畸形等併發症。

(1) 早起康復干預:腦梗死只要意識清楚,生命體徵平穩,病情不再發展48小時後即可進行。腦出血可在病後10-14天開始。(重視患側刺激和保護,保持良好的肢體位置,翻身和床上運動訓練。

(2) 恢復期康復訓練

(3) 綜合康復治療:鍼灸、理療、按摩

給病人餵飯、喂水應做好哪些準備?

有些疾病患者,如偏癱、痴呆、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而不能進餐者,需要護理人員(括家人)耐心的餵飯、喂水,以保證機體攝入必需的營養物質、水和電解質,促進病人康復和延長壽命。餵飯、喂水要根據病人的特點和心理狀態,照顧到他的情緒,既要讓他吃得可口,又要讓他吃得開心,因此,餵飯、喂水是有一定要求的。下面介紹合理的餵飯和喂水的操作程式。

(1)餵飯前:

①環境的準備:臥室內應移去一切汙物,如便盆、汙尿布等,保持整潔無臭味。根據病人的愛好可播放一些音樂或戲曲等,使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緒。

②飯菜的準備:根據病情和病人的咀嚼能力,飯菜要既有營養又有色、香、味,軟硬適中,溫度恰好,以促進病人的食慾,便於消化吸收。

③病人的準備:對臥床病人飯前按需要給予便器,用後撤去,協助用溫水洗手,能坐起的儘量扶助坐起進食,不能坐起的可用枕頭將頭稍墊高,偏向一側。病人胸前鋪上餐巾(毛巾)。

④護理人員的準備:衣服整潔,洗淨雙手。

(2)餵飯時:護理人員態度要和藹親切,為了鼓勵進食,要適當讚賞飯菜可口、味道鮮美;對咀嚼能力差的病人,要特別耐心,速度恰當,要求病人細嚼慢嚥;進食時,不要與病人講話,以免誤咽食物入氣管而引起嗆咳,甚至引起窒息。對胃口特別好的病人要適當控制進食量,提倡少量多餐;對進食流汁的病人,可用小壺或吸管讓病人自己吸吮,注意不要吸入過多空氣。

(3)進食後:協助病人洗臉、漱口或作口腔護理,食後不要立即睡下,小坐片刻後,再扶助病人睡下,整理好被褥。

(4)喂水的用具:可用小茶壺喂水,如有帶刻度的喂水壺更好,便於瞭解每天飲水量,或用彎頭吸管(可任意彎曲成不同的角度)給病人吸水。

(5)對昏迷或其他原因不能由口進食者,可採用鼻飼法灌注食物和水。

坐在輪椅上可以給病人喂流食嗎?

給病人餵飯最好是坐位,無論是坐在什麼地方,都可以餵食,注意防止嗆咳

精神病護理學

精神病是一種長期的慢性疾病,家屬需要逐步適應自己的新角色,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此外,家屬要多瞭解精神病人的家庭生活該怎麼安排,做好精神病的預防護理,以防精神病病情再次復發。

1.根據病情,結合患者的體力,興趣與專長,安排適宜的工娛活動,在活動中隨時給予精神鼓勵,熱情輔導,以提高其興趣。對精神病的護理是非常重要的,除了醫療護理外,應該進行一些工娛護理,以引導改變病人的思維心境。以下給出一些工娛護理的方法。

2.對一般患者宜安排輕鬆愉快的娛樂活動和簡易的手工勞作。如觀看電視、電影、文藝演出,散步、看畫報、糊信封(藥袋)、拆紗頭、戶外除草、清潔環境等,使患者轉移病態思維和放鬆思想情緒,感到自己有勝任工作的能力。

3.對憂鬱、情緒低沉的患者,宜安置在人多、氣氛活躍的環境中,選擇色彩鮮豔的品種進行工療,並讓他們參加熱情奔放、歡樂愉快的娛療活動。

4.興奮激動的患者,宜安排在人少、單調安靜的環境中,選擇患者願意做的專案進行工療,避免參加易引起興奮的文娛活動。

5.對慢性衰退的患者,宜安排簡單刻板的工療專案,督促訓練患者活動,使患者的智慧,行為等精神狀態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6.對有特長或康復期患者,可安排較為複雜的工娛活動,如排練文藝節目、繪畫、球類比賽、縫紉、編結、製作精細的工藝品等。這些有利於患者智慧的鍛鍊,工作能力的恢復,生活興趣的提高,從而為其出院,重返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7.在組織患者戶外活動時,應根據病情選擇物件。做到“三防”(防消極、防衝動、防逃跑)患者重點看護或另行組織,嚴重者暫不予戶外活動。

8.對服藥量較多,體質較弱的患者不宜直接參加劇烈的活動,如接力賽跑、球賽、拔河。舞蹈等,可組織他們在旁觀看。在活動過程中還須防止意外,做好應急處理。

9.在工療過程中,應經常查點工療用具,若有缺少,必須及時追查尋找,嚴防突然意外事件發生。

要時刻密切觀察精神病患者的病情狀況瞭解其存在的心理問題與需求,精神病患者提出的需求,能夠辦到的一定要力求辦到,不能辦到的應向精神病患者講明情況以求得理解,最好用婉轉的講話技巧說服之。儘量減輕和消除精神病患者的不安心理,融洽護患關係,使他們體會到人們的關心、溫暖而安心住院。

精神症單純型也叫簡單型。這種型別病人基本特點是:發病年齡小,青少年起病。絕大多數起病緩慢,持續進行。早期症狀持續時間長,表現為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動、生活懶散,活動減少,情感淡漠,對親友冷淡,行為退縮,日益脫離現實生活。單純型是精神症預後最差的型別。病人一般無突出的幻覺、妄想症狀,很少有興奮、打鬧行為。此型病人早期常不被人注意,往往病情發展較為嚴重時才被發現。

對單純型精神症的病人護理的關鍵是早發現,儘早地帶病人到醫院接受系統的治療。由於此型起病緩慢,開始又表現為不引人注意的陰性症狀,因此早發現常取決於家屬對病人的關心程度。若能及時覺察到病人與以往不同的行為,識別出病人的異常表現,及時帶病人到醫藥檢查確診,使病人得到早期的治療,還是能夠爭取獲得較好療效的。

單純型精神症的病程較長,家屬在護理上應作好長期的打算。病人經治療症狀好轉後,一定要帶病人定期門診複查,並堅持長期的藥物維持治療,切不可隨意停藥或減藥。同時要給予病人康復訓練指導,爭取保留病人的某些生活、勞動技能,例如為病人安排好作息時間,指導病人料理自己的生活,督促病人進行一些簡單的勞動,從而延緩精神衰退的進展。

否認心理 精神病護理精神病人會給家庭的其他會員造成巨大的精神和經濟負擔。由於精神病程較長,易反覆發作,所以家屬對病人易產生不良的態度和行為,常見的心理誤區有:

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狀大多表現孤僻、生活懶散,性格改變、工作或學習能力下降、失眠等等。當家中有人出現上述現象時,家庭的其他成員由於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識以及沒有這方面的心理準備,常常否認病人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狀。而總是往好的方面想,簡單或錯誤地認為是“個性問題”或“思想問題”,耽誤了冶療精神病的時機。

忌諱心理

當病人的言行已表現出明顯的異常時,家屬才意識到他(她)患了精神病。但是,他們在焦慮、不安和恐慌之際,又生怕別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擔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響,所以,常常忌諱帶病人到醫院診治。更有甚者抱僥倖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迷信心理

當患者出現幻覺、妄想,興奮躁動、行為異常等精神症狀時,家庭成員由於缺乏精神衛生常識,而錯誤地認為是撞鬼或中邪,大搞迷信活動,既延誤了病情,又耗費了財力和物力。當病人治療效果欠佳時,迷信江湖遊醫的“包冶”謊言,服偏方,祕方,使病情遷延難愈。

求治心理

病人症狀加重後,家屬已不可能顧及面子,開始懊悔自己的無知延誤了治療,於是迫切請求治療,以減輕內心的自我責備。但過份的懊悔以及對治療過於性急,無助於病人的康復。

厭倦心理

精神病人若不作系統,持久的治療,就可轉為慢性,有的患者還會反覆發作。在這種情配下,有的家屬開始對病人產生厭倦心理;不再送病人住院治療,不督促他們長期;按時按量服藥。

遷就心理

精神病人康復期的主要治療手段是康復鍛鍊,康復治療包括音樂,體育治療,工療等,以避免患者的社會功能受損,促進其早日康復。有的家屬則認為患者有病,需要休養,而不讓他們做事和工作,勞動,甚至連生活都給予照顧,百般遷就患者。

家屬的這些心態和行為對於精神病患者的康復是極為不利的。如果家庭能給病人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更多的關心,就有利於病情的緩解,減少復發,並降低對家庭、他人和社會的潛在危害,提高精神病人的生活質量。

精神病主要是人的大腦功能紊亂,不能控制自身行為的一種疾病。其主要表現為感覺、思維、情感、行為等方面異常,因而失去了正常的生活方式,也不能適應各種生活環境,甚至會妨礙社會治安。

1.對病人要隨時看管和照顧,並要關心、體貼,做好思想工作。不要在病人面前交頭接耳,使病人產生猜疑,精神受刺激而導致發病。要嚴密觀察發病的誘因和先兆(例如自言自語等)。一發現有發病可能,即要做好預防工作,可給予鎮靜藥。對狂躁的病人要隨時跟隨保護,及時藏好家中各種危險物品,防止自傷和傷人。精神病病人往往不相信自己患有精神病,大多數病人會拒絕治療。因此,有些輕型的精神病可以在家中治療,以減少對病人過多的刺激。為此,病人家屬要掌握以下五個要點:

2.加強病人的飲食管理,適當給以營養豐富的飲食。對拒食者要勸其進食,食慾旺盛者要適當,做到合理定量。食品要以質軟易消化的為主,不要吃帶骨刺的食物。同時,要防止患者吃得太快,以免產生誤咽或呃逆。

3.搞好病人的個人衛生。有些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家屬應耐心協助,定期為病人洗澡、和理髮,幫助病人洗臉、漱口、梳頭等。對於女病人,要管好月經期衛生。注意防止病人受涼,隨著天氣的變化,給病人適時加衣、蓋被。被子要經常晾晒,室內空氣要流通。定時誘導病、小便,並觀察便形,掌握次數。

4.鼓勵病人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並促使其合群,愛與家屬接近、交談和充分暴露自己的思想。要多引導病人蔘加家庭的集體活動,做些手工方面的操作及適當的家務勞動,以訓練其技能,陶冶其性格。要隨時觀察瞭解病人情緒,及時安慰並消除各種不良刺激,使其精神愉快。還可定時陪病人欣賞室內外花木,欣賞大自然風景,或外出散步,以及一同下棋等。總之,要適當滿足病人的需要,消除其精神痛苦,以促使其身心健康發展。

5.要堅持給病人服藥。家屬應現場監督病人服藥,防止病人將藥物含在舌下及口腔的兩頰部,待家屬不在時,將藥吐掉。

講話的態度要專注而親切,即使他看來注意力分散,也不要忽視他。講話要緩慢、平和,內容要簡明。如果要向他提問題,或吩咐他做事,每次只能說一件事。一下子說好幾件事,就會使他無所適從。

經常用語言和行動來表現你對他的關懷和摯愛,有時談談對童年生活的回憶,或許可以創造一個比較愉快的氣氛。

不論他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了多麼微小的進步,都應加以鼓勵,藉此重建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儘量避免抱怨和責備。

對於患者明顯脫離現實的想法,不要試圖去說服他,更不要同他爭辯或嘲笑他,這樣做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招致麻煩。

培養患者更多的興趣愛好,適當地為患者提供社交的機會,並鼓勵他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在與患者充分協商的基礎上,為患者制定一個生活日程表。精神病是一種長期的慢性疾病,家屬需要逐步適應自己的新角色,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心理支援

安全管理心理支援能增強病人的防禦功能,增加其安全感,減輕焦慮恐懼的情緒。具體做法是:保持和睦的家庭氣氛,尊重和理解病人,給病人以關心、鼓勵、安慰,為他的某些病徵作出解釋,對他擔心的事情提供保證。

精神病人在幻覺妄想支配下,可能會出現攻擊他人、自殺、毀物等行為。還有的病人不承認有病,不安心留在家裡,常伺機外走。因此,對病人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在病人症狀明顯或病情不穩定的階段,要有專人看護,有嚴重自殺企圖和外走觀念的要不離視線,一切對病人生命有威脅的物品不能帶入病人的房間或活動場所。

服藥

藥物治療是精神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所以要保證藥物按量服入。但病人因否認自己有病,或認為藥物有毒,或不能耐受藥物副作用,常表現出拒藥和藏藥行為。因此,病人的藥物應由親屬保管,服藥要有專人督促檢查,每次服藥後要檢查口腔及指縫,以防藏藥或吐藥,特別要注意防止病人蓄積藥物後一次吞服自殺。服藥後出現的如頭暈、口乾、流誕、便祕

等一般性反應,無須特殊處理,如出現雙手震顫、坐立不安、動作遲緩、吞嚥困難等,要去醫院,醫生會給予相應的處理。服藥時間最好是中午飯後或晚上睡覺前,服藥後要適當作息,最好不要外出。

飲食

精神病人有的認為食物有毒,拒絕進食,有的自稱有罪而不肯進食,還有的病人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後,出現吞嚥困難而影響進食,因此要根據病人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方法,以保證病人營養的需要。認為食物有毒的可叫人先吃幾口示範給病人看;自稱有罪的可將飯菜攪拌在一起使其看上去像剩飯菜,勸慰病人服用;吞嚥困難的要改用軟食或流體食物,讓病人緩慢進食。以上種種均不奏效,可給以鼻飼或去醫院靜脈輸液。另外,有的病人出現亂食或暴飲暴食,要及時予以制止和。病人在進食時可能會出現噎食現象,一旦出現,要立即解救。

活動與睡眠

精神病人因意志活動減退,多表現為懶散、孤僻、迴避社交,還有的病人專注於幻覺妄想的病態體驗中,也喜臥床。因此,要督促病人蔘加活動,還應做一些簡單輕微的勞動,這對於改善症狀、增進食慾、解除便祕和促進睡眠都有益處。睡眠屬於保護性抑制過程,睡眠的好壞預示著病人的病情好轉、波動或加劇。因此,要鞏固治療效果,就要保證病人的睡眠,為病人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並按作息時間就寢,保持環境的安靜,保持室內適當的溫度與通風,睡前不進行有刺激性的談話等。如病人實在入睡困難,可給予適當的藥物催眠。

康復訓練

當病人症狀得以控制、自知力開始恢復時,要訓練病人自己管理自己的衣、食、住、行,傳授一定的疾病治療知識,指導他如何調整心態,平衡壓力,教會他控制情緒和進行人際交往的方法,以促進社會功能的恢復。

專家建議

精神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情感方面的因素,所以精神病的治療必不可少的需要用到心理的一些療法。針對感應性精神病的治療,廣州海軍醫院精神科的王文亮教授指出,精神病患者需要的不僅是一些醫藥的治療,更多還是需要身邊的親人家屬在心理上的安撫與幫助。

否認心態。精神病人早期多表現孤僻、懶散、暴躁、與親人感情疏遠、工作及學習能力下降等。當家中有人出現上述變化時,家庭中其他成員由於毫無心理準備和缺乏精神病常識,會否認這是一種精神病的先兆,而把病人的這些表現當成“個性問題”或“思想問題”。因此,不去找醫生諮詢,而是想方設法找原因,對病態給予“合理化”解釋。處處順著病人做“思想工作”,從而延誤了早期診斷和治療。

掩蓋心態。當病人的言行已經明顯異常了,家屬才意識到他患了精神病。他們情緒焦急,心情恐慌,生怕別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而有失“體面”,並擔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響。因此,採取一些掩蓋措施,不帶病人去精神病專科看病,僅求治於一般醫院的內科或神經科,或私下找精神科醫生,還要叮囑醫生替他們“保密”。有些甚至抱僥倖心理,希望不治自愈。

心急亂投醫心態。病情加重以後,許多病人表現傷人、毀物、外逃、鬧得家庭和單位不得安寧。病人的言行已無法管束,掩蓋病情的種種做法宣告失敗。此時家屬已不可能顧及“面子”,心急如焚、急切求治,希望速戰速決,力求根治。有的家屬送病人住進精神病院後,不顧醫護人員勸說三天兩頭探視,總覺得病人的病情好得不夠快、要求醫生換藥治療。有的看到治療效果不明顯,便責怪醫生技術不行,欲另求高明。有的過早地接病人出院,另圖良方。有的盲目相信報刊上的一些虛假廣告和社會上的傳聞,不遠千里求醫討藥。有的不惜花錢給病人買“補品”。這種心急亂投醫的心態嚴重干擾了病人早期的系統治療,弊多利少。

上述不良心態根源在於缺乏精神衛生常識、對精神病的恥辱感和恐懼害怕心理。那麼面對精神異常的家屬成員,家屬該如何正確處理與對待呢?

首先,應弄清精神異常的性質與程度。若發現確實存在某些奇異的徵象時,家屬應及時找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生諮詢,弄清精神異常的性質和程度,並徵求醫生對處理的建議。

第二,搶時間儘早讓病人就醫,不要拖延或迴避。切不可求神拜佛、請巫醫神漢打卦,否則不僅會使病人遭受身體上的折磨、精神上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耽誤了治療,拖延了病情,增加了疾病治癒的難度。

第三,做好家庭護理,給予心理支援。家庭護理不僅包括對患者生活上的關照,督促其按醫囑服藥,更重要的是給患者以心理上的鼓勵與支援。家庭成員是精神病人最密切的接觸者,是最重要的心理保護資源,家庭的態度與治療是否及時、系統及治療的成敗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家庭成員應在充分諒解精神病人各種病態言行的基礎上,關心愛護病人,尊重病人的人格,予以感情的支援和心靈上的慰藉,讓病人感到家庭溫暖,保持良好的情緒和心態,這對於促進疾病的恢復會起到良好的作用。

精神疾病患者飲食障礙的護理在住院期間,不少精神疾病患者因飲食障礙而出現病情的反覆,甚至會出現一些意外,故要採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1 受妄想支配懷疑食物有毒而不肯進食時,可讓患者參加分飯,也可讓其與其他病友共同進餐,並允許他任選飯菜,還可以當著患者的面先嚐幾口患者的飯菜,以增加其安全感。

2 對有罪惡妄想的患者,可將飯菜攪亂,讓他以為是殘食飯菜而吃下去。應加強管理,油汙桶應放在病區之外,防止患者食剩飯、髒食而發生軀體疾病。

3

對情緒抑鬱、飲食不良的患者,應予以勸解,要了解患者的心境,給以關心同情,要多談人生的美好,提高對生活的興趣,努力說服患者自動進食。應選擇容易消化的食品,注意食品的色、香、味,以刺激食慾,並加強誘導,用促進食慾的語言、與他人一同用餐以及餵食等方法增加患者對飲食的興趣。

4 興奮患者應與其他人分餐,保持進食環境安靜,儘量避免外界環境的刺激,使其安心進食,並有專人護理,必要時可給予餵飯。

5 對食量過大不能自理的患者,應專人管理,避免用帶刺、帶骨的食品。食品應軟,易消化,溫度適宜,勸導患者細嚼慢嚥,防食物梗噎。禁止給患者過硬的食物及水果。對暴食患者要適當節制其飲食,為其配餐時控制食物量,防止患者向其他人討要食物。

6 當藥物反應引起吞嚥困難時,應及時報告醫生,予以適當處理,同時暫不進食或緩慢進食,防梗噎,避免催促;老年患者要看護其緩慢進食,食品應軟,注意選擇易消化食品。

7 疑病症或疑病妄想患者,認為自己的胃腸道有病或患了不治之症,甚至胃腸道已經潰爛而不能進食,可予暗示其病已逐漸好轉,並調整飲食的花色、品種,如牛奶、軟飯等,使患者易於接受。

飲食對於人類的意義,不僅在於滿足需要和維持生命,更重要的是通過攝取食物後,供給機體營養,維持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促進生長髮育,修復組織,提高機體免疫力,達到預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精神疾病的飲食與治療的實施有著密切的聯絡,瞭解患者的飲食狀況,分析患者飲食障礙的原因,可以為患者的治療提供有效的資訊。加強飲食護理在這些方面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干預,對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具有重大的意義。

步驟

編輯

一、首先,病人及家屬要了解一些精神衛生知識和概念,提高自我防禦能力。

二、之後,正確對待自己的疾病和處理好周圍的人際關係,更好的適應社會、家庭生活和工作。

三、再者,樹立信心,消除思想顧慮和自卑心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增強適應及自我調節能力。

四、繼而,嚴格按時按量遵醫囑服藥,不要認為病情輕了,好了,就擅自減、停服藥,要始終與醫生保持聯絡,由醫生根據病情指導調整和減停服藥。

五、然後,適當體育鍛煉及文娛活動,儘可能多幹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杜絕飲酒、控制吸菸、注意休息、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態平衡。

六、最後,許多病人秋冬或開春季節病情易反覆,這與氣候變化,病人一時不能適應有關。因此,當季節轉換時,及時增添衣物,平時加強體質鍛鍊,亦可防止或減少發病。

給我介紹一下全身癱瘓。

癱瘓是指因運動神經系統受到損害,以致軀體喪失隨意運動。依據程度不同分為: (1)全癱:完全不能作隨意運動。常見於小兒麻痺症、創傷等疾病後。 (2)輕癱:運動範圍受和肌力減低。常見於腦梗塞後。 (3)單癱:侵及一個肢體。常見於腦血管意外後。 (4)偏癱:侵及身體的一側。常見於小兒麻痺症、腦腫瘤。 (5)截癱:侵及身體兩側的對稱部位(如兩下弦)。常見於腰椎外傷後。 (6)面癱:侵及面掉經一側。常見於倍爾氏病或外傷。 依據癱瘓的病變部位不同又分為: (1)硬癱:侵及脊髓前角細胞以上至大腦皮層各部位錐體系統的疾患,又稱為中樞性癱瘓或痙攣性癱瘓。 (2)軟癱:俊及脊髓前角細胞以下脊髓神經疾患以及顱神經運動核以下末梢神經疾患,又稱為周圍性癱瘓或弛緩性癱瘓。 家庭護理的主要措施: (1)一般護理。 ①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如作息時間、治療計劃、文娛活動,生活必需品放在病人既能順手取到,也能順利放回的地方。 ②合理安排病人的飲食。根據疾病特點,保證充足而適當的營養,定時、定量,注意色香味。 ③給面癱病人餵飯時,要從健側慢慢往口中送入,注意鍛鍊其吞嚥動作,切勿在病人吃飯時與之交談,以免引起嗆咳或使食物誤入氣管而造成意外。 ④加強個人衛生,協助其洗頭洗澡、刷牙洗臉、換衣等。 ⑤注意保暖和安全,防止墜床。 (2)預防併發症。 ①預防褥瘡:a.每隔2~3小時幫助病人翻身一次,更換臥姿; b.避免面板受壓過久,以防區域性組織壞死; c.保持病人面板完整,避免損傷; d.被褥、床墊要平整無皺,柔軟; e.床面勿留任何食物殘渣; f.常用溫水擦澡; g.輕輕按摩骨頭突出部分,但要防止揉破面板; f.必要時墊以氣圈。 ②防止肺炎:給病人喂水餵飯時要耐心,不能操之過急;給病入翻身時,可用手捶捶背部或輕輕拍打背部,鼓勵病人多作咳嗽動作,睡眠時以側臥為佳。 ③防止肌肉萎縮:a.鼓勵病人主動作肢體活動; b.幫助病人作肢體被動活動,如伸屈運動、按摩肌肉等。 ④防止血栓形成:a.每晚用溫水給病人泡腳, b.協助病人做下肢活動; c.對下肢行按摩療法; e.適當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或潘生丁。 ⑤防止便祕: a.進食易消化、富營養的食物,如雞蛋、豆腐、雞湯、玉米麵等; b.進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芹菜、蘿蔔、白菜、油菜、蘋果、桔、山楂等。 ⑥防止口腔感染:a.晨起用淡鹽水漱口或擦洗口腔; b.協助病人飯後漱口刷牙; c.適當用口泰液、朵貝爾氏液漱口。 ⑦防止泌尿系感染: a.鼓勵病人多飲水,尿量每天不低於1500毫升左右; b.不憋尿,及時排尿; c.女性病人注意外陰清潔,必要時用1:5000PP水擦洗。 ⑧防止精神衰退:注意病人的精神護理,給病人以體貼、關懷、照顧,使病人感到溫暖、不孤寂,充滿信心。 (3)康復治療和護理。 ①癱瘓病人康復期應早期加強肢體功能鍛鍊,開始時動作要慢,先在床上作被動運動,逐步下床作室內活動,再至戶外運動,先易後難,循序漸進。 ②康復期醫療體育鍛煉: a.被動運動,靠器械完成,病人不在患部作肌肉的主動收縮; b.主動—輔助運動:在家人幫助和機械裝置的輔助下,病人通過主動收縮所完成的操練; c.主動運動:在不加阻力或輔助的情況下,病人自己完成操練; d.抵抗運動:在有阻力的情況下,病人所完成的主動運動; e.牽張運動:用被動或主動的強制件動作完成的操練; f.精細運動:主要為手指、手腕的活動鍛鍊。目前家用康復治療器械已間世,可根據病情選購使用。 ③恢復階段早期:在家人協助下,通過被動運動防止姿勢攣縮,強調肩部外展和外旋活動,後部作伸直與屈曲活動,前臂作旋轉活動,腕部作背屈活動,手指作伸展活動。病人的膝關節下方應置一小枕,使踝及膝關節各呈屈曲;再用一塊足檔板支撐起垂足,並解除曾被的壓力,便踝關節維持在900位置,以防下肢外旋和垂足。在下肢被動運動的常規手法中,應包括踝部的外展、伸直和內旋,膝部的伸展、屈曲及踝部的背屈等活動。家人在協助病人作被動運動時,可配合按摩、推拿、揉捏等手法,刺激神經機能,促進血液迴圈,防止關節攣縮及肌肉萎縮。 (4)健側肢體應進行主動活動,防止廢用性萎縮: a.病人用健側手抬舉患側上肢,上下活動,最好在頭部上方懸吊一橫竿或繩子,也可沿床兩側固定一根光滑的木條,病人藉此作上肢的簡單操練,並不斷地在床上改變體位; b.鼓勵和教會病人多多使用未受累的手,自己進食、穿衣和大小便,有助於功能恢復。 c.病人恢復到一定程度時應增加聯合運動、精細活動和大功能活動,併為職業性勞動作準備。 (5)晨練方法可選擇五禽戲、鐵布衫功、強壯功、內養功、仙人穿衣功等。 (6)在功能訓練與體育鍛煉中,要注意觀察病要有人幫助其鍛鍊。 (7)記錄鍛鍊效果,定期請體療科醫師複查與指導。 (8)耳針、手針瓜鍼灸、梅花針均可試用,有一定效果。 (9)中藥大活絡丹、華陀再造丸、丹蔘片等均可視病情選服,可同時選服維生素B1、B12,複合B,金維他,施爾康等。

採取什麼方法給臥床病人餵食或喂水是正確的?

1、病人進食期間是進行飲食健康教育的最佳時機,護理人員應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及時地解答和講解病人在飲食方面的問題,幫助病人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及違反醫療原則的飲食行為。2、餵飯時先將飯勺接觸病人脣部,再將飯菜送入其口內;一般先給病人喂一口湯以溼潤病人口腔、刺激其食慾,然後再喂其主食。喂湯時先讓病人張大口,且適當抬頭,從病人舌邊緩緩倒入口中,切勿從正中直接倒入,以免嗆入氣管。每次餵食的量和速度要適中,溫度要適宜,飯和菜、固體和液體食物應輪流餵食。對雙目失明或眼睛被遮蓋的病人,除遵守上述餵食要求外,還應告之餵食內容以增加其進食興趣,促進消化液的分泌。

管喂飲食護理中應當注意什麼問題

1、不能由口進食者,如昏迷、口腔疾患、口腔手術後。2、拒絕進食的患者,如精神病患者。3、早產嬰兒和病情危重的患者。【評估】1、插管前評估:(1)患者病情、意識狀態、活動能力。(2)患者的心理狀態與合作程度,(3)患者鼻腔區域性情況,如鼻粘膜是否腫脹、炎症,有無鼻中隔彎曲、鼻息肉等。(4)有無插管禁忌症:如食道靜脈曲張、食道梗阻、食道腫瘤等。2、管飼飲食前評估:(1)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胃管是否通暢。(2)患者胃內是否有瀦留。(3)患者生命體徵變化,有無腹瀉,出入量是否平衡等。【用物準備】半鋪半蓋無菌盤無菌巾內建:治療碗、消毒胃管(嬰幼兒用矽膠制嬰兒胃管)、鑷子、血管鉗、壓舌板、紗布、50ml注射器、治療巾。無菌巾外接:消毒石蠟油、棉籤、膠布、夾子或橡皮圈、別針、聽診器、彎盤、鼻飼流質(38-40℃),溫開水適量(可患者自備)(一)插胃管法:1、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潔。2、備齊用物,攜至床邊,放妥。3、核對床號、姓名。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操作的目的、過程及操作過程中的配合方法。4、協助患者採取半坐位或坐位,無法坐起者取右側臥位,適當抬高床頭。5、將治療巾圍於患者頜下,昏迷者有假牙應取下, 檢查並清潔一側鼻腔,彎盤放於便於取用處。6、檢查胃管是否通暢,測量胃管插入長度並作好標記。一般胃管插入的長度為45-55cm,相當於前額髮際至胸骨劍突處,或由鼻尖經耳垂至胸骨劍突處的距離。用液體石臘油潤滑胃管前端。7、一手持紗布托住胃管,另一手持鑷子夾住胃管頭端,沿選定的一側鼻腔輕輕插入,當插至咽部時(約14-16cm),囑患者作吞嚥動作,當患者吞嚥時,順勢將胃管向前推進,直至預定長度。8、在插管過程中,如患者出現噁心,可暫停片刻,囑患者作深呼吸,緩解後再插入。如遇插入不暢,囑患者張口,檢查胃管是否盤在口中,或將管子回抽一小段,再小心插入。如發現患者出現劇烈嗆咳、呼吸困難,紫紺等,表明胃管誤入氣管,應迅速撥出胃管,休息片刻後再重新插入。9、給昏迷患者插管時,由於其吞嚥及咳嗽反射消失,胃管易誤入氣管,故插管前應先去枕平臥,頭向後仰,當胃管插入15cm(大約在會厭部)時,左手將患者頭部托起,使下頜靠近胸骨柄,將胃管徐徐插入至預定長度(見圖13-5-1)。下頜靠近胸骨柄可增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便於胃管沿後壁滑行,避免誤入氣管,從而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10、確認胃管在胃內,方法有:連線注射器於胃管後回抽,有胃液抽出;置聽診器於胃部,用注射器快速將10ml空氣從胃管注入,能聽到氣過水聲;將胃管末端放入盛水的碗中,看有無氣泡逸出,如有大量氣泡逸出,表明誤入氣管。11、證實胃管在胃內後,用膠布固定胃管於鼻翼及面頰部。(二)食物灌注法:1、注射器連線胃管末端,先回抽,見有胃液抽出,再注入少量溫開水。2、緩慢灌注流質飲食或藥液。3、鼻飼完畢後,再次注入少量溫開水以沖洗胃管。4、將胃管末端反折,用紗布包好,再用橡皮圈或用夾子夾緊,用別針固定於枕旁或患者衣領處。5、協助患者取舒適臥位,最好維持原體位20-30mim,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將注射器洗淨,放入無菌巾內,所有用物每日消毒一次。6、洗手,記錄鼻飼物的種類、量及患者的反應。(三)拔管法1、向患者解釋,告知拔管原因。2、置彎盤於患者頜下,揭去固定的膠布,將胃管末端夾緊放於彎盤內。3、用紗布包裹近鼻孔處的胃管,輕輕前後移動胃管,囑患者作深呼吸,在緩慢呼氣時,輕快地一次完成拔管動作,並邊拔管邊用紗布擦胃管,到咽喉處迅速拔出,以免液體滴入氣管。4、置胃管於彎盤中,移出患者的視線。5、清潔患者口鼻、面部,擦去膠布痕跡,協助患者漱口,取舒適臥位,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6、洗手,記錄拔管時間和患者反應。【注意事項】1、操作前,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解釋操作的目的和過程,取得患者的理解與配合,消除不必要的緊張、恐懼心理。2、插管時動作要輕,以防損傷鼻腔和食道粘膜,食道靜脈曲張及梗阻者不宜插管。3、鼻飼速度不宜過快,每次鼻飼量不超過200ml,間隔時間不少於2 h,如要注入藥物時,應將藥片碾碎溶於開水中方可注入。4、長期鼻飼者應每天進行口腔護理二次。胃管一般每週更換一次,晚間拔管,次晨再從另一側鼻孔插入。

吞嚥困難病人進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吞嚥障礙嚴重的患者,一般早期採用鼻飼的方法,以防誤吸、誤咽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尤其是昏迷或出現假性球麻痺,不能自行進食的患者,而有一部分病人可有輕微的飲水發嗆,可緩慢進食,但餵食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吞嚥障礙的患者餵食時,食物容易從癱瘓處流出來,或瀦留在癱瘓的頰部,因此給這些患者餵食的時候,應讓患者處於健側臥位,餵飯後喂一定的溫開水,沖洗口腔,或用棉球擦洗口腔,以免口腔殘留食物殘渣,同時還要特別注意,洗淨癱瘓側的頰部。

二,給昏睡的患者餵食時必須喚醒,給這樣的患者餵飯時,應一邊呼喚,一邊餵食,給它一定的刺激,使它在保持清醒的狀態下進食。

三,要注意儘量食物中動物脂肪的含量,最好以植物油為主,為同時防止便祕,還應多吃蔬菜,水果等多纖維的食物,每天的食物總量要適應分配,一般早餐比中餐略多一點,晚餐少一些,這樣可使吸收的脂肪在白天活動消耗掉。

飲食護理要注意什麼?

飲食中要注意事項有哪些?

標籤: 餵飯 患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qsg.com/zonghezhishi/2l60nq.html